热度书院 > 其他小说 > 战国福星大事记 > 战国福星大事记第139部分阅读

战国福星大事记第139部分阅读

    实的‘东道之主’。今后东国一旦有事,朝廷和父亲大人还要大大的倚重德川殿下呢!”

    “好说、好说,一切但凭内府殿下吩咐!”德川家康立刻满脸堆笑,那神态就像是个幸福的小地主。

    讨伐武田家的战争结束,织田信长把明智光秀迁到甲斐封20万石,并任关东领管,选择了一个较弱势力的军团长来这里发展,可见我之前的话还是起到了一定的作用。德川家康也如愿以偿地得到了骏河国,完成了多年以来的宿愿。

    “德川殿下,你想迁到骏府城的事,是不是要再考虑一下!”看到德川家康心满意足的感觉,织田信长皱了皱眉头。“骏府城虽说远山近水,但却是山水无倚,怎么看都无丝毫气势,并非屯兵用武之地。我不管怎么看,可都是不如这连接东西、地控南北,而又险要无比的浜松城啊!”说着他还用手中的折扇向四下里指了指。

    “内府殿下所说自然不错,但……但总还是骏府要好些!”德川家康说着也拿折扇向四周指了指,一边指还一边啧啧咋着舌。“这里,还有那里,简直就是穷山恶水嘛!东海数国比起来,远江一国环境原本就是最差的,过去东有武田虎视耽耽时时图谋吞并。把居城和主力摆在这里也是不得已的事情。可现在……”

    “哦,现在又怎么样?”织田信长以折扇的扇骨轻轻敲击着马鞍,嘴角上挂着意味深长的微笑。他看德川家康的眼神很怪,不知道又在想些什么。

    “现在?现在不是已经天下太平了吗!”德川家康不解的反问到。“现在内府殿下已经是威震天下四海宾服,还有什么可以担忧地呢?”说着他又开始了幸福的憧憬。“……小时候给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在骏府生活的那些日子,远远夕阳下的富士山;静静流淌过墙边的安倍川;天守阁里款待各路宾朋的盛宴,至今令我魂牵梦绕!那时我看今川治部的气势是怀着无比仰慕地心情。不想我家康也能有今日……”

    织田信长在一边静静地听着,脸上的微笑变得越来越“甜蜜”,终于等到德川家康说完了才点点头,伸手在德川家康的肩头重重一拍。“三河弟弟!”他用了已经荒废了数十年的亲密称呼。“你说得不错,经过这么多年风风雨雨的磨难,也到了你我该共享富贵的时候。有你在扼守东海道的门户,我在京都也可以高枕无忧了!”

    “吉……吉法师大哥,一切全都仰仗了!”德川家康一脸的激动地点点头,几乎快要流出泪来。

    如果我生来就是这个时代的人,你要是对我说他是个最危险的野心家。那看了这个场面后我一定会和你争论到底。现在伫立不远地地方。看着他们兄友弟恭地样子,我只有一种想笑又笑不出的样子。

    浜松城原先就是一座军事目的十分明确地城堡,因为是在平原上阻断道路的体系。所以城郭的体系非常之宽大,但要说到豪华就谈不上了。在参观的时候德川家康也对此表示了一定的不满,让人一听就会感到这才是他迁居的真正理由。一直到晚上的接风宴上,德川家康依旧在不停地陈述着自己的打算,让人对他的“心满意足”不再存任何怀疑。

    “德川殿下,我好像记得您几年前又得了一位公子吧!”知道结果的戏剧都是非常无趣地,坐着坐着我忽然想见见那位历史上好像算是垂拱而治的二代将军。即便如今历史被改变了,可他还是我这盘棋上的重要一子。

    “小儿长丸现下倒是确在浜松,不过他只有三岁,出席这样的场合恐怕不大合适吧!”德川家康有些意外。现在他的这个儿子可还并不出名。

    “这也没什么,早一天晚一天的事!”织田信长一扬手止住了德川家康的推卸,此刻他像个普通人一样,也对亲戚的孩子表现出了极大的关注。“……我也听说德川殿下你已经对这孩子着意培养了,看来心里也是有了一定地打算。正好今天信忠也在这里,让他们早些彼此熟悉也是一件好事,毕竟我们的基业也靠他们来永世维持下去!”

    “好、好、好,我立刻让人去带他出来!”德川家康一迭声地说好,并立刻让贴身小姓进去通知。虽然他这几天来一直表现得很兴奋。但刚才一扭头时我还是发觉到他左腮的肌肉不自然的抽搐了一下。

    德川家康的心意我大概知道一些,他是不会让现在的长子于义丸继承家业的,那么就只有迅速培养这个还穿着开裆裤的小儿子,就算一切顺利也是十五六年后的事情。织田信长刚刚的话似乎已经认可了这个儿子的地位,在他看来这自然是个千载难逢的机会。

    我看了织田信长一眼,并没有找到什么特别的地方,他真的是想要认可德川家康的心意嘛?这真不好说,还得再看看。

    “给内大臣见礼!”三岁的孩子是被|乳|母抱出来的,小小的身体上却穿着一身非常齐全的武士服饰,虽然是改小版但还是显得笨拙而臃肿,圆圆脸上一对大眼睛忽闪忽闪的,看样子并不明白说出来的那句刚,刚被教会的话。

    “果然是一表人才,各方面都与德川殿下是一个模子里刻出来的!”织田信长眯缝着眼睛打量了半天,在德川家康都忍不住紧张起来时他才说话。“人说‘三岁看小,七岁看老’,我看这孩子的相貌,将来一定是个坦诚忠厚的君子!你们说呢?”说着他又询问地看向了我们。

    “是,主公果然一双慧眼!”我们自然是连连称是,难道还能说别的吗?

    织田信长从的从面相上看我不知道有多大的把握,在原先的历史上这位二代将军好像确实没有建立什么出众的武勋。不过在他当政其间,却也作了诸如削去福岛正则领地的事情,切实巩固了江户幕府的权威,这个人的真实能力怎么样确实不大好说。不过我对他的你能力仅仅是出于好奇而来的兴趣,如果我搞不定德川家康,那么对于他的儿子也就更加无能为力,反之则也是完全没有必要考虑。

    “感谢内府殿下的关怀,德川家一定世世代代追随织田家!”德川家康说这话时胸口产生了剧烈的起伏,眼睛里也奕奕地放着光彩。

    对于历史上的人物我大多的认识是源于记忆上的书本,从来不敢以知人之明自居。因为后来的所发生的一切事情,德川家康普遍被看作了一个阴谋家,不过他到底是什么后才开始谋划天下的呢?这个可并不好说,至少如果织田信长不死或是丰臣秀吉不死,他是没有丝毫机会的。向着不切实际的目标去努力,只能成为令人嘲笑的傻瓜,所以他此刻应该只是以繁荣家族为目的吧!

    “德川殿下,你还真是个幸福的人哪!”织田信长把酒杯举到眼前,冲着德川家康晃了晃。因为饮酒与兴奋,他的脸变得通红通红。“武田家已经灭亡了,你我联手不会再有什么可以忧虑的敌人,再加上马上还会搬迁到骏府那样的好地方,你的一切真是该‘满足’了!”

    “骏府的重建也需要花费很大的力量啊!”织田信忠不无“担忧”地问到。“当年因为武田军的残暴,骏府的天守阁和所藏珍宝几乎全被烧毁,至今只留下了用于城防的部分。德川殿下如今已经是执掌八十万石的大名,又处在东西往来的重要通道,就算是为了面子也不能太简朴了吧!”

    “这还是得感谢内府殿下的恩赐,呈请朝廷把骏河一国下赐给了德川家!”德川家康绕过桌子来到织田信长的面前,亲自满上了一杯酒。“德川家原本只是三河地方的一个小大名,不是靠了内府殿下多年来的提携也不会有今天。

    有了天龙川和富士山两个金矿的收入,我想在三年之内重建骏府应该不成问题!“

    “多年来德川家一直处于抵御武田入侵的最前沿,有所补偿也是应该的!”织田信长说得似乎轻描淡写,但事实上他非常高兴。因为性格上的自高自大,他很喜欢这种施舍并得到别人感激的感觉。“这次朝廷会褒奖一系列有功之臣,到达京都请你随我一起面圣,也让天下人看看维护正道的力量!”

    “德川家永远追随内府殿下!”德川家康施了大礼,从某种意义上讲织田信长这是代替朝廷的许诺。这次看来德川家康的官职又要升迁了,他多年的坚韧换来了更多的报偿。

    “哦,对了!”织田信长像是忽然想起来一样,不经意地问道:“于义丸怎么没有见,那可也是我织田家的女婿呢!将来为了维护天下的安定,信忠、长丸、于义丸他们要将你我这兄弟的情义永远持续下去。德川殿下,你说是不是呢?”

    “是……”

    第五卷 天数 41、兄弟之份(下)

    虽然德川家康一再的热情挽留,但是大军还是只在浜松停留了一天,虽说缓缓而行有利于声威的扩散,可毕竟不可能这么一直走下去,这一路上还有几十座城池呢!

    德川家康把自己麾下的部队和豪族都遣散了,只带着几十个人随织田信长进京。这是作为织田家最忠诚盟友应得的一份权力,去分享这将会被永久传颂的荣耀。

    永禄8年的上洛,只能说明织田信长占得了先机,那时全天下不次于他的力量还不知有多少;长筱之战也是一个坎,正式确立了织田家势压群雄的领导地位;今天随着上杉谦信之死和武田家的灭亡,一切都变得清晰明了了起来,织田势力弥漫于整个日本,笼罩在每个或大或小的大名头上。或许今天依旧有人不遵从织田信长的号令,但这种行为即便是他们自己的家臣也会认为是无比愚蠢的举动。

    不是这样嘛?就连最北面的最上和伊达家,也派来了带着礼物的谦卑使者。

    一天之后我们进入了三河,休息了一宿之后又走了一天,然后就到到达了冈崎。与刚刚兴旺起来的浜松不同,冈崎是德川家经营数代的巢岤,并以此为中心统治着西三河的广大地区。松平清康当年在这里的时候,甚至给予织田信秀极大的压力。

    这是在德川领地内的最后一站,因而早已通知人作好了一番布置。可是在进入城门时却遇到了一点他事先没有想到的“小意外”,因而情绪稍稍显得有些暴躁。

    “你怎么在这里?”德川家康的微微皱起了眉头,左眉尖还轻轻地跳动了两下。他似乎从没非常严厉的大声嚷嚷过,至少我没有见到过,因而这种阴沉略带冰冷的声音就应该算是表达了一种极度的感情。

    “是!父亲……”于义丸站在冈崎城的城门下,单薄的身体给人一种孤零零的感觉。堂堂德川家地长子身后却并没有几个随从,要不是年龄和高矮的问题,他似乎和一边的冈崎总管并没有什么不同。“听说您和内府殿下今日驾临,因而儿臣特来迎候。这也是刚刚才到。还并未进城!”他非常会说话,懂得怎样能最大限度地表达清楚对方想听的意思,这也许就是长期处在逆境环境中形成的自我保护意识。

    于义丸和茶茶订了婚,按理就应该算作是织田家的人质了,不过织田信长却给了他相当宽松的政策,只要一年中有一半住在安土就行了,其他时间可以回家居住。不过织田信长的这个“恩典”,却给了德川家康添了不小地麻烦。

    作为现在德川家的长子和织田家的女婿。那么就必须要有一个合适的身份,像当年的德川信康,就是坐镇冈崎统辖西三河,这在德川家仅有两国的情况下可是非常了得的事情。现在德川家康自然是不可能给于义丸这个政策,虽然还有于义丸并未元服这个借口,但要是太刻薄在织田信长面子上也不好看,反复权衡之下只好把他安置在了小城足助,忍者的情报讲这对父子一年也就见个三四次面。

    “你……来得非常好,快给织田内府和诸位殿下见礼!”德川家康极快地掩饰了他真实的情绪,一来他本身就不常表露真实的情绪。二来是这里地场合也不合适。

    “免了。免了!”织田信长已经跳下了战马,上来一把抓住于义丸地左臂,将他已经弯下去的身子拎了起来。“小子。跟我不必客气!你这样的晚辈又不是在正式地朝堂上,何必做得那么中规中矩。来……”说着他回首又召过了织田信忠。“你们原是认识的,而且以兄弟之份也不需要过多的客套。将来安定天下还需要你们协力同心,赤诚相待才是兴旺之道!”接着又是一番彼此的热闹。

    德川家康看着这一切的发生和进行,强颜欢笑当中流露着深深的无奈,原本一个送出去作人质的儿子却意外的得到了强大的政治资本,这世间的事谁说得清楚呢?“还是赶快进城吧!酒宴已经备下了……”他只得用这种方式影响一下事情地进程。

    冈崎城的筵席比浜松不渝多让,但是德川家康的心情确实已经差了十万八千里,自己最不得意甚至是十分顾忌的儿子坐在身边,可又找不到改变这一现状的办法。现在的情况是“客大欺主”。并且这些客人很有些诚心招人讨厌的意思。

    “于义丸少年老成深得德川殿下精髓,我真是越看越喜欢!”随着酒宴的升温织田信长兴致也是越来越高,与德川家康发青的脸色不同地是,他的脸色越来越红。“老实说我见过的后辈里,聪明的不少但这么沉稳的着实少见,于义丸这孩子可以说是数一数二的踏实。我看他隐隐约约有长秀的影子,将来也一定是个可以处理天下政事的能臣,天下承平后就越发有用武之地了!”

    “全仗内府殿下提携了!”德川家康非常勉强地说到。

    “于义丸!”织田信长对着正在谨慎陪坐的于义丸叫到。“你生为庶出,这也是毫无办法的事。将来如果你的弟弟作了德川家督。你愿意心甘情愿辅佐他吗?”

    “于义丸一定竭尽人臣之道!”于义丸立刻伏地回答,想来这套词平时是演练得极熟的。

    “对了,忠兵卫!”织田信长忽然一拍脑袋转向了我,心血来潮地问道:“你的那个二儿子叫龙王丸吧?我记得他好像也是庶出,而且和于义丸差不多大!”

    “主公真是心无遗策,龙王丸是比于义丸殿下大一岁!”我一时没有反应过来他是什么意思,所以也就没有多说。

    “青果、红果同枝所生,你不会没个打算吧!”向我点头时他的右眼飞快地眨了一下,嘴角还微微一抽。

    “原来如此!”见到他的这个表情我立刻恍然大悟,看来是需要我配合他一下。这种事我自然是乐于相助,何况这也是我早就有了的想法。“龙王丸这孩子被过继到了波多野家,当初为了抑制那些新归降势力,领地是被大大削减了的。他的母亲虽是侧室,但在我刚刚成为武士时就开始跟随在我的身边,这些年来很是受了许多的苦。再说因为她的操劳孩子生下来时身体就不是很好,现在想起来还真是觉得对不起他们!”

    “有功,有材,就应该得到报偿,其他的事情并不要那么在意!”织田信长将酒杯在桌子上重重一顿,溅出的酒液沾到了他的身上,环视一周作出义正词严的表示。“波夺野家过去的事情早就已经风流云散,现在也无需那么忌讳。丹波的守护权我已经全权交给了你,怎么作全是你个人的事情!”

    “主公如此体恤是我们作家臣的福份,原来我还一直惧人议论呢!”我“感激”地对织田信长说到,同时用余光注意着德川家康的表情。“因为近年来对于纪伊和四国的征伐,丹波的豪族实际上已经迁走了很多,而且在多次战争中原波多野重臣在作战中勇武建功,适当的也应该给予补偿。微臣考虑在龙王丸元服的时候,把波夺野家领地增加到二十万石。主公您以为如何?”

    “你这个想法不错,我没有丝毫意见!”织田信长欣慰地连连点头。

    “其实微臣还想……”注意到德川家康有些变瘪的嘴角,我忽然又是灵机一动。借着织田信长的兴头,我不妨再猛推德川家康一把。“龙王丸这孩子武艺确实一般,但是学业上却也不落人后。如主公所说,天下平定后的头等大事就是治理地方,造就一个河清海晏的太平盛世。微臣还想把丹波的守护,让给龙王丸!”

    “哗啦!”席间产生了一阵波动,我的这个举措绝对足以引起一场小小的震动。在中古时代的日本,对于氏族的重视更甚于血缘,把本家的守护权让渡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