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度书院 > 其他小说 > 北洋 > 北洋第29部分阅读

北洋第29部分阅读

    应,虽说户部手里也还有几百万两银子,但是若是真的按照这张奏折上所请,那剩下的数百万两银子的窟窿上哪里去补?”志锐说道。

    “不给便是我们户部的错,合肥便得了口实,将来不仅太后皇上那里我们说不过去,就是天下人面前我们说得过去么?给是要给,但也不能全给,户部的堂官们审核一下,新购舰船是不能再添了,其他的想办法控制一下,争取控制在八百万两银子之内,这样户部也还可以支撑一段时间……不过应该上书皇上,为了应付战争,必须借款,否则难以应对!”翁同龢最终拍板。

    天津和京师离得这么近,京师有什么动静很快便能够传递到李鸿章的耳朵里,翁同龢主持的户部部分批准了战备采购,虽然有些不痛快,七减八减真正批下来的也只有不到八百万两,李鸿章原本也没有指望翁同龢在这上面大笔一挥全部通过,能够有八百万两的收获他已经知足了,这可是相当于北洋水师两年的军费,这么多年来北洋还没有得到过这么充足的军费,唯一可惜的便是他现在正要面对日本人的威胁。

    在宣战诏书颁布后,驻日公使汪凤藻便从日本启程回到中国,不过临走的时候他也向中国发回了最后一个关于日本目前状况的电报——日本已经回应了中国的战诏正式向中国宣战。说起来也非常可笑,日本的战争理由是中国向朝鲜派兵威胁了日本在朝鲜的利益,对于吉野舰队率先攻击济远舰队只口不提。不管怎么样,日本已经正式开始运作起来了——日本舰队又出现在了朝鲜海域,并且也开始向朝鲜运兵。

    也正是因为日本的行动,使得北洋内部有人又翻出了方伯谦,由此谭延闿终于明白在北洋水师内部“广结善缘”的方伯谦为什么和提督丁汝昌闹翻的原因——数月前方伯谦曾经直接上章李鸿章,提出了五条建议,其中有两条是关于北洋水师的——第一便是谓海军战舰,合则力厚,分则势单,未决裂前宜速召聚一处,遇有变局以便调遣……二则当速添战舰,倭之敢轻我中国者,以我海军战舰无多,且皆旧式,不及其新式快船、快炮之利。倘我速添速率之船多艘,并各船上多添快炮,则彼自闻而震慑……

    方伯谦的这五条建议也不算是越级递交,曾经在丁汝昌手中打过转,结果却没有了消息。对于日本的威胁感受最为深刻的便是北洋水师,这些大都出身福建马尾的水师学堂并且前往英国深造过的管带们,对于日本在海上的日益嚣张深有体会,心中都明白中国和日本的海军迟早都要干上一场。当然这些管带回国后由于各种原因几乎集体走向堕落,但是这点眼光他们还是有的,要打仗他们将会排在第一个,关系到自己的身家性命,就算要得罪人也顾不得了,所以才有方伯谦上书。

    丁汝昌不知道出于什么原因,将方伯谦的上书给压了下来,方伯谦久等未果便直接越过丁汝昌向李鸿章进言,结果被丁汝昌视为挑战自己的权威,便连续给方伯谦穿了几次小鞋,终于弄得两人决裂。方伯谦是北洋水师里面的“水晶球”,为人八面玲珑从来不轻易得罪人,加上自己发财有术,对济远舰官兵也多有照顾,上下名声很是不错,结果却弄到了这步田地,实在是出人意料。

    想想当初谭延闿见到方伯谦的时候,方伯谦委托唐伯文的事情,唐伯文确实也向李鸿章进言了,否则第二批护航舰队也不会是镇远前去了,不过丁汝昌却从中做了手脚——招商局的运兵船装载完毕后,北洋水师的军舰却姗姗来迟,结果比原定计划晚了数个小时。不过丁汝昌也极为后悔,他也没有想到方伯谦怎么就这么背,第一次出去便被人家日本舰队给伏击了,差点连命都保不住,当然他更后悔的是镇远没有及时赶到将已经动弹不得的吉野舰给打沉,这可是一个天大的立功机会,结果就这么白白的飞了。

    “纪孟兄,那中堂大人打算如何处理这件事?”

    “还能怎么办?丁禹廷虽然出身是太平天国,但是跟随中堂也有三十余年,中堂将北洋水师托付给他,在这个节骨眼上就算中堂再怎么恼他也是无用的!”唐伯文这段时间将会承担军购采办,所以在城里居住的时间比较多些。

    “丁提督出身好坏没有多少关系,到底也是北洋的老人,资历在那里摆着,再不济也不会背叛中堂。关键的是丁提督是陆军出身,若是论步军行军打仗倒是没有问题,若是论起海战,哪里能够指挥的了大舰队作战?如果真的和日本在海上打起来,恐怕将会是第一次双方舰船全部都是蒸汽铁甲舰之间的战斗,这种战争就是在西方都没有发生过,中堂为什么不用那些刘步蝉等从英国学成回来的专业人才呢?”谭延闿说道。

    唐伯文听后微微一笑,但却没有回答。其实唐伯文回不回答都无所谓,谭延闿心中自然明白李鸿章的用人政策,就是出现了北洋水师这样外行领导内行也是在所不惜,老李的用人特色已经和他的老师曾国藩一样,成为晚清一个非常令人诟病的话题。谭延闿怎么也想不通,像老李这样的“明白人”怎么也会犯这样的错误。

    不过想想估计无论是老李还是曾国藩对此都是没有办法的办法——乱世中生存的第一要务便是将自己所能够掌握到的资源全部置于自己的控制之下,一个人当然没有这么大的精力,只有按血缘、亲情、乡情等纽带来维系成一个独立的小天地。大臣的兴衰荣辱全都寄予帝王家说了算,自己唯有不断拼命的扩充实力,等实力大到连帝王家都不敢轻举妄动的时候,自己也就谋取了相应的“安全”。倒是这种有些类似后世“恐怖平衡”的做法所谋取的“安全”又多可靠,这只有博弈双方自己才能够身同感受了。

    “这些中堂心中自有打算,现在济远舰已经开始大修,不过损坏的极为严重,后主炮和甲板以上的舱室几乎全部被毁,前主炮到是还好办一些,只是炮台基座的铆钉被震开炮塔错位而已,主炮还能够使用……”唐伯文将这个用人不当的话题转开,尽管他同样也非常不满意李鸿章的用人策略,但是想想自己也是受益者,这身份有些尴尬了点。

    “济远舰受创严重,想要修复它恐怕还需要重新向国外订购舰炮吧?这样时间上来得及么?”谭延闿也知道自己刚才说的话打击面太大,所以顺着唐伯文的话题转到最为关心的济远舰修复问题上了。

    济远舰死里逃生还击沉了严岛舰在谭延闿看来简直就是一个奇迹,不仅是他这么看,北洋内部只要懂些海军的人都认为。由于速射炮的出现,现在海军的流行趋势已经开始有两极分化的趋势——大舰巨炮和快船快炮,这种趋势倒是和中日两国海军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不过这不是李鸿章等北洋水师的创始人深谋远虑,而是当时没有速射炮北洋水师就按照当时的潮流采购军舰。李鸿章给谭延闿的感觉并不是一个唯武器论者,但是李鸿章早年在剿灭太平天国时期也认识到武器的重要性,只要他采购武器,无一不是当今世界最高水平的武器,北洋水师的成军也托了他老人家的福,在采购军舰上也是瞄准当时大清国能够买到的最好武器来采购的。

    日本人出于对付定镇两舰的考虑居然弄出三景舰这样拥有320毫米主炮的巨舰,可是这样的主炮却无法和定镇两舰上的主炮相比——它几乎不能够旋转,当然现在三景舰还有一艘桥立舰没有建造好,不过这已经不是秘密了。济远舰的主炮是210毫米,考虑到严岛舰的主炮有跟没有差不多,在主炮口径上来说,济远舰反倒是比当时的日本三舰都要大,更要命的是严岛的装甲非常薄弱,同样的排水量,严岛的装甲比吉野差了一半,而济远舰的防护装甲要远远优于日舰,这也是济远能够死里逃生的关键。

    “按照中堂大人的意思,已经致电给江南制造局总办刘麒祥,那里有十二门120毫米速射炮,都是两年前仿造德国克虏伯速射炮制造,以前曾经送来过一门和二十发炮弹到北洋试射,不过当时不知道什么原因并没有被采纳,所以这些速射炮现在还留在江南制造局。既然济远舰的后主炮已经被毁,与其等从国外进口,还不如直接用这些速射炮来顶替,口径是小了点,但是改成双联装炮塔,又是速射炮,想必威力未必比以前的一门150毫米的后主炮要好些……”

    江南制造局可以制造大口径火炮,这个消息几个月前唐伯文曾经向谭延闿说过一次,不过那个时候李鸿章为了保证江南制造局的安全,将十二寸的大炮就地安置在那里了,同时还有六门120毫米炮也同为防守,没有想到那里居然还有六门没有使用。这次济远后主炮被打烂,李鸿章正好一不做二不休,干脆拿来修复济远所用。

    “呵呵,不知道什么原因?恐怕老李同学一面信不过江南制造局的手艺,一面担心从国内采购无法从中得到巨额回扣吧?!没有想到转来转去还是绕到老路上来,可惜现在已经是火烧眉毛了,哪里会给你时间来试制更有威力的大口径速射炮?!”谭延闿心中冷冷的想到。

    “能够尽快恢复济远舰的战斗力是最好,不过中堂大人手中既然有速射炮,那还不如也换装到其他战舰上岂不更好?”尽管谭延闿心中对老李的那个小算盘有些不屑,但是还是避实就虚地问了一句。

    唐伯文听后苦笑地摇摇头说道:“改装这种事也不是这么容易的,用在济远舰上也是死马当成活马医,要不是日本人将济远舰的后主炮塔打了个稀巴烂,根本就没有办法来安装速射炮。况且这么一改装时间上也来不及,济远虽然免去了从国外进口这道环节,要想改装完毕至少也要一两个月才可以,不过好在这个时间已经比原定时间快上了许多了……”

    李鸿章也曾考虑过给其他战舰加装速射炮,最重要的还是时间问题来不及,像经远、来远这样的战舰后主炮基座都是浇铸死的,要换装的话还要对甲板进行切割,哪里有这个时间?另外便是一些北洋水师将领在济远这场遭遇战中看出了日本战舰装甲薄弱的巨大缺点,江南制造局只有120毫米速射炮,改装之后口径缩小,未必能够击穿敌舰装甲,这就犯了日本人追击济远的错误。

    别看济远中了这么多炮弹,但是120毫米炮弹拿济远装甲毫无办法,最多是扫平甲板以上的建筑物罢了,就算打在了水线甲板上也没有多大效果。除非是数量非常多的120毫米炮弹不断的轰炸,才可以以数量累积质量造成敌舰沉没——济远前后被人连打带追挨了快一百发120炮弹依旧没有问题,最致命的伤害全都是150毫米炮弹造成的,想要打沉它还不知道需要多少炮弹。

    这是一道复杂的数学题,仁者见仁,智者见智,通过这次规模不算大的海战,北洋水师的将领们对于现有武器装备也开始了重新的思考。还是打中一炮就能够击穿对方装甲的好,150毫米炮弹的威力对于日本战舰绝大多数装甲都有击穿效果,除非是一些诸如炮塔这样装甲奇厚无比的特别部位才会无效,这点是120毫米炮所做不到的。

    第六十七章 诧异

    等唐伯文将北洋水师将领中这种想法和谭延闿解释清楚后,他不禁有些惊讶,不过这也无可厚非,不同的人在一个条件下做出不同甚至是截然相反的决策这也并不出奇。已往北洋水师将领对于日本海军的疯狂扩张尤其是速射炮的应用,心中有着巨大的危机感,不过济远舰的这场遭遇战让他们中间的一些人产生了与已往不同的看法——日本舰队的装甲实在是太过薄弱了。

    现在中日两国海军之间几乎没有什么秘密可言,双方都有对手主力战舰的各项数据,包括航速、装甲、舰炮等主要数据。不过已往从来没有发生过蒸汽铁甲舰之间的战斗,对于炮弹的杀伤力并没有一个具体的概念——自己的炮弹到底能不能有效的击穿对手的装甲?这个答案在济远遭遇战中终于有了一个答案——210毫米绝对可以对付日舰装甲,150毫米也可以对严岛这样的日本主力舰装甲造成有效伤害。除了三景舰炮塔装甲实在是太厚无法击穿之外,日本各舰各部位装甲厚度基本上都在三英寸很少有四英寸的,就连150毫米后主炮都可以将其击穿,反观济远舰装甲普遍都在四英寸以上,只有水线装甲是三英寸。

    济远最大的幸运便是这么多炮弹居然没有打中它的水线装甲,全都击中甲板装甲,除了给济远的外观造成了巨大的伤害和一些人员损失之外,想要击沉济远还差得远——从弹痕看来,吉野和严岛装备总共多达二十门的120毫米炮无法击穿四英寸装甲,只有吉野上的150舰炮才会有一定的效果,可惜在战斗中吉野只有两门主炮有机会对济远开炮,再扣出命中率等因素,能够打到济远的就更少了。

    “速射炮固然有很多优点,但是如果不能够击穿对手装甲无法击沉敌舰,那还是做无用功。与其降低火炮威力换成小口径速射炮,还不如使用以前的舰炮,尤其是210毫米主炮更是不能换……这是一些北洋水师将领之间的议论,不过像210、150毫米这样口径的速射炮,江南制造局还无法制造,就算造也来不及了……”唐伯文苦笑地说道。

    谭延闿听后也有些无言以对,谁也每有想到会出现这种乌龙局面,江南制造局好不容易造出了大口径速射炮,最初李鸿章看不上眼,也不支持,才使得江南制造局在速射炮仿造和研究方面逐渐放慢了速度——这种火炮只有用在海军身上,北洋不采购江南制造局也不会做亏本的买卖。等李鸿章火烧屁股的时候,江南制造局又拿不出北洋水师所需要的大口径速射炮,只有用存货来凑合一下。

    “这种事情谁对谁错是说不清楚的,天下比这更糊涂的事情还多着呢,现在也只有走一步算一步了,不管是用什么口径的舰炮,先将济远的战斗力恢复起来再说。不管怎么样,我们现在占了个先手,过两天我和伯行要求见俄国公使喀希尼,开出我们的价码,看看俄国人的反应怎么样。就是现在我和伯行都很犹豫,是俄国公使与英国公使同时接见好呢,还是单个的来……”谭延闿苦笑地说道。

    谭延闿自然也有自己头痛的事情,他必须帮助李经方来处理外交事务。在李鸿章的战略意图中,这场战争北洋能够保存多少元气全看外交,如果外交努力失败,那也只好和日本速战速决赶在十月初十之前结束战争,不然就等着自己受气吧!事实上留个李鸿章自己做主的时间比这个要短的多,一旦老太太的寿辰受到威胁,毫无疑问就是个类似十年前中法战争那样不败而败的结局,甚至比那个更加糟糕。

    是以在这种局面之下,李鸿章心中本来就不指望能够通过战争来解决问题,小打还是可以承受,但是类似双方倾其全力进行主力决战,这种战斗李鸿章是想都没有想过的,只是被谭延闿步步紧逼有了一点这方面的准备而已。在李鸿章这种战略思想上布局之下,外交的任务是极为重要和繁重的,这几天他和李经方把全部的精神都用来分析对手的经历和性格上了,最重要的还是各国在朝鲜的利益。

    “还是你老兄比较轻松,这个好办,既然是以利诱之,不如像西方的拍卖会一样,把自己的价码摆出来,看看俄国人和英国人谁更会办事不就得了……如果他们都不愿意就再继续加加码,我倒是看好组安的想法,俄国人和英国人在这场战争中论利益是相左的,英国人太独了,绝对不会容忍俄国人势力南下,利用他们的矛盾,如果操作好了,那这场仗说不定也就打不起来了……”唐伯文笑着说道。

    谭延闿听后苦笑地摇摇头,说道:“能够不打仗自然最好,不过看日本人那架势,就是我们不想打也不大可能啊!最好的办法便是将俄国人拉下水和我们绑在一起,只有这样才可以震慑日本……”

    唐伯文和谭延闿多日不见,过不了几天等确定采购上面的事宜之后,他还必须尽快赶回天津机器局,那里离不开他的调度,也只有他才可以镇得住那些老油条。晚上谭延闿邀请了唐伯文到家中做客,两人对于当前的局势都进一步交流了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