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度书院 > 其他小说 > 北洋 > 北洋第35部分阅读

北洋第35部分阅读



    “散了!刚才孙大人拿了张纸进了景祺阁,老佛爷和万岁看后震怒万分,当即就把戏给停了,接下来宣旨传话,军机大臣西暖阁议事……翁师傅、礼亲王麻利点吧,老佛爷和万岁爷那边可都火了,孙大人也被老佛爷给骂了,这么多年还没有见过老佛爷连戏都不看要召见大臣呢!”小太监尖声说道。

    礼亲王世铎和翁同龢听后相互看了一眼,心底都涌起了一种不祥的预感,西暖阁那边等待他们的将会是一场狂风暴雨,两人也没耽搁,立刻跟随着小太监向养心殿的方向走了。

    在景祺阁院墙外面,谭钟麟看到谭延闿匆匆忙忙的跑过来连忙说道:“组安,现在就不多说了,北洋水师和日本人打了一仗,败了!败的很惨!!现在老佛爷正在气头上,为父马上就要去西暖阁那边听话,要是问起现在有什么解决办法,为父该怎么回答?!”

    刚才谭钟麟就坐在翁同龢左后方,礼亲王的声音不大,但是谭钟麟还是耳朵比较尖给听到了,他也是出了一身冷汗,在翁同龢与礼亲王走出景祺阁之后,他用一个翠玉坠唤了旁边一个小太监,在斟茶的功夫上让小太监立刻去懋勤殿偏殿平房里找谭延闿,他今天正好在那里。

    谭延闿也是刚刚知道北洋水师大败的消息,顾临进懋勤殿之前还与他和杨锐谈论这件事,小太监跑过来传老头子的话,他也立刻想到这里了,也没有耽搁起身就向景祺阁那里赶去。

    “阿父,这件事最好不要插手,这已经不是一般人能够摆平的了,能不说话最好不要说话,老佛爷这个时候可是不分青红皂白的,尤其是不能提军费的事……”

    “这个为父知道,到时候太后肯定要问起有何对策,此事虽与为父无关,但是在那里跪着难保不会点到为父的头上,到时候若是回答不当,那就是……”

    谭延闿沉思片刻说道:“战事不利,只要不是个傻子都知道无论在陆上还是海上,大清都已经是风雨飘摇了……像礼亲王世铎这样的人,肯定会在这个时候请辞,军机领班一旦请辞,那剩下来不够分量或是混日子的都也要随风而倒,那军机可就散架了……”

    “恭王?!”

    谭延闿点点头说道:“老佛爷那点好胜心估计在这一个月里面消耗的差不多了,剩下来的就是请和了,但这么做肯定会被皇帝和翁书平所记恨,这恭邸出山还是让别人来说的好,这么一个十年都不露面的人,谁知道老佛爷的记恨销了没有……”

    “常熟会记恨我们?哼哼……”谭钟麟冷冷地笑着:“他巴不得所有的人都请和,这样他可以更加高调一点,然后借坡下驴,这样他的清流首领的形象才会被天下读书人更加钦佩!”

    “阿父,其实仗打到这个份上,我大清已然困顿,他日本就会好过?!日本剩下来的那几条船就不提了,孩儿只是提醒阿父一句,这日本海军也已经力竭了,不过估计待会西暖阁那些草包们没有一个清楚这点的,他们一定会大骂李鸿章,甚至会革除李鸿章的位子……”

    谭钟麟点点头,表示同意——痛打落水狗这个谁都会,尤其是翁同龢,到时候肯定第一个要摘李鸿章的乌纱。

    “阿父要是看到这种事情发生的话,切不可跟风,因为除了李鸿章之外已经没有人能够跟日本人拼命了……现在孩儿这里的办法也不多,第一,要力保李鸿章,阻止众大臣进言削除李鸿章的官位,只是建议严惩一下,这样不失厚道,太后也会明白这个道理;第二,推荐一个人,最好是湘军里面的头面人物,孩儿这里有两个参考,一个是两江总督刘坤一,另外一个是湖广总督张之洞,不过张之洞和李鸿章不和,最好还是刘坤一来,把他推出来主持北方陆战;第三,提出谈判,但不是主和,要有尊严的下台;第四……嗨!孩儿心里面也只有想到这么多了,父亲看着办吧,估计将刘坤一推出来这就是大功一件了,足够父亲过关了……”谭延闿苦恼地说道。

    “呵呵,你能够想到这么多就已经不错了……”

    “哦,对了!父亲不要忘记提一下左宝贵和马玉昆所守的汉城,留着一支孤军在朝鲜也不是回事,只是提一下建议朝廷赶快做出决策,至于是撤还是留,父亲千万不要表态……”

    “谭督!谭督!还是随着奴才去西暖阁吧,别让老佛爷等太久了,这样你我都不好看啊!”一个小太监急忙跑过来说道。

    谭延闿看到后立刻从袖子中抽出一张五十两的银票递过去说道:“这次真是谢谢公公了,改日若是有机会的话,翠仙楼上少不得在下要敬公公一杯!”

    小太监连忙把银票接过来收了,笑着说道:“谭公子这是哪里话?虎父无犬子,公子少年有为,将来肯定又是一个大总督,到时候别忘了小人就行了!”

    “那就借公公吉言了!”

    谭钟麟没有说话,只是看着点点头,他就怕自己的儿子在面对这些太监的时候,看轻他们,这都是读书人的毛病,就是他自己在向李莲英行贿的时候,心中也是老大不自在的。不过看这场面,谭延闿倒是很精通这套东西,这样处理和太监之间的关系才是对的!

    正如谭延闿所料,谭钟麟和众位大臣跪在西暖阁中,翁同龢第一句话便是:“李鸿章该死!”

    可能看见翁同龢的脸色苍白如纸,慈禧太后便吩咐道:“拿个拜垫给翁同龢。”这是恩出格外,让他坐着。

    “东大洋一战,北洋水师舰船毁的毁,沉的沉,真是丢人现眼!”慈禧太后咬牙切齿的骂到,最后干脆气急败坏的骂道:“最可恨的便是叶志超也弃平壤败逃,还捏造假战功!……如今鸭绿江已经无险可守,若是再让日本人过了江,我不成了千古罪人了么?!”

    渡过鸭绿江便是盛京,这里是满人的“龙兴之地”,除去军事上意义重大之外,在政治上更是重要无比。光绪皇帝听后脸色变得煞白,以至语不成声地说道:“那……那岂不是溃不成军?!”

    翁同龢看到光绪皇帝的样子实在于心不忍提醒地说道:“圣上,叶志超庸暗,挂了白旗弃城北走,身为主帅弃守而逃,朝廷应该治他的罪!”

    “叶志超罪不可恕!”慈禧太后一听翁同龢说起要治叶志超的罪,气就不打一处来,恶狠狠的补充道,听得翁同龢心中一条——皇帝还没有发话呢,太后这里……

    不过光绪皇帝似乎对翁同龢的提醒并没有上心,反倒是想起了北洋水师:“怎么?北洋水师这么多船都沉了,就……就这么完了?!”

    “有……有舰船,也回到了旅顺。”礼亲王世铎说道。

    慈禧太后除了气氛之外,还觉得窝心:“朝廷对李鸿章一向优容,他李鸿章就是这么报答朝廷的恩宠么?!”

    第八十二章 火中取栗

    在西暖阁跪了一地的一品、二品大员,几乎在京高官中最显赫、最有实权的人物都集中在这里了,这些官员加上坐镇天津的李鸿章,这些人才是大清官场上最顶级的食肉动物。可是这些在官场上摸爬滚打一辈子,什么大风大浪都经历过的大员们在慈禧太后的盛怒之下,居然连一个人也不敢站出来接话。

    西暖阁内所发生的一切翁同龢都看在眼中,而光绪皇帝的表现则更让他心中感到深深的失望,本来这段日子他已经委曲求全,但是却没有看到效果,他还是非常惊愕地看到慈禧太后是如此的强势,在讨论举国战争的场合,能够控制主导这个场合的只有慈禧太后,而不是光绪皇帝,他的心已经沉了下来,西暖阁仿佛弥漫着一层阴云……

    “翁师傅,这段日子都是你在军机处主事,你就不说上两句?!”慈禧太后的话中没有任何情绪,但是这一个“翁师傅”却让翁同龢听得毛骨悚然——这个词让翁同龢想到了已经病逝的醇王。

    光绪皇帝并非慈禧太后亲生,自从恭王奕訢被她给收拾了之后,醇王上位摄政,可是醇王却是光绪皇帝的生父,不管醇王奕環愿意不愿意,身为当今皇帝的生父隐隐就与慈禧太后抗衡的意思。光绪七年朝鲜壬午事变,朝鲜王的父亲大院君李昰应被幽禁于保定,事后奕環请示想放李昰应回朝鲜,结果慈禧回复了一句话让奕環与翁同龢都出了一身冷汗:“不放,我要叫天下当爹的都有个榜样!”当时奕環就跪在地上半天不敢起来。

    那说话的神态和现在简直一模一样,自从慈禧太后联合恭王奕訢发动了辛酉政变之后到现在已经三十年了,这三十年中慈禧太后单独召见翁同龢也有十五六次——这是一种恩宠和信赖,但是这种信赖随着醇王去世之后就急转直下,三十年中无论两人关系远近,慈禧太后可从来没有称呼过翁同龢为“翁师傅”啊!

    一想到这里,翁同龢的头上居然冒出了一丝冷汗,醇王怎么死的他是最清楚不过的了,当时他可是守在醇王的床前看着醇王断气的——慈禧借故支走了有名望的太医,并且醇王的用医用药权力都在她手上,醇王曾经心惊胆战的告诉他:“我没有用医权呐!”

    “现在没有了醇王,自己这个帝师又该如何自处?!”翁同龢心中泛起了一丝悲凉,但是面对慈禧太后的问话,他不得不打起精神说道:“回圣母皇太后:北洋十数年,靡费千万,然一战而溃,李鸿章衰病昏庸,殆误大局……”

    “翁同龢!”翁同龢的话还没有说完,慈禧太后猛地一拍桌子打断了他的话:“我问你话,你就说这个?!都什么时候了,战局如此你们还要党争,良心都让狗吃了?!”

    西暖阁中群臣惊骇,看到有些畏惧之色的光绪皇帝,翁同龢在闭嘴的同时也从心底里算是清楚了谁是这间屋子中的主角,谁是这座皇宫的主人,谁是这个老大帝国的主人……

    “李鸿章为北洋主帅,海陆之战皆败,李鸿章难辞其咎,臣以为应当严处李鸿章……”李鸿藻看到翁同龢那个窘迫的样子,便出言解围。

    虽然这几年李鸿藻已经不怎么问事了,这几年翁同龢行事作风越来越有些出格,但是他也不愿意看到昔日的清流盟友现今如此局面。今天这个场面可是大清最具实力的头面人物聚合在这里,一旦出丑那翁同龢的“帝师”威信将会荡然无存,最重要的便是他和翁同龢一样,也不愿意看到二十来岁的光绪皇帝是个空架子,慈禧太后就这么一直把持权柄到死。

    “女人干政这可是亡国先兆啊!”李鸿藻心中暗自想到,想归想但说出来他可就没有这个胆子了,想到三十年前的辛酉政变,慈禧太后连先王留下的八大辅政大臣都杀的杀,流放的流放,这个女人的铁腕在随后的三十年中没有一个人敢于挑战。

    “严处?哼哼……你们说说,环顾殿庭,哪一个人能够取代李鸿章,去和日本人拼命?!”慈禧太后冷笑地说道。

    “皇太后所言极是!朝廷不用李鸿章,更有何人足以与东洋对抗?而且临阵换将乃是兵家之大忌。”跪在一边的孙毓汶说道,李鸿章和他是盟友的关系,以前醇王在的时候是他最大的靠山,奕劻上台后他也曾经巴结过,但是奕劻这个老家伙就知道捞钱没有半点本事,跟着奕劻迟早要倒霉,结果奕劻真的倒了霉,被谭钟麟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出人意料的给扳倒了。遂兴起了心思外结李鸿章为奥援,这样一来凭借自己在军机处的地位加上李鸿章直隶疆臣之首的威势,自成一派也是不错,至少比当年醇王在的时候,自己和老对头翁同龢的靠山都是醇王,一旦闹起别扭醇王在其中和稀泥要强一些,更妙的是李鸿章和翁同龢才是真正的生死大仇。

    慈禧太后听后点点头说道:“那就让李鸿章戴罪立功,仗不是还要打下去么?!”

    孙毓汶听后心中一喜,他从这句话中听出来,慈禧太后有和战的想法了,其实他早就通过太监李莲英知道慈禧太后对中日之战开始的那股劲头早就过了,随着寿辰日益逼近,慈禧太后已经不止一次流露出要和战太平过寿的想法了。

    “那就更不宜处分了!以北洋一隅之力,搏倭人倾国之师,李鸿章已经打得够艰难了,而且照目前的情形,仗还要打上一段时间,这个时候处分他,他会怎么想?太后此举,臣以为李鸿章必定会感激在心,倾力以报太后之恩!”孙毓汶这最后一句话已经是非常露骨了,不过这也倒是符合他一贯的行事作风——他和别的大臣不一样,其他人都是脚踏两只船,而他只跟着慈禧,身为军机处实际负责人,他对光绪皇帝的态度一直都是不搭不理的。

    “臣以为此时不可严惩李鸿章,最重要的是让他尽快安排汉城左宝贵的去留,还有便是安排如何抵抗倭人进逼,绝对不能让倭人渡过鸭绿江。臣以为还应举荐一位德高望重之大臣协同李鸿章一起抗击倭寇,这样一来既可以减轻李鸿章的负担,也可以让李鸿章感到朝廷对他的关注……”跪在翁同龢身后的谭钟麟在这个时候说话。

    本来谭钟麟是不像露面的,自己是两广总督和这场战事没有任何牵连,把自己给搅进去实在不值当。不过李鸿章绝对不能够被朝廷严惩,按照他们父子事先订好的策略,李鸿章绝对不可以在战争结束之前就被撤职,那可就什么都完了。刚才孙毓汶出手已经在慈禧太后那里消火了,但是看到翁同龢的脸色非常难看,几次都想张嘴打断孙毓汶,所以他才抢在翁同龢的前面继续力保李鸿章。

    翁同龢听后回头一看是谭钟麟,严厉的眼神注视了谭钟麟一下,但是谭钟麟居然对他的不满没有任何反应,甚至连看他都没有看,这让翁同龢极为恼火。不光是翁同龢,谭钟麟一说话,几乎所有的大臣都看向他,这个颇有权势的两广总督最近在扳倒庆亲王奕劻之后格外的意气风发,称为京师中最受慈禧太后宠信的疆臣,一时风头无二啊。

    “李鸿章怎么想是李鸿章的事情,北洋一败再败,水师几近全军覆没,举国震怒,不处置怕是说不过去!”翁同龢没有搭谭钟麟的话,而是接着孙毓汶,他也不想就这么凭空竖谭钟麟这个敌人,两人过去的交情都是虚的,最要紧的便是谭钟麟的两广总督身份可是让他顾忌的很。

    “北洋水师虽然几近全军覆没,可是日本人也同样不好过,他们的海军经过牙山、南大洋、东大洋三次大战,主力战舰也都几近覆没。北洋水师丁提督殉国,但是指挥日本海军的倭人将领早在南大洋之战的时候便被北洋水师所击杀……臣虽是文臣不懂军事,可北洋水师上下竭力而战,日本海军也是几乎荡然无存,可以说北洋水师和倭人在海山是拼了个两败俱伤,想想日本以举国之力,五成以上的财政十年苦心办海军,而户部除了不给北洋拨银子继续购买新舰也就罢了,连炮弹都是两个月前紧急从洋人那里买的……翁大人,严惩李鸿章一人恐怕不合适吧?!”谭钟麟淡淡地说道。

    “谭钟麟,照你这么一说,李鸿章是有些委屈了?”慈禧太后说道。

    “现在朝鲜局势虽然不好,但是也没有到了无可救药的地步,海上李鸿章的北洋水师可以说是和倭人两败俱伤……李鸿章有错,但是错不在北洋水师!现在局势之所以这么糟糕,全是叶志超弃平壤而逃所造成的,可是朝鲜也未必就这么落到日本人手中,左宝贵还在汉城坚守呐!臣以为李鸿章应该负荐人不当之责,朝廷严惩的人应该是叶志超而非李鸿章,对李鸿章应该做一警示则可!”

    翁同龢听后脸色巨变,他没有想到谭钟麟在这个时候居然倒戈一击彻底站到了李鸿章的一边,照谭钟麟这么一说,李鸿章的罪责岂不是全部被抹了?日军进逼九连城危及盛京,严惩一个叶志超就算完了?!不过他怎么也闹不明白,自己身在军机处都闹不明白日本人的舰队损失有多大,他谭钟麟怎么就这么肯定日本和北洋水师是两败俱伤?!

    “世叔,这些江南土产都是父亲嘱咐必须在江浙采办,那里才算得上是正宗……”翁同龢不知如何,在这个时候脑海中居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