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度书院 > 其他小说 > 北洋 > 北洋第57部分阅读

北洋第57部分阅读

    的时候,慈禧太后也是很少选择坐马车的,几乎都是乘轿。这样一来就算刚才谭延闿开车的速度慢的像龟爬,但也远比轿子要快得多,慈禧太后本身就非常喜欢外国的一些新奇的小玩意,现在遇上一个比她乘坐过最快的交通工具还要快得多的轿车,可想而知轿车对她的杀伤力已经趋近于无限大。

    谭延闿从驾驶位上跳下来说道:“这辆轿车改进后尽管变的比以前要慢的多,但是想到老佛爷的仪仗速度,现在这辆轿车也算是可以接受,当然如果再快一点也是可以的……”

    慈禧太后笑着点点头说道:“今日哀家非常高兴,你说说哀家该如何赏你?!”

    谭延闿单膝跪地说道:“能够为圣母皇太后分忧乃是微臣的福分,哪里还敢讨要赏赐?!”

    “什么时候哀家说过的话不算数过的?!说要赏赐你还是要赏赐的!”慈禧太后笑着说道,然后沉思了一会便说道:“听闻你长于练兵和外交,练出来的兵连洋人都说好,而李筱荃和恭王都对哀家说过你在去年的战争中为朝廷出力甚多……就赏你任督办军务处商办之职,总理各国事务衙门行走,官阶正三品!”

    在一旁侧立的荣寿公主听后看到谭延闿还有点愣神,便提醒地说道:“还不谢谢太后圣恩?!”

    谭延闿听后立刻装出感激涕零的模样,双膝跪地说道:“多谢圣母皇太后圣恩,微臣必定恪尽职守为我大清练出一支强军保大清社稷万年!万万年!”

    慈禧太后听后极为高兴,对左右说道:“此子乃我大清栋梁之才,二十年后又是一个曾文正!”

    戏台上戏子们咿咿呀呀的正在唱着戏,这是慈禧太后传统的娱乐项目,赏赐大臣和她一起听戏也是一项赏赐,并不是什么人都可以和她共同听戏的,这和她单独召见某位大臣的次数代表她对那位大臣的认可成正比的关系一样,都是官场上不成为的规矩。

    谭钟麟可能是因为这段日子从京津两地来往的次数太多,七十多岁的身体有些疲劳的缘故,听戏听到一半的时候身体有些不适轻微的咳嗽了两声,坐在同一桌的谭延闿对看戏没有什么兴趣,只是慈禧太后就在不远处,他也不敢中途退场。在听到谭钟麟的咳嗽声后,便站起来走到谭钟麟的身后轻轻的为他捶背,不远处的慈禧太后、张之洞、恭王奕訢等人都朝这边看了一眼,看到这一幕都是暗自点点头,心中感叹这谭钟麟平庸了一辈子,晚年居然有这么个好儿子,真是让人嫉妒的要命。

    此时戏已经演到高嘲,谭钟麟平复了一下呼吸,看着戏台冷笑着说道:“这官场犹如戏台,你看这台上戏子们演的忠孝节义,生死离别是何等的感人,即便为父已经是年入古稀之人已然动心,观之泣涕,可惜这一切都是假的!戏子之难难就难在以假乱真,这官场也是一样的,官场上最大的本事便是装假做工的技巧,若无此本事或是这项本事不佳的话,不但被戏子取笑,被百姓看不起,在这官场里面你也混不下去……闿儿,今天你做得挺好,连为父都快要认不出来了,为父已是古稀之人,看到你能够有此本事为父也就放心了……”

    谭延闿一边轻轻的给谭钟麟捶背,一边轻声说道:“这是父亲多年对孩儿的教导之功,从古到今世上哪有万岁之人?又何处见得万世之基?不过太后喜欢听这个,孩儿也就多说两句,真正明白人若是听到的话早就笑掉大牙了……”

    谭钟麟听后微微一笑,眼睛继续注视着戏台笑着说道:“你方唱罢我登场,反认他乡是故乡!官场就是这个样子,它能够将一块白布染成黑的,也可以让死人变成活人……你看看朝堂上的这些大臣们,不都是一个个会喘气的死尸么?就连为父也是差不多的,清醒的又有几人?!嘿嘿,若不是甲午战争北洋一路惨败,朝廷诸公之中恐怕还沉浸在粉饰太平盛世之中呢!”

    在外人眼中,现在的谭钟麟父子俨然是一副父慈子孝的场面,任谁想破脑壳也决然想不到这父子二人之间对朝廷现状正在冷嘲热讽。而在不远处侍侯的小太监很快的便端上一碗普洱茶,谭氏父子也中断了这场开起来异常残酷的对话,谭钟麟遥对慈禧太后拱拱手算是谢恩了。

    “算了,这也是到了曲终人散之时!闿儿,为父现在觉得身体气力是一日不如一日,好在你在小站练兵离为父也不算远,这直隶和北洋的事情你就看着办吧!你选中的那几位幕僚都是见多识广,做事稳重之人,为父对你的眼光也是颇为放心……为父和恭王、张之洞还有李鸿章等人不过都是已经日暮西山之人,以后的路还是需要你自己来摸索着走,你行事素来稳重多谋,为父也是颇为放心,你大哥他们是有些错,但看在都是手足兄弟的份上以后要多多照拂他们……”

    眼看这戏的高嘲也过了,距离散场不过就是屈指之间,朝廷大臣中诸如那桐这样的超级戏迷已经站起身来连声叫好了,一点也不顾忌自己的户部尚书的风仪。好在朝廷上下都知道那桐对戏曲颇为痴迷,自己也是一个超级票友,加上为人软弱谦和,和谁都能够拢到一块去,所以并没有人对他的张扬说些什么,反倒是心中羡慕这份洒脱。

    而谭延闿却从父亲日渐浑浊的目光中看出了失落、忧愤、无奈,老头子和李鸿章一样,说到底都是一个传统的“忠臣”,他们对朝廷的现状非常不满,但是对此又无可奈何。李鸿章是坚强的,他的心理素质极佳,可以忍得住天下骂口来做自己认为对的事情,尽管困难重重但能够走一步就算一步,相比之下谭钟麟却是非常的懦弱,为官数十年兢兢业业,谨小慎微,不敢多有逾越,这和个人的实力有着很大的关系,但他们不同的性格决定了他们不同的命运,李鸿章这样的人终究还是不多的,而在这个水平上的人也唯有他一个而已,老头子是做不来的。

    “是啊!曲终人散!”谭延闿在搀扶着父亲退场的时候心中也是感慨万千,看着这由高大的红墙圈起来的宫殿,谭延闿一时都有些痴了:“历史上的甲午战争差点让大清王朝崩溃,接连发生的公车上书、戊戌变法、庚子事变、日俄战争,直到武昌起义清王朝彻底完蛋。甲午战争是发生了,但危害的程度还远没有到让清王朝破产的地步,三千五百万两赔款虽多也不致于让清廷无法偿还,有银子才有未来,此时的清王朝未来该是怎样的呢?!”

    一想到这里,谭延闿似乎又有些迷茫了,他甚至生出一种荒唐的想法——如果自己不参与甲午战争,会不会让清王朝灭亡的快一些,而现在这样运作下来,说不得清王朝的寿命会多延续几年,甚至能够挺到一次世界大战结束?!

    “种瓜得瓜,种豆得豆。自己种下的种子还是要自己来收获,以后的历史事件还多得很,日本也不会就这么善罢甘休,等老子羽翼丰满的时候,直接让你改天换地!”谭延闿攥了攥拳头。

    “怎么?胡燏棻练兵也有一年了吧,练到现在新军就使用这些货色?!”谭延闿将一支黎意后装枪扔到一边,他原以为胡燏棻就算练出来的士兵不怎么样,至少这武器应该不用让他操心了,但是看过从马厂迁到小站新军营的新军装备后,他还以为进入了枪炮历史博物馆——枪炮完全没有划一,有的日造,有的俄造,有的德造,式样既旧,款式又杂。黎意后装枪、1871毛瑟后装枪、美国的文切斯特、英国的马提尼亨利和米斯耐得后装枪,最先进的恐怕是江南制造局仿造外国枪支式样设计制造的装弹五发的快利枪。

    “虽说这枪械的发展方向是越来越向小口径发展,但这两千多人所使用的枪械种类多达六七种,口径从十一毫米到十四毫米,林林总总……如果这真要打起仗了,别的不说,光是这步兵所使用的弹药种类供应,就可以让任何一个军需官濒临崩溃的边缘!”谭延闿的军事知识都是来到这个时代才现学习的,但是加上他的见识,简单的一看心想这样的军队如果还能够打胜仗就见鬼了,除非对付那些手持长矛大刀的农民起义军,跟外国开战那是打一场败一场!

    “子瑜兄,将这一万新兵蛋子训练成合格的士兵,这就要有劳你们这些从德国回来的高才生了……你也看到了,这些武器是不行,还好我们还有直隶督标做参考,你先照着直隶督标新军的武器标准,在三天内给我拟写一个章程,我好朝上面弄军械去!”谭延闿将刚才扔到地上的老古董给踢到一边去。

    为了弥补正规教官的不足,谭延闿特意从已经考取德国正规军校的那十几个精英中选出一个带领着归国的十五个一年期受训的士官回国,而子瑜便是其中的那个最为顶尖的佼佼者萧轩的字。萧轩是光绪三年生人,比谭延闿要大一岁,是个秀才出身,父亲是个鸦片鬼,家中负债沉重才使得刚刚考上秀才的萧轩无法继续科考之路。

    幸好谭延闿的戒毒丸拯救了萧轩的家庭,而且谭延闿在福建练总督府侍卫队的时候就侧重于吸收那些有文化基础的人,萧轩年龄虽小但也被破格录用了。谭延闿是不知道萧轩家庭的,不过选派留德军事生不仅要看其军事素质,如果可能的话还要看他对谭延闿的忠诚度,显然萧轩父亲的吸毒史让谭延闿觉得这样的人更可靠,再加上萧轩的军事素质也足可以迈进这一行列,就这样送往德国进行为期四年的军事学习了。可惜这次谭延闿需要一个能够挑大梁的人回来帮忙,“精英生”是自己的骨干力量,但也不能介入新军时间太晚,萧轩则被沈静选中中断学业归国训练新军。

    第一百三十三章 起步

    谭延闿身边有十几个站的像个标枪一般的军人,其中距离谭延闿最近的那个便是萧轩。谭延闿对他们的风貌也是感到非常满意,军人就应该像他们这个样子,没有想到几年之后自己原本只是像试试看的总督府侍卫队到今天已经完全变了样子,在自己的财力支持和严格要求下,“留德士官系”恐怕在今天就要正式挂牌运营了。

    萧轩中途中断学业被召回是有些可惜,不过谭延闿觉得留德军事生中的那些接受四年学习的“精英生”很可能都无法完成学业——甲午战争后,中国的衰微让列强们都已经摩拳擦掌,好在上海谈判的时候谭延闿向李鸿章力陈不可对日本开放通商口岸,更不能允许外资进入中国大办工厂,不然商业上的入侵早就开始了。

    德国是新兴的列强国家,不过和英法等老牌殖民列强国家相比,它和美国等新兴列强国家一样,已经面临没有多少殖民地可供他们占领所用。德国和美国又有很大的不同,德国的殖民政策是传统的殖民政策,而美国更倾向于商业利益,对于占领领土没有多少兴趣。

    德国到哪里去寻找新的殖民地?按照谭延闿前生的记忆,中国的胶州湾可是德国的目标,而从傅彩云那里传过来有关德国的消息似乎也证明了这一点——德国人正在打着商人的旗号在胶州湾进行科考测量工作。德国人现在应该是已经意识到胶州湾的经济和军事价值了,而谭延闿却知道后世的青岛绝对是一个优良的军港,重要的是胶州湾冬季是不结冰的,法国人早在十年前的中法战争中就动过胶州湾的念头,现在德国人将这项计划变成现实,谭延闿丝毫不会怀疑。

    一旦中德在未来的某一天发生了冲突,谭延闿是绝对不会坐视不管的——这属于北洋大臣的管理范围,李鸿章自中法战争之后也认识到了胶州湾的价值,已经在那里设立了栈桥供船舶停靠,并且还设立的炮台和军营,这些都是北洋海防的一部分。如果胶州湾出了什么事情,那北洋大臣将会成为众矢之的,谭延闿是不会让老头子背上这个黑锅,老头子在北洋大臣的位子上坐的更久,也就为他训练新军积累实力争取更多的时间。

    如同中俄之间肯定会发生冲突一样,中德之间必然会因为胶州湾而发生冲突,军事上谭延闿倒并不担心,海军打不过德国人,但是占领胶州湾是要靠陆军的,加强胶州湾的防御工事再加上训练新军加以驻防,德国人敢上岸他就敢还击——他不是李鸿章,该强硬的时候他绝对不会手软。可是关键问题便在于留德军事生的培养问题,会不会因为中德之间的冲突而中断?德国陆军是世界第一陆军,向德国派遣军事留学生可以大大缩短中国陆军和世界列强之间的差距,如果中断了谭延闿还真觉得有些惋惜。

    既然已经预见到中德之间潜在的危机,谭延闿这次向德国派遣军事留学生从第一批的四十多名一下扩充了一倍,第二批军事留学生的数字已经达到了一百一十人,中间除了原总督府侍卫队的七十人之外,还有北洋武备学堂的四十名优等生。这些人当中入选学习四年的“精英生”数量却没有发生多大的变化,只有十五个人,一年期和两年期的军官速成学堂确实占了绝大多数——与其无法完成学业,不如花大力气去进短期速成班,这样一来质量上差了些,但可以得到非常系统的学习。

    最重要的是德国正规军事院校在四年的学习时间中会安排一年半的时间进入军队实习,如果是进入两年期的速成班,只要学习肯用功一些,留学生至少在理论学习上应该能够完成正规学堂中的学习内容。谭延闿正是想要通过这种有些取巧的方式来快速积累陆军指挥官人才,以此来成立自己的班底,同时他也是希望能够从北洋武备学堂中吸收一些优秀人才进入自己的阵营,王士珍和段祺瑞就是他的目标之一,他们都是很有本事的人,尤其是段祺瑞那可是货真价实的留德军事生的佼佼者,可惜年龄有些大了点。

    萧轩和其他留德归来的学生不同,脸上不是铁板一块什么表情都没有,他是一个挺随和的人,但是这并不妨碍他能够成为这群归来留学生的头领。他们都是侍卫队出身的军官,萧轩在去德国之前便已经是三个小队中的副队长了,文化水平高训练刻苦,使得他的各科成绩都是名列前茅,真正能够力压萧轩的也只有和他同为一队中的队长杨超。以萧轩的能力当年若是放在其他两个队中,绝对是队长,不过等他显现出自己的能力的时候,谭延闿又将他放到更大的舞台上去了。

    萧轩走过来打开手中的夹子从里面拿出几张纸说道:“大人,这是属下按照德国军制和直隶督标新军的武器装备分别列出的单子,以属下之意原来胡燏棻所练的一千五百新军所使用的武器装备就不要再用了,他们的枪支类型复杂而且还落后,至于炮队还使用青铜炮,这是完全不行的。大人若是有意全部更换,可以在这两个方案中选择一个……”

    谭延闿非常满意地点点头——属下就是应该为上司着想,尤其是这些从德国回来的军事留学生,这些人他是想要用来建立参谋部的人选,萧轩就很有一个好参谋的资质。他打开这两份文件看了看,可以看得出萧轩主张使用德国陆军的编制来训练军队,包括军衔、官制等等全部移植德军的编制,写得也非常详细;至于另外一个方案就是他非常熟悉的直隶督标新军的编制了。

    “全部引用德军的编制是最好不过的了,不过这和大清的军事编制有着很大的不同,如果真的要推行的话恐怕还有很多困难……直隶督标新军也是我凑合着用的,当时关键是先练出兵,至于军事编制当时也就是按照千人队来进行简单的划分,这是非常不科学的,你们可以琢磨琢磨……”谭延闿笑着说道。

    “那武器装备上我要求至少每名士兵统一一杆毛瑟九三式,属下看到直隶督标新军就是使用这种步枪,这种步枪就是放到世界上也是非常先进的,就连德国陆军自己也没有完全实现全部装备,尤其是九三式安全性要比现在德国陆军装备的1888式要安全的多,对于训练新兵有很大的好处……马匹、配套的马具还有骑抢、马刀,属下建议马刀的式样可以选择俄国骑兵马刀式样,骑抢可以选择毛瑟兵工厂的产品……最后就是火炮,直隶督标新军的火炮都是克虏伯比较先进的陆军行营炮产品,在这上面除了数量上要加强之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