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度书院 > 其他小说 > 北洋 > 北洋第63部分阅读

北洋第63部分阅读

百多万两银子,以中国海军的实际情况,英国海军部估计中国购买一艘的可能性最大,当然两艘也是非常有可能的,但是这毫无疑问会影响到其他战舰的订单,同时两艘君权级战列舰也并不符合中国北洋海军的实际需要——一支舰队并不是全部由战列舰组成才好,君权级战列舰的航速在十五六节左右,这在甲午海战中已经被证明这样的航速并不占有优势,尤其是在大东沟海战中,镇远和致远在后期结队追击日本联合舰队,结果被对手轻易的甩掉,这证明一支火力强大的舰队同时还需要二十节以上的高速巡洋舰做配合才算完美。

    对于谭延闿来说,购买军舰并不能够达到他的目的,重要的目的是在于让中国的海军人才向世界上海军最强国家去学习,这才是最重要的。而随着琅威理因为撤旗事件使得现在的英国人只对中国的订单感兴趣,而谭延闿所看重的海军人才的培养则对中国关上了大门,至于后面定购君权级战列舰也需要监造和验收,这些环节也是培养军舰制造人才的好机会,可惜现在看来这个前景怎么看都不是很光明。

    为了打开向英国输送海军学生的目的,谭延闿认为有必要消除因为琅威理事件所造成的中英之间的裂痕,这件事看起来显得非常无能,但是令谭延闿感到非常委屈的还是在于国力的贫弱,还有各国列强的环伺压力,让他有些吃不消。

    当然这一次引进外国海军顾问再也不能向以前那样两眼一抹黑的瞎找了,为此谭延闿还专门研究了日本在这方面是如何去做的。结果得出来的结论连谭延闿都产生极强的怨念了——怎么日本这么走运,连找个海军顾问都比清政府运气好?!英格斯最大的优点便是他对自己的定位极其准确,在他看到日本海军的翅膀已经长硬的时候,他便自动辞职了?!

    英格斯还有一个非常有意思的身份——他是金登干的表兄,当年金登干与阿姆斯特朗公司总设计师伦道尔和赫德合作,在清廷购置蚊子炮船中尝到甜头之后,一直以来和北洋海军关系极为密切。也正因为如此,当时李鸿章想要为北洋水师找一位外籍海军顾问的时候,英格斯成了热门人选,可是只有深深了解中国朝廷的赫德对此极不看好——天朝上国的面子比国土更为重要,中国人一定不会使用一手将日本海军培养强大的海军顾问。

    而金登干也是一个非常有意思的人,最近他以非常勤快的频率奔向傅彩云的公馆,并且还频频邀请傅彩云出席一些宴会或是外出就餐——他正在追求傅彩云!在得到这个消息后,谭延闿和沈静的脸色极为好看,最精彩的莫过于沈静的脸色,这更加肯定了谭延闿对于他们两人之间有点什么关系的猜测。不过好在傅彩云不愧是天生的交际花,“万片绿叶丛中过,不沾一点纤尘”,哄得金登干如热锅上的蚂蚁一般上蹿下跳,可惜就是没有占到什么便宜。

    对傅彩云有想法的人,金登干不是第一个,也绝对不是最后一个,谭延闿在那唯一一次与傅彩云的见面时候曾经就当面说过,她有权力选择自己的幸福——尽管傅彩云对于“幸福”二字并不是很理解,但是这个女人天生就非常敏感,也想到了这两个字很可能就意味着“嫁人”的意思,可惜经历过人生的几次起伏波折之后,这个可怜人对于自己是否还有能力追求“幸福”已经失去了信心。当时方榕卿还有些吃谭延闿的飞醋,但在那次会面中看到相貌并不是很出众的傅彩云自哀自怜的神情,也是颇为心动,而谭延闿的心中也有些堵得荒。

    傅彩云日后的出色表现也使得谭延闿深深的为自己当初的决定引以为傲,可以说傅彩云天生就是一个不用训练的金牌间谍,大量的情报送到了他的手上,虽然有些琐碎,但经过谭延闿和沈静等人的整理之后,显示出了巨大的价值。而其中关于英格斯的内容,也从金登干的嘴巴通过傅彩云进了谭延闿的耳朵——“我不想做中国海军的统帅,把全部的舰队掌握在手……我的目的只是一个教练,有需要时偶尔统帅全军,以使中国的海军统帅和将领们知道如何指挥舰队作战……我和日本的关系早就断了,我愿意割断旧日的情缘,在中国另结新欢……”

    也就在得知英格斯对于李鸿章寻求外籍海军顾问时的这些表态言语,谭延闿的肠子都快要悔青了——日本人真是瞎猫撞上死耗子,这样的极品海军顾问都可以找得到!在谭延闿看来,以中国的环境而言,能干的琅威理就算能力比英格斯强上一百倍,但是他所追求的东西和中国的环境格格不入,能够发挥出千分之一已经就不错了。相对而言英格斯就算能力差些,但是他的性格和对自己的认知如此准确,这正是适合在中国目前这种体制下管教北洋海军的不二人选,他的能力在这种环境下会得到百分之百的发挥。就是两人这点差别,琅威理最后委屈的离开了中国,而英格斯在主动离开日本的时候,却获得了极大的尊重,无论是名誉上还是物质上都获得了双丰收……

    第一百四十八章 起义

    在谭延闿看来英格斯是最适合北洋海军的海军顾问,当然英格斯在日本的经历也是一个很要命的问题,不过这并非不可克服,而更让他看重的是英格斯现在的职位——英国皇家海军炮厂监督。谭延闿倒并不指望买一送一,英格斯是海军将领但未必在舰炮制造技术上有什么凸出之处,就像监造战舰的人未必会造战舰一样,可是通过他的身份,谭延闿至少可以获得英格斯推荐的外国技术人才——在洋务运动中,洋务派们在延请外国技师问题上犯过很多错误,请来了许多只为骗钱而来的废柴。

    在接手张之洞的汉阳钢铁厂就可以看出这种失误格外的明显,老张请来的那些外国技师,被谭延闿辞退了二十多个,只留下了六七个,也就是说每年老张至少要被这些洋骗子们搂走十几万两白银。这种倒霉事谭延闿虽然没有碰上过,但也是给他敲响了警钟,他所掌握的两大军工制造企业中也有不少洋员,到底有多少洋骗子?至少现在的北洋海军顾问马格禄就非常的不称职,他是李鸿章在甲午战争中所聘请的海军顾问,可惜这家伙的真实身份是天津一艘拖船“金龙”号的船主,并没有任何海军经历,谭延闿就是想不通为什么放着英格斯这样的绝好人选不用,偏偏用马格禄,李鸿章每个月要付出三百两银子,是为了便宜还是为了聊以自蔚?!

    旅顺要塞海陆联合演习进行的非常顺利,林泰曾和邓世昌在知道谭延闿进行这次军事演习的目的之后,北洋海军明显的更加配合北洋陆军进行演习,并且还主动邀请陆军军官登舰参观战舰的武器装备,对海军武备有一个更加直观的了解。

    林泰曾和邓世昌这种做法,谭延闿非常欣赏,在海军指望不上的时候,对付德国人侵占胶州湾的唯一办法便是用陆军进行抵抗,不过想想海军军舰上那些超大口径的舰炮,就算再无知他心中也明白这意味着人命。能够让陆军更好的了解海军,这也可以让陆军军官在以后面对这种挑战的时候考虑的更加全面,尽量规避海军舰炮所带来的威胁。

    通过这次演习,谭延闿也看出旅顺要塞海军基地中陆军守备的薄弱——这倒不是说他们兵少,而是他们的素质比起直隶督标新军差的不是一点半点,相比之下更像是一支杂牌军。在了解到旅顺守备陆军的情况后,谭延闿也算明白了为什么日本人在历史上能够以比较轻的代价夺取旅顺要塞,而从俄国人手中抢的时候居然死了这么多人。士兵的素质还有他们守卫旅顺要塞的决心差的太多,谭延闿和他的陆军部下们都相信,只要直隶督标新军一旦登陆,夺取旅顺要塞就变的顺理成章。

    不过这也不是一天两天就可以解决的,谭延闿是可以通过他老子将训练有素的士兵换进旅顺要塞,但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他手上也就直隶督标新军这么一支合格的军队,他还指望着用这支军队来带出新建陆军呢,哪里有多余的军队补充进旅顺要塞充当防务任务?!

    好在德国人现在还没有动手的意思,还在胶州湾进行科学考察活动,而在谭延闿的印象中,俄国人对旅顺动手的时机应该是在德国占据胶州湾之后的事情,现在正是处于列强瓜分中国军港的前夜。只要操作得当的话,给谭延闿一年的时间便会有一万新式陆军出现,同时他也可以对北洋海防范围内的驻军进行一定的加强训练,不过这些海防驻军都是前淮军的羽翼,旧式军队的弊病他们身上一个都不会少,指望他们能够脱胎换骨就不用抱太大希望。

    在旅顺军事演习之后,谭延闿整肃了旅顺一万五千守备的军纪,严厉的处罚了十几个守军将领,并且重新制订了营规。过不了几天陈飞将会到达旅顺,他将会是旅顺要塞的营务总办,负责旅顺海陆两军的后勤还有执行军法的权力,如果预计不错的情况下,北洋海军将会站在陈飞这一边,陈飞的重要任务除了加紧完善造船设施之外,还要对旅顺守备陆军严加要求,有了北洋海军做后盾,至少他在面临这些丘八大爷的时候不会太难过。

    谭延闿整顿旅顺陆军守备可不会像海军那样留情,这也是为了给陈飞的到来铺平道路,先杀杀这些大爷们的威风。而且这些陆军将领们一直以来都是在旅顺待着,油水也足,谭延闿顺手杀几只肥羊也是给正在完善的旅顺造舰工程再多添些银两,这样两全其美的事情他最喜欢做了。

    谭延闿带来的七千参与演习的陆军,只有不到五千人真正的进行了演习,剩下的两千人是属于新建陆军的建制,他们在来旅顺之前已经进行了不到两个月的军事训练,这次混杂在直隶督标新军中就是出来锻炼一下——他们将会从陆路返回天津,而这七千军队中只有不到一千人会随谭延闿坐船回到天津。

    招商局和北洋水师为直隶督标安排的军舰和客轮,将谭延闿和不到一千士兵运回天津。在这个时代的中国,坐船恐怕是长途旅行的不二选择,因为没有铁路,走内陆的话那旅程将会漫长的让人难以忍受,而且途中因为盗匪横行,危险远比海运要大得多。

    在抵达塘沽港口上岸后,谭延闿和唐伯文分道扬镳,唐伯文要去天津机器局处理局务,而谭延闿要前往小站继续他的练兵。不过在分手的时候,谭延闿也委托唐伯文代为整理大沽船坞的事务,用不了多久大沽船坞会有一定动作,他也没有和唐伯文说清楚,不过两人相交甚久唐伯文也没有多问。从两人认识到现在,以唐伯文对谭延闿的了解,知道谭延闿绝对不会做无用之事,整顿大沽船坞肯定是一种先兆,若不是因为大沽船坞地理位置和自然环境不适合大型军舰停靠,唐伯文一定以为这是为在大沽船坞造舰铺平道路。

    不过谭延闿却没有想到自己回到天津之后,有一个非常惊人的消息正等着他——就在十五天前,广州革命党起义,结果尚未发动便被两广总督王文韶所镇压,革命党人陆皓东、丘四、朱贵被杀,程奎光用刑过度被打死……而孙中山也第一次登上了通缉榜……

    “据说孙中山亲自领导了十次起义,而推翻清王朝统治的是武昌起义不是孙中山领导的,可想而知以后的几年中基本是一年一次,搞不好碰上两三次也是很有可能的……孙中山这头起义,还有别的大大小小的起义呢?!这年头出来混真是不容易,搞不好等哪天我手上备不住还要染上革命党人的鲜血,那玩笑可就开大了!”谭延闿看着电文和朝廷出得通缉告示,心中暗自想到。

    谭延闿心中完全是苦笑,因为在这年头想手上不沾血那不太现实,不是沾义和团的血就是革命党人的血,不过在谭延闿的印象中直隶或是北方在历史上革命党活跃程度并不高,要不然历史上辛亥革命只在南方爆发,而北洋一直牢牢的控制着北方的统治权。当然那和袁世凯有很大的关系,不过谭延闿能不能像袁世凯那样对大局有着有效的控制呢?

    这次起义事件的发生也让谭延闿心中非常庆幸谭钟麟会非常顺利的升任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不然要还是在两广任总督的话,说不得他现在手上就已经沾满革命党人的鲜血了,这让他以后可怎么混?!好在现在担任两广总督的是王文韶,这家伙还没有这么凶残,这次广州起义被捕的人虽然很多,但是除了几个革命党首要人物被处死或是被刑讯逼供而死之外,其余人都被释放了,如果换作其他心狠手辣的人,广州城不得血流成河?!

    最要命的便是革命党人对于新式军队的渗透,这才是让谭延闿最为担心的——历史上真正埋葬清王朝的就是新军,南方的新军系统几乎集体倒向了革命党,而北方的北洋系统则被袁世凯所牢牢把持,而袁世凯的最后倒戈一击也促成了清王朝的彻底崩溃,说到底还是新军的问题。

    “不过袁世凯的控制能力非常强,北洋陆军怎么看都不像是被革命党人给渗透了,要不然北洋和国民政府之间也不会有这么多麻烦事了……可是我能够坐到袁世凯那样的水平么?!”心中虽然是在提问自己,但是谭延闿扪心自问自己若不是占着身份上的优势,是弄不倒袁世凯的,和袁世凯拼手腕他自认不如,不过好在袁世凯基本上已经成为过去式了,想要在谭延闿的眼皮子底下东山再起实在是难上加难。

    孙中山所领导的广州起义这件事在大清王朝看来并不算什么大事,在他们看来每年都有不同的起义,从满清入关到现在二百多年,大大小小的起义汗牛充栋,多得谁也数不清楚,就连几十年前给清政府带来巨大威胁的太平天国到现在也都在人们的记忆中开始淡忘,又有谁会来关心广州的这次非常失败的起义?不过只有谭延闿才明白这个时刻才是开启近代史这场大戏的开端,革命党人正式登上中国政治版图,以后的局势将会越来越复杂,他也必须加紧掌握北中国的兵力,并且趁着全国尤其是两湖、两淮、江浙一带兴起的建立新式陆军的热潮,以北洋陆军的优势向南方新军渗透……

    “在下要求见兵部尚书大人,你快快去通报吧!”谭延闿身着二品武官官服,从袖子里面掏出一张百两纹银的银票递给门房。

    那个门房立刻眉开眼笑说道:“我家大人说了,状元郎拜访立刻通报,这……这银票就免了吧,我家大人若是知道了,小的免不得会挨板子……”

    “快去吧!只要你别嫌少就可以了,从我手里送出的东西还没有收回来的习惯,我就在这里等着……”谭延闿心中虽然不耐烦,但是对于这些看门狗还是必须要客气的,若是他们从中弄些手段,自己多少会麻烦一些。

    “那小的就谢状元郎了!你们赶快给状元郎上茶,好好招待!状元郎,小的这就进去禀告我家大人!”门房在指挥杂役安顿好谭延闿之后,便匆匆跑进府去通报了。

    现在要想见哪个衙门口的官员,除非对方官级品阶比你低,或者是对方的后台疲软,这“门包费”都是惯例,以前庆亲王奕劻的门包费可以达到七十两,军机领班礼亲王至少也要五十两,就连谭延闿的老爹直隶总督大人的门包费虽然被谭延闿以弊政减轻了,但也象征性的收十两银子,这可能是朝廷大员中最少的门包费了。当年内务府就敢公然收左宗棠的门包费,结果左宗棠愣是不给,在见到慈禧太后之后,老太婆也只是笑谈了一番,左宗棠下次来的时候就开始向内务府交门包费了。

    荣禄从西北回到京师之后,通过连接恭王奕訢,再加上慈禧太后的关系,这升官就像坐着火箭一样快,步军统领升到兵部尚书只不过是一年的时间,明眼人都知道这个昔年的白脸小生现在是得宠了。以谭延闿的身份去间恭王奕訢都不用门包费,现在满朝文武中能够让他掏门包费的也就慈禧太后一个,不过他却按照规矩在拜见荣禄的时候也掏门包费,就是因为荣禄再怎么看重他,荣禄也是极为贪财的,没有银子来开路,不要说荣禄会不会?br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