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度书院 > 其他小说 > 北洋 > 北洋第71部分阅读

北洋第71部分阅读

    上都有重大设计缺陷,如果谭延闿不在旅顺口布置了大量由钢筋混凝土构制的机枪明暗碉堡,并且使用从北洋海军战舰上淘汰下来的舰炮后来构筑的炮台,那从海陆两面联合进攻海军基地得手的希望是非常大的,至少在旅顺海陆联合演习中就已经部分印证了参谋部的部分设想。

    按照演习的进度计划,新建陆军中到底是乘船还是步行前往威海卫是由第一次北洋运动会的成绩来决定的。因为参谋部大换血,杨超要亲自带领扩充了四五倍的参谋部全部随军步行前往威海卫,顺道也是考察山东的地理情况。总共一万人的参加演习军队中有八千人分成三个批次前往威海卫,剩下的两千人是乘坐北洋海军参加演习的战舰从天津上船前往威海卫,当然拜谭延闿名下的两座船坞的福气,有三艘要交工的货船正好可以搭载剩下的士兵到达目的地。

    这一次威海卫海陆联合演习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军机处、练兵处的大员们基本上都会要到达威海卫来参观,因为恭王奕訢的身体状况不佳,届时将会由兵部尚书荣禄带队,翁同龢、长麟、李鸿藻、刚毅、徐用仪等要员到达威海卫来验收新建陆军的训练情况,也决定是否成军。

    按照练兵处呈奏的练兵计划,新建陆军从训练到成军至少要经过近两年的时间,不过因为谭延闿训练新建陆军的名气太大,小站兵营天天响起的操练号声已经引起了各国列强的注意,俄国、德国、法国、英国的驻华公使和军事武官都是这里的常客。不过来得最勤快的便是日本驻华公使和武官,但是日本来人都被谭延闿严令拒于兵营之外,不准入内参观,并且还严令全军上下不准对与日本相关人等透露训练详情,一旦被查出必然是杀头一个结局。

    因为士兵和军官们无法判断询问他们的人是不是和日本有关,沈静和杨超碰头之后决定任何新建陆军的成员在未经允许的情况下,不能向任何人透露小站兵营内部的情况,违令者斩。为此小站兵营还破天荒的成立了一个特殊部门——接待处,专门负责外界人员进入小站兵营参观,还要负责和外界中外报馆沟通等事宜。

    让谭延闿练兵出名的不仅仅是闻风而来的各国驻华武官的拜访,而是因为英国人贝思福来到小站,而小站兵营接待处给他安排了三天参观的日程表。来到中国了解情况的贝思福受到了谭延闿等小站将官们的热情欢迎,在这里贝思福不会感到任何陌生,因为军官们都能够用英语进行日常对话,就连士兵也多少用英语对这个英国老头打个招呼,这一切都令贝思福感到格外的惊奇。

    现在各国列强都可以看得出甲午战争中大清帝国的作为纯粹是外强中干,根本不是日本的对手,只是在俄国的强行干预下才促使日本停下了战争的脚步。在战后中国朝野普遍统一口径的“联俄”呼声下,作为远东殖民老大的英国感到自己的地位已经大大不如以前,跌宕起伏的中国政局引起了英国商界的关注,英国商会联合会聘请海军少将、下议院议员贝思福来中国考察商务情形。

    英国商会联合会聘请贝思福,一方面是因为英商会认为贝思福才华卓著,享有盛名,另一方面则是因为商会想确知中国的文治武备能否保护英国的商业利益,因而需要选派一位“熟谙军务之人才”。贝思福此次考察属非官方行为,不过英首相索尔兹伯里曾答应以“秘密服务基金”的名义,拨给750英镑作为贝思福的开支。以后贝思福在北京拜见各国公使时,曾对他们说:“余膺大英商务合众局伯理玺天德(音译,是英文‘主席’的意思)之聘,远来中土,博考英国在华之商业,将来何以图存;中国之于英商,今日何以保护。行将记诸简册,遍视局绅。至于众口之纷传,皆非实事也……”

    尽管贝思福是海军少将,但是对于谭延闿所编练的小站新建陆军还是感到分外的新奇,尤其是在三天的时间里,小站新军专门为他安排的各种操练和小型作战演习,更是赢得了他的好感。贝思福给小站新建陆军的评价非常高,认为小站新建陆军已经完全达到了欧洲德国的陆军水平。

    正是因为贝思福对谭延闿的高评价,使得朝廷开始考虑是不是让新建陆军正式成军,正好谭延闿要在威海卫进行海陆联合演习让荣禄有了借口。荣禄上书朝廷认为各个军机大臣和练兵处大臣可以趁此机会对新建陆军进行考察,若是得体的话可由朝廷下颁诏书令新建陆军正式成军,然后开始下一步的练兵计划。

    荣禄之所以这么推崇小站新军,并且还要要求提前让小站新军正式成军,也是因为他对新建陆军非常了解,更重要的是谭延闿向他进言,希望小站新军在成军之后能够正式获得番号——当然这个时代的中国军队是没有番号这一说的,要说有只能够像“盛军”、“甘军”、“铭军”那样符合传统的做法来给军队定名。不管怎么样,这支军队最后的命运是划归到兵部直属的,而兵部尚书荣禄自然是这支军队的最高长官。

    荣禄想要名声,而谭延闿连名声和实力都想要。新建陆军正式成军之后对荣禄而言就更有“知兵”之名,更有“识人”之能;而对谭延闿而言这样他才可以获得扩充新军的名分,至于荣禄将会成为新建陆军的最高长官,这不过是个虚名——张之洞还是汉阳钢铁厂的最高领导者呢,他在钢铁厂里面待过几天?又有几天真正领导汉阳钢铁厂?!

    给荣禄名声,而新建陆军的指挥权照样握在谭延闿的手中。最重要的是通过这一次置换,新建陆军的各级将领都会换上谭延闿自己中意的人选,而对于那些自己并不能够真正掌握的军官,则被剔除出来,混合最近归国的德国留学生继续训练新军。当然这些军官也需要给他们升职,但是在谭延闿的直接掌控之下根本没有他们自主的权力,从而给德国军事留学生腾出空间来。

    按照荣禄事先给谭延闿透露的风声,本来在“胡景桂弹劾案”之后,新建陆军已经成为朝野关注的焦点,再加上中外报纸的一致好评,慈禧太后和光绪皇帝都希望能够正式参观新建陆军,出席这次军事演习的。不过出于威海卫海军基地的地理位置和以往朝廷检阅军队的习惯,所以才没有来亲自检阅,由礼王世铎代替生病的恭王奕訢来检阅军队,当然这些人中真正懂军事并且说话分量嘴中的还是荣禄。

    荣禄的设想是在大沽炮台来举行军事演习,这样慈禧太后和光绪皇帝都可以来参观演习。不过谭延闿拒绝了这项提议——大沽炮台海域不利于大吨位战舰航行,在大沽炮台进行演习显然是不恰当的。荣禄也知道自己有些心急了些,便接受了谭延闿的建议。

    正当谭延闿最后一批参加演习的军队在海上结束了漂泊,刚刚登上威海卫海军基地的铁码头的时候,一件意想不到的事情在山东发生了。

    “先生,有天津的紧急电报!”早就恭候在码头上的杨超在谭延闿上岸之后,立刻将一封电报双手递了过去。

    “嗯?天津的?!”谭延闿现在还有些晕船,脑子有些不大清醒。

    “是沈先生来的,总督大人在上面有话,说是有叛乱!”杨超补充的说到。

    谭延闿接过电报,集中精神仔细看着电报——“冠县十八魁联合威县沙柳寨梅花拳首赵三多聚众起事叛乱……”

    “梅花拳不就是义和团么?!这么快就冒头了?!”谭延闿有些吃惊地看着这份电报,当然现在的义和团远没有后世这么大的名气,而且也不叫义和团,而是义和拳,甚至连义和拳这个名字都混不下去改成梅花拳之类的名字。

    “今天早上一个小时前刚来的电报,估计这叛乱刚刚发生没有多长时间……沈先生那边正等着先生你的回信,先生的意思是……”杨超恭敬地问道。

    “出动直隶督标新军,让沈文渊不管什么原因起事都要铲平他们,越快越好……”谭延闿有些杀气腾腾的说到。

    “可……”

    “子瞻,这中间的详情我早就知道,他们起事叛乱不过是时间早晚的事情,他们反对洋传教士是一回事,叛乱又是另外一回事,既然现在他们敢叛乱,这叛乱又发生在直隶与山东交界的地方,直隶总督无论如何也是难辞其咎,唯一的办法便是以最快的速度平息叛乱!”谭延闿有些阴冷的说到。

    谭延闿转身对沈静说道:“这些村民起事并非是一日之功,洋传教士和教民胡作非为才会引来这些麻烦,其实这些我早就关注很久了,这次来山东之前我也跟你说过,演习过后要对为虎作伥的教民进行严厉的清算,对于传教士要限制活动在得到切实的证据之后软禁回天津……本来应该可以避免冠县和威县这些农民,可惜他们在这个当口起事造反,要怪就怪……他们的命不好!”

    “先生,这些起事的都不过是农民,平生只是因为受人欺压严重才会如此,起事造反不过是反抗洋传教士和教民的压迫……”

    谭延闿对杨超摆摆手说道:“你的意思我明白,得饶人处且饶人,这人血终究不是河水,我也并非是嗜杀成性,对付草寇惯匪自然是雷霆击杀,至于这些农民……沈静会知道怎么去做的,最多是关押一段时间让他们清醒一下,等我们这边将教民的旧账给彻底清算过后再放他们出来,也就没有什么事情了……”

    第一百六十六章 顺势而为

    做为闽浙总督府侍卫队第一批的老成员,杨超知道谭延闿一旦决定杀人,那肯定是不会考虑会死多少人的问题。冠县和威县的农民造反也是无奈之举,和他们当时在福建剿匪相比,算起来十分的无辜,这一个镇压命令不知道要死多少人。杨超在得到谭延闿的解释之后,也知道谭延闿算是做了最大的让步,也明白过来谭延闿要在山东动手清理教民的动机是为什么,总算放下心来。

    对于传教士与其教民和当地百姓之间的矛盾,谭延闿和沈静等直隶总督幕友堂的幕僚们都商议过多次,原本就打算动不了传教士便将教民清理干净,以此来平和民众对外国传教士的不满。这一次冠县和威县的造反起义实在是太过突然,好在也算是没有激化到不可收拾的地步。

    在接到消息之后,沈静便立刻调集直隶督标新军,正好又接到了谭延闿的电报,更是在第一时间让直隶督标新军轻装出发前往直隶和山东交界的冠县和威县,准备以最短的时间平息这次叛乱。像冠县和威县这样的小型起义,大清帝国一年不知道要发生多少次,不过都不会伤筋动骨,只是南方革命党进行的有组织的武装起义才是清廷关注的焦点,所以这件事并没有在第一时间上呈朝廷。

    沈静也明白,这件事一旦捅到上面去,清流们又该对此事有说法了,而且由朝廷来下旨来剿灭叛匪,那可就没有这么好说话了。要想屠刀上少蘸点无辜的鲜血,唯一的办法便是以最快的速度将叛匪首要尽快的缉拿关押平息叛乱。在得到谭延闿的电报后,沈静立刻命令已经整装待发的直隶督标新军立刻前往冠县和威县。

    直隶督标新军为了加快行军速度,乘坐火车经过芦汉铁路已经完工的天津至顺德府一段,在顺德府下车后,一千骑兵做为先锋连夜骑马赶到了威县沙柳寨,在第二天早上到达地点之后就摆开阵势。沈静正红着眼睛准备下令攻打沙柳寨,没有想到沙柳寨梅花拳首赵三多居然在得知军队这么快赶到他的地头上来大惊失色,立刻向沈静投降了。

    威县赵三多望风而降让沈静长舒了一口气,原本这直隶督标将会是杨超领军,可惜杨超去了威海卫主持演习,自己一个文人为谭延闿出出主意还可以,但是要他领兵打仗可实在有些让他为难了。好在谭延闿在练兵的时候,沈静也是鞍前马后进行策划,并且给士兵们上文化课,所以直隶督标新军和新建陆军对沈静都不陌生,也知道他是谭延闿的心腹,所以才这么容易调兵。

    处理了赵三多就剩下了冠县的十八魁姚强了,沈静也知道兵贵神速的道理,在进行短暂的修整后立刻率军前往冠县。冠县十八魁姚强是策动者,立场远比赵三多要坚定的多,在见到沈静杀上门来,也毫不客气的摆明车马和沈静抵抗到底。

    这是直隶督标新军第一次面对实战,沈静不懂军事但是新军内部的军官懂,沈静带的这一千人的骑兵队营的统带官是曹锟。曹锟一看这帮叛匪们根本不懂什么军事,手中拿的无非是长矛大刀,顶天就有一两把鸟枪,也干脆不用什么正规的战术手段,派出一哨三百人的骑兵,也不用长枪,就使用手中的毛瑟盒子炮和手榴弹,一阵猛冲便冲进了村内。

    没有经过正规军事训练的村民哪里是直隶督标新军的对手,几个手榴弹一响,村民们还以为雷神降凡,呼啦一下就全部溃散了。这一哨骑兵冲进村中也是牢记沈静的命令,不再追杀村民,只是尽快抓到匪首姚强,不过姚强却死心和新军对抗,在一个院落中击伤了几个新军士兵后,曹锟也没有这么大的耐心等下去,十来个新军士兵从不同的角度隔着院墙甩开膀子将手榴弹扔了进去,姚强和他的弟弟被炸死……

    沈静在完成任务之后,立刻派人回到顺德府发电报给直隶总督谭钟麟,这个时候才正式由谭钟麟上书朝廷,冠县和威县的反叛已经被平息,匪首被击毙……

    北洋海陆两军的联合演习订在了北帮炮台和威海卫城北的老母顶炮台,以此来验证经过改进后的威海卫海军基地的防卫能力。这一次演习在杨超为首的参谋部和北洋海军将领的联合努力下,演习计划制订的非常科学,大大节省了演习所需要的子弹和炮弹消耗量。

    谭延闿在使用望远镜观看演习的时候,却显得非常的心不在焉,此时他更担心的是威县和冠县所爆发的小型叛乱,这也许是德国人主使其传教士激化教民和村民之间的矛盾所造成的先兆。沈静用了不到三天的时间便将这次叛乱给平息了,除了击毙了三四十人姚强的死党之外,并没有大开杀戒,不过却逮捕了三四百人,弄得两个县衙的牢房人满为患。

    谭延闿是不可能长期关押这些人的,不过他也非常清楚这是无奈之举——中国的老百姓对官吏在内心中还是有着很深的惧怕感的,只要不将他们逼上绝路,他们绝对不可能死心塌地的和朝廷作对到底,那个赵三多便是其中的典型代表。

    因为这次意外事件,谭延闿已经和参谋部的军官商定,决定缩短两天的演习时间,而今天便是最后一个演习科目。明天这一万新建陆军除去杨超要带领的一千人在胶州湾附近“清理”不法的教民和洋传教士之外,剩下的九千人则会在谭延闿的带领下,加上山东巡抚李秉衡的配合,将全山东的传教士活跃地区“梳理”一边——他们除了要严厉处置那些洋传教士的狗腿子之外,还要搜集洋传教士,尤其是德国传教士在山东胡作非为的证据。

    当然在梳理传教士和本地百姓之间的矛盾同时,谭延闿也会针对部分打着各种旗号的义和团原型组织进行破坏。他相信在自己的枪口下,双管齐下,不管是义和团也好,还是以传教士为骨干的教民也罢,他们在经过这一次整顿之后都会元气大伤,一年半载是不会有什么作为了。

    谭延闿这么做肯定会得罪各国列强尤其是德国,因为在山东活跃的传教士十个里面有九个都是德国传教士,但是他却对此次行动的后果并不担心——欧洲大陆各国列强之间的关系错综复杂,大体上德国做为一个新兴的列强国家受到英法的牵制很多,单独针对德国不会引起其他列强的反对,甚至有些列强譬如英国还会暗中支持;至于德国自己则要衡量两者之间的关系孰轻孰重了,谭延闿已经向英国下了订单购买一艘君权级战列舰,并且还向德国流露了同样的购买意向,这在很大程度上都会影响德国的判断。

    沈静并没有在平息叛乱之后便将直隶督标新军撤回天津,相反他还调来了一营队的步兵,曹锟留下了一哨骑兵回到天津小站本营。有了这些兵力,沈静可以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