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度书院 > 其他小说 > 北洋 > 北洋第95部分阅读

北洋第95部分阅读

全部在关外受东北三省总督刘铭传所调遣,是以谭延闿虽然接手荣禄的旧职,论职权范围却比以前有所缩水。不过谭延闿兵部看重聂士成和董祥福两部,这些旧式军队在他眼中除了会使唤大烟枪之外,就剩下人头多,战斗力根本无法和他麾下已经武装到牙齿的北洋新军相提并论。

    六月初四,谭延闿上书朝廷希望能够在以前京师禁卫军的基础上编练一镇完全由满人组成的新式军队,由此来增强京师护卫力量。这本奏折由慈禧太后和光绪皇帝所应允,由谭延闿的推荐这一镇满人新军的镇统为长麟——长麟当年曾经和谭延闿一般,是朝廷军务处协办,不过因为前年得罪了慈禧太后而被罢斥,和荣禄差不多也是个将门之家,背景深厚为光绪皇帝所用。

    看得出来就像谭延闿入京一般,光绪皇帝相应谭延闿任命长麟为满族镇军镇统,可见这个小皇帝也不是全无心机,毕竟是帝王家长大的。而谭延闿也想要看看小皇帝是不是想要走军事道路来稳固自己的权力,很有可能是对自己进京态度的不满,但一时又摆脱不了对自己的依赖所致。

    谭延闿进京出任兵部尚书兼步军统领最大的好处便是帝党牢牢控制的户部开始对他松动,对北洋的海陆两军拨款开始恢复到两年前的水平。这比谭延闿心中预想的效果要稍微好些,至少旅顺造船所的造舰经费得到很大的缓解,龙旗号同级战列舰开始正式提上建造日程,只是依据英国的战列舰设计图纸,还有最新的造舰动态,旅顺造船所的战舰设计师们要对原有图纸进行改进,使之更加适合于远东洋面作战。

    旅顺造船所拿出了两种不同的改进设计方案,谭延闿看过之后也是难以取舍,便主张设计师们同时细化这两个造舰方案,先完成两种龙旗号战列舰变种战舰的设计工作,然后再根据实际情况来取决最终建造哪种战列舰。之所以出现两种设计方案还是因为上海江南制造局在大口径舰炮制造技术上再次取得了突破,结合从法国和德国购买的舰炮专利,已经可以生产四十倍径的十二寸、十一寸舰炮,加上汉阳钢铁厂引进了德国的炮钢冶炼技术,大大提高了舰炮的寿命和性能。

    靖海级装甲巡洋舰的成功建造不仅增强了北洋海军的实力,更从战舰设计上使旅顺造船所走在了世界的前列——世界各国海军列强国家的战舰设计从来没有像旅顺造船所那样这么大胆,积极使用尚未经过验证的战舰设计方案。如果说飞剪首用在龙威级巡洋舰上还不会有太大的争议,而像靖海级装甲巡洋舰这样的万吨级巡洋舰使用飞剪首还是首创,至于背负式炮塔,一级舰炮配置等方面无一不是大胆采用。

    旅顺造船所的设计团体已经开始在谭延闿的影响下慢慢的向历史上无畏级战列舰的设计思路靠拢,尽管谭延闿在海战理论上还算不错,在战舰设计上肚子里面的那点货已经全部贡献出去了。正是因为龙威级和靖海级巡洋舰的实践,加上龙旗号战列舰的图纸,旅顺造船所设计团体打算采用上海江南制造局的新式大口径舰炮来设计一款全新的战列舰——四座双连装十一寸战列舰,四十倍径的十一寸主炮加上采用全新高爆炸药制造的弹头,其威力足够敲开目前世界上任何一艘战列舰的装甲。

    另外一种设计方案则是在龙旗号战列舰上做进一步的完善,属于中规中矩的路线。正是因为难以取舍,谭延闿才比较为难,遂决定让旅顺造船所设计团队一分为二齐头并进来做两种战列舰的设计方案。事实上谭延闿更倾向于十一寸主炮的设计方案,因为目前不仅是上海江南制造局,就是英德法等工业发达的列强国家在速射炮的制造技术上都卡在了十一寸这条线上。

    为了敲碎日本战列舰的乌龟壳,谭延闿一边对上海江南制造局的科技团队开下了丰厚的报酬,另外一边也是积极从英德法等国引进技术来提高上海江南制造局的水平。在法国的高爆弹药得手之后,配上了新型十一寸速射炮,谭延闿手中终于有了可以满足战术需要的国产大口径舰炮,至于传统型的战列舰上搭载的十二寸舰炮方案是中规中矩,但在以现有技术还无法保证射击命中率的情况下,十一寸火炮的战列舰设计方案无疑有着巨大的诱惑。

    自从上次和唐博文在天津“远洋航运”一会之后,战列舰的影子在谭延闿的心中怎么也无法抹去。一个是中国历史上自甲午海战之后海军凋零百年总是受外人的压迫,他气愤不过;另外一个则是日本的现实威胁,逼得他不得不大力发展海军——他可以百分百的肯定,日后有朝一日他夺取政权推翻满清的时候,别的列强国家也许会受到欧洲形势的恶化最多威胁两句,但是日本是绝对不会放弃中国内乱的时机来趁机举起屠刀。

    眼下谭延闿已经接管了京师防务,加上北洋陆军的实力,这都是曾国藩和李鸿章原来想都不敢想的实力,凭借手中的实力,他已经完全拥有武力左右中国政局的能力,当个曹操来场废立游戏也不在话下。走到这一步他就必须要考虑一旦局势需要,他要推翻满清政府所要承担的后果问题,说到底面临的威胁第一个就是日本,排名第二的自然是贪婪的北极熊——就算谭氏父子的不合作态度,至多是放缓了西伯利亚大铁路的修建速度,但是它还在每天修建着,迟早有一天会贯通通车。

    京师的局势因为谭延闿携带重兵驻扎维持而很快的变得平静起来,街上全副武装巡逻的士兵一方面提示十几天前发生在礼贤庄的刺杀八大臣的恶性事件,另外也告诉京师的居民,有如此武装的新军可以为京师提供足够的保护。至少新军的到来让老百姓的生活又回归到正常的水平,达官贵人们也不会因为“抢购”保镖挤破镖局的大门——什么保镖也不如多拍谭延闿的马屁管用,有能够击败德国陆军的北洋军在京师,几个安置炸弹的蟊贼算什么?!

    不过谭延闿却顾不得听这些人的马屁,他还要紧巴巴的赶到已经返回颐和园居住的慈禧太后拍她老人家的马屁——谭延闿这次弄到手的礼物是氢气球。十几年前在天津,当时的李鸿章就放飞过载人氢气球,当时在天津引起了轰动,外国报馆争相报道,而天津市民也踊跃围观。

    氢气球在天津很是热闹了一阵,随后封藏起来,数年后慈禧太后也不知道从哪里听来的消息,想要乘坐氢气球登高望远。可是北洋的氢气球数年未用,丝绸制作的氢气球早已朽烂不堪,这样的氢气球一旦放飞,谁也不敢保证上面的人能够安全,是以李鸿章回复朝廷的奏折如数说明,慈禧太后想要乘坐氢气球的愿望也就落了空。

    “圣母皇太后,这氢气球虽然是全新的,不过终究是飞到高空有一定的危险,臣以为最好先遣人试飞一次来验证其是否完好,太后再决定是否程气球上空……”谭延闿有些献媚地说道。

    慈禧太后不比荣禄,是否能够将这个老太太哄得开心,这关系到自己在帝国政坛上的地位。当然现在谭延闿的翅膀够硬,也越来越有能力摆脱传统官员拍慈禧太后马屁,只是他为人谨小慎微,不到有绝对把握的时候绝对不会撕下自己伪装的面孔。眼下第四批新建陆军正在训练当中,这一批新军数量由原本定下的两镇扩充到三镇又一混成协,使得原本快要结束的新军训练时间又要往后推移数个月。

    谭延闿现在也正眼巴巴地瞪着这批新建陆军赶快训练成军,这样手中的新军数量就可以达到一个令人可畏的,同时他的地位也将会更加稳固。他还想着彻底完成直隶、河南、山东的巡防营旧式军队的整编,这一切都需要时间,讨好慈禧太后这就成了中间最关键的步骤。

    在一个宽阔的院落中,一只红色的大气球漂浮着,这便是充气后的氢气球,在沙袋和吊篮的拉力下它现在还没法升空。谭延闿无法想象十几年前北洋李鸿章手中的那个氢气球的安全性如何,至少在他的脑海中,氢气球无论如何也和丝绸挂不上钩,所以这个氢气球是从国外订购用橡胶制作的氢气球。

    看到慈禧太后脸上的满是褶皱的笑容,谭延闿心中也是暗自舒了一口气,慈禧太后虽然热衷于权力,到底还是重于享受,只要自己不是威胁到她,应该是不会有太大问题的——自己进京之后立刻拿着氢气球来讨好慈禧太后,这一步算是走对了。不过这也使他看到慈禧太后天性凉薄,和她有着如此深厚关系的荣禄被人炸死,到现在居然还有心思享乐,可见这个老太婆实在是靠不住。

    其实谭延闿也倒是冤枉了慈禧太后,她并不是不追查荣禄等八大臣的死因,只是谭延闿在天津搞的一连串冤案铁证如山,连人带炸药全部抓了个现行。尽管有顺昌号老板与荣禄之间的关系有些让人怀疑,但是在报纸统一口径铺天盖地的宣传下,三人成虎由不得外人不信,纵有疑问却也无法翻案,更不会想到这次天大的谋杀案是谭延闿来主使的。慈禧太后虽然不喜欢洋人,但是对洋人的报纸却看得非常重,有一个拥有几十人精通各国文字的翻译团队专门为她一个人服务,以便观察形势,而洋人的报纸除了对谭延闿能够火速破案赞赏有加之外,旧式对于荣禄等八大臣未能出洋使中国早日实现宪政而感到惋惜。

    “好!好!”慈禧太后还是头一次见到能够将人带上天的玩意,自然是心中见喜,乐不可支:“哀家早年就听说过这玩意能够将人带上天,状元郎孝心有加算是圆了哀家的一个心思……”

    谭延闿立刻说道:“老佛爷的心思就是微臣的心思,能够替老佛爷办一件舒心事是微臣最大的心愿……老佛爷,这氢气球能够带人飞上天不假,只是飞得高度有限,微臣这里还准备了望远镜,可以看到更远的景致,待会让人试过之后老佛爷就可以让气球带上天去,从空中来欣赏这三海无边胜景!”

    在李莲英等众多太监的忙碌下,氢气球总算是准备完毕,两个小太监怀着激动的心情战战兢兢地进入氢气球的吊篮中,在旁边众多人的帮助下,卸掉沙袋,缓缓地放松麻绳,气球带着吊篮里的人缓缓地升起,等升到十来米高的位置时,才停下来。众人仰望空中的氢气球,李莲英更是扯起了公鸭嗓子询问上面的小太监情况如何,两个小太监大呼小叫的告诉下面的人从空中来看颐和园果然是不同寻常……

    谭延闿听后也是微微一笑,到现在他还都没有坐过氢气球尝尝飞天的滋味,倒是便宜了这两个小太监。不过折腾氢气球也并不是完全为了讨好慈禧太后,在没有飞机的时代,氢气球或是热气球在军事上都有着很重要的地位,虽然有些不保险但若用得得当那将会起到非常大的作用。

    谭延闿可是知道一战中,德国人的齐柏林飞艇还飞过海峡对伦敦进行战略轰炸呢,效果未必有多好,但是政治上的意义远大过其军事意义。而北洋内部也有人提出使用热气球或是足够大的氢气球来吊装海防炮,将海防炮拆分成数个部分分批空运到山势比较陡峭的战略要地,然后在山顶炮台进行组装。这个想法确实是非常有诱惑力,旅顺口、威海卫两大海军基地还有正在建设中的胶州湾海军基地都有这样地势险峻的地方,如果能够在这些地方架设炮台,那海军基地的防卫能力将会再上一个新台阶。对此谭延闿已经批复研究人员对其可行性进行研究,一旦可以做到那就立刻应用到海防要塞炮的布设上去。

    慈禧太后在李莲英的陪同下也登上了氢气球升空,手中拿着谭延闿敬献的望远镜在空中欣赏颐和园的风光。颐和园就是再漂亮,对于慈禧太后这样整日都生活在其中的人来说也会有乏味的时候,从空中用望远镜来眺望,虽说不能将颐和园尽收眼底,但也别有一番风味。在老太太的热切要求下,空中不时传来李莲英那公鸭般的嗓子:“在升高点!”

    站在下面看着一群热闹的人们,再看看半空中的热气球和吊篮中隐约的慈禧太后与李莲英的身影,谭延闿心中不禁生出一个想法:“如果这个时候要有挺马可沁机枪的话该多好,我绝对不打吊篮,要打就打氢气球,让他们尝尝烤鸭的味道,这就是所谓‘要解心头狠,钝刀斩仇人’!”

    这个想法也不过是在谭延闿的脑海中一闪而过而已,也许是他太过小心,这个时候他的实力还没有发展到令他非常满意的地步,慈禧太后对他来说还有很大的用处。谭延闿还需要借助慈禧太后的力量来发展自己的实力,并且还需要老太婆来压制由荣禄掀起的愈来愈高涨的排汉风潮。再说就这么让老太婆死了,谭延闿心中也不会解气的,这太便宜老太婆了……

    第二百二十四章 朦胧

    这一天是慈禧太后在刺杀考察宪政八大臣之后最高兴的一天,谭延闿的氢气球让她觉得住了这么多年的颐和园景致是如此漂亮,在空中用望远镜看自己居住了这么多年的颐和园是如此的美轮美奂。想到自从甲午年之后,颐和园就在谭氏父子的支持下一直没有停工,每月都有几十万两少则十来万两的银子在修缮,三四年之后才有今日之功,心中自然是有数,也就慢慢抹去了谭钟麟的请兵入京师保证安全奏折所带来的不快。

    放谭延闿来接手京师防卫,这中间自然是要冒风险的,不过当时慈禧太后心中未曾存着以此来考验谭氏父子忠心的想法,在她看来这个天下还是大清的,当年的曾李那个经营北洋不比他们父子更加深厚,却在她面前诚惶诚恐——慈禧太后想要看看谭氏父子偏向小皇帝更多些,还是继续做她的忠心奴才,毕竟她已经六十多岁了,说不上什么时候就会死去,等她一死这个天下还不是皇帝的?慈禧太后生怕失去权力,这一生在英法联军逼近京师她跪求道光皇帝抵抗差点被杀之后,除了权力之外她什么都不相信,趁着这个机会来考察一下谭氏父子的忠心以便日后量材而用。

    显然谭延闿算是过了这一关,在慈禧太后面前,谁能够讨她的欢心谁就是忠心,谁若是给她填堵,那就是违逆。谭延闿讨好慈禧太后已经非常有经验,几乎一出手没有慈禧太后不高兴的时候,敬献上来的东西除了各位大臣已经用俗套的宝石、钟表等贵重物品之外,自行车这样花不了几个银子的物样照样能够惹得慈禧太后老慰开怀,这份本事其他宠臣是望尘莫及。

    戏要做足,光会讨好还是不够的,刺杀八大臣何等惊天动地的事情,这件事如果谭延闿不能将其办妥当了,这同样也会影响到他在慈禧太后心目中的形象。十余日之前在天津报界记者面前,谭延闿就已经隐晦的指出八大臣刺杀案的背后主谋还在京师,在天津的不过是其外围的爪牙而已,现在他已经得到慈禧太后的授权掌控京师防务,这第一件事自然是尽快的将这件事圆满的处理掉,该掉脑袋的必须掉脑袋,否则夜长梦多。

    本来谭延闿是打算将这盆脏水引到翁同龢身上的,不过考虑到这件事的敏感程度,谁沾上就必须掉脑袋,而且污蔑翁同龢可不像收拾顺昌号的老板那么容易,弄不好会引火烧身。况且这一次刺杀案最大的受益者就是翁同龢和光绪皇帝,死的大臣都是所谓的铁杆“后党”,不用谭延闿多嘴,慈禧太后自然会对他们产生某种联想,双方必须保持某种平衡。

    后世花中色鬼曾有名言:“妻不如妾,妾不如偷,偷不如偷不着”。这种“朦胧”的效果才是谭延闿最需要的。让慈禧太后心中有个暗自怀疑的对象远比揪出一个冒牌凶手要强得多,因为双方保持平衡才会凸现出他的重要性,从中谋得更多的政治筹码来将这场江山游戏继续下去。

    “文渊兄,看样子以后我也是很少回山东了,那边的事情恐怕就需要多多帮忙,尤其是新军的训练问题,这才是咱们立足官场的根本,不容有失……朝廷虽然还以我为训练新军,不过三镇又一混成协总人数四万多人,我不可能将所有的新军都带在身边,加上朝廷这边还要训练一镇的满人新军,是以我只会将一镇新兵安置在京师周边,留下一个混成协的老?br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