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度书院 > 其他小说 > 北洋 > 北洋第113部分阅读

北洋第113部分阅读

    向城内发出了最后通牒要求守军投降——虽说湖广总督是有着琉璃球之称的王文韶,但为了防止这个老小子心狠手辣来个玉石俱焚,第六镇还挟带了两门六寸列车炮专门来打攻城战。

    事实上王文韶比谭延闿心中的形象还没有骨气,还没有等第六镇彻底变成进攻姿态,他老人家便自己大开城门投降了,那两门六寸列车炮算是白白用火车拖过来,一点用处也没有。李俊翰接受了王文韶的投降,留下半个协来守卫武昌之后,带领一个混成协外加一万北洋杂牌换乘船只继续南下,打算打下岳州府后直接进逼湖南心脏长沙府。

    李俊翰夺得武昌府也让谭延闿心中松了口气,至少北洋工业体系到现在基本上已经全部处于自己的保护之下了,长江舰队还分出了三艘快艇前往武昌来保卫汉阳钢铁厂,以防止到现在处于戒备状态中的英国远东海军来马蚤扰汉阳钢铁厂的生产,同时也更加完善武昌临江的防御,必要时刻还可以让李俊翰在进攻不利的情况下用电报召唤顺着河道进入湖南参加战斗——快艇上装备的双连装一百毫米炮和数门七十六毫米速射炮对于陆军而言是当之无愧的大口径火炮,如果遇到顽对于临江的岳州府和长沙府而言抗也是一支重要的攻城力量。

    谭延闿突然起义对北洋陆军而言并不是很大的问题,起义的突然性已经施展的淋漓尽致,虽然才仅仅七天时间,被北洋系所明确控制的省份已经达到了十二个省份——东北三省、直隶三省、察哈尔、热河、湖北、安徽、江苏、四川。当然这十二个省份的控制力度也各有不同,察哈尔和热河只是重要的省会城市被控制,直隶三省、江苏、湖北控制力度最大,其余省份只能做到绝大部分的控制,不过这也足够了。

    整个长江以北,甚至以南的部分省份都处于北洋的控制之下,而像山西、湖南、浙江这样的省份正在进军过程中,相信在未来的一周之内至少名义上也会北洋控制……全国的局势对北洋而言十分有利。这种有利的局势不仅体现在军事上,更是经济层面上的,剩下来的省份不是交通不发达便是像广东这样直接暴露给北洋海军的沿海省份,只要北洋一腾出手广东、福建这样的沿海省份是无法挡住北洋的。

    因为邓世昌舰队封锁朝鲜航线劫走了大量的日本客货轮船,使得谭延闿可以有更多的船只来运送军队,除了派出货船给还漂在海面上的邓世昌舰队运送弹药和煤炭等物资补给之外,为了尽快结束朝鲜半岛上的局面,又将杨超手中的一个混成协直接运到当年朝鲜战争爆发地牙山,从牙山登陆距离已经被北洋陆军团团包围的汉城不过一百多公里,同时运送还有大量的火炮和弹药——在谭延闿看来汉城对他并不重要,就算北洋军和日军在那里打个稀巴烂也不管他的事,他要的是朝鲜半岛的控制权,至于一个城市的完整与否他并不放在心上,这便是出国作战的好处了。

    眼下日本在朝鲜的军队都集中在汉城,少部分集中在釜山,可以说拿下汉城,朝鲜境内的日军力量就不足以对北洋陆军形成什么威胁,到时候直接坐船在釜山附近登陆,剩下驻守在釜山的两千多日军根本守不住。

    日本也很清楚他们守不住朝鲜,为了避免更大的损失,日本派出了外交官林董来到北京和北洋政府开始交涉。林董是位出色的外交官,先前他是日本驻英国大使,专门负责为日本开拓其在欧洲的生存空间,在甲午大战中他曾经起过很重要的作用。不过日本人似乎从正在发生巨变中的中国看到了机会,居然不想放弃其在朝鲜的利益,甚至还要追究北洋海军攻击日本联合海军的责任。

    谭延闿只见过林董一次,在听完林董代表日本政府对这次中日战争的态度之后,便非常平静的告诉他:“北洋陆军两个师配备了大量的火炮正在围困汉城,如果日本同意中国现在同意所有的停战条件,那赔款就订在七千万两白银的水平上;若日本还心存侥幸,在汉城城破的那一天,开始算起,中国对日本要求的战争赔款数字将会以百万两的速度向上递增……如果朝鲜战场战斗结束的话,北洋陆海两军将会东度日本用火炮从日本拿回自己应该得到的东西!”

    因为日本政府心存侥幸和谭延闿对日本的态度强硬,在英国公使窦纳乐所主持的第一次和会不欢而散。各国公使在北洋起义推翻清政府的第一周内没有任何动静,既没有承认北洋政府是中国合法政府,也没有宣布各国列强在中日战争中处于中立位置,不过这个僵局很快便被打破了——美国第一个承认了北洋政府为中国合法政府,同时也宣布美国将会按照《万国公法》的原则在中日战争中处于中立位置,并且敦促各国也为之效仿。

    紧随美国之后,德国、法国、意大利、奥匈帝国四国也承认了北洋政府的合法性,并且也对中日战争宣布中立立场,剩下来够分量的国家只有英国和俄国,还有许多继续持观望态度的欧洲国家,诸如比利时、荷兰、西班牙等国。

    换取美国政府的承认并不困难,谭延闿承诺了门户开放政策,并且保证五年之后外国资本可以获得在中国建立工厂的合法权,并且在美国购买了大批的机械设备甚至还包括石油钻探和炼油设施——中国目前还没有发现大油田,不过在台湾有一个规模不大的油田,谭延闿购买石油设备就是为开发台湾油田而准备的,不过炼油设备是打算在天津设立一个大型炼油厂所需。

    英国正在踌躇之中,而俄国在谭延闿的眼中更像是一匹饥饿的狼在紧盯着中国这块肥肉——俄国驻远东的陆军已近被动员起来,符拉迪沃斯托克(海参崴)已经集结了两个师的俄国军队,这是目前俄国在短时间内所能够集中的最多数量的陆军了,而此时又到了俄国远东舰队南下过冬的时候了,一般在这个时候俄国就要向中国提出在中国某个港口过冬的要求。

    窦纳乐是个狡猾的对手,虽然他没有想到谭延闿能够说服德国、法国和美国来承认中国的新政府,但是他还是想要为英国榨取在中国谋求更多的利益。谭延闿也不会在现在这个时候要求诸如收回外国租界等不切合实际的想法,但是维持以前清政府与英国等列强国家所签订的种种不平等条约已经是他的底线,窦纳乐想要谋求诸如上海、天津的英国租界拓址和扩大香港租界的要求都被他给严词拒绝。

    “亲爱的窦纳乐先生,我非常高兴再次见到你,不过这一次我带来的并不是一个好消息!”谭延闿扬了扬手中的文件递给了窦纳乐。

    窦纳乐接过文件后扫了几眼,文件是中文的,这难不倒在中国生活很长时间的窦纳乐,不过文件的内容确是让他的脸色显得非常不好看——俄国远东舰队要南下过冬,需要中国政府给予一个港口作为其过冬锚地。

    “因为俄国政府还没有承认我们政府的合法性,我们还未对此做出明确的答复,按照以往的惯例俄国远东舰队的锚地在胶州湾,不过公使先生应该知道胶州湾将会成为北洋海军的第三个正式基地,其内部也要和旅顺、威海卫一样开始进行戒严,外国舰队将不能继续在胶州湾过冬……”谭延闿说道。

    窦纳乐皱了皱眉头问道:“那贵国该如何答复俄国政府呢?”

    “上海!俄国远东舰队只能够在上海过冬!”谭延闿的嘴角微微翘起淡淡地说道。

    自从甲午战争之后,尤其是中德胶州湾冲突之后,英国和俄国都收缩了其在远东部署舰队的规模,当然俄国人因为欧洲的局势不断的在变化,尤其是德国人和英国人的海上军备竞赛使得俄法不得不紧随其上,这四个国家在海军方面通过的法案、计划等等针对性非常强。

    英国人的八九年通过的《海防法案》规定五年内将建造不少于七十艘战舰,其中五十二艘是主力舰,在海军力量上,英国继续执行“两强标准”,将皇家海军力量维持到足以抵御仅次于它的两支强大舰队的联合行动。仅在一年之后,法国人开始了十年舰队重建计划,整个计划的规模可以与英国相媲美,令德国感到惊惧的是法国和俄国在九一年结盟,德国的惊惧并不代表俾斯麦惊惧,不过俾斯麦并不代表德国,威廉二世很快的抛弃了俾斯麦,九七年德国海军少将霍尔曼宣称冷漠的德国国会冷酷的削减了海军军费,不过威廉二世启用了提尔皮茨取代了霍尔曼,比洛为外交大臣,并且在九八年三月通过了扩军法案,要使德国海军达到十九艘战列舰,八艘装甲巡洋舰。

    不过在胶州湾事件中,德国遭受了前所未有的重创,德国海军史无前例的败给了曾在甲午战争中惨败给日本的中国,这极大的震动了德国,使得九八年刚刚通过的扩军法案的德国再次修正了法案,原本六年需要完成的扩军法案要缩短到五年,并且再次扩大了原本法案中的海军战舰规模。

    “在即将到来的新的世纪中,德国人民不是铁锤,就是铁砧。”——比洛如是说,而德皇则宣称“海军将与陆军匹敌”

    在德国上下这样的态度下,提尔皮茨不费吹灰之力便通过国会修改了海军法案,就在谭延闿起义的两个月前,1900年六月德国通过了新的法案,该法案批准德国海军将会拥有三十八艘战列舰和二十艘大型巡洋舰。

    第二百六十五章 脆弱的平衡

    窦纳乐明白如果俄国海军在上海过冬,这将会意味着什么,假如俄国人执意南下过冬的话,势必会和北洋政府达成协议,但自己面前的年轻人一直以狡猾和诡异的外交策略而著称,窦纳乐不相信德国亨利亲王对谭延闿有关“这个年轻人是勇敢、智慧的”等等诸如此类的评价。自从接任欧格纳为英国驻中国公使之后,窦纳乐就一直同谭延闿打交道,可惜数年来他从来就没有从对手手中得到过任何便宜,甚至于当他抛出“香港租界拓址”以换取英国对中国的承认这一非常具有诱惑力的条件,也被对方毫不留情的给拒绝了,第二天他便听到了美国政府承认北洋政府合法性的通告。

    “这个狡猾、阴险……”窦纳乐在心中对面前笑眯眯的谭延闿不吝啬任何“形容词”,可惜他还是要必须面对一个问题——在英国首相索尔兹伯里的意见下,远东外交越来越处于边缘化,国内只希望帝国在远东的利益不要受到损害。在窦纳乐的眼中这种建议不要说是进取,纯粹是一种妥协倒退,作为帝国的外交官,他已经尽到了全力来维护帝国在远东利益不受损害,不过“不扩张”便是一种倒退!

    俄国远东海军如果想要在远东的港口过冬,那就必须要承认北洋政府的合法性,显然俄国想要在这个问题上对中国做出让步,中国自然不会失去什么,先前几年俄国远东海军都是在中国的胶州湾过冬的,但这一次对手既然将俄国安排到了上海。这在窦纳乐的眼中,谭延闿的这种做法显然是“邪恶的”、“居心叵测的”。

    俄国对谋取远东的利益这是谁都知道的秘密,而上海是英国的传统地盘,更是英国在中国长江流域传统利益地区的支撑点。谭延闿如果提出让俄国远东海军在上海过冬的话,俄国人显然是非常愿意的,这标志着俄国的势力已经开始渗入到中国的长江流域了,但英国人会为此狗急跳墙——有着“光荣独立”传统的英国是绝对不会允许其他列强国家来染指它的地盘。

    事实上窦纳乐不明白谭延闿比他更紧张这份来自俄国的外交文件——俄国如果赖皮在不承认北洋政府的情况下派舰队南下过冬,无论选择哪个港口,为了维护国家的利益他都必须选择战斗,可事实上他还并没有做好对俄国作战的准备。俄国人如果和日本同流合污,那样完全可以弥补俄国在远东陆军数量上的不足,而俄国海军在明面上战舰数字也要比北洋海军好一些,此时俄国部署在海参崴的远东舰队战列舰有三艘,还有四艘大型装甲巡洋舰和十几条小型巡洋舰。

    现在打仗就要看海军,谭延闿自信如果真地走到了最坏的一步,他也可以凭借示敌以弱来设好圈套让俄国人进入自己布下的潜艇圈套,对于海军只要对方肯来到自己的军港“堵门”,那俄国人必定会吃一个大亏。不过谭延闿此时更担心的是陆军,北洋正规陆军数量还是太少了,精兵是好,但在交通尚且并不发达的中国,十来万正规军平均到每一寸国土上,那数量少得可怜。

    谭延闿这次来找窦纳乐不是来“要挟”英国,准确的说是寻求英国的帮助,以“俄国远东舰队不在上海过冬”为条件,换取英国对中国政府的合法性承认,并且缔结针对俄国的同盟。为此他打算承受清政府和英国签订的一切不平等条约,同时保证英国在华利益不会受到其他国家的冲击。

    谭延闿看着窦纳乐越来越难看的脸色说道:“事实上在对待俄国的态度上,我国政府和贵国在某些方面是有很大的共同之处的。虽然李鸿章代表清政府在两年前同俄国签订了《中俄密约》,这个秘密条约的内容基本上全都是针对日本,但是在这份条约中中国丧失了很大的利益,包括允许西伯利亚大铁路穿越我国的东北,而我们从条约的内容上并没有看到俄国对日本担负起应有的责任,可以说这份条约对我国是彻头彻尾的不利局面……对于俄国人的贪婪,我想贵国和我们都是同样的感受……”

    窦纳乐笑着扬了扬手中的文件说道:“既然如此,你们的新政府为什么还要履行清政府的相关条约?”

    谭延闿耸了耸肩摊开双手说道:“因为我们没有足够的实力,只得屈从于这份条约,但胶州湾已经划归为军事禁地,俄国远东舰队若是想要在中国过冬,那只有南下上海……”

    “可是上海不欢迎俄国!”窦纳乐冷冷地说道。

    谭延闿也冷笑地回答道:“可是上海是我们的领土,而且相信公使先生已经注意到贵国在远东的政策已经日趋保守,在欧洲俄法德三国轴心同盟似乎已经不可避免,要知道就在两个月前德国人已经再次修改了他们本来就很惊人的海军扩军法案……”

    窦纳乐眉头皱得更紧了一些说道:“作为大英帝国的外交官,我对我国的皇家海军力量非常信任,相信它们能够粉碎任何阴谋!”

    谭延闿似乎没有听到窦纳乐隐隐带着威胁的话语,反而自顾自地说道:“最近我对德国海军提尔皮茨提出的‘风险理论’非常感兴趣,虽然他并没有明说是针对贵国,并且声明德国的海军法案是针对俄国和法国的海军力量,但是他在一些公开场合的发言已经明确的表明了德国对英国皇家海军的一些看法……虽然我同公使先生一样非常信任贵国的皇家海军能够应对一切挑战,不过提尔皮茨的海军计划在我个人来看是非常有意思的,毕竟他的‘风险理论’非常有意思……”

    窦纳乐知道谭延闿是远东非常有名的海军专家,能够带领北洋海军用了不到六年的时间便一雪前耻,这个本事确实让人佩服。窦纳乐不相信谭延闿在海军上的造诣能够超过帝国海军专家,但是这不仅仅是在海战方面体现出一个军人的优良素质,更多的是从战略上的眼光,这是窦纳乐所关注的。而最要命的便是谭延闿丝毫没有顾及到窦纳乐不懂海军,和他大谈“风险理论”等海军名词,这让窦纳乐感到非常的不堪,他虽然清楚谭延闿的意图,但是却并不能很好的理解对手话中所包涵的含义。

    “最后请记住,上海是中国的上海,这一点很重要!当年我路过上海的时候曾经在那里短暂的居住,有个公园的牌子让我非常难受……当然公使先生和你的帝国如果认为我们这次推翻满清王朝注定是失败的话,自然可以不用顾忌到我们的感受,如果是相反的话,我想我们未来是有相当多的话题要谈的,建立一个彼此都认可的基础是很重要的……公使阁下,您认为呢?!”谭延闿肃容说道。

    对于谭延闿的话,窦纳乐只是点点头便戴上礼帽走出会客厅……

    “高才,我们的关外铁路修建情况怎么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