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度书院 > 其他小说 > 北洋 > 北洋第118部分阅读

北洋第118部分阅读

你的朋友了,让他们挑选够分量的人来京会商就可以了,我可以保证他们的人身安全,我不是李鸿章,杀俘的事情我是不会干的……”

    谭延闿前生的历史进程中,庚子事变孙中山联系李鸿章希望能够摆脱清廷的控制,建立美国那样的联邦制国家,双方秘密往来也算比较成熟,李鸿章邀请孙文一会,结果孙文在船上就要靠岸的时候,同行的革命党人害怕李鸿章当年对待太平天国降将的手段再用到他们的身上,就没敢上岸,而后李鸿章北上谈判最终失去了机会……

    兴中会通过各种渠道联系伍轩仁也是处于安全的考虑,北洋军在起义的时候如此兵力紧缺的情况下还立刻派兵南下占领广州城,并且在广州跑马圈地划出一片区域和革命党军队对峙,虽然没有什么大规模的军事行动,但革命党军队所用的枪支弹药是得到了日本的支持,也正因为如此才会爆发第二次中日战争。兴中会上下对谭延闿政府所持得的态度是充满疑虑的,尽管在明面上谭延闿政府并没有继承前清的传统将他们宣布为反贼乱党,但在局势并不明朗的情况下贸然派出重要人物和谭延闿政府接触,很可能会发生第二次诱捕。

    谭延闿开出的价码不低也不高,伍轩仁达到的目的仅是为双方牵线搭桥,他不清楚谭延闿心中真正的底线,只是达成了自己的目的。谭延闿给出的价码是先解决革命党的武装力量,让广州完整的交到政府手中,在此基础上才是来讨论兴中会的前途问题。

    “你打算接纳兴中会?”待到曹锟送走伍轩仁之后,沈静关上门来对谭延闿问道。

    谭延闿回答道:“接纳算不上,不过这是快速平定局面的一个速成办法,不然萧轩那一镇精锐要长期待在广州,对我们的下一步计划会非常不利……你也应该知道,萧轩带去的兵都是山东、山西、河北籍贯的士兵,那些正在训练整编的军队也都是东北三省的子弟,他们都是北方人,到了南方肯定不适应,短时间内不会出什么问题,但时间长了就一定会出麻烦。你也应该接到陆军参谋本部的相关文件了,从萧轩到了广州之后,什么语言不通这都是小麻烦,真正的麻烦是士兵水土不服,文件上分析这种情况还并不严重,但也是有这个苗头了……”

    “若是为了快速控制广东,这确实是一个好办法,不过兴中会不值得你看出这么大的价码吧?兴中会和国内那些急匆匆成立的小政党不同,也许以后会是一个麻烦……”

    谭延闿笑了笑说道:“文渊,你也曾到过法国、德国、英国和美国,和这些列强国家的政党相比,咱们国内有真正的政党么?我最近看了一份报告,有的政党可真是名副其实的‘小’,仅仅十来个人便可以注册成为政党,全国范围内不敢说,仅仅江浙一带能够查到的注册政党就不下七八十个,推之全国而言更是多如牛毛……”

    “这些小政党不会威胁到我们,可是我总有一种不太好的感觉……”沈静皱着眉头说道。

    “这些政党当然不会威胁到我们,在我的计划中可不是像美国人承诺的那样五年军政,军政时间表可能会拖延到十年甚至是更长的时间,当然在五六年后会进行一次全国性质的普选,但以我们的实力是绝对不会有问题的……不过我们也应该看到,我们这个团体和江浙一带的那些小政党在本质上没有太多的区别,我们还都不是严格意义上的政党,而这个兴中会不同……”

    沈静有些不屑地说道:“有什么不同?他们无非党部据点多一些,分布在美国、日本和香港而已……”

    谭延闿笑着点点头说道:“这正是他们的优势,打个比方,江浙的那些小政党不过是从书上、报纸上得到的那些有关西方政党的皮毛,真正出过国见识过这方面的人才非常少,他们的脑子里面还都是以往的土皇帝那套,没有我们的枪口威胁,他们早就自封为王了……而中兴会不同,他们都是在海外的华商,中间基本上都像那个孙文一样受过良好的西式教育,相比之下江浙那些小政党和他们,就如同是童生和举人之间的差别一样大,只要让他们回到中国,经过几年的发展未必不会成为一个成功的政党……”

    “你的意思是我们也要组建政党?”

    “当然!”谭延闿肯定地说道:“这是我们保证政权平稳的唯一途径,对我们还是对这个国家而言都是极为重要的,要知道现在的军政时期不会永远持续下去,一个国家不能由军人来控制,国家内部的矛盾不能用暴力来解决。暴力可以摧毁问题,但永远解决不了问题,如果什么事情都用暴力来说话,那老百姓会对我们极度失望,哪怕我们是正确的,要知道‘宁做太平狗,不做乱世人’!”

    “可是……”

    谭延闿打断沈静的话说道:“文渊兄,没有什么‘可是’,而是必须!我们拥有很多这方面的人才,要知道从我任直隶总督以来,每年都会向国外派遣不下三四百人次的考察和学习,我们实力越强派出去学习看看这个世界的人也就越多,这都是我们的资源。以前国内的这些小政党不过是小孩子过家家成不了气候,但是以后随着国民受教育水平的提高,这方面的声音会越来越大。我们倒不如现在未雨绸缪及早的入手来尝试,要知道在中国谁也不会比我们更有资源,只要我们想去做并且认真的去做,那我们永远都会跑到最前面,无论是军政时代还是以后的政党政治时代!”

    在谭延闿看来,中兴会要想走向强大,那肯定是要依赖海外华人的力量,不过自己在这方面一点也不逊色于中兴会,毕竟自己这里才是“正统”,中国人的“正统情结”不是中兴会的两片嘴皮子能够说动的。现在谭延闿政府已经得到了各国列强的承认,中国人可以自由选择是否留着辫子,不过海外华人基本上全部都将辫子剪掉了——以前海外华人顾忌清政府会以此来不承认自己的国籍问题,涉及到落叶归根,所以仅有少部分华人才会剪辫子,现在中国已经开始和美国就在美华人地位、国籍问题展开相关谈判,至少兴中会已经失去了对在美华人的吸引力。

    和兴中会接触不过是想要降低战争对广东的创伤,同时也是降低国外列强对中国干涉的风险——广州和香港是紧邻,英国人已经数次提出拓展“界址”,但从清朝时代到现在都被拒绝。谭延闿相信革命党军队绝对打不过萧轩的政府正规军,但是炮火会让英国人得到借口,联系到中英关系现在的微妙状态,英国人借此生事也是在两可之间。

    有了伍轩仁充当中间桥梁,中兴会很快便给予了回复,将会即刻派出得力人选前往北京和政府展开谈判。不过令谭延闿没有想到的是,中兴会内部也因为自己的接纳而产生了一定的裂痕——中兴会团结在一起的基础是推翻清王朝建立一个类似西方的国家体制,但是清王朝被谭延闿反手之间覆灭,这让中兴会也处于非常尴尬的地位,而在广东和政府军对峙的革命党军队也是进退两难,如果任其发展下去,那绝对和中兴会的重要支持者檀香山的众多华商利益相违背。

    现在中兴会中有一种想法便是清王朝已经被灭亡,而执政的又是汉人政权,兴中会到底还没有存在下去的必要——以孙文为首的一派认为即便清王朝不存在了,那兴中会也要作为一个政治力量回到国内来发展,将来会得到执政的机会;而另外一派则不愿意这么发展下去,他们前进的动力已经消磨殆尽,也不想承担相应的政治风险。

    兴中会内的两派虽然产生了一定的分歧,但都必须要完成一件事——谭延闿政府是如何看待兴中会,又该怎么在广东收场。仅凭伍轩仁的回复就解决了兴中会的头等难事,可以展开谈判,就广东的未来达成一定的协议,而兴中会在达成协议之后便可以回归中国,这使得兴中会内部的局势更加明朗起来,虽然主张离开的人不多,但这是兴中会成立以来退出人最多的,而剩下来的则希望在和政府谈判后,进入中国政界谋求发展。

    谭延闿心中想的不错,在中国没有任何一家势力能够和他相提并论,他所掌握的资源不是普通意义上的。兴中会存在着严重的经济问题,经费非常短缺,而江浙一带以地主和民族资本商人联合在一起的小政党缺乏长远的目光,也没有足够的政治经验,只有谭延闿创立的北洋团体无论在财富、人才等方面能够称雄。只要谭延闿能够想到并且去做,那什么都不会晚,因为他的资源最丰厚,同时也知道该如何利用手中的资源,即便在政党方面从经验等各个方面和外国列强相比差得很远,但是在国内他是绝对没有敌手的。

    八月,兴中会的代表团抵达北京,谭延闿依据自己先前的承诺,给代表团两个方案——住进由政府军队严密控制的指定区域,绝对保证他们的人身安全,并且每天都会和外界的记者进行见面,但在京师失去自由行动的权力;另外一种是可以自由行动,但安全不受保证,毕竟京师曾经发生过很多事件。

    不出谭延闿的意料,这个中兴会代表团的首脑便是孙文,尽管孙文此时的相貌和他记忆中的有所不同,但那也只是年龄上的不同而已,一看相貌和风骨便知道对方就是鼎鼎大名的孙中山,当然现在在国内只有很少的人才知道他,至于老百姓对他还是非常陌生的。这也是孙文自甲午年离开中国之后,第一次重新踏上中国的国土,以往他都是被列为通缉犯的存在,就连香港也拒绝他入境,他大多数时间都在日本横滨,因为日本战败的原因他离开了日本在檀香山活动。

    第二百七十八章 未来

    此时的孙中山刚刚三十六岁,不过在谭延闿的眼中,自己面前的这位一身西装革领,眼神略显深邃忧郁的中年人看起来比自己更有总统的派头。当然作为原本历史上的清朝掘墓人和民国国父,孙文是谭延闿在这个时代最想见到的人,看到他比看到李鸿章、张之洞等人更令他兴奋。尽管孙文的历史角色中梦想家多过实干家,但在清王朝这个庞然大物面前能够为中国的未来而奔走呼号,这本身就值得一个人钦佩——也许他的能力比较有限,但是他的事迹却感动了更多的人追随他,向同一个目标前进。

    孙文没有想到自己率代表团抵达天津之后,谭延闿居然亲自前来迎接,按照年龄对方比自己小了正好十二岁,但是长久居于上位的谭延闿在气度上一点也不逊色于孙文。谭延闿的举动让孙文一行人备感鼓舞,相比之下中兴会对于谈判根本没有做什么准备,在实力差距面前他们感受到更多的是自卑,而伍轩仁带回给他们的口信,中兴会上下的头脑们想都没有想便答应下来。在他们看来只要新的中国政府能够承认自己的地位这就足够了,他们还没有妄想到能够居广东一地来和谭延闿讨价还价的地步,正是因为如此谭延闿来天津迎接中兴会一行人反倒让他们有些激动。

    谭延闿与孙文共乘一辆轿车,在卫队的护卫下行驶在刚刚投入使用的天津第一条柏油马路上,这条马路是由天津市政府使用塘沽炼油厂的沥青废物来铺设的,谭延闿也趁此机会将一直都在从事内燃机研究的天津汽车厂快速组装的小轿车拿了出来,当成自己迎接孙文的座驾。在这个马车时代,汽车无疑是很少见的,孙文去过美国也见过汽车,但是自己在中国乘坐的轿车毫无疑问还是头一遭——到目前为止在中国乘坐轿车的人满打满算还不足二十个,无一不是皇亲国戚或是清朝的重臣。

    透过汽车车窗,在孙文看到街道两边的建筑物井然有序,很多都是使用钢筋水泥新建的建筑物,每隔几十米便有一个路灯,如果不知道还以为是行驶在欧洲的城市里,这多少让孙文感到新奇。

    “孙先生有八年没有回国了吧?”坐在一边的谭延闿问道。

    孙文收回自己的目光转头看着谭延闿说道:“不知不觉还真有八年没有回国了,这些年一直都在海外漂泊,要知道清政府还摆出了花红来买我的项上人头呢……”

    谭延闿笑着说道:“那是以前了,现在满人政权已经倒了,我们建立了一个全新的政权,一个没有皇帝的政权,像您这样有志于报效祖国的人,我们自然不能再延续清政府的那一套……孙先生来过天津南么?据说您曾经在甲午年面见过李鸿章,再次来到天津有何感想?”

    “甲午年我是来过天津,先是在广州通过海防同知魏恒到上海认识了盛宙怀,还找到了郑观应,由此被推荐给罗丰禄和徐秋畦,不过李鸿章当时说‘军务繁忙,等打完了仗再说’……”孙文自嘲地笑了笑接着说道:“就这样我选择了远走海外开始谋求推翻清政府建立民主共和国的道路……八年时间天津的变化也很大,没有想到这里也能够坐上汽车了……”

    “孙先生,这辆汽车可是我们中国自己生产的,它的每一个配件都是国产,而不是进口零件在中国组装!”谭延闿颇为骄傲地说道:“不过这辆汽车也就在这里跑跑,它对路面的要求比较高,如果是太颠簸了就会出问题,将来我们还要铺设更多的柏油马路,让全国都能够跑我们自己生产的汽车……”

    也许孙文听到中国自产的汽车出了有些骄傲之外,没有谭延闿这么深的感触,不过谭延闿心中却知道这中间包涵了多少的苦涩,同时也是自己扭转历史的产物。也许是为了纪念,谭延闿将中国这第一辆完全自己生产的汽车命名为“红旗”,以后将会现在北京和天津完成城市柏油马路建设,同时修建连通两座城市之间的城际马路,这也是促进汽车生产——虽说天津汽车厂的目的是为了研制内燃机,最重要的供给目标便是提供给同样挂羊头卖狗肉的天津远洋渔业建造潜艇使用,不过潜艇专用内燃机的生产和研制迟早都会分离出去,它也会回归到自己的本来的主业汽车生产上来,当然这一切还都需要一个过程,至少中国必须建立起足够的柏油马路可以供汽车畅行才可以。

    “哦?这是我们自己生产的汽车么?”

    谭延闿点点头说道:“这是我们自己生产的红旗牌轿车,最近才刚刚开始生产,到现在为了迎接你们的到来,我可是把中国生产的全部六辆轿车都拿出来了……不仅是轿车,现在我们连军舰都可以自己来建造,以后中国会像欧洲和美国那样的现代化工业国,当然这些都需要我们共同去努力创造!”

    “欧洲和美国的富强都是从铁路开始的,我们还需要建设更多的铁路……”孙文颇为兴奋地说道。

    谭延闿也笑着说道:“那是当然!最重要的还是我们要使用自己的技术来修建铁路,同时也要保证铁路的主权在我们自己的手里……”

    孙中山对于铁路的狂热谭延闿是知道的,不过没有想到此时的孙中山就已经非常关注铁路了。在谭延闿眼中,自己旁边这个历史名人也许搞政治不怎么样,但如果让他来干一些基础的事情,他会非常卖力的,至少不用担心他贪污或是办事不力。

    对于孙中山等数年没有到过天津或是根本没有来过天津的中兴会成员而言,这里的一切都是非常新鲜的,整齐的街道完全不同于中国其他城市,这里的马车也远比任何一个城市都要多得多。

    “现在已经不是清朝了,怎么还有这么多人留着辫子?”孙文指着车窗外的行人说道。

    谭延闿笑着说道:“我们也要尊重其他人的个人意愿,诚然有很多人已经习惯了头上的辫子,强行剪下来也没有什么,但这总比他们自愿剪下来要差了许多……孙先生,其实头上的这根辫子很容易剪掉,但是心中这条辫子是需要时间的。我想当一个人出于自愿来剪掉辫子的时候,那他心中的这条辫子离剪掉也不会太远了,我们的国民需要觉醒,这一切都需要时间,就我个人而言,我并不喜欢使用暴力来解决所有的问题,只是在不得已的情况下才会使用暴力,这也是我们今天见面的基础……”

    孙文听后若有所思了沉?br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