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度书院 > 其他小说 > 北洋 > 北洋第124部分阅读

北洋第124部分阅读

舷缘内倾,这对于战舰的储备浮力有很大影响,而且根据魏源前往胶州湾实地观察皇太子号后,发现皇太子号对于舵机反应非常快,非常敏捷,也正是因为如此,才会出现你前年看到的那一幕……”蓝建枢笑着说道。

    邓世昌将望远镜放到一边稳了稳身体说道:“季北,这四艘战列舰中有三艘都是依据太子号建造的,在俄国还有一艘正在建造和一艘已经服役的同级别战舰。俄国人将新服役的战舰就派到这里来,很大程度上对我们的北洋级战列舰的顾忌,如果我们将这三艘战舰留在远东,只要损失不是很大,俄国人真的很可能不敢再派舰队过来……”

    “怎么?正卿兄也开始于陆军的‘速战’计划了?”蓝建枢笑着问道。

    邓世昌也笑着说道:“参谋长,现在的局势就是秃子头上的虱子明摆着的,如果俄国人派来的不是这三艘最先进的战舰,而是像海参崴里面的那艘纳瓦林号战列舰,那俄国人还有翻本的本钱,不过现在这个机会并不大……”

    蓝建枢正色说道:“正卿兄,也许你太过专注于海军,对于总统的心思把握的还不够明确,事实上我觉得当我们和陆军一起提出作战方案后,总统当时就已经决定采用陆军的方案了……”

    邓世昌微微笑着说道:“这点我也看出来了,总统并非穷兵黩武之人,对于海军他是关照的很多,但是这些都要有个限度,至少在作战计划的选用上,陆军方面的选择对中国损失会更小,至少我们海军还达不到这点,就算我们有潜艇可以一鼓作气将海参崴里面的战舰全都击沉,但那些战舰上的主炮和弹药还是可以为俄军所用,这是陆军和总统都很在意的……”

    “现在国内还不太平,虽说总统已经决定破釜沉舟和俄国人打到底,就算俄国再派出庞大的支援舰队也是一样,但是陆军能够少受些损失对于总统来说格外重要,毕竟我们不是英国,海军便可以代表一切!战争总是要死人的,我们海军将士培养出来的周期远比陆军要长得多,就是这样陆军还这么珍惜羽翼,我们海军在这方面做的还不够……”

    邓世昌沉默了良久拍拍蓝建枢的肩膀说道:“季北,现在先不要想这么多,你我都是过五十多岁的人了,说不定这场战争就是你我一辈子最后的表现。我们这一代人……嘿!”

    “已经核实了,这支支援舰队的四艘战列舰中的三艘分别是博罗第诺号、亚历山大三世号和鹰号,这三艘战列舰都是以目前俄国太平洋舰队旗舰皇太子号为蓝本设计建造的,在俄国属于博罗第诺级战列舰,同属这一级的战列舰还有波罗的海舰队服役的苏沃洛夫号和正在建造中的斯拉瓦号……同这三艘战列舰在一起的还有一艘俄国的佩列斯维特级战列舰胜利号,它的同级别另外两艘战列舰其中的首艘陪列斯维特号就在海参崴服役……”

    “少将先生,现在这四艘战舰的位置在哪里?”谭延闿问道。

    为谭延闿做汇报的是中国北方舰队第二舰队司令官黄钟瑛少将,在甲午战争的时候,他就是济远号的舰员,牙山海战他受了伤,虽然错过了南大洋之战,但是在大东沟海战中他被编入了镇远号上。后来任飞鹰艇艇长,龙威号舰长、海石号的第一任舰长,在中日大青岛海战中任靖河号舰长,林泰曾淡出中国海军后,黄钟瑛便成为中国北方舰队第二分舰队参谋长,直到今年天津级装甲巡洋舰服役,替代了中国海军中的靖海级装甲巡洋舰成为主力装甲巡洋舰,六艘天津级装甲巡洋舰成立了第二分舰队,他成为少将司令官。

    虽说中国海军北方舰队集体出动集结胶州湾,但是舰队的头头脑脑们都不安其位,邓世昌拉上参谋长扮成渔民在上海近距离观察俄国来援舰队,黄钟瑛本来在胶州湾充门面,但是在接到邓世昌的电报后,即刻乘坐火车返回北京给谭延闿做详尽的汇报。此时在胶州湾撑场面的是中国南方舰队的中将司令官黄鸣球,虽说俄国太平洋舰队有很多战列舰都是“注水猪肉”,但是为了尽早解决大麻烦,南方舰队派出了广东号战列舰前来助战,不过广东号现在停泊在上海。

    “现在俄国舰队的位置应该已经驶过了山东半岛,正向日本海的方向前进,不过司令员和参谋长分析俄国舰队也许会驶往釜山,在那里得到煤水补给之后才会通过日本海抵达海参崴……”黄钟瑛回答道。

    谭延闿似乎没有意识一样用铅笔在纸张上乱画,半晌问道:“根据邓世昌他们的报告,俄国的这支精锐舰队在经历了长期的航行之后,战舰性能已经降低到极点,必须要进入船坞进行维修保养——海参崴只有一座大型船坞能够满足万吨级以上的战舰维修保养,你估计如果俄国人想要恢复这支舰队的战斗力,需要多长的时间?!”

    “司令员在近距离观测的时候,发现了这支舰队出现了不少问题,我没有见过这几艘战舰,不过根据司令员电报所描述的那样,俄国如果想要在海参崴来完成这几艘战舰的保养维修工作,至少需要四个月以上的时间……长时间的航行对于蒸汽机和锅炉都是一项严峻的考验,而根据我们的情报显示,海参崴没有这个能力对其动力系统进行复杂的维修能力……”黄钟瑛如实回答。

    “你今天晚上就必须要先返回胶州湾,并且发电报给邓世昌,让你们的参谋长留在胶州湾来指挥舰队,他必须尽快的回北京……”谭延闿询问了几个问题之后,最终还是送走了黄钟瑛。

    温暖的阳光洒在海参崴,平静的海面上不时的泛起一丝丝浪花,折射的阳光耀的老赵头浑身懒洋洋的,舒服的换了一个姿势继续躺在草地上晒太阳。

    “这可真是一个不错的地方,虽然冬天冷了点,不过在这里置上一两百亩地,再盖座大宅院,每年冬天等化冻了到这里来过夏天倒是不错,不像北京的夏天燥的让人发狂……”老赵头心中想着,但是却一点也没有放松警惕性,耳边隐隐传来细微的脚步声,嘴角微微一抿将头上的草帽压的更紧了些,躯体也稍微调整了一下:“可惜了,这是俄国人的地盘,就看姑爷怎么弄回来给我老赵养老了!”

    “王师北定中原日?”一个低哑的声音传来。

    赵老头翻过身来却没有将头上的草帽拿下来回道:“家祭勿忘告乃翁!”

    一个朝鲜人装束的黑脸汉子坐下来,从身后的背篓里拿出一个包裹低声说道:“上品红参没有弄到,俄国人的炮台布防图缺少了雷场,所有炮台主要火炮都标注在上面,还包括整个海参崴的城市街道图和方圆百公里范围内的山丘、道路、河流等……”

    “老家很惦记这里的雷场,虽然做了比较多的准备,但是对雷场清扫会遇到很大的麻烦,知道在哪里才能够弄到货么?”赵老头懒洋洋地说道。

    黑脸汉子摇摇头说道:“俄国人虽然在炮台周围埋设了很多地雷,但是数量上并不多,他们也害怕造成误伤,上个月就有三个士兵误入雷场,两个被炸死,一个炸掉了一条腿……不过布雷场只是说干就干的,布防图没有,不过地雷的存放地点我倒是知道一二……如果老家真的很担心雷场的麻烦,以我之见不妨直接将存放地雷的仓库炸掉,这里无法生产地雷,存货都是从欧洲运来的,一旦炸掉仓库,半年之内海参崴就没有一颗地雷了……”

    老赵头沉思了一会说道:“兄弟,不好意思!说实在的摆弄拳脚刀棍,老头自问还有两下本事,说到火器也还凑合,但是这引爆地雷的活老头我还真是外行……另外俄国人对自己的军火仓库守备如何?不光是存放地雷的仓库,诸如炮弹之类的仓库你都知道么?实在不行老头我现在就赶回去收拢些人手过来干他一票!”

    黑脸汉子说道:“仓库位置不成问题,俄军守备虽然很松懈,我也有些门道接触这些俄军,但是在这里我们就十来个人手,也缺少必要的东西,再说蚁多咬死象,除非用刀子一个个捅死这些守卫,否则枪一响任你有通天的本领也要栽在这里……”

    老赵头抬起手用两根指头夹住帽檐手腕一抖,黑脸大汉只觉得眼睛一花,紧跟着一股低沉的呼啸声划过耳际,割得自己的脸皮生疼,等他反应过来的时候立刻回头一看,眼前的一幕给惊得目瞪口呆——往常柔韧的草帽被深深的切进身后的松树树干中!

    “东西我拿走了,给你两天的时间,将海参崴内放着军火的仓库全都给标到地图上,两天后在这里我们接头……”

    黑脸大汉听后回过神来转过身,但哪里还有对方的影子……

    第二百九十二章 演练

    “偷袭海参崴的弹药库?!”杨超有些惊讶地说道。

    现在东北的中国军队已经超过了十五万,其中有十万就集中在吉林,杨超自从成为吉林巡抚直到立国后,他就一直没有进关——他还是第一师师长兼任吉林省省长,不过因为东北的特殊情况,实际上东北境内所有的军事权利都在他的手中。这一次对俄作战的总司令员,谭延闿手里面的两个人选一个是刘禹,另外一个便是杨超。

    刘禹在留德士官系中对谭延闿的忠诚度最高,而杨超的军事才能则是当仁不让的第一——每一次军事演习,杨超带出来的军队永远是各项成绩第一,在这点上没有人不叹服他这份本事的。最令谭延闿欣赏的便是杨超是个本分的军人,身处大时代当中,一个年轻人总是要对一些事情感到不满甚至是愤慨,至少刘禹他们如此,但是杨超谨守自己军人的本分,没有滥用过他手中的权力,一门心思的投身在军队上面。

    留德士官系的“六巨头”除了萧轩在广东、李韬坐镇北京总参谋部之外,其余等人全部都到了东北,配给杨超做参谋长的便是潘敏。在京畿卫戍师成立之前,战斗力最强的部队自然是第一师,不过因为系统的原因,京畿卫戍师的参谋班子显然比第一师要差得远。现在刘禹任第一军军长,辖下两个步兵师和一个炮兵师,杨超虽然没有成为军长,但是谭延闿却赋予了他可以调动整个东北三省军队的权力,地位比曹锟和刘禹还要高——谭延闿已经有意让杨超来担任对俄作战的总司令,刘禹和曹锟固然能征善战,但也只配做他的副手。

    潘敏掂了掂手中的电报说道:“这是赵老头发来的电报,电报上说除了需要我们给予配合之外,还需要几天的时间来摸清海参崴各个弹药库的位置,后者由海参崴的情报网来完成,至于我们则必须要提供一些手脚利索的士兵待命配合……”

    “弹药库乃军事重地,平时都会有重兵把守,想要处理掉弹药库,可绝非易事……老赵头他的本事我知道,如果不用枪的话,我在手里面也撑不过三四招,但让他端掉弹药库……”杨超摇摇头。

    潘敏笑着说道:“海参崴的弹药库我看未必会想你想象的那么困难,俄军军纪涣散,各级军事主官贪婪的本事能够和晚清的那些大小官僚有的一拼。根据情报他们不要说大型的军事演习了,就是平日出操训练都很难保证,海陆联合演习更是一次也没有有过……最重要的是他们武器缺乏,海参崴情报网中关于俄军步兵武器的相关内容你看过没有?他们甚至连人手一杆枪都做不到,步枪还是1891式弹仓步枪,射程和杀伤力都不如我们现在手中的毛瑟93c型步枪,更不要说每名士兵还有毛瑟盒子枪和每个营都有一个排的霰弹枪冲锋排……”

    “俄军军纪涣散这对于行动是一个有利的因素,但我们的军事装备优势是另外一回事,你总不能将所有的军队成建制的混进海参崴吧?”杨超摆摆手说道,打断了潘敏下面的话头:“我明白你的意思,你是看重了曹疯子手下那批经过总统特训的特务连,让赵老头凭借一手暗杀的功夫直接带着其中十来个直接挑了海参崴的弹药库……说实在的,你这个建议真的很有诱惑力,不过你也要看到其中三个问题!”

    潘敏笑着说道:“既然你都想到了,还有哪些问题?没有解决不了的事情,大不了我们多做些准备,反正看总统那个意思,怎么也要一个月才成……总统和你吹过风了没有?说实在的,李韬被那个‘z’日弄得头昏脑涨,我这里也不好办呀!”

    杨超笑着说道:“总统心中最佳的进攻时间我多少也能够猜出几分,虽说西伯利亚大铁路离修通还差了八条街,但是这铁路已经修到了西伯利亚中部。俄国人虽然戒备松懈,但是要现在就开打那搞不好俄国人会从欧洲调兵——难度虽大,不过这个代价俄国未必不能承担,尤其是事关一个老牌列强国家尊严的问题,但是若是放在快入冬的时候呢?西伯利亚的冬天可以有效的让任何想要横跨它的人心生畏惧,这个代价会变得十分高昂,仔细翻翻海参崴港口封冻和西伯利亚的有关资料吧,什么时候开战估计和这个有很大的关系……”

    “说说问题,电报上不是说俄国人的地雷阵造成了自己士兵的伤亡,导致俄国对要塞的陆路防线并没有布设强大的雷区么?地雷埋设简易,但会给攻城一方造成很大的士兵伤亡减员,如果能够有机会将其地雷储备一锅端,那不要说我们的士兵伤亡会降下来,就是火炮也可以减轻压力,相应的后勤压力也会大大降低……”

    杨超摇摇头说道:“你知道赵老头和总统之间的关系么?赵老头需要的人手上哪里去找?曹疯子的那个特务连是非常适合,但你想过曹疯子对这件事该有什么看法?最后一个问题便是这两方人手的安全……说白了这两方人手除了总统有这个能力来做决策,我们是指挥不动人家的,除非人家是自愿的,就是曹疯子自己都不敢拿特务连去冒险,万一陷在里面,他这个京畿卫戍军军长的屁股还没有坐热就自己引咎辞职吧!”

    潘敏听后也愣住了,赵老头曾经是他们的武术教官,但有一点他们这批最早的总督侍卫队还是知道的——赵老头在建国之前几乎从来不离方榕卿一步,谭延闿的老丈人方汝翼现在一家就在北京,方汝翼虽然无心做官,只是挂着一个“总统顾问”的头衔,但贵为“皇亲国戚”,赵老头恐怕是和方家最为亲近的人。总统虽然将赵老头派到东北来,不过其真实目的谁也不敢测度。至于曹疯子手下那个特务连,潘敏想想也是这么一回事,虽然执行任务的最佳人选肯定是特务连,不过曹疯子肯定不会借兵……

    “那这件事就这么算了?!”

    杨超用手指轻敲两下桌面说道:“将赵老头的电报直接转发总参谋部,李韬接到电报后肯定会知道我们想干什么,让他和总统交涉,成不了也是没有办法,如果能够获准,那对我们攻占海参崴的好处是难以估量的……对了,还要附上我们的建议——希望能够派出类似特务连那样的精锐,携带轻武器潜伏在海参崴城内,在攻城战打响之后作为城中册应来加快攻城进度……”

    “这个主意不错,俄国远东对我们的戒备还没有上升到一个非常紧迫的水平,海参崴城内居民成分复杂,俄国人除了驻军之外,真正的居民数量并不多,大多数还都是汉人和朝鲜人,体貌特征上区别并无二致,多了不敢说,藏个百八十个是绝对没有问题的……只是一旦总统批复袭击海参崴弹药库的计划,或是战争爆发俄国人很可能会对城内的中国人进行清理,那可就大大不妙了……”潘敏说道。

    “这不过是一个设想而已,总统爱惜军队士兵生命,不断的给军队装备最先进的武器,这本身就可以看得出来,只要能够有利于降低战争伤亡损失的方法,总统都会有意去试上一试……”

    杨超和潘敏等到的电报回文是:“做好相应准备工作,视情况而定……继电曹锟部,抽调特务连一部前往第四师李俊翰处,责成珲春党部特派员用最短的时间为特务连修建专门的训练场地,进行短期针对性的集训,特训成绩有意者将会成为特别行动队员……”

    在杨超和潘敏得到北京准确的答复之后,便立刻将电报转发?br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