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度书院 > 其他小说 > 北洋 > 北洋第136部分阅读

北洋第136部分阅读

    给阿列克赛耶夫十二个小时的时间,明天太阳升起来的时候如果俄军还不投降,那前线部队立刻以最短的时间内结束这场战争,同时海军会配合他们牵制一号炮台的重炮……”谭延闿说道。

    谭延闿不是嗜血之人,要不然他也不会在晚清时代对土匪、劣绅采取劳动改造制,直接杀掉岂不是更省心?在他看来活人总比死人强,这些战俘完全可以用来修筑铁路、要塞工事——虽然他知道修建要塞是费力不讨好,但是在这个时代要塞是极为重要的防御手段,像法国、德国、俄国都是有很多庞大的要塞工程,在新武器出现和战争模式发生根本性转变之前,要塞仍旧是最强有力的防御方式。谭延闿相信如果不是自己暗中算计了数年,集中了这么多火炮来砸开俄国佬的乌龟壳,重演历史上日本人在旅顺尸山血海那一幕根本不稀奇。

    不过向海参崴的俄国守军发出劝降书并不是谭延闿要急于结束战争,现在历史已经发生了极大的改变,历史上日俄战争时期日本和俄国在这场战争上都是输红了眼的赌徒,它们都想在取得一定优势的时候来在谈判桌上压倒对手达成议和。谭延闿所面临的情况虽然也有赌国运的意思,但是中国现在的实力远非历史上同期日本所能够相提并论——中国在这段时期只接受优惠贷款和无息贷款,这些贷款用于战争的开支所占比例几乎微乎其微。

    虽然开战以来每天的军费开支平均下来每天能够达到一百万美元,但是像炮弹消耗之类早就算入建国五年来的军费开支之中,海陆军损失相对俄国军队来说几乎是微乎其微,加上谭延闿私人账户的特别战争开支,中国政府对这场战争的支出并不多——尤其是在海军大获全胜的时候,致公党发起了一轮爱国主义行动,各大沿海经济发达城市民众都纷纷捐款捐物,中央银行发行了五千万元的战争公债一投放在数天之内便被购买一空。

    经济上的强大使得谭延闿有底气将这场战争打上一年甚至更长的时间,只不过不可能维持像陆军进攻这不到两天战斗的消耗水平——中国的军事重工业相对欧洲列强来说还是太弱了,就算是畸形发展所能够达到的军事产能也是有限的很。五年的积累在数天之内突然爆发,能够打成这个样子谭延闿一点也不意外,不过能够尽早的结束战争还是最好的选择,只不过其前提必须是谭延闿认为他拿到了应该拿到的东西。

    相对历史上的日俄战争,中国有着更大的自主性——中国不是在任何一个强有力的列强联盟下向俄国发动战争,而是完全凭借自身实力向俄国发起挑战。谭延闿把握住了最佳的历史时机,英法签订了条约,而德国的威胁还没有上升到不可收拾的地步,德法、俄法、英俄之间对于巴格达铁路和摩洛哥问题的深刻矛盾使得它们相互之间顾虑重重,美国和德国被中国成功拉拢,使得各列强国家对于这场战争都选择了作壁上观,包括美国和德国在内所有的列强都希望中国和俄国拼个你死我活同归于尽,但是中国展开了旋风般的攻势,在远东打得俄国抬不起头。

    英国和法国最先提出调解战争纠纷,事实上英国远东舰队和法属西贡的法国远东舰队已经开始了某种不利于中国的动作,只不过谭延闿一口气拉出了几十条潜艇有力的打压了两国远东海军的嚣张气焰。中国潜艇部队已经公开部署到上海这个外国列强在中国最嚣张的地方,同时这一动作也是谭延闿想要解决租界问题的前奏——也许中国的大舰队无法应付列强国家的海军主力,但是凭借这么多的潜艇却可以保证自己不会重演两次鸦片战争的一幕。

    中国潜艇部队的曝光也使得俄国内部争论了半个月之久的要不要派遣一支有力的舰队跨越半个地球来找回场子的设想,在这当中俄国海军将领彻底分裂成两派,但根据中国海军潜艇部队在上海进行的公开军事演习后,他们的分歧迅速弥合——如果俄国远征舰队在抵达远东后,没有任何可以立足的基地,那俄国舰队将会面临蜂拥而上的中国潜艇,后果自然不言而喻。

    这一次谭延闿将自己的家底暴露出来也是为了保证这场战争中,中国能够取得最大的战果,而不是被其他用心险恶的列强趁虚而入——英法就不用说了,德国没有明显的利益的纠葛,相反中国向德国开放了市场,除了不能在中国建立资本超过一百万的大型工厂之外,市场完全向德国打开,而中国和美国之间的关系似乎产生了微妙的变化。

    谭延闿和罗斯福在表面上来看都是“大舰巨炮”主义的坚决拥护者,但是前者出于自保,后者则出于扩张,在第一轮攻击中美国为俄国承建的列特维尊号战列舰被中国潜艇击沉之后,美国的报纸上就已经出现了一些“杂音”。谭延闿也明白一旦俄国问题被解决后,那剩下来中国和美国将会直接面对,一些事情不可能像以前那样“温情脉脉”,不过现在的美国还没有到后世“唯我独尊”的实力,而他也不想挑起太平洋军备竞赛,有些事情还离不开美国的“配合”,比如说适当的让英国和美国等列强对日本进行扶植——日本犹如无根之萍,没有经济和重工业的配合,想要扶植它成为遏制中国的力量简直犹如无底洞,谭延闿不介意其他列强扶植日本,只需要在他认为恰当的时候给日本“断奶”就足够了。

    “根据情报机关的资料,远东总督阿列克赛耶夫是不会这么轻易投降的,尽管我希望他能够放下武器,但是这个人出身皇室,他的身份和荣耀注定了他除非被我们俘虏否则很难投降……告诉杨子瞻他们,不要抱有不切合实际的想法,除非他的炮弹能够犹如神助直接干掉这个远东总督,否则不要奢望对方能够投降,当然对于这个总督身份过于特殊,我还是希望他能够给我一个活的……”谭延闿补充地说道。

    萧轩在做好记录后问道:“要不要将前线的消息向新闻界进行通报?自从海参崴地面炮声响起后,新闻界对此非常感兴趣,除了希望我们能够及时通报战况之外,还希望能够派出战地记者来深入第一线进行采访……外交部专门致电询问,面临各国记者的舆论压力,希望军部能够给予一定配合……”

    谭延闿略微沉思片刻说道:“我个人意见是可以将战场有限度的向新闻界开放,不过这一切必须在前线司令部和海陆联合总参谋部的直接控制下,以不妨碍战局发展和我方军事机密被泄露的前提下受到‘控制’的进行……如果杨子瞻他们没有什么问题,你去联系一下情报部门,让他们来和总参谋部建立一个对外公关部门,专门来负责此事,至于战局进展情况可以采用召开新闻发布会的形式来进行,毕竟通过这些记者的笔,我们可以让国民清楚地看到国防军的强大,国防军有能力击败任何强敌来保卫国土的安全……”

    当天晚上八点,谭延闿登上了南下的火车,在他看来远东中俄之战的局面也差不多到此为止了,海参崴孤城一座,没有了要塞堡垒群来当屏障其实什么都算不上,明天天亮俄国人如果不识相那就彻底将他们连根拔起,要知道想要将海参崴的要塞重新修建起来需要的时间可不短,这也是他给日本再套上一道枷锁的一步——海参崴将会成为中国海军的一个重要的海军基地,从北面包围日本,这样中国在领土上就可以达到从四个方向威胁日本的目的,剩下来的就等着经济和工业实力达到一定水平的时候再加强军事实力彻底锁死这个最大的隐患,迫使其重新归入谭延闿计划中的“大中华圈”。

    谭延闿南下出关回北京依旧是曹锟率特务连护送,曹锟和刘禹在解决伯利和海兰泡的俄军没有费多少手脚,虽然不及海参崴打得这么火热,但京畿卫戍军和第一军都是超编制军队,所属火炮和机枪数量极多,相对于四分之一还拿着木棍绑刺刀的俄军,简直是一边倒的屠杀,结果西伯利亚第七军和第五军被重创后投降。

    在战役结束之后刘禹带着十八师一个炮兵旅前往海参崴助阵,而曹锟则令京畿卫戍军一个陆军师向西运动,经满洲里越过额尔古纳河抵达库布勒哲库,并且轻松击败了车臣汗部一个蒙古王爷组建的杂牌部队,直接从东北部威胁蒙古。

    京畿卫戍军第一师进入蒙古并非是为了击垮蒙古政权,而是为了掠夺——第一师将眼镜内能够看到的牲口和马匹全部掠走,蒙古王爷虽然逃走但是他的老窝却没有这么容易搬走,这也成为第一师的掠夺对象。连同遭殃的还有草原上的马贼,因为从满清时代开始北洋系的武力发展,马贼也是北洋军严厉打击的对象,他们被迫不断北迁,没有想到以北洋军创始军队直隶督标新军为基础整编扩充的京畿卫戍军居然从蒙古的东北角杀了进来。

    现在的俄国在谭延闿看来是煮熟的鸭子嘴硬,剩下来的事情已经变成一分军事九分外交,为了保证胜利的果实不缩水,他必须回到北京亲自掌舵——就算海参崴战役结束,想要达成最后的和平条约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不到火烧屁股想要让沙皇割让领土是不可能的事情。谭延闿担心北京的中国外交家们还顶不住老练对手的讹诈,在谈判桌上落了下风,同时也在拖延时间——沙皇在拖他也在拖,中俄两国论经济实力显然沙皇会先承受不住,这个不断扩张的大帝国内部民族矛盾还没有彻底爆发出来,而谭延闿等得就是这个时机来迫使沙皇让步。

    根据中国部署在俄国的眼线和停留在德国的原中国驻俄国公使龚照援返回来的消息,俄国内部已经有了不稳的迹象,虽然没有任何革命的动向,但是已经有“某种特殊的味道在俄国蔓延”。谭延闿对此的看法是中国军队军事进展过快,“俄国尚未消化前一阶段的内容”,当一个又一个坏消息传到俄国的时候,那俄国就只剩下革命和镇压革命了,就算它有两百万陆军也只能隔着半个地球干瞪眼——距离便是最好的防御工事。

    谭延闿在列车上安安心心的睡了一觉,天亮的时候抵达北京车站,在特务连的严密护卫下乘车前往中南海。虽然谭延闿并不希望大张旗鼓的迎接自己,但是车站被封锁和中南海的车队让嗅觉灵敏的记者还是猜到了谭延闿已经回到北京,一大清早便堵在中南海,而闻风而动的各国公使则云集外交部,他们都希望在第一时间见到谭延闿,对于这次远东发生的战争,这个年轻的总统到底想要进行到哪一步,而德国和美国公使都接到了国内的电报,希望能够成为这次战争的调解者从中得到两国的好感并且弄到一些好处。

    第三百一十九章 四十年

    “我就是谭延闿,你就是k机关的温基岩温先生吧?”谭延闿看见自己的侍卫长和“老k”带了一个年轻人走进会客厅,便将手中的雪茄放在烟灰缸中站起来笑着对温基岩问道。

    这是一座非常平凡的四合院,如果说有什么特殊之处,无非是距离中南海比较近一些而已,连同这座四合院,周围七八处房产都被谭延闿收购进来,连同这座宅子就成了直属于总统办公室的“k”机关总部。谭延闿从火车站下车之后直接乘车进入中南海不过是一个幌子,在半道上便换车来到了这里,除了要表彰“k”机关在海参崴战役中的出色表现之外,还有一件事情是他要亲自交代的。

    温基岩回到北京后就在k机关总部工作,因为间谍的背景不可能让他在首都堂而皇之的穿着军装露面,这一段时间以来他都是总结分析有关俄国和欧洲关于这场战争的公开信息整理分析工作。不过温基岩最重要的工作还并不止这些,他还要学习数学、物理学,为了给他提供最好的条件,温基岩受命参加了一个极为特殊的学习班——在这个学习班上共有十四位和他年龄差不多的学生,而给他们上课的则是全中国最好的数学和物理学方面的权威教授。

    对于这样的生活,刚来到北京的温基岩还很不适应,不过k机关的对外公开机构——茂祥贸易公司,他的老板老k则跟他进行了非常深入的交谈,希望他能够按照组织的需要来服从安排。k机关创立五年以来,虽然谭延闿创立这个机构主要是为了应对中俄之战的情报工作需要,机关的主干力量基本上都集中在东北,分支机构因为独立于党部情报机构之外,所以连长江以南都没有跨过,不过是为了消息来源广泛在上海、汉口和广州各自设立了一个隐蔽的代办事务处。

    共和国草创各方面的利益纠葛非常严重,谭延闿也是凭借绝对军事力量在手将所有的矛盾压在底下,在他看来如果不是手中有着绝对的军事力量,底下的各种团体组织一旦拥有武装力量不会比历史上的那个四分五裂的民国好多少。虽然谭延闿并不打算以独裁来统治中国,他没有这么高的权力欲望,只是为了平稳发展改变中国的落后面貌,他不得不将权力尤其是军事力量牢牢的抓在手中,而情报工作的特殊性质也决定了他和他的团体在诡异的政治斗争中立于不败之地起到非常关键的作用,是以除了真正的情报组织之外,k机关则是专门为他一个人服务的情报组织,其活动费用并非出自国家财政,而是他个人来掏腰包。

    从k机关的经费来源来看,严格说来k机关并非是政府职能部门,但是它做的事情却是明明白白的为国家服务,也就是在当今的中国和谭延闿的权势之下才会出现这么一个怪物。谭延闿对k机关的未来无非是两种打算,一种便是在恰当的时候将其合并政府情报职能部门,另外一种则是成为主要针对商业、科技方向的间谍组织。

    现在k机关的对外公开称呼就是茂祥贸易公司,也属于谭延闿名下的产业,主要是以对外贸易为主,目前经营的客户主要是美国和德国,对美出口生丝,对德出口猪鬃、羊毛、猪油、皮张等有着明显军事用途的物资。这家贸易公司甚至连矿产和军事武器出口也有所涉及,只不过因为中国的矿业水平比较落后,产量受到很大的限制,就是这样它也是中国目前最大的矿产品出口公司,至于军火出口数量并不多,因为中国自己也在积极准备战争。同时因为谭延闿权势的影响,它在商业上的最大成就便是对外国洋行经营业务进行紧缩,迫使其不得不抬高价格来收购中国的初级工农产品物资,不能像晚清时代那样近乎于掠夺。

    k机关的最高长官就是茂祥公司的老板,对外商界的人物称其为董先生,对内则是“老k”,老k来历比较神秘,内部的人也仅仅猜测他可能是方太太的娘家人,不过除了生意上的来往之外,老k几乎不会将自己的情报业务和总统夫人有任何交集,只是有权力借助谭延闿名下产业来达到一些特殊目的——谭延闿名下的产业对于情报工作自然有着重要的意义,可以说借助这张本来属于商业用途的网络,任何情报机关都可以轻松的获得跳跃性发展。

    根据谭延闿的指示,早在三年前这个特殊的“学习班”就已经开办了,到目前为止这是第二期,所有的学员都是天津、山东各个高校最优秀的大学毕业生。在进入这个“学习班”之后,学员除了加强物理、数学和化学方面的造诣之外,还要学习保密守则和一般程度的特工技术,第一期学员只有七个人,在半年前就已经送往德国、美国和英国的著名大学去深造了。

    作为k机关的最高长官,老k对谭延闿的这个计划到底是出于什么目的并不清楚,虽然他知道这个情报组织如果以后不打算并入国家情报组织的话将会主要针对商业和科技情报的收集,但也用不着培养科学家吧?这些学员的老师可都是中国目前最为宝贵的人才,能够将他们请来给学员们上课这是难以想象的事情,再说培养科学家完全可以让他们通过大学途径来达到目的,这和情报工作挂钩未免有些太夸张了点。

    至于温基岩半道参加这个学习班也是根据谭延闿的要求——温基岩是k机关内部学历最高成员,本身留学欧洲学习的便是数学专业。不过这都是五六年前的事情了,就他这个水平在学习班中也是个垫底的货色,这也是温基岩对学习班很有抵触感觉的根本所在——像他这样的海外留学生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