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度书院 > 其他小说 > 北洋 > 北洋第162部分阅读

北洋第162部分阅读

    中,不管是旧的传统知识分子还是接受新的西方教育体制出来的新知识分子,对德国的感情远比对英法的感情要友好得多。

    在“文官”系统中尚且如此,更不要说深受德国影响的“武官”系统了,谭延闿就算在扩编各大军区实力上明显偏重以曹锟为首的北京军区力量,甚至成立“大中华军”就是为了中国参加欧战所使用的军队,但这些都不能解决根本上的问题。

    对德出售东云级战列舰是会彻底得罪以英国为首的协约国的,这样显眼的武器在政治上是绝对不能出售给德国的,况且德国出价未必能够满足谭延闿的要求。目前中国的知识分子中,“国家利益至上”的意识还并不明显,传统思想下如果中国对德采取强硬措施,那就是一种道德上的背叛,这种后果极为严重,沈静等人都曾隐晦的提出过警告。其实这种思想上的分歧反应到政治上便是“原则政治”和“利益政治”之争,做为中国的掌舵人,谭延闿已经不能用以前混迹晚清时代的那套政客把戏来做为自己的指引政治思想,正是心中存在这样的矛盾,对于一战中的既定战略路线,谭延闿才如此犹豫了好几年。

    中德之间军事交往尤其是陆军的军事交往异常密切,这种交往已经超越了普通意义上的国家关系层面。中国的“中德毛奇陆军高等军事学院”中有很多教官都是来自于德国总参谋部的优秀军官,这些年轻优秀的德国军官秉承了毛奇时代德国总参谋部的一切优良传统,而德国驻华使馆的武官也是在德国军界颇有名望的人物,绝非是简单的摆设。

    中国要为德国准备一场“新概念”陆军军事演习,德国自然不可能派出强力人物亲自出席观摩,但是在中国的德国陆军人员有分量的多得是。现在德军总参谋部总参谋长是小毛奇,当年“毛奇陆军高等军事学院”开学典礼的时候,他虽然不曾来到中国,但是还是在第一时间发出了贺电,对于这所学校的德方军事教员的派遣还是极为用心的,其中不乏他所看重的心腹——这场军事演习的德方观摩人员主要就是由这些军校教员组成的军官团。

    演习是在陕西中部的一个丘陵地区展开的,在演习当中,中国陆军几乎将现在正在服役的各种武器装备来了一次大检阅。单纯从武器方面而言,中国陆军的武器装备几乎和德国陆军不相上下,不过论火力猛烈程度中国陆军可以说是当之无愧的世界第一——当年海参崴要塞外那场惊天动地的大炮击举世瞩目,尤为难得的是中国还有那次炮击的影像、照片资料,十二寸重型榴弹炮更是震人心魄。

    武器虽然难得,但是更令德国陆军非常感兴趣的是参加演习的中国士兵对于炮术的运用已经达到了超乎寻常的地步——“爬行弹幕”、“火光测距”、“音响测距”、“步炮协同”

    ……中国的陆军同行们显然对于炮兵的理解和应用已经远超过他们的认知,在中国陆军中火炮型号多种多样,并且有着明确的分工,这是欧洲陆军界所不具备的,火炮技术的发展和战术上的发展都很快。

    第三百七十七章 开端

    令德国军官团感到震惊的不止是中国陆军的炮术展示,而是在演习的第四天天亮后不久进行的一次充满诡异气氛的展示——在炮兵阵地上,德国军官团成员们明显看到今天炮兵使用的炮弹有着明显的不同,阵地上只是摆放着数个炮弹箱,箱体上那个显眼的骷髅标志让炮弹显得更加神秘,每一枚炮弹的弹体上都有一条或数条黄铯、红色的横杠。

    这是谭延闿手中的一道王牌——化学毒气弹。建国来中国大力发展化工行业,通过购买交换相关技术专利之外,还通过自身研发已经建立了一个颇具规模的化工产业链条——正是有了这样的物质基础和相关人才储备,中国才能够有条件制造化学武器,这和国家的工业实力是息息相关的。

    被发射出去的一百零五毫米炮弹没有发出惊天动地的声响,但是炮弹的落点附近立刻出现了一片诡异的灰绿色雾气,附近的羊群开始马蚤动起来,但是被绑在一起的山羊只能互相牵扯在原地打转,然后再一只一只的倒下去。

    在化学毒气弹方面中国的产量虽然受限于工业规模产量比较少,但是在研究方向上确实当之无愧的走在世界前列。中国化学武器清单上多达十余种不同的化学武器,像今天展示的氯气弹只能算是最简单的产品,中国化学武器制造和储备时间开展的虽然比较早,但是相对于德国的战争需要却实在是微不足道的。根据参谋部推演的结果,中国库存的全部化学武器估计也就能够让进攻的一方使用四到五次战役,不过谭延闿估计最多能够用上三次他就阿弥陀佛了。

    对于毒气弹中国可以放心大胆的来个清仓大甩卖,不过合作的对象既然是德国,以德国独步世界的化工技术而言,这些毒气弹放在平时德国未必会要。不过眼下欧洲局势已经磨刀霍霍容不得德国安心研究发展化学武器,再加上中国在东云级战列舰的问题上暧昧的态度,德国总参谋部在接到中国的军事观摩团发来的电报后,经德皇威廉二世的批准,德国从中国订购了目前中国化学武器所有的存货,当然这是一次捆绑式交易——德国将会花费八十万英镑直接从中国购买化学武器的相关资料,不过中国只能有选择性的给予其中的一部分,而并不是“全部”。

    中国政府在接到订单之后立刻阻止远洋货船运输,并且派出一艘巡洋舰代为护航——谭延闿可以肯定他所面临的欧战已经和他所知道的原本欧战截然不同,因为中国非常及时的两次介入巴尔干战争,土耳其固然损失惨重,但却避免了伤筋动骨的结局,萨拉热窝的那一枪也未必真的能够“如期”响起。一战爆发的具体时间没有人能够准确的预测,谭延闿也只能以历史为参考,尽可能的在战争爆发之前和德国进行各种交易——中国的武器交易大致的原则便是对德国以技术交易为主,实物交易尽可能的多一些,而对英法一方则是反之。

    因为德国恶劣的港口安全问题,在没有发动战争之前,能向德国输出多少军火就输出多少,不然等战争一爆发,在短时间内中国固然可以通过瑞典等第三方中立国可以继续向德国出口军火,但是那样会使成本陡然上升,并且还会得罪英法俄联盟。谭延闿倒不是怕了协约国联盟,只是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历史上美国固然强力支持协约国打一战,但是在一战当中和德国做买卖也不少,巴黎和会当中美国受到排挤也未尝不是因为这个原因。

    也可能是因为德国意识到战争的来临,尾随这笔特殊订单的还有一笔价值一百三十万英镑的军火订单,其中包括枪支弹药、帐篷和金属粗加工产品等战略物资(因为中国法律命令不准出口任何未经加工的矿产品,所以外国从中国进口金属的唯一途径也只能是向国内拥有出口资质的金属冶炼厂家订购一些金属加工品,比如厚壁铜制酒坛)。

    事实上对于“粗加工战略物资”的定义,中国国防部、中国海关也都是很为难的,但这总比让人家便宜买矿石要好得多,也可以最大限度的杜绝矿石走私——并不是每家金属冶炼厂都拥有出口资质的,走私矿石的难度远比走私金属锭要高得多,至少可以杜绝国家资源被浪费的可能,外国人想要从中国进口战略金属物资,最起码也必须要在国内做完初加工才可以。

    不过依据中国海关相关条例规定,这些粗加工战略物资的出口是要被征收重税的,尤其是谭延闿在三四年前就开始着手囤积像铜、铁、铝等金属物资,甚至不惜从国外进口再储备起来。毫不夸张的来说,外国想要从中国进口金属物资是很困难的,就算拿到了批条也会因为这些物资高昂的出口关税望而却步。不过这对于现在的德国而言则没有成本上的问题——德国已经意识到自己的处境,一旦战争爆发各种战略物资进口就是一个大问题,中国已经有加工好的金属锭,直接装船运送到德国可以做为战争储备,得到的是宝贵的时间。

    只是现在中国进行外贸交易,尤其是像现在这样的大宗秘而不宣的交易,中国提出只能使用黄金或是美元来做为结算,或者是德国拥有的让中国感兴趣的技术专利和以物易物的方式从德国进口中国所需的各种工业品,这让德国非常的不爽,但出于目前的局势德国并没有提出任何异议。在德国看来欧洲的局势是对其不利的,能够在远东争取中国这样一个盟友是非常有价值的,尤其是在美国动向不明的情况下,争取中国就显得尤为重要,这在协约国联盟中也是如此——虽然中国和美国的政治制度看起来差别并不是很大,但是中国中央政府权威明显要比美国重的多,而中国的总统实际上就是一个独裁者,是战是和有九成的权力都是握在谭延闿的手中,而不像美国那样权力在国会的手中。

    讨好一个人总比讨好一群人要容易的多——这是欧洲正在面临战争的双方最直接的想法,美国孤立主义的盛行让欧洲颇感无奈,美国和英法之间的恩怨也是摆在纸面上的,并不是这么容易消除,算起来美国人记仇的心理远比中国厉害得多。

    中国和美国相比,也许工业程度有着很大的差距,但是在尖端军事工业上,中国则更胜美国一筹。凡是在与军事沾边的相关工业方面,中国远不是美国所能够相比的,也许在罗斯福时代美国海军的长足进展让美国海军成为左右世界海军不可忽视的一股力量,但是在这个方面和中国相比,美国除了战舰建造的比较多些之外,根本无法和中国相提并论,况且中国的造舰工业若是马力全开的话,未必会比美国差,甚至是尤有过之也是正常的。

    所有人都意识到未来的战争不是一个国家所能够应对的,必须是数个国家组成集团向另外一个集团开战,但是很少有人会意识到这场战争也不是短时间内所能够结束的,长时间的战争就意味着巨大的战争消耗,在这方面中国无疑是准备的最为充分的。

    德国和英国都根据自己手中所掌握的情报对中国的战争潜力进行过详细的评估,可以轻而易举的得出一个结论——现在中国一线正规陆军数量在一百四十万左右,但是拥有相对比较完善的预备役制度的中国,可以在三个月内组建装备两百万以上的庞大陆军,十个月可以组建规模更加庞大的陆军。这除了中国人口数量众多这个可观因素之外,不可否认的是中国战争潜力巨大,虽然中国的工业水平只能算是世界中上游的样子,但是综合实力的表现让所有国家都不认为自己能够在陆地上挑战中国,尤其是对中国进行大规模全面入侵战争,这根本是不可能赢得胜利的。

    时间进入1914年之后,随着欧洲上空的空气越来越凝重,中国的军火贸易却是捷报频传,仅仅第一个季度中国的外贸出口总额就达到了1913年上半年的水平。中国各地规模大小不一的工厂全是在开足马力生产各种工业品,这也继续拉动中国成熟的造船工业的产值,相应的工业发达兴旺拉动了劳动力需求,农村人口和地主资本开始自主的向城市和工业转移。

    从1908年开始,中国的工业财政收入超过了农业,从宋朝开始近一千年来中国再次将农业收入置于第二位,做为一个农业立国的传统国家而言,这种成就无疑是非常了不起的。不过在这种情况下,也给中国政府提出了新的要求,中国的基本国策开始发生转变,工业开始反哺农业,中国开始在一些地广人稀的省份实施取消农业税试点。

    虽然说中国获得了真正的民族独立,并且在国计民生方面取得了巨大的进展,但是中国还算不上是富足,取消农业税之所以在北方地广人稀的省份和南方诸如云南、贵州、广西等省份实施,并不能推广到全国就可以看得出来这一点。西南三省多山地,三省的农业产出虽然不是一个小数,但无法对全局产生多么严重的影像;东云、新疆等省份地广人稀,施行这样的政策也是有利于移民,并且巩固国家边防——不停的向北移民,有多少算多少,这是当前中国最主要的事情。

    向北方移民事关中国以后数十年的国防安全问题,当然现在已经是没有皇帝的时代了,谭延闿更不会像明初的统治者那样被底下的官员糊弄,这移民每个环节都有严密的控制,以保证移民不会有草菅人命的现象出现。虽然中国和俄国已经签署了安全互信条约,双方都削减了边界驻军数量,但是现代战争已经和古代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在现代化的交通工具支持下,一万军队和一百万军队都是一个样的。

    中国已经在北方建立了相对完善的铁路网,只要谭延闿一声令下,三个月之内保证百万陆军如同洪流一般碾过西伯利亚和中亚。俄国在北方边界没有构筑任何永久国防工事,这也是因为中俄边境线恐怕是世界上最长的边境线的缘故,同时也是因为俄国在九年前的那场战争之后国力大损,庞大的帝国已经不堪重负,根本没有实力修建针对中国的永久国防工事。

    为了表示诚意,中国也没有修建永久国防工事,不过在迪化、乌里雅苏台、库伦、龙江、永吉、归绥、奉天等北方重要城市都采取统一的城市规划——以一系列的城市功能建筑,如学校、医院、政府机关的建筑为依托,构筑城市防线,其主要建筑都是经过统一的设计施工,可以经得住一百零五毫米重炮的考验。毫无疑问这些城市未必有沿海城市这么繁华,但是论城市功能建筑的气派和质量,只有北京和上海能够相比。

    “报告总统,内务部董部长和温处长求见,现在正在外面等着……”机要秘书将电话打进来问道。

    “让他们进来吧!”谭延闿心中很清楚,老k和温基岩很少同时出现在他眼前的时候,尤其是总统办公室这样的环境是绝对没有的,在这个时候他们的到来绝对是有很重要的事情发生了。

    在老k和温基岩走进总统办公室的时候,机要秘书已经将咖啡和茶都摆好了,谭延闿示意他们两人坐下后,机要秘书手持托盘退出办公室将门关好。

    老k和温基岩相互看了一眼之后由温基岩打开一份标着机密的文件夹取出一份文件,谭延闿接过来后仔细地看了看,说道:“这份文件的内容是否属实?”

    “这是密室破译的最终结果,有九成的可能性,其中牵扯到巴尔干半岛的几个国家、土耳其和奥匈帝国,背后自然也少不了俄国的影子,不过大体看来奥地利对塞尔维亚提出领土要求多半会引出一连串的麻烦……”温基岩说道。

    谭延闿点点头,沉默了半天之后说道:“密室有没有关于德法和俄德边界的兵力调动情况的电报?外交方面的内容是否有所变化?”

    “欧洲监听站每天会得到监听到大量的电报,尤其是德国总参谋部发往边境地区的电文,这些敏感部门发出的电报多半都会被监听,但是由于所获得的信息量很大,电文破译内容是要交给国内来完成的,至少a级电文是如此,所以在电文破译时间上有所滞迟……到目前为止,德国虽然没有在边境地区增加部署军队,但是德国总参谋部方面一直都在加强边境附近地区的战争物资储备工作,尤其是俄德边境地区更是如此……到目前为止尚为看出德国有大规模兵力调动的迹象,但是考虑到德国发达的交通网络,事实上只要有很短的时间德国便可以集结大量的兵力发动进攻……”

    “命令部署在欧洲的各处监听站和情报联络地点做好撤离的准备工作,欧洲越来越不安全了,如果奥匈帝国真的赤膊上阵插手巴尔干局势,那后果将会极为严重,也许两大阵营真的已经等得不耐烦了,准备撕破脸皮大打出手了……包括内务部、海军、陆军情报局在内,部署在欧洲的站点都必须要做好撤离的准备,况且你们的电报这么多,也容易引起所在国情报机构的注意,现在毫无疑问战争很可能就在今年打响,这对我们来说已经足够了……”谭延闿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