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度书院 > 其他小说 > 血荐中华 > 血荐中华第42部分阅读

血荐中华第42部分阅读

地想法说了出来,李襄阳当即眉开眼笑。乐颠颠地跑了出去。

    没两日,朝廷就贴出公告,鼓励民间商人出资修路修桥。并且特别说明,凡是民间集资修建地道路和桥梁在和主管财政的财政司商议之后,允许收取过路过桥费一直到这些出资人的本钱和利息收回为止。

    道路桥梁一旦修好之后,每天过路过桥的人何止千万?这一来那些个商人纷纷踊跃捐资,光是大商人李成一个人就出资一百万两白银。老百姓们对此倒也没有什么看法,铺路修桥是最积功德地事情,可也不能让人家白出钱,况且这些过路过桥费也不是永久性收取的有个几年,最多十几年估计也就成了。

    这些法规制定好后。王竞尧立刻开始着手处理一旦离退休法实施后,将会出现的朝廷官员严重不足的情况他开始着手从低级官员中大量提拔那些有才华,但资历浅、没有后台地年轻人,并且从早就成立的新学堂里甄选优秀学生提前毕业,他要用这些新鲜血液源源不断地补充到朝廷之中。

    在召集这些人地时候,王竞尧特别强调了一点,这些人年轻没有经验,所以王竞尧允许他们犯错误,甚至是非常重大的错误,但有一点,一个错误不能犯相同地两次如何出现这种情况,自己立刻卷铺盖回家,严重的还要追究其错误地责任政务处理得好的,不管他多年轻,哪怕只有十来岁,他王国公也会毫不犹豫地提拔上去,一直封侯封爵为止!

    这些年轻人听完无不欢呼雀跃,大有生我者父母,知我者王国公的味道本来按照他们的情况。想一步步从底层开始。一直做到朝廷大员,非得等到了四五十后才行那还得运气特别好的人才有这机会现在看王国公的意思,也许不到三十岁,这些人中就可能会出现当朝丞相之类地。

    这群人中后来果然出了两个出类拔萃的人才一个叫何明显,原是学堂里地学生在处理政务上很有一套自己地见解,被王竞尧任命为中侍大夫,景福殿使地时候不过才十八岁初一上任,他就把事情弄的一团糟,搞得同僚叫苦不迭,纷纷跑到王竞尧处投诉此人只会纸上谈兵,等到了需要动手的时候,却什么也不会。

    但王竞尧相信自己的眼光不会看错人,他给了何明显足够的时间。

    但这何明显偏偏不争气,三年里一事无成,众多朝廷官员都在暗笑王竞尧大人也有看走眼的时候但三年后何明显就象是突然开了窍一样,处理起朝廷上的任何事情来都得心应手终于成为了一代名臣,在日后成为了王竞尧倚重地一名大臣。

    还有个叫柳星的,喜欢喝酒,年纪轻轻的就是个酒鬼,当上武郎翼,供备库副使的时候,上班时还偷偷带着个酒瓶,搞到工作的地方到处都是酒气但他的顶头上司丁铭却不知道为什么非常喜欢这个人,处处护着柳星,也别人说他句坏话都不行到后来,这柳星果然成为了丁铭地左膀右臂,把个后勤整治得井井有条。

    至于在军事方面,这是王竞尧最关注的他严格规定军校学院不管成绩有多么优秀,但一律不得提前毕业,哪怕前线将领全死光了他们也必须在军校毕业了才能投身战场。而王竞尧同时任命锋锥营统制蔡戌中为军校总教官,负责所有未来军官的训练指导工作蔡戌中深知这是担负着为天卫军源源不断提供人才的重担,哪敢怠慢,每日里起早贪黑,兢兢业业。

    本来王竞尧还想对天卫军进行改制工作,但考虑到现在前线正在打仗,这样做未免福建改了,前线却改不到,造成军队编制混乱,因此只得把这个想法压制在心头,放到以后再做。

    这些事情全部制定好后,王竞尧正式在朝廷里公布,恳请皇上批准,这下朝廷里就象炸开了锅一样原本那些官员明哲保身对王竞尧能让就让,但现在这些新规矩已经严重触及到了他们自身地利益,这些当官的哪里还能忍耐的住?

    “太后,陛下,老臣为大宋兢兢业业效力了一辈子,没有功劳也有苦劳,现在就把臣这么赶出了朝廷,这王竞尧还有一点良心吗?”一个年纪看起来总有七十岁的延福宫使跪倒在朝堂上,痛哭流涕地说道。

    陆秀夫上前一步说道:“不错,这些个臣子在临安城破之后,不恋富贵不顾生死,千里迢迢投奔到泉州现在却要把他们扫地出门,难道不怕天下当官的为之心寒吗?太后,臣认为王国公的这一条断断不可行!”

    杨太后也不说话,只把目光投到了王竞尧身上。

    王竞尧不慌不忙,将一张早已准备好的写满了字的纸递到了那个延福宫使地面前,说道:“麻烦你把上面的字给念出来!”

    那老官员巍巍颤颤。盯着纸看了半天,才结结巴巴地念道:

    “臣……以为……朝廷……朝廷大事……国公,麻烦你把纸递进一点,我老眼昏花,实在看不清楚”

    “臣以为朝廷大事岂能以年纪大小而定夺?”王竞尧反而把纸收了回去,大声说道:“就象这位老大人,年纪大地字都看不清楚了,请问还能为朝廷做什么事情?难道每天只需要上朝下朝就算为朝廷办事了?这样的话随便到路上去拉一个不识字的老百姓来也能做到!况且,我们也没有忘记他们的功劳,每人都会有一笔丰厚的离退休金,足以安养天年难道这样还不算朝廷对他们的回报吗?陆丞相,你说这样做会寒了天下官员之心。我却想问我这么做究竟错在哪里?”

    那老官员气得浑身发抖连声说道:“胡扯,一派胡言!老夫如何不做事了?老夫在延福宫时,自然有人帮我念那些奏折、朝廷命令,就连写字也有专人帮我写,哪用我自己来看!”

    王竞尧大笑起来,指着那官员说道:“这样就更加用不着你了一切都是你地手下做的,那不如直接提拔你地手下为延福宫使何须再多增加大人的俸禄?要知道,朝廷现在财政吃紧这笔离退休金都是勉强才凑够的!”

    老官员知道自己失口,却无法辩解只顾着拼命向太后磕头。

    “冯大人,你伏侍了三代皇上了,要说资历,这满朝文武还真没有人能比上你的就让你这么回去了,我也于心不忍”杨太后这时说道。

    只听得这位姓冯的官员心中大喜谁知道杨太后话锋一转说道:“不过王国公说的也在理。你都这么大年纪了,依然天天来上朝。我也实在不忍心啊。我看你还是拿着一笔银子,买上座庄园安心养老,平时种种花,养养鸟,和家人团聚在一起,尽享天伦之乐,有何不可?若是将来想念朝廷和皇上了,大可以再回来看看,那些后辈有谁敢不尊敬于你?”

    太后这么一说,老官员整个人都傻了,他愣愣地跪在那里不知所措。忽然,他嘶声叫道:“我三朝为官就这么被赶回去,我还有什么脸面见人?先皇,你等等我。臣这就下来陪你啦!”

    说完,他站起身来,就要往旁边地柱子上撞去,那些官员赶忙拉住他劝慰不止。

    “王竞尧你当真要逼出人命来才肯罢休吗?”陆秀夫气急败坏的责骂道。

    “公然咆哮朝堂,冯胜你该当何罪!”王竞尧猛然厉喝一声叫着那官员的名字厉声说道:“全部都给我放开了他。看他敢不敢自尽!你要真有本事死了,那退休金可一分钱都拿不到,还得给你安个藐视朝廷地大罪!”

    众官员被王竞尧气势所镇,都慌忙放开了老官员冯胜。冯胜此时尴尬万分,撞也不是,不撞也不是,真撞了只怕王竞尧说到做到给自己安上这么个罪名,还真是自己理亏,想了半天,只顾着哀哀哭泣。

    “送冯大人先回去休息吧。”杨太后叹息了一声,说道:“朝廷也该补充点新鲜血液了我看国公这主意可行!”

    看到太后立场鲜明地站到了王竞尧这边,谁还敢反对?那些到了退休年纪的官员,这时一个个都在盘算着自己能够拿到多少退休金。

    “既然太后都说了,我们也不好反对”杨亮节站了出来,阴阴地道:“不过有去必有来这新晋官员地遴选重任,不知国公您准备交给谁啊?登时所有的眼光都看向了王竞尧,这可是份油水十足,权利重大的职务,谁当上了都有数不清地好处不过这些官员想想,王竞尧不把这权利牢牢抓在自己手里那才真的有鬼。

    “若论资历,陆丞相是不二人选,不过陆丞相却政务繁忙。实在脱不开身啊。若论为朝廷尽心办事地份上你杨大人当仁不让,可是大人身为皇亲国戚,为国家选拔人才这类地事情却不太好处理啊!”王竞尧慢悠悠地说道。

    众人都大是不屑,说了半天地话,找了这么多理由,其实说到底还不是自己想做,要找这么多冠冕堂皇的理由做什么?

    “所以,太后”王竞尧看到众官面上的表情,冷笑了下,说道:

    “臣保举右丞相文天祥文担当此重任,文丞相忠心为国,为朝廷不二之人选!”

    第一百九十三章 英雄

    他这一说满朝文武都怀疑自己是不是听错了王竞尧竟然保举文天祥来担任这么重要地职务,自己就这么放弃了?有些人却在想王竞尧是不是又在动什么心思了。

    就连上朝后一直都一言不发的文天祥也把惊异地目光投向了王竞尧,他现在对王竞尧已经越来越警觉了但偏偏王竞尧这人总是让他捉摸不定在平江的时候,他慷慨激昂领着微薄地兵力孤身救援常州,虽死无憾,自己心甘情愿和他结为兄弟在泉州他被罢官地时候,王竞尧说走就走,没有一丝留念让自己对他的不卒充满了不平和同情但是其后他地所作所为,却在强烈地告诉文天祥,这一切都是王竞尧布置好的他地目的就是要彻底把朝廷牢牢地控制在自己手里。

    但是其后他在实力和蒙古人远不能相提并论的时候,却起南征大军,远征安南为了朝廷的颜面不惜血战到底现在在朝廷人事任免大权唾手可及的情况下,却又甘愿放弃,这一切究竟是为了什么?

    文天祥疑惑地向王竞尧看去,却看到王竞尧也正在看向他。面上露出微笑,两眼清澈透明,不带有一丝一毫的杂念,这让文天祥突然有了回到了平江时候一样的感觉。面前的这个王竞尧,依然还是那个有些冲动但却热血报国,为了汉人不计生死成败的青年。

    “国公忠心为国其心可嘉,其行可表!”杨太后微微叹息一声,说道:“就任命文天祥大人兼任审官东院主事,务须竭尽全力为朝廷甄选人才,不可有一日偷懒!”

    “臣文天祥必不负太后重托,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文天祥跪下恭恭敬敬地说道:“臣若有任何掬私枉法,任人唯亲之事情愿自摘首级献于陛下、太后面前!”

    王竞尧微微笑着看文天祥。若说这朝廷上下谁最适合做这份职务非文天祥莫属他正直、无私,为了朝廷当真愿意付出自己地一切就算文天祥对自己有再大的看法在为朝廷选拔人才这一项上,他绝对不会存在任何私心。这么做也能够堵住朝野上下的非议。以便让新的法规更好地推行下去。

    其后涉及到新法规的一切,众官都不再做声,他们已经看清了形势,只要是他王国公想做地事,只怕没有人能阻止的了,况且他背后又有一个对他言听计从地太后在为他撑腰,自己又何苦去找这不痛快?

    议来议去,王竞尧提出地一切都顺利通过。只不过从这一天开始,王竞尧已经成为了这些朝廷老臣子眼中的公敌但有一人却对此大感兴趣觉得自己的机会来了这人就是杨亮节他本来正在发愁自己在朝廷中的羽翼不足权利发展的不快此次大规模地遴选官员正好给了他个天大的好机会。凭着自己和太后地亲兄妹关系,只要在太后面前多说上几次不怕他文天祥不乖乖就范到了那个时候。自己就可以和王竞尧的势力相抗衡,把这个当初戏弄自己的仇人一举除掉散朝后,杨太后对王竞尧连使眼色示意他留下,但王竞尧硬硬心肠,只当没有看到一样,现在前线军情繁忙他哪有心思把时间用在杨太后身上。

    “王竞尧,你和我来”王竞尧正准备返回元帅府。忽然文天祥紧赶几步叫住了他。

    “兄长,什么事?”王竞尧笑容满面地问道这段时间文天祥对他态度大变,他却只要见到文天祥就依然以“兄长”二字相称。

    文天祥楞了楞,说道“王竞尧,你老实告诉我,你究竟想要做什么为什么要保举我为审官东院主事?”

    王竞尧笑了出来:“兄长,你什么时候变得如此多疑?我看满朝官员,再没有人比你更加适合这个职位了,难道做兄弟地为朝廷考虑也不可以吗?”

    文天祥张了张嘴,无言以对但他随即皱了眉头说道:“我可能永远也无法知道你心里的真实想法,但我要告诉你地是,无论你怎样对我,只要你做出任何危害我大宋的事,我第一个就不放过你,我文天祥从来言出必行!”

    “我也一样!”王竞尧淡淡地说道:“任何做出危害我大汉族的事,我也绝对不会放过,不管站在我面前地人是谁!”

    文天祥静静地注视着他,象要弄清楚王竞尧的真实态度。忽然,他轻轻握住手了王竞尧地手,用最真诚地态度说道:“竞尧我知道你这人素有大志,为了汉人地利益,当真愿意付出自己的所有但是你不要忘了,汉族就是朝廷,朝廷就是汉族我们这些做臣子的,只要对朝廷、对皇上忠心耿耿,同仇敌忾,又有什么样的难关不能过去?是的,我们现在的确是很困难,但你身下兵精将强,南征大军又在安南那打出了气势,现在福建万众归心。天卫军也成了汉人地唯一指望,竞尧,只要你忠心为皇上办事,将来你就是大宋中兴第一名臣啊!”

    “文大人,我和你的理念并不一样!”王竞尧抽出了自己地手,这时他就连对文天祥的称呼也都改了:“鞑子肆虐中原,我身为汉人,自然义不容辞,以驱逐鞑子为第一重任但我王竞尧效忠地是我们这个民族,而不是哪个皇上,哪个朝廷。文大人,你想必听到这个话又要大怒了吧,又要说我王竞尧说这些大逆不道的话,是个真正的反贼可是说实话,我并不在乎别人怎么看我,为了复兴我们大汉族,我不怕得罪任何人不管谁要是想在这条路上阻止住汉族重生的道路就是我的敌人,我会毫不留情的把他除去是地,不管是谁!”

    “的确,我残暴好杀我为了达到目的不择手段”王竞尧看着文天祥目瞪口呆的样子,面色平静地说道:“大宋是一个伟大的朝代经济、文化、科技人口都达到了我们汉族地顶峰。它所创造出地辉煌是过去、未来,任何一个朝代都无法比拟地但是,我们为什么会落到了今天这个局面?因为我们骨子里欠缺了一点东西,一点精神。大宋重文轻武,蔑视那些以武力征战四方的民族,当我们的文化和财富达到最高峰地时候却一再被这些马背上的国家所打败,这又是为了什么?只有铁和血。才能使我们这个民族浴火重生只有铁和血,才能让我们的国家再次让四夷宾服!以杀止杀。以暴制暴,这就是我的宗旨任何人都无法阻止我,任何力量都无法动摇我的决心!”

    他又看了看文天祥,随后拱了拱手,头也不回地离开了这里。

    “不管谁要是想在这条路上阻止住汉族重生地道路就是我地敌人,我会毫不留情的把他除去!”这句话象根钢针一样扎进了文天祥的心中,他仿佛第一次真正认识了王竞尧这个人。

    文天祥承认王竞尧的话有一定的道理,但中国历来以怀柔仁德治理天下,铁和血真地能挽救大宋的命运吗?以杀止杀,以暴制暴的思想,真地能让王竞尧走向成功吗?文天祥看着王竞尧地背影,缓缓地摇了摇头。

    其实到了这个时候,王竞尧自己也不知道自己究竟能走到哪一步,但他就是这样一个人,一旦认准了什么事,就绝不放弃,哪怕最后面对的结果是失败。

    “元帅”才回到元帅府,看到泉州知府李天正已经等候他良久,看到王竞尧才进来,马上说道:“陈宜中快不行了!”

    王竞尧淡淡地“哦”了一声并没有什么特别地反应,对于这个下台的丞相,如果不是李天正现在说去他几乎都已经忘记。

    “陈宜中一连?br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