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度书院 > 其他小说 > 官仙 > 官仙第1318部分阅读

官仙第1318部分阅读

想搞个办事处,”陈太忠无奈地咂巴一下嘴巴,心里是有点欣慰,也有点不甘哥们起码值三十亿美元的吧?“真能欠着?”

    “真能,”孙淑英笑一笑,“别人不能欠,你能欠,真的小陈,你一张嘴,六百亩地就归你了,一个子儿不花……两年之后,你净赚几个亿。 ”

    “这当官还真是好啊,”陈太忠笑一笑,他并不怀疑孙姐的说法,本来嘛,他也认为自己值三十个亿美元,不过一个人名,就能让对方认可,他的虚荣心还是比较满足的。

    不过下一刻,他就颓然叹一口气,“可是这个办事处,我yijg敲定地方了。”

    “你shi意思?”孙淑英愣了好一阵,才讶然发问,“办事处敲定了……开shi玩笑?”

    由不得她不着急,孙家在上面有guānxi不假,但是想插手下面的事务,总要理由充分才行,正是因为嫌这些麻烦,她才会不关心那些小钱忙不过来嘛。

    可陈太忠这么说,确实让她有点无言以对。

    “我不开玩笑,敲定了一家省政府组成部门的土地,”陈太忠有气无力地回答,其实若是有三分奈何,他是不想跟陈伟权打交道的,但是做人要讲信用。

    “有六百亩吗?”孙淑英的声音,听起来有点冷。

    “不到两百亩,”陈太忠又叹一口气。

    “那他们的地理wèizhi,真的很好了,我拼不过,”孙淑英轻喟一声,“多少钱呢?”

    “好了,你别折磨我了,”陈太忠寻思好半天,终于认栽了,“我就是花了五六千万,买了一块不到七十亩的地……咳咳,你笑话我吧,我习惯了。”

    “退了那块地吧,”孙淑英不笑话他,而是认真地建议,“不如我这块。”

    “那是肯定的,”陈太忠点点头,三十万一亩的地,肯定不如一百万一亩的,一百万一亩的,肯定不如一百五十万一亩的。

    但是,买三道桥的地,yijg不少人质疑了,再买八一礼堂的地,他就算浑身是嘴,说得清楚吗?“真是买不起。”

    “都说不用你花钱了,”孙淑英叹口气,“我好不rongyi托我姑姑办点事儿,就办成这个样子,还真不够丢人的。”

    “那行吧,我好好合计一下,”陈太忠听她这么说,索性是心一横,“大不了我撺掇一下阳州,把阳州办事处迁过去。”

    “这就对了嘛,”孙淑英听他应承下来,在电话那边笑一声,“其他的事儿,你跟省军区谈吧,不着急说价钱,还有……朝田市政府和恒北省政府,也许你需要做点工作。”

    “shi意思?”陈太忠听得眉头一皱,“还有nà多的事儿?”

    “要不我嫌麻烦呢,”孙淑英在电话那边笑,“事情确实很多,不过最难办的,我给你办了,省政府市政府作了多少工作,省军区就是不吐这块地。”

    “我觉得这会是个不小的活儿,”陈太忠嘀咕一句,然后压了电话。

    放了电话之后,他坐在那里琢磨好一阵,理清了头绪,然后抬手给李强打个电话,“李shuji您好,我有点工作上的事情,想跟您汇报一下。”

    “电话里不能说?”李强沉吟一下,缓缓地问了一句。

    “不是很方便,还是当面说的好,”陈太忠不止要商量阳州办事处的事,还要跟李shuji协商一下,怎么把这块地好好利用起来。

    李强又沉吟一下,然后问一句,“你的guānxi,还在省委组织部吧?”

    “应该是的,”陈太忠先是回答一句,然后就笑了起来,“不是这个事儿,是关于阳州市广场的资金问题,我有个想法。”

    “那你过来好了,”李shujiǎshàng痛快地表示,他最担心的,就是陈太忠向他要官区委shuji走了,区长惦记那个位子,简直是天经地义的,而且他也清楚,小陈的工作干得相当不错。

    但是他更清楚,惦记北崇区党委shuji的人,不止一个,他这个市委shuji都拍不了板,因为争得太厉害,现在都还没定下人选来。

    如果有几分奈何,他绝对要帮自己人争取的,或者把陈太忠推上去也不错当然,他也不会白推荐的。

    所以他现在,就最愁有人跑这个区委shuji,可偏偏自不量力的人还很多,连市文化局局长,都要壮着胆子旁敲侧击地打听,真是令人无奈。

    要论做事,还得是陈太忠啊,挂了电话之后,李shuji感慨一下,人家连官都不跑,反倒是惦记着帮市里解决资金。

    想到这里,他索性一个电话,把建委主任叶辉叫了过来,叶主任是李强的嫡系,既然商谈建设的事,小叶也能帮着出一出点子。

    陈太忠是一个小时之后过来的,看到叶辉也在shuji办公室,他心里有点微微的不耻,我都说了,不找你要官,你还是要扯个人在现场,以免传出风言风语,这小心得有点过了吧?

    “太忠区长坐,”李强见他进来,笑着站起身,扯着他走到沙发边坐下,“叶主任一直在跟我叫穷,我就把他也叫过来听一听……从哪儿能搞到钱?”

    “我先问一句,阳州驻朝田办事处的土地,是shi性质的?”陈太忠散一下烟,笑眯眯地发问。

    “划拨的,朝田市的存量土地,”李强对此还是很清楚的,“这还是十几年前划过来的,没花钱……后来盖了办事处。”

    “那就是说,那块地卖了也没事?”陈太忠眨巴一下眼睛,阳州办事处占地也有小三十亩地。

    “你不是要我这样筹钱吧?”李强登时就无语了,卖地……这也算点子?

    (月底了,谁又看出新的月票了吗?)

    第一卷 第四千一百一十六章 细说纠葛

    “这才能筹多少钱?”陈太忠听李书记如此说,无奈地咂巴一下嘴巴,“我跟省军区了解了一下,如果咱们阳州想搞办事处的话,他们能适当地拨出点土地来。”

    李强和叶辉听到这话,交换个眼神,咱们是说广场的投资呢,你说朝田的土地是不是有点不着调啊?

    不过很快,叶主任就意识到了一点,于是出声发问,“陈区长你是说……无偿划拨?”

    “不是无偿,是有偿的,但是价钱比较低,”陈太忠说到这里,看一眼李书记,“咱们多弄点土地,除了建办事处,还可以搞房地产来赚钱。”

    “这个……”李强沉吟了起来,在他一开始想来,市里连建设的资金都不足,哪里有钱去搞房地产,但是下一刻他就意识到,朝田的房地产,还真是大有可为。

    不过启动房地产的资金量,也是很大的,现在的房地产公司,鲜有不靠着银行玩的,李书记觉得,就算能在朝田搞到地皮,项目启动也不容易,更别说还得先买地事情真的是好事,但是操作起来,难度也真的不小。

    倒是叶辉听到这话,眼睛马上就一亮,“省军区能给多少地?”

    “两三百亩吧,”陈太忠轻描淡写地回答,他可以让阳州人参与,但是大头他不能让别人拿走,孙淑英还等着分钱呢。

    “地段在哪儿?”李书记终于开口发问。

    “八一礼堂附近,”陈太忠洋洋得意地回答,他并不介意别人知道这消息知道又怎么样?你撬不走不是?

    “是那块地?”李强的眼睛瞬间就瞪得老大,“那可不止两三百亩……你能拿下来?”

    “拿下来一部分,问题不大吧,”陈太忠虽然不怕别人知道,但是该打的埋伏,他也要打。

    “那块地还真不好拿,”李强看他一眼,发现他脸上没什么异样。才继续说下去,“朝田市盯了十来年了,你就算能拿上地,朝田市政府也未必答应。”

    “他朝田人有本事,跟省军区做工作去,”陈太忠不屑地哼一声,“我能搞下来。就是我的,看谁敢惦记北崇人民的财产。”

    “你别说风就是雨的。”李强一听,就知道这货又打算裹胁民意了,只能哭笑不得地打断他的话,“这样……你先告诉我,咱阳州的办事处,为什么要搬到那里?”

    “不搬到那里,省军区凭什么把地给了阳州?”陈太忠奇怪地看他一眼,“不管什么事情,总是需要一个幌子的。”

    “那你直接设个北崇办事处。不是也可以吗?”李强饶有兴致地发问,事实上,他知道北崇最近在筹划着建办事处,他甚至清楚,那块地是人事厅的,具体事宜是孟志新负责。

    李书记和李厅长认识也不是一天两天了,不过两人没什么交情。他也无意去了解,李平和陈太忠谈成什么样了,眼下发问,只是想听听,对方如何回答这个问题。

    然而,陈太忠的回答。是相当彪悍的,“如果北崇在那里设办事处,区里的老百姓就会认为,那全是北崇的财产,我也不好做这个工作。”

    陈某人不会说北崇已经物色好了地方,李强知道不知道是一回事,他绝对不会主动去刺激书记大人有五六千万的闲钱去买地。没钱支援市里?

    所以他就实话实说:若不是要用市里的幌子,你当我愿意让你搭车赚钱?

    你小子裹胁民意,还裹胁上瘾了?李强一听他说“区里的老百姓”,心里就是一阵腻歪,不过眼下正事要紧,没必要为一些小事计较。

    所以他想一想之后,微微摇头,“要是照你这么说的话,现在阳州办事处的那块地,怕是都卖不了,很可能被朝田无偿收走了。”

    “凭什么呢?”陈太忠听得就是眉头一皱,“已经给了咱的地,凭啥收回去?”

    “人家的地,当时是划拨的,就是让咱搞办事处的,其他地市都没这待遇,实在是阳州离朝田太远,信息太落后,管理不方便,又穷得买不起地,”李强没好气地看着他,“别的地市在朝田搞办事处,都得自己买地,咱这是落后有落后的好处……”

    “你问凭什么收回去,我还想问凭什么……咱有了新办事处了,人家为啥不能收回去?”

    这个话倒也是,陈太忠听得暗暗颔首,朝田市能把地划出来,就能把地收回去事实上,就算是阳州自己买的地,只要朝田市真正有需要,通过协商,也能低价把地划走,哪怕朝田划不走,省政府出面,又有几个敢硬架的?

    当然,若不是有刚性需求,阳州决定赖着不走,朝田人也不能怎么样,所以年轻的区长有点好奇,“咱留上点人不搬,他还要硬撵不成?”

    “你不清楚这里面的事情,”李强苦笑着摇摇头,“你说的那块地,跟朝田市政府……还有省政府,恩怨大了去啦,那是原来72军的军部……”

    原来那块地方这么大,是真有点原因的,曾经是一个军的军部不说,里面还驻扎了若干个工兵营和高炮营,以及相当数量的警卫部队,还有干部家属什么的。

    要说当时军部所占的地方,还不止六百亩地,差不多有一千一百多亩,但是后来,经历了八十年代和九十年代的历次裁军,人基本上走得就不剩什么了,直到最后,这个军连建制也取消了。

    由于这块地方,在朝田市的核心区域,市里想发展,就不能对这块地方视而不见,于是市政府就经常跟部队要地。

    尤其是72军被裁撤得差不多的时候,朝田市曾经直接拿走三百亩地,规划公路又占去了几十亩,所以大致缩水成现在这个样子。

    但是朝田市有些事情,做得很不漂亮,比如说这个裁军裁下来的人员,有部队上帮着安置的,也有拿了钱自谋出路的,可还有一些中层干部,是该当地政府帮忙安置的。

    这一点,朝田市就做差了,他们认为,这个集团军被裁得太狠了,也听说是要取消编制了,于是就说,这么多干部猛地下来,我们实在安排不了这么多人。

    部队上的人登时就火了,我这国防用地,左一块右一块地划给你,支援地方建设,我们说什么了吗?艹的,你们倒好,安置两个人都唧唧歪歪的。

    当兵的大多都是直肠子,这块地后来归了省军区,留守人员就说了,咱们这个军马上都要没了,我们就是一个要求这块地不能给了朝田。

    一个集团军,影响力并不仅仅限于一个集团军,这个军里走出去的人物多了,老领导也有,尤其是涉及到了军队干部转业的问题,传出去之后,其他军人也难免有兔死狐悲之感。

    所以省军区的人,就很干脆地抻着朝田,你再说什么用地紧张,这块地也是国防用地。

    尤其是有条四车道的公路,市政府规划是要穿过这里的,省军区不答应,死活就是不让开,两边的路都修好了,到了这里,就成了两个丁字路口。

    到最后路还是通了,不过据说是朝田市政府出了钱,而且当年还安置了好些军转地的干部,否则这条路现在也通不了。

    就是这块地,都有人往中、央军、委反应过,人家就是当不知道了,朝田盯这块地,盯得非常死想一想也知道,闹市区六百多亩的土地,这影响多少规划?又能产生多少财富?

    不过省军区的领导,也不是愣头青,现在这块地上,邮局小学什么的应有尽有,银行也有,还有几个公家单位,也在边缘地带起了宿舍,但是这个土地性质,从来没有变。

    李强在朝田工作了不止一年两年,对这块地是非常地熟悉,所以他向陈太忠指出,这块地真不是那么好拿的,“就算你拿得到,朝田绝对卡着土地证不放……你怎么搞房地产?”

    陈太忠却是没想到,这件事里,还有这么多的说法,更没想到,李强知道得比他还清楚,心说孙淑英这还真是……给找了个好买卖。

    不过转念一想,他也就释然了,没有风险哪来的收益?若不是有这么多的麻烦,这块地也轮不到他来打主意,肯定早就被人瓜分完了。

    所以他不以为然地笑一笑,“惹得急了,没证我也照样卖房子,总有图便宜的人。”

    “但是你想过没有,六百亩地是四十万平米,容积率是三的话,你能盖一百二十万平米的房子,每平米的房子,多卖一百块,那是多少钱?”李强用恨铁不成钢的眼神看着他,“有证和没证,一平米差的肯定不是百。”

    “那就考虑办个军转民指标,”陈太忠听李书记这么说,反倒是激起了性子,“大不了从上面弄个文,找个央企来开发,我看朝田怎么拦。”

    “你这性子怎么这么急呢?”李强一听他要找央企来开发,登时就急眼了,原因很简单军转民指标,确实是个路子,可操作性很强。

    用地性质的转换,都是要经过地方政府同意的,但是国防用地真的例外。(未完待续。如果您喜欢这部作品,欢迎您来投推荐票、月票,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动力。)

    第一卷 第四千一百一十七章 难度不小

    一般来说,土地的买卖,是要收费的,但是国防用地,很多时候都是政府划拨,而军队的土地交给地方政府,很多时候也是不收钱的其间的征地款和卖地费,都是政府考虑的事。

    再有就是,土地使用性质的变更,是要办手续和收费的,工业用地转化为商业用地,要向政府补交费用,该交多少都有规定。

    那些没交或者少交的,是钻了空子或者找了变通法子,而不是这个钱不该收。

    国防用地转化为商用土地,是要经过地方政府批准和审核,更换土地证,但是这里面的钱该怎么收,没有明确的规定。

    所以朝田固然可以在证件上使绊子,但是遇到重大的项目,上面下个文这块地占了军转民的指标,你们办使用许可证吧,朝田市敢吱一声吗?

    当然,若是陈太忠是朝田市市长的话,他没准有胆子说一声,这地方也没几个军人了,凭啥就要军转民?我看划给政府就不错。

    但是数遍国内官场……有他这般胆量的干部,还真没几个。

    所以李强一听,陈太忠要这样办事,登时就着急了。

    要说这地块说大不大,也就几百亩,在朝田人眼里是不小了,但也未必能入了上面人的法眼,搁给一般人,这个军转民的指标,也不是那么容易办下来。

    然而,李书记实在太清楚陈区长的折腾劲儿了,此人在恒北是孤家寡人,可是上层的关系极其地丰富,估计办这么个指标,还真费不了多少事。

    简单地来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