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度书院 > 其他小说 > 天眼人生 > 天眼人生第338部分阅读

天眼人生第338部分阅读

教育工作,十几年如一日,确实是很难得啊。”

    穆国兴微笑着点了点头,他知道这是陈正明的又一个不放心。这也是一个实际情况,现在各地政府官员都喜欢做一些面子工作和政绩工程,到处都在搞什么大广场啊之类的建设,把有限的物力和财力全部集中在这方面了,称作是有粉要往脸上擦,又有谁肯把有限的资金投入到中小学校舍的改造方面?

    穆国兴一直以为这是一个施政理念的问题,或者说是一个认知上的误区。所谓的政绩是多方面的,只不过是应该找到一个更为合理的突破口,看看哪一个方面是最需要做的。比如说现在在广南进行的轰轰烈烈的中小学校舍改造工程,就是一个最大的政绩工程了。现在又有谁家的孩子不去学校读书啊,校舍环境的好坏,直接关系到百姓们的利益,他们得到的是实实在在的好处,人民群众能不称赞吗?

    群众满意了,这就得到了民心,校舍建好了,就实实在在的摆在那里的,也是大家都能看得到的,这两样加起来才算是名副其实的政绩工程。在城市中心搞一个大广场,钱花了不少,搞不好还会劳民伤财,受到实惠的也只是少部分群众,大多数的群众也未必会买你的帐。

    陈正明作为一个老知识分子,无党派人士,最为关心的就是教育事业的发展了。他看到广南省政府给国务院的报告,肯定也是非常高兴的,他作为一个长期与政府官员打交道的国务院参事,也非常懂得当今一些政府官员的做派,实地来看一下就是他的职责。用他的嘴巴,在这方面说说广南省的好,那是写多少份报告也不一定能得到的。

    对于校舍的改造工程,穆国兴丝毫也不担心陈正明的实地查看。邬志雪这个人非常有头脑,自从穆国兴把三百个亿的专项拨款交给她掌管之后,她就十分的用心,大部分的时间精力都用在这方面了。平日里在省政府的办公室很少能见到她的影子,除了省政府有重要的工作会议之外,大部分都在下面视察。

    根据各个市的汇报情况来看,省政府对学校改扩建工程启动以来,各个市县的态度也很积极,资金也已经全部拨付到位,现在有的学校改扩建工程也已经基本结束了,力争在冬季到来之前让学生搬入新的校舍。

    所有的工程都经过了招投标,严格执行了国家的有关规定,穆国兴也相信在这种良好的风气之中,全省中小学校舍的改扩建的工作必将会进行的非常顺利。陈正明即便是下去看,不仅不会发现任何的问题,而且一定会对广南省在这方面的工作有一个肯定的态度。、陈正明又说道:“这第三个目的嘛,就是想与穆书记个别的交谈一下,主要就是关于您对明年要发生的全球性金融风暴的预测,以及您这次在政治局会议上的讲课,这也纯属一个学术上的探讨,穆书记如果没有时间的话也就算了。”

    穆国兴笑了,从与这位老人的讲话当中,他感到陈正明身上具备了所有知识分子的特点,自视清高又认死理,讲起话来也非常的率直。

    “陈老,今天下午的时间都是属于您的了,如果时间不够的话,晚上我们吃饭的时候还可以边吃边聊,怎么样?”

    陈正明高兴了:“如此甚好,就谢谢穆书记了!”

    工作人员进来给两个人的杯子里续上了开水,既然陈正明说了要与穆书记个别的交谈一下,廉德冰和袁正熙自然也就不好留在这里了,廉德冰向袁正熙使了一个眼色,两人就告辞了。

    这一次谈话的时间可是够了长的了,两个多小时当中基本上都是穆国兴在说,陈正明在听。随着穆国兴的话,陈正明心中的疑问一点一点的被解开了,他认为以前听到穆国兴是一个既懂政治又懂经济干部的传言一点也不过分。

    穆国兴的话讲完了,两个人同时端起了茶杯喝茶,陈正明在心里默默的思考着穆国兴话里的意思,想再从中找出一些问题来,可是想来想去感觉到穆国兴所讲的是无懈可击。

    “穆书记,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啊,我现在才真正明白了,你为什么能够在不到两年的时间里把宝和县那么一个国家级的贫困县建成全宁北省数一数二的富裕县。为什么能在短时间里使金山市的经济得到快速的发展,除了你有一个一心为民的正确理念之外,还与你懂经济按市场规律办事所分不开的。”

    “上一个月,我到过安江进行了为期半个月的调研,我发现安江的发展比你们原来的报告上写的还要好,有好多的经济指标还都打了埋伏了。现在像你这种不图虚名一心为人民办实事谋发展的干部可实在是不多呀。”

    穆国兴笑着摇了摇头:“陈老,你过奖了,咱们国家像我这这样的干部还有很多,他们也有一种想为人民办实事的理想。但是由于施政理念的不同,或者说没有选好一条适合本地区发展的道路,所以取得的效果就不是那么明显了,假以时日,我相信我们的干部都会认识到这一点的。”

    陈正明也知道穆国兴说的是客套话,他几乎天天都在下面调研,听到的看到的太多了,现在有的地方政府官员,眼睛是只盯着上面,从来就不向下看一看,为了自己的官帽子无所不用其极,要是想让这些人做到穆国兴的这种地步,那是想都不要想了,这不仅仅是一个施政理念的问题,而是一个思想认识和为谁当官的大问题。

    。b。

    一千八百三十九章新任省长

    更新时间:2011-2-21 17:43:01 本章字数:2794

    中组部副部长陈音浩来到了广南,他这次来给穆国兴带来一个说好也不好,说坏也不坏的消息。说不好就是中央免去了穆国兴兼任了几个月之久的省长一职,说好就是中央同意了穆国兴的建议,任命吴雪龙为广南省省长。

    还是在广南宾馆大院内一号楼的会客室里,陈音浩代表中央和吴雪龙谈了话,主要内容就是要吴雪龙更加紧密的团结在以穆国兴为首的省委周围,配合穆国兴的工作,为广南省的经济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其实这些话根本也就不用多讲,吴雪龙也非常清楚,他这个省长是怎么当上的,也知道中央在任命他为省长这件事情,是一波三折很不平静。如果不是穆国兴出手收拾了鲁南生和华书山,着鲁南生向中央主动请辞,他这个省长能不能当上还不一定呢。

    作为吴雪龙这一类无根无底的官员,是非常希望在京城能够有一个靠山的,他可是知道如果上面没有人支持,工作是很难开展的,而这个靠山最为合适的就是穆国兴的家族了。

    通过这么长时间的磨合,吴雪龙也深知穆国兴的强势,且不说吴雪龙在省委班子中只是一个副班长了,即便是两个人调一个个,他也绝对不敢不听穆国兴的。与穆国兴搞好关系,靠上了老穆家,吴雪龙今后还有进步的可能,否则的话,会有什么样的后果,他就是用脚指头也会想明白的。

    听到吴雪龙的表态,陈音浩笑着说道:“雪龙同志,我非常欣赏你的表态,明年年初全国两会就要召开了,在这之前你们还有大量的工作要做,中央希望你能在省人代会上顺利的当选,与国兴同志一起,维护好广南省这来之不易的安定团结大好局面。”

    吴雪龙也非常清楚,陈音浩在此时提到安定团结的意思是什么,原来广南省政局由于派系之争,省委班子很不团结,有时候省委内部的矛盾竟然能够捅到中央去,正是因为这些原因,广南省各方面的工作才搞的非常的差,经济发展一直处于全国之末。

    穆国兴来到广南省后,经过长达半年之久的斗争,终于消除了根深蒂固的派系之争,中央对这种情况也是非常满意的。现在全省的工作重心已经转向了轰轰烈烈的经济建设,这个时候团结就显得尤为重要了,这也正是陈音浩讲这番话的根本意思。

    “陈部长,请中央放心,我以我的党性保证,一定要紧紧的团结在穆书记的周围,搞好团结,共同努力,早日改变广南贫穷落后的局面。”

    陈音浩看了看时间:“雪龙同志,时间已经到了,现在我们就去省委会议室,有些必要的程序还是应该走一走的。”

    按照惯例,广南省正厅级以上干部全部集中在了省委大会议室,当穆国兴陪同陈音浩走向主席台的时候,全场起立发出了一阵热烈的掌声。

    陈音浩宣布了中央的决定:免去穆国兴广南省省长一职,任命吴雪龙担任广南省委第一副书记,政府代省长。

    会场上的掌声又一次响起,可以看得出来,吴雪龙在干部中的威信还是蛮高的,虽然在任命他担任省长之前发了一些事情,但是,一些干部对吴雪龙能够担任省长是毫不怀疑的。这里面的原因也很清楚,因为吴雪龙是尊重和服从穆国兴领导的,他的工作能力在省政府当中也是非常强的。

    吴雪龙当上省长了,穆国兴感到自己也轻松了许多,这一段时间党政一肩挑,确实是把他给忙坏了。虽然他有意识的把省政府大部分的工作都交给了吴雪龙去完成,但毕竟他还兼任着省长,有些重大的问题和必须省长才能签署的文件,还是要由他来做的。

    穆国兴也绝对相信,吴雪龙当上省长后,一定会更加勤奋努力,协助他搞好广南省的经济建设工作。在一个班子里,只要班长和副班长的团结搞好了,所有的工作才能更好的开展起来。

    会后,吴雪龙来到了穆国兴的办公室,在这个时候,吴雪龙当然是有必要表示一下自己的态度了。

    “穆书记,谢谢你!”

    穆国兴笑了:“雪龙同志,你不应该谢我,你能担任省长,是中央对你的信任,也是你工作能力的体现,今后省政府那边的工作就要全靠你抓起来了。肩上的担子重了,同时责任也就更大了,有什么问题咱们一起商量着来,省委会坚决支持你的工作的。”

    吴雪龙想了一下说道:“穆书记,自你来到广南省之后,省政府各位副省长的分工就一直没有调整,我想利用这个机会调整一下,你有什么意见?”

    穆国兴摆了摆手:“我刚才讲过了,属于省政府的正常工作,我是不会横加干涉的,怎么样调整,那是你的事情。”

    虽然穆国兴的态度很坚决,但是,吴雪龙在常务副省长的问题上依然要征求一下穆国兴的意见,虽然同为副省长,但前面要是加上了常务二字,那可就不一样了。

    按照有关规定,省长外出或者是不能正常履行职责的时候,常务副省长就可以主持省政府的工作,而别的副省长就没有这个权力了。不仅仅如此,一般的情况下,常务副省长分管的工作都是比较重要的,例如之前的吴雪龙,他分管的工作就有工业交通、流通和企业改革等方面。

    这还只是从大的方面来讲的,具体分管的部门那就更多了,发改委、经贸委、劳动社会保障厅、交通厅、统计局,质量技术监督局,等等十几个非常关键而又重要的部门。也可以说在省政府里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人物。

    对于这么一个重要的职务,吴雪龙当然要听一下穆国兴的意见了。虽然中央要求党政分开,可是实际上大家都知道党才是领导一切的,在一个省里,省委书记才是真正说了算的人。

    “穆书记,你在省政府也担任了这么久的省长了,对于省政府的情况,你也是非常了解的,对于重要岗位上的人选,省政府是一定要听从省委的指示的。我想,让邬志雪同志担任常务副省长,你看怎么样?可我对这方面还有些吃不准,毕竟她是个女同志嘛。”

    穆国兴笑了:“雪龙同志,咱们可不能搞性别不平等啊,现在我们国家女部级干部也不在少数,历史上还出过不少的女副总理和国务委员,她们在自己的岗位上同样也干的很出色嘛。志雪同志原则性强,思维敏锐,又具有女同志心思细腻的特点,她会成为你的一个好帮手的。”

    吴雪龙笑了笑:“既然你同意了,那我就按照您的指示办了!”

    穆国兴说道:“好吧,人大那边我去和他们打个招呼。还有一件事情要和你先通通气,再过两个月,我们就要举行基层换届选举了,这一段时间希望你能多抽出点时间来,去下面走一走看一看,和人大的同志们进一步搞好关系。”

    吴雪龙当然明白穆国兴说搞好关系的意思了,他这个省长的头上现在还顶着一个代字呢,要想去掉那个代字,就必须在人大会议上选举时,得到大多数人大代表的同意才行。穆国兴虽然现在是一个省委书记,但他并没有像其他的省委书记那样,同时还兼任着人大主任,也许在这次的换届选举时,他才能兼任这个职务。只有到了那时,穆国兴才算是名副其实的广南省一把手了。

    。b。

    一千八百四十章懂得变通

    更新时间:2011-2-21 17:43:02 本章字数:2794

    一千八百四十章省公安厅对西南电网度假村一案,涉及到程真立的问题进行了补充侦察,侦察中发现,程真立与度假村从国外偷渡人口进行卖一案并没有很大的关系。如果硬要说有的话,也只是在私下里对度假村的高层管理人员有过一点暗示,法律是讲究证据的,暗示之类的是不能作为定罪依据的。

    至于被迫害致死的偷渡女,也是度假村的高管一手所为,与程真立也没有直接的关系。再说死的也是偷渡进来的,境外也没有人主张追究这件事情,自然也更不能把这件事情扯到程真立的身上。

    像这种事例世界各地都很多,有多少偷渡客在偷渡到某些发达国家时,发生过不少次悲惨的死亡事件,最后也都是不了了之。偷渡客没有合法的居留权,也是不受当地法律保护的,死了也是白死。

    至于程真立所要承担的责任,正如穆国兴所预料的那样,除了在度假村建立之初,没有按照法律的有关规定取得土地使用权和建设规划许可之外,其他的也只能负个领导责任了。

    穆国兴也知道,就这一个领导责任就会让程真立吃不了兜着走的。虽然不至于让他承担很大的法律责任,但是今后这个官是不用想再当了,像他们这种人,一辈子是以仕途为目的的,当不了官了,就已经是对他们最严重的打击了。

    国土和规划等职能部门,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强制拆除了度假村所有的建筑物,并按照有关规定对西南电网进行了处罚。这样一来不仅铁路建设能够按原计划进行,就是那个烈士陵园也得以保全,为国捐躯的烈士们终于可以安心的休息了。

    检察院根据公安部门提供的补充侦查证据,做出了不予起诉的决定,很快,公安厅就解除了对程真立的羁押。并把与他相关的材料转到了国家电网。在广南一度闹的沸沸扬扬的度假村一案,最后以度假村的主要管理者锒铛入狱而告终。

    三天后,程真立的父亲,那位已经退下去多年的原政治局委员,亲自给穆国兴打来了电话,感谢穆国兴能够严格按照法律办事,没有让程真立蒙受不白之冤。不仅如此,程老还在电话里暗示穆国兴,他将遵守自己的承诺,希望穆国兴今后回京,有时间的话能去他家里做客。

    程老的这个电话,说明了一个问题,穆国兴利用度假村这件事情,成功的在京城政治世家当中留下了一个通情达理秉公执法的好印象。而老穆家和老钟家联合在一起,又利用程真立被抓一事,迫老程家与那个吴老做出了一个承诺,虽然这个承诺是什么到现在穆国兴还不知道,但他认为,一定与明年年初召开的全国两会换届选举有关系。

    这就是政治,政治讲究的是实力和谋略,没有达到那个实力和地位,就要低调一点更不要主动的挑起事端。越是到了高层,越要讲究和谐与利益的均衡,即便是有了斗争也要讲究光明正大,反而不再显得那么你死我活了。

    这也正是目前官场中的一个真实的写照,这件事情归根结底也应该归咎于程真立自己的身上。如果程真立在最初的时候不自持是直管单位,又仗着有强大的背景支持他,对广南省委省政府有足够的尊重,或者说在某些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