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度书院 > 其他小说 > 天眼人生 > 天眼人生第351部分阅读

天眼人生第351部分阅读

据我掌握的情况来看,恐怕红峰市市委的问题还远不止这一件。我建议省委应该组成一个联合调查组,对他们的问题进行彻查,既然他们不能执行中央和省委的方针和政策,我们就换一些能够严格执行省委决议的干部来干。”

    其实薛友还有些话没有讲出来,早在省检察院对于明喜立案调查的时候,就受到了省政府分管药监工作的副省长卞培秋的一些阻挠。卞培秋的意思是,这件事情最好是在小范围内处理,不要影响到省委发展经济的大局,正是由于他的这个想法,红峰市市委才没有及时的采取措施,任由吕明喜等人逍遥至今。

    薛友也很清楚,如果当时如实的向穆国兴汇报了这件事情,以穆国兴的那种强势的工作作风,说不定又会在广南省掀起一场政治风暴来。这样以来对广南省的影响是非常坏的,尤其正是兄弟省市来广南考察学习期间,这种事情更应该慎重。

    现在兄弟省市的考察已经结束了,这个时候再处理这些事情也就能腾出手来了。按说薛友这个考虑也是很稳当的,这样做也无可厚非,现在省委的工作重心已经转到了轰轰烈烈的经济大建设上,也确实不宜在搞什么大的动作了。

    这还只是一个方面,最主要的是,纪检干部委派巡视制度刚刚实行下去不久,如果马上就把这件事情给翻腾了出来,那就会让人以为省委搞的这个纪检干部委派巡视制度,是换汤不换药,搞的是花架子,并没有什么实际意义。这样以来,不仅是对穆国兴本人,就是对省委的影响也是非常坏的。

    薛友正在这里琢磨着,就听穆国兴说道:“秘书长,这件事情给我们敲响了一个警钟,虽然这些干部是在干部选拔制度改革以前就提拔上去的,但是他们出现的问题却是在纪检干部委派巡视制度以后发生的,这说明了一个什么问题呢?你记一下,在下一次的省委常委会上,要把这个问题列为一个专门议题进行讨论,题到底出在哪里了。”

    薛友走后,穆国兴又把纪委书记刘具道请来了,对于刘具道,穆国兴自然是不会像对待薛友似的,两个人聊了一些其他的工作,穆国兴才把话题转到了这件事情上。

    等到刘具道把督察局那份报告看完了之后,穆国兴才说道:“具道同志,纪检干部委派巡视制度已经施行这么长时间了,怎么红峰市的纪检干部对这些问题就一直没有察觉到呢?”

    刘具道听出来了,穆国兴话里带有几分责备的口气,急忙说道:“穆书记,在这方面我是有责任,由于我刚来到广南不久,对干部的情况还不是很了解,所以在向红峰市派遣纪委书记的时候,只是根据组织部门的考察做出的决定。据我了解,组织部门也是在红峰市委的推荐下,提出的红峰市纪委书记的候选人。”

    听到这里,穆国兴感到自己真是无奈了,这么一件事情居然又牵扯到了组织部。如果说刘具道不了解情况还情有可原,可是陈守军这个老组织部长,他怎么能在红峰市委纪委书记的人选上把关不严,犯这种低级错误呢,难道这里面还有什么隐情不成?

    根根据省委对纪检干部委派巡视制度的文件,为了照顾方方面面的关系,也为了班子里的团结,文件中明文规定,上一级纪检部门向下级委派纪检干部的时候,要征求下一级党委的意见,如果红峰市纪委书记的人选,是由红峰市委建议的话,那么组织部门做的也没有错误。

    这样看来大家都没有错,都是在按照文件规定办事,那么现在究竟错在那里呢?难道纪检干部委派制度就不应该施行吗?穆国兴感到这套纪检干部委派巡视制度现在还是很不健全的,一些人正是钻了这里面的空子,这才出现了目前的这种局面。

    一开始的时候,按照穆国兴的想法是,要把纪检队伍形成一个独立的部门,各级纪检干部的委派和任命直接由省纪委负责,但是在常委会上讨论这件事情的时候,也有一些不同的意见,认为这样做是不相信下一级党委,是不利于团结的,正是基于这些原因,常委会才修改了这条规定,要在向下一级党委委派纪检干部时征求一下他们的意见。

    纪检干部虽然在工作上接受省纪委的统一领导,但对他们的任命却要有省委组织部来提名,最后报省委常委会批准。这样以来,纪检干部的委派巡视制度就难免会造成一些脱节,一处衔接不好,那就会出问题的。到了这个时候,穆国兴才明白他爷爷讲的有些事情不能太冒进了,尤其是在牵扯到体制方面的问题更要慎重的话是什么意思了。

    穆国兴认为,自己在这方面还是有些冒进了,只是考虑到纪检干部委派巡视制度,是一项能够从源头防止职务犯罪的;利国利民的事情,就没有想到这里面还牵扯到了体制的问题,穆国兴第一次感到,自己在工作上出现失误了。

    “具道同志,出现这样的问题,责任也不能全归你们省纪委,我这个省委书记是应该承担大部分的责任。过几天省委将会召开一次常委会,我们在会上将要认真讨论这个问题。这几天我们都好好的想一想,到时候拿出一条行之有效的办法来,堵住这方面的漏洞。同时省纪委也要责令红峰市纪委对这件事情进行认真调查,看看这里面除了渎职犯罪之外,还有没有其他的问题。”

    穆国兴的话里带着一种煞气,刘具道也非常清楚,在目前制度还不是十分完善的的情况下,穆书记也只能采用一点权威来压制一下。虽然制度上有缺陷,但是省委书记就有这个权力,他要想拿下一个副厅级的干部还是很容易的。不说撤你的职,把你调整到一个闲散衙门去喝茶,这个人的仕途这辈子也就算完了。

    一千九百九十二章把自己洗清

    更新时间:2011-3-31 18:14:48 本章字数:2668

    红峰市委书记倪培山的电话打了进来,作为一个市委书记,对省里的一些消息还是很灵通的。前一段时间省委督察局局长霍安山亲自率领督察组来到红峰市,对药监局两个局长的问题进行了督察,倪培山就感觉到了事情有些不妙了。但是无论他怎么套霍安山的话,霍安山就是一句也不肯讲。作为穆国兴一手提拔起来的人,霍安山自然是要紧跟省委书记的步伐了,又有谁肯为了照顾市委书记的面子去得罪省委书记呢?

    虽然霍安山对倪培山的解释没有任何表态,但是倪培山也看出来了,霍安山对他的解释并不感满意。还没等督察组的人走,倪培山就急忙召集了常委会,免去了药监局那两个局长的职务,并任命了新的局长。但是有一样,倪培山却有意无意的给忘记了,药监局的那两个头头被免职之后,并没有马上被关押起来,他现在就是要等等看看省里的动静。

    作为一个市委书记,省委省政府有那么多领导可以管着他,事事处处都要小心翼翼的,生怕一不小心得罪了哪一个人,在这一方面可是有教训的。都说是省委书记才是管官帽子的,可是谁又能想到,南明市原市长阮金波不就是得罪了当时的常务副省长吴雪龙,才被拿下了官帽子吗?

    倪培山所考虑的还真是这么个道理,现在的实际情况也就是如此,按照有关规定,省委书记是管官帽子的,省长是管行政事务的,但是分工并不等于分家,省里的这些大佬们抬头不见低头见的,要是得罪了哪一个人,不知道什么时候他就会给你上点眼药。即便是不能当时拿下你的官帽子,时间久了,一个得罪了领导的下级官员,在领导心中的影响可就坏了,对了景的时候,说拿下他,也并不用费很大的力气。

    这也就是目前官场中一种奇怪的现象,不管是上边来的是书记还是副书记,或者是省长、副省长,下面的这些头头们不管是分管党务的还是政府的,从来没有哪一个人敢说来的是一个副省长,我这个市委书记就不用去接他了。如果你真的这样做了,你就试试吧!

    “穆书记,你好,昨天你到万花谷去,我也没有去陪你,实在对不起了!”

    “培山同志啊,你今天打电话来有什么事情吗?”

    倪培山听得出来,穆国兴话里口气不善,急忙说道:“穆书记,我有项工作需要向你汇报!”

    “前一段时间我不是刚刚找你谈过了吗?你又有什么工作要向我汇报的,我现在很忙,没有什么重要的事情就不要一趟趟的跑省城了。你的工作岗位是在红峰市,把市里的工作搞好,把干部队伍整顿好,比什么都强。”

    倪培山刚想再说话,就听到电话被挂断了,握住嘟嘟响的话筒,倪培山愣了好一阵子,他知道这一下完了。

    万花谷小电解锰厂遗留下来的环保问题还没与完全解决,干部工作作风也没有整顿好,民生工作迟迟没有开展起来,现在又出了药监局那一档子事,这一系列的事情加起来,可是够倪培山受的了。伸手摸了摸脑袋,好像要试试上边的乌纱帽戴的是否牢固,倪培山感到,这一次他这个市委书记的位置恐怕是坐不住了。

    想了半天倪培山打通了京城的一个电话,谈了足有二十分钟之后,又又打通了副省长卞培秋的电话:“卞省长您好!我是红峰市的倪培山啊,讲话方便吗?”

    “哦,是倪书记啊,你有什么话就请讲吧。”

    倪培山吞吞吐吐的说道:“卞省长,省委督察局已经发现了吕明喜的问题,看来这次想要捂住是不可能的了,市委也只好做出了对吕明喜和金有秋双开的决定,我现在最担心的是穆书记知道这件事情会抓住不放的。”

    电话里过了一会才传来了卞培秋的声音:“倪书记,吕明喜和金有秋出现了这么严重的问题,你们市委和市政府也是有责任的,早就应该对他们两个采取严厉措施。我也曾经和你讲过,对这种事情决不能姑息迁就,更不能因为吕明喜是我建议红峰市委提拔使用的就法外开恩,这是很不正确的。既然你们市委现在已经做出决议了,亡羊补牢也不晚嘛。”

    倪培山郁闷了,红峰市检察院在调查吕明喜的问题的时候,正是卞培秋的阻挠才使这个案子调查了长达半年之久,后来这件事情实在是捂不住了,倪培山这才指示检察院提起了公诉,而这一段时间里,吕明喜是官照当,酒照喝舞照跳妞照泡。而这一切正是卞培秋向红峰市委施加压力的结果,他现在是听到省委督察局已经介入了,这才在倪培山面前急忙洗清自己。

    这个时候倪培山也不能说什么,官场上就是这样,谁的官大,谁说的话是真理,如果这个时候他有所反驳,卞培秋今后肯定会报复他的。再说了,卞培秋给倪培山施加压力的时候,都是通过电话联系的,无凭无据的,你又怎么去反驳他呢。

    倪培山本来是想要卞培秋帮他在穆国兴面前说几句好话,以便于保住自己目前的位置,在这种情况下,他自然也不能再说什么了,两个人又打了几句哈哈,就各怀鬼胎的挂上了电话。

    此时倪培山是一肚子的怨气没处诉,卞培秋惹出来的事情现在推的一干二净,当起了缩头乌龟,看来这件事情也只能由他自己扛了。倪培山是越想越气,心想你让我不好受了,我也不能让吕明喜好受了,想到这里倪培山抓起电话,打通了政法委书记的手机,也没等对方讲什么,张口就是一顿训斥。

    “你们政法委是怎么搞的?吕明喜和金有秋已经被法院判刑了,你们为什么还任凭他们逍遥法外呢?”

    政法委书记有些不明白了,心想这些事情不都是按你的指示班的吗,刚想开口解释,就听倪培山说道:“我现在命令你,马上把那两个混蛋给我抓起来,常委会上已经做出了决议,你又不是不知道,万一这件事情被捅到上面去,你能承担这个责任吗?”

    这可真是官大一级压死人,倪培山在卞培秋那里受了气,转头就发泄到政法委书记的头上了,折腾了这么一阵子,倪培山才感到心里稍微舒服了点,现在他需要做的就是如何向穆国兴解释这件事情。就是挨顿批评或者是受个处分,总比摘掉官帽子要好的多呀。

    省人大的小会议室里,穆国兴参加了全国人大检查团的通报会议,这次的通报会出现了戏剧化的一幕,原来大家都以为文田会保他的小舅子朱明景,却没想到他到很实事求是的,通报了朱明景买卖人大代表资格的问题,从他的语气和表情来看,态度还是非常诚恳的。

    文田最后说道:“根据我们的调查,朱明景同志确实是在取得人大代表资格方面犯了严重的错误,广南省人大的调查也是实事求是的,对此我们检查团感到非常的欣慰。这说明了广南省人大还是能够本着事实其实的态度来开展工作的。大家也不要以为朱明景是我的亲戚我就会对他网开一面,自古就有大义灭亲这一说法,难道我们这些受党教育多年的干部还比不上封建官吏吗?”

    就这个问题,文田义正词严的足足讲了有十几分钟,如果不了解底细的人还真的把他看做是一个能够坚持原则秉公办事的人好干部。

    一千九百九十三章主动退赃

    更新时间:2011-3-31 18:14:59 本章字数:2593

    一开始穆国兴也感到很惊讶,可是又联想到今天上午大雄市委报来的朱明景的检查也就明白了,文田这是使了一招丢卒保车,朱明景写来的检查可能也是在瞒天过海,想用一个小小的处分来逃避党纪国法对他的惩罚。

    穆国兴仔细的看了看这个文田,感到这个人确实不简单,深谙官场三味,知道不可逆势而行,也懂得在什么场合下应该采取什么样的对策。也许这正是他凭借一己之力,以不到五十岁的年龄就爬上高位的最根本的原因。

    “我们感谢全国人大检查团对我们省人大工作实事求是的评价,我个人也对文副秘书长这种敢于坚持原则的态度表示欣赏。对于朱明景的问题,是新形势下出现的新问题,我们要把这件事做为一个教训,进一步规范人大代表选举和资格认定等方面的工作!”

    检查团走后,省纪委就对朱明景展开了秘密调查,通过调查发现,朱明景大部分的受贿款项已经退回给行贿者本人了。

    按照纪检部门的有关规定,受贿者在检察机关调查之前,能够主动退还受贿赃款,可不追究刑事责任,但如果身边有人正在被检察机关调查,当事人担心自己会出事,而临时退还所有赃款,即使全部退还也照样会被认定为受贿数额。

    按照这个规定来看,朱明景究竟是属于主动退还,还是属于被迫退还,这种情况也很难界定。如果说他是主动退还的话,朱明景确实是在受到压力之下才这样做的。可如果说他不是主动退还的,又是在检察机关没有对他进行正式调查之前的行为。

    至于一些比较小的款项,纪检部门也同样不好认定,政府官员也是人,也有亲朋好友,逢年过节的时候,收一点烟酒之类的节礼,也确实是不好说这是一种什么性质的问题。现在官场上已经不再拿这点小事作为大事了,只要是不接受巨额贿赂,不利用职权替别人办事,造成国家财产损失和严重影响的,一般也不会再做追究的。

    这个时候就要看上面的领导是如何表态了,如果领导不想收拾你的话,可以认定你是主动退还,如果想要收拾你,那就会认定是被迫退还。这样以来朱明景即便是退了钱,也同样要受到法律的惩处。由此可见,省委书记不仅是管官帽子的,他的一句话,往往就可以左右一个人的生死荣辱。

    刘具道对这个事情也不是很有把握,他现在还不清楚穆国兴是一种什么态度,汇报完了案情之后,就再也没有多讲一句话,注视着穆国兴,想听听省委书记在这个问题上是怎么表态的。

    穆国兴曾经在中央巡视组担任过组长,自然对这些规定是非常熟悉的,他也很清楚,只要是自己表态说朱明景属于被迫退还受贿款,省纪委就会马上按照他的意思,对朱明景施行双规。

    朱明景除了主动退赃之外,还及时的写出了检查,承认了他在取得人大代表资格的问题上所犯的错误,这就有了一个很好的认识。再加上文田在给广南省人大的工作所作的评价,还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