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度书院 > 其他小说 > 清朝求生记 > 清朝求生记第20部分阅读

清朝求生记第20部分阅读

说法也和贵妃娘娘如出一辙。云锦自然也知道,康熙的决定,十三阿哥也是无法改变的,自己如果坚持让十三阿哥去向康熙求恳,别说十三阿哥不会去,就是他去了,也只是徒然惹得康熙认为十三阿哥不懂事罢了。眼看事情无可转圜,历史的展已是无法阻挡,云锦也只能在心中暗暗叹息。

    倒是四阿哥看着云锦近乎于无理取闹的缠着十三阿哥说八公主的事,却难得的没有训斥,没有责难,也没有冷着一张脸瞪得她心里毛,他只是在一边沉思的看着云锦,弄得云锦那个不自在,跟十三阿哥说着说着就忘了词儿。

    日子就在这一天天的忙碌与重复中度过,转眼就到重阳节了,按循例,宫里是要办重阳宴的。贵妃娘娘主理后宫,自然是不得闲了,云锦这跟着帮忙的也是脚打后脑勺儿。其实说白了,就是到了重阳节了,皇上的一大家子要一起吃个饭,这在民间本也算不了什么,可在这皇宫里那可大意不得,一个疏忽下来可能就是好几条人命啊。

    这重阳节又名重九节、登高节、菊花节、茱萸节。每到这一天,人们都要出游登高,赏菊花,饮菊花酒,佩茱萸,吃重阳糕。这不,在重阳宴开始之前,云锦头上戴着绒茱萸,荷包里还装着茱萸,正跟着嫔妃、皇子们一起和康师傅登高赏菊呢。

    云锦进宫之后,由于她刻意避让,所以这还是第一见到八阿哥他们,八阿哥对着云锦还是一如既往,依然是那么温和有礼,笑容满面,十阿哥是个没心眼的,对云锦也还算可以,九阿哥也是对着云锦笑,只是那笑里有些不怀好意。只有那十四阿哥,和他那个额娘一样,对云锦没有个好脸。

    这些皇家人登高自然是不能出宫的,宫中专设有供皇帝重阳登高的假山。大家上得山来,桌椅已经摆好了,依次坐下之后,喝着菊花酒,吃着重阳花糕,赏着菊花,雅!简直太雅了!

    可是康熙居然还嫌雅的不够,开始让大家做起诗来,我的个娘啊,还好他只是在考较皇子们,没云锦什么事儿,要不就她那两下子不现个大眼才怪呢。

    云锦看着那些阿哥们在那儿轮流做诗,心里就在想着,这皇帝的儿子可不好做哇,这上马得能打仗,拿笔得能做诗的,得费多大功夫才能练出来呀。都说清朝的皇帝勤奋,看来是不假,可为什么这么勤奋,最后还是把好好一个国家败成那副样子呢。所以说光努力也是不行的,你也得努力对地方才是呢。这老康带着头的排斥先进技术,尤其是军事方面,本来世界上第一个机关枪是中国人明人的,可这个人才却让康熙给配了,你说可恶不可恶?

    “云锦,什么呆呢?”贵妃娘娘轻推云锦一下,“皇上叫你呢?”

    “啊,”云锦这才现自己又上呆了,忙起身向康熙行礼。“皇上恕罪,您可是有事要吩咐奴婢?”

    云锦也不知道这没事爱走神的习惯好还是不好,往好处说,可以让人觉得自己比较天真甚或是迟钝,但也许也会有人觉得自己是没把他放在眼里。好在康师傅的看法似乎是倾向于前,而且他也已经有些习惯自己这个坏毛病了,不然一个欺君之罪可不是自己能担得起的。

    “刚才十四阿哥夸你有才呢,所以朕就想问问你,可能即时赋诗一?”康熙果然没追究。

    不过即时他没追究云锦走神的事,云锦也没感激他,你说这个老康,你考你自己的儿子就好了,牵扯上我干什么?这诗也是那么好做的,做得不好,不只丢了自己的面子,连贵妃娘娘的面子都丢了。虽说这菊花诗自己也是记得几的,但那风格却明显不是一个十岁的孩童能写出来的,难不成还要说是无名所做的?不过康熙可是要自己即时赋诗一呢,这不是难为人嘛?他以为自己的儿子有学问,其他人就个个都是天才了?

    云锦怨完了老子,怨儿子,那个不让人省心的十四阿哥,你这到底是安的什么心,三番两次的来与我过不去,究竟是何道理?你打了打过了,骂也骂过了,还想怎么着?算了,不理这个小肚鸡肠、受不得挫折的人了,还是先把眼前的事对付过去再说。

    “回皇上,奴婢这点学问,不过是认得几个字罢了,如何能够做诗呢?皇上还是请饶了奴婢吧?”云锦又朝康熙施了一礼。

    “这些日子你不是在百~万\小!说吗?”康熙倒好意思说,这看这么几天书就能做诗,那还要老师干什么?

    “回皇上,奴婢百~万\小!说,不过是看个热闹罢了,这做诗的功夫可不是一般二般的,奴婢哪能学得会呢?”云锦也不能完全扫老康的面子,“不过,奴婢前两天百~万\小!说时,倒是记得了一诗,能否容奴婢背将出来,算是弥补奴婢不会写诗的罪过。”

    “哦,那你背来听听看。”康熙淡淡的说道。

    “那奴婢就献拙了。”云锦稍停了停,然后才清清楚楚的念了出来,“王孙莫把比蓬蒿,九日枝枝近鬃毛。露湿秋香满池岸,由来不羡瓦松高。”

    ps:

    推荐朋友的书

    《家中老么》

    小贝一家的幸福生活

    第六十章 重阳登高(二)

    云锦选这诗是有那么一点讽刺十四阿哥的意思,但主要还是为了表示自己不求名利的心意。不过十四阿哥好象并不这么想,他的脸已经绷的死紧了。

    “皇阿玛,儿臣知道这云锦可是很有能耐的,绝不能让她就这么念诗就算过关了。”看来十四阿哥火也是看人的,在康熙面前他就比较能克制自己,虽是在康熙没讲话之前他就抢着言了,但说话的语气也还算平稳。

    “哦,依你的意思呢?”康熙笑着看着十四阿哥。

    “云锦一介女子,又不得读书,做不出诗也是正常的,不如就让她唱个曲儿吧,反正她自小就学这个。”十四阿哥轻描淡写的说道。

    “对了,云锦唱得曲儿可是好听的紧呢。”十阿哥这个没心没肺的也来插言。

    贵妃娘娘脸色一变,张口要说话,云锦忙按住她,开口恭敬的说道。

    “值此佳节,各位爷都赋诗助兴了,奴婢何敢独免,只是奴婢才学浅薄,无法以诗相和,幸得十四爷体谅,就请皇上允许奴婢以曲儿代诗吧。”

    十四阿哥隐约点明云锦曾经当过乐户,又让她当众唱曲儿,自然是有羞辱云锦之意。所以贵妃娘娘才心生不满,可在这时候如果直接拒绝那肯定不是好办法,扫了十四阿哥的面子也就罢了,反正是他先挑衅的,可问题是现在不只是他一个人在场啊,上至太后皇上,下到皇子嫔妃,一大家子人在这儿团圆喜庆呢,偏你来煞风景,这不是扫大伙的兴吗?恐怕这才是十四阿哥想要的结果。

    明白了十四阿哥的意图,云锦如何还会让他得意,她偏把自己的唱曲儿与阿哥们的做诗相提并论,把做诗和唱曲儿全都说成是助兴之举,大家半斤八两,正如《大宅门》里说的台词,咱们是豁嘴子吃肥肉,肥(谁)也别说肥(谁)。

    “只是单纯唱曲儿还怕太单调了些,”看十四阿哥又要说话,云锦赶紧抢先开口,“难得太后与皇上今儿这么高兴,奴婢索性就好生进些孝心,边唱边舞如何?”

    “好哇,我还没见过云锦跳舞呢。”十阿哥先兴高采烈起来,结果让九阿哥拽了一把,他莫名其妙的看了九阿哥一眼,不做声了。

    “我也没见过云锦跳舞呢,今儿可是借皇帝的光了。”太后乐呵呵的说话了。

    “皇额娘喜欢就好。”康熙也面带笑容,象没事人似的。

    “只有一节,云锦既是要跳舞,也就不能弹琴了,云锦斗胆请位爷帮一下忙,看哪位爷能赏云锦这个面子?”云锦冲那些阿哥们行了一礼。

    自进宫以后,太后和所有的嫔妃都免了云锦以奴婢自称,至于那些阿哥们,则有的免了,有的没免,云锦就干脆在所有阿哥们面前都不自称奴婢了,省得哪下再叫乱了,反正太后那儿都免了,就不信他们还敢追究,当然康师傅是例外,在他面前云锦还是老老实实的以奴婢自称的。

    云锦这是再进一步,把阿哥也拖来和自己一起表演,这下你们可没法笑话我了吧。有十三阿哥在,她可不怕落个没人搭理的下场。

    这些阿哥也是人尖子,如何会蹚这个浑水,在那里面面相觑,一时没人出声。

    “哈哈,四哥,还是我们来凑这个兴吧。”十三阿哥出面云锦并不意外,但她意外的是十三阿哥居然把四阿哥也给拖了进来。

    云锦这时都不敢去看四阿哥的脸色了,十三啊十三,你这是要帮我还是要害我啊,你把这个大神拖进来干什么呀?你的哥哥你还不知道他的人性吗,他是最怕人讲究的了。想到雍正为了一些无稽谣言,居然出了本书去解释,这个《大义迷觉录》并没有起到雍正想要得到的结果且不去说它,但从这件事儿就可以看出雍正这个人,是很怕受人冤枉的,现在十三阿哥你偏把他也拖进这个乱局里,是嫌我的麻烦还不够多吗?

    “什么呆?还不过来。”四阿哥的声音还是那么清冷。

    云锦这时才现四阿哥与十三阿哥已经走到一边去了,她快走走到四阿哥与十三阿哥身边,小心的看着四阿哥的神色,依然还是那个面无表情的死样子,看不出是高兴还是不高兴。

    “磨磳什么呢?”四阿哥这话音儿云锦听出来了,是带着点不高兴了。

    云锦赶紧扔开了杂念,把自己要唱的曲儿小声的告诉他们两个,四阿哥和十三阿哥听完后互相看了看,又看看云锦,最后还是没说什么,只是和云锦一起商量配乐的事,三人简单商量下之后就走了回去,这时四阿哥弹的古筝已经摆好了,十三阿哥的笛子也拿来了。向康熙请示之后,云锦就在这两个大人物的伴奏下开始了表演。

    先是十三阿哥的笛声先响起,清亮的声音乘着秋日的微风直冲云霄,而四阿哥的筝音随后奏响,开始细不可闻,然后悠悠的散开,如流水一般,涤人心脾。而云锦就在这天籁般的琴声中翩翩起舞。

    本来云锦是想着应付的舞几下是个意思就行了,毕竟自己今天穿着的可是花盆底的鞋,可她虽是在心里有些埋怨十三阿哥,但也不能不承认,对于有四四这个未来的大boos给自己伴奏,她其实也是相当兴奋的(这要是让后世的姐妹们知道,不知得有多羡慕自己呢),所以舞起来也就格外的用心了些,虽不能做什么太高难的动作(这不光是鞋的原因,主要是云锦犯懒缺练的结果),但她自己认为还是很不错的。

    云锦舞了一会儿,才开口唱曲儿。

    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销金兽。

    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

    莫道不,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歌曲链接:lwen2/htic/80909htht)

    “云锦,快过来。”在云锦表演结束时,太后就招手把她叫到身边。

    “太后,这酒还是不要喝太多为好,”云锦云锦挨着太后坐下,关心的对太后说,“一会不是还有筵宴吗?”

    “嗯,我知道,这就不喝了。”太后点点头,又一脸的心疼看云锦,“穿着这么个鞋跳舞,脚疼了吧?”

    “云锦没事,谢太后关心。”云锦拉着太后的手问,“云锦唱的曲儿,太后喜欢吗?”

    “喜欢,当然喜欢。”太后笑着拍了拍云锦的手,“只是这调子稍嫌悲了点。”

    这歌虽也唱的重阳,但它的词曲确实是很感伤,本并不适合今天的气氛,不过云锦选它是有自己的用意的,她并是要用这歌来搏取同情,当然能得到那是最好,她也不指望十四阿哥会因为一示弱的歌曲就能不再为难自己,看起来他是铁了心要与自己作对到底了,云锦现在也看出来了,这德妃对自己没好脸肯定也是十四搞的鬼。既然是无论如何他都不会放过自己了,那再示弱下去也只能是让自己和周边的人吃亏了,再说自己现在的身份也不同往日了,并不是不可以稍加反抗的了。这歌就带那么点嘲讽十四阿哥的意思。

    这《醉花荫》是宋代著名的女词人易安居士李清照所作,那也是在重阳节,她作了此诗,寄给在外作官的丈夫以表相思之情。传闻她的丈夫赵明诚接到后,对此词叹赏不已,起了比试之心,于是闭门谢客,废寝忘食了三日三夜,写出了五十阙词。然后他把李清照的这词杂在那五十阙词中,请友人陆德夫品评。陆德夫品味再三,说是“只三句绝佳”,赵明诚问是哪三句,陆德夫回答:“莫道不,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云锦用这词就是要让十四阿哥看看,女子在作诗方面也有好样的,男子都比不上。其实她当然知道十四阿哥说那话的重点并不是说女人都不会做诗,他的重点是在说云锦做不出诗是因为她曾是个乐户,法律规定不许乐户读书,所以她才做不出诗来。可知道归知道,但暂时云锦也找不出其他又得应景又得对症的曲儿来,只能剑走偏锋,挑他的话茬儿了。只是这种挑法着实隐讳了些,也不知十四阿哥能不能听出来,但当着康熙的面儿,云锦也不能明打明的与十四阿哥对抗不是?

    “嗯,李易安的词,看来云锦这阵子真是读了不少书啊。”康熙笑着对云锦点头,只是那笑里却含有一丝明了,看样子十四阿哥是否明白了尚未可知,倒是这康熙已经明白了云锦的意思了。

    “是啊,这词也算得是李易安的佳作之一了,她还有一词也很有名,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八阿哥微笑着接言。

    可是云锦却是笑不出来了,这著名的《夏日绝句》云锦当然是知道的,连它的背景也是清楚的,那是在金兵灭了北宋之后,李清照积极主张北伐收复中原,可惜南宋朝廷却是偏安一隅,她在此情况下写成此诗,以表示对宋王朝的的愤恨之情。

    这金兵就是女真人,而大清也是女真人,虽说有“前金”与“后金”之分,虽说那时的金国是由完颜阿骨打创建的,而后金也就是现在的清朝是由努尔哈赤创建的,但毕竟是一笔写不出两女真人来,李清照这诗反对的虽是前金,但八阿哥在这时说出来却是绝对的不怀好意了,真是其心何其毒也。

    “看来八爷是很喜欢这诗了,想来是常用它来自勉了,云锦可没这等志向。”云锦抢白八阿哥一句,这就叫做以彼之道还治彼之身,“云锦虽与易安居士同为女子,但却没有她这等心性。云锦只愿风花雪月、伤秋悲风、吃饱喝足就好了,那些个国家大事云锦可不懂。好在云锦比李易安幸运,云锦生在了太平盛世,又是生活在宫中,想来要过这等日子并不会很难的。”

    “我可不管这些诗啊词啊的,反正云锦舞跳的好看,曲儿唱的也好听,我瞅着比你们那些个诗要中看中听的多。皇帝可一定该赏啊。”太后见云锦与八阿哥在那论起诗来,就插上了话,拉着云锦的手,帮她要起赏来。

    于是云锦与八阿哥的第一次正面交锋,就这么着因为太后的一句话而悄然落幕了。云锦固然是松了一口气,而八阿哥也是一笑置之,从他的脸上看不出有任何的沮丧或不满之意,这个雍正最大的政敌也是很善于隐藏自己情绪的,只是四四用冷脸,而他是用笑脸罢了。

    “赏,自然要赏的。”康熙刚才也是不厚道,就在那儿看热闹,现在听太后这么说了,他倒是无条件同意了。

    “奴婢谢皇上恩典。”云锦起身叩头谢恩。

    ps:

    有书友提出我的书关注的人不多,成绩不很理想,这我也很无奈,新人写书,也不知该如何能让更多的人关注,只能请各位读大大们多帮忙了,多帮之锦宣传下,给之锦一些推荐和收藏。之锦在此先行谢过了。

    另,再谁一本朋友的书

    《弃妃》

    书号:1281415

    我是弃妃我怕谁,爬树翻墙改嫁私奔我样样来!

    第六十一章 那个偏心的娘啊

    这登高赏菊的风雅之事没过多久就结束了,大家各回各宫休息,等待一会儿的重阳宴。阿哥们也都到自己的额娘那儿歇息去了。四阿哥当然是要到德妃的永和宫去了,十三阿哥的亲额娘虽不在了,但因为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