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度书院 > 其他小说 > 臭小子闹官场 > 臭小子闹官场第8部分阅读

臭小子闹官场第8部分阅读

    机处先拟好了章程,指定了路线,然后发给将军们,让他们去执行。孰不知战场上的变化是千变万化的,每一个将军都要懂得随机应变,不懂变通的那必然是失败的一方。如果宁国要灭汉就在此时!“当大家在思考冷无为的话时,冷无为及时丢下这么一个重锤,使在坐的人非常惊诧而冷无为趁他们惊诧没有反应过来时,忙跑了出去。他可不想再谈下去,因为他肚子里就那么点货。

    冷无为刚跑到街上时,就听见有人好象在背后叫他,转头一看原来是那叫东方白的人。冷无为疑惑的问道:“你是在叫我吗?”

    东方白气喘吁吁的道:“在……在下还……还不知道……兄台的名字呢?”

    冷无为拱手道:“在下冷无为,不知道你叫在下所为何事?”

    东方白好不容易才平息道:“兄台刚才所言可是杀头之罪,兄台难道不知吗?其实我也有认识东方兄这样的朋友也是我冷无为的荣幸,如不闲弃到我住的地方详谈如何?”

    东方白开心道:“如此甚好。”当下便跟随着冷无为走。

    冷无为根本就没有住的地方,便找到一家离吏部比较近的客栈落脚。当天晚上,两人便彻夜长谈,冷无为大为惊叹,他想不到东方白无论是对文对武都有不少的见解,而且这些见解都是针对时下弊端的。但也可惜,此人清高,很为人不喜,有时说话根本不把别人放在眼里,这也注定了他屡试不中。现在许多考中的生员都是事先投靠哪个后台的,以后就为哪一派效力的,东方白看不惯此事,想凭自己的本事创一个朗朗乾坤,那无疑是痴人说梦罢了。

    冷无为有心要结交此人,便和他谈的更加投机。东方白也觉的好久没有痛快过了,两人便对着酒杯结为了异姓兄弟,拜完后两人大喝起来。不过,冷无为有要事没敢多喝,而东方白则喝的烂醉。

    卯时未到,冷无为便急急忙忙的跑到吏部。通报门卫后,等了一会儿,孙耀的轿子慢腾腾的从里面出来。冷无为看见,忙作揖道:“下官冷无为,拜见大人。”孙耀从轿子探出头来,懒洋洋道:“哦,原来是冷大人呀,来的可正巧,你现在就随我进宫吧。”冷无为忙道:“下官谢大人。”当下便尾随着轿子,可肚子里直把孙耀的祖宗骂了个遍。

    议政殿。

    “宣各位大人晋见……”

    各位官员陆续进入殿内,跪下喊道:“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冷无为没有接到传招是没有资格进殿的。德武帝坐在龙椅上,冷竣的脸色,没有一丝笑容,口气很淡的道:“平身吧。”当下又是一阵狂呼:“谢万岁,万岁万岁万万岁。”然后便各走到两边,垂手而立。

    德武帝用看似平静却又不平静的声音道:“想必已经有人猜到今天,朕会在这殿上说什么了,不过也许有人还不清楚,朕就再说一遍,你们可都给我听好了。现如今北魏已经和我们的北方边境起了战争,他们发兵是三十万,已经取的魏岗等一些重镇;南李也向我们开始进攻,他们具体有多少兵马我们还不清楚,不过想来不会比北魏少,诸位爱卿你们可有什么好办法没有,都说来听听……”

    话还没说完,下面顿时乱了起来,有的说什么“狼子野心”,有的说什么“忘恩负义”,有的说什么“天朝上国,不怕他国来犯”,有的说什么“兵来将挡,水来土淹”……等等,具体的没有人拿出什么章程来。

    德武帝看看下面的人,心里的火是越来越大,大喝道:“住口,现在是叫你们想办法,怎么就没有人出主意了?朝廷养你们是白养了?兵部尚书耿时秋,你说说你的看法。”

    一位年过半百的人站了出来道:“皇上,臣以为应当发兵伐北,让天下人知道凡是背叛大汉的是没有好下场的,至于南李,当打败北魏后再攻伐也不迟。”

    兵部左侍郎贾简走上前道:“臣以为应该两处同时发兵,各打一处,方得安宁。”说完退回原位。

    吏部尚书尤问天上前道:“老臣以为两边作战实不可取,应该只重打一方,防守另一方。”说完也退回原位。

    其余的人各个都说出大致相同的意见,也就是将李忠和林天远的意见重复了一遍,然后双方便开始争论,军方则拥护杨陵的意见,三方都不妥协。

    德武帝实在看不下去,重重的拍了一下龙椅,气道:“朕是让你们议论国策,不是让你们吵架的,你们一个个拿朝廷的俸禄,难道你们就不觉的脸红吗,一个个没事的时候兴风作浪,一到有事时,不是推卸就是乱说一通,现在还争了起来,你们是小孩吗……咳…咳…”气得咳了起来。

    众人看到皇上这样,忙跪下喊道:“臣等罪该万死,请皇上惩罚。”

    德武帝实在拿他们没有办法,下面的人大多是先皇留下的老臣,一个个都是倚老卖老,他们的根,德武帝也不敢说拔就拔,当下摇摇手道:“你们先起来吧。”

    众人又是连呼:“谢万岁……”,又归回原位。此时,德武帝实在是懒的说话,就在上面看着下面;而下面则是抱着“多是事不如少一事”的心态看戏。一切都是静悄悄的,没有人说话。

    就在此时,孙耀走了出来,带着颤抖的声音道:“皇上,甘洲知府冷无为在殿外求见陛下。”德武帝不知道是怎的一听到冷无为三个字精神就震了一下,脑中便开始回忆他干过的事,心想:哦,他这么快就到了,这小子在那里干了那么多的事,却平安无事,看来他还有点本事,现在正好看看他有什么建议?便点头道:“宣冷无为。”

    总管王远用他那尖细的声音喊道:“宣甘州知府冷无为进殿……”太监们一个个的传道。

    一会儿,冷无为连忙惶惶张张的跑进殿内,本想给德武帝留下一个好印象,可没想到门槛太高,没有注意,一下子就摔了一个狗吃屎。此时殿内的情景就奇怪了,有的大臣装作没看见,有的大臣是忍着笑脸上一副奇怪的表情,有的是皱着眉头,有的是摇头不以为然。

    李忠、林天远一看冷无为原来是这样的人,心里的警惕顿时减少了不少,而杨陵则是大失所望,叹息的摇了摇头。

    德武帝皱着眉头道:“你就是冷无为?”一副不敢相信的样子。

    冷无为没有见过这样大的场面,惶恐道:“臣、臣就是冷无为。”

    德武帝看到冷无为那样,心里就不抱有希望,但还是不死心道:“你在甘洲做的事,朕已经知道了,你干的很不错……”冷无为忙道:“谢皇上夸奖,能够替皇上分忧是我们做臣子的本份。”

    德武帝听了颇为满意,接道:“刚才朕和大臣们议的事,想来你也听到了,朕是想问你,你有什么建议啊?”

    冷无为的心情早已平复下来,他很明白是否能成功就看他的回话了,如果让皇上满意那前途不可限量,如果不满意也许祸就不远矣……

    第三十六章

    此时,各位大臣都在看着冷无为,每个人的眼神都不一样,有的是“瞧不起”,有的是“幸灾乐祸”,有的是“冷眼旁观”,有的是“迫切渴望”。李忠是第三种人,林天远是第二种人,杨陵和吕贤便是属于最后一种人。

    冷无为自信的道:“皇上,其实此事并不难决断……”话还没有说,已经引起了全场的注意,德武帝更是迫不及待的道:“有何建议,快快说来。”

    冷无为接道:“起禀皇上,从现在的情形看双方可以说是有密谋、有协议的向我大汉入侵,但他们虽然有协议可并不一定是同心的,人手有五指,都不一样长,更何况是地属南北的国家呢?……”杨陵很快领悟道:“你的意思是分化他们,个个击破吗?”

    冷无为笑了笑摇摇头道:“杨元帅只说对了一半。我们是要分化他们,但不是个个都打,那样对我们是没有任何好处的,只会让别人得利,这个别人就是宁国……”话还没有说完,在场的人一下子“嗡”了起来,林天远走上前道:“冷大人,你有什么证据能够证明这一切是宁国所为?”

    冷无为笑道:“这其实很简单,只要看看我们和北魏交战后,谁得利最多就可以知道了,如果我们胜,宁国就必然会入侵北魏,而那时北魏已经没有多少兵力可以抵挡了;如果北魏胜,则南李、西楚等国则必然将我们分而食之,等我们与他们拼的你死我活的时候,宁国从他的西南方,我们的北方以及东北的方出兵,逐个吞噬,那时各国已经兵力大损,根本抵挡不住。所以我们无论是和北魏战胜与不战胜,都面临着极大的危机。”众人都在思考。

    德武帝紧张道:“难道我们就没有对付之策了?”

    李忠冷笑道:“冷知府危言耸听了吧,以前对付宁国虽说不能胜但自保还是有余的,没有你说的可怕。”

    冷无为笑道:“李相爷说的有理,现在宁国和我们作战的确不是很好的时机。皇上,臣说的可是六年之后的事啊,现如今宁国正在扫除他的后顾之忧,还无暇顾南,但也不会没有动作,今天的形势便是他们所引起的。”

    杨陵沉吟道:“说的有理,以大夏的国力要想低档宁国也只能低档六年,六年后就难说了。如果那时大夏已灭那后面便是北魏和我们大汉了。”

    冷无为说话无足轻重,可杨陵说的话他们可不能不信啊,一下子都恐慌起来,纷纷议论起来。

    德武帝皱着眉头问道:“冷卿家可有什么意见?”

    冷无为正色道:“臣以为我们也可以利用宁国的计策。只许他联合难道我们就不能用联合,皇上,我们的西边可是有国的,咱们的混水没有必要不让他独身其外的……”下面冷无为就停了下来,没有说。

    兵部尚书耿时秋道:“难道让我们和西楚联合攻宁……”话还没有说完,自己也觉的不可思议。

    德武帝鄙视了他一眼,想了想道:“冷爱卿的意思是让西楚和我们一起攻打南李,西楚和南李素有旧恨,想当初六国攻汉时,南李竟然暗下派兵攻西楚,一直打到都城下,差点连皇帝都被捉,西楚一直视为奇耻大辱,如果联合他伐李是很有可能的。”越说越觉的有道理,声音上也就越愉快。

    这个马屁冷无为怎能放过,忙跪下道:“皇上圣明啊……”其余大臣也跟着下跪,口颂赞扬之词,德武帝刚才的不愉快早就抛到九霄云外去了。好一会儿,众人才站起归位,而这时李忠上前疑惑道:“冷知府,你用什么办法能让西楚国出兵呢?”

    冷无为站起声回道:“皇上,让他出兵不难,只需派一使耳。此一使只需明言,西楚是备战而不战,待大汉将南李击败后,可图之;如我大汉战败,大汉之土随君取耳。”此言一出,又是一场地震,众大臣俱骂冷无为乃忠之人,竟然引狼入室,自毁家门。而杨陵的眼睛则是一亮,好象看的到了一颗新星。杨、林二人则是一副不可思议之情。

    德武帝皱着眉头道:“冷爱卿可否把话说明?”

    冷无为道:“皇上如果举全国之兵攻南李,皇上以为我们是赢还是输呢?”

    德武帝想也不想道:“那自然是我们赢了。”

    冷无为笑道:“既然是我们赢为什么不能和他们打赌呢?如果我们输了,则我们连南李小国都无法胜,那我们又怎么对付强大的宁国呢,到时还不是一样被灭,只是时间不长短而已,臣有不当之言,还请皇上恕罪。”

    德武帝还在思考,而李忠上前道:“那请问冷知府,北魏又如何处置呢,他们可是有三十万的兵力啊。”

    冷无为道:“这也很简单,只要一个赌也可以解决。”

    德武帝惊道:“怎么,又有一个赌?”

    冷无为道:“没错皇上,和西楚的赌也一样,我们只需派一使前往说项,分析形势,再明言如果我们战败,大汉之土随君取耳。让他自以为是渔翁,这样他的三十万大军就不会用力的进攻,但也要和他们说好,要他们佯攻,以防宁国怀疑,而且我们可以动之旧日之惠,不怪他们忘恩负义后,还要明言,如果我们赢的话,宁国攻魏我们会全力帮助他们,那时就是石头也会变心,所以我们只要攻一路即可。”

    德武帝沉思道:“这样的话,我们把所有的宝都压在了南李一仗上,却不知道谁可以担任大元帅一职?”

    杨陵忙上前道:“老臣愿意承担重任!”

    吕贤也跟着道:“臣愿意追随杨元帅,一同伐李!”

    德武帝开心的站起来道:“好,臣就授杨陵为元帅,共伐南李……”

    众人跪下,大声道:“吾皇圣明,万岁万岁万万岁。”德武帝高兴的挥了挥手,想不到折腾他一宿的事就这么解决了,他内心对冷无为的期待又更高了。

    众人站好后,德武帝笑道:“冷无为献策有功,加上前面的功劳,就照李爱卿所言,让他担任天龙省的巡抚,再外封为三等男爵,如何?”

    众人皆知皇上现在是高兴,都不敢上前反驳。现在能封爵的官员是比较少的,杨陵和李忠到了四十岁的时候才封爵,现在他们是一等公爵,林天远是四十三岁时封爵,熬了十几年,现在是二等侯爵,吕贤战功赫赫封的是二等侯爵,其余的人也是到了四五十或者是死了之后才封的爵位,大多数的爵位也不是很高,都是侯爵以下。

    德武帝笑道:“既然没有人反对就这么着了。”

    冷无为忙跪下谢恩,然后道:“皇上,臣还有要事禀明,如今的军机处是将早拟好战略才交给将军的,这极大的限制了将军的发挥,臣想让皇上将权力交给杨元帅,毕竟战场上发生的状况是千变万化的,这就需要我们的将军随机应变了,这场仗事关重大可大意不得呀。”

    德武帝想想觉的有理,便道:“就按冷爱卿所言吧,林卿家你觉的呢?”

    从开始到现在,林天远没有说话,他现在就是想要取的皇上的信任,减少皇上对他的不满,昨晚他和岳真商议,岳真向他言道,要想占高位,只有按皇上的意思去做。因此今日便没有多话,皇上不问他是不答的。现在看见皇上龙颜大悦问他,忙道:“皇上圣明,冷爵爷贤才。自世宗以来,军机处不解军情往往贻误战机,现在皇上革新,我军必战无不胜,攻无不克。臣本以为冷爵爷是个捐官,没有多少才能,但现在臣才知道自己错了,冷爵爷雄才,皇上慧眼识人,由此可见皇上圣明啊。”话一说完,领先跪在地上大呼:“万岁万岁万万岁。”其余众人也跟着跪下呼喊。杨陵的双眼含着泪花,心里对冷无为是越加欣赏,也感谢他为他解决了政令不一的难题。

    德武帝非常满意,自登基以来,今天是他最开心的,笑道:“好,事情就这样吧,退朝吧,冷爱卿就留下陪朕用膳吧。”

    冷无为忙跪下领旨谢恩。林天远则在一旁狠狠的瞪了冷无为一眼,其余的人没看见,但李忠却不会错过,他满怀深意的看了冷无为一眼,嘴角挂着笑容,走下殿去。其余的人也跟着退下。

    第三十七章

    养心殿。

    德武帝叹着气坐在了龙榻上,冷无为垂手侍奉一旁。德武帝看着冷无为语重心长道:“冷爱卿,朕是把你当自己人,有些事情朕也就不瞒你了,你以前做的事,朕也都知道你是一个光明磊落的人,是一心办事的人才。可是如今的朝局想来你也明白,朕做了三十五年的太子,登基三年,却荒废了两年,朕所剩下的日子不多了,以后的朝廷就多要靠卿家扶持了。”

    冷无为忙跪下感激涕零道:“皇上隆恩,臣就是万死也不能报其一,臣愿为皇上效犬马之老,皇上让臣做什么,臣就做什么,绝无二心。”

    德武帝满意的将冷无为扶起来,欣慰道:“有爱卿这话,朕也就放心了。”接着叹口气道:“如今朝局派系林立,让朕甚为头疼啊,朕想做一些事,就是因为这些党派,让朕是心有余而力不足啊。爱卿可有何良策?”

    冷无为没有想到皇上如此直接,也幸喜皇上是把他当成心腹了,想了想道:“自古每朝每代党争都是皇帝处理朝政所为头疼的问题,有许多皇帝为消除党争都是无功而返,所以皇上以臣的意见是不消除党派,而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