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度书院 > 其他小说 > 臭小子闹官场 > 臭小子闹官场第99部分阅读

臭小子闹官场第99部分阅读

以为皇上既然任命大将军指挥三军,就应该相信他的判断力和指挥才能。吕公(指的是吕贤)在世时,曾和臣谈及大将军,对他颇为赞赏,说能兴汉稳汉者,非此人不可。吕公说大将军之才可比当年世宗皇帝时,大将军关世杰。吕公常年带兵在外,举朝知兵识将者数他为最,他说的话,臣以为肯定有一定的道理,请皇上静心观察局势,况且峡谷关囤积近三十万大军驻防,当可万无一失。”

    “刘大人,你这不是自欺欺人吗,吕公已经不在了,观其有没有说这话还要另说,就算真的说了这话,那还有走眼的时候。皇上,咱们可不能把国家社稷安慰托付在虚无之中,望皇上早做决断。”赵泽依然固执己见。身后的各将也纷纷支持其言论。

    明宗皇帝犹豫不绝,当眼光看向八王时,他却闭目养神,仿佛丝毫不关他的事情,知道他现在是在看笑话,心下更气。

    “八王,你说说你有什么意见啊?当初你也是赞同冷无为挂帅的。”

    文思睁开眼睛,出列道:“皇上,臣不懂军事,想不出什么主意来。当初选择冷无为挂帅,那是此一时彼一时也,况且朝中大臣也是赞同的,皇上您不也赞同的吗?”

    一句话把明宗皇帝的嘴给堵上了,什么话也说不出来,反倒显得自己万分尴尬。

    “报……,皇上,北方峡谷关有前方冷大将军的军情来报。”太监慌忙跑上来。

    明宗皇帝不知道怎么了,突然有一种不好的感觉,难到前方真的败了,忙道:“快传。”

    不一会儿,一个校尉满头大汗,风尘仆仆的上来,一进大殿就跪下道:“卑职乃峡谷关刘将军麾下,三营校尉叩见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平身吧,快把军情报来,‘天’字第一兵团是不是惨败啊,冷大将军怎么样了?”明宗皇帝迫不及待的把心里的疑问全部说了出来。

    那校尉抬头,愣了一下,道:“皇上,冷大将军并没有败啊,他们刚攻取麻城,灭敌度五万,夺取大批的物资粮草。现在是士气旺盛,皇上,您说的……”

    一听前方又打了胜仗,那是喜从天降,所有的官员都呆住了,明宗皇帝从刚才的忧心如焚到现在的龙颜大悦,感觉像过了很长的时间一般。

    “你快快道来,是怎么回事?”

    “皇上,自从大将军抛弃丰城后,便随后攻下钦州。待敌军攻占古城之后,大将军则迅速领兵攻打麻城,以三万前锋营以少击多打败了驻守麻城的五万兵马,俘虏两万多士兵。本来敌军大将杨纯准备继续南下,被大将军这一战,停止了进军计划,可那样子是要和大将军一战,才能安心南征北魏。”说到这,校尉拿出信函道:“这是冷大将军交给刘将军的信,让刘将军转交给皇上,请皇上过目。”

    小顺子连忙把信拿上来,交给皇上。明宗皇帝看后,忽然站了起来,紧跟着哈哈大笑,叫刘本上来宣读信上的内容。

    “皇上,臣冷无为在这里向您请安。臣带兵在外,对皇上、朝廷甚为关切,每逢看朝阳之时,就想起我大汉和圣主。今臣率军抛弃丰城而攻打北方城池,实在是有不得已的苦衷。伪宁在伐宁国日渐顺利,如果伪宁后方安稳,杨纯必可倾全国兵力南征。北魏必然难保,跟下来那就是我大汉。北方虽然有峡谷关可做防御,但如果杨纯改从西北攻入,后果不堪设想。如今之计只有先主动出击,扰乱敌军后方,使其就算灭了宁国也不得不与我军开战,臣与‘天’字第一军团像一根钉子一样扎在伪宁后方,扰其后方,断其粮草,使其无法安心南下,而我军以战养战,取敌军物资来补充军需,削弱敌军,为防敌军使诈,臣已命峡谷关众将,安守关口,无论我军遇到什么情况也不用出关迎战。望皇上不必挂怀。臣必能带领我大汉精锐,攻无不克,战无不胜。臣率麾下众将士为大汉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臣在远处,跪地南方向皇上请安,望皇上好自珍重,勿为臣担心。大将军冷无为,亲笔。”

    “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刚才还争执不休的朝廷官员,现在同声祝词恭贺。

    明宗皇帝哈哈大笑,“想不到朕的冷大将军早已经布防都交代清楚了,原来他孤军深入并非是好大喜功,原来是有如此之苦衷,朕相信朕的大将军一定可以凯旋归来,众爱卿以后不得擅自怀疑冷大将军领兵方略。他是先皇留给朕的,朕应当用人不疑。刘爱卿刚才所言,甚为有礼啊。如果朕刚才真的听从赵泽的建议,那可就真的是糊涂的昏君了。”当下看着跪在下面的校尉道:“你报信及时,避免朕犯此大错。朕要好好的奖赏于你。赐你黄金百两。绸缎十匹。”

    谁知那校尉忽然道:“皇上,小将不敢受赏。但希望皇上能满足小将的一个心愿。小将就是死也甘愿了。”

    明宗皇帝很意外,“那你说说,你有什么心愿。”

    校尉抬起头来,忽然眼中发光,道:“皇上,小将的心愿就是能进入‘天’字第一兵团当一名普通的士兵,可以在大将军的指挥下,冲锋陷阵。希望皇上成全。”

    这话让在场的各大臣、亲王都感到意外。明宗皇帝更不用说了,问道:“当兵的只希望能早早退役,能不打仗的就不打仗,谁会甘愿到第一前线上去,你这是为什么啊?”

    “皇上,‘天’字第一兵团是我大汉朝公认的第一精锐,凡是热血男儿,都以能进此军队而感到光荣。小将曾收到家里人来信,当地县官老爷说,如果我能进入‘天’字第一兵团,他们便把我的名字记录到当地官府建造的祠堂里,死后可受万世香火,母亲大人也希望我能在大将军麾下效命。这不但是我的心愿,也是所有当兵人的心愿。军中曾有言:好兵不入‘天’字军,纵使封将也不奇;当兵如入‘天’字军,一生为兵也光荣。”校尉再一次磕头。

    明宗皇帝和各大臣、亲王,听了不甚唏嘘。文祥叹道:“我大汉士兵都有如此之心,何愁社稷不盛,国家不强啊。‘天’字兵团能得到天下将士的青睐,就我连这仅仅担任过短时间‘天’字第一兵团的监军,也甚感荣耀啊。皇上,臣弟看就达成他的心愿吧。”

    明宗皇帝点点头,对敖丙道:“敖尚书,你立刻让兵部给他换营,让他到冷无为帐下效命。”

    “臣遵旨。”

    杨公府。

    “奉天承运,皇帝昭曰:大将军冷无为作战勇敢,战果辉煌,朕甚欣慰。赐杨公府门前下马石一尊,黄金千两,宫廷御用绸缎一百批,贡茶十壶,御酒百坛,杨、苏二女,赐宫廷服饰两身,钦此。”(注:所谓下马石,那是无论是谁,过杨公府门前必须下马下轿,否则视为欺君,这可是非常荣耀的,杨、吕二公,为大汉效了一辈子的命,最后还是没有得到这份荣耀。)

    “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小顺子宣读完圣旨后,忙搀扶二人,笑道:“大将军这次可真是为皇上争脸了,孤军深入还打了个大胜仗,皇上现在可高兴了。如果你们有什么心愿的话,此时一说,皇上准得答应。”

    杨雪儿施礼,请他进屋品茶,双方坐下后,杨雪儿看了苏雨馨一眼,然后对小顺子道:“顺公公,咱们也不都是外人,您有什么事情的话,您就说吧。”

    “哟,夫人,你可不要用尊称,咱家可受不起,您还是叫我小顺子吧。”品茶一口,接道:“来的时候,皇贵妃娘娘特地把咱家找去一趟,让咱家通知你们一下,过两天可就是郡王殿下的百日生辰,她说的那个事情你们想好了没有,她可是当真的。”

    杨雪儿和苏雨馨彼此对了一个眼神,心中了然,杨雪儿陪笑道:“顺公公,与皇室结亲之事,我们妇道人家做不了主啊。相公又在前线,来回商议不大方便,我想不如这事情就让皇上做主好了,我们杨公府不无异议。”

    小顺子呵呵笑了起来,“说的极是,我看皇上也肯定赞同。您二位可不知道,冷大将军这次可真是威风,百官现在对大将军都是赞赏有嘉,就那个不识抬举的赵泽,如今也得让着道走。小顺子这就为二位夫人和未来的娘娘道喜了。”他之所以那么开心,因为杨公府是他的另一个后台,正所为干什么都要脚踏两条船,小顺子这一脚踩的是效忠皇帝,另一脚是和杨公府的情谊,自己怎么说也是冷无为另眼相看抬举上来的,按说这杨公府可就是他娘家人,一荣俱荣一损俱损。

    送走小顺子后,二女看着屋里的赏赐和圣旨,都叹了一口气,苏雨馨幽幽道:“不知道相公怎么样了,他在前线作战,万一有什么的话,我可怎么活啊……”

    “呸呸呸……,别说这丧气的话。相公福大命大,肯定会有老天保佑的。”杨雪儿正说着,凌丽走了过来,请了安后,道:“夫人,这下马石已经放好妥当,现在府外的小老百姓都在那里朝拜呢,可热闹了。”

    杨雪儿她们显得没有多大的兴趣,但想想今天也是喜事,全府上下也该热闹一番才是,便道:“今天把全府的人招来,一起看戏,还有把田夫人和白夫人也叫过来,老呆在自己的府上太孤单了,你就把她们请过来,在府里住下,不许推辞,否则我不高兴。”

    “夫人,我这就派人去请。哦,对了,眼看要过冬了,府里还要很多要置办的东西,像金镶盘龙的暖炉,宫廷制作的金木大床,锦带飞凤貂皮袄,青风保暖鞋,以及各式各样的木器。金器、瓷器太过寒冷,不能入口,我想多办些上好新竹青木雕刻成的器皿。二位夫人,意下如何啊?”

    “这些你就看着办吧,但重要的一点就是,婴儿房要保暖,要用上好的木材,别放进炉子里弄出烟来,我们可以将就,婉儿可不行。一天十二个时辰都要有人看护好,明白了吗?”

    “明白,还有,婉儿小姐的床,睡的还是杨木制的摇床,做工有些粗糙,我想不如让宫廷里为小姐单独设计一件,毕竟婉儿小姐将来可是皇室的人,这点也不坏规矩。”

    “说的也是这个理,婉儿是相公现在的唯一血脉,费多大的钱破多大的面子也是值得的,你这就去操办吧。”

    凌丽又道:“既然今日府上有了喜事,我看给下人的这月份钱就先发下……”

    “我看月份钱还是按规矩吧,今天权当做赏钱吧。”苏雨馨笑道,“咱府上也不缺这几个钱,权当作高兴,图个喜气吧。”

    凌丽看杨雪儿点头,见她同意,便笑道:“二夫人说的极是,那我这就去办。”

    当她退下后,侍女小萍小凤过来,将茶杯撤掉,对小顺子喝的杯子单独放到一边。

    “夫人,要不要上些新茶来?”

    杨雪儿点头接道:“再上些甜点上来吧,说了这么多的话,有些饿了。”她和苏雨馨则回到内堂的雅间,刚至房门,便有一股细细的甜香袭人而来,此间用的可是上好的禅香,非常珍贵,那味道仿佛不曾在凡间生,而在天界闻一样。前台案上设着武则天当日镜室中设的宝镜,一边摆着飞燕立着舞过的金盘,盘内盛着玉器所雕琢成的木瓜,而后边设着宫廷规格卧的榻,悬的是公主规格的联珠帐。墙上挂的都是名家字画。中间则放三尺高低的暖陆,金龙盘绕,做工精良,所燃木材上好。如何见得,因其燃烧之烟白弱异常,还放有淡淡的香味,想来是上好的香木所制成。靠其五尺距离,设有一案,上面摆着棋盘,黑白两子各置上下盒子之中。案旁则是用丝暖绒多铺成的靠椅,红木所制,扶手两边各被上好的羊绒所包裹上。床与桌案相各开的是一座屏风,上绣仙女飞天之景,从形状上观,应该价值不菲。

    二女对弈,不多一会儿,二侍女端上糕点,其中乾果四品:奶白杏仁,柿霜软糖,酥炸腰果,糖炒花生。蜜饯四品:蜜饯鸭梨,蜜饯小枣,蜜饯荔枝,蜜饯哈蜜杏。饽饽四品:鞭蓉糕,豆沙糕,椰子盏,鸳鸯卷。膳粥一品:腊八粥。水果一品:应时水果拼盘一品。香茗为:杨河春绿。

    放好后,二侍女各站一旁,小心伺候。

    杨、苏二女随自己的口味用了一点,便不再用了。纤纤细指,举手投足,只是关注棋局。

    ………(注:我写最后这几段,主要是告诉读者,杨府之富,比之〈〈红楼梦〉〉的贾家还要富裕百倍。这府里的女主人,生活奢侈,吃穿用度极为不凡,自是理所当然,她们不必为所用银两而担忧而计较,大凡想用些什么都可随心所欲。也想从另一面显示冷无为这个无赖会弄银子,可他自己却没福消受,长年在外,其生活质量,可远不如自身府里那么讲究。这是不是很大的笑话。呵呵……)

    第二百八十七章 东北事变(一)

    话说大汉朝得了麻城之后,并不准备再用兵。眼下新年刚过,大家也都图个喜气。三军现在穿的棉衣都是伪宁过的棉衣,那质地虽然不精致,但御寒效果还是蛮好的。所剩粮草还能够用三四个月,加上牛羊和缴获的马匹,要吃的话也能顶几个月。麻城本来就是以前北魏的财政收入来源之一,杨纯攻陷后,将其视为存粮之地,也没有怎么动用府库里的粮草,这样一来倒便宜了大汉的军队。

    大将军冷无为最近图个新鲜,好起了大烟袋,原因是在府衙里找到一跟大烟管,翡翠制成的,相当精致,于是拿起来享用,哪知抽了几口,实在是难以承受,只好权当做玩物,别在身上,在军营里走来晃去。

    今天也不是什么特别的日子,冷无为带着小寇子出来溜达,本来想叫马娉婷,谁知她身体不舒服,全身留着虚汗,军医看了一下,原来只是女人病,并不严重,在府库里找几根雪莲滋阴补气。

    “主子,您说这仗咱们打到什么时候啊,这地方真怪冷的。”小寇子一路抱怨道。

    冷无为一手耍着大烟袋,一手按着腰刀,不伦不类的摇着脑袋晃悠着,这麻城在短时间内经过两次兵火,已经没有往日的繁华了,处处都是破败不堪,甚至有不少人还露宿街头,讨饭为生。“真他妈的惨啊,我一看这些人,就想起以前是怎么讨生活的。看来赶快得任命一位城官,得救救这些人,否则的话,这冬天一过,不知道死多少人呢。”

    “主子,现在咱们是孤军深入,粮食咱们自己都不够吃,还要分给他们,这万一军中无粮的话,我们日子比他们更难过啊。”小寇子看着那些难民,虽然同情,但很明白眼下什么情况。

    冷无为看见前面有一家茶馆,那里正好有人在说书,一时来的兴趣,便忙走过去。这说书的人年纪不大,四十来岁,八字胡,围坐的人不少,惟独前面一块留了出来,像专门为别人留的。

    这说书的正好说到九国动乱,名将庞武奉命出征这一典故,冷无为曾听白英说过很多战例,对这庞武的故事比较熟悉,一听就来了兴趣。这庞武是何人呢,是前唐的名将,当初唐朝只是一个小国而已,但到了中宗这一代,重用此人,其疆域扩大了十倍左右,凡是唐朝之人无不崇拜此人。但这人下场不好,最后死在中宗临死前的一道密诏里,怕他有谋反之心,子孙镇不住他。

    正当冷无为听的带劲,听庞武如何与三国作战时,那人突然打住,拍案道:“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周围的人颇为扫兴的离开。

    冷无为可不干了,拿出十两银子往桌子上一丢,用烟袋敲着桌子,道:“接着说,这是爷给你的茶钱。”

    谁知那说书人只是笑了笑,并不收银子,淡淡地道:“说书人也有说书人规矩,该说到哪就说到哪。这银子,我无福消受。”说完转身要走,可走之前却背着左手,右手拿着扇子在桌子上瞧了三下。

    小寇子看那说书人消失后,不解道:“说书人也有规矩?这世界真是奇了怪了。”说着把桌子上的银两收好,当他看向冷无为时,发现他在想着什么。忽然,冷无为突然站了起来,直往茶楼的后院跑。

    后院的内院有一排房间,冷无为交代小寇子道:“你在前面给我盯着点,我去去就来。”没等小寇子回话,就望内院里跑。

    左边第三个门,赫然是开着的。冷无为左右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