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度书院 > 其他小说 > 中国皇帝全传 > 中国皇帝全传第3部分阅读

中国皇帝全传第3部分阅读

让人主拜见人臣呢?这样的话,皇帝的威重就没法实行了。”于是高祖再来拜见时,太公就手持扫帚出门迎着退行,不再让高祖拜见。高祖看到大惊,赶快下车去扶着父亲。而太公说:“皇帝是人主,怎么能为我乱了天下礼法!”高祖知道是太公的属官所劝后,对属官能够明白自己的心意很欣赏,就赐给他们黄金500斤,然后下诏尊太公为太上皇。这样,他既可以名正言顺地拜见太上皇,又借机更加宣扬了皇帝的至高无上。

    二是对季布、丁公的不同处理。季布和丁公两人是异父同母兄弟。楚汉战争时,他们都是项羽手下的大将。季布曾率兵几次把高祖打得很狼狈,手下一点不留情;丁公也曾率兵追击过高祖,但最后把他放了。高祖称帝后,想起季布给自己的难堪,就下令捉拿季布。可又一想自己也正需要忠臣来巩固统治,于是就改变初衷,下令赦免季布,拜季布为郎中。丁公听说季布都能赦免拜官,自己曾对高祖有恩,如果去见高祖肯定更会受到重赏。因此他就去谒见高祖。但他没有想到,高祖却把他抓了起来,对群臣说:“丁公这个家伙给项王做臣不忠,就是他使项王失去了天下。”接着就把他杀了,在军中示众。并对群臣说:“让以后做人臣的都知道不要像丁公那样!”

    不只是引导、整合,汉高祖也采取铁腕手段打击权臣,巩固皇权。萧何系狱就是一例。刘邦感到相权太重,对皇权已造成威胁。高祖十二年(公元前195年),高祖平定英布叛乱回到长安不久,萧何代表老百姓对他建议说:“长安地方狭小,而上林苑中空地很多,已经废弃。希望陛下能下令允许百姓进去耕作,不要把它变成了养兽的场所。”高祖听了大怒,说他是受了商贾的贿赂,才来为他们请求开放上林苑的。因而不顾多年交情,下令把萧何逮捕,关进监狱。过了几天,有人问他相国犯了什么大罪。高祖解释说:“我听说李斯做秦始皇的相国,有功都归于秦始皇,有坏事都算是自己的。现在相国却接受商贾的很多贿赂,为他们请求开放我的上林苑,讨好百姓。所以我要把他关进监狱治罪。”通过整治萧何,高祖不仅打击了相权,而且更加提高了皇帝的权威。

    就这样,汉王朝的统治越来越巩固。

    然而,经过这些激烈的斗争,汉高祖刘邦也已经心力交瘁。高祖十一年,他平定英布叛乱时被流矢射中,在回长安的道上开始发病,回到长安后病已经很重。当时吕后曾派人请了一位良医来治病,高祖问他自己的病情如何。医生安慰他:“病还可以治。”高祖知道自己的病已经难以医治,因此他怒骂医生说:“我一布衣提三尺剑取得天下,这不是天命吗?天命决定我就要死,即使是神医扁鹊来了又有什么用呢!”然后他赐给医生50斤黄金,就让他回去。吕后看到高祖不久人世,就问他后事如何安排:“陛下百岁以后,萧相国假如也死了,可以让谁来接替?”高祖回答曹参。吕后又问曹参死后谁可接替,高祖说:“王陵可以接替曹参,但王陵缺乏计谋,可以让陈平帮助他,陈平智谋有余,但难以独任。周勃为人敦厚,不善言辞,但安定刘氏的一定是周勃,可以让他担任太尉。”吕后又问这以后的政事安排,高祖说:“这以后的事你也不会知道了。”

    高祖十二年四月二十五日,汉高祖刘邦辞世,终年62岁(一说53岁)。死后葬长陵,谥“高皇帝”,庙号“高祖”。

    第四章 惠帝刘盈

    一、少小多艰得位不易

    汉惠帝刘盈,刘邦与吕后之子。秦始皇三十六年(公元前211年)生于沛郡丰邑阳里(今江苏丰县)。公元前195年16岁时继位,22岁时逝世。

    刘盈年幼时,父亲只是泗水亭长那样的小吏,家境并不丰裕。因此,他曾经常和母亲、姐姐一起到田间做活。又因为父亲不断地“闹革命”,他的生活一直处于颠沛流离和惊恐不安之中。秦始皇末年,刘邦私纵刑徒逃亡隐于芒、砀山泽间,刘盈与父亲即一别数年。至秦二世元年(公元前209年),刘邦响应陈胜在沛起兵,父子虽重逢,但很快高祖转战南北,刘盈又只好与母亲留在家乡。一直到汉王元年(公元前206年),楚汉战争爆发,刘邦经过沛郡,才派人寻找他们。不巧的是,他们由于逃亡(楚军当时也在搜捕他们),没被找到。后来刘盈和姐姐在路上巧遇父亲,但祖父太公和母亲却已走散,被楚军俘虏。姐弟虽与父同行,由于楚军紧追,也险遭不测。他们曾被父亲三次狠心地推下车去,以便自己尽快逃跑。太仆夏侯婴看了不忍,下车把他们抱了上来,并责备高祖说:车子本来就跑不快,把两个孩子扔了又能起多大作用?刘邦非常恼怒,但总算还有些父子之情,刘盈姐弟因而幸免于难。后来,刘盈被送到汉的大后方关中,才最终摆脱了流亡生活。

    刘盈来到关中后,汉王二年(公元前205年)被立为王太子。住在栎阳(今陕西临潼),名为留守,实则由丞相萧何照看。汉王五年,刘邦打败项羽称皇帝,刘盈即被改立为皇太子。时年仅9岁。

    刘盈被立为太子后,其皇位继承曾几经波折,颇为不易。高祖刘邦到晚年不喜欢他,认为他“为人仁弱”,不像自己,而宠姬戚夫人所生赵王如意与己颇似,想改立如意为太子。汉高祖十年(公元前197年),高祖廷议改立如意为太子,众大臣坚决反对,高祖只好暂罢此议,但心中却仍存了废刘盈立如意的主张。

    对此,酷爱权位的吕后很感不安,屡思良策,却又一筹莫展。有人献策说,留侯张良足智多谋,也许有好主意,于是吕后就请张良谋划此事。张良认为高祖很尊重“四皓”(四位德高望重的老者),多次想请都未能如愿,如果能请他们来辅佐太子,问题就可迎刃而解。吕后照计施行,请来四皓,他们四人果然为辅佐太子起了很大作用。

    高祖十一年淮南王英布谋反,四皓设计使高祖改变了由刘盈带兵平叛的打算,保证了他的安全。高祖十二年,高祖平定英布回到长安,因伤一病不起,更欲改立太子。当时张良进谏他不听,而太傅叔孙通要以死谏争也无济于事。最后还是四皓使高祖改变了主意。有一次宴会。高祖命刘盈帝陪同,刘盈入席时由年高八十的四皓侍从着,刘邦看到大惊,感到太子羽翼已丰,不能再改立了。从此,他再未提及改立太子之事。

    是年四月二十五日,汉高祖刘邦病逝,时年16岁的皇太子刘盈继位,是为汉惠帝。

    二、踵武父制善尽职守

    汉朝天下经高祖刘邦和一大批才识卓绝的谋臣大吏的治理,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故而继位的皇帝只要能上承父制、善尽职守,就可以国泰民安了。惠帝刘盈正是这样做的。

    惠帝统治的7年,是西汉王朝更加巩固的时期。为了恢复、发展经济,惠帝大力推行轻徭薄赋、休养生息政策。即位伊始,他就下诏减租,复“十五税一”。由于平定异姓王、抗击匈奴需要大量经费,高祖曾加征田租。到惠帝时,异姓王基本削平,匈奴也重结和亲,便重新恢复十五税一。这对农民来说多少减轻了一些负担。惠帝四年(公元前191年),惠帝又下诏“举民孝弟力田者复其身”,对努力耕田者免除徭役,鼓励农民耕田。同时还减免刑罚,“省法令妨吏民者”,以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到公元前189年,惠帝为使人口迅速发展,又下诏:“女子年15以上至30不嫁,五算。”汉代规定:15岁以上的成年人都要交人口税,每人是120钱,为一算,称为“算赋”。惠帝这时规定女子15岁以上到30岁不嫁,交人口税五算,实际就是强制女子到15岁时就要结婚生育。这对发展人口和恢复经济起了很大作用。此外,惠帝还下令“驰商贾之律”,废除西汉初年对商贾采取的抑制政策,放宽对商贾的限制。

    惠帝在思想、文化政策方面也做了较大调整。当时,不仅黄老思想已取代秦的法家思想在政治上占据主导地位,而且对各种思想也开始解禁。惠帝四年(公元前191年),惠帝废除“挟书律”。“挟书律”原是秦始皇三十四年(公元前213年)秦始皇下令“焚书”颁布的一条法令,法令规定除博士官掌管外,私藏书册者均处以族刑。初由于“汉承秦制”,这项法令仍然被继续推行。惠帝明令废除了这项法令,从而使得思想文化的发展摆脱了一定限制,民间藏书纷纷出现,特别是秦代受到压制的儒家思想又重新抬头,为以后汉武帝的“独尊儒术”奠定了基础。

    在外交上,汉惠帝效法高祖,在惠帝三年,以汉宗室之女为公主,继续与匈奴冒顿单于和亲。

    此外,惠帝在位期间还有一件事情值得称道,这就是长安城的修建。高祖采纳娄敬建议定都长安后,在长安开始修筑宫殿,建造了长乐宫和未央宫,但没有修筑城墙。为了更使长安像一个国都,以表明西汉王朝的强盛,也为了更有效地保护封建王朝的中央机构,惠帝开始大规模地修筑长安周围的城墙。这项工程从惠帝元年开始动工,到惠帝五年完成,先后进行了五次修筑。其中有两次比较大的修筑,一次征发了146万人,一次征发了145万人。长安城建成后,周围有65里(实测为25100米),是当时世界上规模最大的都城,只有欧洲的罗马城可与它媲美。长安城四面有12座城门,每面有三座,其中以宣平门最为重要,是当时出入最频繁的城门。而每个城门又都三个门道:左道为出,右道为入,中间是“驰道”,专供皇帝使用。在城墙修筑完工后,第二年又在城中修建了“西市”,并对秦时最大的粮仓——“敖仓”进行了改建。可以说,汉长安城的规模在惠帝时已经基本完成。

    三、生活不幸英年早逝

    汉惠帝即位后虽说有着万人之上的尊崇,生活摆脱了颠沛流离、惊恐不安,但却也抑郁寡欢,很是不幸。

    惠帝为太子时,因年幼,没有娶妃。继位以后,在汉惠帝四年(公元前191年)由吕后做主选立皇后张氏。其婚礼很是隆重,史载仅聘金就用黄金两万斤。但这是一桩十分荒唐的婚姻,皇后张氏是惠帝的亲外甥女,吕后为了亲上加亲,就把她嫁给惠帝。张氏被立为皇后以后,吕后曾想方设法让她生子,但张氏却始终没有怀孕。无奈,吕后就让她谎称怀孕,取后宫美人之子作儿子,杀其生母,立为太子。后惠帝去世,此儿即立为皇帝,由吕后临朝听制。吕后八年(公元前180年)诸吕叛乱被平定后,张皇后因党与吕氏,被废处北宫,死于汉文帝后元元年(公元前163年)。

    惠帝即位后,尊母亲吕后为皇太后。他此时便希望母亲能和睦亲族,但吕后并未能如其所愿,而是变本加厉地加害别人。高祖在世时,诸姬多幸,而她受到冷落,此时便对高祖嫔妃极力迫害。诸子封王者除史载代王母薄姬以希见允许随王就藩,其余王母皆不准随子。对宠姬戚夫人的残杀更是令人发指。她下令把戚夫人囚禁在永巷中,拔掉头发,戴枷具,穿着红色囚衣舂米。为了斩草除根,她下令把赵王如意骗至京师,用药酒毒死。然后斩断戚夫人四肢,挖眼熏耳,让她吃药致哑,扔在厕所里,称为“人彘”。吕后的所作所为使为人“仁弱”的惠帝在精神上受到强烈刺激。他看到所谓“人彘”,知道是戚夫人后,大哭不止,生病有一年之久,从此不理朝政,每日饮酒滛乐。汉惠帝七年(公元前188年),在位7年的惠帝英年早逝,时年22岁。死后葬安陵(今陕西长安)。谥号“孝惠”皇帝,谥“孝”,因“孝子善述父之志”,在惠帝以后除光武帝有“中兴”之功外,其余汉代皇帝谥号均有“孝”字;又《谥法》称“柔质慈民曰惠”。

    第五章 文帝刘恒

    一、身世忧患一朝升腾

    汉文帝刘恒,西汉开国皇帝刘邦第四子,母薄姬。汉高祖五年(公元前202年)生,7岁时被封为代王。吕后八年(公元前180年),吕后逝世,代王继皇帝位,是为西汉第三个皇帝汉文帝。汉文帝在位23年多,创造了历史上有名的盛世“文景之治”。

    刘邦生有八子,其中吕后只生了老二刘盈,后继位为汉惠帝,却不幸早逝。吕后为了掌权,对庶出的其余诸子大加迫害,有4人为其所害,只有老大刘肥善终。到吕后逝世时,儿子中只剩下淮南王刘长和代王刘恒。

    刘恒在诸子中,地位是最不起眼的。这是因为他母亲薄氏的地位低微。

    汉高祖三年(公元前204年),刘邦的军队打垮了项羽封立的魏国,把魏王豹的宫人俘虏到荥阳,要她们织布。有一次刘邦闲逛到了织布的房子里,见一女子有些姿色,就把她要进了后宫。这个女子的父亲是吴(今苏州市)人,姓薄,在秦朝时与原魏王宗室女子魏媪私通生了她。刘邦把这个薄氏要到后宫,转脸就把她忘了。过了一年,战争形势好转,刘邦有了闲心,与管夫人、赵子儿两个美人取乐。这两个美人是与薄氏一起从魏宫被掳来的,而且彼此都很要好,当初曾相约:“富贵莫相忘。”她们把薄氏的约言当笑料说给刘邦听,刘邦听了,“心惨然,怜薄氏”,当天就把她召了来,“幸之”。激动的薄氏对刘邦说:“我昨天夜里梦见一条苍龙盘在我的肚子上。”刘邦说:“这是要尊贵的兆头,我成就你。”就此一“幸”,薄氏遂在汉高祖五年生了刘恒。

    刘邦后来极少再“幸”她,薄氏母子生活在被冷落的边角里,谁也不能得罪,逢事多加考虑,处处谨慎小心,刘恒也就在朝臣的眼里留下了一个“贤智温良”的好印象。公元前197年,由萧何等33位朝臣举荐,7岁的刘恒被封为代王。吕后去世的前一年,曾让刘恒任赵王,刘恒想起在此一任上死去的三个兄弟,婉言谢绝,吕后遂封侄子吕禄为赵王。刘恒的母亲薄氏,终刘邦之世,一直处在“诸姬”,也即众妾当中,人们称她为“薄姬”,从没有升到“夫人”的行列。刘恒自己也偏处一隅,谨小慎微。故此,他们母子也才能躲过吕后的迫害,平安地活下来。

    吕氏死后,宫廷发生变乱,太尉周勃、丞相陈平诛杀诸吕,控制了朝政。此时,大臣们开始筹划皇位的继承。大家认为当时的小皇帝刘弘根本就不是惠帝后代,不宜保留;齐王刘襄虽说是高皇帝的嫡长孙,但外舅是恶人不能立;淮南王刘长年幼,母亲娘家人又很坏,不能立。权衡来去,最后认为“代王是现存高皇帝儿子中年龄最大的,为人仁孝宽厚,太后娘家的人谨慎善良。而且立长子本来就名正言顺,再加上他的仁孝名声天下都知道,是最合适的人选。”

    闰九月,周勃、陈平等朝中大臣秘密派使者去代郡,迎接刘恒到长安去当皇帝。郎中令张武等一派人全都认为这事不可信,劝刘恒托病拒绝。中尉宋昌认为迎立是真实的,不应怀疑:刘氏的天下是天意神授,深入人心,谁也改变不了的;现在刘邦的儿子们只剩下淮南王刘长和代王刘恒二人,刘恒年长而又“贤圣仁孝”,名声好。宋昌的分析不无道理,但毕竟是推测,不好定夺。刘恒找他的母亲代王太后薄氏,太后也说不出个所以然来。

    于是,刘恒以占卜决疑。结果得兆“大横”,释文说:“大横裂纹正正当当,我要成为天王,让父业发扬光大,像夏启继承大禹那样。”刘恒听了这段话后,表示不解,他说:“我本来就是王了,还再当什么王呢?”卜人说:“这里说的是‘天王’,是天子的意思。”

    为了彻底了解情况,刘恒派舅舅薄昭赴长安,求见周勃等朝臣。薄昭很快回复,说事实如此,无可怀疑。这样,刘恒要宋昌陪同自己坐在他那辆代王的专用车里,要张武等6人每人乘一辆驿站平常用的普通车子作为随从,组成一支小小的车队,登上了前往长安的道路。

    车队行到离长安城约50里的高陵(今陕西高陵),刘恒停了?br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