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度书院 > 其他小说 > 中国皇帝全传 > 中国皇帝全传第11部分阅读

中国皇帝全传第11部分阅读

酒。以后又听从黄门令董萌的劝告,增加太后的供养。但太后心里悲愤,到熹平元年(公元172年),终因母亲死在比景,感伤而死。死后与桓帝合葬宣陵,谥“桓思皇后”。

    桓帝没有儿子,生有三女,长女刘华,延熹元年(公元158年)封为阳安长公主,嫁不其侯辅国将军伏完。次女刘坚,延熹七年封为颖阳长公主。小女刘修,延熹九年封为阳翟长公主。

    延熹十年(公元168年)六月,桓帝改元为永康元年,希望通过改元使东汉王朝长治久安,也使自己因长期腐朽生活导致虚弱的身体永远健康。但事与愿违,不仅东汉王朝业已摇摇欲坠,他自己也从此一病不起。十二月丁丑,桓帝死于洛阳宫中的德阳前殿,年仅36岁。桓帝死后葬宣陵,谥“孝桓皇帝”,庙号“威宗”。

    第二十八章 灵帝刘宏

    一、宦官专权二兴党锢

    建宁元年(公元168年)正月,12岁的刘宏被迎入洛阳皇宫,次日继位称帝,是为东汉第十一个皇帝灵帝。灵帝为解渎亭侯刘苌之子,章帝玄孙,母董氏。

    自从汉和帝以来,东汉帝国的权柄轮流操持于外戚和宦官手中,堂堂天子,傀儡而已。到桓帝朝的后期,宦官集团独霸朝政,气焰嚣张。灵帝君临天下,桓帝窦皇后之父窦武以迎立之功被任命为大将军辅政,海内名士陈蕃为太傅,胡广为司徒,参录尚书事。陈蕃嫉恶宦官弄权,得到窦大将军赞同,引志同道合的尹勋为尚书令,刘瑜为侍中,冯述为屯骑校尉,又起用曾被禁锢的“党人”李膺、杜密等。一时间,文人学士欢呼雀跃。

    士大夫集团开始动手,先拿一些权位较微而恶行昭著的宦官开刀,奏诛了管霸、苏康等人。接着,窦武奏报太后,请诛曹节等大太监。窦太后犹豫不决,事情便拖下来。八月,窦武逮捕宦官郑飒拷问。郑飒的供词中牵连到曹节等人。窦武决定乘此机会,铲除宦官。他命人写好奏章送呈太后。曹节听说窦武要杀他们,慌忙跑进灵帝的寝宫,说:“外面闹哄哄的,出事了,请陛下出御德阳前殿。”他还叫小皇帝拿上宝剑,一帮人前呼后拥,出了寝宫。曹节下令关闭宫门,收缴传令用的印信符节;把尚书台的官员都叫来,刀架脖上,逼其起草诏令;派大宦官王甫带圣旨营救郑飒;劫持太后,夺取印玺。郑飒出来后,马上带人去捉拿窦武。窦武跑进兵营,传令:“宦官造反了,尽力杀敌的,重赏!”集合了几千人,把抓他的宦官杀了。王甫等听说窦武拒捕逃跑,便集合1000多禁卫军出屯皇城南门。

    结果窦武见大势已去,纵马而逃,王甫催兵紧追。窦武走投无路,自杀。在王甫发兵攻打窦武时,陈蕃才得到事变的消息,带领80多人闯进皇宫的承明门,正好碰上王甫。王甫下令逮捕陈蕃,把他拿下杀了。宦官们大获全胜。

    建宁二年(公元169年),宦官侯览指使爪牙诬告山阳人张俭谋反,曹节乘机奏捕“党人”,李膺、杜密等数百名士皆死狱中。3年后,窦太后死,有人在洛阳朱雀阙上书写反宦官的标语,宦官们又一次四处搜捕“党人”,抓了一千多人。过了四年,宦官集团又下令:凡是“党人”的门生故吏、父子兄弟及五服以内的亲属,一律免官禁锢。这是继桓帝延熹九年(公元166年)第一次“党锢”之后的第二次“党锢”。

    二、卖官鬻爵声色犬马

    对士大夫集团与宦官集权的斗争,年少的灵帝有些茫然。宦官曹节等指控“党人”图谋不轨,皇上御览奏章,竟不知道何为“不轨”。后来,他年龄大了些,知道帝国的权柄把持在身边的宦官手里,自己不过是个傀儡,但他对此处之泰然。他常常对人说:“张常侍是我爹,赵常侍是我妈。”张常侍者,宦官张让也,赵常侍者,宦官赵忠也。宦官竟成了皇帝老子的衣食父母!他对权柄不感兴趣,心甘情愿地交给宦官把握着。

    谁都不会想到,这位荒唐皇帝喜欢的是买田宅。刘宏原是个侯爵,家境不丰。被迎立为皇帝后,富有天下,人、财、物全是他的。但他觉得还是应当像作解渎亭侯时那样,置买点田地房宅。于是,他把搜刮来的钱财拿回河间老家去买田宅,起第观。还剩下一些,就分别寄存在宦官们的家里,一家存上几千万。有个叫吕强的宦官觉得堂堂天子还置买田宅,不成体统,就上疏劝谏说:“天下的万物都是陛下的,陛下至尊。不宜置买私田、私宅。”灵帝看了吕强的奏疏后,扔在一边,不予理睬,依然故我。

    除了置买田宅外,灵帝还想着法子玩:他用四匹白驴驾车,躬自操辔,在御苑驱驰。达官贵人竞相仿效,一时间驴子备受青睐、身价暴涨,驴价等于马价;他给狗戴上文臣戴的进贤冠,佩上绶带,逗它们玩;他又异想天开地在后宫中设置了一个市肆,让宫女们贩卖物品,互相盗窃争斗。他自己则脱去龙袍,换上商人的服装,在市肆中饮宴取乐。

    府库挥霍尽了,灵帝便在西园悬出卖官的公开价格:二千石官,交钱2000万文;四百石官,交钱400万文。县令、县长,当面议价。缺有好坏,价有高低。到富庶地方去的,交现款;贫穷地区,先议好价,到任以后加倍交纳。这是公开的。还有“黑市”交易:三公,1000万钱;卿,500万钱。除了皇帝这个位子不卖外,其他官位都可以拿钱买。有个名叫崔烈的人,是冀州名士,官至九卿,他通过灵帝的傅母交上500万钱,买得个司徒。在授他司徒那天,百官齐会。灵帝回头对他的一个宠臣小声说:“这官卖亏了。当初该要他1000万!”

    三、官逼民反岌岌可危

    宦官弄权放纵,灵帝荒滛无道,官僚地主贪残奢糜,使原本就已十分尖锐的阶级矛盾达到白热化,引发了一场轰轰烈烈的农民大起义,即中平元年(公元184年)发生的由张角领导的黄巾起义。

    江山不稳,灵帝也顾不上跑驴玩狗了,慌忙召开御前会议,研究对策。文官武将大都主张武力剿灭,惟有那位曾劝谏灵帝不要搞私产的吕强,建议释放“党人”,笼络人心。灵帝采纳了这个建议。又有郎中张钧主张诛杀宦官,以谢天下,则可不动干戈,而大乱自平。灵帝听罢,斥曰:“此真狂子也!”这位以宦官有为衣食父母的天子,虽然对某些宦官与张角私通而感到愤慨,但他认为,宦官中还有好人。结果,忠心耿耿的张钧被宦官加上一个莫须有的罪名杀了。

    于是灵帝任命皇后同父异母的哥哥何进为大将军,督率大军驻守洛阳周围的8个要塞,保卫京师;任皇甫嵩、朱佑为左、右中郎将,率帝国军队的主力进剿对洛阳威胁最大的颍川黄巾军;遣北中郎将卢植率军进剿冀州黄巾军。几经战斗,颍川、南阳黄巾军先后失利,张角病亡。

    听说“黄巾贼”被剿灭,灵帝大为亢奋,改元“中平”。他一面封赏将士,一面对起义群众进行血腥报复,每郡被杀的黎民,都有数千人。

    中平六年(公元189年),年方34岁的灵帝结束了短暂而荒唐的一生。

    他死后被葬在洛阳西北的皇陵区,号“文陵”。

    第二十九章 少帝刘辨

    汉少帝刘辨是何氏为汉灵帝生的一个皇子。灵帝有好几个儿子接连夭折,他担心小皇子再遭不幸,便把他寄养在一个姓史的道士家里。母以子贵,何氏进封贵人,颇受宠幸。光和元年(公元178年),皇后宋氏废黜。两年后何氏被立为皇后。次年,王美人生了一子,取名“协”。何皇后气急败坏,毒杀了王美人。灵帝龙颜大怒,要废掉何后,众宦者都替她说情,她的凤冠才没有被摘掉。灵帝的母亲董太后抱去刘协,慎加抚养。

    刘辨长大后,很是轻佻,灵帝不喜欢他,群臣请立储君,灵帝欲立刘协。但刘辨之母是皇后,他是嫡长子,他的舅舅何进位居大将军,握有重兵,又不便废他。所以,迟迟未立太子。

    中平六年(公元189年),灵帝病重,临终,他把刘协托付给上军校尉蹇硕。灵帝去世后,依惯例让刘辨即位,是为东汉第十二代皇帝——汉少帝,时年17岁。

    少帝君临天下,尊母为皇太后,委政何进,以袁隗为太傅,封刘协为渤海王,后改封为陈留王。何进知道天下人都嫉恶宦官,又忿恨蹇硕算计他,意欲铲除他们。袁隗的侄儿袁绍,当时是全国军队的副统帅——中军校尉,也忌恨宦官专权,致书何进,议诛宦官,两人不谋而合。葬完灵帝,何进把诛除宦官的计划奏报太后。太后反对,说宦官统领禁省,乃汉家制度。何进无奈,退求其次:杀那些恶行昭著的。袁绍不赞成何进的妥协,说此时不铲除宦官势力,后患无穷。他建议召州郡兵入京,胁迫太后,逼她答应。于是,何进召并州牧董卓、泰山太守王匡、东郡太守桥瑁统兵进逼京师,又派武猛都尉丁原火烧黄河渡口孟津(在今河南孟津东北),火光冲天,直照京师。何太后害怕,罢免了所有宦官,只留下几个与何进关系不错的宦官在宫中。

    八月的一天,何进入宫,谋诛宦官。被宦官首恶张让骗进尚书省,宦官渠穆将他一剑刺死。何进的部下吴匡、张璋听说何进被杀,挥兵入宫。宫门紧闭,吴匡和袁绍的堂弟、虎贲中郎将袁术一起斫攻宫门。袁术纵火烧南宫的九龙门和东、西宫,想逼出张让等。张让入报太后,说大将军何进造反,火烧皇宫。然后胁迫太后、少帝和陈留王刘协从复道逃往北宫。袁绍闻讯,下令关闭北宫门,勒兵逮杀宦官,不论年长和年少,凡是没有胡须的,都砍上几刀。不是宦官而没有胡须的人,也被误杀了很多。被杀的宦官达两千多人。

    张让等一群宦官见大势已去,便劫持少帝和陈留王从洛阳城北门出逃,奔北邙(今河南洛阳市北)而去。这时,并州牧董卓应何进之召,率军赶往京师。他遥见京师火起,挥兵急进,奔到城西,听说少帝被劫持到了北邙,便率军迎驾。少帝看见有人带兵进来了,吓得直哭。董卓拜见,少帝光哭不能答话,年仅9岁的陈留王把事变的经过简略地说了一下。董卓认为陈留王比少帝贤能,陈留王又是董太后抚养大的。董卓自以为与董太后同族,遂有废立之心。

    董卓带来的并州兵不过3000余人,他觉得这点兵力难以镇服众人,每隔四五天,就派他的军队乘夜溜出洛阳,第二天鼓噪而还。洛阳城中人不知底细,以为是新开进来的并州兵。董卓收编了何进的余部,兼并了掌管都城洛阳防务的执金吾丁原的部众,取得了军事上的优势。于是,董卓唆使手下爪牙上疏,请求罢免司空刘弘,任命董卓为司空。接着,他大会群臣,集议废立之事。他胁迫太后,废少帝为弘农王,立陈留王刘协为帝。

    第二年,袁绍等起兵讨伐董卓,董卓派郎中令李儒进鸩弘农王。弘农王知道躲不过这一关了,请与妻子唐姬等诀别。酒过数巡,弘农王悲愤交歌,并要妻子为他最后歌舞一次。唐姬悲痛万分,一面挥动长袖起舞,一面悲歌,在座的人痛哭流涕。弘农王对妻子说:“你是王者妃,不可能再做安居乐业的黎民妻了。你要自爱,永别了!”说完,仰药自杀,时年18岁。

    第三十章 献帝刘协

    一、因缘际会荣登帝位

    东汉献帝刘协,玄和四年(公元181年)生。中平六年汉灵帝去世,子刘辨继位。不久,刘辨被董卓所废,刘协被拥立为帝,时年9岁。

    汉献帝刘协荣登帝位的过程颇为坎坷,充满了戏剧性,可谓因缘际会、一波三折。

    刘协的母亲王美人,是前五官中郎将王苞的孙女,出身于名门世家,举止文雅,再加上容貌姣好,身材匀称,深得灵帝的宠爱。当时主宰灵帝后宫的是何皇后,出身于屠夫之家,靠贿赂宦官被选入宫并当了皇后,对王美人非常嫉妒。因此当王美人怀孕后,怕招惹何皇后更深的嫉妒,就没有告诉灵帝,而是偷偷地服药堕胎。但服药没有奏效,孩子还是生了下来。何皇后果然妒性大发,怕王美人有了儿子会进一步威胁到她的地位,指使人将毒药偷偷地放在王美人产后服用的汤药里,王美人饮后当即身亡。灵帝闻讯,亲往后宫验视,见王美人四肢青黑,知是中毒而亡。急令追查凶手,很快查出是何皇后所为。灵帝不禁勃然大怒,意欲立即将何皇后废黜。何皇后事先已用巨金买通受灵帝信任的宦官曹节等人,宦官们一齐跪下,为何皇后求情,灵帝居然赦免了何皇后。刘协这时尚未足月,灵帝怕将刘协留在后宫再遭到暗害,于是将他抱到永乐宫,请董太后抚养。自此,刘协就依董氏为外家。

    灵帝晚年,面临着选择皇太子问题。何皇后生有皇子刘辨,从小寄养在民间史道人家。刘辨比刘协年长,而且是皇后所生,论理皇太子位置非其莫属。但是刘辨举止轻浮,没有国君应有的威严气质。刘协自小在永乐宫长大,董太后悉心抚养,举止端庄,深得灵帝喜爱。再加上其母王美人死于非命,灵帝难免有恻隐之心,因此他心下倾向于立刘协为太子。然而这又有违于立嗣以嫡长为先的皇室传统,所以迟迟下不了决心。

    中平六年(公元189年),灵帝病重,遗诏将刘协托付给宦官上军校尉蹇硕。四月,灵帝去世,立刘辨为帝,是为少帝。何皇后也改称为何太后,临朝处理政务。而国家大权实际上已为何进掌握。从此,内宫宦官和朝中重臣展开了争权夺利之战。先是何进捕杀蹇硕;接着是宦官张让等杀死何进;司隶校尉袁绍、虎贲中郎将袁术和何进的部将带兵反攻,一下子又杀宦官2000人。张让、段珪等无力还击,劫持少帝和陈留王刘协逃去。尚书卢植追至,杀死张让、段珪,又把少帝和刘协迎回宫内。卢植等一行走到洛阳城西,正好遇到董卓引兵救驾。少帝见到董卓的部将、兵卒骄横跋扈,想到自己刚当上皇帝就多灾多难,前途未卜,不禁泪流满面。董卓问他情况,他哭得说不出话来。董卓转身问刘协,刘协却讲得头头是道。董卓认为刘协很有才能;加上刘协儿时就为董太后收养,董卓自认为和董太后同族,于是从这时起,董卓就想废少帝,另立刘协为皇帝。

    回到京城后,董卓的军队完全控制了局势。于是董卓逼着少帝策免了司空刘弘,自己身居其位。接着,董卓又以司空的身份召集百官开会,议改立陈留王刘协为皇帝。百官们大惊失色,但慑于董卓的暴虐,谁也不敢表示反对。第二天,董卓宣布废除少帝刘辨,立陈留王刘协为帝,是为献帝,时年9岁。从此,刘协开始了他作为傀儡皇帝的漫长生涯。

    二、傀儡皇帝失位而终

    立献帝后,董卓自封为相国,后又加封为太师,完全控制了中央政权。董卓的军队在洛阳劫掠财物,j滛妇女,无恶不作。

    第二年春天(初平元年,公元190年),各地的州郡牧守以讨伐董卓的名义纷纷起兵。由于起兵的州郡都在关东(潼关以东),所以史称“关东军”。许多地方豪强响应了这次起兵,带着自己的私兵、部曲,万里相赴,自此正式拉开了东汉末年军阀混战的序幕。关东军共推渤海太守袁绍为盟主,从北、东、西三面来包围洛阳。董卓因受关东军的威胁,挟持献帝由洛阳迁都长安。这时,王允任司徒,主持具体政务。他表面上依附董卓,暗中心向汉室,团结了一批朝中官员。

    初平二年(公元191年),关东诸侯为了争夺政治上的领导权,以袁绍、韩馥为首,倡议立幽州牧刘虞为帝。但这个建议遭到袁术、曹操的反对,最后作罢。这时刘虞的儿子刘和在长安献帝处任侍中。献帝想凭借关东军的力量还都洛阳,以摆脱董卓的控制,就派刘和潜出武关求援。但这时关东州郡牧守正热衷于互相兼并以壮大自己的力量,扩张地盘,无意西讨董卓。长安方面就转而依靠内部的力量来推翻董卓。

    初平三年(公元192年),司徒王允与司隶校尉黄琬、仆射士孙瑞、中郎将吕布密谋刺杀董卓。吕布本为董卓的亲信,曾结过义父子关系。董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