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度书院 > 其他小说 > 中国皇帝全传 > 中国皇帝全传第13部分阅读

中国皇帝全传第13部分阅读

    土辏u?32年),明帝又将不讲实话、只一味迎合自己的侍中刘晔逐出中枢机关。刘晔本来颇受明帝的亲近尊重,经常与他讨论问题,制定决策。明帝本打算攻击蜀国,政府官员一致反对。刘晔晋见明帝时,表示赞成。但是出宫后跟文武百官讨论时,又跟大家的立场一致,表示反对。一个官员向明帝报告说:“刘晔并不是真正的忠心,他只是观察陛下的意向,顺势迎合而已。陛下不信的话,可以一试,把反对的事情当作赞成的事情告诉刘哗,问他的意见。他如果反对,是他的见解果然跟陛下的见解相合,如果每项他都赞同,自然就露出原形。”明帝用这个办法验证,果然发现刘晔不老实,从此与他疏远。不久,刘晔被逐。

    正是由于明帝重用朴实无华的官员,使得曹魏内部局势比较稳定,农业、手工业及商业都有所发展。洛阳地区开垦田地很多,四周各郡垦田的数量也大有增加。关中地区已有余粮。冶铁及工具制造业也有所发展。商品交换有了新的起色。经过官员的讨论,重新发行了文帝时废除的五铢钱,改变了过去基本上以物易物的局面。国内形势的稳定及生产的恢复和发展为对外战争的胜利提供了保证。

    二、南防蜀吴北伐辽东

    太和元年(公元227年)春,诸葛亮决定利用曹丕刚死,明帝甫继位的时机出兵北伐。临行前,他给刘禅上了一个《出师表》,表明了统一中原的壮志。然后领兵进驻汉中(今陕西南郑),伺机进攻。明帝得知诸葛亮已到汉中后,打算先发制人,大举攻蜀,于是便询问散骑常侍孙资该采取什么对策,孙资说:“讨伐诸葛亮,不但道路险阻,而且我们阻遏东吴的精锐部队十五六万人,必须征调参战;除此之外,恐怕还要征集更多的兵力。于是,天下将一片混乱,费用也相对增加,陛下必须深思熟虑。不如只用现在的部队,命令各将分别把守险要,就足以使强敌恐惧,使疆场平安。只要几年时间,我们便会日渐强盛,东吴、蜀汉,自己就会疲惫衰落。”明帝听后,觉得很有道理,于是停止行动,只是采取防御的战略。

    这时,投降曹魏的蜀将孟达,与诸葛亮取得联系,准备起兵叛变,明帝封司马懿为平西都督,令他起用南阳各路军马前往平叛。司马懿接到诏书后,立即出发,在上庸(今湖北竹山西南)杀死孟达。

    太和二年(公元228年)春,诸葛亮领兵北上,定下了先取陇右,再取关中的战略。曹魏守将夏侯楙前往关中迎敌,由于他性急悭吝,又无作战经验,不敌蜀军,结果蜀军所到之处,势如破竹,位于陇右的天水(今甘肃甘谷)、南安(今甘肃陇西)、安定(今甘肃镇原)三郡很快被蜀军占领,关中震动。明帝召见文武大臣,商量计策,然后命右将军张郃率领五万人与大将军曹真一起阻击蜀国。自己则御驾亲征,前往长安,鼓舞士气。

    右将军张郃率军抵达街亭(今甘肃秦安东北),与蜀军前锋马谡相遇。张郃切断蜀军水援,然后督军大举进攻,蜀军大败,马谡逃走,街亭失守。街亭之败,使诸葛亮失掉了进攻的据点和有利形势,只好引兵退回汉中。四月八日,明帝由长安返回首都洛阳。

    接着,诸葛亮又发动了两次北伐,都没有大的进展。太和五年(公元231年)春,诸葛亮进行第四次北伐。这时曹真已死。明帝派用兵如神的司马懿领兵同诸葛亮对抗。司马懿采取凭险坚守,拒不出战的办法,拖住蜀军,直到诸葛亮病死五丈原,蜀军撤走,蜀、魏之间的战争才告结束。因司马懿阻击蜀军有功。青龙三年(公元235年),被提升为太尉,从此掌握了曹魏的军事大权。

    与诸葛亮的北伐相呼应,东吴也几次派兵进攻曹魏的南部地区。明帝针对不同的情况,采取了相应的措施。

    黄初七年(公元226年)八月,孙权听到曹丕死亡的消息后,御驾亲征,进攻曹魏的江夏郡(今湖北安陆北),魏将文聘据城坚守。消息传到洛阳后,曹魏政府的一些官员要求出兵援救,明帝却说:“孙权的优势是在水上作战,而今竟离开水面,对陆地上的城垣进攻,只不过指望守城将士没有防备。现在,文聘据城坚守,说明孙权的突击没有成功。所以孙权必定不会久留。”几天后果然传来孙权撤退的消息,文武百官听后,对新皇帝的判断力极为佩服。

    景初二年(公元238年),辽东太守公孙渊叛乱,明帝当机立断将司马懿召回洛阳,命他率军四万,讨伐公孙渊。

    司马懿到了辽东后,避开公孙渊的阻击,直奔他的老巢襄平,包围襄平城。这时适逢连日大雨,平地水深三尺,魏军非常恐慌。消息传到朝廷后,一些官员要求召司马懿回师,明帝说:“司马懿遇到困难,自然会想法克服,捉拿公孙渊指日可待,你们何必担忧呢?”

    不久,雨停水退,魏军把襄平城团团包围起来,日夜攻打,最后杀死公孙渊,占据襄平城。辽东一带的局势重新稳定下来。

    三、滛乐伤身临终托孤

    明帝继位后在治国平天下方面有点作为,但他做为帝王也有明显的缺点,这就是追求享乐,尤其是有一种建筑宫殿的狂热。他刚刚即位,就在邺城(今河北临漳)给母亲甄氏建筑墓园。以后又命令修建其他宫殿,并多次命司徒王朗前往视察工程进度,看到老百姓生活十分穷苦,又劳民伤财,王朗便上书劝阻说:“如果有远大的志向,就必须省略眼前的享受;全力对付外国的时候,就必须注意国内的节俭。而今,建始殿前面,足够容纳朝会时的文武百官;崇华殿后面,足够容纳宫廷妃妾;华林园、天渊池,也足够摆设筵席,游乐欢宴。现在应专心劝导耕田,重点集中表业,并加强警事训练,这样就会使人民富庶,兵力强大,敌人自然臣服。”明帝并不以为然,不仅不停原有工程,又下令在洛阳修建皇家祭庙。

    太和六年(公元232年)七月,明帝又整修许昌宫,兴建景福殿、承光殿。之后,又在洛阳兴建洛阳宫,造昭阳殿、太极殿,筑总章观。又命令马钧监造崇华殿、青霄阁、凤凰楼、九龙池。众多的民伕被征调到洛阳服役,使得土地无人耕种,大片荒芜。司空陈群上书劝阻,明帝却说:“帝王事业和帝王宫殿应该并行,等到把敌人消灭之后,工程也好了,天下就真太平了。”因此宫殿的兴建仍继续进行。百姓劳役不断,怨声载道。少府杨阜上书说:“陛下只管自己的快乐舒适,只关心自己的宫殿楼台,势必招来朝廷倾覆、国家灭亡的灾难。”中书侍郎王基、侍中高堂隆的上书,措词也很激烈。明帝对这些忠直言论,虽然不能完全听从,但也能宽大包容。他曾下诏说:“我最关切的就是宫殿能不能按时完成,督办这项事情的官员,一定要尽心尽力。”有时,因宫殿工程在时限内没有完工,明帝亲自召见监督宫殿工程的官员查问,官员们还未陈述完原因,便被卫士举刀砍死。可见明帝把宫殿的修建看成是最为重要的大事。

    为了出游的方便,他又指使马钧造成指南车,他乘车随意游幸,遇到中意的美女,即叫上车,拉回宫中,致使宫中的美女有数千人之多。后宫的费用几乎与军费相等。明帝沉迷在美女阵中。选拔了读书识字的美女6人担任女尚书,授权给她们处理政府官员呈报的奏章,认为可行的,就代替皇帝批准。在他专宠郭夫人之后,整天在一起取乐。皇后毛氏有怨言,立即被他赐死。

    由于他肆滛不已,虽到壮年,还未得子。廷尉高柔上书说:“这恐怕与皇宫里后妃姬妾数目太多有关。我愚昧地认为,只需要选择少数端庄贤淑的美女留在宫中,其他的都遣送回家。使陛下得以休息静养,清心寡欲。如此,才能多子多孙。”明帝回答说:“你分析得很清楚,其他的事情,也望你进言!”但是,他并没有按照高柔说的去做。为使皇位有人接替。他于青龙三年从宗室中领养两个儿子,一个名芳,被立为齐王,一个名询,被立为秦王。

    由于明帝荒滛无度,虽只有30多岁,却已骨瘦如柴,疾病缠身。景初二年(公元238年)十二月的一天夜里,听着屋外凛冽的北风,身患重病的明帝感到一阵恐惧。忽然,一阵冷风,吹灭了宫灯,从此,他病情日益加重,卧床不起。这时,明帝想到曹芳、曹询年纪还小,不能理政,十分为身后之事担忧。认为只有用靠得住的人辅政,才可以放心离去。经过一夜考虑,明帝决定命曹爽、司马懿共同辅政。

    明帝令仆役拿着手令,前往征召司马懿。这时,司马懿正行进在前往关中的路上。燕王曹宇认为关中的防务极为重要,下令让司马懿平定辽东后再返回长安。司马懿先后接到两种不同的命令,怀疑京师发生了政变,于是,紧急上路,日夜兼程,赶回洛阳,当他入宫晋见时,明帝已是生命垂危了。他握着司马懿的手说:“我强忍不死,就是等你。我把后事托付给你,由你跟曹爽辅佐幼儿,能够相见,虽死无恨。”接着,把曹芳、曹询叫到床前,拽着曹芳对司马懿说:“就是他了,你要看清楚,不要弄错。”司马懿上前说道:“陛下放心,先帝(曹丕)不是也将陛下托付给了我了吗?”明帝听后,放心地说道:“你愿意辅助他就好了。”于是,便让曹芳上去紧抱司马懿的脖子。这一幕动人的托孤场面,使在场的官员都掉下了眼泪。当天,明帝便离开了人世。

    明帝在位13年,终年35岁。死后被追谥为烈祖明皇帝,葬于高平陵。

    第三十三章 齐王曹芳

    嘉平六年(公元254年)九月十九日,一辆藩王专用的青盖车,载着刚刚被废黜的曹魏皇帝,从宫中缓缓驶出,后面跟着一支卫队,他们奉命护送,其实是押送这位倒霉的皇帝出宫,迁居别处。

    这位被废黜的皇帝,就是曹魏的第三代皇帝曹芳。

    曹芳(公元231年~274年),字兰卿,魏明帝养子,生父是谁,已无从得知。景初三年(公元239年)正月,明帝病危,立曹芳为太子,并嘱曹爽、司马懿共同辅政。明帝死后,曹芳继位。当时的曹芳年仅8岁,还是一个不懂事的孩子,一切政事均由曹爽和司马懿处理。这时,曹爽、司马懿各率军3000人轮流值班,住宿宫内。司马懿是河内温县(今河南温县)人,出身于世代官僚地主家庭,曹操任丞相时,即开始做官,协助曹操搞军事。曹操早期的屯田,主要是民屯,司马懿建议实行“且耕且守”的军屯,被曹操采纳,从此,军队屯田垦种,粮食库藏大大增加。曹丕称帝后,司马懿的地位逐渐提高,势力也在逐渐增大。而曹爽只因是皇族子弟,才被任命辅助幼主。无论年龄、辈分及官位都不如司马懿,他担心司马懿势力的增长危及曹氏统治,于是询问谋士。谋士何晏出计道:“升司马懿恣为太傅,以后尚书奏事,先由你来决定,不要受司马懿的牵制。这样,大权就不致旁落了。”

    曹爽觉得这个办法很好,于是,入奏幼主曹芳说:“司马懿功高德重,可升为太傅。”曹芳年幼,一切都听曹爽的,立即升司马懿为太傅。太傅是皇帝的老师,地位尊贵,却是一个闲职。曹爽通过这个办法,削弱了司马懿的实权。接着,曹爽命其弟曹羲为中领军,曹训为武卫将军,曹彦为散骑常侍。三个人各率3000御林军宿卫宫廷,从此大权独揽。曹爽这时认为天下从此无忧,因此开始纵情享受,他平时饮食衣服。跟皇帝一样,并暗中把明帝的歌女、舞女带回家中作乐。他的弟弟曹羲深感忧虑,劝他说:“你这样每天饮酒作乐,不是长久之计啊!”曹爽哪能听进劝说,对他喝斥道:“兵权在我手里,谁敢造反?”

    对曹爽的结党专权,司马懿非常不满,但要清除他们,力量还不够。因此,他暂时忍让,上书给曹芳,说自己年老有病,要求退职闲居,曹芳在曹爽授意下,立即照准。司马懿退居乡里后,便推病不出,但暗地联络心腹,策划着一场与曹爽的大搏斗。

    司马懿告病回家后,曹爽、何晏等更无所顾忌,遂有了篡位之心。但对告老在家的司马懿还是不放心。这时,正好亲信李胜调任荆州刺史,他便让李胜以告别为名进行察看。

    对李胜的来意,司马懿是很清楚的。于是他装做重病在身的样子,叫两个婢女扶着来见客人。在同李胜说话时,他装成神志不清的样子,说话故意颠三倒四。在侍婢进粥时,他故意手颤未拿稳,弄得满身粥浆。这一切,李胜都信以为真。他回去把相见的情况向曹爽报告说:“司马公形神已经离散,只剩下一口气,不必再担忧了。”曹爽听后,满心高兴,对司马懿不再戒备。他哪里知道,司马懿正在进行着政变的准备呢!

    当时,司马懿的儿子司马师担任中护军,掌握一部分军队,他又暗中蓄养3000敢死之士,同时得到元老重臣太尉蒋济等人的暗中支持。已作好了一切准备,待机而动。

    嘉平元年(公元249年),曹芳到洛阳城外去拜谒明帝的陵墓高平陵。曹爽同兄弟曹羲、曹训、曹彦一道前往,洛阳城内空虚。司马懿趁机发动政变,很快控制了洛阳城。司马懿派人把削除曹爽兵权的太后诏书送往城外,曹爽看后,惊慌失措。这时大司农桓范逃出洛阳,来见曹爽,劝他们携皇帝到许昌,调外地的军队和司马懿作战。曹爽迟疑不决。桓范对曹羲说:“如今你是同天子在一起,号令天下,谁敢不应?”曹爽一言不发。桓范又说:“现在动身去许昌,第二天就可以到达,那里有武器库,可以武装军队,担心的只是粮食,但大司农的印信还在我身上。”曹爽兄弟还是不听。这时,司马懿派人告诉曹爽,只要他罢兵免官,交出兵权,就可以回归府第,保留封爵。

    曹爽听了来人的劝告,说道:“司马懿只是为了夺我的权,我回归府第,仍旧可以做个富家翁。”曹爽终究不听桓范的劝告,交出兵权,回到了洛阳家中。不久,司马懿以更多的罪状,将曹爽兄弟及何晏、丁谧、毕轨、李胜、桓范等,全部处死,并诛灭三族。曹魏的军政大权从此归司马懿控制。

    但曹爽集团的垮台,并不等于司马氏与曹氏之间的矛盾已经解决。一部分有军政实力的亲曹势力又先后起兵反对司马氏。

    嘉平三年(公元251年),太尉王凌在扬州发难,图谋推翻司马懿,废皇帝曹芳,立楚王曹彪为帝,因事机泄露,被司马懿先发制人,率兵南征,王凌措手不及,兵败自杀。

    讨灭王凌后不久,司马懿就因病身亡,他的儿子司马师接着专擅朝政。

    司马师辅政后,总揽了一切军政大权,朝中的事务,都由他来处理。一天,曹芳设朝,却见司马师带剑上殿。曹芳大吃一惊,急忙下榻迎接。司马师笑着说道:“哪有君迎臣的礼节?请陛下稳坐,我只是来听大臣奏事的。”等到大臣上奏时,曹芳还未来得及说话,司马师都作了定论。曹芳心中充满怨恨。

    时光如梭转眼曹芳已经继位10多年了,由一个孩童变成一个20多岁的青年。他已不甘心只作一个摆设,而要求有处理国家大事的权利。所以对司马师的专权极为不满,便向中书令李丰、太常夏侯玄、光禄大夫张缉诉说苦衷,说到司马师的专横之处,往往泪流满面。张缉为张皇后之父,对司马师的专权极为痛恨。夏侯玄是曹爽的姑表兄弟,曹爽败后,他也被削了兵权,只得了一个太常职衔。李丰在司马师掌权后,擢升为中书令,但李丰与张缉、夏侯玄丰常要好,所以,司马师虽擢升李丰的官位,但李丰的内心却归附夏侯玄。他们经常在一起秘密商议,要杀司马师,为曹爽报仇,为曹芳夺回大权。

    谁知事机泄露,司马师下令杀死李丰、张缉、夏侯玄并诛三族。接着,司马师带剑进入皇宫,见了曹芳,便问道:“张缉的女儿在什么地方?”曹芳见他要杀皇后,便向他求情说:“张缉有罪,他女儿并不知道情况,望大将军宽恕。”司马师并不听从,继续说道:“他父亲犯有弥天大罪,即使她不知道情况,怎么能继续做国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