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度书院 > 其他小说 > 中国皇帝全传 > 中国皇帝全传第16部分阅读

中国皇帝全传第16部分阅读

事事注意给人以恩泽。因此人心大悦,每当诸葛恪出入时,百姓都驻足翘首,争着观看他的模样。

    诸葛恪见民众附己,又欲树立军威,于是便发兵进攻曹魏。东吴兵喜获小胜,诸葛恪便志得意满,想大举伐魏。可是众大臣都以为东吴嗣君新立,不便举兵,加之国力有限,恐怕一时难以取胜。然而恪刚愎自用,拒绝众谏,大发州郡之兵共20余万,强行伐魏,因而百姓马蚤动。诸葛恪开始失去民心。

    诸葛恪率大军围攻新城(今湖北房县一带),城内魏兵拼死固守,双方相持月余,而城终未攻克。恰逢瘟疫流行,吴军病死、伤残者过半,而恪却谈笑自若。后来曹魏出兵救援,恪被迫撤军。这次出征劳而无功,损失严重,导致民怨渐起。恪回宫之后,不仅不检讨己过,反责难百官,又将近要之职和宿卫士兵全部换为自己的亲信心腹,于是朝野失望,民怨更重。

    武卫将军孙峻,亦是受遗诏的顾命大臣之一,但诸葛恪素来轻视他,经常加以侮辱。孙峻怀恨在心,见此时恪已为朝野嫌怨,便趁机在孙亮面前诬告诸葛恪想要发动叛变。恰巧孙亮对诸葛恪也有不满,见孙峻说恪图谋举事,信以为真,二人便合谋诛杀诸葛恪。

    东吴建兴二年(公元253年)十月的一天,孙亮与孙峻布置好,请诸葛恪第二天赴酒宴。恪入宫内,扶剑而入殿上,拜见过孙亮,随即坐下。不一会,宫人们摆上酒菜,恪担心其中有毒,迟疑犹豫而不肯饮用。孙峻狡猾无比,知道恪的心事,便笑着说:“太傅疾病未愈,不便饮酒,如携来平常饮用药酒,请随意饮用。”恪这才放心,取出自带的药酒大饮起来。

    酒过数巡,孙亮一来年少不胜酒力,二来心中有事,便先起身进入内宫。孙峻见孙亮已去,便假装出外去方便,至厕所脱去长衣,穿短装重入殿中。恪抬头一看,孙峻着短衣佩利剑满脸杀气而来,恪大惊失色,急忙去抽腰中佩剑。说时迟、那时快,剑尚未拔出,而孙峻急步向前,一剑把恪砍死在地。卫士张约在旁,见事危急,急忙抽出宝剑去砍孙峻,将孙峻左手砍伤。孙峻忍痛又将张约右臂砍断。此时众武士一齐冲上殿堂,孙峻出言制止:“诏令所取者,只是诸葛恪一人,今已死,你们快将刀剑收起。”众武士遵令收起兵器,将诸葛恪尸首拖了出去。过后,孙峻又诛灭了恪的三族。

    诛杀诸葛恪之后,吴国群臣联名上奏,推举孙峻为太尉,孙峻将朝政总揽于自己手中。

    孙峻素无声望,且生活滛乱,在宫内任意j污宫女,还与全公主私通,有乱囵之讥,为众臣所不屑。孙峻骄傲自矜、心地险恶,滥用刑法,擅杀忠良,因而朝廷上下怨声载道。峻见众人怨气冲天,就想利用征伐曹魏转移众人的注意力,并提高自己的声望。东吴太平元年(公元256年)秋,孙峻率兵伐魏,九月丁亥,孙峻病死军中。临死前,孙峻命从弟孙琳发兵诛灭了反对自己的滕胤等人,使自己的势力完全把持朝政。

    二、谋诛权臣事败身亡

    东吴太平二年(公元257年)夏四月,孙亮君临正殿,大赦天下,升始亲政。孙亮年仅10几岁,却聪明异常。有一次,孙亮派一名宦官拿着银盖碗去仓库取交州(今广州一带)献来的蔗糖。这宦官平素与管仓库的小吏有仇,就偷偷地在蔗糖中投放了几粒老鼠屎,回来诬告小吏职事不谨,以致污染贡物。孙亮令人将小吏叫来,并携带存放蔗糖的器具。孙亮先察看一番,再问小吏道:“这存糖之器既然有盖,平常就应当盖上,不该出现此事,是不是这宦官与你有仇而借机栽赃与你?”小吏叩头答道:“陛下圣明!这宦官曾向我索要宫中使用的凉席,因宫中用物都有定数,我不敢给他。他便记恨在心。”孙亮点头道:“一定是这么回事。”又将宦官叫来,宦官却不承认。侍中刁玄等人在旁说道:“宦官与小吏所说不一致,是否将他们送到有司拷问?”孙亮说:“不必。”当即令人将老鼠屎破开察看,只见老鼠屎中间还很干燥,孙亮大笑着对刁玄等人说道:“这蔗糖湿润,如果老鼠屎先在糖中,一定内外湿透。可现在外湿内干,一定是这宦官临时放进去的。”再追问宦官,他才承认服罪。左右之人见孙亮如此聪慧,无不惊讶。

    孙亮兄鲁王孙霸早亡,其子孙基在内宫服职。一次,孙基犯偷乘御马之罪,有司将他收入监狱,向孙亮请示处理办法。孙亮问侍中刁玄道:“偷乘御马该判何罪?”玄答道:“按照法律应当处死,但鲁王死得早,希望陛下能宽恕他一次。”孙亮正色道:“法律是天下人共同遵守的。怎么能因为他是我的侄儿就破坏法律呢?应当考虑怎样才能使他活命,而不应以亲戚之情来劝我徇私枉法。”刁玄说:“君王有赦免之权,按照过去的惯例,赦免范围有大有小,或者普赦天下,或者单赦千里、500里,凭君主选择。”孙亮大喜,说:“解求人就应该这样。”于是先依法判定孙基之罪,然后孙亮又下诏赦免内宫中所有犯罪之人,孙基才得以活命。

    孙琳大权独揽,独断专行,孙亮十分不满。孙亮曾到中书省查看过去的公文,上面往往有孙琳的批示,孙亮对左右说:“关于许多事情的处理,先帝都有特制,现在大将军孙琳问事,怎么能仅仅让我签署同意就算完事呢?”此后,对于孙琳办理之事,孙亮经常加以查询盘问。

    孙亮欲从孙琳手中夺权,苦于没有帮手。朝内大臣多是孙琳亲信,难以树立自己的党援,无奈只得扶植皇后家族之人以为羽翼。皇后全氏之父全尚,本来身居微职,孙亮便任命他为城门校尉,爵封都亭侯。后来又代替滕胤为太常、卫将军,进封永平侯,录尚书事。此外,孙亮又封全氏族人5人为侯,都掌管兵马,其他人则分别任侍郎、骑都尉等职,出入内宫,宿卫左右。自从东吴建国以来,外戚贵宠煊赫,无人可比。

    谁知,全氏族人虽出将入相,贵为列侯,却皆是无能之辈,竟无一个争气之人。孙亮亲政后不久,曹魏大将诸葛诞叛魏降吴。东吴派兵3万接应,曹魏亦遣大军迎战。后来曹军增至20余万,诛杀东吴名将数名,吴军大败,而外戚全泽、全端、全讳、全仪等人竟趁机投降曹魏。孙亮又想培养一支能够忠于自己、指挥如意的军队,便从兵将子弟中挑选出15岁以上18岁以下少年3000人,选大将子弟英勇有力者作为将帅,日夜在宫中花园内练兵习武,孙亮说:“我要和我建立的这支军队一起成长。”孙琳见孙亮不信任自己,又要亲自掌管军队,感到非常害怕。

    东吴太平三年(公元258年)九月的一个晚上,秋风萧瑟、天气阴沉。孙亮在宫中坐卧不安。原来,他已秘密派人召集岳父太常全尚、姐姐全公主和将军刘丞进宫,共商除杀孙琳之事。信使已派出多时,仍不见他们入宫,孙亮不禁有些心神不定。忽然一声门响,只见全尚、全公主和刘丞等鱼贯而入。孙亮心中的石头落了地,连忙招呼他们入座,并令人严守宫门。孙亮不等众人坐定,便立身恨恨地说:“孙琳目无君上,为所欲为,已难容忍。况且,我不杀他,他必杀我。我想立刻捕杀他,你们看怎么样?”全公主、刘丞不由地看了看全尚。全尚为人怯懦迟钝,既无谋略,又无大志,见事起突然,难以决断,沉吟半晌,缓缓说道:“孙琳没有明显的过错,又掌握朝中大权,恐怕一时难以除掉。况且他兄弟数人皆掌兵马,如果事不成,我们都有杀身之祸。”全公主毕竟是女流之辈,虽说进谗陷害有些心计,真临大事,也不能决断,见全尚这样说,也随即附和:“我看也不如再观察一阵再说。”刘丞本是一介武夫,虽有些跃跃欲试,见二人退缩,也低头不语。孙亮见三人如此,大为恼火,大声喝道:“事已至今,你们还犹豫不决。罢,罢!等一阵,你们想干也干不成了!”说完,不理众人,转身进入内宫。

    又过了几天,孙亮心中仍忿忿不平,整日想的是如何除掉孙琳。又因皇后全氏是孙琳堂姐之女,惟恐此事泄露,更想尽快动手。九月戊午的深夜,孙亮又派人将全尚之子、自己的妻舅黄门侍郎全纪秘密唤入宫内密谋。孙亮说:“现在孙琳专权用事,为所欲为。我曾令他率兵救围,他拒不听从。他还敢擅杀功臣,预先也不向我报告。他又在桥南构筑府第居住,深居简出,不来朝见。如此恣意胡为,是可忍,孰不可忍?现在我这样计划:我命你父亲作中军都督,让他秘密召集兵马,我亲自出宫去朱雀桥,率领左右虎卫之士及护宫三军将孙琳府第围住。我再颁布诏书,敕令孙琳等所领诸军全部解散。这样,只要解除孙琳的军权,大事可成。你速去准备,但一定要机密。你将我的诏令告诉你父亲,但千万不要让你母亲知道。因为女人难成大事,她又是孙琳的堂姐,万一将事机泄露,非同小可!”全纪答应,承诏回府,告诉其父全尚。全尚虽有犹豫,但见诏令已下,只得受令。可他毕竟是无能之辈,承担此等大事,胆战心惊,踌躇半晌,实在委决不下,只得又把妻子叫来,同她商量道:“陛下令我率军参与诛杀你堂弟孙琳之事,你看如何是好?”尚妻孙氏狡诈阴险,一听此事,心中一惊,脸上却不露声色,为稳住全尚,说道:“如此大事,须要慎重。况且已至深夜,不妨天明后问过陛下再说。”全尚竟然听从,一时未有举动。孙氏遂派心腹之人火速通知孙琳。

    这使者跌跌撞撞跑进孙府,只见孙府灯火辉煌,从内室传出阵阵丝竹弦乐及轻曼歌声。进去一看,孙琳醉眼朦胧,右手执酒杯,左手挽美女,一边饮酒,一边观看堂前歌女轻歌曼舞。使者上气不接下气地说:“事情危急!皇上要与全尚、全公主等人谋杀大将军!请大将军速作准备。”孙琳一听,酒意全消。他扔掉酒杯,推开美人,连忙召集众人,布置反攻之策。孙琳连夜派人围住皇宫,又亲自率兵封锁全宅,捉拿全尚。又令其弟孙恩杀刘丞,其余所掌诸军全部集中待命,以备非常。

    孙亮在宫中等候全纪回报,左等右等不见全纪,急得孙亮心如火焚,坐立不安,一夜未眠。天亮之后,发现孙琳之兵已将皇宫团团围住。孙亮大怒,执枪挂弓,披挂上马,不顾一切地要冲出宫外。他口中大叫:“我乃大皇帝嫡子,在位已5年,谁敢不听从我!”侍中、近臣及亮之|乳|母一齐扑上来,牵住马,拉住手,好歹将孙亮止住。孙亮不能如愿,心中恨恨不已。二日之内,茶饭不进,或顿足痛骂,或长吁短叹,左右之人无不心痛不已。亮又唤来皇后全氏,厉声骂道:“都是你父亲昏聩愚笨,坏了我的大事!”又派人去召全纪。全纪说:“我父亲虽奉诏书,却处之不慎,坏了陛下大事,我还有什么脸面再见陛下!”说毕,自刎而死。

    孙琳扑灭事变,废去孙亮帝号,贬为会稽王。迎孙亮兄孙休为新君。又令孙耽押送孙亮至会稽(今浙江绍兴)为会稽王。

    东吴永安三年(公元260年)秋,会稽郡一带流传谣言,说孙亮将要重当天子。而孙亮的宫人又报告说孙亮使巫师去祠庙祈祷,口出恶言秽语。此时孙琳已死,有司报告新帝孙休,孙休贬黜孙亮为侯官侯,遣送他至国。途中,孙亮自杀身亡。又有人说是孙休派人以毒酒将亮毒死。亮死时,年仅19岁。

    第四十章 景帝孙休

    孙休,字子烈,是吴大帝孙权的第六个儿子。东吴太元二年(公元252年),孙权封他为会稽王。孙权死后,孙休的弟弟孙亮即位,太傅诸葛恪辅政。诸葛恪担心孙氏诸王分据长江沿岸各军事要地,会给中央造成威胁,就将诸王迁移他处,孙休也从封地虎林(今安徽马鞍山一带)迁至丹阳郡(今安徽宣城一带)。

    孙亮被废之后,孙琳决定迎立孙休为帝。孙琳先命宗正孙楷、中书郎董朝去会稽郡奉迎孙休。孙休将二人请进,只见楷、朝进来之后,拜伏于地,口中说道:“大将军孙琳命我二人迎您回京城入继嗣统,君临大位,请速速起程。”“什么?”孙休不相信。二人又把孙琳迎立本意复说一遍,孙休仍然将信将疑,心中暗想:此事非同小可,弄不好会丢脑袋。还是等等再说。所以虽楷、朝二人反复催促起程,孙休还是把二人留了一天两夜,这才勉强起程。

    一路上,孙休始终放心不下,起起停停,拖延时间,另派人探听确信。急得楷、朝二人心如火燎,恨不能立时飞至京师。行至曲阿(今江苏丹阳)附近时,探消息的人回报确有其事,说:“事不宜迟,迟则生变,现在天下翘首盼望,请陛下速行。”孙休这才加快步伐,星夜赶往京城。队伍来到永昌亭,只见这里旌旗招展。原来,孙琳已派其弟武卫将军孙恩代行丞相职权,率领文武百官及天子仪仗等在此迎候孙休。恩等命人火速建造行宫,未成之时,暂以军中武帐作为便殿。此时,孙休等已到,休先命孙楷前往通报。而后,休乘辇车进入便殿,群臣再拜称臣,请孙休升入御座。孙休再三谦让。后在东厢坐下。户曹尚书忙趋身向前,高声赞奏百官拥戴之意,代丞相孙恩奉上天子玉玺印符,孙休又谦让再三,最后,孙休说:“既然众卿都推戴我,我怎敢不从众人之请。”接过玺符,登上御坐。顿时,便殿内群臣三呼万岁。

    第二天,孙休便乘御辇上路,前有仪仗开道,后有百官陪列,旁有军士护送,好不威风,行至距京城数十里的田野内,见孙琳等已率千余军士恭候多时。

    孙休能够当上皇帝,全是孙琳的功劳。孙休对此当然不能不表示褒赏感激,即位后不久,就下诏以大将军孙琳为丞相,荆州牧,孙氏子弟孙恩、孙据等5人皆授封将军、御史大夫等要职,并封爵为侯,诸将吏参与在永昌亭奉迎、陪伴孙休为帝者,也都官升一级。

    孙琳一门,5人为侯,典掌禁兵,权倾人主,自吴开国以来,从未有过这样的事情。孙氏诸人权势熏天,为所欲为。孙休贵为君主,手中几无权力,凡是孙琳等陈述之事,孙休无不听从办理,即便这样,孙休仍怕孙琳等谋反作乱,经常对孙琳及其族人厚加赏赐,十一月,孙休下诏说:“大将军忠心耿耿,首建大计,安定社稷,功勋卓著,应优加褒奖。目前,大将军执掌中外诸军事,事情烦多,不胜劳累。现在赐其弟卫将军,御史大夫孙恩以侍中衔,使其与大将军管诸事,以示朝廷尊崇功臣,分其劳苦之意。”

    有一次,孙琳给孙休奉献牛酒,可不知孙休是不满孙琳专权,或是有什么其他想法,竟然拒绝不收,孙琳无奈,只得顺便命人将牛酒携至左将军张布家。张布见孙琳郁郁不快,忙命人速备酒菜,二人便在客厅对饮起来,几巡酒过后,孙琳酒酣耳热,说话也渐渐没有遮拦了。他对张布大发牢马蚤说:“当初废黜孙亮时,许多人劝我自立为帝,可我以为陛下贤明,所以迎立他为君,不是我,陛下如何能当上皇帝?可今天我奉献礼物,陛下竟然拒不接收,这岂不把我看成凡臣俗子吗?这口气实在难以下咽!以后有机会,我定要改立新君。”张布一听,心中大惊,表面却不露声色,随便附和了几句,见孙琳已大醉,便命人将他送回去。张布见孙琳等人走远,火速奔入宫中,将孙琳之意报告孙休,孙休一听,也大为恐慌,可转念一想,又哭丧着脸,景帝孙休无可奈何地对张布说:“孙琳权势逼人,我早已不安,现在他又明露反意,实在罪该万死!可现在我一无权,二无人,张将军,您说怎么办呢?”张布答道:“陛下所言极是,依臣愚见,为了避免激起孙琳早日谋反,不如对他继续优崇赏赐,使其不备,陛下也好作些准备。”孙休点头道:“张将军见解不差。还请张将军以后多加留意,并为我作些准备。”张布答应。

    于是,孙休对孙琳像往常一样,继续委大政于他,并不断加以赏赐。这时,有人告发孙琳,说他心怀不满,侮辱君上,欲图谋反。孙休为了进一步麻痹孙琳,就吩咐有司将告发者送给孙琳发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