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度书院 > 其他小说 > 中国皇帝全传 > 中国皇帝全传第29部分阅读

中国皇帝全传第29部分阅读

们说:“沮渠蒙逊不是东西,去年得了咱们的金银,与我们订立了互不侵犯的盟约,现在又来袭击我们,真是欺人太甚。我们关紧城门,不与他们交战,等他们的锐气消失后,我们再出击,必然大胜。”不出所料,过了几天,北凉带的军粮已经吃完,只好撤兵回师。这时,李暠命令李歆迅速出击,7000名骑兵个个如出弦的箭直扑北凉官兵,把凉兵打得一败涂地,狼狈逃跑。

    建初十三年(公元417年)二月,李暠病逝,终年67岁。谥号“武昭王”,庙号“太祖”。

    第一百二十六章 后主李歆

    李歆字士业,西凉太祖李暠之子。庚子四年(公元404年)九月被立为太子,武昭王病死后继承帝位。

    李歆和他的父亲不一样,喜欢用刑,经常不惜民力、财力修缮宫殿,寻欢作乐。从事中郎张显看不下去,便向李歆上疏进谏。李歆听了,气得暴跳如雷,说:“我是一国之君,自有主张,用不着你来教训我。”

    嘉兴四年(公元420年)七月,沮渠蒙逊准备出兵西凉,为了迷惑李歆,沮渠蒙逊先带兵假装攻打西秦,到了西秦又神不知鬼不觉地把军队拉到了川岩。

    李歆不知沮渠蒙逊的花招,反而想乘机袭击北凉国都张掖。宋繇、张体顺反复劝阻,李歆一概不听。宋繇见自己无能为力,就请李歆的母亲尹太后出面劝阻。尹太后把李歆叫到跟前,声泪俱下,说:“你即位仅仅三年,地狭民少,连自己的国土都难以保住,哪有力量去征服北凉!你父亲临终时谆谆教导你保住国土,安抚百姓,不要轻易用兵。你父亲的话犹在耳边回响,怎能当耳旁风!沮渠蒙逊善于用兵打仗,你根本不是他的对手。西凉虽然领土小了一点,但你只要好好治理,安抚百姓,北凉的百姓自会归附于你。如果你轻举妄动,想侥幸取胜,不仅会出师失败,而且还将国破家亡!”尹太后的话同样也没有能改变李歆的出兵计划。宋繇知道已经无法挽救,只得长叹一声:“大势去矣!”

    李歆带着30000名士兵出了酒泉后,沮渠蒙逊笑着对部下说:“李歆已中了我的圈套。”然后又假装进攻黄谷。李歆自作聪明,于是带兵进入了都渎涧。蒙逊等李歆进了都渎涧时,突然发起了猛烈进攻,在怀城打败李歆。这时,有人劝李歆赶快回去防守酒泉。李歆哭丧着脸说:“不杀沮渠蒙逊,我还有什么脸再见老母!”说完,跨上战马,指挥士兵与沮渠蒙逊再战,结果在蓼泉被沮渠蒙狲杀掉。

    第一百二十七章 冠军侯李恂

    李恂是西凉太祖李暠的儿子,李歆的弟弟。李歆在位时,李恂任敦煌太守。嘉兴四年(公元420年)七月,李歆被北凉国君沮渠蒙逊杀害后,李恂和哥哥李翻放弃敦煌,向北山逃命。

    李恂离开敦煌后,沮渠蒙逊把索嗣的儿子索元绪提拔成敦煌太守。索元绪性格粗暴,动辄杀人,敦煌人对他无比痛恨,自然怀念李恂的惠政。于是,宋承、张弘受大家的委托到北山,请李恂回城。同年十月,李恂带着几十名骑兵回到敦煌,索元绪逃往凉兴。李恂自称凉州刺史,改元永建。

    沮渠蒙逊听到这一消息后,急忙派儿子政德带兵进攻敦煌,李恂料到不是对手,紧闭城门,任凭北凉军卒在城下吼叫,拒不出战。次年三月,沮渠蒙逊亲自带了两万名官兵围攻敦煌。在城外筑堤,用水灌城,李恂见状,要求投降。沮渠蒙逊不答应,继续围攻。不久,宋承等人出城投降,李恂自杀。西凉灭亡。

    第二十六卷 十六国(夏)

    第一百二十八章 武烈帝赫连勃勃

    北魏登国六年(公元391年)十一月的一天深夜,银装素裹的代来城出奇地安谧。突然,一阵阵呐喊声划破了静夜,惊醒了熟睡的匈奴铁弗部首领刘卫辰父子。卫辰和小儿子勃勃几乎同时意识到是北魏拓跋焘打进了城内。卫辰慌了手脚,披上衣服就往外跑,勃勃倒算镇静,穿好衣服,拿起刀剑随父亲到了城外,向木根山逃命。卫辰本想借木根山的天然屏障躲避一下拓跋焘骑兵的追击,但怎么也没想到刚气喘吁吁地爬到山上就被自己的部下砍掉了脑袋。

    卫辰被杀后,他的部下5000多人也很快遭到了被拓跋焘杀害、投尸黄河的厄运。勃勃头脑灵活,机智地甩掉了北魏的骑兵,逃到了野外。

    薛干部首领太悉仗挺仗义,收留了勃勃。但是,拓跋焘想斩草除根,便派人向太悉仗索要勃勃。太悉仗不理这一套,对来人说:“勃勃国破家亡投奔于我,我理应收留他。我宁可与他一起掉头,也不忍心让北魏把他杀害。”打发走北魏使者之后,太悉仗转念一想,自己的实力毕竟有限,把勃勃留在这里总不是长久之计,于是便把他送到了后秦高平公没奕于处。没奕于对勃勃印象很好,便把女儿嫁给了勃勃。

    赫连勃勃身高八尺五寸,肩宽体壮,仪表堂堂,应变能力极强,很受后秦国君姚兴的器重,被封为骁骑将军,经常参与军国大事。姚兴弟姚邕劝姚兴不要过分信任赫连勃勃,姚兴说:“勃勃有救世之才,我想和他共同平定天下,怎能不信任他呢!”于是又封勃勃为安远将军,让他带领三城、朔方以及卫辰原来的部众到高平协助没奕于。勃勃还没出发,姚兴又把他封为安北将军,给他配备了2万多户鲜卑及其他少数民族人驻守朔方。

    赫连勃勃到了朔方不久,碰到柔然汗社山仑向姚兴进贡8000匹马。当马队到达大城时,勃勃扣留了马队,然后召集3万部众以到高平打猎为名,袭击高平,杀害了岳父没奕于,改编了他的部队。勃勃自认为是夏后氏的后裔,便于弘始九年(公元407年)六月自称大夏天王、大单于,建元龙升,封大哥右地代为丞相。此时已不可一世的勃勃向南凉景王秃发傉檀求婚,谁知景王没把他放在眼里,拒绝了他的求婚。勃勃感到自尊心受到挫伤,一气之下带着2万骑兵攻南凉,杀伤1万多人,抢走27000人,掠夺了几十万头马牛羊凯旋而归。景王率兵追击时,勃勃在阳武命令士兵把冰块搬到路上堵截。景王追到阳武,勃勃集中兵力反击,又消灭了南凉1万多人。景王狼狈逃回。

    赫连勃勃恩将仇报,即位不久就出兵夺取了姚兴在三城以北设立的军事据点,杀了后秦杨丕、姚石生等将领。当时勃勃的大将都纷纷劝说:“陛下想经营关中,应当先建国都,使人心有所寄托。高平地势险要,土地肥沃,可以在那里定都。”勃勃对他们说:“你们只知其一,不知其二,姚兴也是英雄豪杰,他的官兵也肯卖力,所以我们对关中暂时不敢抱有奢望。如果我们现在建都,固守在一个城里,姚兴一定会全力以赴攻打我们。我们现在处于初创阶段,士兵不多,自然不是他的对手。我们现在最好是利用骑兵来去自如的优势,和姚兴打游击战,让他们疲于奔命,消耗力量,不用10年,岭北、河东都会归我们所有。等姚兴死后,我们再慢慢夺取长安。姚兴的儿子都平庸无能,擒拿他们的方案已在我胸中形成了。”于是在岭北大肆抢掠,岭北的许多城池白天都不敢打开城门。夏龙升二年(公元408年),赫连勃勃与姚兴大将张佛生在青石原正杀得天昏地暗时,姚兴派大将齐难援助佛生,勃勃见齐难来势凶猛,便暂时退到河曲,待齐难撤离时急起直追,在木城活捉齐难,俘虏了后秦官兵13000人,岭北全都归附了夏国。

    姚兴对赫连勃勃的恩将仇报和气焰嚣张十分痛恨,便于夏龙升三年(公元409年)亲自带兵讨伐赫连勃勃,赫连勃勃见姚兴的各路大军还没会师,便率领骑兵袭击姚兴,俘虏了姚兴大将姚榆生,姚兴十分丧气地回到了长安。

    打败姚兴后,赫连勃勃为自己改了姓。赫连勃勃本是匈奴的后裔,匈奴人曾因汉高祖把宗室女儿嫁给冒顿单于,便跟着姓刘,这本来是两个民族友好的象征,赫连勃勃却感到这是奇耻大厚,是祖先不懂规矩,于是在夏龙升七年(公元413年)冠冕堂皇地改姓赫连氏,并煞有介事地说帝王是天子,“赫连”意谓天子的显赫地位与天紧密相连,至于支庶子弟则以铁伐为姓,希望宗族子孙们个个都像铁一样坚硬,可以折服他人。

    别看赫连勃勃的口气这么大,其实他没什么大志向,最高目标仅是夺取长安而已。

    恰好这时,东晋大将刘裕趁后秦主姚兴死,率师北伐后秦。赫连勃勃听到这一消息后,抑制不住内心的激动,笑着对大臣说:“刘裕伐秦,水陆齐进,姚泓岂是对手!依我之见,刘裕攻下长安后肯定不会停留太久,等刘裕走后,我会像拔棵小菜般那么容易地夺取长安。”于是厉兵秣马,积极准备。

    夏凤翔五年(公元417年)九月,刘裕消灭姚泓,进入长安,派人给赫连勃勃送去一封信,要求与夏建立外交关系。勃勃很狡猾,在接见刘裕使者之前先让中书侍郎皇甫徽给他拟好一封回信,将信背诵好,把刘裕使者叫到跟前,出口成章地对舍人口授了一份言辞优美、意思表达非常完整的回信,当着刘裕使者的面封好交给他带给刘裕。刘裕不知内情,看完信后顿时对赫连勃勃产生敬意,一再感叹:“我不如勃勃。”不久,刘裕让儿子留守长安,自己回到了江南。

    刘裕一走,赫连勃勃大喜过望,马上命令儿子赫连王贵带着两万骑兵南攻长安,为了不让东晋兵逃跑,又命令儿子赫连昌屯兵潼关,命令抚军右长史王买德堵住青泥,赫连勃勃随后也亲率大军奔赴长安,占领咸阳。刘裕急忙让朱龄石防守长安,但长安市民驱逐了朱龄石,把赫连勃勃迎进了城内。夏凤翔六年(公元418年)十一月,赫连勃勃在长安设宴庆贺。不久,赫连勃勃在灞上筑坛即皇帝位,改元昌武。

    赫连勃勃当了皇帝后,变得更加残暴,杀人成性。他常拿着弓箭在城上观察行人,看哪个不顺眼,就举箭射向那个人。如果觉得哪个大臣露出不恭敬的眼神,他就下令挖出那大臣的眼睛;如果大臣笑他,就让人撕裂大臣的嘴唇;如果大臣劝谏他,他就以诽谤的罪名把大臣的舌头割掉,然后残杀,把大臣们整得叫苦连天,人人自危。

    夏真兴七年(公元425年),赫连勃勃病死,结束了他罪恶的一生,葬于嘉平陵。谥号“武烈帝”,庙号“世祖”。

    第一百二十九章 废主赫连昌

    赫连昌是夏国君赫连勃勃的次子,于夏凤翔二年(公元414年)被封为太原公。夏真兴七年(公元425年)八月,赫连勃勃病死,前太子赫连王贵已被杀,赫连昌遂继位,改元承光。他的大哥赫连定、弟赫连伦对此表示不满,于是弟兄之间发生了内讧,最后还是赫连昌占了上风。

    这时,北魏见消灭夏国的时机已到,便于夏承光二年(公元426年)十月袭击赫连昌。当北魏军队快到夏都统万城(今陕西靖边北白城子)时,赫连昌正和大臣们大吃大喝,听到魏军到来的消息后,急忙放下酒杯,带兵应战,但与魏军一交战就被打得一败涂地,匆忙跑进城内,还没来得及关上城门,北魏兵已进城。夏兵拼死关上宫门,拓跋焘见一时难以攻取,便对大将们说:“这次先饶了赫连昌这小子,明年我们再来收拾他。”于是带着1万多夏民回到了平城(今山西大同)。

    次年六月,拓跋焘又率步骑93000征伐赫连昌。临近统万时,拓跋焘把大军埋伏在山谷之中,只派少数士兵来到城下挑战。赫连昌误认为魏军不多,便带着3万士兵出城迎战,走出5里多路时,北魏大军突然出击。恰在这时,狂风骤起,飞沙走石,拓跋焘带伤指挥战斗,夏军顷刻溃败,赫连昌仓惶逃往上邽(今甘肃天水),统万被北魏占领,夏的王公百官、后宫佳丽1万多被北魏俘获。次年一月,赫连昌在北魏平北将军尉眷的包围下,又从上邽逃到平凉,不久就被北魏监军侍御史安颉擒拿,同年三月被送到平城,住在西宫,拓跋焘还把女儿始平公主嫁给他。神鹿加三年(公元430年)二月,赫连昌被封为秦王,但他过不惯那种高级囚徒般的生活,于是在神鹿加七年(公元434年)三月叛魏西逃,被拓跋焘部将所杀。

    第一百三十章 后主赫连定

    赫连定是夏国国君赫连勃勃的第五个儿子。承光三年(公元427年),夏国都统万(今陕西靖边北白城子)被北魏攻占,赫连昌被俘后,赫连定逃到平凉,自称皇帝,改元胜光。

    胜光二年(公元429年)五月,赫连定不自量力地想收复统万,但仅到平凉东部的侯尼城就不敢再前进。后来他登上苛蓝山,远望统万城,心中不禁产生了伤感之情,顿时泪水纵横,放声痛哭,边哭边说:“如果先帝(赫连勃勃)让我继承帝业,怎会有今天的惨状!如果苍天允许我多活几年,我一定要重振邦业。”

    次年九月,赫连定一方面带兵到鄜城袭击北魏始平公隗归,一方面派人与刘宋结盟,约定联军消灭北魏,瓜分河北:恒山以东归宋,恒山以西归夏。拓跋焘听到这一消息后,大为震怒,立即亲率骑兵袭击平凉。赫连定见状,慌慌张张地从鄜城回兵救平凉,途中被魏军打败,只好爬上鹑觚原死守。北魏将鹑觚原连续包围了几天几夜,赫连定又饥又渴,被迫下山,刚到山脚,就遭到了北魏猛烈进攻,夏兵1万多人丧生,赫连定受伤后逃到上邽。

    胜光三年(公元431年)六月,赫连定乘西秦混乱之机,杀掉乞伏暮末,消灭了西秦。赫连定怕北魏追击,不久,便带着俘虏的10多万名西秦百姓从治城渡河,打算袭击北凉。赫连定做梦都不会想到,人马刚到河的中间,就遭到了吐谷浑袭击。赫连定当了俘虏,被送到了北魏国都平城(今山西大同)。神鹿加七年(公元434年),赫连定与二哥赫连昌想逃出平城,被拓跋焘发觉后一齐杀掉。

    第二十七卷 南朝(宋)

    第一百三十一章 武帝刘裕

    一、京口起兵朝中辅政

    刘裕,字德舆,小名寄奴,原籍彭城(今江苏徐州市),史书称其为汉高祖刘邦之弟、楚元王刘交之后。刘裕生于晋哀帝兴宁元年(公元363年)三月,早年丧父,家境贫寒。年轻的刘裕,曾在新洲(今镇江市西,长江中小洲)伐荻,又曾挥汗躬耕于田野,上山砍柴,下泽捕鱼,备尝生活之艰辛。

    刘裕的飞黄腾达,当追溯至元兴元年(公元402年)发生的一场大动乱。这年,朝廷以尚书令司马元显为骠骑大将军、征讨大都督、都督十八州诸军事、加黄钺,以刘牢之为前锋都督,发军讨伐荆州都督、桓温之子桓玄。但由于司马元显怯战,刘牢之被收买,桓玄挥师进入建康,从此总揽朝政大权,成了东晋的主宰,而刘牢之这一北府名将,最终也没能逃出桓玄的毒手。

    刘牢之死后,桓玄又先后杀害北府将领吴兴太守高素、辅国将军竺谦之、高平相竺郎之、辅国将军刘袭、彭城内史刘秀武、冀州刺史孙无终等。一时间,北府将领人人自危,惶惶不安。刘裕却镇定自若,他知道自己还不够格,桓玄不但不会杀他,反而会起用他。果然不出所料,桓玄任命从兄桓修为南徐、南衮二州刺史,镇守北府(京口)以后,桓修就以刘裕为中军参军。刘裕后因击破卢循之功,又加官彭城内史,深得桓氏倚重。他不露声色,表面上对桓氏忠心耿耿,暗地里却加紧活动,团结了一大批北府军中下级军官,时刻准备举旗倒桓。

    桓玄进入京师之初,罢黜j佞,提拔贤才,故京师人人欣然,认为从此可平安度日。好景不长,桓玄很快露出了凶相,奢豪纵逸,政令无常,朋党互起,凌侮朝廷,众心失望。

    元光二年(公元403年)九月,桓玄加快了篡位的步伐,自封楚王,加九锡,离皇位只有一步之遥了。十二月,桓玄正式即皇帝位。刘裕随桓修入朝庆贺。桓玄一见刘裕,便觉他气度不凡,对司徒王谧说:“刘裕风骨不俗,看来是个人杰。”以后每当游集,都对刘裕另?br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