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度书院 > 其他小说 > 中国皇帝全传 > 中国皇帝全传第30部分阅读

中国皇帝全传第30部分阅读

军分四路挺进,一路由王镇恶、檀道济率领步兵自淮、泗进取许昌、洛阳;一路由沈林子、高遵考率领水军,与王镇恶等配合,由汴水经荥阳石门入河;一路由沈田子、傅弘之率领,径取武关;一路由王仲德率领水军,由桓公渎自淮入泗,自泗入清、济,自清入河。刘裕自己率领主力,也走王仲德这条路线。

    义熙十三年(公元417年)初,刘裕率主力从彭城至黄河,溯流西上。先下洛阳,又抵潼关,破魏败秦,直逼长安。

    刘裕到了潼关,命王镇恶率水军溯渭水西上,直趋长安。王镇恶率军来到渭桥(今陕西西安市东北),令将士吃饱之后,便弃船登岸,所乘船舰马上随流漂去,转眼踪迹全无。这时后秦后主姚泓屯集在长安城下的兵力犹有数万之众。王镇恶激励将士道:“诸位家都在江南,这里是长安城北门外,离家万里,而船只衣粮全已随流而去,岂有求生之计!惟有死战,可以立大功,不然,谁也别想活着回去!”众人听了,莫不踊跃争先,后秦军队一时溃散,姚泓单骑还宫。王镇恶攻陷长安,姚泓率妻子、群臣出降。

    九月,刘裕至长安。刘裕下令将姚泓送至建康斩首,又亲自拜谒汉高祖陵,在未央殿大会文武。到十一月,忽传刘穆之病亡。刘裕闻讯,惊恸哀婉,多日不解。刘穆之死后,京师空虚,有大权旁落的危险,再加上将士久役思归,所以刘裕决意东归。

    流寓关中的陇右流民,本来盼他继续出兵收复陇右,说他要收兵南归,都大失所望。三秦父老流泪赶来挽留,向他诉说:“残民不沾王化,至今有百年了,今日得见王师,人人相贺。您是汉家子孙,长安十陵,是您家坟墓,成阳宫殿,是您家室宅,舍弃这些,要到哪里去啊!”刘裕心里也有些不忍,忙好言劝慰了一番。

    刘裕退兵前,以次子、年仅12岁的刘义真为安西将军,镇守长安;以王修为安西长史,辅佐刘义真;以王镇恶为安西司马,沈田子、毛德祖为安西中军参军,率兵万余留守关中。振武将军沈田子、建威将军傅弘之与王镇恶不和,多次向他告状,但刘裕却对这种危险情绪未加及时引导。

    刘裕仓促撤兵后,夏主赫连勃勃迅速调兵遣将,争夺关中。大敌当前,沈田子轻信谣言,杀死了王镇恶。长史王修责备沈田子专戮节将,征得刘义真同意后杀了沈田子。后来,刘义真又听信左右谗言,杀害了王修。王修一死。晋军军心大乱,刘义真只好调回渭北的所有驻兵,集中防守长安。北伐时收复的关中郡县逐渐被赫连勃勃攻占,长安也被围困。

    刘裕在彭城,得知长安被围,急派蒯恩前去保护刘义真东归,又派朱龄石为雍州刺史,代镇长安,嘱其到长安后,要刘义真轻装速发;如陇右不可守,可与刘义真一起回来。

    刘义真撤离长安时,将士大肆抢掠,车上满载宝货子女,一天不过行进十里。夏兵追及,蒯恩、傅弘之断后,力战数日,至青泥全军覆没,二将力疲被俘,刘义真单骑逃出,藏于草丛之中。

    刘裕听到青泥大败的消息,不知刘义真死活,急得团团转,下令克日北伐。侍中谢晦劝道:“士卒疲劳,北伐之事可待来年。”刘裕不听。其他大臣也上表劝阻,正好又得知刘义真已逃脱性命,刘裕也就不提再次北伐的事了。

    五、荣登帝位建朝刘宋

    义熙十四年(公元418年)六月,刘裕受命为相国、宋公,加九锡。加九锡是禅位之前的一种荣典,是为称帝做准备的,但他此时并不急于马上称帝。因为谶语有“‘昌明’之后尚有二帝”之言,所以他想在司马德宗之后再立一帝,以应“二帝”之语。十二月,刘裕指使中书侍郎害死白痴皇帝司马德宗,随后奉司马德宗的同母弟、琅邪王司马德文为帝。

    新皇帝即位不久,元熙元年(公元419年)正月,下令刘裕进爵为王。这虽然是刘裕梦寐以求的,但他还是假意推辞。至七月,刘裕始受进爵之命。八月,移镇寿阳。他又嫌河南萧条,怕委屈了因长安失守被降为司州刺史的次子刘义真,特将其调任扬州刺史。

    十二月,刘裕加殊礼,冕有十二旒,建天子旌旗,出警入跸,乘金银车,驾六马,备五时副车等。刘裕急于受禅,但又不好自己开口,便于元熙二年(公元420年)元月,召集宋国朝臣欢宴。席间,他不慌不忙地说:“桓玄篡位,鼎命已移。我首唱大义,兴复帝室,南征北伐,平定四海,功成业著。遂加九锡。眼看我年事已高,物忌盛满,不可久安。今欲奉还爵位,归老京师。”群臣听了,不解其意,只是争先恐后一个劲赞颂他的功绩。晚上席散之后,中书令傅亮细一琢磨,忽然醒悟,连忙赶回。这时宫门已闭,傅亮叩门请见,刘裕马上开门与他见面。傅亮进门后只说:“臣欲回建康一趟。”刘裕明白他的意思,也不挑明,直接问:“需几人跟随?”答:“数十人就可以了。”说完告辞。

    傅亮入京后,授意朝廷召刘裕入京辅政。四月,皇帝下诏,召刘裕入京。刘裕安排儿子刘义康为豫州刺史,镇寿阳,自己于六月入京。傅亮又暗示皇帝司马德文禅位,刘裕荣登皇帝宝座。

    即位后,刘裕下令赦免因逃避兵役、租税而流亡的流民,在限期内还家者,可以蠲免租布2年;人民拖欠政府的诸种债务,不再收取,这些措施,得到人民的欢迎。

    永初三年(公元422年)三月,刘裕病重,群臣请求为他祈祷神祇,刘裕素不信鬼怪神灵之类,所以拒绝大臣的请求,只让侍中谢方明将他的病禀告宗庙而已。

    五月,刘裕病危,召太子刘义符到跟前,嘱咐说:“檀道济虽有干略,而无远志,不像其兄檀韶有难御之气。徐羡之、傅亮当无异志。谢晦数从我北伐,颇识机变,日后若有同异,必是此人。”又亲自写诏:“后世若有幼主,朝事一委宰相,母后不烦临朝。”命司空徐羡之、中书令傅亮、领军将军谢晦、镇北将军檀道济为顾命大臣,辅佐幼主。后事安排停当,刘裕于西殿溘然去世,终年60岁,在位首尾3年。七月,葬于建康蒋山初宁陵。庙号“高祖”,谥曰“武皇帝”。

    第一百三十二章 少帝刘义符

    永初三年(公元422年)五月,南朝宋开国皇帝刘裕去世,17岁的太子刘义符继承帝位。

    刘义符于东晋安帝义熙二年(公元406年)生于京口(今江苏镇江市)。其时,父亲刘裕举兵讨伐桓玄成功,为今后大业奠定了基础,又喜得贵子,可谓喜上加喜。年幼的刘义符自然成了父亲的掌上明珠,以后又随着父亲的飞黄腾达而步步高升:年仅7岁便拜豫章公世子,宋国建立,拜宋世子,刘裕称帝后,他又被立为太子,成为皇位当然继承人。

    他自幼不爱读书,喜欢骑马射箭,颇有勇力。围绕在他周围的全是一班被正人君子所不齿的小人,他们在一起骑马游乐嬉戏,非常快乐,却引起一些大臣的不满和忧虑。他的父亲刘裕整日忙于建功立业,代晋称帝,无暇顾及对儿子的教育,再加上刘裕本身就是个不大爱读书的人,所以也没把刘义符的所作所为看作很严重的事情。领军将军谢晦曾对刘裕说过:“陛下春秋既高,宜思江山社稷存万世,神器至重,不可交给非才之人。”言下之意即指太子刘义符无帝王之才。刘裕虽认真听取了谢晦的意见,却一直未下重立太子的决心,只是在临终之前任命了几位顾命大臣辅佐刘义符。

    新皇帝刘义符即位之初,理应为刚去世的父亲守灵尽哀,但他却在后园与随从们练武习阵。随着时间的推移,几位顾命大臣对刘义符越来越失望,刘义符的兴趣也愈发怪诞,有时在宫中摆摊售货,有时与左右侍从拉着船玩。顾命大臣中书令傅亮、司空徐羡之、领军将军谢晦见刘义符无德,便密谋废帝另立。

    景平二年(公元424年)四月,徐羡之、谢晦等开始行动。谢晦事先借口领军府房屋破旧,让家人全部外出居住,而在府内暗聚将士;又令中书舍人邢安泰和潘盛为内应,时刻准备动手。

    第二天一早,檀道济、谢晦引兵领先,徐羡之等继其后,自云龙门入宫。因邢安泰事先已安排妥当,所以一路上没有卫士阻挡,一行人长驱直入天渊池,玩乐了一天的刘义符这一天没有回宫,就在天渊池的龙舟上就寝,徐羡之等人进来时,他仍在酣睡,毫无知觉。兵士们持刀冲入龙舟,将刘义符身边的两个侍者杀死,刘义符被惊醒,未及反抗,手指即被刀戳伤。几个士兵上前,将惊魂未定的刘义符扶出东阁,收拾玺绶,等候在外的群臣一齐拜辞,将他卫送至故太芓宫东宫。

    很快,神情沮丧的刘义符接到了徐羡之等以皇太后名义下达的命令:他被废为营阳王,另由他的弟弟宜都王刘义隆奉承大统。接着,象征皇权的玺绶就被迫交出去了,刘义符被迁往吴郡,幽禁在金昌亭。六月,邢安泰等人冲进金昌亭刺杀刘义符,刘义符不甘束手就戮,奋力反抗,挣脱逃出昌门,追者从后面赶上,用门闩将他活活打死,死时仅19岁。

    第一百三十三章 文帝刘义隆

    一、重臣择主弱冠登极

    南朝宋景平二年(公元424年)七月,江陵(今湖北江陵),南朝宋武帝刘裕第三子、荆州刺史宜都王刘义隆接到报告,尚书令傅亮率百官备天子法驾前来迎他回京师,入奉皇统。徐羡之、傅亮等废杀少帝刘义符和庐陵王刘义真之事,早已传到江陵,刘义隆与众僚佐既悲痛又惊恐。今日傅亮前来,马上在府中引起一片惊慌和猜疑。年仅18岁的刘义隆虽然不动声色,心中却如万马奔腾。他知道,檀道济、傅亮等均为顾命大臣,受先帝遗诏辅政,大权在握,非忠心耿耿听命于人之辈,故敢废帝弑帝。他们之所以立自己为帝,不过是看自己年轻,且身体羸弱,易于掌握而已。此时,他们为长期掌权,已经做了周密的安排:徐羡之、傅亮居中央掌权,谢晦到军事重地荆州任刺史,居外为屏障,内外呼应,互为依靠,留给自己的只是一个空头皇帝而已。但他也知道,徐、傅等人尚无篡位之心,一时间不至于有大的危险。于是决定入京师即位。

    为安全到达京师和确保无后顾之忧,他做了周密安排,命令司马王华总后,留镇荆州;以原有府州文武严兵自卫,朝廷所派百官及士兵一律不得接近部伍。他的心腹中兵参军朱容子日夜抱刀守在所乘舟船舱门之外,一路上衣不解带,直至建康。

    八月,刘义隆一行到达京师,群臣迎拜于新亭(今南京市南)。初拜谒先帝刘裕陵墓宁陵后,刘义隆来到秦淮以北权作太学的中堂,百官奉玺绶,刘义隆再三辞让,后经百官苦苦相劝,才接受下来,在中堂举行了即位仪式。随后,备法驾入宫,登太极前殿,宣布大赦,改年号为元嘉。

    二、诛杀权臣亲理万机

    即位不久,刘义隆正式任命谢晦为荆州刺史。接着,刘义隆又下令,以定策安社稷之功,徐羡之进位司空,傅亮加开府仪同三司,谢晦进号卫将军,檀道济进号征北将军。有司奏请皇帝依前朝故事亲临华林园听讼,处理刑狱,刘义隆特下诏说,对政刑我大多都不熟悉,可如先前那样,由徐羡之、王弘二公推讯。看上去,他对顾命大臣信任有加,毫不犹疑。

    元嘉二年(公元425年)春正月,刘义隆登位5个月了,徐羡之、傅亮上表归政。对此,他心中暗暗高兴,但仍不肯马上接受,而是谦让再三;经三次上表,才勉强准许,开始亲理万机。刘义隆表面上很平静,暗地里却在加紧准备。

    元嘉二年底,刘义隆公开宣扬将大举北伐,装备舰船,锻造武器,声势颇大。刘义隆的这一举动,引起朝野的极大关注和猜测,“朝廷将举兵伐谢晦”的消息不胫而走,徐羡之等极为紧张,慌忙捎信给谢晦,谢晦也紧急行动起来,密谋举兵。

    元嘉三年(公元426年)正月,刘义隆准备停当,开始行动。谢晦是一个富于作战经验的战将,谁来讨伐他呢?刘义隆决定任用曾参预废弑的檀道济来统军征伐。侍中王华等皆认为不妥,齐声反对。刘义隆笑笑说:“废帝时,檀道济只是胁从,不是首谋,弑帝之事又与他无关。我抚而使之,必将无虑。”听了他的分析,众人皆服。

    正月十六日,刘义隆召见徐羡之、傅亮。这天,谢晦弟正在值班,忙派人报告傅亮:“殿内有异常处分。”这时傅亮已在路上,听说后即推辞说嫂嫂病重,请求暂回家探视,回车便走,又马上派人报告徐羡之。徐羡之已到西明门,听到报告,连忙折回扬州刺史府,乘内人问讯车出郭,又步行走到建康城外20里的新林浦,入陶灶中自缢而亡。傅亮乘车出郭门,骑马奔往兄长傅迪墓,被朝廷派人抓获付廷尉。傅亮被杀之前,刘义隆念其前往江陵迎驾之功,派中书舍人转告他说:“以公江陵之诚,当使诸子无恙。”

    徐、傅伏诛之后,刘义隆下诏宣布戒严,大赦,亲督各路大军讨伐谢晦。谢晦开始时并未把朝廷军放在眼里,突闻檀道济率军来攻,惶惧无计,只一战便大败,后被活捉送往建康斩首。

    得胜返回建康后,刘义隆下令,任命庐陵王刘义真所亲信的谢灵运为秘书监,颜延之为中书侍郎。又准慧琳道人参预权要,时称“黑衣宰相”。

    三、夺位争权兄弟阋墙

    诛杀徐羡之、傅亮、谢晦后,刘义隆收回了朝政大权。为加强皇室对中央政权的统治,他于元嘉六年(公元429年)调四弟彭城王刘义康回京,任司徒,录尚书事,与宰相王弘共辅朝政。王弘深知官场之艰险,加上身体欠佳,便事事推让给刘义康,所以朝政内外之务皆由刘义康决断。元嘉九年(公元432年),刘义康加领扬州刺史,十六年(公元439年),又进位大将军。刘义康势倾天下,朝野人士纷纷巴结靠拢,府门每天早晨常有数百辆车等候。

    刘义康专总朝权后,感到司空、江州刺史檀道济对自己将构成威胁。檀道济是当时硕果仅存的北府名将,他身经百战,战功卓著,威名远扬。元嘉十三年(公元436年),刘义康矫诏召檀道济入祖道,将其逮捕。三月,收付廷尉,檀道济与其子檀植等11人一同被杀,惟尚为童稚的孙子可免一死。

    元嘉十七年(公元440年),刘义隆与刘义康之间的矛盾开始凸现出来。仆射殷景仁曾秘密对刘义隆进言:“相王权重,非社稷之计,宜少加裁抑!”刘义隆虽未表示什么,心中却深以为然。

    围绕在刘义康周围的刘斌等人,见刘义隆多病,经常制造舆论:皇帝一日晏驾,宜立年长之君,不宜立幼君。刘义隆曾有一次病情危急,让刘义康写顾命诏。刘义康回到府中,将皇上病危的事情告知领军刘湛与殷景仁,一边说一边痛哭流涕。刘湛说:“天下艰难,都是因为幼主为政所致!”刘义康、殷景仁听了,皆默不答言。

    刘义隆病情好转之后,听到报告说在他病重之时,刘义康的亲信孔胤秀等竟背着刘义康去尚书仪曹索取晋咸康末年立康帝一事的档案,为刘义康继承帝位做准备,不由得怒火中烧。他转而想到刘义康为手足兄弟,又未参与此事,不好妄加其罪,再说彻底解决刘义康之事的时机尚未成熟,只能忍耐一时,故隐忍未发。但从此开始,他厌恶刘义康之心愈发强烈了。

    十月,刘义隆认为时机已经成熟,决定动手解决刘义康的问题。先敕召刘义康入台城住宿,留在中书省。檀道济在世时,曾向刘义隆推荐沈庆之,称他忠诚谨慎,又通晓军事,因此,刘义隆以沈庆之领队防东掖门。这天夜里,刘义隆开门召沈庆之,让他收捕刘义康的心腹刘湛,交付廷尉,又下诏暴其罪恶,在狱中将其杀害,并诛其三子及其党羽刘斌、孔胤秀等。随后派人向刘义康宣旨,通告刘湛等人罪状。当天夜里,刘义隆亲临华林园延贤堂,召心腹殷景仁。殷景仁因受刘湛等人排挤,自元嘉?br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