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度书院 > 其他小说 > 中国皇帝全传 > 中国皇帝全传第55部分阅读

中国皇帝全传第55部分阅读

不已,并一本正经地朝见新帝。次日,朱全忠借品朱友恭、族叔朱琮治军不严,所部士卒扰乱市肆,将友恭贬崔州司户,叔琮贬白州司户,接着都令自尽。友恭临死大骂全忠:“卖我以塞天下之谤!”

    新帝年少,不通政事,朱全忠这才放心地返回汴州。为防万一,次年二月,他又令人将昭宗诸子全部杀掉。六月,又将原朝中重臣三十余人押到白马驿(今河南滑县境内),杀掉后投入黄河。

    经过朱全忠几年的经营,唐朝廷可以说已成了朱氏朝廷。即使这样,朱全忠仍不满足,急不可耐地要登基称帝,他命枢密使杨玄晖与宰相柳璨措置此事。杨、柳二人虽然也支持朱全忠登基称帝,但他们总想让全忠按传统习惯一步一步地受禅,合乎礼法,又名正言顺,因此筹备起繁琐的禅位礼仪来。天祐二年十月,先授朱全忠天下兵马元帅,下一步准备封为魏王,然后再加九锡、受禅。朱全忠对他们这么磨磨蹭蹭极为不满,借故将二人杀死。

    第二年,朱全忠平定了魏博藩镇的叛乱,回到汴州,御史大夫薛贻矩代表哀帝前来劳问。贻矩见朱全忠,请行臣礼,全忠不肯,但贻矩还是像参见皇帝那样拜舞一通,朱全忠也未执意阻止。贻矩回洛阳后,对哀帝及众大臣道“元帅有受禅之意矣”。得到这一消息,大臣们立即急急进行受禅的各种准备,哀帝也下了诏书,称二月禅位,朱全忠象征性地加以推辞。

    二月,唐大臣共同请哀帝退位,朱全忠所控制的其他藩镇以及湖南马殷、岭南赵隐也遣使劝进。朱全忠名义上又推让了一番,经过几次往复,到三月二十七日,哀帝正式退位。百官以宰相张文蔚为首,携带玉玺,备起仪仗,浩浩荡荡开赴汴州。还未等百官来到,朱全忠便迫不及待地在汴州新修成的金祥殿理事。不过,因为还未正式称帝,朱全忠只是自称寡人,各种笺、表都匆匆去掉唐朝年号,因新年号要等称帝后才有,都暂时只标月日,不写某年。第三天,张文蔚率百官来到汴州。

    四月五日,朱全忠改名朱晃,完成了称帝前的最后一项准备工作。四月七日,张文蔚等人乘辂车,诸司诸部门都备起仪仗来到金祥殿前,献上玉玺,为全忠加冕。然后,张文蔚宣读哀帝让位文书,百官群臣在殿前舞蹈庆贺,大呼万岁。全忠正式即帝位,建梁朝。定年号为开平。

    仪式完毕,朱全忠在玄德殿大宴群臣,举酒对群臣道:“朕辅政不久,此次称帝多赖诸公推戴。”群臣多唯唯诺诺,不敢发言。只有薛贻矩等人顺着他的话,颂扬其功德卓著,理当应天顺人,登基称帝。朱全忠十分满意。

    三、宫帏惊变被刺身亡

    梁朝的建立,使黄河流域实现了局部统一,而且,朱全忠在称帝之初,也能实行一些宽松政策,比较注重农业生产,这即使是表象,但比起军阀混战毕竟强了些,这使社会有了一些起色。

    开平元年(公元907年)正月,河东节度使、晋王李克用病死,李存勖即位。这年九月,朱全忠亲自率军渡河北上,但河东之兵都坚壁不出。十一月,全忠退还洛阳,郁疾致病。

    乾化二年(公元912年)初,河东兵大举攻讨幽州,刘守光向梁求救。二月,朱全忠病情稍缓和了些,决定再次率军北上,但遭到河东军偷袭,大败,朱全忠羞愧交加,病情加剧。四月,返回洛阳,全忠病情急剧恶化,梁朝上下都在议论嗣君问题。

    全忠长子友裕已死,另有二子友珪、三子友贞与养子友文,还有幼子友敬等人。此时友文与友贞均在汴州,友珪在洛阳。这三个子嗣中,全忠对养子友文更看重一些。

    朱全忠夫人张氏已于天祐元年(公元904年)病死。此后,朱全忠即放纵滛逸,纵情声色,常常召几位儿子的夫人入宫服侍,视作妃嫔。友文之妻王氏容貌出众,尤受朱全忠宠爱。这也是他看重友文的重要原因。

    五月末,朱全忠自知已不久于人世,命王氏去汴州召友文。当时友珪之妻张氏也在旁边,马上出宫将此事报告友珪。友珪本以为在全忠嫡子中自己年龄最长,理应立为太子,对全忠中意友文,一直不肯立自己做太子一事愤愤不平。得到这一消息,知道父亲要将帝位传付友文,急急与左右随从进行策划。六月一日,宫中传下诏令,贬友珪为莱州刺史。按当时惯例,凡被贬官员,多于途中赐死。友珪见情况紧急,加快了篡位步伐。次日悄悄进入禁军左龙虎军营,要统军韩勍发禁军相助。当晚,韩勍派牙兵五百人跟随友珪进入皇宫,突入全忠歇息的寝殿。全忠强撑着起身问道:“反者为谁?”友珪答:“非他人也。”全忠见是友珪,责骂道:“汝悖逆如此,天地岂容汝乎!”友珪反骂:“老贼万段。”命仆夫冯廷谔向前刺杀全忠。友珪用破旧毯子将全忠裹起,秘不发丧。马上派供奉官去汴州,令友贞杀友文。

    六月三日,假称全忠旨意,命友珪权主军国之务。六月五日,供奉官返回,称友文已死,友珪方宣布全忠病终,自己即帝位。

    友珪将朱全忠葬于河南伊阙县(今河南伊川西南),陵称“宣陵”,为朱全忠加谥号“神武元圣孝皇帝”,庙号“高祖”。全忠死时61岁。

    第二百一十六章 郢王朱友珪

    唐光启年间(公元885年~887年),朱全忠势力尚小,整日南征北战。一天,行军至毫州(今安徽亳县)时,被当地一妓女的美貌所动,便令部下召来侍寝。不久,此妓女便有身孕,生下一子,此子便是25年后弑杀父亲、篡夺帝位的朱友珪。

    友珪自幼跟随其母亲在亳州长大成丨人,以后朱全忠说服张夫人将其母子迎到汴州。乾化二年(公元912年)又加封诸军都虞侯。

    友珪随母亲搬到汴州后,与父亲及诸兄弟间的关系一直不太融洽。尤其是在全忠晚年,立太子、继帝位、秉掌国权这一系列重大问题提上日程时,他和全忠养子、自己的异姓兄长友文的关系日益对立起来。自张夫人死后,尤其是称帝后,全忠愈益酷爱女色,甚至常召诸儿媳入宫侍寝,如同禽兽一样滛乱。诸妇中数友文妻貌最美,深得朱全忠宠爱,因这层关系,朱全忠对友文十分看重,并有意要立友文为太子,对此,友珪愤愤不平。

    乾化二年五月底,朱全忠病危,便让友文妻召友文,想与之最后诀别,并托付以国位。当时友珪妻也守在全忠身旁,听到此事,立即告诉丈夫。友珪感到事情紧急,便与左右心腹密谋篡位之事。六月三日,友珪微服进入皇宫卫军——左龙虎军的军营,私见禁军统领韩勍,把实情一一告之。韩勍见自己周围的功臣宿将多因小过被诛,常恐不能自保,早有异志,见友珪前来相求,便痛快地答应了配合行动。此日深夜,勍以牙兵五百人并杂搀友珪的士兵埋伏于宫中,至深夜便冲入朱全忠寝殿,将其杀死。事后,友珪将帝尸置于寝殿,秘不发丧,同时又遣供奉官丁昭溥乘马急驰至开封,矫诏友贞将政敌友文除掉。及丁供奉将友文首级带来,他才松一口气。于是他又一本正经地为父治丧,宣读由他伪造的遗诏,自己登上皇帝的宝座,改元凤历。

    友珪继位后,整日不理朝政,沉湎声色。对文质彬彬的弟弟友贞并未放在眼里,不但没有削减他的势力,反而擢升他为东京留守,行开封尹、检校司徒。而友贞却暗暗积蓄实力,联合各支力量,伺机推翻他的哥哥。

    在他即位的第二年,即凤历元年(公元913年)二月八日,友贞联合驸马都尉赵岩、左龙虎统军袁象先及拥有重兵的北面招讨使兼中书令杨师厚在京城举行兵变。袁象先率数千士兵冲入宫中。友珪万想不到形势会发展到如此地步,一时惊慌失措,仓皇逃离宫中。但整个洛阳城已为对方所控制。面对此情此景,他遗憾地长叹一声“恨不杀友贞”,便令部下将自己杀死。

    第二百一十七章 末帝朱友贞

    朱友贞是朱温的第三个儿子,若算上养子友文,他排行第四。文德元年(公元888年),出生在开封朱温的使府中。因排行最小,自幼又长得十分可爱,深得朱温宠爱。朱温称帝建梁后,19岁的友贞被封为均王,不久,又成为左天兴军使。天兴军是朱温新建的一支禁军,当作贴身扈从,因此,对统帅的选择十分慎重。不过,友贞天性沉默寡言,好舞文弄墨,整日与儒生方士为伍,也懒得亲自料理军机。到了开平四年(公元910年)夏天,又被加官为检校司空、东京马步军都指挥使,但他依然是谨慎克己,漠于权利。这时,朱氏四兄弟,老大已亡,二兄友文与三兄友珪为争储位忙得不亦乐乎。凤历元年(公元913年)二月八日,友贞与谋臣等发动宫廷政变,在开封即位,成为后梁最后一位皇帝。

    均王友贞虽说承大统成了皇帝,但他所君临的并不是一个安安稳稳的太平王朝。北有强敌,南有外患,内部诸藩、诸王又睥睨难驯。其中最使他忧虑的是北方宿敌李存勖与占有魏博的天雄军节度使杨师厚。在他登基不久,李存勖克平幽州、占有河朔,势力大增。天雄军节度使杨师厚自拥立他登基以来,矜功自傲,所管六州财赋拒不上交,还建立起几千人的亲兵队伍银枪效节都,根本不把这位登基不久的年轻主子放在心上。

    贞明元年(公元915年)三月,传来杨师厚病卒的消息,这对友贞来讲不啻天赐福音,亲信臣子纷纷到宫中庆贺。租庸使赵岩向友贞建议:“魏博自唐以来,世世为心腹之患,根本原因是他地广兵强,陛下应乘机分魏博为两节度使,以削弱其势力。”友贞依计而行。但魏博之兵,父子相承,年代久远,多互为姻亲,不愿分徙两镇。应命往昭德的军士连营聚哭,怨声载道。当晚,魏州发生兵变,并向晋王李存勖求援。李乘势入据魏州。魏州为大梁北方重镇,魏州一失,河南之地顿失屏障。友贞焦急万分,急令刘寻阝速速阻击。二月间,晋主李存勖声言离魏州归晋阳,留大将李有审守营。寻阝中计,倾军而出,直逼魏州,不料李存勖赶来,与李存审各陈阵于梁军东南和西北,梁军被晋兵团团包围,死亡殆尽。寻阝率残兵败将渡过黄河,退保滑州。友贞闻讯,不禁感叹道:“大势已去。”

    以后二三年间,晋王率军与梁将相争于黄河两岸,梁主友贞依然深居宫中,左右嬖臣把持朝政,梁地日蹙,晋土日广。

    龙德三年(公元923年)夏,晋兵偷袭郓州成功,后梁首都开封被包围起来,梁主友贞却不情愿就此罢休。他令开封尹驱动开封市民登上城墙,准备应战。又挑选亲信,令他们换上便衣,分头出城,扰乱敌营。不过,这些亲信出城后,都各自奔命,一去不返。梁主无奈,又召群臣计议,宰相郑珏请求自己带着玉玺向晋军诈降。友贞问:“事至今日,我决不会吝惜什么玺印,只是如果这样,能有效吗?”郑珏低头想了许久才说“恐怕无用。”大臣们失声大哭,友贞也放声痛哭。

    回到寝殿,友贞感到已走投无路,犹豫了一阵后,召进禁军将领皇甫麟,嘤嘤诏令:“我无力自裁,卿可助之。”皇甫麟先杀友贞,继又自杀。后梁就这样消失在历史舞台上。

    第四十卷 五代(后唐)

    第二百一十八章 庄宗李存勖

    一、平定内患统一河北

    李存勖为李克用长子,光启元年(公元885年)十月二十二日生于晋阳,10岁起即随父南征北讨,长于戎马之间。他最终击败了他父亲的宿敌朱氏后梁,统一了混乱的北方大地。建立了后唐王朝。

    天祐五年(公元908年)正月,李克用病亡,24岁的存勖绍继王位。此时晋外有强敌,内有隐忧,民心浮动,军心不稳。原来的唐帝国九分天下,朱梁已居其七。而且,仍在频频发起兼并攻势,河北诸镇纷纷归附。存勖虽为晋王,但兵马大权完全握在叔父李克宁之手,李克宁与李克用的义子李存颢勾结,密谋逼其让位。存勖得知这一情况后,先召监军张承业道:“季父既然如此,我想主动让位,以免骨肉残杀,祸乱又起。”承业顿首泣道:“先王命我等辅佐大王,言犹在耳,存颢这伙小人妄想投靠朱温,如不立即诛杀,后果不堪设想。”于是又召进大将吴珙、李存璋等人,共同商讨对策。

    二月九日,张承业在府第大置酒会,邀李克宁及诸将参加。事先已使李存璋、吴珙率兵士藏于帷帐之后。诸将落座,酒过三巡,承业举杯朝下一摔,帐后兵士一拥而上,将克宁、存颢从座上拉下,捆在一起。晋王存勖大步踏入,厉声诘责:“我过去要把军府大权全部交给叔父,叔父不敢,如今我即王位,大势已定,您为什么又要谋乱篡位,想把我与母亲交给朱梁仇敌?”说毕,令军士推出斩首,席上诸将个个目瞪口呆,双腿不由得微微发颤。张承业大声道:“今后大家要尽心王业,谁敢存心不良,格杀毋赦。”

    安定了内部,李存勖的眼光又投向被梁兵长期围困的潞州(州治上党,今山西长治市)。潞州上党是河东的重要门户,天祐四年六月起梁兵猛攻上党,在城外筑垒挖濠隔绝内外联系。时晋昭义节度使李嗣昭率众坚守,苦苦支撑了一年。晋王遣蕃汉都指挥使周德威率重兵前去解围。

    天祐五年四月二十九日,晋军到达距上党45里的黄碾村。三十日夜,大雾弥漫,晋军利用有利时机,迅速接近围困上党的梁军营垒。五月一日凌晨,雾气越来越重,梁军将士还都在梦乡中,晋王命周德威、李嗣源,兵分二路,斩关烧寨,突入梁军营垒。一些军士莫名其妙地成了刀下冤鬼,活着的军卒们很快便清醒过来,纷纷向南溃去。梁将唐怀贞见势不好,率百余骑兵由天井关奔归开封,朱温听到梁军溃败的消息,先是大吃一惊,接着,又深深地叹了一口气,道:“生子当如李存勖,真是一如其父,我的那些儿子简直如同猪狗!”

    虽然上党之围已解,但晋王存勖依然愁眉不展,毕竟河东之地太有限了。两年过后,机会终于来了。开平四年(公元910年)十一月,梁兵大举攻赵,赵王王镕与义武节度使王处直向晋求救。晋王力排众议,令周德威率军屯赵州(今河北赵县),伺机救赵。十二月,晋王亲率步骑五万与义武军一道进驻赵州,与周德威合兵,继率大军进逼梁军营垒,德威向晋王建议:“敌军势盛,我军应按兵不动,以观其衰。”晋王点头称是。次日挥师后退十里,分兵扼守要道,切断了梁军的粮草供应。次年初春,梁军粮秣荡然,倾营而出,晋王遣周德威将其引入野河谷地,一举击溃。又乘胜攻下贝州、博州、澶州。赵王谒见晋王,大犒将士,又遣养子张文礼随晋王征讨,义武节度使王处直也俯首听命,不敢怠慢。

    至此,河北之地基本为晋所有。这一年是凤历元年(公元913年),恰好后梁末帝朱友贞在这一年代友珪为帝。

    二、登极称帝攻灭后梁

    攻灭了幽州,晋王存勖立即着手组织对后梁的全面进攻,但总是受阻于后梁北面招讨使、天雄军节度使杨师厚。师厚率魏博三镇之兵,屯驻魏州(今河北大名),成为晋王南下的巨大障碍。而且,这二三年间,北面的契丹也日渐强大,时而进犯晋境。晋王两面作战,收获不大。乾化五年(公元915年)三月,杨师厚卒,魏州爆发兵变,头领张彦向晋王求援。存勖当机立断,决定北和契丹,重点进攻后梁。六月,率军入据魏州。

    贞明四年(公元918年),晋王率各路兵马自杨刘渡河,在濮州(今山东鄄城北)与梁将谢彦章等相持不下,年末,看到长久相持不见分晓,晋王将军中老弱统统送回魏州,然后令各路大军齐头并进,绕开梁军营垒,直趋后梁都城开封。梁军大将谢彦章则率部尾随不舍。行至临濮县(今山东鄄城西南)胡柳陂时,两军已遥遥相望。周德威请求晋王先按兵不动,自己率部马蚤扰梁军,使其疲惫不堪后再图进击,晋王不从,率亲军跃马冲入敌阵。梁军浩浩荡荡,结阵几十里,晋王左右冲击,往返十余里,陷在?br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