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度书院 > 其他小说 > 中国皇帝全传 > 中国皇帝全传第75部分阅读

中国皇帝全传第75部分阅读

    世宗大喜过望,给他起名麻达葛(因其降生于麻达葛山)。

    大定十八年,麻达葛10岁,世宗册封他为金源郡王,并开始教他学习女真小字以及汉家的儒家经典著作,由进士完颜匡和司经徐孝美等担任侍读。

    大定二十四年,金世宗巡幸上京会宁府,皇太子允恭奉命留守中都,监临政务。允恭久居深宫,埋头于经书之中,对处理政务一窍不通。终于积劳成疾,大定二十五年六月,逝于中都承华殿。麻达葛失去了父亲,哀痛过甚,只知嚎哭。

    九月,世宗返回大都,授命豳王永成为中都留守,整顿混乱秩序。又派滕王府长史再兴、御院通进阿里剌将金源郡王麻达葛保护起来,以防不测。十一月,纥石烈志宁上表世宗请求册立金源郡王为皇太孙,确定嗣统。世宗没有答应,而是将他改封原王,调判大兴尹,先训练他熟习地方政务,第二年又授命他为右丞相,由左丞相太尉纥石烈志宁辅佐他。

    麻达葛担任右丞相刚4天,世宗就召来问道:“你处理政事有几天了?”麻达葛回答说:“4天。”世宗又问:“你认为担任京尹与处理尚书省事相同吗?”回答说:“不相同。”金世宗微笑着点点头:“地方政务繁杂细小,尚书省执掌大政,所以不同。你现在还很年幼,对于处理政务还要好好学习。我让你担任右丞相,一方面是要试一下你的才干;另一方面是要让你熟习朝政。你要好自为之。”世宗还拿出《舆地图》,让他了解金朝的版图。

    大定二十六年十一月,金世宗下诏正式册立原王麻达葛为皇太孙,并赐名为璟麻达葛入庆和殿致谢。

    大定二十八年十二月,金世宗病重,下诏由皇太孙全权处理政务,并拥有对五品以下官员的除授之权。麻达葛奉命入居庆和殿。第二年正月,金世宗崩于福安殿。纥石烈志宁等宣谕世宗遗诏,麻达葛继立皇位,这就是金章宗。

    二、承祖基业致国繁荣

    金章宗生长于世宗执政的金朝盛世,对世宗的文韬武略耳濡目染,上台后继续实行“仁政”统治。同时,改变了世宗的复古主义做法,执行汉化政策。他极力推崇北魏孝文帝的汉制改革,不断完善各种政治制度,实现了女真族的彻底封建化。

    章宗即位后,加强官制改革,整顿三省六部的建制。承安三年(公元1198年),金章宗在中央设立提刑司,后改安抚司,其职责是镇抚各地人民,纠察边防军务,审察朝廷内外重大的刑事案件。司内还特设安抚判官,专管女真族猛安谋克。第二年又改安抚司为按察司,掌管审察刑狱,弹劾官吏,并兼劝民农桑。为了清明吏事,提高行政效率,泰和四年(公元1204年),金章宗仿照唐朝的致治制度,制定了对文武官员的考课法,即四善、十七最之制,规定不同级别的官员,按照政绩大小来决定升降。泰和六年,为适应军事形势的需要,金章宗又在各地设立递铺。铺兵腰带响铃,日行300里,凡是元帅府、六部的文件,以及皇帝的旨令和各地的奏牌都可以入铺转送。泰和八年,金章宗又仿照辽宋旧制,精简户部官员,设置三司,执掌盐铁、度支、劝农三科。另外,重开登闻鼓院,还设置审官院、内侍寄禄军、军器监、甲坊署、提举圉牧所等行政机构。官僚机器迅速膨胀,使得政府官员剧增。

    金朝没有形成自己的完整的礼乐制度。直到金世宗大定末年,金朝才开始参校唐、宋礼典沿革,制订礼乐,先后开设了“详定所”以议礼,“详校所”以审乐,由学识渊博的宰相主持修订。金章宗明昌初年才开始汇集成书,共400多卷,取名为《金纂修杂录》,由尚书左右司、春官、兵曹、太常寺各掌管一部。金章宗也极为重视朝廷礼仪,明昌六年(公元1195年)十二月,礼部尚书张日韦等进呈《大金仪礼》。泰和三年,章宗又令吏部侍郎李炳、国子司业蒙恬仁本、知登闻检院乔宇等再评定《仪礼》。这样经过两代帝王的努力,章宗时已形成了金朝的完备的礼乐制度。

    金章宗即位之前就熟读了儒家的《诗经》、《尚书》、《孟子》等经典。即位之后,他立即下令由孔子的嫡系后代孔元措袭封衍圣公,并下特旨修缮孔庙。金章宗还兴办教育,重视科举。金章宗曾诏令35岁以下的女真亲军,必须熟读《孝经》和《论语》。在科举制方面,金章宗继续实行前代的词赋、经义、策论、律科、经童之制和女真进士科。又在明昌初年增设了制举宏词科,以待非常之士。至此,金朝完善了自己的科举制度。

    明昌元年,金章宗下令组成评定所审定律令。明昌三年七月右司郎中孙铎先以评定所校《名例篇》进呈,不久诸篇皆成,章宗又下令中都路转运使王寂、大理卿董师中等重新校订,制成《明昌律义》,后来又命大兴府事尼庞古鉴、御史中丞董师中为校定官,户部侍郎李敬义等为覆定官,重修新律。至泰和元年十二月修成,是为《泰和律》,这是金朝最完备的法典。

    金章宗在经济领域中也采取了重要措施。大定二十九年(公元1189年)二月,章宗刚刚即位,就下诏将宫籍父、祖的奴婢全部放免为平民。闰五月,又下诏允许因贫困而卖身的奴婢赎放为良,他们的子女也要从良。明昌二年二月,金章宗明立法律,严禁将平民诱使为奴,彻底废除了奴隶制度。

    金章宗即位之初,明立各种制度,继承了金世宗的基业,使金朝进入最繁荣的时期。

    三、内平诸乱外议宋和

    金章宗以太孙的身份继立皇位,引起了世宗诸子的普遍不满与敌视。章宗对于来自诸王的这种威胁早有察觉,为防止发生不测,他不断削夺皇叔们的特权,并在诸王府设置王傅和府尉官。他们名义上隶属于王府,实际上是章宗安插在诸王身边的眼线,用以监视诸王的行动。在世宗诸子中,对章宗最有威胁力量的是郑王永蹈和镐王永中。

    明昌三年(公元1192年),章宗进封永中为镐王,改判平阳府事。第二年,郑王永蹈与妹泽国公主以叛逆伏诛,章宗增置王府司马,监察门户出入。河东提刑判官把里海私谒永中王府,章宗下令解除他的官职,并杖百。永中更是不满。

    故尚书右丞张汝弼,是永中母舅,其妻高陀斡不满于章宗继承皇位,多次劝说永中夺取皇位,并将永中生母元妃张氏的画像挂在正堂,早晚供奉,还施展邪术暗中诅咒章宗。明昌五年章宗以诅咒罪处死高陀斡,并开始严密注意永中的行动。章宗的提防和限制,使永中惶惶不可终日。章宗则寻找时机,准备彻底解决永中这个隐患。时机终于来了。永中的第四个儿子阿里合懑因不满于章宗对王府的种种限制大发牢马蚤,结果被镐王府傅尉密奏章宗,章宗以此为借口下令查封了镐王王府,诏令御史中丞孙即康前去鞫问。永中的家奴德哥上书章宗揭发永中曾经对侍妾瑞雪说:“我得天下之后,封你为妃。”章宗认为这是大逆不道,下诏赐永中死,并将他的两个儿子神徒门和阿离合懑斩首示众。

    大定五年(公元1165年),隆兴议和后,金世宗执行对南宋友好的政策,一直保持着与南宋和平共处的关系,整个大定年间,双方虽然时有摩擦,却从未发生大的战争。章宗即位之后,继续保持与南宋的和平友好。

    在致力于和平的同时,章宗还采取保边防宋的方针,对南宋实行严密防御。在军事上,金章宗还切实增强了防御力量,他不断增加与南宋沿边的更戍兵。明昌六年八月,金章宗下令诸军将校整训队伍,把可以使用的将官、士兵、兵器以及船舰等上报枢密院,并诏令金军将士就如何防御南宋献计献策。

    泰和五年(公元1205年),宋军攻入秦川、巩州来远镇,开始挑起事端,金章宗一面下令枢密院致书宋宁宗,指责他们撕毁誓约,要求南宋退兵;一面委派平章政事仆散揆为宣抚河南军民使,办理防御南宋事务。

    泰和八年,金章宗与宋宁宗达成和议,双方互称伯侄,增岁币为30万,犒军银300万两;宋金维持原来划定的边界。这一年恰好是宋宁宗嘉定元年,这一次议和在历史上便称为“嘉定和议”。

    四、宠妃乱政无子身逝

    章宗文治武功,勋业彪炳,然而,内治并不肃宁。他有一个宠妃名唤师儿,李姓。此女出身微贱,父名湘,母为王盼儿。由于其父犯罪,李师儿被没入宫监,大定末年又被选入宫中当了宫女。

    不久,章宗就接受宦官梁道的建议,将她纳为妃子。李师儿聪睿、静雅,能诗会文,并且极善于察颜观色,迎合章宗。明昌四年(公元1193年),李师儿进封为昭容,第二年又进封为淑妃。她的父亲被追赠为上柱国、陇西郡公,哥哥被授为宣徽使,并赐名李仁惠,她的弟弟也被授为近侍局使,一时间,李氏兄妹成为章宗的红人,气势熏炫。朝中许多大臣竞争射利,纷纷拜在李氏门下,南京李炳、中山李著甚至不惜更易族谱,与李氏攀上本家。

    章宗即位以前,发妻钦怀皇后蒲察氏就命归黄泉,即位之后,章宗也一直再没有册立皇后。按金朝传统,皇后必须出身名门,章宗无奈,只好立李氏为元妃。但实际上,她的地位与皇后也不相上下,李氏兄妹更加飞扬跋扈。元妃李氏甚至和尚书右丞胥持国勾结在一起,把持了中央政权,像诛杀郑王永蹈、镐王永中,罢黜完颜守贞等事都出于他俩的策划。

    章宗即位之前,胥持国曾任职太芓宫,他深知章宗生性好色,就私下里向章宗密授房中之术,还多次贿赂服侍李氏的宫女。元妃李氏也明白自己门第低微,要想在宫中立住脚跟,必须得到朝中官员的支持,于是多次在章宗面前为胥持国说好话。胥持国更加受章宗重用,与李氏互为表里,把持了朝政,引起了朝中大部分官员的反对。

    章宗在位时妃嫔成群,但却没有留下一个儿子,钦怀皇后和其他妃姬虽然都曾有过孩子,但二三岁以前全都夭折了。泰和八年(公元1208年)章宗得了嗽疾,久治不愈,章宗临死前留下遗言:宫中有两人有娠(另一位宫女苑氏),如生子就立为皇嗣,如两个男孩,挑选可立的立为皇嗣。

    泰和八年十一月,金章宗病死于中都福安殿,享年41岁。大安元年(公元1209年)春,卫绍王尊章宗谥号为“宪天光运仁文义武神圣仁孝皇帝”,庙号为“章宗”。葬于大房山道陵。

    第三百零八章 卫绍王完颜永济

    卫绍王,姓完颜,名永济,又称允济,小字兴胜。是世宗第七子,母元妃李氏。金大定八年生,至宁元年被杀。终年46岁。公元1208~1213年在位。

    大定十一年(公元1171年),永济被封为薛王。同年,进封滕王。十七年,授世袭猛安。二十五年,加开府仪同三司。二十六年,为秘书监。二十七年,转刑部尚书。二十八年,改殿前都点检。二十九年,世宗死,章宗即位,章宗进封永济为潞王。承安二年(公元1197年),改封卫王。

    泰和八年(公元1208年)冬,十一月,章宗病死,完颜匡等传遗诏,立卫王为帝。改明年为大安元年。

    13世纪初,臣属于金的蒙古各部兴盛起来,渐渐不安于金朝附庸的地位。太和六年(公元1206年),铁木真建号成吉思汗,建立蒙古汗国,公开树起反帜。大安二年(公元1210年),永济帝诏传蒙古,成吉思汗拒不奉诏。这一年,成吉思汗进兵攻打西夏中兴府(宁夏银川市),掳掠而回。次年二月,成吉思汗聚众誓师,自克鲁伦河南下,发动了大规模的南侵金朝的战争。

    四月,金帝永济听到蒙古兵侵金的消息后,一面派西北路招讨使粘合合打求和,一面派平章政事独吉思忠、参知政事完颜承裕行省事于边地,指挥抵御。

    不过,金军屡战屡败。至宁元年(公元1213年)年,金尚书左丞完颜纲领兵十万在缙山(今北京延庆)与成吉思汗展开激战,金军大败。经此一战,金军的精锐几乎全部溃散,遭到极沉重的打击。

    军事上的失败,使朝廷内部发生了分裂与动荡,永济的皇位受到了严重威胁。

    大安元年(公元1209年),放弃西京逃跑的胡沙虎逃回中都后,永济并不治罪,只是将他罢官。至宁元年(公元1213年),永济又要起用胡沙虎抗蒙。丞相徒单镒、参知政事梁王堂、左谏议大夫张行信等纷纷反对,永济帝就是不听,使胡沙虎权右副元帅,领武卫军5000人驻中都城北。

    八月,胡沙虎与文绣局直长完颜丑奴、提控宿直将军蒲察六斤、武卫军钤辖乌古论孛剌等,诡称知大兴府(今北京市)徒单南平及其子没烈谋反,奉诏诛谋反者。先杀掉了忠于永济、屯兵在中都城北的福海,夺取了福海统率的军兵。接着于八月二十五日黎明,领兵在中都城,制造混乱。大呼蒙古军已到北关,诱杀了知大兴府徒单南平父子。符宝祗候鄯阳、护卫10人长完颜石古乃闻乱,召集汉军500人抵抗,结果鄯阳、石古乃败死。胡沙虎拥兵入宫,杀掉宫内卫士,换上自己的军队,自称监国都元帅。将永济劫持出宫,又自立世宗孙、显宗长子完颜珣为皇帝。完颜珣即宣宗。

    宣宗即位后,胡沙虎以拥立有功拜为太师、尚书令、都元帅,显赫一时,他要求宣宗废永济帝为庶民,宣宗欲恢复永济王的封号,胡沙虎不从,宣宗只得降封永济为东海郡候。因此,金帝永济无庙号。宣宗贞祐四年(公元1216年),下诏追复卫王,谥“绍”,史称卫绍王。

    第三百零九章 宣宗完颜珣

    一、武力拥立和议保国

    金宣宗,姓完颜,名珣,本名乌达布,曾赐名从嘉。是世宗孙,章宗兄。父允恭,母昭华刘氏。金大定三年生,元光二年病卒。公元1213~1223年在位。

    完颜珣出生时,母亲昭华刘氏就死了。世宗将他养在宫中。祖父母对这个自幼失去母爱的孙子备加疼爱,小乌达布在宫中受到良好的教育。他非常喜欢学习,善于说古论今,能写一手好诗文,且待人宽和慈善。乌达布15岁时,被封为温国公。23岁时,世宗又赐名珣。26岁进封为丰王,后来又进封为翼王、刑王、升王等,所到之处,深得人心。

    至宁元年(公元1213年)八月,胡沙虎发动宫廷政变,劫杀永济帝。他本想僭位,但不敢冒天下之大不韪。只得派徒单铭等人到彰德府,迎乌达布进中都。九月,乌达布即皇位于大安殿,改年号为“贞祐”。

    宣宗以胡沙虎援立有功,把他拜为太师、尚书令兼都元帅,并封为泽王。不久,又将驸马雄名的府第赐给胡沙虎,后来,又授以中都路和鲁忽士世袭猛安,成为朝中最显赫的人物。近侍局提点庆善努、副使惟弼等人暗中请求除掉胡沙虎,宣宗不许。

    十月,蒙古兵来犯。元帅右监军术虎高琪迎战于城北,吃了败仗。高琪害怕胡沙虎杀他,便率部回军包围了胡宅,将胡沙虎杀死。高琪持胡沙虎的首级向宣宗请罪,宣宗赦其无罪,仍授左副元帅,后来又进为平章政事。除掉胡沙虎后,政治风波暂时平息了。但在对蒙古问题上,朝中主战、主和两派的争论又尖锐起来。

    成吉思汗多次派遣使者到金朝招降。宣宗本人主和议。宣宗派承辉为使到蒙古军中求和。成吉思汗并没想立即消灭金朝,他的目的只是为了掳掠奴隶、牧畜和财物,见金朝遣使求和,他便提出了许多苛刻的条件。宣宗只想尽快息战,便一一答应了他的要求。宣宗将卫绍王永济的女儿歧国公主献给成吉思汗,后来被称为“公主皇后”。他还向成吉思汗献纳童男童女各500,绣衣3000件,御马3000匹,还有大批金银珠宝,蒙古则退军北还。双方和议成功。

    二、迁都南京中都失陷

    蒙古退兵以后,在金朝是抓紧时机继续组织抵抗,还是弃中都逃跑的问题上,朝廷内部展开了一场激烈的争论。

    元帅左都监完颜弼主张放弃中都,迁都南京(汴京,今河南开封)。他说:“汴京南有淮水,北有黄河,为南北两道天然屏障,西有潼关之险可以防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