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度书院 > 其他小说 > 三国好孩子 > 三国好孩子第17部分阅读

三国好孩子第17部分阅读

见,他自称是曹宏将军麾下,从寿春而来,有十万火急的军情禀报公子!”

    “曹宏的部下?”陶应眉头一皱——曹宏可是替陶谦掌管细作情报的,他的部下从寿春而来,铁定是曹宏派到寿春潜伏的徐州细作无疑,现在这个徐州细作既然说有十万火急的军情,那就肯定是有天崩地裂的大事发生了!

    想到这里,陶应赶紧下令接见,片刻后,一个商人打扮的中年男子带着满身尘土冲了进来,先到陶应面前单膝行礼,又捧上一面证明自己身份的徐州刺史府令牌,沙哑着嗓子说道:“小人陆旭,徐州刺史府帐前校尉曹宏将军麾下密探,见过公子,这是小人的身份令牌,请公子过目。”

    亲兵将铁制令牌捧到陶应面前,陶应检查无误,这才向那陆旭说道:“陆军校请起,来人,给陆军校看座,奉茶。”

    “谢公子。”陆旭道谢,又擦着脸上的汗水说道:“公子,军情如火,小人必须马上向你奏报。八月二十五日,自领扬州牧的袁术收到公子你南征广陵的消息后,听取谋士吕范建议,决定出兵八千攻打广陵,趁火打劫夺占广陵重镇。小人探到这个消息,立即从寿春乘船南下,想在途中奏报公子,不想公子进兵神速,早已在淮阴渡河,小人害怕北上徐州再折反向南耽误军机,便斗胆没有返回徐州奏报。南下追到了广陵,直接向公子奏报。”

    “多谢陈军校,你为我争取了至少五天的宝贵时间,回到徐州之后,我定当禀奏父亲,为你请功。”陶应不动声色,也没有过于紧张——才只是袁术嘛,他手底下那帮臭鸟蛋烂番薯,陶副主任还真不放在眼里。

    “八千淮南军?”旁边的章诳脸色变了,现在徐州军队通过收编俘虏,虽然已经把军队扩大到了六千以上,但这些新编军士气很差,战斗力也很弱,如何能对抗八千袁术军的正规军?

    “陆军校,袁术何时出兵?主将是谁?”陶应又随口向陆旭问道。

    陆旭的回答让陶应和章诳同时跳了起来,陆旭答道:“禀公子,袁公路定于八月二十七出兵,主将是昔日的长沙太守孙坚长子孙策,副手是程普、韩当和黄盖三人,都是孙坚旧部!”

    “孙策小儿?”章诳忍不住失声惊呼道:“他可是袁术小儿麾下数得着的猛将,又是我们徐州军队的死对头,这次可有得恶仗打了!”

    “小霸王孙策?程普?韩当?黄盖?!”这次终于轮到咱们的陶副主任把眼角瞪裂了,咱们陶副主任的脑海里,也情不自禁的浮现出两个形象,一个手拿双短棍的山羊胡子男,一个手拿大铁鞭的超级肌肉男——虽然剩下的程普和韩当都是大众脸酱油男,可是咱们的陶副主任,却连一个大众脸和酱油男的位置都混不到啊。

    “好嘛。”呆立了半晌,陶应终于苦笑了一声,“这次乐子大了。”

    当然了,如果咱们的陶副主任知道同一时刻在九江郡内发生的事,那么陶副主任肯定更要喊乐子更大了。

    差不多同一时间的九江郡内,袁术军怀义校尉孙策率领的东征大军前方道路之上,忽然出现了百余手拿简陋武器的民间义勇,列队拦住策军去路,为首一人方才十八九岁,长身玉立,眉目俊秀,仪容美丽,朗声长呼道:“伯符,汝可还记得少年旧友乎?”

    孙策拍马上前,跳下战马向那美貌青年奔去,远远就张开双臂高呼道:“公瑾,你可想死我了!”

    第四十三章 再度出征

    “弦木长弓九百柄,角弓三百二十柄,匈奴短弓两百零六柄,疆弓九十一柄,雕弓一百一十柄,箭十一万六千一百二十五支。弩三百五十柄,专用弩箭一万四千余支。还好,还好,还算够用。”

    轻声喃喃念完统计上来的广陵武器弓箭类储备,陶应松了口气,笮融这几年来在下邳和广陵刮地皮不算白刮,好歹给自己留下一笔还算看得过去的武器储备,尤其是最重要的羽箭方面,储存得更是相当充足——在标准化的风羽箭发明之前,必须使用鸟类羽毛粘贴的普通羽箭,造价可不是一般的贵,所以陶应才会在打了胜仗的情况下,仍然对平均使用三十五支箭才能杀敌一人的君子军众将大发雷霆。

    放心归放心,考虑到这个时代的生产力,陶应还是向一旁的章诳吩咐道:“章将军,麻烦你立即派遣一支辅助军队,到几日前我与笮融叛军大战的战场上,仔细的打扫战场,尤其注意收集断折的箭支,把上面的羽毛全部取下,带回广陵城。另外再派人收集收购毛竹、萑柳、楛杆和鱼鳔胶、牛皮胶、骨胶等制箭材料,抓紧时间收集,越多越好。”

    “诺,公子请放心,末将立即派人去办。”章诳答应,马上安排了两名副手下去分头办理。然后章诳又转向陶应问道:“公子,袁术遣孙策攻打广陵一事,不知你可有决断?广陵到底是守,还是弃?”

    “如果要放弃广陵,我还收集制箭材料做什么?”陶应微笑说道:“再说了,好不容易光复的广陵重镇,就这么直接放弃,岂不是太过可惜?”

    “可我们守得住吗?”章诳有些担心,“孙策小儿素来以骁勇善战著称,昔日庐江太守陆康勇谋兼备,以少胜多大破庐江贼黄穰十万之众,威震四方,被朝廷封为忠义将军,秩中二千石。可是这样勇而有谋的名将,碰上了孙策小儿,却被杀得节节败退,只能闭城死守,最后又被孙策小儿轻松攻破庐江城池,气病交加而死。孙策小儿如此勇猛,我们即便苦守广陵,恐怕把握也不大啊。”

    “我当然知道孙策能打,但我绝不会放弃广陵城。”陶应不动声色的说道:“广陵虽然在笮融之乱中元气大伤,但人口与经济基础尚在,恢复起来十分容易,最迟到明年,就能向徐州供输大批钱粮,如此重镇,我岂能轻易放弃?况且广陵城池还算坚固,未必没有坚守的可能。”

    “公子既然坚持坚守,那末将自当领命。”章诳无奈,只得说道:“那末将有两个建议,一是请公子放弃堂邑、舆国和江都三县,集中人力物力到广陵,坚守广陵一城。第二,请公子速派信使北上,到徐州向主公求援,请主公速发援军南下救援。”

    “第一个建议是好主意,但堂邑太远了,转移人口和粮草都来不及了,还好堂邑只是小城,民少粮缺,就留给孙策小儿吧,转移舆国和江都两个县城的人口粮草到广陵即可。”陶应一副成竹在胸的表情,又道:“至于第二个建议就算了,章将军你又不是不知道徐州军队现在的情况,我父亲那里还派得出援军给我们?”

    “公子,你又想让我军孤军作战?”章诳吃惊道。

    “错,是分兵作战!”陶应冷笑说道:“章将军你留守广陵城,我率领君子军出城打野战,和孙策小儿周旋。”

    “公子,你在开玩笑吧?”章诳跳了起来,“你又要率领八百君子军去迎战孙策小儿?孙策小儿可不比笮融小儿,如果说笮融小儿的队伍是一群乌合之众,那孙策小儿的队伍就是一支虎狼之师!而且孙策小儿有勇有谋,也不会犯和笮融狗贼同样的错误!”

    “老将军,你听岔了,我不是去和孙策小儿硬战,是说去和他周旋!”陶应笑了,道:“广陵到寿春七百多里,没有水路可通,孙策小儿的陆地粮道也有七百多里,章老将军你只要在广陵城中坚持住一段时间,等到孙策小儿被迫向后方求粮的时候,也就是他的死期到了。”

    “公子想去断孙策小儿的粮道?”章诳眼睛一亮,总算是明白了陶应的真正打算。

    “不错。”陶应点头笑道:“正如老将军所言,孙策小儿勇谋兼备,部下又多是能征善战的老将宿将,正面对决,我军绝不可能是孙策小儿的对手,保守消极的困守孤城,也是迟早粮尽城破的下场。所以我军唯一反败为胜的机会,也就是从孙策小儿的七百多里粮道上打主意了。”

    “断敌人粮道,这倒是一个好主意。”章诳有些动心,又犹豫道:“但孙策小儿惯于用兵,岂能不防备我军断他粮道?公子的君子军虽然善于长途奔袭,但孙策小儿一旦合围广陵,君子军怕是连突围出城都难。”

    “我已经说过了,我不会在广陵城里被动死守。”陶应笑得更是轻松,道:“我要把君子军拉出城去,在野外和孙策小儿游击作战,在运动战中寻找破敌良机,同时还可以为你分担守城压力,让孙策小儿不敢全力攻城,连睡觉都不敢睡塌实。”

    “公子,你是不是又在纸上谈兵了?”章诳苦笑起来,“以君子军的机动力,和孙策小儿周旋不是很难,这点末将倒是很相信。但是到了野外流窜作战,公子你的军粮、草料和弓箭如何补给,带少了坚持不了多少时间,带多了的话,公子你又怎么发挥长途奔袭的优势?”

    “放心,我的君子军对军粮和草料的要求都很低,只要有少许补给,就能坚持很长时间。”陶应笑得十分开心,又道:“而且我准备在野外的山林之中,密建两个粮草补给点,储藏一批粮草和武器,确保能够流窜作战五十天以上。”

    “真的?”章诳有些将信将疑。

    “老将军请放心,晚辈现在还年轻,还舍不得死,所以晚辈不会拿自己的命开玩笑。”陶应笑道:“还有一点,以步兵守卫坚城,以君子军流窜作战,马蚤扰破坏敌人的粮道,也是晚辈决定组建君子军时,构思的徐州守卫方略。同时将要是步兵和君子军协同作战的最好办法,这是一个难得的练兵机会,请老将军不要再劝了,晚辈决心已下,不想错过这个千载难逢的好机会。”

    “既然如此,那末将领命就是了。”章诳拗不过陶应,又知道君子军天下第一的逃命功夫,便道:“但末将有一点请公子记住,倘若战事不利,公子请不必理会末将,可以先行撤退,末将虽然不才,不惜代价的突围撤退,这点把握还是有的,公子不必为末将担心。”

    “好,我答应你。”陶应郑重允诺,然后陶应又向章诳叮嘱道:“老将军,孙策小儿确实骁勇善战,并且有勇有谋,十分危险,你困守广陵也请多多小心。晚辈有一计,可以助老将军守城,请老将军采纳。”

    “公子有何计?末将洗耳恭听。”章诳好奇问道。

    “我父与孙坚原来交好。”陶应回忆着说道:“但孙坚死后,孙策寄居徐州江都之时,在我父亲的治下网罗才俊,广结人心,触怒我父,我父亲怒而将他逐出江都,赶回曲阿,从此两家结仇。后来,我父亲又与孙策的母舅吴景交恶,与孙策仇怨更深,再到后来,孙策小儿派遣他父亲的旧部吕范到江都迎接他的母亲,乘机刺探徐州军情,又一次激怒我父亲,我父亲下令将吕范逮捕,严刑拷打,最后吕范虽然被他的随从劫狱救走,我们徐州军队,也与孙策小儿结下了不共戴天的大仇!”

    说到这里,陶应终于露出了伪君子的狐狸尾巴,j笑着说道:“所以,老将军你可以在广陵城中大肆宣扬这些旧事,然后再散播谣言,就说孙策小儿已经发下誓言,要效仿曹贼屠城报仇,一旦攻破广陵,全城百姓军民一个不饶,全部要杀得干干净净!这么一来,广陵的军民百姓,就是想不全力支持我军守城都不行了。”

    “公子妙计,末将明白了。”章诳笑得更坏,压低声音说道:“请公子放心,等到舆国和江都两个城的百姓转移到广陵差不多的时候,末将立即派人散播这些谣言,逼着这些百姓帮末将守城。”

    陶应会心j笑,同时陶应心里也有些狐疑,暗道:“孙策这一次出兵攻打广陵,真的只是为了帮袁术趁火打劫?算时间,这小子脑袋后面的反骨也长了,还有那个向袁术献计的吕范,也是死老鬼孙坚的旧部,他献计劝袁术派孙策攻打广陵,难不成是想让孙策乘机独立?不行,孙策小儿是一条毒蛇,不能让他长大,必须尽早拔掉他的毒牙!”

    ……

    陶应的如意算盘打得虽好,可惜事情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刚刚光复广陵的徐州军队立足未稳,既要安抚城中居民,搜杀罪恶滔天的笮融余党,又得抓紧时间整编降军,修固城防,准备守城武器,同时还得转移邻近的舆国和江都百姓坚壁清野,更得在极端保密的情况下建造两个秘密补给点,各种工作千头万绪,又岂是三两日内所能办到?

    所以忙活了一天之后,到了第二天清晨,同时也是兴平元年八月三十天,陶应果断做出战术调整,决定提前率领君子军出城,主动向西去迎侯孙策的进犯大军,以游击战术迟滞孙策大军的进兵速度,为章诳率领的徐州军队备战争取时间。而章诳也知道时间宝贵,难得没有提出反对,只是叮嘱了几句让陶应小心,便同意了陶应亲自率领君子军出城迎战孙策。倒是林清小丫头给陶应制造了一些麻烦,缠着陶应非要同去,但陶应这次说什么都不让步了,还把林清骂了一个狗血淋头。

    “你以为我是去郊游,是去射猎?”陶应冲着林清大声咆哮,“都十七岁的人了,还这么不懂事?我是去出城打仗,是去迟滞孙策小儿的进兵速度,孙策小儿是什么人?天底下板手指头数得着的猛将!我去和他交手,连我自己都没把握,再带上你这个拖后腿的不是死得更惨?!再说了,你经过野外生存训练吗?你能喝马奶充饥不?你能把战马的血管割开喝血保命又把战马血管缝上不?你能不能连眼皮都不眨的把生蛇肉、老鼠肉和蚂蚁吃下去?没把这些本事练会,也敢和我的君子军一起打游击战?!”

    头一次被陶应如此臭骂,林清小丫头气得眼泪汪汪,万分委屈的被章诳拉开了,陶应又瞪了这个小丫头一眼,然后把目光转向旁边的徐盛,说道:“文向,这一次我也不打算带你去,我倒不是不相信你吃不了苦,是我有一个更重要的任务交给你。”

    “末将明白,请公子吩咐。”靠着在与笮融大战斩首十一具的功劳,已经被陶应火线提拔为牙门将的徐盛恭敬答道。

    “还记得我在昨天晚上教你的马其顿方阵不?”陶应先问了一句,见徐盛点头,陶应又说道:“你到降兵队伍中挑选两百个合适的降兵,抓紧时间把这个方阵的战术传授给他们,紧急训练出来。这个方阵战术虽然破绽很多,在万里之外西方也早已淘汰,但是从来没有在华夏大地上出现过,我们如果突然使出来,那怕是孙策小儿,也必然措手不及,可以当做我们的步兵奇兵使用。”

    “末将遵命。”徐盛抱拳答应,又道:“其实末将认为,这个战术还有补充余地,比方说近战不力这个缺点,就可以让士兵装备短兵器弥补……”

    “你看着办吧。”陶应挥手打断,道:“老实说,我也是在书上看来的这个西方战术,了解不是很多,只是觉得这个战术可以用来突然袭击,效果应该不差,而且容易训练也容易装备。你有什么好的想法,可以尽情的做,不用怕失败,你和我都还年轻,都有的是时间和机会总结经验,扬长避短。”

    “谢公子信任,公子知遇之恩,徐盛即便粉身碎骨,也难报万一!”徐盛是真的激动了,也更不明白陶应为什么这么信任自己,对自己这个刚刚投奔的部下如此重用,好得简直就不象话。

    感激之下,徐盛又猛然想起一事,忙又向陶应拱手说道:“公子,关于广陵战局,末将有一个建议,不知公子是否采纳?”

    “直接说吧,好的话,我一定言听计从。”陶应答道。

    “公子,你何不向臧霸将军求援?”徐盛建议道:“公子不肯向主公求援,是考虑到主公的兵力不足,临时大量抽调的兵力必然手忙脚乱,破坏徐州五郡的布防。但臧霸将军的兵力十分充裕,战斗力也不弱,而且公子你已经斩下了笮融人头,达成了对臧霸将军的应诺,臧霸将军也应该遵信守诺,接受公子你的指挥了。还有,就末将在琅琊的所见所闻,感觉臧霸将军是一位言出必行的人。”

    “好主意。”陶应点头,道:“现在秋收刚结束,臧霸的军粮也应该很充足,应该有力量出兵南下。至于成也不成,就看臧霸守不守信用了。就这么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