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度书院 > 其他小说 > 新七仙女 > 新七仙女第49部分阅读

新七仙女第49部分阅读

    工厂工作。

    他也是刘支书取保回来的。最近,他被调到养猪场工作,很认真,当了养猪场的场长。

    刘成伟,今年28岁,原来村里出坏事,他总有点份,爱凑热闹,打群架。经刘支书教育,彻底改过,开始开煤矿,办企业,当村里电工,最近当了电工班长。

    去年2次参加党课学习班。他写了入党申请书。他在申请书上写道:“……虽然我现在还不是一名党员,但我心中总是以党员的准则和形象,严格要求自己,随时准备为共产主义事业而献身!”

    他已接受党组织考察2年,最近,全村44名党员,到会的39名党员一致同意,推荐他加入党组织。

    党支部现在给他评价是:“认真学习,处世公道,顾全大局,科技致富,起了模范带头作用!”

    为了教育这些孩子,刘贤玉常常是苦口婆心,晓之以理,动之以情。

    有一次,她从看守所接回一个青年,教育他重新做人。也许是太劳累,她走在公路中间,突然昏倒在地,人事不省。村人们把她抬到医院抢救,从中午11时至下午5时,还未苏醒,村人、家人哭成一团,以为她就这样走了。

    不料,5 时30分,她又一次站起来了。

    在上寮村民心目中,刘贤玉是个永远不倒的主心骨。

    第二百四十三集 播种文明,你富我富大家都富

    第二百四十三集播种文明,你富我富大家都富

    第243集

    播种文明,你富我富大家都富。

    第二百四十三集

    527、播种文明,你富我富大家都富

    刘贤玉办企业将近20年。

    她对上寮村应该如何走上致富小康之路心中有数。千条万条,关键是人才这一条。

    自从她狠抓社会治安整顿,挽救失足青年后,上寮村社会秩序日渐好转。这时候,她想,如何杜绝违法犯罪现象,让村民们的精力集中到经济建设中去,并在其中发挥作用呢?她沉着冷静地开始了大刀阔斧的改革。

    改革首先从村支两委动手。

    过去的班子年龄老化、思想僵化、只讲大话、不办实事。刘支书逐户调查,明察暗访,一夜之间调整村干部7人,组长9人。

    她让年轻人上第一线,挑起重担。

    这其中,她起用了两个德才兼备的重要角色:一是村主任刘解刚;一是村治保主任黄良平。刘39岁,村里能人,工作特有方法,抓得人拢;黄32岁,是刘支书一手培养出来的,懂法治。

    上任之前,他们3人都先带头致富,口袋里都有为群众办实事的钱。以3人为核心的领导班子,带领干部群众向小康建设迈出了大步伐。

    刘贤玉一上任,就将自己购买的企业,一个产值18万元的电力站捐给了村里。

    头一年,这个实体净赚55万元。她发现本村小煤窑多,电力供应紧张,缺少科学管理,于是,她带领村干部,架设了一条2、5公里长,耗资15万元的高压线路,自己垫资3万元,一下解决了上百个小煤窑的供电问题。

    接着,她对这些小煤窑实行规范管理。她一个一个去调查,去解决问题。1996年“秋老虎”季节,她连续10多天翻山越岭,帮助解决问题,最后病倒在工地上。

    刘贤玉的事迹深深地感动着村里的每一个人。他们看见,刘支书病还未痊愈,就领着 那些青年们修好了被洪水冲垮的3座河坝,还新修31水渠道、两口山塘、三条水泥公路,总投资8万元,她本人捐款2000元,捐水泥4吨。

    从此村民告别了干旱缺水的岁月。

    村里的小学校,教室太旧且少,62个学生挤在一间破旧的教室里上课,刘贤玉看了心里怪不是滋味。再穷不能穷学校,再苦不能苦孩子!

    她自己拿出8、7万元(现金5万元,钢筋、水泥款3、7万元),还多方筹资36万元,首先投资扩建学校,增加4个教室,新建校门170平方米,扩建学生运动场,增添教学设施。

    有一条学生上学的路,茅草比人还高,下雨时成了烂泥路,刘贤玉看到孩子们上学时摔倒在地上,她感到一阵阵揪心的痛。

    为此,她带头投资,新建了一条水泥公路,让孩子们高高兴兴地去上学。

    仅1996年,村里投入公益事业费用54、6万元,其中,刘贤玉垫付、投入的就有11、4万元。

    这一年,他们还清了上届移交的欠款15万元。在全市百强村投资150万元,兴办了一个自产自销的大型养猪场。现已存栏近千头猪。

    三年内全村消灭荒山。全市百强村排队再列前茅。

    宁乡县,村民陶成贵1985年经人介绍,卷着破棉被,拎着一口破盅,找到刘贤玉:“刘厂长,我在家乡实在困难,让我到你这当个工人吧!”

    刘贤玉见他老实厚道,虽然瘦弱,一脸菜色,但却是个实打实的小伙子,便答应收他为徒。陶成贵在湘南铸造厂一干就是14年。

    14 年过去,他的家也搞富了:一应俱全的家俱、电器,日子过得挺红火。

    陶成贵在厂里已是独挡一面的技术工,有人叫他跳槽,或自立门户自己干。他说:“像刘厂长这样的好人哪里去找,我不走,我要在这儿干一辈子。”

    村民刘细六,老婆患间歇性精神病,5个小孩要读书,家境十分贫寒。刘贤玉给他家送去小孩学费。没饭吃又送去粮食。

    村民王兆忠,老婆生了两女,要结扎,可他觉得没个男孩,在村里抬不起头。因贫困而夫妻吵架。他几度对生活失去信心,要去投河自尽。

    刘贤玉闻讯上门做工作,并把儿媳装修好的门面让给他经营。王兆忠夫妻开了个副食店,无钱进货,刘贤玉又拿出5000元给他们作本钱。几年后,王家发了财,小店成了副食批发部,还办了个煤矿。

    有钱了,日子好过了,两口子也和睦了。

    按家庭财富说,刘贤玉这辈子也不愁吃,不愁穿了。但她是个自家富了还要带富千家的村支书。

    1995年,她把自家每年可获40万元的供电站转让给村委会。她说:“现在村里许多群众有困难,自己要作出一点奉献,让大家共同致富才好。”

    这个供电站转让后,不到两年,就给村里创纯收入110万元。不少人说刘贤玉是傻子,刘贤玉说:“能为乡亲分点忧,傻又何妨?”

    往日,上寮村妇女90是靠打牌、闲聊过日子,刘贤玉当支书后,在她的影响下,妇女们丢掉了扑克、麻将,个个经商,人人争办企业,从事种、养、加工业的人越来越多。村里绝大多数家庭走出了贫困,奔上致富之路。

    11户买了小车,50多户买了大车,246户装上了程控电话,300多户办了经济实体,全村社会总产值今年达到8000万元,人平收入达到4780元,上寮村在全市“经济”百强村中名列前茅。

    她的家庭被评为“全国五好文明家庭”。

    第二百四十四集 金牌歌手坎坷投师演绎父子深情

    第二百四十四集金牌歌手坎坷投师演绎父子深情

    第244集

    金牌歌手坎坷投师演绎“父子”深情。

    第二百四十四集

    258、本次仙缘桥情人节大会,将邀请一位高音歌唱家作为大会晚会主唱。他和师父何纪光的故事鲜为人知。本届组委会筹备组特约记者采访了他。

    在湖南最近的一次节日晚会上,有一位全国一等奖获得者青年歌手演唱了一首新歌《醉了,酒埠江》!他深情地说,这是他献给恩师何纪光的歌。

    他唱道:

    你不是一条河,也不是一条江,你是游人梦中的天堂,呵天堂……

    观众们听后都纷纷说,何纪光没有走,我们喜爱的高音歌唱家,他又回来了,他又回到了人民群众的身边!

    这熟悉的歌声是谁唱的?

    他就是何纪光的弟子吴壮贵!

    他哭了。

    他说:我的老师是国家第一个独创“新型半声唱法”而被称之为中国的“帕瓦罗蒂”的著名男高音歌唱家、湖南省歌舞剧院苗族民歌手何纪光。

    这位早在40多年前,就以一曲《挑担茶叶上北京》以独特的“湖南高腔”使他名震全国;

    他演唱的电视连续剧《济公》主题歌,更是全国妇孺皆知,光音带就发行了300万盒;

    在今年9月张家界旅游节开幕式晚会上,63岁的何纪光风采不减当年,以“高腔”《洞庭鱼米乡》、《挑担茶叶上北京》和《张家界的美景多》技惊四座,几十年好嗓子依旧不变。

    谁知这已成千古绝唱!

    那年9月19日,他从张家界回来,不幸患病逝世……”

    有人说,中国湖南的高音歌唱大旗从此以后倒下了!

    不,何纪光手把手教出的唯一弟子大胆地走上了中国高音歌唱的舞台!

    鲜为人知的是,这位已经在全国获得“尊龙杯”歌手大赛金奖的弟子终于出山,已经倾注了何老先生多年的心血!

    更为鲜为人知的是,吴壮贵在人生困顿、遭遇离婚、流浪省城、居无定所、衣食不饱的情况下,幸遇了恩师何纪光……

    壮贵的声音艺术,通过何老师的用心指导,已经逐步形成了特色!

    如果何老师再活10年,对壮贵的艺术成功,肯定有更大的帮助。现在对于何老师的唱法,他只能在回忆当中慢慢去总结归纳出来。

    壮贵牢记何老师的教导,时刻在心里有个想法:就是要唱好每一场;要走向全国,走向世界;要接下何老师树立起来的高一般化歌唱事业的大旗,为祖国争光!

    你看,他在唱歌。他唱道:

    你不是一条河,

    也不是一条江,

    你是游人梦中的天堂,

    呵天堂。

    青山托起酒仙湖,

    湖水映明月更亮,

    乌蓬晃悠悠,

    渔女悠悠唱哟,

    山歌声声哟荡回肠,

    千年梯田气宇轩,

    晨钟暮鼓清波随风荡,

    随风荡,

    啊嘿啊嘿啊游人不想归呀,

    游人不想走,

    哎呀这醉人的酒埠江哟!

    醉人美丽的酒埠江!……

    观众们听后都纷纷说,何纪光没有走。

    我们喜爱的高音歌唱家他又回来了。

    他又回到了人民群众的身边。

    湖南高音歌唱的大旗没有倒下呵,他的弟子吴壮贵简直就是何纪光的正宗传人!

    第二百四十五集 打工流浪,幸遇恩师何纪光

    第二百四十五集打工流浪,幸遇恩师何纪光

    第245集

    打工流浪,幸遇恩师何纪光。

    第二百四十五集

    529、打工流浪,幸遇恩师何纪光

    39年前吴壮贵出生于湖南省攸县农村,父母皆为农民。

    高中毕业后,高考落榜的吴壮贵回到了村里当了三年农民。就像路遥笔下《人生》中的高加林一样,他当时很苦闷,感到自己前途渺茫。每次逢墟赶集,他都要戴个草帽,把帽沿压得低低的,生怕碰见了熟人。

    若是遇到高中上了大学的同学,他恨不得地上有个洞,他好钻了进去。去火车站坐火车,他要经过一“大户”人家。他认识了一位喜欢听歌的姑娘。这年秋天,吴壮贵被招考到攸县花鼓剧团,当了一名戏曲演员。

    当时农村姑娘都比较羡慕有工作的小伙子,虽然追那姑娘的人多,但她觉得吴壮贵实在,便决定与他结婚。婚后,吴家为她买了个城市户口,让她招工到县城一家企业,当了工人。小夫妻二人住在剧团里,生活美好幸福。三年后又生下了女儿娇娇。

    由于他忙于演出,没有照顾好家庭,他让妻子出去搞产品推销,后来他妻子把自己也“推销”走了,和厂里一个男人好上了。1993年,她提出离婚。离婚后,她嫁给了厂长。

    遭受这场婚变的打击,吴壮贵欲哭无泪。老婆跟别人走了,单位上的头儿又看不起他,总是找他的岔儿。

    有一次,吴壮贵被县总工会选中,代表攸县参加株洲市“骆驼杯”歌手大赛。县里领导普遍看好吴壮贵,觉得凭他的实力,一定能拿个奖回来,为县里争光。谁知团里的头儿却不同意。他怕吴壮贵出名后会飞了。县委、政府领导出面做工作。吴壮贵去比赛,获株洲市最佳歌手奖。为此株洲日报载文赞称他是“歌疯子”,为了唱歌不要命了。团里那位头头却要他写检讨,向全团作出书面检查,扣发年终奖金,每月只发60元“上岗试用”工资。

    又有一回,吴壮贵作为团里的骨干,安排了一场歌舞晚会,为团里争得荣誉,增加收入。

    谁知晚会上,有一盘磁带没有配合好,让一个舞未能顺利演出,有位头头指着吴壮贵说:“都是你干的好事!”责任推到吴壮贵的身上……

    无端受此责罚,使婚姻破裂的吴壮贵身心备受打击。他到夜晚,一个人蒙被痛哭!

    他恨自己枉为男子汉,怎么会变得如此颓废!他发誓,要冲出阴影,走出攸县,要到外面去闯荡,一切从头再来。

    1993年7月,吴壮贵毅然停薪留职,不要工资,从朋友那里借了400元钱(前妻带走了所有的存折,财物所剩无几)。

    他来到岳阳打工。

    开始找工作,找了许久,他没有找到唱歌的地方,欠了房东7天的房费。一个月后,他才找到一家歌舞厅,老板愿意每晚出30元钱雇他唱歌。于是,他得以还清那笔房租。

    一天晚上,吴壮贵在岳阳大酒店演唱《八百里洞庭美如画》。主持人欧阳胖子听了,顿觉耳目一新。他对吴壮贵说:“壮贵,你有这么好的嗓音,应该到省城长沙去发展。”吴壮贵说:“好啊。”他正求之不得。经欧阳胖子介绍,吴壮贵来到了长沙。

    最初在长沙市伍家岭一个小夜总会唱歌。

    40元一天。老板把他安排在出租屋里住。那里只有一床破棉絮,一床破席子。

    蚊子像轰炸机,咬人特厉害。吴壮贵一个人住在那里。夜深人静时,思念女儿,有时夜不能寐。不久,这个夜总会生意不好,关门了。吴壮贵又失业了。最后他在攸县驻长办事处找到一个床位,住了下来。

    每天包吃包住,共15元。但15元吴壮贵也付不起。他向长沙文化局的陈科长借了三次钱。借到第三次时他不好意思开口了。

    就在人生极其困顿的时候,吴壮贵幸遇了全国著名高音歌唱家何纪光!

    何纪光是古丈县人。当时已有50多岁。当今歌坛最活跃的年轻歌唱家宋祖英就是古丈县的,何纪光无疑是她的前辈。何纪光父母皆为爱好民歌的百姓。从小纪光进山砍柴,采茶,下河挑水。

    故乡茶山多,采茶女的歌声此起彼伏,吸引着、熏陶着儿时的他。7岁那年,在家乡的赛歌会上,小小何纪光出人意料地夺得第一名。

    家乡的父老乡亲都为他高兴,鼓励他唱歌。每当一年一次的赛歌会,赶场子等热闹的时刻,母亲就带他去唱歌。武陵山的奇峻给了他唱歌的灵性,西水河的百折不回教给他执着的精神。

    14岁那年,他被选拔进入湖南省歌舞团。少年时代他领唱《澧水船夫号子》。在中国第一届音乐周上,他一个“哦嗬”打进了北京怀仁堂。《澧水船夫号子》和《打哦歌》一炮打响,使“何纪光”这个名字第一次走向全国,影响海外,连香港的报刊也评点说:“这种歌唱技艺,实在匪夷所思。”

    博取众家之长,成一家之歌。这使何纪光日已成就高腔歌手大气候。

    1959年,毛主席回故乡要听湖南民歌。接待处的同志将省歌舞团的同志接到省委接待处招待所住下来,何纪光也去了。他为毛主席唱刚学来的韶山高腔山歌《插田歌》,还唱了《挑担茶叶上北京》、《扯白歌》。

    毛主席听了,放声大笑。他站起来,主动和何纪光握手,表示感谢。

    80年代,何纪光的唱片推向全国,风靡一时;各电影制片厂请他唱主题歌;《济公》一曲全国传唱,歌带发行300对万盒;《洞庭鱼米乡》、《挑担茶中上北京》被定为每周一歌,在全国各地电台播放。

    他出席了中国第四次文代会和全国第三届音代会。

    1983年,他随中国音乐家代表团在香港演出时,他竟拿掉话筒,勇敢地对着能容纳2000人的大会堂高歌,其歌声的穿透力,令同行和观众为之震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