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度书院 > 其他小说 > 弄潮 > 弄潮第496部分阅读

弄潮第496部分阅读

权军才把这篇经过一番修饰的文章交回给赵国栋,赵国栋看了文章大体意思没有改变,只是在语气上变得更委婉缓和,赵国栋估计曾权军也应当是征求上了上面意见,得到了首肯才会同意自己发表这篇文章。

    本来只是代表自己个人观点的一篇文章,却因为自己身份太过敏感而不得不再三考虑,赵国栋也觉得有些感慨,但总算是获准发表,也算达到目的。

    《南风窗》上这篇文章一发表立即引起了很多经济界人士的关注,认为这是中央政府放宽民资准入政策的明显信号,像钢铁企业和矿业国家政策日趋收紧的情形下,中央政府突然释放出这样一个信息,也让国内民营企业为之一振,赵国栋也作为一个标杆式人物再度成为热议话题。

    但是很多人也注意到赵国栋这篇文章中还阐述了另外一个观点,那就是要求在兼并中一方面应该要按照市场经济规律办事,另一方面政府必须要严格尽职履责,除了在防止国有资产流失上要认真评估审定外,还应当在国土、环保、税收、社会保险等方面一视同仁的严格监督,从法制角度上来对血汗企业、污染企业、违法企业设立禁入线。

    这一个观点也在相当程度上引起了争论,不少经济界人士认为赵国栋这个观点就有点为地方政府寻找理由阻止民企成为兼并主体的依据,但是也有一部分人士认为如果你民营企业不是血汗企业,不存在违法、偷税漏税以及污染问题,那又何惧这一意见?

    “永培,高技术产业事关我们国家经济长远发展大计,各省实际情况不一样,我觉得在这一点上需要因地制宜,不宜全面开花,所以我觉得各省乃至各地市都应当有一个较为明晰的规划,司里边恐怕需要认真结合中央政策精神,有针对性的对各省和个别地市进行指导督导,就中长期规划和短期规划都要有明确的意见出来,你要好好对这个问题梳理一下,安排司里边把这项工作落实下去。”

    赵国栋现在的吩咐张永培已经不敢马虎敷衍了,这几个月里赵国栋正在不断的用他的表现征服大家或者说迫使大家认可他的地位。

    《南风窗》上那篇文章他也看到了,甚至还和庄云禄进行过探讨争论,这本来还是处于探讨阶段的观点,赵国栋却敢于在外部媒体上阐明,虽然是以个人观点来进行探讨阐述,但是其意味深长。

    庄云禄一句话让他印象很深,赵国栋获得了高层认可,自信心和驾驭力都已经上升到了可以按照他自己的想法来向外界表明意见了,这也就意味着赵国栋在委里边的地位日益稳固,不能不说先前对赵国栋能力的怀疑是大谬不然。

    张永培也观察到了张宏伟在迅速向赵国栋效忠,而孔祥龙和庄云禄也明显改变了态度,至于古寿昌虽然依然如故,但是他这个人性格如此,无论是谁当他的领导他都没有什么改变,所以张永培也很明智的效仿着张宏伟。

    “赵主任,我马上就组织司里边对这项工作进行研究,并安排落实下去。”这一次张永培态度很坚决。

    赵国栋满意的点点头,“那好,你们把工作计划尽快拿出来,各省要有各省的特色,要突出差异,不要一窝蜂都是要以什么电子、生物、先进制造业这一类热追的产业,对于高技术产业更应当要细分化,这样有助于集中力量进行突破,取得实效。”

    赵国栋开始继续撰写自己的一直在构思的文章,关于解决国内企业海外并购上的政策限制一文。

    赵国栋知道很多事情自己未必能一力解决,但是他觉得自己至少可以发出一些声音来,让上边听见看见,权衡其中利弊,作为国家发改委副主任发出的声音比起一般的经济学者或者所谓经济界人士的观点显然更能引起人们的关注。

    这是自己必须要做的,也应该做的。

    萧春阳很有兴趣的阅读着《南风窗》上这篇文章,赵国栋的署名文章,《正确看待当前产业整合中出现的新动向》,话题犀利,直指核心。

    “永刚,你们这位赵主任霸气十足啊,这是不点名的在批评齐鲁和冀中两省省政府在钢铁产业整合的做法啊。”这篇文章他已经读过多遍,还推荐给了自己的老总和京钢集团大老板看过,因为铁矿石进口权同样是赵国栋提出的改革目标,他们对赵国栋观感并不好,但是却都一致认为这篇文章很值得一读。

    和齐鲁方面钢铁产业情况略有不同的是冀中钢铁产业分为南北两块,北边以唐钢为首,南边以邯钢为主,而这也是南北两大钢铁巨头宝钢和京钢对峙局面,宝钢已经实现了对邯钢的初步整合,而京钢则实现了和唐钢的密切联合。

    处于各种因素尤其是京城赢得2008奥运举办权之后,中央就有意让京华钢铁迁出首都地区,而现在更是明确迁往冀中草碑店地区,重建京华钢铁集团生产基地。

    但是冀中方面提出的方案中却明确排除了京钢和宝钢入主冀中钢铁产业进行整合的可能性,而是希望整个冀中钢铁产业统合在一个大型的冀中钢铁集团之下,这样可以在冀中省内形成一个特大型的钢铁集团,这既引起了京钢方面的不满,同样也让宝钢方面相当失落。

    前期所作的那么多工作却因为地方行政部门出于狭隘的自身利益着想而遭到否决,无论是京钢还是宝钢都感觉难以接受,但是钢铁产整合是以发改委出台政策,具体推进则是各省政府来进行,所以在这个问题上无论是京钢还是宝钢都是有苦说不出,冀中省政府不会考虑你京钢或者宝钢的想法,也不会考虑唐钢或者邯钢的发展前途,它首先需要考虑的是省里边的利益格局。

    “嗯,赵国栋的确有些魄力,这篇文章也敢发表出来,这是在打冀中和齐鲁两省政府的脸。”李永刚也不得不承认赵国栋在这个问题上的远见卓识和胆魄毅力,这个家伙不但挑战了国企,同样也敢于质疑地方政府,一般人是无论如何做不出这样的壮举来的。

    “你们委里边对此有何评价?”萧春阳对于赵国栋是越来越感兴趣,他并不知道赵国栋对他同样也是越老越感兴趣。

    “委里边好像都保持了沉默,但是司里边大家都心知肚明,这是地方政府和央企在利益博弈,这一次赵国栋站在了央企一方。”李永刚沉吟了一下才又道:“准确的说,这个家伙似乎是觉得哪样对产业壮大有利,他就支持哪一方,至于其他因素都搁在了一边。”

    第一百三十节 推进

    萧春阳瞟了李永刚一眼,不露声色的道:“永刚,你好像对这家伙的观感有所改变啊。”

    “嗯,我原来也觉得这个家伙有点哗众取宠邀功媚上的味道,但是这两件事情我感觉自己判断上还是有些偏差,这家伙就算是真的是要捞政绩,但是至少也有点胆魄,敢于啃硬骨头,钢铁产业整合都说了多久了,谁都知道这是一个烫手山芋,谁谈到这个问题时都是要么顾左右而言他,要么就是模棱两可含糊其辞,或者就是说一些原则性的废话,真正涉及到实质性的关键性的具体性的问题时,大家都闭口不谈。”李永刚似乎也在琢磨味道:“但是赵国栋有点不一样,你看这篇文章虽然语气比较缓和,但提出的几点只要是业界内的都知道指的是什么,冀中和齐鲁两省省里边脸上怕都是火辣辣的,不是滋味儿吧?”

    “那你判断他的这些意见中央会真正采纳么?”萧春阳也知道赵国栋不是头脑冲动的热血青年,他敢以署名方式发表这篇文章,那肯定也是得到上边许可,关键在于中央会不会真的按照这个意见来推进,想必这个问题不仅仅是京钢、宝钢、唐钢、邯钢以及莒钢、济钢这些企业在关注,冀中和齐鲁以及京城、沪江这些地方政府一样在关注着,刊载出来也许就是一个风向,看看业界反应,至于会不会真正推行,还不太好说。

    “这还不太好说,钢铁产业整合不仅仅是经济问题,同样也是社会问题和政治问题。”李永刚觉得自己这句话说得挺有水平,“那得看各方政治力量的博弈结果。”

    萧春阳轻轻一笑,他很乐意赵国栋的心思被国内化肥进口权问题和钢铁产业整合所吸引,甚至有些庆幸。他一直对赵国栋有一种的莫名的警惕和惧怕,连他自己都说不清楚自己为什么会有这样怪异的感觉,但是直觉告诉他,这个家伙相当危险,而这种感觉在赵国栋出任国家发改委副主任之后达到了巅峰。

    赵国栋的每个举动都会极大的吸引住萧春阳的注意力,如果说化肥进口权还好一点,那么钢铁产业整合和铁矿石谈判机制几乎就是直接涉及到自身利益了。钢铁产业整合那是京钢总部的为题,和京钢国际影响不算太大,但是铁矿石谈判机制以及进口渠道问题就事关切身利益了,问题是还不仅仅于此。

    萧春阳一直有些担心赵国栋会强力干预铁矿石进口机制和谈判机制,虽然那并不是国家发改委的主责,那属于商务部,但是国家发改委肩负着产业协调的职责,而钢铁产业又是国民经济基础产业,发改委一样在铁矿石进口机制和谈判机制上有着相当大的发言权,商务部一样需要征求发改委的意见,而赵国栋恰恰是主管产业协调的发改委领导,这让萧春阳很有点食不甘味睡不安枕的感觉。

    好在钢铁产业整合比起铁矿石进口机制和价格谈判机制来说无论从哪方面来说都更吸引赵国栋的精力,这一个夏天是如此难熬,铁矿石进口谈判终于在6月下旬结束,国内钢铁企业接受了百分之十九的涨幅,业界内也反应平静,让一直提心吊胆的萧春阳终于放下一块石头。

    但是眼见得进入下半年,2007年铁矿石谈判时间又逐渐逼近,萧春阳又有一种受煎熬的感觉,随着谈判时间逐渐逼近,他得把李永刚抓紧了。

    正琢磨间,电话响了起来,萧春阳看了看那个让他又恨又爱的电话号码,心中叹了一口气,看见李永刚目光望过来,振作精神的接起电话:“泰哥啊,你在哪儿?”

    “老地方,你过来吧。”电话里传过来津门味儿很浓的声音,“这么久没见你了,晚上好好喝一杯。”

    “泰哥回澳洲了?”萧春阳随口问道。

    “到辽东和齐鲁那边走了一圈,下去看了看一些朋友,了解了一下行情。”对方声音似乎很疲倦。

    “泰哥你可真是够卖力啊,力拓的待遇就那么好?”萧春阳吁了一口气。

    “这年头人为财死鸟为食亡,春阳老弟,大家伙儿不都是这样么?”那边语气很自然。

    萧春阳打了个激灵,下意识的看了一眼坐在自己对面茫然无知的李永刚,“好,我马上过来。”

    萧春阳的判断很准确,赵国栋近期的主要精力的确被钢铁产业整合吸引过去了。

    最初是齐鲁省,现在则是冀中省,这两个省份都同样有着优良的铁矿石进出口港口,同样是钢铁大省但非钢铁强省,省内的钢铁产业都分成几大块,要想形成合力做强企业,就需要整合。

    冀中和齐鲁情况不一样,冀中南北两大块钢铁产业其实都有相当不错的兼并优势,唐钢和京钢其实已经形成了相当密切的合作关系,由于地理位置和长期合作关系,加上在基础设施和信息系统共享上都有较好的合作基础,在赵国栋看来这完全是一个最佳合并策略,而冀南板块的邯钢则和宝钢合作有了基础,宝钢也一直有意将邯钢纳入宝钢系,这样可以形成产品优势互补,也有助于宝钢开拓北方市场,这同样是一个双赢的局面。

    但是这一切却不符合冀中省的利益。

    眼见得自己省内的钢铁产业竟然就被外市的企业瓜分,无论从地方利益还是个人感情来说,只怕都是冀中方面领导难以接受的,这一点赵国栋也能理解,但是赵国栋觉得如果能够放在更远的角度来看,如果能够沉下心来仔细分析,以更平和的心态来看待这个问题,如果可以在诸如税收和后期发展的战略上展开一些列对话沟通,赵国栋认为冀中钢铁产业更适合与京钢和宝钢合作,而非以一个省的钢铁产业硬性打包纠合在一起。

    钢铁行业的确涉及太多的利益瓜葛,难怪屡屡进行整合,屡屡反弹,屡屡效果不佳,不用行政手段推动,你要压缩落后产能就是空话,你要动用行政手段,有时候就会被下边来跑偏变味,这中间的关节委实让人难以下手。

    等赵国栋对钢铁产业整合有了一个比较明确的思路时,2006年度铁矿石价格谈判已经结束了,淡水河谷和蒂森克虏伯率先达成了涨价百分之十九的意见,紧接着欧洲和日韩企业也跟进,然后孤独的中国最终接受这一涨价要求,赵国栋为此扼腕不已。

    不过国内对这一涨价还算平静,比起去年的百分之七十一点五涨幅,还算可以接受。

    赵国栋却以为随着国内进口铁矿石继续增加,如果不早日商讨对策,进口铁矿石价格上涨将蚕食掉钢铁企业的主要利润,而要谋求对以三大垄断矿企形成的谈判机制形成压力,那么一方面通过整合来削减国内落后产能,三百立方米以下高炉坚决予以淘汰,另一方面鼓励钢企走出去寻求更稳定的铁矿石来源,尤其是开发新的铁矿石渠道,只有这样才能捍卫中国作为钢铁第一大国的利益。

    “曾主任,我觉得目前条件已经成熟,今年铁矿石价格又上涨了百分之十九,这对于钢企来说相当大一部分利润又算是为淡水河谷和两拓作了贡献了,如果我们还是这样久拖不决,只怕国内钢铁企业损失会更大,在必要的时候,中央还是应当果断一些的好。”赵国栋捧着茶杯,用茶杯盖抹了抹水面上的茶叶,平静的道。

    曾权军仰起头似乎在看天花板,实际上却是在思考赵国栋提出的这个问题,今年涨势还算平稳,但是几乎每年一涨的趋势已经确定下来,正如赵国栋所说,三大矿企对于国内钢铁企业生产、销售和库存甚至各种具体指标了如指掌,加上他们在铁矿石供应上形成的绝对垄断局面短期内无法动摇,你就无法确定明年后年他们会有什么新的动作,一旦价格涨的太猛,对于国内钢铁企业来说也许就是没顶之灾,到那时候再来想对策就晚了。

    “国栋,我觉得也差不多了,你的观点我很赞同,今年局势还算平稳,正好可以推进这个战略,通过整合坚决淘汰三百米以下高炉,这要和地方政府签订责任书,完成不了要坚决问责,另一方面则要推动钢企继续走出去寻找矿石来源,鞍钢、国全、沙钢和复兴剑龙与澳大利亚金必达公司已签约共同开发卡拉拉项目,另外中钢集团正在收购澳洲中西部矿业公司,还有企业已经赴南美巴西和智利掘金,这都是良好的开端,这样提前布局都可以为日后化解铁矿石对我们国内钢铁产业被动局面提供助力。”曾权军似乎也下了决心,“我会尽快和国务院领导联系,到时候我们一起去汇报这个情况。”

    第一百三十一节 枪的好处

    赵国栋觉得自己还是小看了曾权军和他身后国企们的影响力。

    一个星期之后国务院决定就钢铁产业整合方案修订稿进行重新征集意见,而这个方案就是在自己提出的意见和建议上进行了相当大幅度的修改,除了三百立方米以下高炉会强行被淘汰,以求强制压缩一亿吨产能之外,国务院在新的钢铁产业整合方案修订稿中也明确提出要以市场经济规律作为准则进行整合,地方政府以促进方式而非干预形式来推动整合,鼓励优势互补,鼓励产业链结合,鼓励特大型企业作为兼并龙头,不得以地域和权属作为限制条件,并明确提出淘汰落后产能将会与各地方政府政绩挂钩,在考核时将作为一票否决的考虑因素。

    京钢和宝钢率先对国务院新的钢铁产业整合方案修订稿作出反应,认为新的钢铁产业整合方案修订稿切合实际,符合发展潮流,有助于中国钢铁产业科学布局,紧接着武钢、鞍钢也表示支持,随后沙钢、莒钢、复兴剑龙等民资钢铁企业也纷纷表示支持,提出国家应当对民资钢铁企业的并购一视同仁,尤其是在融资政策上予以同等对待,鼓励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