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度书院 > 其他小说 > 重生抗战之军工强国 > 重生抗战之军工强国第15部分阅读

重生抗战之军工强国第15部分阅读

    。过了一会儿太祖心情才平静了下来,示意胡卫东继续说下去,尤其是要他解释为何要现在就出国采购,而不是拿来加速革命的胜利,等到掌握全国政权之后再去向外国购买,那时地盘大财力足,不是能够买到更多东西吗?

    “原来苏联能够发展这么快,居然是捡到便宜的缘故?”,太祖听了胡卫东对西方29-33年经济大萧条的说明后恍然大悟道,心中对于苏联已经所剩无几的那点敬畏也几乎荡然无存了,而胡卫东所说的“现在虽然不像几年前机会那么好,但一样有便宜可占,一旦等西方经济恢复过来,那时不但价格要高上好几倍,而且就算有钱,也未必能够买到那些具有战略价值的重要设备和技术了,挖人更是难比登天。”就更是令他砰然心动。可是这种大事太祖一个人也做不了主,他决定先将周副主席请来,达成一致后再说服总司令,只要三人统一意见,那么其他人也就没法反对了。

    周副主席也是一代伟人,而且对国外比太祖更加了解,虽然心底里觉得胡卫东的计划风险很大,但也觉得这确实很可能是中国崛起的一大契机,如果错过未免太可惜了,加之他现在已经对太祖的远见心悦诚服,在沉思了几乎有一刻钟后终于投出了这一张关键的赞成票。

    这时胡卫东却又得寸进尺道,“一亿两千万元在中国觉得很多,但换算成美元,也就四千万左右,即使是白菜价,也绝不可能买回一个完整的工业体系。而青霉素等新产品虽然潜在利润空间巨大,但由于根据地条件简陋,目前的产量自用都还不够,如果有可能的话,我会设法以远期的专营权作为抵押向国外的大财团大公司贷款,以尽快获得更多的现金,来采购更多的机器设备、引进更多的技术人才。而且在出国之前,我们都不知道能够买到哪些东西、引进到哪些人才,又怎么将其带回国再运到根据地,所以我希望能够得到全权以随机应变。”

    太祖一向是疑人不用、用人不疑,闻言正要答应,一贯心思缜密的周副主席却提出了一个不能跳过的问题,“一亿两千万元即便如你所说不足以完成中国的工业化,但放在国内,已经是一个非常大的数目了,据说阎锡山在山西搞工业铁路,总投资额也不过几千万而已。但是,目前内地的产业工人总共也不过几百万,其中重工业的不足百万,哪怕只是一亿两千万元买来的机器设备,恐怕都没有足够的工人来操作,短时间内筹来更多的现金又有什么用呢?”

    “这个问题不难解决,一方面我们不会买那些过时的老旧机器,劳动生产率自然较高,需要的工人也就相对较少。另一方面,现在西方国家失业的工人多如牛毛,只要工资给高一些,雇一些优秀的技术工人回来当师傅应该不会太困难,另外,我们豫西发明了一种办法,能在一到两年的时间内将一个脑子不笨的文盲培养成熟练的操作工,如果有高小以上的文化基础或者聪明好学一点,更是只需要半年多的时间,这在过去的几个月里已经被证明有效。”,胡卫东闻言笑道,他所说的方法正是历史上新中国建立后能在苏援的短短几年时间里面打下根基的关键

    当时苏联专家来中国教学,那些工厂大都是全新的,甚至常常是只有硬件设备,而操作人员的水平则惨不忍睹,别说高工了,往往连普通技工都没有一个,中国接受培训的技术工人事实上没有任何技术,都是才毕业的中学生水平。正常情况下,苏联专家不培训个几年到十多年这样一个厂是不可能投产的,当年怎么办?国家建厂任务比什么都紧,苏联专家数量和时间都很有限。中国人的解决办法就是——分包!把教学内容彻底分解,一个人的课程派十几个小组来学习,上课的时候每个小组各自只听其中的很小的部分,实习的时候也是这样,最后基本上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面,每个小组就熟练掌握的任务范围内的技能,再把他们组合起来经过短暂的磨合整个厂就具备的投产所必须的软件要求。

    就靠这种类似蚁群效应的取巧办法,新中国在几年内就培养出了几百万高级技工,苏联撤走后工业虽有镇痛但是迅速恢复并且全面开花复制(当然升级就困难多了)。中国就是人海战术搞工业化,一个高级技工要十多年一点也没错,但是具备一个高级技工全部能力的组合技工群只要几年甚至几个月时间。当然这样搞的代价是人力成本暴涨,但是新中国的特点就是不计成本的工业化,钱是唯一不需要考虑的东西!

    而现在苏区工业建设的直接目标是为了支援将来的抗战,属于战时经济性质,同样是不计成本的工业化,所以这一绝招立刻就被胡卫东用上,并收到了令人惊叹的效果。要知道现在才是36年,全球科技水平与50年代有着不小的差距,对于工人的要求也相对低不少,因此培训的速度自然更快!

    推荐两位朋友的新书,感兴趣的可以去看看_

    [id=2456305,n=《冒牌大神官》][id=2487219,n=《横行无疆》]

    第七十八章 挺进河北

    (坑爹的铁通,到现在才能登录进来,不过穷人也只好用这个t-t,大家给点推荐票安慰一下吧_)

    伟人听后十分激动,他的目光远比胡卫东更加深邃,看到的已经不仅仅局限于工业生产本身,而是意识到胡卫东的办法可以迅速改变中国农民占据人口绝大多数的阶级构成,这对未来的中国革命无疑将会产生难以估量的影响。虽然太祖是中国农民运动的先驱之一,现在的红军战士乃至党员干部也主要来自于农民,但他很清楚农民由于其小生产者的局限性,存在着自私、短视、散漫等等不能忽视的弱点,虽然他一直认为这些都可以通过思想改造加以克服,但难度很大不说,还会占用大量的政工干部,而若是国内工人阶级可以壮大起来,这个问题就会迎刃而解。工人出身的在党内比重上升,将大大增强赤色党抵御各种非无产阶级思想不良影响的能力,比例上升到一定程度后,更将形成一个良好的氛围,使得来自其他阶层的党员干部和革命群众也都受到感染,从而不断提高他们的政治觉悟。另外,工人比例的增加,也必然会大大提高赤色党在第三国际之中的地位,从而获得更大的话语权,这至少也不是什么坏事

    既然胡卫东连工人不足这个最难克服的困难都找到了解决的办法,毛周二人便都不再提反对的意见了,只是要胡卫东多加小心,不要因为心急而过分冒险。至于“为何非要亲自去,不能派人前去吗?”之类的愚蠢问题,他们自然是不会问的,目前别说党内,即使是全中国,又哪儿还能找出一个比胡卫东更懂工业而又了解国外情况的人来呢?

    虽然得到了中央的同意,但胡卫东现在是不会马上出国办事的,一是因为37年开始的大萧条第二浪还没半年多才开始,所以胡卫东并不着急,二来嘛,虽然有一亿两千多万元的资金在手,但即使都是黄金,也重达好几十吨,何况其中还有很大一部分是体积更大的银元,而胡卫东又不可能带着一大队人马出国,所以将其兑换成容易携带的外汇是必须的,而国内最近的可能兑换到大量外汇的地点乃是有着多国租界的天津,这又恰恰与红军下一步的目标相一致

    红军东征既然高调地宣传是为了打通抗日的通道,现在真的做到后自然不好食言,加之胡卫东本人也对内战缺乏兴趣,因此当太祖下达“东进抗日”的命令后,他第一个领军进入了这两年日本人活动频繁的华北地区

    由于此时豫西苏区与大别山苏区尚未连通,胡卫东与粟裕只带了红十五军主力十二万多人挺进河北,与得知太原失陷后急急赶来山西“救援”阎锡山的薛岳二十万大军相比,兵力似乎有些薄弱。但红八军团已经打出了威名,即使薛岳也不敢轻易与之交战(主要是害怕红军恐怖的转化能力,国军要么不打,要打就得打赢,否则等于是去支援红军的),又奉有老蒋密令图谋山西,所以两军竟然不自觉地形成了默契,红十五军大摇大摆地进入了河北,而薛岳则率领二十万中央军安然进入山西。

    然而,令薛岳和老蒋失望的是,由于红军主动放弃了太原等攻占的大中城市,一度陷入绝境的阎锡山很快就东山再起,依靠收聚散兵和收编民团,在短短十几天的时间里重新拉起了十万大军(阎锡山当时抽空太原周边的部队北调固然导致了太原失陷,却也无巧不巧地将这几万人保了下来,因此阎锡山抵达晋西后很快就聚拢了六七万正规晋绥军,加上晋西当地的民团,兵力轻松突破十万。),并恢复了昔日统治区面积的五成和人口的八成,加上他身为地头蛇的先天优势,即使以薛岳之强,也不敢贸然动手,加之建立晋察冀根据地后兵力暴增至好几万人的林总红一军团还在太行山区虎视眈眈,擅于玩平衡的阎锡山顿时发现了机会,他很快打出抗日旗号、缓和与红军之间的关系,以此来遏制薛岳的中央军,提前开始了他“在三个鸡蛋上跳舞”的表演,结果三大势力之间竟然形成了互相牵制的态势

    不过这样一来,胡卫东就可以安心地率军进入河北找日本人的碴了,只是此时华北日军还未开始增兵,以红十五军的十二万虎贲去对付只有几千正规军(包括日租界驻军在内)的华北日军,怎么看都有点牛刀杀鸡的感觉。但考虑到宋哲元敌我难辨,实力强劲的日本关东军也随时可能入关,平津外围还有至少数万伪军,另外日本还随时可能从本土派兵通过海运送到华北,这兵还是多带一点比较保险。

    因为当年看过不止一次关于“七七事变”前后中日军队部署的各种分析,胡卫东自然知道小城丰台是日本华北驻屯军最主要的补给物资屯积点,因此早在攻入太原之前就已经派出上百名特战队员前往丰台潜伏下来,大军一出山西他们立刻发难响应,顿时打了丰台日军一个猝不及防。要知道丰台仅仅驻有90名日军宪兵,其中还有一部分驻扎在城内,看守仓库的日军不过区区一个小队50余人而已,一旦遭到无论是兵力还是战斗力都更胜一筹的红军特战队夜袭,结果是不言而喻的,特战队员们连一发子弹都没用,就毫发无伤地接管了城外的日军物资仓库。

    虽然来丰台之前军团长说过丰台是日军武器弹药的最主要存储地点,但特战队员们见守卫的日军那么少,便都很自然地认为仓库里不会有太多物资。但他们打开库房一看,顿时被吓了一大跳,谁都没有想到,一座区区几十人看守的仓库,里面竟然真的屯积了那么多的军火。不,恐怕即便是布置这个任务的军团长,也没想到居然会有多到如此地步吧?

    第七十九章 狐狸归心

    (感谢书友荆楚龙腾的打赏,早上居然也卡t-t,不过好歹是登录进来了-。-。。。)

    意识到自己立下奇功、却也捅了马蜂窝的特战队队长连忙让电讯员给军团首长发报,请他们立即派出大部队过来接管仓库,否则特战队员再怎么精锐,也不可能挡得住日军的大部队。与此同时,特战队还依靠其过硬的日语水准,成功地应付了一次北平日军发来的电话,但纸终究包不住火,城内的那个日军小队次日早上出城换防时还是发现了仓库的异常,双方立即就交上了火。

    日军宪兵本就不是用于作战的部队,虽然官兵军事素质非常不错,但连掷弹筒都没配备、人数也较常设师团日军小队略少的他们根本不是特战队的对手,不过一刻钟的工夫他们就全被消灭,而特战队却仅有5人伤亡。但驻守丰台的国军第29军一个营却被惊动了,而丰台城内的日侨与汉j们也都在日本潜伏特务的组织下紧急武装了起来,迅速编成了一支不下五百人的部队,以防那支来历不明的敌军乘机攻城,同时立刻向华北驻屯军司令部发报,请求“战术指导”

    对29军的那一营官兵在日军进驻丰台后的半年里几乎每天都会受到侮辱和欺负,却碍于上司严令、只能忍气吞声。因此现在日军突然遭到袭击而几乎全灭,他们其实心中暗爽,可这个营的营长却是一脸愁容,被派到丰台这个交通枢纽驻守足以说明上司对他的信任,但他也因此对29军的上层有所了解,知道现在的宋哲元已经不复长城抗战时的血性,而日益蜕变为一个只顾小团体私利的军阀,如果自己与日军交火,搞不好上峰会为了平息日本人的怒气而将他们这个营牺牲掉,可如果不交战就退出丰台,又会被认为无能,今后同样别想有什么前途

    就在这个29军营长左右为难的时候,红十五军的先头部队两千多人竟然已经赶到了丰台城外,城内的军民也这才知道占领了城外“西仓库”(城内日军的兵营被百姓称为“东仓库”)的部队竟然是政府宣传中“共产共妻”的红军,顿时人心惶惶。但那些聪明人却发现城外的红军似乎与传言中不太一样

    胡卫东知道他一手培养起来的这些特战队员们也都算得上是见多识广了,居然会在电报里用“不计其数”四个字来形容仓库里的物资之多,可见缴获确实大得惊人,为防夜长梦多,胡卫东毅然冒险派出一个团的部队乘火车星夜前往丰台,带兵的正是被红军俘虏后进行了一年多思想改造才总算转化过来的原国军第十八军十一师六十六团团长胡琏

    历史名将果然不好收伏,在地下党组织花费了好大气力成功地将胡琏的家人“接”到豫西苏区后,胡琏的态度才有所松动,但最终令他决定弃暗投明的,还是两军会师后太祖得知此事后生出了兴趣、亲自与胡琏谈话、并破例允许他以后不对国军第十八军发起进攻(当然,若是对方主动攻打胡琏的部队,他自然还是必须还击的。),才终于收伏了这员不可多得的虎将,而胡琏原先的副将曹金轮见团长投降了,便也松口表示愿意投诚,但条件是继续当胡琏的部下,胡卫东立刻就答应了下来,曹金轮也是不可多得的猛将,而且为人粗中有细,好好培养的话,将来当个师长也没问题。至于另外一位重要战俘孙立人,则早已被胡卫东按照当初的约定释放了。想想太祖只花了一个多小时就做到了自己一年多来都没干成的事,胡卫东不禁自嘲道,“与这些历史上的伟人相比,我果然是没什么人格魅力”

    以胡琏的才能和胡卫东乃至伟人对他的看重,反正后直接当个旅长乃至师长都是顺理成章的,但胡琏这个骄傲的家伙却不肯受此照顾,坚持要接着从团长干起、依靠战功一步一步升上去。胡卫东明白胡琏是考虑到自己毕竟是降将身份、而且还没入党,不想招人嫉恨,便也没有勉强,任命其为独立师65团团长,这个团是以以前胡琏的旧部为骨干组建起来的,他指挥起来要轻松许多。

    胡琏一下火车,就立即率领65团主力对丰台小城发起了进攻,同时派出一个连切断丰台至北平的铁路线,并负责北平方向的警戒。65团是红十五军中一等一的精锐主力团之一,丰台城内的武装日侨虽然之前都多少接受过军事训练,但与真正的日军相比却还差得很远,自然根本无法与胡琏的65团抗衡,而那些汉j的战斗力就更是惨不忍睹。以胡琏之才,指挥65团对付一支兵力只有己方四分之一、装备也差了一截的乌合之众,那叫一个轻松愉快,仅仅半个小时,城内的注水“日伪军”就已经全线崩溃,除了少数见机得快的家伙侥幸逃出生天,其余的非死即降。而那个29军的营长更是被完全震慑住了,连逃跑都不敢,还专门求见胡琏请他放一条生路

    “29军的兵,还是不错的”,胡琏一言不发地看着那个营长暗自思量,在此行之前胡卫东为了避免招惹不必要的敌人、尤其不想与张自忠这位后来的抗日名将自相残杀,要求胡琏尽量不要与29军交战。但胡琏反正之前就没少干过强行收编杂牌军的事(这是国军十八军的传统,以致于抗战中那些杂牌部队最怕和十八军的部队并肩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