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度书院 > 其他小说 > 重生抗战之军工强国 > 重生抗战之军工强国第16部分阅读

重生抗战之军工强国第16部分阅读



    “好一个徐成基,我想到的他都想到了,我没想到的他也想到了,让他只带一千多人的特战大队,是不是太屈才了?”,胡卫东赞扬了几句,又不禁暗自感叹道,“大别山也太出人才了吧?第一批徐帅、许继慎等等四方面军的名将都是国内一等一的军事奇才,他们走后大别山根据地又涌现出徐海东、吴焕先等杰出人才,红二十五军离开大别山之后,高敬亭、林维先、方永乐、徐成基等一批出色的新人又成长了起来”

    胡卫东再想想自己一手带起来的红十五军虽然背靠早就建立的战术学院,培养出了一批合格的中低级军官,但在师旅级别以上的指挥岗位,表现出色的却全都是历史名人,即使当初随他起兵的那十几个老人现在最大的也只做到了团长,而且还都是炮兵团、工兵团这样的技术兵种。两相对比,胡卫东突然明白了过来,“优秀的人才只有在艰难的处境下才更容易脱颖而出,就像考试卷子越难、优等生就越容易拉开与普通学生的差距一样。大别山根据地环境的险恶在历史上首屈一指,坚持下来并能将部队发展壮大的必然是精英中的精英,这就是残酷的自然选择啊!”

    虽然徐成基的做法很令胡卫东赞赏,但以那区区五百多人无论如何也不可能是三千日军精锐的对手,能够拖住他们多久实在不好说。想到这里胡卫东立刻命令胡琏的65团以最快的速度赶到战场支援他们,让其拖住日军两天,那时丰台的物资就差不多都搬出来了,届时胡卫东会亲率独立师主力赶到战场,给这队鬼子以致命一击。

    胡琏才带兵离开丰台,电讯员却又接到了红一军团发来的一份电报,胡卫东看后登时大喜,“想不到他们这么快就把野战机场建好了!”

    晋察冀根据地有了飞机场,就意味着洛阳的红军航空队可以转场到太行山中,这样一来,他们便有可能对平津一带的红十五军提供空中支援了,再加上高志航等优秀飞行员在得知红十五军全歼了日军一个大队后无不振奋,现在已经大都加入了红军,使得红军航空队即使不算学员也能保证包括教练机在内的每架飞机都能分到飞行员。有了空军支持,胡卫东对于日军的空袭也就没那么畏惧了,他又算了一下敌我双方的行军速度与各个地点之间的距离,一个大胆的想法顿时涌上他的心头,“政委、老粟,我打算现在就带独立师进攻天津,胡琏的任务不变,徐成基他们立即潜入天津城待命,同时命令洛阳的飞行团立即进驻晋察冀野战机场随时候命,你们等这里的工作大体结束也立刻带上剩下的部队赶到天津和我会合,咱们要玩一把大的!”

    对此一向大胆的粟裕自然是举双手赞成,而生性谨慎、原则性又强的政委张浩则有所保留,“这么大的行动还是向中央请示一下的比较好,何况我们十五军虽然战斗力很强,现在也只有十万多人,而我们不但要对付日军,还得防着国民党的军队背后捅刀子。”

    第八十六章 上刺刀

    “那就请示中央吧。”,胡卫东细想一下觉得还是张浩考虑得周到,便向中央和伟人电报了他的作战方案,结果得到了伟人的全力支持,他不但对胡卫东提出的原始方案提出了不少意见和建议,还亲自电令晋察冀苏区的林总红一军团全力配合红十五军,党的宣传机器也全速开动,令胡卫东、张浩和粟裕大喜过望。

    “这一仗既是军事仗,也是政治仗,主席的气魄真不一般啊。”,张浩看了伟人大气恢宏的新方案后由衷地赞叹道。

    由于红八军团的大力支援,晋察冀的林总红一军团现在已经不再缺枪少弹,加之地靠河北这个人口大省,红一军团的兵力迅速扩增到五万之众,而胡卫东还电告大别山的高敬亭,让其率军进攻汝南,可能的话再向西杀入南阳,与红74师会合,让老蒋与何应钦不敢分兵增援华北,这样红十五军就可以安心与日本人周旋了,否则前后受敌,这一仗就太难打了

    而这个时候,五百多红军已经成功地缠住了那个日军步兵联队,话说日军一开始急于赶到丰台,是准备硬着头皮不理他们的,奈何这股红军当中不乏精准的射手,不到半个小时,他们的冷枪就令只顾闷着头赶路的日军伤亡了一百多人,逼其不得不回头解决这些“苍蝇”

    日军一认真,人数居于绝对劣势的红军顿时陷入了苦战,当次日下午胡琏率部连夜急行军赶到战场的时候,这五百多红军已经仅剩一百多人,而且人人带伤,幸存者被日军重重围困在一个不过十几米高的小土丘上,眼看就要全军覆没

    胡琏远远看到战况,那对小眼睛不禁寒光一闪,举起手中的步枪叫道,“特务连上刺刀,跟老子上!”

    虽然红十五军装备了不少冲锋枪,但还不足以完全取代刺刀冲锋的作用,而65团自从建立以来就有着擅长白刃刺杀的传统,战士们又见团长(旅长任命还没下来)身先士卒而士气大振,之前已经激战了一天一夜的鬼子居然愣是没顶得住、包围圈被一下子撕开了一个大口子。两军会合后胡琏没了顾忌,一排排手榴弹顿时如雨点般扔了出去,冲锋枪也开始疯狂扫射,损失惨重的日军再也坚持不住,很快就败退了下去。但就在这时,胡琏却发现东方的地平线上突然扬起了沙尘,不禁心中一紧

    原来,得知丰台失守后,田代皖一郎虽然担心罪责而隐瞒了消息,也没有向兄弟部队求援,却催促刚刚划归他管辖的两支新增的驻华日军立即动身。于是,历史上36年日本对华北的两次增兵提前、而且几乎是同时登上了中国的土地,随即又被田代皖一郎立即派往丰台。增兵的总数与历史上相比差不多完全一样,两拨部队各3000人,除了胡琏他们刚才交战的这个步兵联队,还有一个炮兵联队,只是上岸稍晚,炮兵又不能急行军,所以现在才赶到战场。两支日军合兵后兵力大增,更多了48门野战炮,胡琏顿感压力大增,但他一直以来因为太过狡猾而总是被人忽视的凶狠一面却也因此显露了出来。面对敌人的优势兵力,胡琏竟然身先士卒、乘着敌人两军会合而出现的短暂混乱抢先发起了进攻,日军万万没有想到实力逊于自己的敌人却敢在本方两军会师士气大振的时候发起猛攻,登时被打了个措手不及

    65团之中不乏特等射手,但他们更加擅长被称为“三十米内真功夫”的拼刺与投弹,当胡琏利用难得的时机率众冲入日军阵中形成混战后,鬼子顿时陷入了前所未有的被动之中。如果只论拼刺水准,两军相差无几,红军战术更先进、战斗经验更丰富,而日军技术更好也更凶狠,但是由于担心误伤,日军近战的时候一般都只是老老实实地拼刺刀,而机枪、大炮乃至手雷、掷弹筒都不敢轻易使用,可胡琏带出来的兵就狡猾多了,只要能够杀敌,根本就没有定式。日军拼刺战术最厉害的地方是三人背靠背结阵互为依托,不知道深浅的冲上去十几个都是白白送死,但65团的指战员们每当见到这种乌龟阵都是直接一颗手榴弹砸过去,往往一下就解决了三个,而对于那些各自为战的鬼子他们则毫不客气地以多欺少,依靠青出于蓝的三人一组阵型以较小的代价挑死鬼子无数,直到鬼子被逼急了开始不顾误伤地拼命扔起手雷、甚至炮兵联队也开始狠心对混战在一起的双方军队开炮之后,胡琏才有些遗憾地下令退出战斗

    退是退了,但残余的鬼子却还是难以前进半步,胡琏和他手下的近三千人(由于65团将要升格为旅,胡卫东刚给其加强了几百个干部和老兵,加上之前收编的几百人,接战时65团的兵力超过三千。)就像附骨之蛆一样黏着日军,让其怎么也甩不脱。气急败坏的日军对65团发起了一次又一次的猛烈进攻,但同样极其擅长土工作业的65团却抓住每次战斗的间隙以令人惊叹的速度构筑好了如同蛛网一样的连片环形工事从而令己方的伤亡率不断下降,日军一直打到天黑,耗费了数以万计的炮弹、丢下了七八百具尸体,却还是无法如愿,难以忍受的疲惫和空前巨大的伤亡几乎令一向顽强坚忍的日军也失去了斗志,日军步兵联队的联队长甚至想要向司令部报告他们遇到的困难,心想抢不回就抢不回,大不了让航空部队派飞机将丰台炸掉得了。

    炮兵联队的联队长听后却连连摇头,“萱岛君,不可如此,我们就算玉碎,至少家人可以得到抚恤。而如果被迫炸毁丰台仓库,那么此事就再也瞒不住了,到时候受到军部责罚的司令官一定会迁怒我等,家人也可能受到连累”

    第八十七章 我们的空军

    (感谢书友天苍野的打赏,下面是今天的第一更_)

    步兵联队联队长萱岛高大佐听后觉得有理,只得把心一横,继续在炮兵的支援下向65团的阵地发起了一次又一次的进攻。在日军越来越疯狂的攻势面前,一开始还游刃有余的胡琏也渐渐有些吃不消了,他的65团之所以能够在敌人的炮兵联队加入战斗后还能坚持,除了充分利用了野战工事的掩护之外,严格遵守《操典》中“兵力前轻后重、火力前重后轻。”的原则更是有效地削弱了敌军炮击的效果,但这样做人员的伤亡倒是减少了,可是在日军猛烈的炮火下,65团的武器装备、尤其是自动武器却损毁得十分严重,到日军天黑收兵的时候65团还能使用的冲锋枪只剩93支(战前超过400支)、轻机枪只剩4挺、重机枪更是一挺不剩、就连步枪也损坏了三百余支(战前不下1500支),这仗还怎么打?

    虽然电报里说独立师主力已经提前出动,但要想赶到战场却还需要时间,胡琏想到这里更感压力如山,一时情急就派出了一个连想要端掉鬼子的炮兵阵地,却最终是一去不归,白白送掉了一百余人的性命。原来,日军向来重视炮兵阵地的保护,这一点从他们的炮兵联队人数就可以看出端倪。操炮才需要几个人?但日军的炮兵联队总人数却往往比步兵联队还多,其中护卫人员的比例就可想而知了,胡琏虽然狡诈多智,却还是习惯性地受到了国内战争经验的误导,遭到这次挫折也是可以理解的。殊不知历史上的八年抗战期间,中国军队成功偷袭鬼子炮兵阵地的例子寥寥无几,类似炮兵联队这种大编制的更是一个都没有

    但就在胡琏自责和焦虑的时候,电台却又接到了来自军团总部的电报,胡琏一看电文,顿时像被打了鸡血一样,惊喜道,“我们的空军?”

    日军对于炮兵阵地的防守的确严密,但当红军的6架轰炸机出现在他们上空的时候,日本陆军部队轻视防空的弱点登时暴露无遗

    事实上,或许是为了节约,日军要到师团一级,才可能有常备的野战防空部队(在华作战期间更是经常不配高射炮,当然这也与后来日军侵占的土地越来越多,大量的高射炮被要地防空的任务占用所致。),一般都是战前临时加强,而这次匆匆赶来的两个联队则是既来不及、也没想到要配备防空部队,结果纵然红军的航空队仅有区区6架轰炸机、并且在胡卫东的严令下没有进行命中率较高却也较为危险的低空轰炸,也还是令日军的炮兵联队遭到了灭顶之灾。高空轰炸虽然精度很成问题,仅仅是两颗航弹落到了日军的炮兵阵地上,却导致了可怕的连环殉爆,在一阵连65团指战员听着都感到心惊肉跳的轰鸣声过后,日军炮兵联队的大部分火炮与至少数百名官兵都已经灰飞烟灭。而胡琏也抓住这一良机率领已经大量减员的65团趁势杀出,给予了日军很大的杀伤。

    空军既然出动,那么独立师的大部队自然也已经赶到了战场,其中一个主力团甚至冲到了前面断了鬼子的后路,独立师主力迅速将残存的四千多鬼子团团包围,而新建的军团直属重炮旅则为了安全,躲在至少30里外远远炮击(炮击的主力是32门野战加农炮,九六式240重榴弹炮射程16公里,按理说也符合要求,但它实在太大太重,即使有专用的牵引车也无法整炮机动,必须拆开运输,战前再组装起来,过程较为繁琐,因此运动战一般派不上用场,这个问题此后不再赘述。)。胡琏粗略一算,独立师即便是在他们出发后马上跟着动身,其行军速度也达到了恐怖的日行百里,以两三万人的庞大规模还能进行这样的强行军,纵然是一向心高气傲的胡琏也不禁对胡卫东心生敬佩,但这时的他还不知道,红八军团、或者说红十五军强行军的特长其实主要是副军团长粟裕操练出来的

    劝降未果后,胡卫东毫不犹豫地下令发起总攻,为了尽快赶到天津,此战就算代价再大也必须速战速决,为此胡卫东再次使用了屡屡奏效的炮兵进攻战术,由于有了大量重炮助阵,这一战术变得愈发可怕。然而纵使明白此战毫无胜机,残余的日军依然战斗到了最后一刻,其间自杀性攻击的爆炸声更是不绝于耳,给独立师的指战员造成了很大的伤亡。

    虽然依靠着远胜于日军的火力和兵力、以及日军闻所未闻的炮兵进攻战术,红十五军独立师只花了几个小时就将剩下的四千多日军全部消灭,但战后看到那触目惊心的伤亡数字,胡卫东还是忍无可忍地对着三十多个旅团干部大发雷霆,“我们的兵力是敌人的十倍,炮火更有绝对优势,四面围攻已经无路可逃的几千鬼子,居然伤亡了五千多人(含此前几天战斗过程中的两千多伤亡在内),而且连一个俘虏都没抓到,说出去我都觉得丢人!”

    一众红军干部被骂得不敢吭声,胡琏这个刚加入红军还不到一个月的却硬着头皮反驳道,“首长,四面合围固然可以全歼敌人,但敌人眼见无路可逃,必定顽抗到底,您又急于结束战斗,战士们不得不顶着敌军精准的射击和自杀攻击强行冲锋,伤亡大是必然的!与其这样,还不如放开一个口子,敌人有了突围的希望,抵抗就没那么坚决了,伤亡会小很多。”

    “可是敌人也会逃走很多吧?”,胡卫东怫然道。

    “日军和国内军队不同,国内军队一般很少会战斗到最后一人,而且即便围歼战中伤亡大一些也能从战俘中获得补充,但与日军交战,二者都没有可能,围歼日军至少在军事上是得不偿失的。如果不是有必须全歼日军的理由,我们根本没必要每次战斗都要做到一个敌人也不放走,以尽可能少的损失消灭尽可能多的日军,才是正确的选择。”,胡琏毫不畏惧地辩驳道。

    第八十八章 劝 说

    为了论证自己的观点,胡琏继续阐述道,“围三缺一至少有三个好处,一是敌人有了突围逃生的机会就不会与我军死拼,咱们的伤亡自然会大大减少;二是围攻敌军时,敌人一直在野战工事中坚守,我军炮火再猛,也未必就能炸死多少人,而一旦敌人离开阵地没了保护,我军炮击的效果就会增加至少数倍;三是敌军死守时由于建制整齐,有军官看着日军士兵基本上不敢投降,即使个别投降也会被军官马上击毙,而日军突围后再遭到我军炮火重创,编制必被打乱,甚至会有不少日军掉队,咱们抓俘虏就容易多了。”

    “可是不能全歼的话,敌军逃回去的可都是老兵啊!”,胡卫东蹙眉道。

    “但为了全歼,我军却要牺牲多少老兵?”,胡琏毫不退让地反驳道,“而且敌人逃回去的是战败的老兵,而我军牺牲的,可是战胜的老兵啊!”

    “这么说似乎也有道理,可是若能成建制地歼灭敌军,日寇就算重建部队,没了这些老兵作为骨干,战斗力也是上不来的。”,胡卫东坚持道。

    “主席说过,抗日战争将是一场持久战,而在持久战中,成建制地消灭(此处的消灭不包括击伤)1万敌人,与在击溃战中消灭1万敌人并没有太大的区别,因为即便一支敌军被成建制地歼灭,敌人也完全可以从别的部队抽调老兵作为重建部队的骨干。而且据说日军有个传统,他们每个师团在国内都会留下一些老兵作为将来重建的种子?br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