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度书院 > 其他小说 > 重生抗战之军工强国 > 重生抗战之军工强国第43部分阅读

重生抗战之军工强国第43部分阅读

到东北之后抗联却一扫之前的颓势,不但屡战屡胜,更在北满建立了足有几百万人口的大根据地,而关东军居然奈何不了他们,这个事实摆在那里,鬼子是怎么都瞒不住的,东北民众受到激励之后,抗日热情再度喷涌而出,当抗联的队伍归来之后,那些抗联本来就有一定群众基础的地区几乎是转眼之间就变成了抗日的热土

    不过,在从来不惮以最大的恶意来揣测人心的少年王子才看来,抗联攻下关东军苦役营地救出无数苦工后逐渐揭开的那个可怕的事实,或许影响更大

    注1:高原正是考虑到了这一点,才没让他们带走太多人,算下来分出去的三个纵队合计也就一万多人,但这些挑选出来的精兵虽然数量不多,但无论是战斗力,还是做群众工作的能力,却都是留守部队比不了的。而每个纵队五千多人的规模,穿越日占区的难度无疑要比几万人的大部队小得多(未完待续。。)

    第二百三十七章 暴风骤雨(下)

    原来,这几年中被鬼子以“劳工”的名义强征的数十万东北青壮当中相当一部分都已经因为繁重的工作而累死、病死或者干脆被鬼子打死,而更令东北民众震惊的,是这几年里鬼子居然一个壮丁都没放回去,干不动活的就直接杀掉了事,只要脑子没问题的都能想得到,鬼子这是要把东北的中国人、至少是中国农民都给灭绝了啊!本来东北农民因为被日军以“集团部落”的方式约束在狭小的圈子里而闭目塞听,对于自己村子里出去的青壮一去不返还勉强可以用“偶然”、“不幸”之类的说法欺骗自己,但现在抗联将那一层薄薄的幕布撕开,把血淋淋的现实摆在大家面前后,本就不乏血性的东北农民自知没有退路,纷纷生出了“宁可战死,也比这样窝囊死要强!”的想法,而赤色党历来擅长的宣传工作在这时更是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否则光靠血性,来得快,去得也快

    精神是一方面,物质是另一方面,后世不少史家认为,在内地还搞“减租减息”的时候东北率先进行土改,或许才是抗联迅速得到无数农民铁心支持的根本原因。东北虽然地广人稀、人地矛盾不如其他地区那么大,但是大部分土地一样集中在地主手里,而农民对于土地的渴望在哪儿都是一样的,为了保护新得的土地,他们可以做任何事。而且东北的土改还有一点便利之处,日本这五六年统治下来。还能保住家业的地主或多或少都干过一些助纣为虐的事,抗联镇压他们不但不会惹人非议,反而更得群众支持,而且只要结合东北地广人稀的现状将划定为地主的标准上升到户均耕地超过百亩(五口之家),就基本不会犯下严重的左倾错误。至于有劳动能力却不工作,全靠别人劳动养活自己的人(家庭妇女除外,带小孩和照顾老人也是劳动。)统统视为地主对待。则是自胡卫东当初创建豫西根据地时确立的原则,如今也被高原带到了东北,因为这在哪里都是适用的。东北也不例外,而且还能顺便杜绝那些流氓无产者不经改造就直接混进抗日队伍

    此外,各种新旧动员技巧的应用。也是抗联队伍和根据地能在短时间内迅速扩大的重要原因。除了胡卫东所传的那个夏天热炕大法(前文提过,这里不再赘述。)之外,强制青少年参加夜校接受也是很有效果的一招,不但帮他们提高了文化(文盲的话则是扫盲),更是不露痕迹地削弱了家中长辈对这些青少年的影响。是人都知道,一般来说年轻人都比较冲动和热血,而且更具理想主义倾向,而年纪一大则会变得沉稳和谨慎起来,并且虑事更加现实,何况对于老人来说。孩子的安危甚至比他们自己更重要。因此那些年龄较大的群众普遍都不太愿意让自己的孩子参加抗日队伍出生入死,历史上之所以对那些主动将孩子送去参军的老人大138百~万\小!说网,其实正是因为这样的情况太少。因此削弱老人长辈的影响,在客观上令根据地的青少年更加踊跃地参军抗日,同时这对将来在根据地除旧布新、移风易俗。也一样预先扫除了不少阻碍

    类似的奇招还有很多,仅以动员效率而言,现在的抗联甚至超过了历史上48年的东北野战军。结果就连高原都没有想到,短短两个多月时间之后,抗联的总兵力已经跃增到十万余人(这速度比历史上八路军东进抗日初期还要稍快一些,主要是因为东北土地肥沃。粮食产量较高,因而可以维持更高的兵民比例。),而北满的两块新根据地更是和老根据地连成一片,总人口接近五百万;就连处境最为险恶的南满纵队,兵力也发展到一万余人,并建立了人口不下五十万人的长白山抗日根据地,令日本关东军司令官梅津美治郎大将终日如鲠在喉、不得安寝。

    其间抗联还抓住一切有利战机,对鬼子和汉j进行了坚决打击,仅仅1938年78月间就合计毙伤俘虏日本正规军七千余人、日本(朝鲜)开拓团一万五千余人、伪满正规军两万余人、伪满警察和汉j地主民团一万三千余人,缴获了大量武器弹药和钱财物资。在一连串的胜利激励下,高原毅然将此时抗联手中一切苏联人愿意接受的钱财和对抗联来说并非必要的物资都拿了出来,又换到了一个师的苏式装备和足够一次大战役之用的弹药,随即集中抗联主力七八万人悍然包围了北满的中心城市哈尔滨,将如今已经发展成一次暴风骤雨的抗联“夏季攻势”推向了最高嘲

    纵然城内日伪军依托早就修好的城防工事顽强抵抗、关东军飞行集团也一次又一次地派出机群进行支援,但在拥有十倍兵力优势、武器装备整体来说也不吃亏、而且如今已经相当擅长在敌军重火力下保存自己的抗联主力部队连日猛攻下,驻守哈尔滨的一个独立混成旅团还是显得独力难支,不到三天时间伤亡就超过了四分之一,几乎每隔一个小时就向关东军司令部发出一份新的求援电报,语气惶急到连一贯用来自欺欺人的字眼“战术指导”都看不到了。

    其实哈尔滨的鬼子也不见得就是怕死,只是实在担不起这个责任,哈尔滨如果落入抗联之手,日本很可能会迅速失去整个北满,而根据地进一步扩大、并且获得了一点工业基础的抗联则可以在苏联人的支持下将队伍扩大到二十万、甚至三十万人,直接威胁到对于日本来说必不可少的南满生命线。到了这个时候,无奈的关东军司令部终于只能将入关的那十万人紧急调回了,至于华北方面军怎么办,他们现在实在是无力顾及了(未完待续。。)

    第二百三十八章 顿兵济南

    对于关东军的做法,华北方面军司令部自然极为不满,可是日军大本营却意外地默许了,道理其实也很简单,华北如果丢了,日本不过是把嘴里的肉吐出来,而东北要是丢了,那可就是身上的肉被割掉了啊!须知虽然伪满政权还挂个名,但在绝大多数日本人心中,中国东三省已经是毫无疑问的日本领土了,而且东北的资源也远比华北更加丰富,同时人口较少有移民的空间,无论是从心理还是实际出发,东北的重要性都远非华北可比,因此如果实在没办法必须牺牲一头的话,也肯定不是东北

    十万精兵回到东北,加之国内派来的援军也陆续到位,一度兵力仅剩十万余人的关东军总兵力迅速膨胀到三十万左右,抗联蓬勃发展的势头顿时被遏制住了,但是这么多精兵调走之后,平津一带日军的兵力顿时变得捉衿见肘,而第十八集团军的三个军二十万人却趁机东进,不但令鬼子在冀中和平西根据地的扫荡铩羽而归,更依仗超过十倍的兵力优势,在多次野战中先后消灭了两三万鬼子,而八路军自身的伤亡却还不到一万人。日军这才终于开始正视八路军的战斗力,从此将其视为足以与十五军相比的真正精锐之师。

    在这种情况下,日本华北方面军司令部为了保证平津安全,不得不紧急从山东调兵回援,但这样一来鲁中日军的兵力就变得严重不足,第一军司令官板垣征四郎只能无奈地下令中止扫荡山东抗日根据地。可他却没想到。差不多在几个野战师团被调回平津的同时,被迫等待了好几个月的胡卫东已经亲率十五军三个师主力十万多人誓师东进了。结果鬼子不下十万人马还滞留在山东根据地没来得及撤出,全员骑上自行车大大加快了推进速度的十五军前锋部队就已经打到了济南城下

    胡卫东的谋划是,山东地形易攻难守,总数不过十几万人的鲁中日军又大都陷在山区根据地而难以很快撤出,以十五军现在的强大实力,攻打驻守兵力不足的济南应该没有太大难度。只要拿下济南、炸断津浦线黄河大桥。黄河以北的日军暂时就没法南下救援了,而十五军则能乘胜干掉还分散在鲁中山区祸害根据地人民的十万鬼子,如果战后还有余力的话。更可以顺势南下,直捣鲁南十几万日军的菊花

    这个战役构想被远在兰州的伟人称赞为“大气磅礴”,但实施起来却是困难重重。首先要求十五军必须有能力在正面战斗中击败双倍于己方兵力的日军重兵集团,否则此役一旦初战不利就可能深陷日军重围而招致大败,身为抗战以来中国头号铁军的十五军要是被日军重创,那后果可就严重了,不光是华北战场,甚至全国抗战形势都可能因此大幅度倒退。

    但自参加抗战以来屡战屡胜的十五军如今刚刚换装了大量新式装备,正是信心爆棚的时候,包括胡卫东在内的十五军上下普遍生出了骄傲自满的心理,竟然没把可能要与几十万日军硬拼这一巨大的风险放在心上。结果战役才刚刚发动,十五军就在济南碰壁了

    华北方面军第一军司令官板垣征四郎早就知道济南并不是一个易守难攻的城市。偏偏又不容有失,因此早在平津抽回对山东日军的支援力量之前他就开始驱役大量中国劳工在济南城外城内大肆修建防御工事,到现在已经有了相当规模。而十五军虽然有火力强大的重炮旅,但因为顾忌日军的飞机,基本上打几炮就要重新隐蔽。效率自然难以让胡卫东满意,但更令他不满的,则是十五军上下日益对先进武器产生了依赖,简直像是没有火力优势就打不了仗一样

    这种心理一旦产生,不但会大大削弱部队打硬仗的能力,更会令人民军队战术灵活的优势荡然无存。历史上对越自卫反击战时就出过这种问题,仗着兵多炮多,不把越南人放在眼里,自认为怎么打都能赢,连我军一贯擅长的迂回穿插都不要了,就是一门心思炮击加冲锋,结果造成了大量无谓伤亡,若不是基层官兵忍无可忍,不顾上级的乱命,自发地拾起这一传统法宝,中国军队的损失将更加惊人。

    当年胡卫东只认为这是指挥员无能所致,但现在他带兵多年之后,已经洞悉其中关键所在。战术灵活可不是说说就能做到的,毕竟那种用兵如神的军事天才几十万人里面都未必有一个,而且即使真有几个,也根本不可能让军队各级部队都能够做到战术灵活。要想在各级编制下这方面都能做得比任何敌人更好,一定得要集思广益,充分调动基层指战员、尤其是普通士兵的智慧,因为这是人民军队独一无二的优势,任何旧式军队都是学不来的,也即是所谓的“比较优势”。

    只要充分发挥基层官兵的主观能动性,正所谓“三个臭皮匠,赛过诸葛亮。”,在几千几万个“诸葛亮”面前,敌人纵有不世名将指挥,也决计讨不了好。可是类似士兵委员会这样的基层军事民主制度,对于指挥官的权威却是巨大的挑战,因此哪怕他们主观上没有意识到,潜意识里依然会“耻于下问”,结果就出现了武器越来越好、战术却越来越死板的情况,如果这个趋势发展下去,人民军队就有还原为旧式军队的危险,因此这不光是一个军事问题,更是一个政治问题

    为此,胡卫东在向中央作检讨的同时,也把自己的担忧写了进去,立即引起了伟人的高度重视。他不但专门撰写文章给全党全军敲了警钟,更大力推动以批评和自我批评为主要方式的军内整风常态化,此后基本上每年都有一次,不尊重基层官兵意见的独断者与矫枉过正而失去了必要权威的无能者都被陆续清出了军队。而历史上在巨大阻力下最终没能恢复的士兵委员会,因为太祖在这个时空更大的权威,与胡卫东这位军方大将的鼎力支持,借此机会成功地顶住巨大压力成为了常设机构,从而保证了人民军队的优良传统得以长期保持,但胡卫东却也因此无意中得罪了太多人,成为他日后离开军事指挥岗位的重要原因之一(未完待续。。)

    第二百三十九章 河北大捷

    w话分两头,在攻城部队积极开展“诸葛亮会”等基层民主活动之后,各种稀奇古怪的战术很快被应用到战场上,原本就已经是勉强坚持的济南日军愈发焦头烂额起来,而94师更是于次日将津浦线黄河大桥成功炸毁

    胡卫东为防万一,特批了大量烈性炸药,并且派来爆破和桥梁专家,将这座铁路大桥毁得相当彻底,鬼子没有几个月时间是别想修好了。

    但94师政委罗炳辉是穷苦出身,平素是节俭惯了的,下令炸毁这座目前中国排名前列的铁路大桥后,心中不禁万分不舍道,“这样一座大桥,却被我们自己炸毁,唉!”

    师长胡涟就比他想得开,“没办法,国力不如人,没法御敌于国门之外,只能这么做了。

    先把帐记好,等到将来抗战胜利,咱们一起去东京讨债!”

    罗炳辉闻言不禁笑了起来,自从当初胡卫东开创了这个传统,如今光是十五军记下的经济损失就有十几亿大洋了,还没算上军民伤亡这方面,要是累积到抗战胜利,那该是多大的数字?也不晓得鬼子赔不赔得起

    平津日军从山东调回几个精锐野战师团后兵力大增,八路军的攻势顿时受阻,而在津浦线黄河大桥被炸毁后平津日军已经没法迅速支援山东(走海运毕竟没有铁路公路快捷方便,尤其现在天津外海并没运输船等着,日本从别的地方调船还得额外耽搁时间。

    )。他们已经没有必要再和华北方面军主力死磕,三个军便都主动退出了战斗,打算返回各自的根据地。

    平津日军自然不甘心就此放过好不容易露出行迹的八路军主力,何况津浦线铁路大桥被炸毁固然令他们无法直接南下救援山东日军,却也令他们素来忌惮的十五军同样无法很快就从山东赶到河北助战,因此日军悍然派出多个精锐的野战师团穷追不舍。然而,第239章团军的三位军长都是十年不遇的军事天才。甚至他们的政委也都是难得一见的人杰,利用退却调动敌人以创造战机聚歼敌军一部又恰恰是人民军队的看家本事,多少还是低估了八路军实力的鬼子现在这样冒冒失失追上去。哪儿可能占到便宜?

    结果追得最急的日军第9师团没过几天就被成功瞒天过海成功饶到他们身后的第239章团军37军主力切断了退路,随后指挥的第239章补充兵员,而第37军的士兵却都是从西北带过来的,新疆与甘宁青三省的很大一部分又都是穆斯林聚居地,征召的兵员当中自然有很大一部分都是信教的穆斯林(也有少数其他宗教信徒),主张无神论的赤色党在这支部队开展组织工作自然相当费劲,这在客观上大大影响了部队的凝聚力,因此客观上来说第37军是八路军下辖的三个军当中整体实力最弱的欢迎您来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动力。

    第二百四十章 云爆弹

    胡卫东不禁想起了历史上抗美援朝期间的第四五次战役,情况与现在简直是出奇地类似。同样是战前装备大幅度改善,然后自以为“咱们以前装备不行的时候都打得美国鬼子屁滚尿流,现在鸟枪换炮了,干掉他们还不是手到擒来?”,结果一方面自己骄傲轻敌,对于新式武器和相应战术又还未充分掌握,更重要的是,敌人认清了己方的实力后更加重视防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