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度书院 > 其他小说 > 重生抗战之军工强国 > 重生抗战之军工强国第56部分阅读

重生抗战之军工强国第56部分阅读

万人民币的价格卖给了私人,造成了空前绝后的国有资产流失,二是私营企业开发过程中以追求利润为中心,结果造成了严重的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而这两种情况在国有企业开发下都不可能发生,但私营模式下却比比皆是,长久下来,国家人民的损失更是天文数字,这也正是胡卫东两辈子都极端反对私营企业进行矿业开发的最主要原因(另一个原因是贱卖资源的问题),

    第三百一十章 技术换贷款

    唯一有点麻烦的是,白云鄂博稀土矿所在的位置距离抗战前线太近了点,而大别山金寨县的沙坪沟钼矿储量不逊于东沟钼矿,也因为同样的原因不能开发,因此胡卫东即便再偏爱研究和建设,也不得不将更多的精力集中到军事工作上来,以尽早打赢这场全民族的抗战

    话分两头,且说不久之前,斯大林为了确保两艘战列舰平安入手,将派去支援国军抗战的苏援航空队上千架飞机暂时交由波克雷什金指挥,虽然他资历尚浅,但大家都知道斯大林对其十分青睐,在大清洗的威慑下大多还算听话。而当波克雷什金将其自创的8机编队战术在军中推广之后,苏援航空队的战斗力很快就突飞猛进,很快就控制了第一战区东部和第五战区北部广大地区的制空权,年纪轻轻的波克雷什金也因此迅速在整支苏援航空队中树立了威望

    不过,由于刚刚大幅度扩编的35军还未完全形成战斗力,山东根据地的匪患又尚未完全平定,胡卫东并未抓住这个机会马上出击,只是让苏援航空队轰炸了连云港机场,而旅大地区也再次遭到了大规模的空袭

    由于此前吃亏的次数已然太多,日军的警觉性日益提高,结果这两次苏援航空队的偷袭都变成了强攻,但是依靠着数量上压倒性的优势和波克雷什金的天才指挥,加之日军的防空火力实在太差。苏援航空队最终还是取得了两次空袭的胜利,合计击落或炸毁日机七百多架(邻近的日军机场都派飞机前来增援了)、令旅大的日本海军基地与造船厂再次遭受重创,毙伤日军三千多人,苏援航空队有三百多架飞机被击落,超过五百人牺牲或被俘。

    这样的战果自然不错,但也有三个遗憾,一是鬼子得知苏援航空队暂时合二为一后就猜到他们可能要再次空袭旅大,因此果断地将还未修好的四艘航母和其他较大的受伤舰艇都拖回了本土,因而幸免于难,还远未修好的航母要是再被炸了。即便再次打捞起来,一般也不会有修好的可能了;二是苏式飞机的航程太短,因而很多有价值的目标都够不着,比如汉城机场等等,因此战果虽大,但想要彻底掌握制空权却还是很难,等到苏联将战列舰接走之后,华北航空总队骤失强援,只怕又要陷入困境;三是由于边区自己的轰炸机损失太大。这两次任务就没派出中国飞机,免得帮不上忙反倒引起混乱。但是中国的天空却需要外国人来保护的事实却又深深刺激了胡卫东,加之苏联方面一直向赤色党中央施压,希望获得边区的某些先进技术,两方面的压力下,胡卫东终于作出了一个重要决定

    由于边区自己的飞机太少,因此苏援航空队的飞机也得以装上了陀螺瞄准具、机载电台与涡轮增压器,以增强其战力。但苏援航空队在帮助中国打鬼子的同时,也纷纷将这些装置的好处向他们的上级汇报,从而导致失密。不过胡卫东并不后悔自己的这个决定。因为现在的中国空军尚不足以独自与日军航空部队抗衡,再说人家毕竟是来帮咱们的,为了保密而让这些苏联飞行员无谓牺牲的话就太过分了,但即使如此,苏联人的贪婪与小气却还是令胡卫东很不高兴。

    机载电台的技术也就罢了,研发的难度相对较小,只要肯花时间。苏联自己也完全能搞出来,而且目前的苏联并不缺乏时间。可是陀螺瞄准具与废气涡轮增压器技术却不一样,光知道原理,却不明白其中关键。哪怕花上三年五年时间也未必搞得出来,尤其是后者,即便送一台成品给苏联,毛熊也绝不可能在五年内仿制出性能相当的产品出来,须知哪怕是历史上的二十一世纪,对材料进行逆向也一直是逆向工程学中难度最大的课题,没有之一

    而更重要的是,两者的价值都远非金钱可以衡量,前者可以令一个菜鸟飞行员(或者高射炮手、高射机枪手)获得不逊于王牌飞行员的射击命中率,而即使是熟练的老手,射击精度也会有所提高,而且因为不必自己估算提前量,实战中的射速也会大增,而失误率却会降低很多;至于后者,更是可以大幅度提高所有内燃机的性能,对飞机高空性能的提升幅度尤其惊人。

    苏联人未必看不出两者的真正价值,却只肯为这三项技术开出5000万美元的价码,还暗地里让援华的科技专家多次尝试直接窃取,偏偏这些人对中国的工业化又很重要,胡卫东不能为了安全上的靠拢就将他们全都赶出边区,而一直防备他们又未免太累。好在苏联人虽然花钱很小气,但是贷款却很大方,胡卫东也正是利用这一点,于1938年11月上旬跟苏联人达成了以这三项技术交换5亿美元低息贷款的初步协议,年息3,还款期限为10年,从第6年开始还款,以卢布为交付方式,可以根据当时国际市场的价格换算成美元、黄金或者苏联需要的物资

    苏联人的算盘打得很精,他们根本就没打算给赤色党现钱,而主要是以设备、技术、人员培训和原料充抵。对此胡卫东一开始打算是拿出2亿美元引进科技专家和高级技工,3亿美元份额引进技术和设备。虽说这个年代的苏联还没成为后来的超级大国,但是值得引进的技术与设备还是有不少的,比如t34所用的v2柴油机技术、各种抗寒材料、以及包括世界最大的15000吨自由式水压机(二战之前苏联的自由式水压机技术与德国并列第一,但模锻式水压机还是德国最牛,直到德国战败时美苏两国都没追上。)在内的各种大型成套设备

    第三百一十一章 买飞机

    ps:感谢书友“120917075314812”的打赏和者”与“火星撞木星”投出的月票,继续求推荐票_

    结果,引进人才方面苏联的开价倒是不高,在来华工作三年的前提下,平均每个人头也只有1000美元左右(不过食宿咱们全包),比从西方国家聘请便宜多了,但问题是苏联自己现在总共也就不到100万个科技专家与高级技工,如果向中国派出20万的话,苏联国内经济的运行乃至国防建设难保不出问题,因此好说歹说也只肯派10万人,因此这2亿美元只花掉一半。

    而购买技术设备就更是顺利,只花了不到1亿美元就将咱们需要的技术设备全都入手了。这一方面是因为经过胡卫东这两年来的努力,边区现在的技术水平已经相当高,不少领域甚至比西方都强,苏联就更比不上了,而在有无问题解决后,即便要引进,胡卫东也主张尽量从技术水平更高的西方入手,苏联能够让他动心的技术设备本就不多。另一方面,则不得不说苏联这次真是拿出了诚意(注1),虽然最顶尖的核心技术还是不愿转让,但是稍次一点的却不但开了绿灯,而且开价相当公道,例如一台公称压力为8000吨的自由式水压机只要了500万美元

    这样一来,贷款便多出了3亿多美元没花掉,对此胡卫东本来是打算拿去向苏联采购那些中国缺乏的稀有金属。虽然没技术设备那样急需,但也绝对不亏,毕竟本来迟早也需要从外国大量进口

    不过现在胡卫东却改了主意,打算拿出其中一部分直接向苏联采购飞机,以填补苏援航空队与苏联高射炮部队撤离之后、歼-1定型服役之前的真空,体会到掌握制空权的痛快之后,没谁愿意回头再过鬼子飞机来了只能东躲西藏的憋屈日子。不过更重要的原因是,苏联的伊-16战斗机经过这一年来的不断改进,性能已经超越了日本的现役飞机,如果还是性能垃圾的早期型i-16战斗机。再配上大部分都没有实战经验的边区飞行员,空战交换比一定很难看,中国培养一点飞行员不容易,可经不起这么消耗

    正如胡卫东预料的那样,苏联方面担心过度刺激老蒋,因此不同意出售轰炸机,不过胡卫东本来要买的就只是战斗机,毕竟一来苏式轰炸机性能一般,二来即使买了苏联飞机。中国空军的整体实力依然不能与日本相比,在无法保证制空权的情况下。战斗机的性价比明显更高。

    由于一直以来对飞行员培养的重视,加之这两年来累计有千余名有着飞行经验的华侨青年归国参加了华北航空总队,边区飞行员和飞行学员的总数已经不下三千人,加之贷款余额甚多,因此胡卫东这次的胃口相当大,居然开出了整整3000架战斗机的采购大单,而且全都要i16战斗机的最新改型。

    但是苏联人自己现在都没有这么多i16-24(即i16的第24种改型)战斗机,自然不可能同意,经过中方努力交涉。最后毛子同意向赤色党出售该型战斗机1200架,并在三个月内交货(苏联次年飞机总产量超过12000架),但是陀螺瞄准具和涡轮增压器交由中方自行添置。另外苏联还向边区提供了600架教练机,以支援赤色党在兰州与迪化各建一个新航校。自此之后,洛阳航校人满为患的现状才得到缓解,同时因为两个新航校距离抗战前线更远一些,相对来说安全性也要好得多。

    这笔交易的总金额虽然高达8000万美元。但公正地说毛子的开价还算厚道,因为苏联还提供了大量的零部件以便维修和更换,再想想抗战之前毛子对赤色党的态度,胡卫东不禁暗自感慨道。“果然还是要有了实力,才能得到尊重啊!”

    老蒋得知后自然暴跳如雷,但苏联现在国力日盛,即使是美英都对其忌惮三分,他自然只能打落门牙往肚子里吞了,勉强可以安慰自己的是,毛子卖的好歹不是“进攻性武器”

    即使完成了这样一笔武器采购,贷款仍有2亿多美元的余额,胡卫东将其全部用于采购那些苏联储量丰富、而中国却十分缺乏的矿产资源,其中最重要的是铬、钴、镍等稀有金属,即使暂时不需要这么多,先存着以后备用也是好的。另外值得庆幸的是,边区还从苏联买到了大量铀矿

    虽然1939年初德国化学家o哈恩和物理化学家f斯特拉斯曼发表了铀原子核裂变现象的论文,从而令这个秘密大白于天下,但一开始列强对其却并未引起高度重视,而苏联由于整体科技水平较差,一直采取的是“紧跟”策略,也即是等到西方开始研究了,毛子才跟风,以减少科研资源的浪费,因此一开始对于铀矿的出口并没有太过在意,结果等到苏联高层注意到这个问题的时候,中国从苏联采购的铀矿以所含金属铀来计算,总量已经不下1000吨,其中所含的铀-235足够制造二三百颗核弹头(当然,因为反应堆和研究也需要,实际上不可能造出这么多来,但中国也不仅仅只从苏联获得铀矿,这一点前文已经提及,就不再赘述了),斯大林一气之下将所有相关部门的干部全都以叛国罪处决,但卖出去的铀矿却再也回不来了

    攻占青岛之后,第十五集团军一度将大部分精力用于防空和剿匪,顺便让部队进行难得的修整和训练,但傅作义第35军加入建制后,第十五集团军即使只算野战部队,总兵力也超过了二十五万人,有这么强的实力却不主动出击,那可不是胡卫东的风格,但就在胡卫东想着下一步该打哪儿时,第五战区却突然直接向青岛的第一战区前敌指挥部发出了求救的电报,甚至来不及先向军委会通报,显见情况无比危急

    注1:意识到赤色党如今的实力之后,苏联原本更偏向国府的态度逐渐开始转变。另外,由于这个时空的苏联实力比历史同期更强,因而西方国家格外敌视,令苏联在国际社会倍感孤立,这或许才是毛子示好笼络中国赤色党的更主要原因。

    第三百一十二章 机甲第一军

    ps:周一求推荐票,晚上还有一更_

    无论在哪个时空,第五战区在抗战中的表现都值得大书特书,在部队大多为杂牌军、而且良莠不齐的情况下,李宗仁的领导、白崇禧的谋略和第五战区广大官兵的浴血奋战一起构成了第五战区强大的战斗力。

    而与历史同期相比,这个时空的第五战区显然实力更强,先,陈明仁的整编第88师替代了历史上汤司令的部队,大大便利了第五战区司令部的指挥,陈明仁虽然也是个刺头,但却不像大部分将领那样喜欢保存实力不过强制收编友军部队的行为还是有的,特别在部队减员严重的情况下。,仅此一点就比汤恩伯强得多了;价格惊人地便宜、火力却异常强劲的二四式冲锋枪令那些训练不足的步兵大大缩小了与日军精锐老兵战斗力上的差距

    更重要的是,苏援航空队比历史上规模更大、并以第五战区为主要战场,因而大大削弱了日军在第五战区的空中优势。加之此前经过十五军等各路中队的奋战,日本先后已经损失掉了整整五个野战重炮兵旅团的重装备,虽然日军大本营也努力地想要重建这五支部队,奈何此时日本的锻压技术还不过关历史上能够造出大和级战列舰还是多亏德国人肯卖万吨水压机给它,因此即使全力生产重炮,速度也快不起来历史上日本41-45这四五年间总共才造出604门105以上口径的火炮。何况海军之前损失同样巨大,新建与修复舰艇也需要占用很大一部分产能,陆军重炮的生产速度就更慢了,因此第五战区的需要面对的仅有日军一个较战前水平严重缩水了的野战重炮兵旅团而已,并且还因为顾忌苏援航空队的威胁而无法尽情展现重炮的威力。

    要知道历史上抗战期间除非是溃败了被敌人追击,否则在正面攻防战中高达七八成的伤亡可都是日军的飞机大炮造成的,现在日军的飞机大炮作用严重受限,的伤亡自然就大大减小了。在这一前提下,第五战区本身的实力又增强了不止一倍,因此才能在兵力不占优势的情况下。在无险可守的苏北平原上顶住日军数十万大军的三面围攻将近一年之久。

    与历史上有大别山可退不同,这个时空第五战区的却被中原边区的地盘和沦陷区被四面围死了,无路可退的状况固然逼他们不得不与日军拼命,但是后勤补给与兵员补充却都不可避免地受到了一些影响。而日本裕仁天皇下诏对陆军扩编150万人之后,进攻第五战区的日军分到的援兵最多,尤其当筱冢义男中将率领的战车师团扩编为大本营直属机甲鬼子自称的所谓“机械化”部队其实只是现代观念里的摩托化部队,“机甲”部队才是现代观念中的机械化部队第一军并重返战场后,第五战区的立时陷入了前所未有的危局

    虽然早在红军改编的时候胡卫东就让巩县兵工厂将空心装药破甲技术无偿转让给国统区的兵工厂,但是国府财政紧张。加之抗战期间以防守为主,反装甲枪榴弹除了对付坦克和装甲车之外就没什么用了。再说鬼子的坦克数量又不多,而且一般还都是分散到各个师团,精锐的常设师团大多也只有15-24辆坦克和装甲车,别的师团甚至可能根本没有,因此国府的高官们认为生产太多反坦克枪榴弹纯属浪费,结果即使是88师这样的中央军嫡系王牌部队也只配备到了连一级

    即使如此,对付鬼子各个师团配属的那点坦克却是足够了,至于装甲车,在国府为了省钱向边区兵工厂订购了大量廉价的钢芯子弹之后早已经被将士们戏称为铁棺材。然而。当鬼子将装甲部队集中起来使用后,那可就不是光靠有效的反坦克枪榴弹与数目更少的战防炮可以抵挡的了

    事实上,之前筱冢义男的战车师团就曾令第五战区的部队蒙受巨大损失,而这次他带来的是整整一个机甲军,麾下光是坦克就超过了一千辆,而且其中超过老式的九五式轻型坦克只余一百多辆,其余的则为较先进的九七式、九七改和因为稀有金属需要量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