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度书院 > 其他小说 > 重生抗战之军工强国 > 重生抗战之军工强国第61部分阅读

重生抗战之军工强国第61部分阅读

,但每修整一轮,部队的战斗力都能上一个台阶,而且这往往还建立在部队规模迅速扩大的前提下

    齐齐哈尔的丢失令抗联的北满根据地完全连成了一片,并且各个方向都有险可守,这无疑是极为有利的态势;而日军方面却大为震惊,甚至为此不得不将大兴安岭以西的日伪军编制转到华北方面军旗下。否则一旦抗联向西越过大兴安岭继续进攻,日军第23师团残部以及受其节制的伪军万一抵敌不住,又无法从被抗联北满根据地远远分隔开来的关东军主力部队那里获得救援,问题就会很严重,虽然即便不在一个系统内,他们也可以向防区相邻的华北方面军求援,但是跨编制联合作战,配合毕竟要差很多,而且日军之中同样存在着山头主义,万一关东军与华北方面军之间为了抢功或者推卸责任做出点什么来,那后果可就严重了

    注1:对于历史上韩信最经典战例之一的“井陉之战”,大多数人只注意到了“背水列阵”,但此役最大的难点其实在于韩信手中的部队几乎全是新兵,而且兵力只有敌人的不到五分之一。事实上韩信最厉害的主要有两点,一是无论多么不好用(不管是兵员素质差、还是成军时间短。)的部队,到了他的手里都能发挥出不错的战斗力;二是无论有多少军队,他指挥起来都一样是游刃有余。从这两点来看,赤色党之中确实再没有比徐帅更像韩信的将领了,尽管若论将才,党内还是有几位名将可以与其不相上下的

    ♂♂

    第三百三十八章 当代韩信(下)

    ps:感谢书友“五柳先生888”投出的2张月票和友100310161751332”投出的评价票,顺便求下推荐票_

    何况在日军大本营统帅部眼里,抗联不过是疥癣之疾,对满洲虎视眈眈的苏联远东方面军才是心腹大患,遭受重创之后的第23师团相对于“国境线”西边的苏军,实力愈发显得不足,将目前暂时没什么大仗可打的华北方面军利用起来,不失为一个妙招。但这些老鬼子却没想到,他们的这一安排却反而大大减少了华北方面军眼下可用的机动兵力,结果白白错过了八路军主力南渡黄河而出现的扩张良机。而即使只是大大减少了华北根据地军民的损失这一点,抗联齐齐哈尔一战就是完全值得的

    虽然很想乘胜追击,但是无论是向西越过大兴安岭、还是向南渡过松花江,进攻部队都将面临补给断绝的巨大困难,考虑到日伪军即便战败也会坚决毁坏弹药,徐向前并不敢将取得补给的希望寄托在缴获上,而是充分利用修整的这段时间,一方面进一步扩大和巩固大兴安岭的山区根据地并抢修在战役中遭到破坏的铁路,以保障将来西征的后勤;另一方面则设法再次以根据地出产的黄金和烈酒向毛子换取军火。

    考虑到抗联的现状,徐向前放弃了甚至包括迫击炮在内的各种火炮的采购,抗联现有的火炮虽然不多。但用好了的话一般的攻坚还是没问题的,暂时还是多买些枪支将队伍尽快扩大更加重要,与西方列强和苏联的军队相比,日军的火力其实并不特别强大,抗联靠着先进的步兵班排战术就足以大大减小自身伤亡,在这一前提下,宁可武器装备差一点,也应该组建尽可能多的军队,毕竟枪支和子弹的价格远比大炮和炮弹便宜得多。当然,如果根据地的兵工厂能够大量生产炮弹了。徐帅肯定还是会为了减小部下伤亡而推崇火力的

    由于中原边区的示范效应,赤色党的各大根据地都对军工建设十分重视,北满根据地虽然比不上日本经营多年的南满,但多少还是有些工矿业的底子,再加上高原与徐帅先后带来的人员和设备,北满根据地的兵工厂到1938年年底的时候已经可以批量生产出质量合格的子弹、刺刀、手榴弹、地雷、工兵铲、钢盔等十余种轻步兵装备,而这无疑为抗联打更大规模的战役扫平了障碍

    齐齐哈尔一战不但给正在集中力量围剿南满纵队的关东军主力来了一记狠狠的闷棍,更让关东军因此将一大块地盘让给了意外渔翁得利的华北方面军,自此关东军上下对抗联愈发恨之入骨。同时。虽然关东军的主力部队还在长白山区进行“治安整肃”,但是关东军司令部却认为抗联主力西调而且肯定在之前的战役中付出了不小的代价。这实在是夺回北满的大好时机,为此他们想尽一切办法抽调出了两个独立混成旅团,划归不久前刚刚调回关东军系统的大阪第4师团指挥,并调拨3万多伪满军受其节制,组成了一支总兵力不下7万人的特遣部队北渡松花江,目标直指抗联司令部所在地北安市。

    但关东军司令部却没想到,纵然主力部队远离,抗联总政委高原依然沉着镇定地利用“坚壁清野”和灵活多变的游击战术有效地迟滞了日军的脚步,而抗联的主力在连续两场苦战之后只是短短修整了几天就能迅速赶回。

    更要命的是。第4师团的官兵一向珍惜生命,现在既然有四五万的友军受其节制,他们自己便不愿意拼死拼活了,反正不管是那两个独立混成旅团,还是那些伪满军队,只要立了功,第4师团一样可以分到一部分。而如果他们将敌人打得奄奄一息,再由第4师团上来完成最后一击,那就更好了。

    他们的如意算盘倒是打得很精,但那个作为先头部队的独立混成旅团可是传统的日军部队。前进的速度明显更快,再加上沿途所遇到的游击队在袭扰时也特意有所侧重,结果他们不知不觉间就渐渐脱离了大部队,并很快被抗联回援的十五万大军包围,在徐向前一贯不怕牺牲、进攻果敢的作战风格领导下,已经经历过血战磨砺的抗联将士表现出了前所未有的强大战斗力,鬼子只坚持了几个小时就全军覆没,这个消息传回后顿时令日军第4师团上下目瞪口呆。他们并不了解敌军主将的作战风格,不晓得对方也为此付出了不小的代价,而想当然地高估了敌人的实力,于是他们很自然地打起了脚底抹油的主意。

    见到日军开始后退,徐向前不禁想起军中关于第4师团的一些传闻,当即下令全军猛追,结果第4师团果然如他所料的一样,将友军留下殿后,自己却一路狂奔逃回了哈尔滨,结果另外那个独立混成旅团与几万伪军全被抗联歼灭,而第4师团这时居然连一个减员都没有

    这种事情无疑会引起关东军司令部乃至日军大本营统帅部的震怒,但这时徐向前派兵装出要乘胜进攻哈尔滨的假象以迷惑敌人,却反而给了第4师团一个不错的借口,对于糊弄上级有着丰富经验的他们向关东军司令部汇报说敌军势大,正是因为他们及时撤退,才保住了哈尔滨,而得以免于处罚。

    但这个时候的抗联总伤亡(包括之前的两仗)已经接近十万之众,徐向前手中的机动兵力几乎仅剩一半,即使以他那出类拔萃的军事才能,短时间内也难以再发起大的攻势了,因此第4师团逃脱罪责的借口反倒给了抗联修整恢复的机会。同时这也迫使日本关东军主力不得不抽身回援,只留下了一个师团的部队继续留在长白山区搜剿南满纵队的指挥部,这一方面大大减少了长白山根据地群众的损失,另一方面也让王子才的计策有了更好的效果

    w

    第三百三十九章 穷兵黩武

    ps:周一求票,晚上还有一更_

    这次战役的胜利虽然有第4师团“卖队友”的功劳,但抗联新兵的战斗力较初战时也确实提高了很多,这一点从伤亡人数中牺牲人数的比例和歼敌平均弹药消耗量上就看得出来,而这次所对付的敌人也比齐齐哈尔一战相对好对付了不少,就连鬼子都抓到了十几个战俘,伪军就更不用说了,才死了不到一成就全部投降了,与之前死战不降的伪满兴安师根本没法比,但这却恰恰才是正常的情况,否则伪军一个赛一个地勇猛,就像蒙元灭宋、满清灭明时那样,中国可就真要灭亡了

    也正因为这样,抗联这次获胜后缴获的弹药足以弥补战斗中的消耗,而枪炮武器更是有些盈余,再加上从苏联那里买来的2万多支步枪,徐向前再次对抗联部队进行了大幅度扩编,光是正规军的总兵力就增加到了30万以上。增加的这么多兵力当中,除了伤愈归队的1万多人,绝大部分都是在北满根据地新征的,根据地的兵民比例也由此几乎达到了惊人的1:15,这已经超过了历史上四野的极盛时期(注1),说难听一点的话,这简直就是“穷兵黩武”。

    不过,当年徐向前担任红四方面军总指挥的时候兵民比例有时比现在还高,却依然能让部队保持相当强的战斗力,因此他并不怎么担心抗联因为部队扩编太快变成乌合之众,不过有本事这么干的。在赤色党内,甚至在当今的整个世界上,恐怕也找不出几位

    虽然军事方面不必担心,可根据地的经济也一样会受到影响,甚至会更加严重,历史上中央苏区在第五次反围剿的时候就因为青壮劳动力的匮乏直接导致了苏区经济的破产,进而加速了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不过身为东北局书记的高原素来以擅长建设根据地著称于党内,他既然同意了老首长进一步扩军的要求,自然是早就考虑到了这方面的因素。

    在高原看来,东北、尤其是北满根据地与南方苏区的情况有很大不同。首先东北工业化程度较高,即便是相对落后的北满地区,也要强于内地的大部分地区,而若是与那些山区的根据地相比,优势就更大了,因此本来就可以维持更高的兵民比例,而且还不只是高一点点。

    其次,东北、尤其是北满地广人稀、土地肥沃,每个农业劳动力所能生产出来的粮食远比内地的农民多得多。因而可以养活更多的脱产人口,其中自然也包括军队。

    更重要的是。东北人均耕地远比内地大部分地区多得多,北满更是如此,尤其根据地建立后还一直鼓励垦荒,因此土改之后一户农民往往能够分到几十亩乃至上百亩地,因而耕作方式不可避免地较为粗放,哪怕东北农业还完全没有机械化。同时由于东北的黑土地极其肥沃,甚至不怎么需要施肥,因此一到农闲时节这里的农民基本上没多少事情可干,也就是饲养牲畜不能停。但初级合作社建立后,这项工作可以集中起来交给少数人来完成,甚至将其交给老人和妇孺来做也一样可以,这就腾出了大量的青壮劳力。

    再加上东北的寒冬又极其漫长,这将近小半年的时间不好好利用的话,确实有些太可惜了,现在先将青壮征召入伍好好打几仗。等到春耕的时候再让他们复员、或者直接派部队帮助地方干农活就是了。

    日本关东军的主力部队在由南满撤回之后并没有马上进攻抗联的北满根据地,毕竟强渡大江大河始终是个世界难题,何况由于华中派遣军的航空兵团损失惨重,日军大本营被迫将新生产的陆航与部分海航飞机优先补充给华中战场。而之前被炸怕了的旅大以及同样在华北航空总队作战半径之内的朝鲜半岛南部也都需要更多的飞机,以致于关东军飞行集团只有不到三分之一的飞机可以为渡江进攻提供空中支援,这无疑进一步增大了关东军突破抗联松花江防线的难度。

    因此日本关东军参谋部制定的作战方案是等到松花江完全封冻之后再发起进攻,到时候松花江的任何一处河段日军都可以轻松逾越,而抗联则被迫处处设防,在实力远远弱于关东军的现状下,想要守住绵延千里的防线,那根本就是不可能的。

    不过,这个计划虽然很有诱惑力,但是想到去年冬季作战的痛苦,鬼子对于自己突破敌军防线后能否席卷北满,其实也没有完全的信心,因此他们还想了一个备选的作战计划,若是冬季攻势受挫,关东军就会暂时将主力退回南满,只在松花江北岸留下一个据点作为前进基地,以双方总体实力的差距以及抗联攻坚能力的不足,再加上日军浅水炮舰在松花江面上的压倒性火力优势,抗联就算再怎么拼命攻击,也不可能将那个据点拔除。

    等到来年春耕的时候,关东军再从这里发起进攻,到时候关东军的准备时间更长,一定能够取得比冬季攻势更大的战果。而即便此次进攻依然不足以完全“收复”北满,但只要破坏了北满根据地的春耕,根据地军民到了下半年就只能等着饿死了

    然而,令日军参谋们意外的是,12月中旬,松花江封冻还没几天,徐向前就率领抗联主力20多万人出其不意地在松花江下游渡江,利用原本应该驻防于佳木斯的大阪第4师团还在哈尔滨未归的机会,一举拿下了这个伪满所谓“三江省”的省公署所在地(即省会),这立刻就打乱了关东军的全盘部署,令徐向前多少有些失望的是,日军陆航的撤离十分坚决,因而没能缴获到抗联的第一架飞机

    注1:加上地方部队,四野最多时有150万人,而东三省自“九一八”到抗战胜利期间人口由3000万下降到2500万以下,解放战争期间略有增长,但无论如何也超不过3000万,因此兵民比例不会超过1:20,但达到1:15还是不太可能的。

    (网网)w

    第三百四十章 七战七捷(一)

    接到佳木斯求救的电报后,邻近的日伪军立刻赶来救援,其中实力较强的主要有宝清的关东军骑兵第3旅团以及密山的第11师团,两者距离佳木斯的路程相差无几,但骑兵的速度更快,却反而因此被抗联打了个时间差,一头钻进了徐向前以主力十几万人布下的大“口袋”。

    其实作为关东军的骑兵旅团,日军骑兵第3旅团的实力还是很强的,它甚至还下辖了一个战车队,一共有24辆坦克和装甲车,可他们却不幸地对上了历史上被严重低估了的军事天才徐向前,加之双方的兵力差了足足二十多倍,结果也就显而易见了。

    由于北满根据地的兵工厂已经能够生产利用空心装药原理破甲的反坦克枪榴弹,相当一部分官兵也都学习过反坦克战术,加之骑兵第3旅团的坦克装甲车数量本来就根本不足以冲垮十几万大军,因此很快就被消灭,其中损坏不太严重的十几辆坦克与装甲车都被抗联官兵想方设法运回了北满的兵工厂进行维修,最终有5辆坦克与3辆装甲车被完全修复,抗联从此也有了自己的装甲部队,尽管由于没有制空权、与日军装甲部队相比又众寡悬殊的缘故,用起来一直都是小心翼翼,以偷袭打闷棍居多,虽然交换比非常好看,却也因为其“猥琐”的打法而被后来十五集团军派来支援的装甲兵们笑话

    消灭日军骑兵第3旅团5000多人之后,徐向前又马不停蹄地指挥主力会同正在阻击敌军的部队对日军第11师团形成了合围,这个师团虽然名气不大,但毕竟也是精锐的日本陆军常设师团,徐向前虽然下了将其全歼的准备,却也作好了部下伤亡五六万人的心理准备。但令他意外的是,带兵出战的第11师团师团长渡久雄中将于大战爆发前夕突然病倒(据历史记载,此人于1938年12月突然同时罹患猩红热与肺炎,不到半个月就死掉了)不能理事,令第11师团军心动摇、士气骤降。

    徐向前虽然不清楚此事。但敌军比自己预计的要弱总不是什么坏事,反应迅速的他当即命令部队加强攻势,在一天之内毙俘日军18000余人,取得了渡江之后的第二场大捷(对于夺取据点但歼敌不多的战役,赤色党一向不会太看重。)。而抗联却只牺牲了七千多人(总伤亡3万余人)。

    这时。由牡丹江的关东军第5军司令部派出的部队却因为抗联工兵部队埋下的几万颗地雷而步履维艰,绕过雷区不走交通线的话行军速度快不起来,可如果让工兵一路排雷的话那就只会更慢。而他们这么一耽搁,徐向前很快就腾出了手来。第5军刚刚组建不久,部队还没配齐,野战部队仅有现在已经被抗联灭掉的那两支,因此在接到佳木斯日军的求援后,第5军司令部一时?br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