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度书院 > 其他小说 > 重生抗战之军工强国 > 重生抗战之军工强国第67部分阅读

重生抗战之军工强国第67部分阅读

度。

    与之相比,倒是十五军南下的时候为了确保机动性,胡卫东没有带上大口径重炮,最大口径的身管火炮也就105,因此重火力看上去似乎有些不足。但由于戈兰壕虽然克制坦克和履带式装甲车,但如果用于抵御大量步兵的进攻,却远不如常规的环形工事好用,而且鬼子第2军同样缺乏大口径火炮,十五军装备的120重迫击炮因此可以大胆地将炮兵阵地前提,而能充分发挥作用,仅此一点就足以保证支援炮火的强度,须知120重迫击炮的威力可不在105山炮之下,而十五军装备120重迫击炮的数量却几乎是105山炮的三倍之多。

    此外,十五军所携带的那些炮弹与步兵榴弹当中有很大一部分都是野战中杀伤力丧心病狂的空爆弹,之前打北面那20万日军时由于新51师出色的表现而没能用上,这下终于有了用武之地,而鬼子则因此在战斗中蒙受了更大的伤亡

    注1:虽然日军此时在徐州一带的制空权已经丢了,但以华北航空总队飞机所装备的机载雷达那不过区区几公里的侦测距离,鬼子飞机利用夜幕掩护还是可以避开中苏战斗机拦截的,尽管没法完成各种战斗任务,但是带几个人坐飞机离开还是没什么难度的。(未完待续。如果您喜欢这部作品,欢迎您来()投推荐票、月票,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动力。)

    网网

    第三百七十一章 班排战斗(上)

    但石原莞尔却并非像蒋百里那样只会纸上谈兵,几乎就在十五军、乃至十五集团军之中装备最好、战斗力最强的“老虎团”在轰鸣的炮声中冲上日军阵地的同时,负责防守最外面那一道反坦克壕的一个日军步兵联队不等敌人站稳脚跟,就按照石原莞尔在战前的部署果断地发起了反冲锋

    出于对十五军的畏惧,石原莞尔宁可部队在敌军炮火下损失惨重,反击时也要尽量保证不少于3:1、实际投入甚至超过5:1的兵力优势,就步兵班排一级的战斗来说,差不多是鬼子一个满编制70人的步兵小队对付十五军12人的一个步兵班,但在实际战斗中,日军的基层官兵却没有占到任何便宜

    随着这两年来日军之中老兵比例的不断下降,掷弹筒这种鬼子在抗战初期的利器本就已经越来越不好用,在这一轮战斗中还被敌军最大射程达到1500米(发射杀伤榴弹时)的长缨-1型火箭筒完全克制,而其所用的空爆型钢珠弹更是给鬼子造成了难以承受的巨大伤亡。话说鬼子也对这种在野战中杀伤力甚至超过105炮弹(榴弹)的弹种进行了仿制,但是现在却还没有开始批量生产,更别提装备部队了。至于早就仿制成功的枪榴弹则因为用于杀伤人员时效果较日军官兵用熟了的掷弹筒并没有太大优势,所以仅在反坦克作战时被用到。虽然因为造价低廉而大量装备(但还是不能和每个小队都有2具的掷弹筒相比),但弹种却几乎全是聚能破甲弹。在这种步兵班排一级的战斗中几乎没有任何用处。

    另外还有一点要命的地方,掷弹筒目前所用的“炮弹”之中,无论是专用的掷榴弹还是可以通用的普通日式手榴弹,射程太近被敌人的火力轻松压制不说,即便够得着敌人,威力也明显偏小,加之十五军的战士们对于这种武器的特点已经十分了解,不会像历史上抗战初期中国军队遭到掷弹筒攻击时往往慌乱地到处乱跑而挤成一团。结果增大了日军掷弹筒的杀伤效果,步兵进攻阵型中各人之间的间距也都尽量拉大,因此鬼子的掷弹筒就算侥幸地准确命中,也很难炸到第二个人

    而日军步兵小队的两挺轻机枪在数量上是较十五军一个步兵班配备的一挺轻机枪多出一倍,但是八一式轻机枪即使到几十年后依然是一款十分出色的班用轻机枪,远非日军装备的九六式轻机枪和歪把子(由于扩军太快,鬼子被迫将一部分原本已经退出现役、入库封存的歪把子重新拿出来装备部队。)所能比拟。一挺的持续火力比鬼子两挺还猛,而且精度、特别是连续射击之后的精度还有着明显的优势。另外值得一提的是,八一式班用轻机枪鬼子同样进行了仿制,但也一样还没来得及装备部队,不得不说,太祖发动中原大会战的时机选得真好

    而更令鬼子痛苦和胆寒的是。十五军居然将加装了瞄准镜的狙击型二四半(注1)配备到了班一级,只听见一声枪响,某个冲锋在前的日军小队长当即就被敌人的一位班属神枪手一枪爆头,一股红白夹杂的液体顿时喷出好高

    如果是在抗战初期,几乎每个步兵小队都有十几个乃至更多特等射手的鬼子纵使在步枪的射击速度上大为吃亏(八一式突击步枪即使是单发的半自动射击状态。射速也要比三八式步枪快得多。),也根本不会将敌人的精确射击放在心上。但这两年来十五军的战士一直在训练和战斗中不断磨砺自己,射击技术相比抗战初期已经上了好几个台阶,“老虎团”中超过八成的战士都是入伍两年以上而且久经战阵的老兵,即便抗战初期的老鬼子的射击精度也未必比得上他们,何况是现在已经大量注水的这些小鬼子?

    损失惨重的日军小队唯一可以依赖的也只剩下人数的优势了,满编的70个人即使死掉几十个依然还有进攻能力,而十五军的步兵班哪怕只伤亡了几个人,火力都会明显削弱。但在十五军炮兵强大的火力支援下,鬼子的这一优势很难充分发挥,石原莞尔也早就估计到了这一点,因此战前就要求部下尽可能地逼近敌人,只要与中国人的进攻部队缠斗在一起,他们的炮兵就会因为害怕误伤而束手束脚了。

    注1:由于狙击步枪对射速要求没那么高,因此本着资源优化配置的考虑,即便在十五集团军之中率先开始全体换装八一枪族的“老虎团”,班用狙击枪也依然是优选出来并加装了瞄准镜的二四式半自动步枪,即便哪怕只比单发射击精度、八一式突击步枪也并不逊色。

    必须说明的是,理论上拉栓式步枪的射击精度要高于半自动步枪,而半自动则高于全自动,但这也仅仅只是理论上,而在实战中,较晚设计出来的枪械因为有着更加高明的设计和先进的工艺,所以精度往往反而比之前的型号有所加强,比如八一式突击步枪就是一款单发精度完全不逊于五六式半自动步枪的优秀枪型。

    事实上,上弹方式对于精度的影响只在那些专门设计制作的真正狙击步枪上面表现得较为明显,而所谓的班用狙击步枪主要射击距离一般在200-400米之间,精度要求没那么高,直接在当时大量生产的制式步枪基础上改进就行了,这样做成本较低,维护也较方便。这与主要攻击600米开外的远距离目标的真正狙击步枪是不一样的,事实上严格来说二战期间其实本来就没有什么现代意义上的狙击战,这一点从所谓的十大狙击手的战绩基本都是杀人数目而非是干掉了多少高价值目标就看得出来(未完待续。如果您喜欢这部作品,欢迎您来()投推荐票、月票,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动力。)

    第三百七十二章 班排战斗(下)

    ps:感谢书友“泉城人”的慷慨打赏,再次求推荐票_

    石原莞尔这么想也不能说全无道理,在被日军大本营统帅部寄予厚望的日本华中派遣军第2军之中,老兵的比例相对来说还算是比较高的(不如徐州和开封的日军,但强于所有其他的新编和重建部队。),何况石原莞尔也知道“狮子搏兔,亦用全力。”的道理,因此放在外线抵御敌军前几次进攻的全都是挑选出来的精锐步兵联队,虽然军事技战术因为新兵训练时间普遍太短而不能令他满意,但至少战斗意志普遍还是很强的,再加上人数上巨大的优势,石原莞尔以为,只要己军官兵在心理上能够承受足够大的伤亡,迫近到肉搏战的距离内就是完全有可能的。只是想到当初都是中国人被迫想方设法与日军近战,短短两三年后情况却反而颠倒了过来,石原莞尔的心中不禁唏嘘不已

    正是在石原莞尔下达的这一指导思想之下,那个日军步兵小队纵然还未接战便已经伤亡过半,但残存的鬼子还是如同野兽一般狂喊着“板载”给步枪安上刺刀,朝着总算已经近在眼前的那十来个敌军猛冲过去

    “傻子才和你们拼刺刀”,该班班长王二喜见状嘿嘿一笑,随手就将手中的那支八一式突击步枪调为全自动射击状态,然后立即将枪身抬起猛地扣住了扳机。只见枪口立即“突突突”地喷出了长长的火舌,登时就将好几个鬼子打倒在地。同时开火的还有该班另外7支八一式突击步枪。这8支超越时代的自动步枪交织出一面密不透风的火网,将那个日军步兵小队的所有残兵都给死死地压制住、一个个全都趴在地上不敢起身,即便如此,日军依然在他们的犀利的自动火力扫射下伤亡多人。而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在单手换弹夹技术的帮助下,这8支突击步枪的连射几乎毫无停顿,想当然地中途抬头想要抓住“空隙”发起冲锋的多名鬼子因此死不瞑目。

    值得一提的是,这种神技虽然好用。但却会大大缩短八一式突击步枪的使用寿命,因此十五集团军一般来说是禁止士兵随意练习的,但例外总是有的,一是一般都以小队为单位执行任务的特种部队;此外就只有野战部队中的王牌了,而这个班恰恰是王牌部队老虎团中的尖刀班之一,因此理所当然地享有这一特权。

    就在活着的鬼子全都被迫趴下避弹的时候,那几个没有配备突击步枪的战士则开始掐好时间、以娴熟无比的技术动作将一颗颗手榴弹甩到鬼子们的头顶上。将将都在空中炸开。一声声爆炸过后,那些卧倒的鬼子顿时鬼哭狼嚎,溅射而下的无数弹片毫不留情地打进了他们暴露出来的宽阔背面,造成了极大的伤害,而受伤跳起的鬼子则又迅速被八一式突击步枪打出的钢铁风暴扫倒在地,怎么样都逃脱不了一个死字

    战前多达70人、发起反冲锋时也仍有五六十可战之兵(注1)的这个日军步兵小队在敌军步兵班的犀利火力打击下。仅有几个身手灵活而且经验丰富的老兵成功地冲到了敌人面前,可是他们的刺刀还没来得及捅出,就见敌人纷纷伸手从腰间抽出了手枪,只听见“啪”、“啪”、“啪”地一阵脆响,这最后的几个鬼子也尽皆倒在了地上。历史上美军选择手枪而不是刺刀作为近战的主要武器可不是没有道理的

    粉碎敌人的抵抗后,该班的战士并没有忘记给倒在地上生死不知的敌人挨个补枪。这时二十响驳壳枪弹容量大的优势就充分体现了出来。或许正是出于这一考虑,胡卫东才始终选择这款对于军队来说看似鸡肋的武器作为十五集团军的制式手枪

    由于距离太近,鬼子的三八式步枪无论是命中率还是威力都大幅增加,因此老虎团的这个步兵班也付出了3死3伤的代价,但是他们却将一个五六十人的鬼子步兵小队尽数歼灭,即便现在日军的战斗力已经不能与抗战初期相比,这一令人瞠目结舌的交换比依然足以凸显出老虎团的战力之强

    事实上,正是因为对老虎团的战斗力充满信心,胡卫东才敢让这区区一个团三千多人作为全军的箭头突破当面之敌,哪怕光是负责死守最外面一道戈兰壕的日军就比他们更多、后方更有无数敌军随时可以增援上来。

    事实上石原莞尔对此也不是全无准备,他一方面要求部队尽可能在战斗中保持3:1乃至5:1的局部兵力优势,另一方面则因为顾忌敌军炮火的杀伤力、而只派了一个步兵联队放在第一道防线上。这一似乎是自相矛盾的安排实际上也就是说,石原莞尔由于麾下部队实力不足,而被迫冒险地忽视了敌军小队穿插渗透战术的威胁,力求先全力迎击敌军正面的进攻,与其形成胶着缠斗之后,再通过增兵在其后的绞杀战中将穿插进来的敌军一并击败。

    谁知敌人的箭头部队竟然恐怖到如此地步,在几乎分出三分之二的力量进行穿插渗透的前提下依然轻松击破了日军即便遭到了炮击、兵力依然超过3000人的一个精锐步兵联队。在这种情况下,石原莞尔如果还按计划向第一道防线派出援军的话,就等于是让他们(援军)去送死了,于是他果断地更改了原定的计划,毫不留情地命令炮兵对仍有部分日军残兵还在坚持抵抗的第一道防线进行火力覆盖,石原莞尔这一冷血的命令顿时给十五军的进攻部队造成了不小的损失

    注1:石原莞尔让人在一道道戈兰壕之间加筑了不少藏兵坑和环形工事,有效地削弱了十五军炮击的杀伤效果,此外十五军这次是外线作战、炮弹用一点少一点、因此不敢大手大脚也同样是一个重要原因。(未完待续。如果您喜欢这部作品,欢迎您来()投推荐票、月票,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动力。)

    第三百七十三章 新38师南下

    不过,由于胡卫东对鬼子的禀性早有预料,战前就要求老虎团小心敌人会不顾一切进行无差别的炮击,同时只派出一个团、并且正面进攻的更是只有一千多人,兵力相对分散,因此石原莞尔的这一做法并没有杀伤多少敌人,反而令日军的士气受到了进一步的打击。发现这一点后,石原莞尔不禁满心悲凉,他无论如何都想不通,“满洲事变”时不堪一击的中队怎么会变得如此强大?

    “难道有了赤色党的领导,就可以令中国人产生这么大的变化吗?看来军部对于赤色分子一直高度警惕,并不是没有道理的……”,石原莞尔此念一起,却又不自觉地生出了一个令他自己都感到震惊的想法,“既然中国可以因为赤色的道路而脱胎换骨,那么日本呢?”

    但石原莞尔很快就用力地摇了摇头,将这个可怕的念头驱散,他很清楚自己当初犯下了多大的罪行,光是发动“满洲事变”这件事就是怎么也洗不干净的,而日共的力量还太弱小,想要上位必然要依赖于中国赤色党的帮助,因此一旦日本赤化,像他这种对中国人民犯下过严重罪行的旧日本军人想想也知道不会有什么好结果。想到这里石原莞尔也有了一个说服自己的理由,“日共本身太过弱小,被苏俄或者中国人控制是难以避免的事,即使为了保证日本的独立自主,也不能走上赤色的道路……”

    至此石原莞尔终于下了死战到底的决心。他的坚定不自觉地感染了麾下的20万日军官兵,使其个个勇于赴死。但是纵使如此。日军的一道道外围阵地依然被十五军老虎团的尖兵先后突破,而本来被安排执行侧翼穿插渗透任务的那些部队则因为箭头的太过锋锐而没了用武之地,只得郁闷地专心填埋鬼子的战壕。戈兰壕的防御遭到破坏而不再完整之后,其克制坦克等装甲车辆的特效很自然大受影响,而胡卫东则不失时机地派出加强了坦克和装甲车的几个主力团大举进攻扩大战果,给予了外围日军以沉重的打击。

    本着保存战斗骨干的考虑,石原莞尔并没有让外围的日军全都死战到最后一人,而同意他们在无法坚持且情况允许(即是指能够安全撤出、而不会被敌人追杀而轻易溃散。)的前提下弃守部分阵地向着核心区域回撤。但即便如此,日军在这一天内的伤亡依然超过了2万人,其中阵亡和被俘的就有1万多,毕竟十五军的进攻部队战斗经验十分丰富,轻易不会给鬼子安全撤退的机会,因此石原莞尔所谓的“情况允许”,实际上反倒成了很多鬼子的催命符……

    必须承认的是。在骨干老兵的带动下,即使是几个月、甚至一两个月之前才被征召入伍的小鬼子在战斗中也表现得相当顽强,加上日军炮兵多次不顾同袍的安危进行无差别炮击,致使十五军的进攻部队、特别是作为全军箭头的老虎团蒙受了不小的损失。到当天下午3点钟时,十五军已经伤亡5千多人、并有17辆坦克被日军击毁击伤而失去了机动或战斗能力,而作为尖刀的老虎团更是遭到?br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