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度书院 > 其他小说 > 重生抗战之军工强国 > 重生抗战之军工强国第73部分阅读

重生抗战之军工强国第73部分阅读

    太行以东地区,此时石门等大中城市虽然仍在国军手中,但其附近的农村却早已经是八路军游击队的天下。加之津浦线北路的国军早在抗战初期就曾被日军重创,自徐州沦陷之后更是成了一支孤军,在粮饷无法保证的前提下,这支国军当中有骨气的投了八路、没骨气的投了鬼子,对老蒋忠心耿耿而死撑到现在的仅剩几千人马,而且士卒瘦弱、弹药匮乏,又如何敌得过37军的十几万人?

    结果不到十天时间,37军就成功地夺取石门等多个大中城市,将面积十几万平方公里的广阔游击区连成一片。由此,华北边区进一步扩大,辖地包括了山西与绥远两省全部、河北与察哈尔两省大部与河南、山东、热河三省的部分地区,总人口超过了5000万,仅比中原大会战后又大了一圈的中原边区稍小。自此,黄河以北的国军已经全被一扫而空,而日本的华北方面军则被华北边区及其所属游击区分割成了两部分,一是被三面包围、仅能依靠海上送来补给勉强撑持的平津二十余万日军,二是长城以北、大兴安岭以西固守于承德、赤峰等城市据点和海拉尔要塞群中的十几万鬼子。

    表面来看,华北日军仍有相当强的实力,但是八路军分配到了中原大会战期间缴获的大部分日式武器弹药,实力已经远非昔日可比,加之北线日军靠着海拉尔等地的坚固要塞才能勉强抗衡苏联远东方面军的巨大压力,哪儿还敢妄动?即使眼见中国两党内斗,他们也不敢火中取栗。何况赤色党中央对此早有预料,特别命令林总率领八路军中兵力最多、装备最好、战斗力也最强的27军主力部队三十万精兵进驻保定一带、,令华北日军忌惮不已。连番向军部请求援军,哪儿还敢轻易离开城市和要塞给敌人打歼灭战的机会?

    可日本军部现在哪儿还调得出援军来啊?华中派遣军的百万大军已经被赤色党的两大集团军在这几个月里消灭了十之八九,现在日占区中最为精华的沪宁杭地带都已经只剩十几万军队。却要面对更加强大的中国第十五集团军的直接威胁,同样亟待日本军部派兵支援;而在东北,由于抗联南渡松花江之后的七战七捷,关东军陷入了空前的危机之中。日本军部除了留下二十万军队保卫“国内”(包括日本列岛、朝鲜、台湾、琉球与太平洋诸岛。)外,几乎将其他所有的部队都派到了中国东北,决心以“狮子搏兔”之势。彻底解决抗联的威胁,在此之前,日本军部暂时无力对其他战场派出哪怕是区区几万的援军

    为此,日军大本营统帅部甚至想要再次在国内大肆扩军,但却很快屈服于严酷的现实,放弃了这个不切实际的想法。原来,自抗战全面爆发至今。日本已经先后动员了400万青壮年参军,并且由于日本终究还是信不过朝鲜、台湾等殖民地的异族,因此所征兵员中超过九成来自于日本本土,这对本土人口不过7000多万的日本来说是个极大的负担。要知道此时的日本工业化程度综合来说也就与历史上1976年的中国差不多(可能还不如),与美国德国这样的完全工业化国家根本无法相比。甚至也比不上同样是后进工业国的苏联,其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日本农业的机械化程度还很低下,需要投入足够多的劳动力才能保证农业生产,因此当大量农村的青壮年被征发从军之后,日本农业所需的劳动力顿时不足,这又直接影响了日本的粮食等重要农产品的产量。加之日本原来就是一个粮食进口国,因此现在缺口就更大,更要命的是,日本现在已经拿不出多少硬通货来进口粮食等生活必需品了

    在侵华战争全面爆发时,日本银行的黄金储备额包括纸币发行的准备金在内不过135亿日元,当时大约3日元可以兑换1美元,因此也就是说日本当局战前手中的硬通货只有不到5亿美元(实际可能要稍多一些,毕竟还有白银和其他贵金属。),随着战争规模不断扩大,日本的贸易逆差与日俱增,而由于胡卫东穿越导致的蝴蝶效应,这个时空的中国军队又比历史上强大得多,因此一方面日军的损失远大于历史同期,另一方面日军占领的土地与人口也同样无法与历史同期相比。加之1937年时的中国已经相当贫弱,无论是政府还是民间,持有的金银与外汇等硬通货其实都没有多少,远不能弥补战争的巨大消耗,而文物、古董、艺术品之类的非必需品看似值钱,但因为市场容量的关系,鬼子卖少了得不到多少钱(相对于鬼子庞大的军费开支来说),卖多了则很快就都成白菜价了,因此实际价值甚至远比不上日寇从占领区抢掠到的粮食等大宗物资。但即使是这些抢到的大宗物资,数量依然远远不足以补充几百万日军这一年多来惊人的消耗。

    更要命的是,抢掠这种事情,所得的大部分好处历来都是会被经手人吞没的,鬼子也不例外。因此,侵华日军的抢掠所得大部分都被日军官兵、尤其是各级军官私吞,能够进入日本国库的只是其中一小部分,因此日本财政入不敷出本来就是理所当然的

    历史上,日本在19361941年这六年期间的国际收支逆差多达50亿日元左右,不但将日本当局持有的硬通货消耗殆尽,还令日本政府的外债余额超过了4亿美元,更要命的是,当时的日本出口创汇能力很差,因此一方面日本很难通过出口挣到足够的硬通货,另一方面国际上的金融资本也不愿意将钱贷给还款能力不足的日本,结果走投无路的日本只能选择“南下”路线进攻东南亚,并为此偷袭珍珠港发动了太平洋战争,至于美国的禁运措施,其实反而是次要因素,因为当时即便美国肯卖,日本也已经无钱购买了(未完待续。)

    第四百零二章 困境中的日本(中)

    而在这个时空,因为胡卫东的关系,ri本一方面军费的开支远比历史同期大得多,另一方面尼龙的提前面世使得ri本最重要的出口商品生丝受到了直接冲击,这不但令ri本的桑农与缫丝厂纷纷破产,更让ri本的出口收入开始急遽下滑,本就巨大的贸易逆差愈发失控。(百度搜索:,看小说最快更新)レ&spdes;レ结果现在才是1939年1月,ri本zhèng fu的外汇与黄金储备就已经全部耗尽,如果还想进口物资,就只能动用ri本发行ri元纸币必需的准备金了

    硬通货的枯竭,最直接的影响就是ri本不得不减少各种必需物资的进口,其中粮食更是首当其冲,虽然ri本zhèng fu出台限价令严禁粮食等生活必需品价格上涨,但供应量却没法因此增多。据ri本zhèng fu预计,即使战争形势不再恶化,1939年ri本本土的大米需求量也将达到8千万石,以目前ri本本土的粮食产量,缺口多达2000万石以上,而由于战争及当地的军需等因素,ri本来年能够从朝鲜与台湾输入的粮食预计也就100万石左右,这简直和没有差不多。

    由于严重的粮食危机,也由于农民出身的新兵必需的训练时间太长,结果ri本当局为了扭转战场上的颓势,不惜涸泽而渔,开始越来越多地征发产业工人从军,甚至是那些熟练的技术工人也不例外,这直接导致包括军工在内的ri本工业品质量直线下降,若非因为胡卫东而提前面世的一些管理方法已经在世界范围散布开来,对ri本也产生了一定影响,部分弥补了熟练技工减少造成的不利影响,ri本产品的质量还要更糟。即便如此,对比中队无论在设计上还是在质量上都ri益改善的武器装备,ri本的军火制造商与军工技术人员还是感到了空前的压力。在他们的反复劝谏下,ri军大本营不得不暂停从工厂征发熟练技工从军,可这样的话。农民不能征、工人也不能征,兵员从哪儿来呢?ri军大本营统帅部不禁陷入了深深的苦恼之中

    而即便暂停征兵,ri本国内的粮食危机依然愈演愈烈,为此ri本当局想尽了办法。他们下令农民生产的大米及麦子等粮产品除自己食用及种子外都要以官价卖给zhèng fu,实行粮食配给,禁止一般的饭店、餐馆出售米饭。大力宣传食用代用食品,规定早饭不能超过1ri元,中饭25ri元,晚饭5ri元,即便如此,仍有一千多万石的巨大缺口,ri本国内也由此出现了普遍的营养不良乃至饥荒。情况甚至比历史上的1941年还要严重。加之ri军又在侵华战场上遭受重挫,自认为看到机会的ri共在ri本国内多地掀起武装暴动,声势远胜从前

    为了化解空前严峻的统治危机,ri本当局采取了双管齐下的手段,一方面派出军队进行残酷镇压。耗费数月时间,死伤十余万人,终于将局势控制了下来,其间起义军民十几万人遭到杀害,被捕的党员群众(也有很多是弄错了的)更是多达数十万之众,ri本国内的ri共党员仅有不足百人逃过此劫,某种程度上来说,ri共这一年多秘密发展组织的努力几乎全部毁于一旦。

    胡卫东知道后对ri共的“冒进”十分不满,但某种意义上来说,主要出自改造ri俘与在华ri侨的ri共“赤sè派”由此完全掌握了党内的领导权,却是胡卫东所乐见的。另外值得庆幸的是,当初出于谨慎起见,胡卫东只安排了少数几人与加藤清源这个重要棋子直接联系,而那几人当中虽有一人不幸被捕并在无数次酷刑后遭到杀害,却还是始终坚贞不屈,守住了这个重大机密。而ri本军阀无论如何也想不到,加藤清源这个身家亿万的大资本家,竟然会是ri共的核心成员之一。

    值得一提的是,因为生丝出口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冲击,方便面竟然意外成了ri本最重要的出口商品,加藤清源也因此成为了ri本最重要的新兴资本家之一,甚至有人将其与“经营之神”松下幸之助并称,赞其为“经营之圣”

    如做梦一般地成为了ri本国内最大的几个资本家之一,要说加藤清源没有生出过什么心思,那无疑是自欺欺人,但他却终究没敢背叛组织。加藤清源是个聪明人,他深知自己的一切都是组织给予的,一旦背叛组织,那些早就对加藤清源的“ri清食品株式会社”垂涎三尺的财阀、军阀和政客可不会因为自己的告密之功就放过这块肥肉不吃,以他们的贪婪,不乘机落井下石才怪!而随着中国战场上十五集团军等赤sè党武装一次次的捷报传来,本就对胡卫东这个ri本人口中的“八歧大蛇”敬畏有加的加藤清源就更加不敢动什么小心思了

    而胡卫东虽然严厉地批评了ri本同志左倾冒进的错误,但他依然看好ri本的革命前景,虽然ri共国内的组织遭到了重创,但只要加藤清源这个钱袋子还在,就还有重新发展起来的可能,而ri军在侵华战场上的节节败退与ri本国内经济形势的不断恶化,更将成为ri本国内星火燎原的导火索

    ri本当局自然也知道这一点,情急之下他们采取了牺牲殖民地力保本土的策略,于是本就难以温饱的朝鲜民众愈发水深火热,而这几十年来一直被ri本视为粮仓的台湾也第一次出现了大面积的饥荒,原本被ri本视为“皇国”统治成功范例的两地顿时民怨。相对来说,台湾的情况还要稍好一些,一方面台湾被ri本占领的时间更长(ri本完全占领朝鲜要到ri俄战争胜利之后),居民对ri本的认同感更强(所以才会有李登辉这样的杂种),因此对于苛政的容忍度较高。更重要的是,台湾是一个海岛,ri本人出于对联合舰队的自信,本能地认为其永远都不会失去,因此对台湾的经营更加用心,这与大6上的朝鲜半岛有着很大的不同(未完待续。)

    ps:急需推荐票,求支持tt

    第四百零三章 困境中的日本(下)

    ps:感谢书友“可可”和“狮子牛”投出的月票,再次求推荐票_

    尤其是民国建立之后,日本因为战略方面的考虑,将先前对台的政策由“工业日本,农业台湾”转变成“工业台湾,农业南洋(说白了其实就是从泰国进口粮食)”。台湾的工业由此获得了迅猛的发展,1932年时台湾的农业产值与工业产值之比就已经达到了6:4,而当时的内地却才达到903:07(没算失陷了的东三省),而如果以发电量为例,台湾的人均年发电量更是超过了内地的200倍。在教育方面,台湾同样远远领先于大陆(不过严格来说,早在甲午之前,台湾的识字率就比大陆高了,并不全是日占之后才发展起来的。),即使将所有年龄段的人口都计算进去(1914年的时候台湾614岁的少年儿童就学率就超过了70),即便要求小学毕业、能够读写和运算,台湾现在的识字率也超过了80,哪怕与日本本土相比也并不逊色,而同样标准下(民国乃至解放初期,内地只要认识一些常用字就算是识字了,标准非常地低,小学上到四五年级、也就是说所谓的高小,都算是有文化的人),内地的平均识字率甚至可能只有5

    相对厚实的经济底子使得台湾承受横征暴敛的能力更强,而将其视为“准本土”的日本当局对台湾也始终要比对朝鲜客气得多(注1),因而台湾民众的生活水平虽然大幅下降,但还不至于活不下去。

    而朝鲜的情况却截然不同,本来民众的生活就够艰苦了,日本当局的剥削与压迫却更加残酷,顿时朝鲜半岛上饿殍遍野。再温顺的人。真到了活不下去的时候也可能鼓起拼命的勇气。而抗联派回朝鲜的游击队虽然大多被日军剿灭,但其中也多少有些人幸免于难,在他们的努力下。朝鲜民众不再像以前那样被日本当局完全蒙蔽,他们开始了解到中国军队反击日本侵略军的节节胜利,也知道了朝鲜民族当中仍有并未屈服的勇士,于是起来和日军拼命的人越来越多。这令本就兵力吃紧的日军大本营统帅部头痛不已。

    无奈之下他们只得效仿中国宋朝时的做法,开始一反常态地大量征发朝鲜人当兵,这样前线既有了炮灰可用。朝鲜民众也会因为青壮被大量抽走而失去反抗日本暴政的能力。但出于对朝鲜人战斗力与忠诚度的不信任,日军大本营新组建的30万朝鲜军(包括3个兵力2万余人的野战师团、5个兵力1万多人的治安师团和20个守备队或独立守备队。)中的军官(军曹以上)大多都有日本人担任,朝鲜军人就算能力再强、功劳再大,也最多只能晋升到中佐大队长,而且难度还不是一般地大,这种明显的民族歧视无疑在朝鲜军中埋下了一颗不定时炸弹。日本人中并不是没人意识到这一点,但他们能够怎么办?全心信任这些殖民地的棒子?不过是些炮灰而已。迟早都要消耗掉的,何必为了他们劳心费力、却还要遭到国人非议呢?

    虽然朝鲜军的定位是炮灰,但是毕竟有30万之众,而且都是精壮(朝鲜此时约有2000万人口,只选30万人出来的话。素质还是可以的。),哪怕只能训练到伪满军的水平,也多少能有具有一定的战斗力。在武器和补给条件相同的前提下,将其用于防御应该可以抵得上如今素质已经大幅下滑了的日军20万,即使是野战,也不会弱于10万日军。

    因此日军大本营统帅部对于剿灭抗联的信心不觉又恢复了不少,决心也更加坚定,为了尽快“收复”对日本来说至关重要的满洲“失地”,日军大本营将工作重心集中于朝鲜军与日本新兵的训练和装备,无心也无力掺和中国的内战。事实上日军大本营统帅部一度甚至想要主动放弃平津,将其兵力全部北调、物资也统统带走,与海拉尔日军合兵一处,等到计划中针对抗联北满根据地春播的“满洲春季攻势”开始后让其攻击抗联根据地的侧翼,那时徐向前纵有通天彻地之能,也必然会顾此失彼,但这个至少纸面上看颇具可行性的计划却因为害怕国内少壮派的“天诛国贼”而没敢实行,这也被后世史家认为是二战期间日本最重大的战略失误之一

    日军没什么大的动静,原本受命防范日军与老蒋联手的十五集团军就没了用武之地,而由于中原的国军已经全被日军消灭或击溃,原来的河南省主席商震又与赤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