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度书院 > 其他小说 > 重生抗战之军工强国 > 重生抗战之军工强国第78部分阅读

重生抗战之军工强国第78部分阅读

    的看法影响,令他们在军舰外部布局设计、尤其是防空武器选位的合理性方面有了很大的进步,这影响的不仅仅是兴登堡级战列舰的设计,甚至令所有德国的新型大中型军舰的防空能力都有了不同程度的提高。

    火力和装甲固然重要,但航速也同样关键,否则遇到打得赢的敌舰却追不上,还不一样是废物?同时由于德国没有海外基地,这两艘兴登堡级战列舰更是要留在亚洲对英、甚至还要对美作战,因此续航力同样要求很高(未完待续。)

    第四百二十九章 超级战舰(四)

    ps:感谢书友“悠散人”的打赏,再次求推荐票_

    二战前后的德国在船用发动机领域的技术世界领先,不管是潜艇和装甲舰所用的柴油机还是大型军舰所用的蒸汽轮机,加之兴登堡级战列舰尺寸比俾斯麦级更大,因而可以安装更多的锅炉和蒸汽轮机,所以动力系统自然十分强劲。兴登堡级战列舰选用的锅炉和蒸汽轮机都是俾斯麦级战列舰上所用型号的改进型,在功率、油耗和可靠性方面都有了一定的进步,总共16座高压重油锅炉和4座蒸汽轮机(比俾斯麦级多了4座高压锅炉和1座蒸汽轮机)的设计最大输出功率高达208000马力,乍看上去较美国的依阿华级战列舰稍逊,但由于德国产品极佳的质量,后来兴登堡级战列舰的实际最大输出功率甚至超过了225000马力,令美国人望尘莫及,而在紧急情况下,兴登堡级还能够在最多2小时内将输出功率增加到24万马力以上

    马力强劲固然是好事,但舰首造型同样对于航行性能有很大影响,而在这一方面,胡卫东却跟德国设计师们产生了很大的分歧

    一直是速度至上主义者的胡卫东对于能够提高航速的球鼻艏舰首情有独钟,可德国人却还是更偏爱他们为大西洋恶劣海况量身定做的所谓“大西洋舰首”,认为球鼻艏舰首在恶劣海况下的适航性较差。并且他们还觉得形态外凸而无法加装坚厚装甲的球鼻艏会成为兴登堡级巨舰上唯一的弱点。

    但是胡卫东还是坚持推荐球鼻艏舰首,他的理由主要有三条:一,对于满载排水量高达六七万吨、而且船型粗短的兴登堡级战列舰来说,本身的适航性就已经很好了,用不着再在舰首上做文章;二,兴登堡级战列舰相对粗短的船型增大了航行时的阻力,因此更需要有能够大幅度降低兴波阻力的球鼻艏来进行平衡;三,在中国建造的这两艘兴登堡级战列舰主要作战海域是太平洋和印度洋,海况相比大西洋来说要好得多,因此没必要习惯性地过分重视适航性。

    而对于球鼻艏舰首太过脆弱的看法。胡卫东则认为球鼻艏位于水下,能够威胁到它的武器只有鱼雷和水雷,水雷无法主动攻击,姑且不论,而鱼雷的话,一般情况下能够有几枚击中军舰就算是十分幸运了,又哪儿会这么巧刚好打在球鼻艏上?要知道球鼻艏的脆弱也只是相对来说,事实上以其所用的坚固材料,就算没有装甲保护。鱼雷命中的部位也得距其非常接近才能造成有效破坏。何况即便球鼻艏真被打坏了,只要损管不出大的问题。也只是航速会受些影响,并不会对军舰的安全造成致命威胁,至少总比俾斯麦级战列舰船舵卡死这样的重大隐患好得多,这世上本来就没有十全十美的设计,“两害相权取其轻”、“两利相权取其重”,如此而已。

    但真正促使德国设计师们改变主意的,却还是胡卫东看似漫不经心的一句话,“因为采用了重点防护理念、并应用了新型装甲钢的缘故,兴登堡级战列舰全舰装甲总重甚至比俾斯麦级战列舰都轻。而其动力系统却要强得多,在这种情况下如果兴登堡级战列舰的航速和俾斯麦级差不多、甚至还要慢一点,你们的那位元首会怎么想?”

    大家的脸色登时都绿了,他们自然知道小胡子可不是一个讲道理的家伙,更兼又是个外行,还特别自以为是,想让他满意的最好办法。就是数据要尽量漂亮,至于实战中好不好用,则都是次要的,而且从俾斯麦级战列舰这款首开高速战列舰先河的舰型就可以看出。小胡子同样是一个速度控。于是大家一致同意采用球鼻艏,这个改动将兴登堡级战列舰的设计最大航速提高到了32节,超越了历史上的任何一款战列舰,而其实际最大航速则更是高达而如果必要,兴登堡级战列舰甚至可以在最长2小时的时间内甚至将功率加大到24万马力以上,从而获得超过34节的恐怖航速,别说是战列舰了,就算是拥有速度优势的航母和战巡也很难逃得掉

    不过,球鼻艏在明显提高了兴登堡级战列舰最大航速的同时,也相应地降低了兴登堡级的低速航行性能,因而令兴登堡级战列舰的巡航速度和续航力都受到了一定的影响。但由于兴登堡级的庞大舰体和相对轻得多的装甲总重,它的最大载油量远远超过了历史上的任何一款战列舰,足以抵消球鼻艏的弊端,这一点只需看一看它15000海里/16节的续航力数据就能够充分意识到。

    经过反复的讨论和斟酌,兴登堡级战列舰的基本设计总算是确定了下来,其大致参数如下:

    排水量:标准/56000吨,满载/68000吨。

    尺寸:舰长256米,舰宽36米,吃水98米。

    动力:16座高压重油专烧锅炉,4座蒸气涡轮引擎,主机设计最大功率为208000马力(由于德国产品质量优异,后来建造完成的兴登堡级战列舰实际最大输出功率超过了225000马力,2小时极限输出功率超过了240000马力。)

    航速:32节(实际最大航速达到了小时极限最大航速超过34节。)

    续航力:15000海里/16节。

    主炮:三联装406毫米l50(按照德国标准计算)巨炮3座(前2后1)。

    副炮:12座双联装128高平两用炮,炮塔装甲厚度为25。

    防空:12座双联装37高射炮,12门单装37高射炮,36座双联装20高射炮,8座7管20“密集阵”近防火炮。

    反潜:4座火箭深弹发射器(最大射程1500米)、4座刺猬炮(最大射程300米)。

    装甲:侧舷装甲带(最大)280,主炮塔200-360,弹药舱顶板320,水平装甲150,指挥塔(最大)420。

    舰载飞机:4架水上侦察机,弹射器2具。

    舰员:2250人。(未完待续。。。)

    第四百三十章 德国航母(上)

    可以看出,兴登堡级战列舰的设计方案较之原来的几个已经有了颠覆性的变动,为此调整设计所需花费的时间自然不短,不过反正青岛那两个7万吨级船坞此时还在建设当中,这两艘本来现在就没法开始建造,所以时间上不必太过着急。

    其实在一开始的时候,德国海军甚至对中国人能否赶在1940年年底之前将那2个巨型船坞建成都表示了强烈的怀疑。但是被任命为青岛船舶工程建设总指挥的沈鸿却显现出了他青出于蓝的系统工程学造诣,不但充分调动了所有参与人员的积极性,而且几乎连一点时间都没有浪费掉,近乎奇迹地赶在1940年上半年提前建成了这两个亚洲顶尖的现代化巨型船坞,耗时不过两年出头(ps:顺便提一下,历史上新中国是由25万吨船坞直接跳到30万吨,在没有任何经验的前提下只花了五年多的时间就成功建成,同样堪称奇迹。),其间他还主持完成了对德国15000吨自由式水压机和30000吨模锻式水压机的仿制工作,令德方人员无不叹服,尤其是在大家得知沈鸿连小学都没读完之后。而胡卫东也由此意识到或许之前已经对沈鸿极其重视的自己依然低估了这位百年不遇的奇才

    事实上,尽管沈鸿在新中国工业化进程中的贡献罕有人及,但他在历史上浪费掉的时间也实在太多,很难想象如果一直都给予他最好的工作环境。沈鸿能够创造出多么惊人的奇迹。

    在抗战之前,沈鸿虽然通过自己的努力由一个小学都没毕业的学徒成为了一个成功的小企业主,但此时年届而立的沈鸿已经浪费掉了最宝贵的青春(没有接受正规的高等教育,也没能接受工业化大生产的洗礼。)。抗战爆发之后,沈鸿带着自己的机器和工人投奔延安,固然为抗战和解放出了大力,但就其个人而言,在山沟小作坊里很难获得多少成长。建国之后,沈鸿虽然通过刻苦的自学与实践的磨砺而迅速成长为世界级的杰出工程师与工业管理人才,但细究之下他这几十年间的际遇其实也颇为不顺。而究其缘由,可以说他这个人“不懂顺应时势”,在强调自力更生的年代里,他提出不能闭门造车,结果在那十年里遭到了批斗;而改革开放之后的一段时间,面对技术引进的热潮,他却又反潮流地批评各种崇洋媚外的行径、指出自力更生的传统不能放弃,结果遭到群起围攻而被迫早早离开了一线的工作岗位(对一位热爱科研的专家来说,在科研一线工作到死。远比在家“颐养天年”要幸福得多)

    “其实沈鸿说的一点也没错,只是国内总是唯上是从。政治正确远比实事求是重要得多,他这种直性子自然吃不开,除非有领导能够给予他全心信任和重用,或者他自己就有足够高的地位和权力”,胡卫东想到这里,终于攥紧了拳头,作出了一个重大的决定。

    没过多久,胡卫东不顾“任人唯亲”的非议,任命资历尚浅的沈鸿为中原解放区工业部部长。全权负责统筹和指导解放区的工业建设,而沈鸿也没有令胡卫东失望,在任期间中原解放区的工业化速度明显加快,甚至超过了胡卫东亲自负责的时候。这段经历为建国后沈鸿出任机械工业部部长(地位虽然不及财政部、国防部这几个核心部委,但比一般的部委却要高得多,因为其下辖的几个部委同样也是正部级单位)乃至后来担任分管全国工业建设的政务院副总理奠定了基础,而他这位奇才也在更大的舞台上作出了罕有人及的卓越贡献

    虽然战列舰的建造确实可以明显地提升后进工业国的整体工业水平。但胡卫东对兴登堡级战列舰如此地关注和投入,与他的个人兴趣也不无关系。与之相比,胡卫东主动将齐柏林号航空母舰的建造工作争取过来,则完全是出于航母本身的价值。不管国内用不用得起,先将相关的技术储备下来总是不会错的,反正有德国人提供全方面的支持,怎么也比以后自己独自摸索要快捷得多。

    不过,二战航母的技术含量虽然没后世那么高,但也不是随随便便就能造出来并形成战斗力的,历史上二战期间拥有强大航母战力的美日英三国都是第一次世界大战末期到20年代初期这样一个时间段里就开始研究的,经过二三十年的积累,才有了二战期间的辉煌,而缺乏相应基础的德意两国的航母计划则全都中途夭折,足以说明问题。事实上,以胡卫东这个穿越者的眼光来看,齐柏林伯爵号这艘历史上最终没能完成的德国航母只能用“烂”来形容(但不管怎么样,它毕竟是一艘航母,对于不可能从美日英三国获得航母技术的中国来说,这次能帮德国建造齐柏林号,已经是非常幸运了。),这一点看看它设计中的基本参数就能明白:

    满载排水量31,367吨

    全长2625米

    全宽水线)

    吃水76(基准)

    85米(满载)

    动力蒸汽轮机,4轴

    功率200,000马力

    最高速度338节

    续航距离8,000海里(19节)

    乘员船员1,760人,飞行联队306人

    飞行设施长240米x宽27米

    舰载机常规42架(战斗机12架,攻击机30架),最大50架(10架梅塞施米特式bf109型战斗机)

    20架容克ju87型俯冲轰炸机

    20架费策勒fi167型鱼雷轰炸机)

    武器装备s

    12x高射炮

    防空)

    28x高射炮

    装甲水线装甲60-100毫米

    飞行甲板20-40毫米

    装甲甲板40-60毫米

    机库侧壁20毫米(未完待续。。。)

    第四百三十一章 德国航母(中)

    只要是稍微内行一点的人,都能看出一大堆的问题,首先,舰载机的数量实在太少,与美国日本的同吨位航母相比少了50以上,而且比例严重失调,战斗机居然只有轰炸机的四分之一,就算德国的战斗机王牌再怎么厉害,也根本忙不过来啊!其次,明明是一艘航母,上面却装了整整16门150舰炮,这不是不伦不类吗?但你还别说,历史上不知多少个国家犯过类似的错误了,无论是现在的德国、后世的苏联,乃至于现在的日本和美国,都很难一下子完全抛弃传统,但比起德国将真正的航母弄成四不像,美日海军专门搞出“航空巡洋舰”或者“航空战列舰”来,所受的损失毕竟还是小了很多

    除了这些光看数据就能发现的问题,齐柏林号航母还有一个更大的隐患,那就是舰载机。客观地说,二战期间的德国飞机虽然受制于坑爹的发动机或者说是耐高温材料而普遍短腿,但撇开航程不谈的话,德式飞机的性能还是较为出色的,但对于舰载机,德国却完全没有设计和制造的经验,只能用陆基飞机来改装。

    可即使是二战时期,舰载机与陆基飞机的设计要求也还是存在着一定差异的,其中轰炸机的要求较低,只要能够在航母甲板上安全起飞和降落就行,对于结构坚固的斯图卡俯冲轰炸机来说,这一点不难做到。

    同时,舰载轰炸机的主要攻击目标是远比坦克结实得多的军舰,因此载弹量和投弹精度比任何其他参数都更重要,其次则为航程和操纵性能,其中前两项性能斯图卡可谓是冠绝天下,操纵性能也好得没话说。作为舰载轰炸机再合适不过了。唯一的缺憾就是航程短了点,但这在胡卫东向德国提供了耐高温合金的配方和工艺之后很快就得到了解决,有了物美价廉(相对来说)的新材料。废气涡轮增压器、新型发动机和贫油燃烧技术的研发成功令德国飞机的航程普遍增大了一倍以上,而其他性能却没有半点下降,反倒有了不同程度的提高。因此改进之后的斯图卡轰炸机完全可以胜任舰载轰炸机的工作,而且因为其超大的载弹量和在优秀飞行员操纵下几近100的恐怖命中率。斯图卡舰载型及其各种改型普遍被后世史家认为是二战期间最好的舰载俯冲轰炸机

    因此胡卫东对于斯图卡舰载型只提了可折叠机翼等几个小建议,甚至他还认为,以斯图卡轰炸机那惊人的载弹量。其实完全不需要专门的鱼雷轰炸机,对付水平防护较弱的早期战列舰或者其他舰型,直接俯冲轰炸就能轻松搞定,而对付水平装甲大大强化了的各国新型战列舰,也可以先用俯冲轰炸摧毁其防空能力,再给斯图卡轰炸机换上鱼雷进行攻击

    比起斯图卡轰炸机,被德国人改装为舰载战斗机的bf109战斗机则很不受胡卫东的待见。这款飞机哪怕是陆基原型都算不上多么优秀(刚出来的时候还是很先进的,而且采用了可收放起落架等多项开创性的设计,但到了二战爆发之后,bf109升级潜力偏小的弱点日益暴露出来,不久便被fw190战斗机等更加先进的机型全面取代。)。历史上二战初期的威名更多的是依靠德国战斗机王牌的出色发挥,尤其是其短腿的程度简直令人发指,飞越狭窄的英吉利海峡为斯图卡轰炸机护航时居然都因为航程的缺陷而无法全程跟随,这很明显已经不仅仅是发动机的问题了。事实上,历史上bf109战斗机除了对付苏联赶工造出来的木头飞机时性能占据上风,和其他任何敌军的战斗机对决时全都落了下风,也不知道德国空军那么多的超级王牌是不是就是被其低劣的性能给逼出来的

    而更重要的是,舰载战斗机与陆基战斗机之间的差异远比轰炸机大得多,比如陆基战斗机以液冷发动机为主,而舰载战斗机则是一水的风冷发动机。正因为这样,历史上美日英三国的舰载战斗机都是专门设计而非由陆基型号修改而成,可问题是德国完全没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