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度书院 > 其他小说 > 重生抗战之军工强国 > 重生抗战之军工强国第130部分阅读

重生抗战之军工强国第130部分阅读

于再也坚持不下去了,最终这个军残余的7万多人全部放下武器向克里姆投降。虽然出于西方人的自尊,他们更想向隆美尔而不是克里姆投降,但是已经不再是秘密的德国集中营却令他们敬而远之,但这些美国人很快就发现,似乎向克里姆投降也未必是一个正确的决定

    “怎么样?”,克里姆脸色冷冽地向军医问道。

    “伤很重,但还死不了,要不要弄醒他?”,军医恭敬地回答道,眼中的崇拜较之以往有过之而无不及,在这位伟大的埃米尔率领下,昔日被西方人压迫奴役的柏柏尔人与阿拉伯人已经完全站起来了,迄今为止克里姆率军消灭的西方军队已经不下百万,这对他们这些经历过被殖民时期的人来说,简直如同梦幻一般。

    在军医的刺激下,宛如死尸一般的巴顿终于有了动静,不久便虚弱地睁开了眼睛,看到自己面前净是白帽子,登时意识到已经被俘,不甘心成为俘虏的他下意识地就想摸枪,却发现自己已经被困得严严实实、根本动弹不得,只能怒目瞪向当初曾在报纸上看过、迄今还记得其样貌的“死神”(西方媒体给克里姆起的绰号)克里姆

    克里姆却以愤恨夹杂着轻蔑的目光对视了巴顿一眼,冷声问道,“屠杀平民的命令是你下的?”

    虽然并不后悔,但屠杀平民终究不是好事,巴顿纵然不想弱了气势,也还是出言辩解道,“是你们的游击队先伪装成平民袭击我的部队,身为一军之长,我必须保证部下的安全。”

    克里姆闻言愈发不屑,冷笑着从座位上站起身来说道,“果然你们西方人总是有道理的,不过我并不想跟你们讲道理,只是要惩罚你们的罪恶”

    “不就是一死吗?”,巴顿将头一扭,无所畏惧道。

    “死?那太便宜你了。”,克里姆的回答透出深深的恨意,“世界上最痛苦的事,绝不是死亡,而是眼看着自己最珍视的人被杀死,自己却无力相救。你杀戮我最爱的人民,让我心如刀绞,现在我也要杀死你最珍视的部下,让你永世都活在痛苦和自责里”

    “不,你不能那样做,他们是无辜的,只是奉命行事,你应该杀的人是下命令的我!”,巴顿圆睁双目大叫道。

    “无辜?能比他们杀死的平民、特别是那些妇孺更无辜?”,克里姆怒喝道,随即将手一挥,示意卫兵将巴顿拖出去。

    于是巴顿就眼睁睁地看着自己的几万部下被机枪驱赶进了一个个大坑,心中激愤加剧了伤势,令他再次昏迷过去,但克里姆很快就让军医将其弄醒继续观看。当那3万多人全被活埋之后,克里姆就将巴顿放了回去,但这个时候,刚来北非时意气风发的乔治巴顿已经成了一个仿佛被吞噬掉了灵魂的行尸走肉,留在他心中的只剩那条名叫“恨”的毒蛇

    第七百一十七章 乌龟战术

    而另外一个军的官兵虽然不在克里姆的惩罚名单内,但是部分美军战俘得知第2军同袍的下场后,担心自己也遭到同样噩运而发动了暴乱,结果全被早有准备的阿联军队当场镇压,根据后来的统计,死于这次“拉希迪耶惨案”的美军战俘多达7000余人,加上之前被活埋的第2军官兵,总共有超过45000名美军战俘死于非命。

    事后克里姆还请来欧洲(当然主要是德意等轴心国的)媒体将此事的前因后果报道出来,在世界上激起了巨大的波澜,但美国国内的反应却与其预料的不同,美国的议员们对此个个群情激奋,要知道就算是当年独立战争的时候美国还很弱小,也没敌人敢于这样对待被俘的美军官兵,于是美国国会难得地一致支持罗斯福向北非增兵。尤其值得一提的是,罗斯福还抓住议员先生们普遍情绪激动的机会,借势将苏联也列入了的援助对象之中,斯大林盼望许久的美援终于等来了,尽管因为生产和运输计划的调整需要时间,加之罗斯福也有点担心苏联撑不住崩溃,需要先看看苏联人抵抗的决心,因此第一批援苏物资最快也要等到1943年的第二个季度才能运抵苏联

    美国国内声讨克里姆和轴心国“罪行”的呼声高涨,反倒令此事的最初诱因巴顿没有受到太多的攻击,好吧。一开始也有人喷他的,结果很快就被听命于政府的美国媒体以类似“你居然为敌人说话”这样的“卖国贼”大帽子扣下来,因此很快就没几个人再揪着此事不放了

    再加上艾森豪威尔认为当今乃是用人之际,巴顿将才难得,硬是自己揽下不少罪责将巴顿保了下来,为此艾森豪威尔还被迫回国接受质询,而北非盟军的总司令一职则由英国人蒙哥马利接任。顺便补充一下,差不多在美国第2军被俘官兵被克里姆下令活埋的同时,蒙哥马利率领着由16万英国军队和4万英联邦军队(其中加拿大军队有3万,还有1万则来自于南非等大西洋两岸的英国海外领地或者英联邦成员国。)组成的援军登上了北非的土地。因为英军人数更多。所以由他出任北非盟军的最高指挥官也是理所当然的

    蒙哥马利来到北非后的第一件事,并不是立即反攻,而是让30万盟军拼命加固工事,结果正好克里姆想要拔除这个钉子而大举进攻。盟军依靠着抢修出来的工事艰难地将敌人击退。士气因此有所恢复。但是令刚刚从美国回返部队担任副职并且又带来了20万援军的艾森豪威尔不满的是。明明北非盟军的总兵力已经增加到了60多万(英国又增兵了),蒙哥马利却依然在继续加强防守,理由居然是为了避免士兵无谓地牺牲。盟军必须保证有绝对的兵力和火力优势才行,而现在北非轴心国军队总数不下百万,盟军至少得有200万人才能开始反攻,还对艾森豪威尔说,“你们美国人就是因为不够谨慎,才会葬送了20万大军”

    艾森豪威尔先前大败过一次,底气毕竟不足,但他还是向其据理力争,毕竟真在这段海岸上堆满200万大军的话,后勤补给全靠海上运来,这耗费可就太大了,要知道钱可都是美国政府出的!结果虽然艾森豪威尔费尽了唇舌,蒙哥马利依然坚持必须在兵力超过100万并且配有3000架以上飞机、5000辆以上坦克/装甲车/自行火炮、同时还要保证补给充分的前提下才能大举反攻,还再次揭艾森豪威尔的疮疤道,“克里姆在北非的正规军确实只剩二三十万,但是在他的领导下,北非民兵的战斗力并不弱于正规军,你就是小看了他们,才会招致大败!而且还有隆美尔非洲军团的二十万人呢,那可都是精锐(隆美尔要哭了)的正规军!”

    不过克里姆与隆美尔却也同样对蒙哥马利恨得牙痒痒的,他这样严防死守、加上明显超过轴心国进攻部队(注1)的雄厚兵力,简直就是“老鼠拉龟、无从下口。”。而如果一直让盟军这样持续增兵下去,终究会强大到他们无法抗衡的程度,尤其可虑的是,蒙哥马利正在拼命修建野战机场,一旦这些全都完成,很快就会有大批盟军飞机转场到此,轴心国在摩洛哥本已日渐虚弱的制空权必定难保,而盟军则将如虎添翼,以后可就更难对付了

    而且蒙哥马利并非仅仅只是龟缩不出那么简单,他同时还电请英国政府抓住克里姆回到摩洛哥的大好时机,煽动阿拉伯联邦境内、尤其是西亚地区反克里姆势力,并向他们提供武器弹药和人员训练(包括军队和间谍)方面的支援,结果取得了极佳的效果。之前一直被克里姆压制的沙特瓦哈比教派(这也是现在世界上乃至中国境内伊斯兰极端主义的最主要根源)势力沉渣泛起,与被克里姆罢黜的沙特王室残余携手发动前所未有的大规模叛乱,并得到了沙特境内大批部族酋长的支持,很快就成了气候。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他们之前在克里姆军队(主要是西亚的驻军)中潜伏下来的暗子同时发动,导致很多阿联中高级将领都遭遇刺杀而或死或伤,甚至其中少数将领被他们成功策反,这就令克里姆留在西亚的军队陷入了空前的混乱之中。由于叛军的首脑们在西亚本地树大根深,加之克里姆本人此时远在摩洛哥、部下又没有能够独当一面的杰出人才,因此很多阿联驻军也受其蛊惑而反水,被战友背后捅刀而覆没的部队则更多,情势由此进一步失控

    注1:北非民兵和其他各地赶来的志愿军人数虽多,但是阿联的后勤能力决定了克里姆最多只能同时将30万人投入进攻,这还是在尽量节约弹药的前提下,尽管阿拉伯联邦的军事工业此时已经初步建立了起来

    第七百一十八章 卖队友

    ps:感谢书友“1570584172”投出的月票,继续求推荐票_

    而因为获得了英国人支援的武器弹药,实力甚至比当初没被灭国时还强的叛军大胆地抓住克里姆尚未东返的时机,果断地向着圣城耶路撒冷进攻,所幸克里姆西返之前在那里留下了一万多忠诚度绝对可靠的北非部队,这才总算暂保不失,但是在叛军优势兵力的围攻下,形势也岌岌可危,而其他一些仍在坚持战斗的阿联军队情况也差不多

    这下克里姆可就头痛了,如果率军东返镇压叛乱的话,光靠德军与自己留下的部队绝对敌不过数量已经超过60万而且还在不断增兵的北非盟军,到时候自己的根基之地就有完全沦陷的风险,可是如果一直不管西亚的叛军,以他们在当地深厚的根基,很可能将西亚从阿联的版图中分裂出去,甚至会危及埃及乃至于石油基地利比亚的安全也说不定

    但就在克里姆陷入两难境地的时候,盟军自己却先遇到了更大的问题而无力继续保证北非盟军的后勤供应,导致蒙哥马利的策略完全破产,北非总兵力最多时达到七十余万的美英盟军开始仓促地分批上船撤退这片给他们留下了痛苦回忆的土地。

    了解到这一情况并进行了确认之后,克里姆立即果断地集中所有的力量向之前让他吃过一次亏的盟军防线发起了潮水般的连续攻势,即使初期伤亡惨重也没有停止进攻。无数阿联官兵不顾性命地向敌人发起一次又一次的突击,还未来得及撤走的四五十万北非盟军虽然暂时还能顶住,却也被完全拖住了而没法从容撤退,而海上的补给又日渐供应不上,在陆续失去几处阵地后,盟军的败局已经难以避免。

    而在这个时候,英国人又延续了他们卖队友的光荣传统(历史上二战期间他们就经常这么干),在美军还在顽强抵抗敌人进攻的同时,蒙哥马利却偷偷率领部分英军抢先登船撤退,将数量更多的美军留了下来。以致于就连艾森豪威尔这个美军主帅都是多亏了海军作战舰艇伸出援手才能安全撤离

    英军如此拆台的做法。自然令美军士气大受打击,而那些没来得及撤走的部分英军和英联邦军队也极为尴尬,战局由此愈发不利起来。在这种情况下,隆美尔非洲军团的修整完毕成了压倒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他们这支生力军的猛攻导致本就已经难以支撑的北非盟军全线崩溃。据战后不完全统计。盟军投降和被俘的人数超过了20万人。另有超过15万人战死,而轴心国一方虽然也伤亡了超过25万人(阿联20万多,非洲军团5万多。)。但终究取得了北非战场第一阶段战事的决定性胜利

    取得了如此重大的胜利,克里姆却根本没有余暇参加德国人召开的庆功晚宴,就立即急匆匆地带着自己最精锐也最信得过的“埃米尔卫队”和摩洛哥兵团一部星夜前往摩洛哥北部的海港城市丹吉尔登船,目标自然是现在乱成一锅粥的西亚,而摩洛哥兵团、阿尔及利亚兵团和突尼斯兵团那些实力受损较大的师则将前往各自的家乡进行整补,克里姆并没有要求他们参加这次西亚平叛,因为在他看来,只要他亲自出马,对付叛军的乌合之众,最多只需要35万军队就可以轻松完成,兵带多了反而会增大后勤的压力,而之后的一系列战役也证明了他的判断

    在一个半月的时间里,克里姆指挥着总兵力不过5万余人(其中3万人是他带回西亚的,还有2万多则是仍在坚持抵抗、没向叛军投降的阿联军队。)的部队,连续取得了17次战役的完胜,总共击毙叛军9万余人、俘虏17万以上,这里面还没算上那些被叛军裹胁的牧民。

    但是即便如此,这次大叛乱依然给阿拉伯联邦造成了巨大的创伤,除了战争的消耗和军队的伤亡,更有数百万的西亚平民流离失所,超过15万人死亡或者失踪,这些人大多是因为忠于克里姆和阿联政权而遭到了叛军的报复性屠杀。而北非人与西亚人的相互残杀,更加大了阿拉伯联邦这两大主要人群之间本就存在的隔阂与裂痕

    痛定思痛的克里姆认为叛乱的爆发固然是因为英国殖民者的怂恿煽动,但根源还在于瓦哈比极端教派的蛊惑煽动和沙特旧王室等昔日部族酋长等西亚封建势力的狼狈为j,由此断然决定下狠手彻底清除掉严重危害阿拉伯世界乃至伊斯兰世界的这两大毒瘤,同时这两股势力也是阿拉伯联邦推行工业化的最大阻力,所以清剿他们也算是一石二鸟了

    阿联军队的清剿很自然地激起了两大势力及其同情者的反抗,而这又进一步刺激克里姆加大了清洗力度,经义造诣极高的他很清楚,一神教的教义一旦误读而钻进牛角尖,就几乎没有自己醒悟过来的可能,无论是中世纪的苏菲教派还是如今的瓦哈比教派都是如此。与其花费极大的精力去进行几乎不可能成功的劝化,即使一时控制住,日后也会人亡政息,还不如快刀斩乱麻,直接将那些信奉极端教派的狂信徒统统在肉体上消灭

    于是克里姆随即下令在国内全境严禁瓦哈比教派,传教的发现一个杀一个,不去政府允许的合法清真寺听经、却到地下讲经点去的信众也全都被抓去修铁路,如果再犯则直接处死;至于那些昔日的部族酋长,只要在叛乱中没有与乱党坚决斗争的,也全被视为叛乱分子而统统处决,结果短短一年之内,西亚各地昔日的那些部族上层就被杀掉了超过八成

    这样严酷的做法很自然地激起了西亚的再次叛乱,然而克里姆亲自坐镇的情况下,他们的每次叛乱都无一例外地被迅速扑灭,不但没能动摇克里姆政权的稳定,反而因为提前暴露而方便了克里姆的清洗

    第七百一十九章 功亏一篑

    在其后的三年时间里,阿拉伯联邦被处死和因为内战而死的总人数超过了300万,克里姆以其果决的手段和赫赫的武功(后膛枪时代镇压反叛的超高效率也是一个不可忽视的因素),几乎做到了当年穆罕穆德都没有做到的事扫除阿拉伯世界腐朽落后的旧部族势力、将整个阿拉伯世界统一为真正的民族国家。而一度影响极大的瓦哈比教派更是在阿拉伯联邦境内几乎绝迹,只有极少数信徒逃到与阿拉伯联邦敌对的那些西方国家(非阿拉伯伊斯兰国家受克里姆的影响,也都开始严禁瓦哈比教派的活动。)苟延残喘,人数最少时甚至不足百人,不复昔日信众超过百万的盛况,直到后来获得了部分西方国家、尤其是美国政府的支持,才逐步恢复了一点点元气。

    除了军事上的残酷镇压,克里姆还运用其日渐高超的政治手腕,在国内培植起了一个势力强大的军功勋贵与技术专家阶层,以此取代了昔日血裔部族的地位,令其难以死灰复燃;同时,既对经义有很深造诣、又对科学社会主义思想有深刻了解的克里姆还完善和发展了1928年埃及爱资哈尔大学校长哈桑巴纳创立的伊斯兰社会主义思想(就是当初萨达姆复兴社会党的主旨思想,虽然经被念歪了(注1),以满足社会下层穆斯林的精神诉求,填补瓦哈比教派留下的空间,以防其死灰复燃。在一段时间内同样受到了不错的效果。

    但是,军事和政治遭遇了双重失败后,残存的那些叛乱分子却仍不死心,他们在西方、主要是美国政府的支持下,开始了对克里姆的疯狂暗杀,因为无论是他们、还是西方各国政府都很清楚,塑造一个民族绝非短短二三十年可以做到的,阿拉伯联邦之所以能够团结一致,很大程度上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