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度书院 > 其他小说 > 阳光大宋 > 阳光大宋第49部分阅读

阳光大宋第49部分阅读

    如同以往早朝时一样,天已快亮,各房依然灯火星星点点,京官们按照各自品秩分别拥在房间里,老远听去,嗡嗡声一片。

    若在平时,虽然也没人高声喧哗,但还可以隐隐听到些笑声,说明大家话题轻松。一帮子饱读诗书的老头子们,八卦起来,也不比街头巷尾的老娘们儿差劲。说的都是什么张大人家马夫同丫鬟私奔啊,李大人昨夜被老婆修理一顿,跪断整条搓板啊之类的新闻。自然不乏夸张演义,不过图得大家伙一笑而已。

    但是今日气氛迥然不同往日,大家沉着脸低声交谈,显得异常凝重。

    待漏院南头厢房里,端正坐着五位大佬,分别是丁谓、王曾、鲁宗道、张士逊和吕夷简。却互不交谈,就这么跨起一张脸,时正三伏,这房里却如同冰窖一般。

    有杂事进来给诸位相公沏茶送水,大气也不敢透,只低着头把事做了,悄悄推出门外,关门时候,眼睛还是忍不住偷偷扫了一眼放在王曾眼前的三本文书。

    这三本文书是昨夜送到王曾手里的,他昨晚当值,因为今天是规定五日一朝的日子,所以几乎一夜不睡,处理各项事务,翻看剳子,以便对第二天日上朝或许会出现的各种疑难问题心中有数,奏对得当。

    看着看着,就看到三篇制文,有两篇是丁谓率领众大臣请奉先帝和当今天子的,有一篇是当今天子奉册皇太后的。经过翰林院誊抄后送来,只等中书省用印昭告了。本来没什么问题,几反几复的事情,但王曾做事认真,还是觉得再认真读一遍妥当。因他多此一举,终于在奉册皇太后那篇读到了最后五个字——天安殿奉册。

    晴天霹雳啊,从真宗皇帝驾崩那天起,王曾就一直防范着刘娥,怕她又起篡权之心,经过上次丁谓求去“权”掌军国事之争和计置司之争,王曾以为已经稍微压下了刘娥的念头,不会出幺蛾子了,没想到这次还是闹出事情来。

    “官家一定受了蒙蔽!”王曾第一直觉就想。然后决定,无论如何,不能使这篇制文通过,否则便是祸之将至!想到此处,王曾的手不觉紧紧捏成一团。

    寅时正刻,四位相公几乎是一同进来,看见王曾穿戴整齐坐在榻上,神情肃然。大家齐向他拱手招呼,谁知王曾好似没看见一般。鲁宗道奇道:“孝先,怎么回事,不理我们?”

    “丁相,这制文,可曾看过否?”王曾没理会鲁宗道,劈头就问丁谓。

    丁谓听他口气,知道这一关躲不过去了,假意接过制文看罢,道:“意思差不多,个别字句不同,怎么回事?”鲁宗道听了,接过文章来一看,也是大惊失色:“岂有此理,天安殿奉册,是哪个泼才篡改的?”

    吕夷简一听,站起身来,不是去看什么制文,却仿佛看展览会一般将目光转移到墙上,也不知道在看些什么。

    张士逊不解,又接过看了,也是一惊。

    “此文断不可行,今日朝会,我等当力谏之,各位相公,可有话说?”王曾也不去追究是谁写的,果断说道。

    “不过,这定是官家已经首肯了的,不好再驳吧?”丁谓说道。

    “正因为是官家首肯,更要劝谏,焉知官家未受蒙蔽?事关国本,岂能任由之?”王曾斩钉截铁。

    “依老夫看来,不过一场奉册殿里而已,孝先何须如此?小题大做了吧。”丁谓微微笑道。

    “丁相说哪里话?如此大事,岂能而已二字解之?哼,定是有人曲意奉承,置纲常于不顾,写出这等腌臜文章来,若被老夫撞见,须教他好看!”鲁宗道在御史台吵架多年,嗓门又大,血压又高,登时闹将起来。

    张士逊见这时候正是百官陆续进宫之时,急忙打断鲁宗道道:“慎言慎言,切莫高声。”说完又赶忙亲自去关房门。已经来不及了,门口早聚了个多事的小官偷听起来,见张相亲自关门,急忙扯开。见房门“砰”地一声关上,又互相使个眼色,支棱着耳朵走进偷听起来。

    这时候鲁宗道兀自怒火不休,大声道:“怕甚?今日早朝,正是分辨是非,直谏于君前的时候,何须小声?难道张相公觉得天安殿奉册之礼可行么,能行么?”里面张士逊一脸苦笑,心道“关我屁事,不过你嗓门太大了,在百官面前失了体统!”

    鲁大炮几句话说完,房间里就再没了声音,便出现了方才一幕,个个相公冷若冰霜地坐着,谁也不理谁。心里不知在盘算些什么。

    好了,这几个字一说出,门外的便猜了个六七分,当时就如同狗仔队一般散落到待漏院各个房间里,叽叽喳喳起来。最首当其冲的是翰林院,因他们是专门替朝廷起草诏书,文诰,制文的地方,当然是众矢之的。百官纷纷指责翰林院出了j臣,违背大礼,篡改官家制文。

    翰林院那窝子穷书生们品级不高,黑锅可背得大。一个个莫名其妙,那篇制文在翰林院转来转去,最后流到政事堂,谁也不知道到底是谁写的。也在议论纷纷,情急之下,干脆揪住一个杂事,叽叽喳喳七嘴八舌命他去相公们的房间打探消息,也不知是谁大方,胡乱抓了一把银钱塞在那厮怀里。那杂事一来不敢得罪这帮子现了急相的官儿,二来又得了好处,说不得,只好拎着水壶壮胆进去送了一回水,退出来的时候眼睛一瞥,便见到了王曾面前三篇制文。

    外面已经传开,各房间里,院子里,均是纷纷议论这事。一堆言官最是冲动,已经撸起袖子,准备要去起草奏章了。只是奈何谁也没见到制文的原话,不知道从何下笔而已。(未完待续。。)

    194、谁也别装君子

    过了一会儿,敲钟、宣进,文武百官一个个戴进梁冠,着各色朝服,方心曲领,配金、银金鱼袋,腆胸迭肚,手持笏板规规矩矩进了垂拱殿,朝丹墀上官家和太后行礼参拜。

    最近大殿伺候的已经由张景宗换了罗崇勋,罗崇勋上前高声叫道:“列为臣工有事早奏。”

    稍稍静默了几秒时间,王曾按捺不住,从定位身后站了出来,躬身施礼道:“臣有本奏。”

    刘娥隔着帘子道:“王卿请讲。”言语之中甚是客气。

    “臣昨夜待漏,偶然看到太后进尊号奉册制文,有天安殿奉册之说。臣愚钝,不知是否翰林院起诏有误,恐于制度不合,请太后、官家譬之。”

    大清早的,天都还没亮,刘娥虽然心中早有准备,这时还是忍不住一愣,顺嘴问道:“此是官家所制,有何不妥?”

    “启奏太后,天安殿,人君进尊号之地也,太后列于其中,于制度不合。”

    “是么?这个哀家却不知道,那么该在何处受册?”刘娥淡淡说道,口气里的冰冷弥漫得整个大殿都是,人人听了都是心中一凛。

    “该另择正殿。”王曾答道。

    “是么?众卿皆以为然否?”刘娥环顾一下殿中百官。

    “臣以为天安殿奉册亦无不可。”垂拱殿快到门外边一个声音响起。王曾心中一凛,居然还真有叫板的?转过头去看,原来是张耆。

    张耆,少年时就在赵恒潜邸服侍过,刘娥和姜美夫妇初到京城,还没发迹时,据说曾在他家落过脚,那时候他就对刘娥挺好。至于为什么好,好到什么程度,只有他二人知道了。不过,赵恒、刘娥后来一直宠信他倒是真的。

    张耆前二年判河阳府。父母丧,丁忧,最近才守制回朝,正等着重新安排工作,暂时徙武宁军节度使头衔,还没正式岗位,今天早朝,居然也来参加。王曾倒是没想到。这时候看着张耆,心里明白,老太太也早有准备了。

    整个大殿鸦雀无声,众人纷纷扭头看着张耆,听他下句说些什么。

    “臣闻太后自奉简朴,未有过奢,今天下稍安,然事尤多矣,太后不豫奢靡。故并做天安殿受册,是母仪天下之举也。何来违制之说?”张耆说话声音可不小。

    “哼,张大人此说。可谓无理之极。不豫奢靡恐怕不是理由吧?天者,乾之道也,由天子而居之,何人可夺其位?太后亦不能为之。太后尊崇,自奉简朴,固可敬,但岂能为此而混而乱礼仪乎?事关国体,怕到时候四夷哂笑,讥我中华也!”鲁宗道大步出班和张耆理论道。

    “鲁相此言差矣。太后节俭,故六宫之美德,百姓之大幸,是其一。今太后垂帘听政,权处分军国事。四海清明,泽被于大宋,恩育于官家,是可稍比肩于列祖列宗矣,天安殿受册。有何不可?”

    又出来一个赞成的,是右正言任中师。

    鲁宗道一听,须发俱张,厉声道:“祖圣此言,心在肘腋间焉?在肺腑间焉?何出此无父无君之语也?禀太后,任中师龌龊小人,请驱逐之!”

    一个堂堂副宰相在朝堂之上气成这样,非常少见了。百官汹汹,都有要上前生吃了任中师和张耆两人的欲望。太他妈不像话了,这样没节操的话都说得出来。一时间陈执中打头,御史台一大批言官冲着任中师开炮,完全不顾他也是言官。有几个兼职翰林院的也大骂任中师无耻。张耆、任中师这边居然也组织了好几个同党,顶着火力朝陈执中一方反击,声音虽弱,却也好歹形成对峙。

    这时候刘娥在帘子后面看到大殿里乱成一团比着嗓门高,估计再不控制,就有人对张、任两位挥老拳了,便急忙咳嗽一声道:“既然大家有分歧,那就暂时放下罢,从长计议。”这是打算暂时偃旗息鼓了,场面稍稍安静了些。

    王曾要趁热打铁,又上前一步道:“请太后一言而决,勿使百官惴惴。”声音已经很有些不客气起来。

    刘娥在帘子后面听得柳眉倒竖,一肚子窝囊气忍不住发泄出来,气极反笑道:“也好,就命礼部奏上仪礼步骤,着司天监择日行典。唉,不过司天监近来百事无功,反倒不如邢中和原先在时了。”

    没头没脑两句话说得感慨万千,在场大多数官员都有些糊涂,怎么扯到司天监百事无功去了?那邢中和不是被流放了么,咋,难道要叫回来上班?

    别人倒不打紧,可把王曾及其同伙们吓了一跳。一下子闷闷地做不得声。王曾的老脸更是红一阵白一阵的,勾着身子不动。

    还有一个人被刘娥的话震了一下,就是首相丁谓。邢中和可是他的痛脚啊,怎么自己躺着也中枪呢?我没拖你后腿啊老太太?正思索间,忽然看见王曾的表情,一下子如拨云见日,心中雪亮。登时心头破口大骂道:“王孝先我日你先人板板,原来是你这厮阴我啊!”

    丁谓终于醒悟,原来当日山陵出水一案,必定是王曾做的手脚。这会儿激怒了刘娥,便忍不住拿出来敲打他。却不是要针对自己。

    一霎时丁谓百感交集,自己夹着尾巴做了这几年人,对王曾百般示好,分权与之,只悔自己以前做事太绝,树敌太多的缘故,很有些痛改前非的意思。原来老子是j臣,你王曾也不是好东西啊,为了扳倒雷允恭跟自己,连先帝爷的陵寝都敢折腾。

    “太后,奉册之典殊无定制,先是,每大祀,群臣诣东上阁门,拜表请上尊号,如允所请,即奏命大臣撰册文及书册宝。其受册多用祀礼毕日,御正殿行礼,礼毕,有司以册宝诣阁门奉进入内。遣官奉告天地、宗庙、社稷,遂为定制。此是我太祖皇帝所行,至于正殿何名,多有不同,崇元、景福、紫宸、垂拱皆曾为之,事有同与不同,则地亦无一定之规。故此,太后欲在天安殿受册,亦无不可!”

    丁谓狠毒心起,也就再也不顾其他,陡然升起一股戾气,要把王曾两三年间养成的威风全部打掉而后快。他是首相,朝廷礼仪故事又记得牢,一说出来,出声的就不多了。何况这时候王曾心中五味杂陈,神情恍惚,哪里去注意到丁谓说了些什么,更没反应。

    刘娥隔帘看见王曾神不守舍的样子,心中泛起一阵狠毒的快感:“谁也别装好人,君子!你他妈的一向以大义自居,却也是一肚子腌臜货。平日只看到你道貌岸然指责这个,指责那个,如今呢,还扎翅不?”

    当时王曾一心想搞垮雷允恭和丁谓,自以为大义所在,可以不择手段,于是毫不犹豫定下山陵出水的圈套。如今时过境迁,该死的也死了,整不了的依然存在。他倒没把这事再放心头,可是如今刘娥一提出来,忽然一阵阵地难堪,恶心,如同当着众人被剥光了衣服一样,只觉自己丑陋无比,再也抬不起头来。原来自己这个正人君子,也不比什么五鬼那些货色高明多少!

    刘娥却是一个政治兵法的大家,虽然已经褪掉了王曾的神光,可是满朝之中不明究里的官员毕竟占大多数。这时候如果想乘胜追击,定下奉册大典,怕还是有愣头青们顶风而上。王曾有把柄,不敢再闹,可也不是人人都有把柄啊,真要论起理来,还是自己亏。

    转瞬之间,她已想好主意,哼哼,就让你王曾比吃了一堆苍蝇还恶心,这事暂时不议,给你些时间,让你好生替老娘找出理由,光明正大地在天安殿受册。你还敢怎样?

    “丁相虽言之有理,不过只是一家之言,难成定论。这样吧,今日不议,便着王卿等从长计较,看看该用何礼受册,不急,日内有结果便可!”

    胜利者往往是大肚的,刘娥便大方地把这个差事交给了王曾,宣布退朝。

    群臣散尽,最后只有王曾直愣愣地兀自立在殿上,身边围着鲁宗道、陈执中、刘筠等人,他们有些原先是要开火的,可是局面波诡云谲,风云突变,眼看主帅一乱,自然出不了声。这时候看见王曾脸色灰败,直视前方,大感不妙。纷纷守在他身旁,不停喊道:“王相,王相。孝先,孝先!”

    王曾好半天听得呼喊,抬起头来对众人勉强挤出一丝比哭还难看的笑容道:“唉,愧对诸公也!”说完踉跄而出,几个急忙搀住。

    赵祯悬了半天的心看着乱哄哄的吵闹,心中不知道什么滋味。一会儿又希望王曾他们能占上风,把自己被逼批下的制文推翻;一会儿又担心万一大娘娘计划不成,那么自己同王秀的婚事也鸡飞蛋打。可都比不上现在闹心,到底也没个结果出来。郁闷!

    回到福宁殿,只有李石彬伺候左右,赵祯忍不住对李石彬苦笑道:“李石彬,你说朕该当如何是好?”

    “官家,这是国事,奴婢可不敢乱说,不过么,依奴婢看,既然官家仍在观政,不妨就由得太后同众大臣商议便是,此时何必操那份心呢?”李石彬赔笑道,眼里却尽是闪烁。

    赵祯却没心思去猜一个宦官的想法,仍然自言自语道:“朕实在不明白,大娘娘她老人家到底在想些什么?”(未完待续。如果您喜欢这部作品,欢迎您来投推荐票、月票,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动力。)

    195、两个都知

    深受打击的王曾回到家里,坐在中堂默默不语,神情一下子衰老了很多。无论他当时的动机如何高尚,说到底,手段都是卑鄙的,而且是犯了天大的忌讳——利用先帝的陵寝构陷别人。

    现在的王曾不只是被人揭穿了的羞耻,更重要的是他对刘娥产生了巨大的震惊。这个女人太能隐忍了,那么大的事,一直不动声色,要不是今天眼看败局已定,恐怕她还不会抛出来威胁自己。太小觑这个女人了!

    鲁宗道已经回家,现在只有刘筠陪着王曾,这时候见他深思,心中一叹,开口道:“孝先,要不,就让一步吧。天安殿便天安殿,一个仪式而已,先稳下来再说。”

    然而王曾有他坚毅的一面,这时候咬牙道:“不行,她所谋者大,绝非区区一个仪式所能满足。要不然又何必把此事都说出来?越是如此,咱们越不能让她得逞,为苍生计,为祖宗社稷计,便是我粉身碎骨也在所不惜!”王曾握紧了拳头道。

    “可是,难道你没看见方才丁谓之看你的眼神?那般阴鸷狠毒,老夫是多时不见了,此时还是忍不住一身冷汗。他一旦公然同太后站在一边,咱们殊无胜算呐!”

    “没胜算也要干到底,子仪兄,莫非想看到武后故事么?你我身家名声事小,社稷事大,这时候不能明哲保身了。”

    “孝先不须误会,老夫绝无此意。只是如今,你我该如何行事?”

    “没别的办法,就请老兄你回去发动谏台,一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