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度书院 > 其他小说 > 1911新中华 > 1911新中华第28部分阅读

1911新中华第28部分阅读

了他们的手里。

    到了天亮,柳伯英他们已经通电全国,说程德全失道,暗中组织兵变,并借用北方势力双管齐下,驱逐深得军民爱戴的庄蕴宽都督而自代。苏州有志军民已于昨夜起而逐之,公推上海都督陈其美接任苏督,愿受南京留守黄兴将军领导,暂时维持江南局面,等待全国国会正式选举,并组成正式政府后再行交代。

    此通电一出,就更深地搅乱了南方现在本来就已经够混乱的局势了,一时各方暂时为此失声。现在南北业已统一,居然还有人行暴乱驱逐政府正式任命的都督,北方袁世凯政府的威信,再一次地受到了打击。

    雨辰在这一次事件当中,又一次的改变了历史。在他原来的世界当中,当时胆大包天的陈其美的确是联络苏州地方势力,组织了洗程会,但是却被程德全扼杀。而这一次,在雨辰的帮助下,陈其美成功了。

    而同盟会急进派在随后却召来了全国的声讨,认为在这全国都在收束军事的时期,他们却还不放弃他们的暴乱政策。今天有程德全,明天又会有谁?就连在南京的黄兴,也发表声明称苏州的新政权为同盟会之败类,民国之公敌,将率全军讨伐之。此时在上海的孙中山先生,也在事前被陈其美瞒在鼓里,事情发生后,更上门指着陈其美鼻子说他太鲁莽,要把他开除出同盟会。上海的同盟会急进派的机关报民立报更是从此销声匿迹。这个派别,反而因为苏州事变的成功,迅速消失在民国元年的政治舞台上。

    陈其美于4月19号通电全国,声明他和苏州事变全无关系,事情发生也让他瞠目结舌,并且向中央引咎请辞工商总长。虽然对上海都督还恋栈不去,但是明眼人都知道陈其美下台只是时间问题了。

    袁世凯在4月19日当天也发出了对苏州事变的讨伐令。唐绍仪副属、参议院更是全票通过催促尽快采用军事行动平息苏州变乱的议案。同日,袁世凯继续委任庄蕴宽为江苏都督,庄蕴宽在上海没有接受任命。

    一些对南方局势都深有了解的人物,这时眼光都集中在了江北的雨辰身上。在他卧榻之侧,发生了如此重大的事情,雨将军到底将如何应对?

    第二卷 经营江北 029章 纠缠(三)

    “你就不能开心一点吗?整天都皱着眉头,好像全世界的人都欠你钱一样。”李媛支着下巴,趴在雨辰的办公桌前面,眼睛闪闪地在那里逗他。

    自从她跟在雨辰身边久了之后,原来有些调皮的性格也完全复活了,有事没事喜欢撩拨他一下。雨辰也实在是忙,难得有时间陪她,李媛只好经常自己找到雨辰的办公室来,逗他说说话。

    雨辰有些好笑地抬起头来,他才签署了几个命令,又在起草一封重要通电,看着李媛一副无聊的样子:“怎么?今天不去慕处长那里帮忙了?”

    李媛把嘴一撇:“慕大哥啊,他在陆军学校忙着给战地救护班上课呢。最近又没打仗,医院里也没有伤员,我无聊死了。”

    雨辰继续低下头去修改稿子,心不在焉地道:“好好好,今天天气很好,让冯队长派人陪你出去走走……实在不行,送你继续回上海念书?毕业文凭总要拿一个嘛,不然你怎么找工作……”说着他突然愣住,把笔放了下来,似乎无声地叹了口气。

    李媛在那里笑得花枝乱颤:“你又说什么呢,我还要找什么工作?而且现在我可不愿意回上海。”

    她绕到办公桌后面,看看雨辰在那里起草的电文。雨辰的公文都是用铅笔写的,而且经常会有些结构古怪的简化字,负责替他整理文字的秘书以前经常叫苦。经过一段时间,大家也都习惯认得了,还在背后模仿他的简化字写,这都成了江北军内部公文的一道风景线了。

    她皱着眉头,一个字一个字地念了出来。

    “中央袁大总统、内阁唐总理、参议院议员诸公、南京黄留守钧鉴:雨某开府江北,孜孜求治。此当全国军事渐次收束、政治渐上轨道之际,苏省首府苏州,竟于4月17日夜发生暴徒借同盟会陈都督之名义,作乱督署,强行驱逐苏督程公,并妄立江苏都督府。消息传出,举国人神共愤。听闻中山先生与克强公均有大张讨伐之意。雨也不敏,此等国事当不甘人后。江北七万健儿,对此等国贼亦椎心泣血,不能与之共戴一天。我中央直属之第九师,早已环甲束兵,只待渡江而南,犁庭扫岤。上慰中央诸公期期于南北统一之望,下安江南百姓念念于共和王师之苦!愚性也鲁,对此等国贼,当不能候中央明令再行出征。庄督处于沪上无兵自卫,迟迟未能接手苏督。南京克公所属兵队,久矣无饷,正待遣散。若兵发迟一日,则苏南百姓则于水深火热之中多处一日。民视我视,民听我听。雨某自上海誓师,接沪上先锋之旗以后,此等国事,不甘人后。哪怕鲁莽灭裂之讥,雨某亦在所不辞。、此电到日,即是中央陆军第九师渡江南下之时。当光复苏南,惩治国贼以后,当奉苏南治权于庄督。清白此心,惟天鉴之。雨,巧。”

    她眨眨眼睛,看着雨辰。雨辰对李媛这样看他的电报,虽然有些不愉快,但是也不好说什么,只是微微笑了一下。

    李媛摇摇头:“太复杂,看不懂,是不是又要打仗了?”她缓缓走向门口,语气里微微带点忧愁,“一打起仗来,你又忙得几天都没办法和我说话……这仗真的要打到什么时候才算完?现在你的地位不已经很高了吗?”

    女孩子留下这句话就推门出去了,雨辰却只是微微摇了摇头。男人的事情,女孩子不懂。现在这样,未来也是这样。

    他按铃把张志鹤叫来,将自己涂涂改改的草稿交给了他:“马上通电全国,并且马上通知吴参谋长,十七、十八、独立旅、教导旅等各旅长,对了,还有林副师长,一起到我这里开会!”

    张志鹤立正答应,又习惯性地看了一遍雨辰的手稿,抬头向雨辰笑道:“司令,大家都说黎元洪的秘书饶汉详是民国通电第一把手,现在看来,这个位置该让给司令您了。”

    雨辰笑骂道:“展空,你怎么也学会拍马屁了?在我这里可不兴这个,踏实把自己的事情干好要紧……”

    他看见张志鹤敬礼转身要走,又把他叫住:“展空,你的同学朋友现在都在下面带兵。你想不想带兵?只要和我说一声就成。”

    张志鹤有些愕然地看着雨辰,最后才慢慢地笑了出来:“司令,您怎么也这样想啦。咱们在你手下做军官的,就算当部队长,也不是捞好处的位置,是要以身作则拼死拼活的,底下青军会的弟兄们都盯着你的表现呢。哪一日司令觉得该放我下部队了,我很愿意去前线冲杀,但是现在副官长的工作也总要有人来做,我在这个位置,做得很是开心,看着司令慢慢地把这局势攥在手中,就好像是我自己的成就一样……司令,我去办事了。”

    雨辰自嘲地笑了一下,自己还真是小看了手下的这些军官了呢。为什么给他们一个组织,一个道义上结合的基础,那点虚无缥缈的几条青军会的奋斗目标,就能把这些青年军官团结得这么紧密?每个人都像胸口有团火在燃烧一样?还真的是因为这个大时代的原因呢。面前有着无限的可能,自己也在一个全是青年袍泽的团体里共同奋斗,自然他们就有了归属感。

    可是自己,究竟能带他们走到哪一步呢?

    在雨辰巧电发出的同时,在扬州的何燧江苏陆军第二师,已经抽调出该师的第七团、第九团、附炮兵骑兵各一营,编组成汤斯灵支队,在海军的载运下大举渡江南下。而从徐州抽调出十八旅五十四团,会合在芜湖的十七旅四十九团,编组成一个支队,由第九师副师长林述庆率领,从西面向苏南挺进。随后还以教导旅主力,作为预备队随后跟进。前后动员兵力达到了六个步兵团及附属支队共18万余人。苏南在此重兵压境之下,以后的归属已经是不问可知。

    ……

    黄兴带着一群留守处的参谋,站在南京火车站。

    他是到实地来看看江北军的军威的。自从雨辰巧电发出后,除了扬州一带的第二师主力的行动,徐州出发的部队都是乘津浦路的火车,在浦口下车后,坐船渡过长江,再换乘沪宁路的火车,滚滚向南挺进。

    这时的车站,满是穿着黄铯军服的士兵军官,都是精壮年轻的汉子,身上的装备齐全,枪械精利。在军官的指挥带领下,拥上一节节的车皮。除了交错在一起的脚步声、刺刀水壶碰撞声、军官指挥的简单低沉口令声,整个车站几千名换乘的军队,竟然就没有其他声音了。

    在火车站办理兵站的是江北军南京独立警备团的部队,他们正在掩护宁厂陆续迁往马鞍山,现在还未迁完,所以这支部队还一直留在南京。在车站的站台上放满了装着烧饼和广东采办来的牛肉罐头的干粮袋,还烧了大锅的茶水,排成一长列,等着各部队自行取用。

    黄兴在车站上信步走着。第九师的军官士兵没多少能认出今天穿着便服的他。他也乐得左右看看,有时还回头问身边的参谋一句:“你觉得咱们的模范第八师能比得过这个第九师吗?”

    一个参谋苦笑摇头:“战斗力什么的先不论,光是这个军心士气,还有装备供应,咱们第八师就远远不及啦。”

    黄兴默然点头:“你说得很是啊……还好现在是军事收束时期……雨辰养这么多的强兵,他到底想做什么?”

    他正与参谋闲聊的时候,一个在兵站大口大口嚼着牛肉罐头的矮个子中年军官突然向他招呼道:“克强兄!”

    黄兴一怔,转头看了过去,欣然道:“颂亭兄!你怎么也在这里?”那人正是林颂亭,他大步地朝黄兴走了过来,热烈地和他握手。黄兴也在打量着他。林述庆已经没了当初赋闲南京时那个颓唐的样子,浑身又全是正当壮年的军官那种精悍的味道,军装肩上钉了两块布质的中将肩章。

    黄兴笑道:“颂亭兄,大中将了,怎么还在这里站着啃烧饼嚼牛肉?”

    林述庆嘿嘿一笑,不以为然地道:“雨辰下部队也是这个规矩,有什么吃什么,军官士兵伙食一样。说来这样也好,和兵士们一个锅里搅马勺,他们自然会为你卖命。就连兄弟原来的胃病,似乎最近也好了不少。”

    两人拉着手哈哈大笑,又开始并肩散步,途中经过的第九师官兵不时地向林述庆敬礼,他也一一地认真还礼。

    黄兴问道:“颂亭兄,在雨辰手下这些日子,感觉如何?”

    林述庆微笑道:“从别人上司变成下属,感觉也没那么坏,可能我天生就是应该听指挥的吧。这些日子镇军改编以来,我先是带着几个团在台儿庄一线驻守,和津浦路上的北军对峙。才换防下来,又率领东进支队去苏州……这样也好,要是雨辰把我放在司令部里供着,我可受不了。”

    黄兴有些默然,又抬头看了一眼那几列军车。以百为单位的军马军骡正在驯服地踩着跳板进火车车厢,车站中多了这些动物的嘶鸣声,倒是热闹了很多。

    他淡淡道:“你们东进支队,这次来了多少部队?”

    林述庆先是一愣,随后笑道:“这本来也是军事机密,但瞒谁也不能瞒克强兄你,东进支队两个团,再加一个七十五毫米野炮营,还有一些其他附属部队,快六千人的样子。”

    黄兴摇头,神色很有些严肃:“颂亭兄,你我兄弟,有些话我说出来就不顾忌什么了。雨辰手下有如此雄厚的实力,自然在江南这个地面,他可以随心所欲,我南京的部队不足以抵挡他。他的巧电也是打着吊民伐罪的旗号,我这些部队也没有心思起抵抗他的念头。说句实话,我这里许多要裁撤的部队,还指望雨辰收容呢!所以今天我也只是来看看,没有阻挡你们行动的打算。”

    他眼光沉沉,看着那些穿着黄军装的虎狼之士将这个车站挤得满满的,黄兴最后喟然长叹:“雨辰我也见过,很跋扈的一个青年。现在是全国渐次统一的局面,他却完全不顾中央的政令军令,到处自行其是,这不是军阀还是什么?全国人心思定,他却偏偏这么一意孤行,就算他在江北的作为都是对民生有利,但最后在举国的压力下,怕他到时还是身败名裂的结局啊!他还年轻,颂亭兄得空还是劝他两句才好。”

    林颂亭在心里苦笑,劝雨辰?他心里不知道有多少主意,为人也当真有些乾纲独断的意思。自己既不是青军会成员,也不是他核心小圈子那些上海起家的人物当中的一个。虽然依然可以带兵,待遇也颇崇高,但是这些决策的事情,是轮不到他发言的。

    话又说回来,他现在算是明白了,什么民国,还不是靠手上实力说话!袁世凯有北洋军十万,所以坐上了全国大总统的宝座。雨辰现在有强兵七万,饷械足备,未必就不能在江南和袁世凯分庭抗礼。至于全国统一……现在各省都督林立,谁不是自行其是,哪点又有独立的样子了?只有黄兴这个老天真,袁世凯一道命令下来,就自己忙不迭地让地盘裁军了。

    两人正相对无言的时候,一个第九师的参谋快步朝林述庆跑了过来,胸口的青军会徽章佩戴得端端正正。他立正敬礼:“报告副师长,部队已接近登车完毕,就等副师长马上命令发车了!”

    林述庆回头朝黄兴歉意地一笑,朝他敬礼表示告别的意思,又朝那参谋大声问道:“陈山河的第二师现在应该到哪里了?”

    参谋想也不想大声回答:“根据他们行程推断,这个时候第二师汤斯灵支队应该到了常熟一线了吧!”

    林述庆笑道:“好,咱们赶上去,别让陈山河先得了便宜。苏州,一定要咱们第九师的部队先开进去!”

    黄兴看着林述庆渐渐去远,上了火车,突然觉得这个以前的老朋友似乎已经不是和自己一路的人了。

    火车一声长鸣,载着第九师的六千士兵,向苏州驰去。

    ……

    在北方,接到巧电的民国中央上下,除了愤怒还是愤怒。同盟会的急进派被打倒,这对袁世凯来说自然是件好事,可是谁也不想苏南这个果子在几方激斗之后,最后还是落到雨辰的口里去啊!

    虽然最近北京的春意渐浓,大借款的事情也渐渐有了眉目,但是袁世凯的心情仍然是一片阴霾。他就是不明白,为什么自己布置的几个棋子,在纸面上看来也颇为高明,可是雨辰就是能料在前面,巧妙地利用看起来是突然发生的事情借力打力,巧妙地化解开去,而且还能捞点好处?

    而且袁世凯还发现,雨辰根本没有把这个中央权威放在眼里。安徽抗拒倪嗣冲在前,未等中央命令两路出兵吞并苏南在后。现在他的一万多部队,怕已经是在苏州城四周了吧!他们离上海如此之近,谁又知道他会不会进兵上海,把陈其美赶走,自己取而代之?相比之下,虽然陈其美也让他讨厌,他倒是宁愿陈长久地待在上海了。

    这些事情的发生,问题到底出在什么地方?袁世凯很是苦恼,但是并没有丧失对付雨辰的信心,对这些在宦海政潮里面厮杀出来的人物,论起毅力和耐心来,都不是那些一时满腔热血的青年人比得上的。

    袁世凯这些日子并没有到总统府办公,他在全国正式大选之前,原来只盯着三件事情。一是分化同盟会的势力,二是编练新的军队,三是借款。现在同盟会的势力业已分化,急进派受到严重打击。黄兴老实地在裁撤军队,宋教仁在京沪之间忙着毁党造党的工作,还有立宪派的一帮人物组织了共和党在帮着他摇旗呐喊,这些事情算是大局已定了。

    借款的事情也有着落,一贯支持他的四国银团背后的外国势力,因为江南的局势变幻,已经加紧了大借款的进行,而且最近前期的垫款支付也颇顺利,将来借款完成,说不定还会在两淮借着盐税的事情,牵制雨辰的势力。

    现在他唯一关心的就是老北洋的补充和新军队的建立。这个可是关系着对付雨辰的命脉,他算是明白了,没有军队,?br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