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度书院 > 其他小说 > 残袍 > 残袍第30部分阅读

残袍第30部分阅读

    事情,十三艰难的表达出了它之前的主人能够一直凌空前行而不需要落地借力。左登峰问它先前的主人去了哪里,十三一直摇头,拒不回答。

    十三并没有全部回答左登峰的问题,而左登峰也不忍心继续追问,便为其驱赶着蚊虫,让它躺卧休息。

    天坑下方的毒虫是什么十三无法正确表述,但是它能令左登峰将它当成山峰,就说明它能令人产生幻觉。不过天坑上方活物不可以在上面奔跑的奇怪现象却不是它能造成的,因为那不是幻觉,而是真实发生的事情,所以左登峰认为这里就是阵法的所在地。

    清晨时分,左登峰起身围绕着天坑四处寻找线索,绕到天坑西侧,发现一座山峰倾倒在了天坑的边缘下方,左登峰见状立刻确定这里就是阵法的所在地,与此同时他也明白了对方布阵的原理,这里的阵法布置的极为简单,只用了金生水的简单原理,猴子本身为金猴,众所周知五行金生水,猴子所在的区域必然会滋生大量水气,将它放在天坑中央的孤峰上是点睛之笔,因为天坑下方的深堑深不见底,阳性金猴可以滋生水气,但是从地下滋生出的水属于没有见过太阳的阴水,而阴水恰恰是阳猴最讨厌的东西,如此一来就造成了一个巧妙而有趣的局面,猴子自己把自己困住了。

    至于那只毒虫幻化出的孤峰和桃树,极有可能是它仿照之前真实存在的事物而幻化的,也就是说在猴子逃出来之前天坑中央的确有孤峰存在,而今真实的孤峰已经倾斜到了天坑的石壁上,所以猴子才能跑掉。

    弄清了阵法的原理,左登峰喜忧参半,喜的是他可以敏锐的观察到阴阳的生克,这对他日后破阵有利。忧的是通过这处阵法可以管中窥豹的去猜测其他的阵法,那些阵法也极有可能是利用当地的地理条件来布置的,彼此之间没有共同之处,根本无法类推。

    湖南之行,收获甚微。

    第九十七章 山清水秀

    湖南之行没有太大的收获令左登峰微感失望,不过也不算白来,至少清楚了相邻的两个部落彼此之间可能是敌对态势,还有就是这八个部落极有可能都有着过人的本领,这种可能性很大,因为当年商朝的实力是非常强大的,武王伐纣并不是过去狮子搏兔,而是过去群狼攻虎。西周的领土不及商朝的二十分之一,兵力肯定不会很多,即便加上其他的诸侯也不会有很多的军队,而他们之所以能够获胜,极有可能是由这八个部落的特殊士兵加入,组成了一支怪异而强大的混合军队。

    凡事最怕的就是往深处想,《封神榜》是后人根据武王伐纣的那段历史而撰写的,在这部书里,有着很多奇怪的人和动物,书中那些奇怪的人和动物很可能就是根据当年八个部落参加伐纣的战士以及他们驱赶的野兽演变而来的。虽然在正规的史书上没有相关的记载,但是有时候真正的历史是流传于民间的,当权者可以砍掉史官的头,却封不住老百姓的嘴。

    临走之际,左登峰在废弃的城池之中仔细的搜寻了一番,木器铜器自然无法在露天的情况下保存三千年,甚至是石碑上的字迹也风化的一干二净,不过经过仔细的搜寻左登峰还是在石堆中发现了很多巨大的石斧,由此可见庸国的都城当年的确是被卢国的巨人给攻破的。

    除此之外左登峰还发现了六尊石像,其中两尊风化的太严重已经无法辨认,另外四尊由于正面朝下而得以保存了石像的原貌,其中三尊是猴子的雕像,虽然石像比那只九阳猴要大很多,但是样子酷似,由此可见那只猴子曾经被这里的人当成神明加以崇拜。

    另外一尊石像雕刻的是一只甲虫,石刻的甲虫有六条粗大的长腿,与其说是腿倒不如说是六只爪子更为贴切,不过它的脑袋并不是甲虫的脑袋,而是类似于耗子的脑袋,牙尖嘴利,腮角有须。

    “十三,过来。”左登峰那将一尊半人高的石像从石堆中扶了起来,冲不远处的十三招了招手,十三闻声扭头跑了过来。

    “跟你打架的是不是这个动物?”左登峰手指石像出言问道。

    十三看了石像一眼,连连点头,示意先前在天坑上方与它争斗的就是这只像耗子的甲虫。

    左登峰见十三点头,便再次仔细打量石像上雕刻的动物,根据体型来看它无疑是只甲虫,可是根据它的脑袋来看它应该是只哺|乳|动物,如果没有十三证实它的存在,左登峰会认为这是古人想象中的动物。手扶石像端详了半天,左登峰还是无法确定它与现代的哪种动物是近亲,最终只能笼统的认定它是古代的异种。

    先前在一处溪流里左登峰甚至发现过三条腿的蛤蟆,所以他此刻的接受能力较之进山之前强了很多。在人迹罕至的深山老林沼泽洞岤里极有可能藏着各种未知的神秘动物,人们之所以没有发现它们是因为它们不敢让人类发现,让人发现了,离死也就不远了。

    “十三,咱们走吧。”左登峰背上木箱准备离开这里,下一步就是去湖北寻找卢国了,卢国就是那些使用巨大石斧的巨人部落,他们是否还有族人遗存目前还不好说,不过现有的证据并不能证明他们已经灭绝了,而且根据眼前的情形来看,他们与庸国的战斗是他们胜利了。

    十三闻言转身跑到了他的身边,想了想又调头跑到了天坑的边缘,对着天坑撒了一泡尿。左登峰见状不禁莞尔,十三不会说话,不能通过语言去谩骂对方,只好采用肢体语言发泄不满,一泡尿下去就等于人类的‘操,不服上来。’天坑很大,十三的那点儿尿估计飘不到坑底就得被风吹散,而且下面的那只耗子先前吃了亏,自然不会再上来跟它殴斗。

    “来,我帮你。”左登峰看的有趣,便放下木箱使用灵气从石堆中滚出一块巨石推进了天坑,左登峰使用灵气可以移动千斤重物,一块巨石下去,许久过后终于听到了微弱的回声,回声是“啪叽”,这就说明坑底有着少量的水。如果水很多,回声应该是“噗通”。如果没有水,回声应该是“嘭”。

    十三见左登峰帮它对付敌人,顿时欢喜的乱蹦。左登峰见它高兴,便延出灵气将石块石条接连撇进了天坑,先前无缘无故的骂了十三一顿,左登峰感觉亏欠了它。幸亏十三是只猫,如果换做是人,自己那么坏的态度,人家早就翻脸走人了。

    其实左登峰压根儿就不认为扔下去的石头能砸死下面的那只耗子,因此闹过一阵也就作罢了,随后将木箱里那些看完的道家典籍扔了出来,腾出位置让十三坐的舒服一点儿。

    十三跳进木箱之前又跑到石像面前呜呜了两声,时至此刻左登峰才忽然想起猫鼠是天敌,十三第一次来到这里的时候跟那只长着甲虫身体的耗子发生矛盾可能就是因为天性使然。因为它跟随着前主人来这里并不是打仗来了,而是办了一件事情,具体办了什么事情,十三没法儿表达。

    这一个多月以来左登峰都没怎么正经做饭,大米还有不少,所以他并没有向东出山,而是背着十三向北移动,北行四百里,左登峰发现山中出现了山民,眼前的景色也陡然一变,南面深山只能用穷山恶水来形容,而背面的风景却可以用山清水秀来描述,这里的山势挺拔峭立,溪流清澈潺柔,这里的男子随山,女孩似水,长相也俊俏,姿态也柔美,不过在遇到左登峰之后她们就不柔美了,都会尖叫着跑开,一开始左登峰还不明所以,后来才想起可能是自己的样子吓到了她们。

    “十三,我很难看吗?”左登峰冲跑在山间石路上的十三问道。

    十三闻言扭头看了他一眼,犹豫片刻点了点头。

    “我真的很难看吗?”左登峰抬手抚摸着自己的脸颊,曾几何时文化所的美女同事都冲他频送秋波,而今头发都披到了肩膀,胡子长的都看不到嘴了。

    十三这次没有搭理他,一溜小跑冲山下的小溪跑去。

    左登峰摇头叹气快步跟了上去,到了溪边,掬水洗脸,他现在这个样子洗不洗脸已经没什么很大的区别了。

    洗完脸,左登峰下行数里,找到了一处溪流汇集而成的水潭,水潭很浅,清澈见底,水下的鹅卵石清晰可见,此时正值午后,阳光明媚,水温很高,左登峰在溪流旁边支起锅灶拾柴点火,随即脱下袍子放于溪边沙滩晾晒,转而穿着剩余的衣物跳进了水潭,又洗衣服又洗澡。

    将衣服洗净之后放在岸边晾晒,左登峰开始清理个人卫生,此时他的身上起满了痱子和疹子,一经搓洗很是疼痛,不过此处溪水非常干净,洗净之后穿上干爽的衣服,痱子疹子很快就能褪去。

    潭中有鱼,虽然都不大,但是二三两是有的,以左登峰的反应速度,探手抓鱼真是手到擒来,抓到之后扔给等候在岸边的十三,十三上前衔住趴卧进食,十三不喜欢水,除非确有必要,一般很少下水。

    左登峰随后又抓了几条用匕首开膛破肚,随即延出灵气将其扔进锅里,他在文化所接触的是现代科学,所以他知道鱼是没有痛觉的。他现在学习的是道门典籍,所以他知道道门对于杀生也有一定的限制,正一教的火居道士如果要吃肉,最先选择的就是鱼,其次是家禽,最后才是哺|乳|动物。乌龟王八是不吃的,老牛母猪他们也不吃,那是他们的饮食禁忌。

    左登峰随后想用匕首刮胡子,可是匕首的刃口不足以割断胡子,揪了几下之后也就作罢了。

    洗完澡之后左登峰从水底摸出几颗鹅卵石在手中转动,先前金针送给他的道门典籍他在十三睡觉的时候已经全部看完了,其中有关于诸葛亮八阵图的记载,黄帝得到了《天篆文册》之后完整的传了下去,后来被姜子牙得到,姜子牙藏私,只将《奇门遁甲一千零八十局》传于后世,张良也藏私,将《奇门遁甲一千零八十局》又砍掉了一部分,命名为《奇门遁甲》。

    按理说,再好的东西这么七砍八砍之后也成了牛粪了,但是诸葛亮这个人非常聪明,竟然从零散的《奇门遁甲》里衍生出了八种阵法,这令得左登峰对他极为钦佩。

    众所周知,奇门遁甲是算命推演的,诸葛亮从中参悟阵法无异于缘木求鱼,但是诸葛亮做到了,他用的是逆推的方法,首先推算出完整的奇门遁甲,然后由完整的奇门遁甲再向上逆推出《天篆文册》的大致精义,最后再根据《天篆文册》演化出八种阵法。这八种阵法不如《孤虚法十二章》正统,因为诸葛亮在逆推的过程中要凭借想象去弥补被张良和姜子牙删掉的那些内容,因此他推算出的结果就有一定的偏差,即便如此,他的八阵图还是异常玄妙,据书中记载,此阵若成,当抵十万精兵。

    左登峰之所以对八阵图感兴趣有两个原因,一来八阵图跟孤虚法十二章有异曲同工之妙,通过对八阵图的研习有助于日后应对姜子牙的孤虚阵法。二来布置八阵图所使用的八件器物不需要苛求五行对应,它只看重方位而不注重五行,左登峰想将这两种布阵的原理都搞清楚。

    抓着鹅卵石皱眉沉思了半天,左登峰终于将手中的鹅卵石扔了出去,他没想出头绪,上岸吃饭去了……

    第九十八章 倚左登峰

    被太阳晒过的沙滩很热,此时已经将左登峰洗过的那几件衣服烘干,左登峰上岸之后穿上衣服抱锅吃饭,饭后他并没有着急离开,而是躺卧在温暖的沙滩上晒太阳,先前一个多月的奔波令他疲惫不堪极度消瘦,因此他决定从这里歇上几天。

    这几天左登峰吃的很好,水潭里的鱼,山中树下的蘑菇,四处可见的野鸡都是他的目标,他这么做不是为了满足口腹之欲,而是想让自己的身体尽快强壮起来,太瘦了经不起折腾,凌空的时候遇风都会发飘。

    金针送给他的道家典籍他已经看完了,没书看了左登峰也并没有闲着,他一直在思考阵法的原理,偶尔也会将自己苦思得来的想法付诸实施,试着布置阵法,他想出来的阵法并不完全遵循阴阳五行,有时也会掺杂八阵图的生、伤、休、杜、景、死、惊、开八门原理,所谓八门其实就是阵法的八种布置方法和八种不同的效果,生,休,开三门为吉,此三阵对人和物有利。伤,死,惊三门为凶,此三阵对人和物有害。杜,景二门为平,此二阵为平数。简单说来八阵图有三种助人的方法,也有三种害人的方法,另外两门就是困而不动,主平和与僵持。

    所谓阵法,其实就是通过对一定范围内事物的改变,令该区域的气息产生变化,由此诱发外界气息的共鸣,人布置的阵法就像一点火苗或者一把稻种,它们本身威力并不大,但是它们可以引起熊熊烈火或者衍生出万亩稻田。

    左登峰理论性的知识已经足够了,随后便开始试着布阵,他可以通过几枚鹅卵石的简单摆放令抓来的野鸡站在固定区域一动不动,也可以变换一种方法令它在十三的视线之中消失,所有的这一切都令左登峰欢喜异常,阵法之妙万变不离其宗,对应的还是阴阳之道,布置阵法只要抓住两个要素就可以,一是要学会如何“点火”或者“播种”,二是知道该从什么地方“点火”或者“播种”。

    就在左登峰以为自己阵法大成之际,两盆凉水泼了下来,第一盆是十三绕进了阵法吃掉了那只野鸡。第二盆是左登峰想通过阵法将水潭里的鱼全部逼上水面,结果阵法一成水潭里的鱼全翻肚了,连小虾也没剩下。这两件事情令左登峰明白布阵施法不是一日之功,他虽然窥到了阵法的精义,却无法控制阵法的威力,这就好比会放火的人到柴堆上放了一把火,虽然点对了地方,却控制不住火势,到最后不单是将柴堆烧了,还有可能连周围的房子一起烧掉。

    七天之后,左登峰带着十三上路了,此处是湖南的武陵山一带,隶属于张家界,往北不远就是湖北省,而卢国当年居住和活动的区域就在此处往北直到神农架一带,现在的省市大多是近代划分的,三千年前的商周时期跟目前的省市不同,他们没有明确的地界,庸国和卢国之间发生的战争极有可能是为了争夺生存资源而发生的。

    湖北的气候比湖南要好一点,虽然雨水也多,至少温度较低,两省交界的地方有着不少镇子,这些地方深处腹地,鬼子还没有打到这里来,左登峰从镇子上补充了给养,再度北上,他采用的仍然是东西横掠,南北观察的办法,这里的居民比较多,左登峰并未忌讳他们,带着大米和白酒径直从杂货店门口拔地而起望西疾行,他不怕别人说他故作炫耀,他也不享受别人惊叹他的修为,他根本就不在乎这些对他不重要的人如何看他,他只知道自己要抓紧时间。

    自东向西,一个来回需要半个月的时间,之所以耗时如此之巨是因为湖北的环境比湖南的环境更适合人类居住,这里的山中不时可见山寨和村落,有人的地方就有发展,所谓的发展在左登峰看来其实就是破坏,没有人的地方遗迹可能保存三千年,有人的地方别说三千年了,就是三百年也保存不下来。如此一来左登峰的寻找难度就数倍增加,不过这里的人说话左登峰能够听懂,所以每一处村落他都会落下身形前往打听,善意的山民会送水给他喝,会给他东西吃,遇到这样的,左登峰都会掏出大洋给予答谢,他不想让好人吃亏。

    不过这样的好人不多,大部分人还是会把他当成乞丐轰撵,遇到这种情况左登峰就会动手惩戒,三巴掌两脚的将他们打趴在地,令他没有想到的是被他打倒在地的人都会吆喝着“老子不服周。”

    左登峰一路上揍了不少凶狠的山民,大部分人挨揍了之后都不会罢休,还会爬起来没命的硬打硬上,在此之前左登峰去过好多地方,在他的印象里东北和山东人比较凶悍,没想到湖北人还要更凶悍,不过令左登峰感觉纳闷的是他们吆喝的都是“老子不服周。”这话的意思自然是“老子不服气”,可是他们为什么非要将“不服气”说成“不服周”呢?

    一开始左登峰很纳闷,后来问过和善的老人才明白了其中缘故,这里之前属于蛮夷之地,周朝天子曾经数次派人软硬兼施想要令这里的人屈服,但是这里的人们最终也没有服从周朝的管理,“不服周”这句话就是从那时候流传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