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度书院 > 其他小说 > 横行无忌闯三国 > 横行无忌闯三国第53部分阅读

横行无忌闯三国第53部分阅读

    渤海湾内行船。可是东海海域可不比渤海,所以张德想要靠海军进攻江东,海军还要积累大量的经验,可不能像忽必烈那样遇到什么风暴翻了船!

    辽东,成为了海军一个练兵的好地方!

    ……

    雁门是并州最靠北的一个郡,过了雁门再往北走,就是鲜卑族的地盘了。

    如今,袁谭就败到了雁门。

    雁门太守郭缊的父亲郭全曾经当过大司农,位列九卿,郭家也是雁门最显赫的一族。

    后来郭全因为党锢之禁的连累被罢了官,而郭缊也因为这个原因被安排到雁门这种地方当太守。试想这种地方本来就不富裕,南面有黑山贼,北面有鲜卑族,到这种地方来当太守,可不是什么好差事!

    而如今,雁门太守郭缊的霉运还没有结束,因为他刚刚得罪了袁谭!

    ——————————————————————

    终于忙完这阵了!恢复更新!

    第二五九章 东吴之忧

    袁谭退到雁门以后,老是觉得这个雁门太守不顺眼,所谓强龙不压地头蛇,何况现在自己处境危险,难保这个雁门太守郭缊会不会偷着投靠曹操,所以袁谭就想了个办法,让郭缊立刻筹集战马十万匹!

    郭缊哪里有十万匹战马给袁谭。郭缊交不出战马,袁谭便将郭缊给抓了起来,关进了大牢!

    郭缊被关进大牢,并没有受到虐待,郭缊这个人平日里官声还不错,对下属也比较好,牢头也知道袁谭是故意为难郭缊,所以郭缊虽然被关进了大牢,但是整日里还是有就有菜,过的不错。

    可惜的是,袁谭并没有如此善罢甘休。如今袁谭已经到了绝境,手下人马也出现了怨言,所以袁谭决定拿郭缊开刀,来个杀一儆百!

    雁门大牢。

    牢门一下子被人踹开,一道黑影冲了进来。

    “大人,您没事吧!您受苦了!”黑影是个二十五六岁的青年人。

    郭缊抬头一看这个年轻人,惊呼道:“伯道,你怎么来了?”

    “大人,您还不知道吧!袁谭要杀您!夫人让我来救您,快跟我走!”说完,这个年轻人背起郭缊,就朝外跑去。

    牢头也不希望郭缊被袁谭杀死,所以装模作样的带人阻拦了几下,就闪开条路放了两人出去。

    两人用最快的速度朝城外跑去。城外的树林中,已经有一辆马车等在那里。

    郭缊一看,夫人和十岁左右的孩子都在,心中松了口气,冲着年轻人说道:“伯道,这次多亏你了!”

    “大人,如今咱们该当如何?”

    “走,咱们向南走,曹操的人马应该离这里不远!到了曹操的地盘,咱们就安全了!”郭缊说道。

    “父亲不可!”这时候,郭缊十五岁的孩子说话了。

    “淮儿,为何不可?”

    “父亲从袁谭那里逃走,袁谭必然以为父亲跟曹操早有勾结,所以定会派人向南追捕,咱们千万不能朝南走!”

    郭缊点了点头,儿子说的有道理!既然不能朝南走,那只有朝别的方向了!北方是鲜卑人的地盘,去不的!西方是河套平原,南匈奴有一部住在那里,时常跟鲜卑人有所争斗,也不太平,看来只有向东去幽州了!

    ……

    江东。

    今天是孙策的祭日,孙权带着一班文武一大早就来到了孙策的墓前,祭祀孙策。

    孙权左右两边分别站着两个人,两人都是文士打扮。一人年纪大约五十岁左右容貌矜严,这人便是江东文臣之首张昭。

    另一人三十岁不到的模样,身高八尺有余,长相俊秀,比张德的长相丝毫不差再拿去,若是放到现代,绝对是个偶像级别的明星。这人正是美周郎周瑜周公谨!

    祭祀完毕,孙权上了马,周瑜则跟在孙权旁边,至于张昭,年纪大了,而且也不善于骑马,所以到后面坐车去了。

    孙权今年二十岁,而周瑜也不到三十岁,说起来两人是有些共同语言的。而且周瑜跟孙策是好友,还是连襟,所以孙权从来不拿周瑜当外人,一路走来,两人是有说有笑。

    “主公,前些日子江北传来了一个消息,张德弄出来个海军!还将一万兵马运到了冀州,把冀州弄了个天翻地覆!”周瑜说道。

    孙权点了点头:“此事我也略有所闻,我江东靠海,而且地广人稀,若是张德用此法攻我江东,长江屏障则毫无用处!都督也有对策?”

    此时的周瑜是水军都督,陆军的都督还是程普,到了赤壁之战,周瑜才被封为水陆大都督,统帅水陆大军。所以孙权现在还称呼周瑜为都督。

    “主公,海上行船不比江上!海浪要比江水汹涌的多,一般走舸、斗舰根本无法在海上行驶!而艨艟之类虽然可以勉强的行驶海上,但是却无法运兵!只有楼船么,随能运兵,但是经不起风浪!细细观来,我江东水师却无一船可在海上行驶!主公若想驰骋海上,还需从新制造海船!”

    周瑜是水军都督,对水军非常了解。像是走舸、斗舰在海上根本经不起一个风浪。艨艟是快速船,也是战船的主力,但是到了海上还是显得单薄;至于楼船,虽然是大船,可以装两三千人马,但是楼船却有个致命的缺点就是经不起风浪。

    海上行船还有一个问题就是补给,最主要的是淡水的补给,一个船上,除去水手和存放淡水粮食的地方以外,剩不下多少空间,所以甘宁海军看似船不少,但是冀州之战才运了一万人马。

    孙权听说要造船,眉头一皱。江东富饶,并不缺钱,但是江东缺人口,整个江东,人口大多数集中在建业和吴郡,从会稽往南,就是山越人居住的地盘,那里都是丘陵地带,虽然名为江东的地盘,但是那些山越人从来不服管制,孙权实际上还控制不到那里。

    造船,需要大量的工匠,海军,需要大量的将士!孙权哪里找这么多人给周瑜啊!想到这,孙权说道:“都督,此事还是从长计议吧!”

    ……

    张德派往征讨辽东的主帅是徐荣,徐荣跟公孙度是同乡,当初公孙度这个辽东太守还是徐荣像董卓举荐的。张德派徐荣去就是看看能否让公孙度不战而降。

    辽东,公孙度也在调兵遣将,准备对抗张德的进攻。公孙度尽起手下大军,带着手下大将阳仪、柳毅二人前往昌黎抵抗,同时命两个儿子驻守辽东。

    公孙度有两个儿子,大儿子名叫公孙康,二儿子名叫公孙恭。

    “二弟,你说这张德怎么看上了咱们辽东这鬼地方?张德如今占领了冀州的富庶之地,嘴里吃着这么一大块肥肉,为什么还会来啃咱们这块骨头!”公孙康问道。

    公孙恭看了看眼前这个大哥,这个大哥哪里都好,就是有些太老实了,这样的人守城有余,进取不足。

    “大哥,咱们父亲没有什么大志,能够在辽东这里当个土皇帝也就知足了,从来没想过去跟中原那些人争天下!可是别人未必会这么想,辽东一地多年来独自为政,自成一军,恐怕张德是容不下咱们啊!”

    此时,徐荣跟公孙度两个人也对上了。

    ————————————————————————

    天哪,有人竟然猜出郝昭了,厉害……

    第二六零章 取辽东

    徐荣看了看远处的公孙度,说道:“升济(公孙度表字),好久不见了!自从初平年间一别,现在也快十年了啊!”说道这里,徐荣仔细的看了看公孙度,当年那个英气逼人的年轻人现在已经老了,两鬓也斑白了。举手投足间,总是带着一丝上位者的气息。

    “徐将军,多年不见了!”公孙度一拱手,但是脸上看不到半分尊敬的样子。

    徐荣眉头一皱。这个公孙度,当年投奔自己希望让自己给介绍个好前程的时候,可不是这个样子。那时候公孙度对自己恭敬万分,哪像现在这般。

    自己将他推荐给董卓,董卓封他当辽东太守后,这家伙还到自己这里来对自己千恩万谢,自己当时觉得都是同乡,帮帮忙是应该的。

    看到公孙度如今这般态度,徐荣知道,物是人非事事休,眼前的公孙度,已经不是当年的公孙度了!

    “徐将军,多年不见,为何兴兵来犯我辽东!”那边徐荣还没开口,公孙度却话音一转,来了个先发制人。

    “公孙将军,在下的来意,我不多少你也知道,希望公孙将军能够悬崖勒马,归降我家主公!”

    “归降张德?哈哈哈……笑话!我凭什么要归降张德!就是当初袁绍袁本初也没有这么大的口气!”

    公孙度看来,如今的张德,虽然势力庞大,但是比起当年的袁绍,还是要差些,冀州一战,整个冀州的兵力大部分都归了曹操,张德只得到了幽州田豫的那些人马。加上战争中的损耗,一战下来,张德的人马并没有增加多少。

    “公孙将军,你若是有什么条件,可以提出来,我们可以商量!”徐荣说道。

    “好,只要张德答应,以后辽东一地永归我公孙家所管,不赋税不纳贡不征兵不派官,我就愿意归降!”

    “公孙度,你真的要当辽东王不成?”

    “哈哈,徐荣,你说对了,告诉张德,人不犯我我不犯人!我公孙度没有什么野心,但是辽东是我的地盘,别人想要插手进来,休想!”

    其实并不是公孙度狂妄,公孙度手下人马虽然不多,但是多年跟乌丸、扶余作战,全都是精兵强将,加上东北天气寒冷,恶劣的环境也造就出一批精兵。

    张德手下精锐的青州兵也许能跟辽东兵有一拼之力,但是青州兵是步兵,辽东兵却是清一色的骑兵,冷兵器时代的骑兵对步兵有着先天的优势。历史上,公孙度死后,公孙康曾经依靠手下的辽东雄兵击败高句丽,并且攻破高句丽的都城,使得整个高句丽一直到南北朝时候才恢复过元气。

    徐荣在董卓手下的时候也是骑兵将领,一眼就能看出来辽东骑兵个个都是精锐之师,放眼中原,还真的找不到这么强大的骑兵。就是当年董卓的西凉铁骑,比公孙瓒这些辽东骑兵也要差上一筹。心中的轻视之心顿时削去了大半。

    面对辽东骑兵,徐荣没有贸然选择进攻,而是选择了跟公孙度对峙。任凭公孙度怎么挑战,就是不出大营,公孙度也没有办法。看看徐荣大营挖的那些坑道和摆的那些拒马,专门是对付骑兵的,公孙度也不敢贸然进攻。

    而此时,甘宁的海军也抵达了辽东东鲁港,先行的一万兵马成功的登上了辽东大地。

    当公孙康一早起来的时候,听说城外浩浩荡荡的都是张德的大军,可真是吓了一跳。

    辽东的守备部队都被公孙度带到了前线,城中只有两千人马驻守,而城外却是一万大军,就算是辽东骑兵多厉害,人家五个打一个,自己也撑不住。

    让公孙康稍微有些庆幸的是,张德并没有立即攻城。一万人马到了城外后就安营扎寨,丝毫没有攻城的意思。

    三天后,甘宁将第二批一万人马运到了辽东。又过了三日,攻城器械也运到了,这时候公孙康才明白,原来张德一直在等攻城器械!

    看看张德那些投石机和弩车,公孙康知道,这城是守不住了,当夜,公孙康和弟弟公孙恭便带着城中人马突围,前往昌黎跟公孙度汇合。

    建安六年初,张德占领辽东,公孙度带领手下人马逃往高句丽!

    ……

    占领辽东并没有给张德带来多少喜悦,相反,张德却感觉到了莫大的责任压在了自己的身上。

    幽州北面是游牧民族。虽然现在这些游牧民族跟大汉相比还不够强大,但是张德却知道,几十年后,当三国结束之后,五胡乱华的时代就要开始了。

    经过三国数十年的战乱,中原人口已经不多了,而西晋的当权者并没有休养生息,反而热衷于权力斗争,“八王之乱”使得刚刚恢复的中原地区元气大伤,当后来五胡乱华的时候,仅仅鲜卑族的人就多达二三百万,中原的汉族人在胡人面前没有任何的人口优势!

    人口众多是汉人的最大优势。汉人不是游牧民族,所以婴儿的生存率要比游牧民族高得多。一般来说,只要没有战乱,汉人的人口总是飞速的增长。

    但是几十年的三国时代,使得中原元气大伤,西晋末期,汉族人口跟五胡的人口差距已经不大了。没有了人口优势的西晋灭亡了,而汉人也只能迁到长江的南面。

    在张德看来,五胡乱华只是一个民族融合的过程。南北朝结束以后,中原地区已经见不到什么“鲜卑人”、“氐人”、“羌人”了,这些少数民族最终被汉人同化,成为了汉族的一员。就连后来的隋文帝、唐高祖,身上都流着鲜卑人的血统。

    到了隋朝初年,经过数百年的民族融合,长江以北已经很难见到纯正的汉人。而那些长江以南的人却有人因为隋文帝身上流着胡人的血统而看不起隋文帝。殊不知道,长江以南的地方,在春秋战国时候是吴楚之地,那时候楚国人可被称为是楚蛮子!

    想到这,张德无奈的笑了笑,现在看来,那些二十世纪大呼“五胡乱华”的愤青们,说不定身上就流淌着“五胡”的血脉呢!

    ————————————————————————————

    下面的几章要对付北方的游牧民族了,先清理清理后院!

    第二六一章 北域都护府

    中国古代,中原跟北方游牧民族的争斗就从来没有停止过,可惜的是胜少败多。汉武帝虽然打跑了匈奴人,可是却把整个大汉人口给打没了一半!李世民虽然赶跑了突厥人,但是安禄山这个胡人却差点颠覆了他的大唐天下!除了这两场胜利,张德实在找不出别的胜利了!

    汉朝,高祖奔匈奴人围在城里,靠着给匈奴大汗的妃子送礼才逃回了长安;晋朝,五胡夺取了西晋半个天下;宋朝就更加不堪,北宋忙活了二百年,不但没有夺回燕云十六州,临了被人打跑到长江以南不说,还被俘虏了两个皇帝;南宋就更别提了,好不容易出了个岳飞却被自己人给害死;明朝土木堡之变,强大的大明最后输给了名不见经传的瓦剌,后来更是被女真的大清夺了江山!

    不得不说,游牧民族和农耕民族比起来,农耕民族永远是处在被动防守的阶段。

    张德很想一劳永逸的解决北方这些游牧民族,可是在冷兵器时代,这是不现实的!

    想要彻底的征服游牧民族,最好的办法就是融合!让游牧民族变成汉人,文化的侵略才是最可怕的!屠刀永远无法完全灭亡一个民族,可是文化却能让一个民族消亡!

    翻看中国古代历史,汉人好像一直是个比较排外的民族,汉族当权者总是将别的民族视为蛮夷。汉中数千年丰厚的文化底蕴也让汉人以为,自己才是最高等的民族。

    不同时期,不同的当权者有着不同的民族政策。但是绝大多数的民族政策却是不平等的。汉朝对待匈奴的政策,除了汉武帝差点给匈奴来了个斩草除根以外,其他皇帝想的都是和亲!

    东汉的王昭君、唐朝的文成公主,就算到了后来的明朝、清朝,和亲政策一直是当权者最主要的武器。

    元朝实行的是等级制度,将人化为四等,而原先的南宋遗民被列为第四等的南人,地位还不如蒙古人的一只牲口。这种不平等的政策激化了民族的矛盾,短短几十年,强大的元朝土崩瓦解。

    清朝的统治者就要聪明得多,清朝奉行的奴化政策。本身满族人的结构就是一种金字塔的形式,金字塔下层的是上层人的奴才,而金字塔最上层的当然就是皇帝。满清入关后,多尔衮将这种理念带给了汉人,让汉人留辫子的同时,不忘了进行思想上的侵略,一面用血腥的手段镇压反抗者,一面拉拢那些投靠满清的人,清朝初年,又多少汉朝大员被入了八旗籍,或者成为满族贵戚府上的包衣。

    但是在多尔衮心中,满族仍然是高等的,要不然也不会定下满汉不能通婚的规矩。

    多尔衮做的很成功,汉人逐渐被奴化了,成了满族人的奴才,这也是当权者最希望看到的。清朝皇帝需要的不是人民,不是百姓,而是忠于自己的奴才。

    相比较元朝跟清朝,同样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