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度书院 > 其他小说 > 无限杀业 > 无限杀业第5部分阅读

无限杀业第5部分阅读

拒绝吧,然而齐王既不肯立刻收下和氏璧,庞煖总不能把礼物硬塞到齐王手里。何况两国结盟合纵这种大事,也确实没可能现在就确定下来的。故此这着缓兵之计,可说根本无法破解。

    但即使无法破解,庞煖至少可以有办法将危险性减少至最低限度。他淡然一笑,拱手道:“当然当然。结盟大事,自然不能草率。既然如此,那么外臣便耐心多等三天好了。不过……和氏璧不见天日还可,一旦见了天日,恐怕将会惹来宵小觊觎。假如三日之后在下拿不出和氏璧,岂非误了咱们两国的大事?”

    田单目光闪烁,在旁边斩钉截铁地道:“庞使者不必担心。本相这就回去调派人手,对使馆严加保护。三日之内,保证连只苍蝇都休想可以马蚤扰得到庞使者。”

    庞煖笑道:“多谢田丞相美意。不过又何必如此劳师动众?何况人多手杂,更容易出现意外。庞某斗胆,想向齐国相借一人一地。如此,则和氏璧无忧,庞某亦无忧矣。”

    第十章:三日之内(下)

    田单奇道:“只需要一人一地?却不知道究竟是谁人,什么地?”

    庞煖淡淡道:“此人就是稷下剑圣忘忧先生,此地则是稷下学宫的观星台。”也不等齐王答应与否,他长身站起,向旁边的曹秋道深深弯腰行礼,凝声道:“忘忧先生,为大齐着想,为东方六国着想,为天下人着想,请先生纡尊,助庞某一臂之力。”

    曹秋道是名纯粹的武者。所以他看待事物的目光,同样也单纯而直接。齐王出于什么样的考虑不愿参加合纵,田单为什么要支持合纵。这些他都不管。他只知道秦国是东方诸国之公敌。参加合纵抗秦,长远来看对齐国绝对有利无害。何况还有和氏璧和十五座城市的土地人口,何乐而不为?

    故此,当庞煖求到自己头上来的时候,忘忧先生不假思索,立刻就点点头,沉声道:“庞使者可以来稷下学宫,暂居观星台。曹某保证,三天之内,不管你抑或和氏璧,都必定万无一失。谁想打你们的主意,先问过曹某手中宝剑再说。”

    庞煖喜动颜色,连忙再度行礼道谢。旁边处,齐王满脸无奈。田单和大王子满面喜色,二王子则面色铁青,额角青筋跳动,显然已经恼怒至极点。

    ※※※※※※

    庞煖已经离开,田单和大王子也相继告辞。齐王寝宫之中,齐王、二王子、还有陈胜等三人相对而坐,商量对策。没说得几句,二王子已经暴跳如雷。他破空大骂道:“可恶!曹秋道那老匹夫!不识大体,不明大势,轻举妄动,被别人当了枪使居然还沾沾自喜。这样的见识,简直连替本王看门牵马的小厮都不如。他还称什么剑圣?根本就是个自以为是的蠢材!”

    痛骂之声未毕,立刻就听见“呯~”一声震响,却是二王子愤愤然伸手在茶几上打了一掌。用力之大,震得自己手掌也隐隐生痛。可他心中恼怒已至极点,竟完全感觉不到痛。打了一掌还不够解气,紧接着又是一掌。

    齐王叹气道:“二王儿,不必如此。曹公对大齐的忠心毋庸置疑。虽然眼下做错了事,但你也不得如此出言侮辱,明白吗?”

    二王子虽然依旧愤愤不平,但既然父亲发话,他也不敢违拗,当下只得气鼓鼓地答应了。齐王喘了几口气,举目望向陈胜,问道:“陈密使,按你看,现在该怎么办?”

    陈胜能在自己出身的世界得到天下无敌威名,绝非仅凭拳头。事实上,真正精深的武道,是用头脑来练,而非单靠身体练的。他在江湖里打滚了十年,上至联合国五大常任理事国的国家领袖,下至街头流氓,和什么人没有打过交道?什么样的心思是他看不穿的?故此事实上,陈胜对于齐王的用意,可谓了如指掌。

    此刻听齐王终于开口问起,陈胜也懒得和对方兜圈子,直截了当道:“现在只有两条路可行。第一,干脆齐国就答应了参加合纵,出兵攻打大秦。当然,王上假如选择这条路的话,最好先杀了陈某,将陈某的人头交给赵国使者。这样齐赵之间,盟约就稳固了。”

    齐王连连摇头,道:“行不得行不得。大齐国如欲富强,只能学习秦国的远交近攻。若然参加合纵,则远不能交近不能攻,事事为他人所掣肘,实在无益。故此寡人早已下定决心,与秦国结盟施行连横之策。此心从未改变。陈密使不必再有所疑虑了。”

    陈胜点点头,沉声道:“那只有行第二条路了,就是抢走和氏璧,杀掉庞煖。到时候赵国既表现不出他们那所谓诚意,最可倚重的大将也死了,自然没办法再逼迫齐国加入合纵。”

    齐王和二王子面面相觑,沉默了好半晌,二王子方才犹犹豫豫地道:“陈密使,现在庞煖托庇于曹秋道门下,要杀庞煖和要抢走和氏璧,首先就得先过曹秋道这一关。这……恐怕不容易吧?”

    曹秋道也是人,不是什么神仙。他剑术虽然高,但只要有一、二百名全副武装的精锐士兵,使用长枪硬弩同时进行围攻,那么曹秋道哪怕本事再大,也照样要死。然而稷下剑圣在齐国人心目中的地位之高,已经和神仙没有分别。假如当真调动士兵去围攻,说不定这些士兵刚看见曹秋道的背影,就已经手脚发软,主动抛下武器下跪磕头了。

    唯一可行办法,就是派遣少数精锐高手执行任务。但齐王想来想去,都觉得自己麾下那些所谓高手,对上曹秋道的话,恐怕连一个回合都挨不住已经被斩掉了。而过不了这一关,庞煖与和氏璧的安全就稳如泰山,谁也动不了。

    左思右想,仅存的希望,似乎就全在陈胜这位秦国黑冰台密使身上了。刚才桓公台点将殿内,陈胜和曹秋道枪来剑往,虽说曹秋道稍占上风,但也没能明显压过陈胜,假如想要派人去杀庞煖以及盗和氏璧,则除去陈胜之外,还有谁能办得到?

    刚刚庞煖在齐王面前,鼓动三寸不烂之舌侃侃而谈,软硬兼施,说得齐王几乎无可奈何,只能屈服妥协。但陈胜却就在此时开口,三言两语,点出了问题关键,才让齐王与田单有转圜余地可供施展。故此,齐王也不敢将陈胜单纯地看成是徒具勇力,却见识浅陋,可以任凭自己引诱利用的武夫。

    齐王在齐国王位上稳坐三十年,当然不可能是个草包。他阅人无数,知道对付某些人可以用手段,但对待另外一些人,则开心见诚地说话效果最好。当下也不矫饰,沉声道:“说是两条路,其实只有一条路。陈密使,你若能助寡人度过这个难关,无论寡人或贵国储君,都必定会记住你的功劳。”

    杀庞煖破坏六国合纵,本来就是陈胜必须完成的试练任务。何况现在还搭上块和氏璧,任务奖励如此丰厚,却又何乐而不为?再加上现在曹秋道成为了庞煖的保护神,要杀庞煖,必须先闯过稷下剑圣这一关。也就是说,陈胜最在意重视的两件事,都合二为一了。就是齐王不说,陈胜自己也非得去干这事不可。

    既然如此,那么陈胜亦不假言推托,直截了当道:“无非是将七日后稷下剑会的事,提前到三天之后而已。不过,我只会对付曹秋道。其他的事,我可不管。”

    齐王面上流露出一丝喜意,沉声道:“不妨。到时候陈密使你只管专心办事就是。至于其他的,自然有寡人一手操持。包管没有其他闲杂人等会马蚤扰得了你。”

    聪明人话说三分即止,讲到这里,彼此都已经心领神会,也无须再多废话了。陈胜眼下唯一需要做的事,便只剩下一件:养精蓄锐,以三日后稷下学宫一战。

    ※※※※※※

    天下间什么地方最守不住秘密?一处是青楼妓院,另一处就是王宫大内。庞煖本人还没出王宫,他在齐王面前所说的那番话,便已经传遍了宫城。等到庞煖回到赵国使馆,三日后赵国使者将在稷下学宫的观星台,向大齐国君敬献至宝和氏璧,同时两国正式缔结盟约,齐国参与合纵抗秦的事,整座临淄上上下下几十万居民,已经无人不知。

    其实事情闹得如此沸沸扬扬,也未必全是王宫中人泄露口风。相当程度上,庞煖自己也有刻意推波助澜。齐国上下不愿意参加合纵,他岂有不知?但是诸国合纵抗秦,首先就必须保证无后顾之忧。

    齐国和秦国向来交好,而且庞煖也隐约收到过风声,田单和秦国的吕不韦似乎暗地里勾结极深。万一诸侯与秦军交战的时候,齐国忽然从背后过来捅上一刀,那可如何是好?所以无论如何,甚至不惜一切代价,都必须把齐国拉拢过来,把它和三晋及楚卫等已经合纵的五国,绑在同一辆战车之上。

    荆轲刺秦王,那是发生在十多年之后的未来,所以庞煖肯定不知道什么叫做图穷匕见。但自己在王宫中当众拿出和氏璧,却实在就是逼迫齐国摊牌了。齐国既然仍旧不肯答应合纵,庞煖就知道接下来这三日,自己每个刹那都有生命危险。即使有曹秋道庇护,也未必就能保证万无一失。既然如此,庞煖干脆就将事情闹大,让全临淄的人都知道发生了什么。如此一来,或许能够让那些企图下手让自己“被、自杀”的人,稍微有那么一点点顾忌,亦未可知。虽然这也未必怎么靠谱,但终归是一重保险不是?

    既然摆出了姿态,那么干脆就做个彻底。庞煖作为赵国使者,身边当然不可能没有高手武士保护。但这是在齐国地盘之上,比人多,难道还比得过齐队人多吗?故此庞煖半个人也不带,稍作整理之后,就带上了和氏璧孤身前往稷下学宫,并且住进了观星台。赫然一副任凭宰割的孤臣孽子模样。

    第十一章:龙争虎斗(上)

    曹秋道这位稷下剑圣,虽然不太管红尘俗事,却不代表他不明白红尘俗事。当前情况下,齐国官方的力量已经全部靠不住了。所以曹秋道干脆利用自己的影响力,发动稷下学宫里全体五百剑士,分散于观星台附近作严密戒备。表面上的说辞是防止秦国派人来对赵国使者不利,但实质上那是要对付什么人,曹秋道知道,齐王知道、田单更知道。

    稷下剑士们虽然不知道,可是他们都得到了严令。三天之内无论任何人,只要他不是稷下学宫的人,则只要一靠近观星台,立刻格杀勿论。

    稷下学宫原本是供诸子百家学者贤人讲授学问的地方。但现在曹秋道命令一下,整个学宫登时变成了战场一样。里面那些学者们眼看情况不对,于是纷纷赶紧从学宫里搬了出来,以免当真有祸事起来的时候,惨遭池鱼之殃。如此一来,学宫内气氛更显肃杀。到处戒备森严,当真连只苍蝇都休想飞进去。

    第一天,就在这种紧张的气氛之中过去了。什么事都没有发生,一切显得如此安静。第二天,同样也过去了,仍然什么事都没有发生。第三天,也就是约定的最后一天了。所有稷下剑士的精神,都活像被拉开至极限的弓弦,绷得已经紧无可紧。可是白天过去了,初更过去了,三更过去了,眼看着再有个把时辰,天色便要大亮,却始终还是没有动静。稷下剑士们毕竟不是机器人,精神长时间处于紧张状态,谁也受不了。不知不觉之间,无法避免地就开始松懈下来了。

    稷下剑士们不知道。此时此刻,一身黑衣打扮,甚至连口鼻也用黑巾蒙上,只露出两只眼睛的陈胜,就站在之外不远处某座小山丘上,耐心地静静等待着约定的那个时间到来。

    皎洁月色之下,陈胜可以非常清楚地看见那建筑于临淄西门之外,房舍连绵,气势磅薄的整座稷下学宫。除去正门处挂有灯笼之外,此时此刻,学宫几乎全被深邃黑暗所笼罩。但在学宫东南角上,却又依稀亮着几点微弱火光。陈胜知道,哪里就是观星台了。

    此台高有三层,最顶端处是片阔约二十丈,也就是六十平方米左右的平台。名副其实,乃是供观星以占卜吉凶之用。但如今,庞煖就带着和氏璧,藏身于观星台上。当日王宫之中,陈胜已经看得清清楚楚。这位赵国的纵横家,虽然有着三寸不烂之舌,言辞足以媲美十万雄师,但论武艺身手,则连替相国府看大门的都还有所不如。自己若要杀他,那是轻而易举之极。唯一的障碍,只在于稷下剑圣——曹秋道。

    曹秋道是可怕的。其剑术之高明,已臻出神入化境界。哪怕全力以赴,陈胜其他也没有多少把握能够战胜这位剑圣。然而,无论是胜是负,这本身对于陈胜来说,都只属次要。

    不是说陈胜不知道落败的后果,也不是说陈胜不在乎胜负,而是此刻在他意识之中,根本已经不再存在“胜负”这个概念。陈胜全心全意所想的,就只有一个念头:战!使尽自己浑身解数,全力以赴地去和曹秋道进行一场痛痛快快的战!至于战罢以后结果究竟如何,陈胜根本没有去多想。

    到了,终于到了!随着约定的时间到来,黑暗笼罩下的稷下学宫,忽然出现了一点火光。不是灯笼蜡烛的光,而是建筑物失火的光!开始时候,这点火光可说十分微弱。然而片刻之间,火势迅速蔓延壮大了起来!紧接着,锣鼓声、惊呼声、奔跑声、还有各种各样的喧闹叫声,活像山洪暴发那样统统都被放了出来。熊熊火光倒映夜空,赫然将天际云层也染成了一片充满灾难意味的血红!

    并非意外,而是人为纵火!幕后指使者并非他人,正是大齐国君齐襄王!为了制造机会让陈胜可以在无后顾之忧的情况下与曹秋道全力一战,齐襄王竟然不惜放火焚烧稷下学宫,以达到调虎离山的目的。果然够狠!够辣!够绝!如此心计手段,即使是陈胜,在事先其实并不知情的情况下,也不由得大吃一惊。

    无论如何,火势一起,机会就到了。不须任何人再作提醒,陈胜立刻就行动起来。他全速疾驰,花费了约莫两、三分钟时间,从藏身的小山丘处逼近至学宫东门围墙之下,直接就从虚掩的大门处进入了学宫,径直奔向观星台。

    这时候学宫内火势已经极为猛烈,不少建筑物甚至已经开始倒塌。留守的五百稷下剑士们忙着奔走取水救火,很多岗哨都已经有名无实,形同虚设。陈胜一路走来,始终未曾遭遇丝毫阻挠。他脚步不停,更加快了奔跑速度,未过多久,陡然只觉豁然开朗,只见一座形状上窄下宽的高台,赫然巍峨屹立眼前。

    放慢脚步,调匀呼吸,陈胜大踏步继续向前。然而未走得几步,十多名稷下剑士已然从四面八方涌出。人人利剑出鞘,剑尖同时对准了一身黑衣,正迈步逼近的陈胜。虽说大火烧起,足以调虎离山,但要知道,别人也不是傻子。这个紧要关头忽然失火,只要智商正常的,都知道其中必有蹊跷了。故此纵使五百剑士十有八、九都已经跑去了救火,但剩余下来死守岗位坚持不动者,亦同样不乏人在呢。

    没有任何废话。如此非常情况下忽然跑出一名黑衣人来,哪怕瞎子都看得出这家伙绝对来者不善。所以甚至连开口盘问都不需要,那十多名稷下剑士自动散开形成包围圈,将陈胜团团包围在内。紧接着长剑晃动,或斩或刺或削或挑,十多柄长剑分从上下左右一起杀到,无论方位时间,彼此都配合得简直天衣无缝。正是个攻守兼备的极犀利剑阵!

    涯角枪就被背负身后,一反手就可以拿到了。然而陈胜并没有动用武器的意思。他沉声断喝,突然间快如闪电地欺身抢上,用擒拿手法分别抓住了正对面两名稷下剑士的手腕然后用力一扭。“咔嚓”的骨头碎裂声在黑夜之间听来,简直令人毛骨悚然。

    第十一章:龙争虎斗(下)

    两名稷下剑士长声惨叫,五指一松,长剑脱手。陈胜放开敌人手腕凭空急捞,将两柄青光闪烁的利器抓在手中,不假思索就是持剑同时向左右一挥。惨叫声登时从中断绝,那两名稷下剑士,以自己的生命为代价告诉了身边同伴,究竟什么叫做“剑在人在,剑失人亡”。

    稷下剑士虽然都是曹秋道的弟子,但却少有杀人见血的经历。骤看同伴死于非命,下意识地就觉得一阵胆怯。原本配合完美的剑阵,也因此暴露出?br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