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度书院 > 其他小说 > 我意三国 > 我意三国第63部分阅读

我意三国第63部分阅读

“仁德”。“这样也能被称为好人吗?”他听出了师兄话底的意思。

    看到表兄的默然,心中却已被李晟的举动感到佩服的小刘敏自然不愿意让自己这边的“理”被压服下去。于是,他开口问道:“未知那江夏四县的百姓此刻的生活是较原来高了还是低了?”

    “那应该是高了吧。……毕竟,他们原来是一无所有。”对于这一明白的事实,公琰的师兄并不能否认。

    “是高了就可以。那些大叔、大婶们可不会管大人们做什么事情,收到多少好处。对于他们来说,关键能在这世道里活下去,有一口饭吃。”小刘敏在两位兄长目瞪口呆的注视中十分难得的说出了这么一通严肃的话来。这,也是一个无可否认的事实。

    “这倒也是。”已经见多了这乱世之景的公琰轻轻的点了点,他明白自己的小表弟说的十分正确:“……事实上,不仅仅是乱世里的百姓只谋求一口饭吃,即使是天下太平了,百姓们所想的也不还是那一年下来的温饱么。”对于因为得不到温饱而发生的惨剧,公琰不仅从以前的老人那儿听说过,而且也在近一两年的游历里见了不少。每一次见到,他都觉得的自己的心好痛,自己是如此的无能。

    “可是,他却利用了那样的手段……”师兄似乎还想再争辩些什么。

    “那也是可以理解的。”这次是公琰开了口:“西阳是李晟大人一手发展起来的,他不太可能将自己的心血白白浪费给别人吧。你说他自私也好,为了顾及百姓也罢,总而言之,在当时的情况下,他想保住自己的成果,让西阳的‘新政’继续下去,也只有将西阳所有的东西变为自己的私产。要知道,这荆州还不是李晟大人自己的啊。”公琰十分理解李晟的作为。在仔仔细细的想过了李晟的种种行为之后,他自认李晟至今所作的一切都是他当时那种情况下最好的决定。

    “……”沉默,师兄无语,他似乎想不到什么别的理由来证明自己的话。终于,他长长的呼出一口气,心中已将原来的立场放下。他笑着问公琰:“怎么样,能陪我一起去吗?”

    “去哪里?”公琰有些错愕。

    “去李子旭大人那儿。”师兄微笑的说道:“听你们这么一说,我可是被你们说服了。你也知道我家里的情况,急需我谋得一份职业。本来我是打算到刘表大人那边碰碰运气的,但既然你说了这新任的太守是这样的利害,那我便想先到他那边去看看,有没有入幕的机会。不过你也清楚我这个人在面对陌生人的时候总是那样手足无措,所以我想让你明天陪我一起去壮壮胆。不知,公琰师弟能不能帮我这个忙呢?”

    “你想到李晟大人帐下?”公琰有些吃惊的看着自己的师兄。

    “是啊。我母亲已经重病了,家里有没多少钱财,如果能到李晟大人那里谋取一份职位的话,那我想应该有钱来治疗母亲的疾症吧。”师兄淡淡的说着,话语中略略的含着些苦涩。

    “你为什么不早说呢?那样我也好帮你一把啊。”公琰有些怪罪的看着自己的师兄。

    “算了吧。”师兄轻轻的摇了摇头:“你家也不是非常富裕的。而且,你还不知道我的脾气吗?”

    “唉……”公琰长叹一声,终究答应了下来:“既然师兄如此的坚决,那我也只好舍命陪君子了。”公琰不敢再说要帮助他的话,因为他知道自己的师兄是怎样的“好强”:他是宁可自己吞下所有的苦果也不愿意让别人帮忙的。对于他来说,前来拜托自己陪他一起去李晟那儿“考核”,已是他拉下的最大面子了。这也是自己与他的关系非同一般才会如此,若是一般的朋友只怕他连自己家里的情况也不会说出。

    “这才是我的好师弟嘛!”师兄笑着,轻轻地拍了拍公琰的肩膀。

    风卷 第三章 查知(全)

    当公琰的师兄准备前去拜访李晟,试图在其帐下谋得一职位的时候,一封家中寄来的书信打断了他的计划。

    “母亲病重,盼君早归。”一条白布上书写着的娟秀字迹,让公琰师兄的心怀不由得大乱起来。他打算连夜启程返回自己的武陵老家。因为知道自己的师弟公琰在这长沙城里还会带上一段时间,他便写了一份书信让公琰替自己交给新上任的太守。他还是不愿意放弃进入李晟帐下的机会,老母亲越是病重,他便越觉得这事情必须赶紧办妥——他明白自己的家里已经快要接不开锅了。如果这封信能打动李晟,那或许自己便可以得到李晟这边的资助,如果不行,那一切也就休提。

    “公琰,一切就拜托你了。”师兄神色慌张的拍着前来送行的师弟那瘦弱的肩膀说道。此刻,他所能拜托的也就只有这位年未及弱冠的师弟了。他殷切的希望自己的书信能够到达李晟的案头,并引起李晟的注意,从而得到李晟允许入幕的承诺。这原也不是什么太难得事情。毕竟,他书信中提到的,便是李晟眼下所要面对的危机。

    “放心,师兄我天一亮便去拜访李晟大人,将这书信转交给他。”公琰那尚有些许稚气的脸上满是关切的紧张,他将一个包袱交给自己的师兄:“师兄,我是知道你不喜受人资助的。但,眼下情况危急,你家中可是急需用度。这里大约有三千贯钱,算是我先借与师兄的。以师兄的文采,当能受到太守大人的器重,倒是师兄害怕还不上钱吗?师兄,若还视我为弟的话,那还请收下吧。”

    “这……”年轻却充满了风霜之愁苦的脸微微露出些许迟疑,却随即转变成一种决绝的感激,他一把接过公琰递来的包袱,朝这位与自己最是要好的小师弟点了点头:“那我就收下了。多谢!”他的眼睛微微的泛红起来,隐隐却有湿润的迹象。

    “保重!”公琰说了这最后的一句。

    “你也是!”师兄点点头,转身便走。那修长的身躯很快就没入了黑暗的阴影之中。

    一夜过去。第二天,日头才刚刚升起,公琰便带着自己师兄托付给自己的书信,敲响了长沙城太守府的大门。

    “什么事情?”门被拉开了一条缝隙,一个小厮模样的人探出脑袋来问道,脸上尽是不快。这似乎也怪不得他,毕竟公琰的到来有些找了。虽然太阳已经露出了自己的脸面,但终究没有高高的升起。此刻离衙门一般开门治事的辰时还有那么一段不小距离。衙门里的人,只要不是有什么特别的事情,眼下都还在梦中。

    “我想求见你家大人!”公琰微笑的说道。

    “哪位大人?”小厮揉着还不停往下掉的睡眼略略有些迷茫的问道。

    “这里是太守府,还有那位大人呢。自然是新来的太守李大人了。”尽管心中对小厮的回答觉得有些奇怪,但公琰依旧微笑着说道。

    “哦……”小厮微微的一愣,随即迅速的反应过来,“你是谁?找太守大人有事吗?”

    “在下零陵蒋公琰,乃你家大人的师弟,此刻有要事想求见自己的师兄。难道,这也不成吗?”公琰并不是一个死板的人,为了能够顺利地见到李晟,他不由得对那看门的小厮撒了这么一个谎言。

    “我家大人的师弟?”小厮闻言怔怔的打量了公琰一下,发觉这年轻的小哥儿确实有那儒雅的风采,顿时花花的笑开脸来,一把打开了大门:“这位少爷请进来在前厅稍后,我这便去请教我家大人。”说着,他便引着公琰穿过前院,将之带入前厅坐下。

    “有劳了。”公琰看着小厮在这太守府里似还有些决断的权利自也不好小瞧于他,依旧微笑着和气的说道。

    “不敢!”小厮略有些惶恐的说道。他是这太守府里的“老人”了,并非是跟随新太守一起到来的。虽说平日里有些趾高气昂的毛病,但对于事情的冷暖,人情世故的变化还是比较明白的。他知道,新太守昨天才来,一切的一切都还没被自己知晓,因此自己也必须得藏起以前那对人不同的嘴脸,分外的和气起来。毕竟自己也不晓得眼下所遇见的每一个人和那新太守究竟有怎样的关系。万一因为自己的刻薄而惹恼了自己得罪不起的人,那可是千万分不好的。

    因此,他快步的走向后院,将自己这边遇到的事情报告给了总管,再由这位总管转达给刚刚才起身不久的李晟。那时的李晟正同自己的妻子和僚幕们同用早餐呢——一大早就要吃上这么多东西,而且中午也没有下令减餐,这不是说这些人一天要吃三餐吗?“真是贪吃阿。”总管将事情报告上去以后,就站在一旁静静的等着他们的回复,他一边看,一边不免如此作想着。

    “蒋公琰?我的师弟?”李晟闻言不由得一愣。他努力搜索自己的记忆,发现自己的心中并没有关于这个人的任何印象。虽然他觉得这个名字似乎有些熟悉,但却可以肯定的是他并非与自己相熟的“师弟”。“这个人是谁?”李晟无言的将自己垂询的问话递给了自己的“情报顾问”罗照。

    “蒋琬,蒋公琰,荆南有数的年轻才子之一。虽然年未弱冠,但在荆南还是很有名气的,两年前曾游学至颖川,得颖川书院很好的评价,被誉为‘荆南英杰’。其家为零陵大族,在零陵郡有很高的影响力。”罗照不愧为掌管情报的人,他贴在李晟耳边轻声说出的这短短的几句却是把蒋公琰的虚实说得清清楚楚。

    “蒋琬……”李晟呆了呆:蒋公琰就是蒋琬?我才想这名字怎么这么耳熟呢。原来是蜀国那边后来接替孔明成为宰相的人啊。我都有点忘却了。不过这蒋琬不是在益州的吗?怎么又回事零陵郡的才子呢?对于这一点李晟觉得十分奇怪,他有些疑惑:“是我记错了?还是历史发生了改变?”

    不过,现在并不是理会这些的时候。对知晓后事的李晟来说,蒋琬这个名字,无疑代表了一个人才,一个极为优秀的人才。

    后世人常说诸葛亮的事必躬亲扼杀了蜀国大片的人才,令蜀国走向最后的失败。但他们似乎有意无疑的忽略了一点:在诸葛亮死去之后撑起蜀国这一片天空的人无一都出自诸葛亮的丞相府。他们都是诸葛亮培养出来的。相较于三国中的其他两国而言,蜀国是最弱的,因此它几乎没有失败的条件。给新人一些实践的机会固然重要,其中也必然会产生失败的挫折,但对于蜀国而言,如果挫折过多而影响到国本,那绝对是一种空前灾难。就某种意义而言,孔明的谨慎固然是有其差错的地方,但也未尝不是为了国家的稳定着想。毕竟,当时的事,只有当时的人最清楚了。

    当然,这些后事、后议是不能摊开来放在台面上说的。虽说蒋琬以后能够成为“宰相”,但就眼下而言他还只是一个少年,一个在“乡下”小郡微有名气的少年。对于这样的“名人”在已经接受过赵云之教训的李晟来说,究竟该如何的表现自己早已是毫无疑问的事情了——一脸的平静不可露出丝毫惊讶的模样,这就是李晟眼下的表现。

    “唔!”李晟轻轻的点了点头,貌似沉稳的吩咐下去:“既然是我的师弟过来了,那就请他在前堂稍候片刻。等我们这边结束了,在去会他吧。”他知道自己眼下是不能表现的过于急切。否则,那又是一通麻烦的解释。

    “是!”,管家点了点头,随即就下去了。

    虽然饭才吃了一半,但因为前头还有一个人才等着,李晟便匆匆扒了几口便往前赶去。他已经有些迫切的想见到这年轻的蒋琬了。

    当李晟赶到前厅的时候,蒋琬刚刚将前头奉上的水干下最后一口。他眼见李晟过来了,便施施然的站起身来,向李晟抱拳着行了一个礼说道:“蒋琬,蒋公琰,见过大人。”

    “你就是蒋琬?果然是不错呢!”李晟略略一打量,便喜欢上了这个有着阳光笑容的少年:“我对你可是久闻其名了。”他疾步走上前去微笑的牵着对方的手说到。

    “不敢不敢。”蒋琬是一个玲珑剔透的人,他觉得李晟望向自己的眼神有些奇怪,似乎不是那种正常欢喜的眼神,而是带了一点别的意思。那究竟是什么意思,他猜不到,便突然有一种不好的感觉,莫名其妙的想到了一个可怕的方面,不由自主地抖了几抖。他不愿意李晟拉着自己的手,觉得这实在有些难受,便不留痕迹的轻轻将手抽出,跟随着李晟来到前厅左边的一个偏厅里,分了主客正坐下,开门见山的说道:“这一次来,我是受了我师兄叶谨的嘱托,给大人送一封信过来的。”他说着,从怀里掏出一个信封,轻轻地递给李晟。

    “哦?你师兄的信?”听蒋琬这么一说李晟不觉得呆愣了一下。他记得自己和这个叫叶谨的人并没有什么交往,甚至可以说他根本就不认识这个叫叶谨的人,就连名字也是第一次听说。

    “一个没有听说过的人来找我做什么呢?”李晟带着这样的疑惑,伸手打开了那信封上的火漆,将里头的信纸取出,细细的展开端看起来。

    师兄的书信上到底说些什么,蒋琬知道一点,却不是全部知道。他受这个时代重信义的影响,却是十分老实的不曾看过这封信的内容。他不知道师兄究竟是怎样向李晟建言的,因此他担心李晟会因为书信中的某些“不敬”之语而恼火起来。他知道师兄很直,怕他会得罪了李晟,便在李晟看信的时候紧紧地注视着他,试图通过观察李晟的表情,来了解师兄书信中的一切。

    一时间偏厅内无语。蒋琬注意这李晟的表情,在见到了他那时而恼火,时而皱眉,时而微笑,最后又归于平静的变化之后,心中原本的忐忑暂时放下了。他已经确认了一点:师兄的书信写得不错,已然引起了这位年轻太守的注意。

    “令师兄是武陵人?”放下信纸李晟开口便问了这么一个令蒋琬觉得有些奇怪的问题。

    “是的。”尽管不理解李晟为什么要问这个,蒋琬还是作出了确实的回答。

    “那他怎么会知道这长沙城内内外外如此隐秘的事情呢?我虽然是长沙太守,但眼下却是初来乍到的过客,对于柯长史的事情,我并不认为他有什么值得怀疑的地方,也许他只是好心呢?我并不想这么快就对忠心耿耿的人下手啊。”李晟开口闭口的说道,努力作出一幅十分相信柯兴的样子。

    “这是假的。”虽然李晟作出的模样十分诚恳,但蒋琬还是凭借着他智慧和眼力,一下子就看出了李晟潜藏在言语后面的真实。他确定对方是相信自己所言的。

    既然心里相信,那为什么在表面上还要这样呢?李晟没有直接将原因说出,但蒋琬还是能从他的话语中听明白:李晟担心的是眼下自己根基未稳,他害怕一下子办了柯兴,会引起整个长沙城混乱。显然,他对长沙城眼下的势力分布没有一个正确的了解。毕竟,他才刚来。

    “既然如此,那我就帮他一把吧,帮他把眼前的事情看清楚,让他明白迅速的解决柯兴的问题,对他来说只有好处而没有坏处。”蒋琬迅速的下定了决心。因为他知道眼下帮李晟,也就是帮助了自己的师兄。

    “太守大人,可知柯长史其人么?”清了清喉咙,蒋琬开始了解说。

    “未知也。”李晟很老实的摇了摇头。

    “昔日张羡占据荆南四郡,依长江天险而与刘表大人抗衡,依靠的不单单是荆南四郡带甲数万的强大兵力,也同样依靠长沙这一派平原之地的丰富供给。湘江两岸乃是荆南粮仓所在,替张羡管理这个粮仓的就是荆南转运使柯兴。”说到这里蒋琬偷偷的看了看李晟,见他依旧是那一脸平静的模样,便继续解说下去:“柯兴是一个很有才干的人,当看他能以一人之力而将四郡的税收调整的很好让张羡没有后顾之忧的与刘表对抗,就知道他的才华如何。只是他的个性十分高傲,与同僚间的关系相处的也不是很好。张羡固然十分的信任他,可当张羡一死,其子张铎即任之后,柯兴的地位就有些危险了。他的同僚用各种事情陷害与他,而他又不屑于争辩,反而由此作出了一些不合理的事情。这或许是为了他自己的家族利益,也可能是?br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