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度书院 > 其他小说 > 我意三国 > 我意三国第95部分阅读

我意三国第95部分阅读

因为不是前方的将军,鲁肃对位于长沙的这位年轻太守所拥有的实力并不是很清楚。他只是隐约的从周瑜的口中听说,今年年初自己这边攻伐江夏的时候,似乎有一路牵制长沙水军的偏师败于这位长沙太守之下。不过,这实在是无所谓的事情,因为双方交战的规模都不大,没有一方是超过一百艘战舰的。

    因为规模小,江东才对长沙这边不怎么重视。“……如果长沙那边在年初就有这么大规模的话,那恐怕江东那边对于这里就不会如此的漠不关心了吧。他们肯定会把那李晟的一切调查的轻轻楚楚,而不会像现在这样给自己的只有一句话,‘能力出众,但兵力稀少,宜收而服之。’”鲁肃郁闷的想着,眼睛却是眼巴巴的看向刘备。

    “应该是吧。不过我也不敢肯定。”刘备苦笑了一下说道。

    “为什么呢?”鲁肃好奇着。

    “我听说江陵水军的大将苏飞引了两三万人在曹操到来的时候去投靠李晟。我原以为李晟要完全把这两三万水军收归己用是颇耗费一方手脚的,但不想……”刘备轻轻的摇了摇头,脸上努力的想挤出一番笑容来,“不过不管怎么样,他们似乎是来帮助我们的。部队多一些总是好的吧。”

    “是这样吗?”鲁肃轻声的低喃着,看向刘备的目光不可莫名的查觉到了什么。

    不管怎么样,对自己没有任何敌意的李晟军既然已经来到了此处,自己便很有必要与他们相见才行。尽管刘备觉得势力已经膨涨到如此规模的李晟在某些方面可能比以往会有所变化,但就眼下而言他还是很欢迎李晟的到来。

    一艘小船从这儿的坐舰上放出,搭载着赵云和临时被选为使者的简雍奔向对面的所在,不一会他们便带了三个人回来:一位神情专注,身着锦袍,正是有数年没有相见的长沙太守李晟了;一位面目俊朗,羽扇飘飘,却是李晟的军师诸葛亮;最后一位则是做武将打扮,紧密的贴在李晟的身边,却又时不时和身后的赵云交谈的年轻女子——她刘备没有见过,但从她的这种表现来看,刘备猜度过去,她却是赵云的妹妹,现在已经成为李晟夫人的那位赵芸了。

    “就是因为这位女子才让子龙离去的吗?”莫明的想到这里刘备的心中一痛,看向赵芸的眼神不自然的就有了些许变化。此刻正好身边的鲁肃开口询问说:“不知道这位李晟太守为什么在这儿都还带着女子。”他便近似于恶毒的对应道:“听说我们这位李太守可是怜香惜玉之人哦。”

    “如此怎么能成得了大事?”鲁肃听刘备这么说了,对李晟得到来也显得有些不以为意。

    就在两人的说话间搭载这李晟的小舟已然转了回来。李晟从船的侧弦上船,而刘备则从这边的望台上走了下去。一如当初招待鲁肃那般,刘备这次对李晟也同样摆了一个庄重的规格,虽然礼仪到了,但其中的亲切感却比以前要少了许多。

    李晟端坐于刘备的对面,在他身后成扇形的坐着赵云兄妹和诸葛亮三人,隐隐与上面的刘备形成一种对等的态势。李晟遥遥的望着坐在深处的人,那一种隔阂的感觉再次用上他的心头。刘备作的地方比他呆的地方高了几个台阶,这令他不得不微微的仰视上去,给他一种臣子面对君主的感觉。

    这种感觉令李晟很不痛快,他忸怩的摆动起自己的身子似乎想借住这样的举动将浑身上下的不对劲给挣脱掉。这在他自己看来是再正常也不过的事情,毕竟他在长沙那个地方当“王”也是当惯了的,他从来也没有把别人视为自己主君的想法。但就如此的在众目睽睽之下做出这“不堪”的举动,在刘备、鲁肃等外人看来却是失了礼数的。刘备还好说,脸上依旧是那一副沉稳的模样,而鲁肃却是微微的皱起了眉头。他与李晟不熟,自然也就无法容忍李晟的失礼了。

    鲁肃的表情李晟是不怎么在意,但在李晟身后的诸葛亮却一点不拉的将这一切看得真切,他自然知道自家主公的的表现在别人眼里是失礼。虽然他这几年里受了李晟的影响,也认为这并非是什么大不了的事情,但见鲁肃都皱起了眉头,不倒觉得只是似乎应该提醒李晟一下。

    “咳……主公,甚行,甚行哦。”诸葛亮小声的在李晟的身后提醒道。尽管没有说明具体的原因,但诸葛亮相信李晟应该明白自己的意思。毕竟,两人之间的默契是在这十几年中养成的。不要多说,李晟便会知道诸葛亮的想法,而同样诸葛亮对李晟也有充分的了解。

    果然,李晟一听到诸葛亮这小声的提醒便迅速的会意过来自己并非是在完全由自己称王称霸的长沙城里,自己现在是在刘备的坐舰上,面对的是仍然算是一方诸侯的刘备和另一方诸侯的孙权的代表鲁肃。姑且不论这两人的水平究竟是怎样的,只看他们的身份摆在那儿,自己就不能像待在长沙城里的那般放肆了。

    想到这儿,李晟不由自主的直起了身子,人也端庄起来,十分正规的向上面的两人行礼道:“长沙太守李晟见过刘琦公子、玄德大人、鲁肃大人。”

    “子旭大人辛苦了,从长沙那么远的地方跑来这江下也确实不容易啊。”刘备见李晟老老实实的向自己失礼,自也不会太给他难看,却是和和气气的问候了他一下,然后开口询问:“不知子旭贤侄带如此多部队来此何干啊?”

    “我闻玄德叔父与提兵与曹操一战,故尽起我长沙大部兵马前来助战。”李晟微笑的回答道。他的理由很是好心,也很合情合理。

    “子旭倒是有心了。只是不知子旭来我这儿,那长沙之地又将如何?如今襄阳已然降曹,我军若是要就此与曹操抗衡,长沙的粮草便显得尤为关键,子旭既然担当长沙太守之职,这其中的干系倒是极大啊。”刘备好心而客气的提醒李晟。

    “呵呵……”听刘备如此说李晟倒是哈哈大笑起来:“玄德叔父可不要过于当心了。我眼下正有一些事情好教玄德叔父与刘琦公子知晓。”

    “什么事情?”见李晟笑成那个样子,刘备和刘琦都不由得关切的问道。

    “大约在十天之前,曹操以二公子刘琮的名义发了一份檄文到荆南,勒令我们荆南四郡的太守向曹操投降。当然,我和刘磬大人都没有答应此事,而荆南零陵的刘度和桂阳的赵范却是都对曹操的投降令选择了屈服。这对于我们来说当然算是背叛了,于是我调动了我长沙的兵马,与刘磬大人一道用了五天的时间袭破零陵、桂阳两郡,重新将两郡纳入我等的控制之内。眼下我荆南四郡皆以安定,再无任何敌人存在,正可以尽全力助玄德大人剿灭曹贼。”李晟微笑的说道。

    “什么?”李晟的话听在众人耳中迅速的被他们给分解了。作为乱世中强者的他们,自然不会轻易相信李晟那所谓“正可助玄德大人剿贼”之类说辞。在他们看来,这些即使是真的,也是以后需要讨论的事情。至于现在,他们更关心的是李晟所展现出的那种实力:五天攻下两郡对于他们来说不是不可能实现的事情,但也是比较有难度的,这其间的预谋应该是早有的才对,而以李晟原来明面上情况来看,要实现这个目标根本就是不可能的。但眼下这所谓的不可能却化为了已经发生的事实摆在刘备等人的眼中。刘备他们当然不会认为,那是有所谓的神仙在帮助李晟了。他们的想法是,李晟在暗中早有预谋的准备了多年,他似乎很早就对刘表对荆州有所野心,故在明面之下整合了大批实力,所以才会有这样的事情发生。

    “子旭的兵力还真是强盛啊。像这样的做法,我们可办不到。”刘备又像是感叹又像是赞扬的说道,望向李晟的目光在这一刻也变得有所不同起来:“既然子旭有如此实力,那不知此刻帮助我等剿灭曹贼究竟能动用多少力量啊。”刘备小心的试探道。

    “嗯。由于新的领地还需要一些兵马驻守,因此我也不能出太多的兵。嗯……三万的水军加上三万的步兵,我想这是我眼下能出得最多的兵马了。”李晟托着下巴皱起了眉头思考了一会说道。他显得有些面为其难了,或许在他看来这似乎还不能与曹操抗衡。

    “啊……?”三声惊呼在船舱的上头响起。“喝……”一片抽冷气的吸气回应着上头那三人的惊讶。刘备、刘琦、鲁肃三人对此面面而视,他们怎么也想不出李晟所谓的全力援助居然会给自己派来这样强大的军力。

    “那个……子旭,你说得是真的吗?你真有这么多兵马?”鲁肃瞪大了眼珠很是失礼的也像刘备一般称呼起李晟来。在如此强援之下,没有人能够保持得住脸上的平静。他们看着李晟的眼睛似乎一下子都变得灼热许多。

    “这个倒是真的……”李晟并没有说话,却是由他身后的诸葛亮接上口子:“当初南下流民甚多,我家主公为了收留和管理好这些人,便在长沙的近郊建了几个大型的坞堡来存储粮食。同时

    ,成立了几支护粮队。报着一切都必须朝着完美发展的念头,这些护粮队可都是按正规士兵的水准训练的。眼下,既然出现了需要用到大兵力的时候,我加主公自是把这些护粮队转变成正规军了。如此才有了五万的步卒。至于水军,那却是由苏飞将军带来的江陵精锐,大约就在这三万左右。“

    “也就是说你们眼下一共有八万兵马?除了带来的六万人还有两万人用来防守是吗?”刘备说了一声,随即又回想起来这似乎不太对劲:“还是有点问题啊。你带来了那么多船,其中绝大部分是大船。以这样的规模来说,不要讲是三万了,只怕十万人都放得下,这不知又是怎么回事?”

    “那是从商人那边借来得商船。我听说玄德大人从新野、襄阳那边带来了许多百姓。眼下江夏已经要成为战场,再把这些百姓安置在那儿显然是不适合的,那不但会拖累我们军队的作战,同样也会让百姓的生命遭到损失。是以,我想让玄德大人把这些百姓带到长沙去,以那儿的粮食来供给他们。”李晟微笑的解释道。

    “是这样啊。”刘备的眉头舒展开来。说实话,他现在对于这些跟随着自己而来的百姓也很是头痛呢。这不是他后悔将他们带到江夏来的行为,而是眼前缺粮的事实逼得他简直有些抓狂了。江夏因为经历了江东军年初时候的大扫荡,已经残破不堪,粮食什么的,更是少得可怜。虽说刘琦成为江夏太守之后,也很是大力发展了一番,收刮了不少粮食出来,可那点粮食也只够刘琦军和刘备军的士兵们食用三个月而已,根本就不够那些百姓分的。这令刘备十分的为难。此刻,他听说李晟居然肯就这样把百姓都领到长沙去,不由得兴奋起来。要知道这件事情可是他他企盼已久的呢。

    “子旭真是辛苦了啊。”刘备宽慰的笑了起来,眼睛弯成了一道月牙,他亲切的对李晟这样说道,语气完全又变成了原来那种令人觉得亲切的状态。

    “不客气,为玄德叔父分忧解难原本就是我应该做的”李晟谦逊的说道。

    “呵呵……”刘备听李晟如此说不由得开心的笑了起来。随着他的笑,船舱里的气氛不由得缓和了许多,并不像最初的那般令人觉得沉闷了。

    众人有说了一番话,不免就谈到几天前才决定的会盟之事上。

    “我主欲与荆襄豪杰之士结盟共抗曹操,不知子旭对这事是如何想的?”鲁肃微笑的询问李晟,此刻他对李晟的态度以随着李晟力量的展现而变得不那么盛气凌人起来。虽然他因为刘备前面所说的话而对李晟依旧有些许戒蒂,但这样的戒蒂和李晟的用处比起来,实在是不可以相提并论。“也许一个由两个人对立的荆州,比一个只有一个势力存在的荆州更符合我们江东的利益呢!尤其是在我们江东还没有多少可能直接吃下荆州的现在。”鲁肃看着下面的李晟,心中作着这样的盘算。眼下还没有同曹操开战,他却已经开始考虑战后荆州利益的问题了。当然,这些都是眼下所不能直接宣之于口的。在大家都在的时候,他也只能这样想想罢了。

    “那自然是好事了。若能成得,则在破曹之后,江东、曹操以及我们所在的荆州将成为三足鼎立之势。”这次李晟依旧没有说话,代替他回答的仍然是坐在他身后的诸葛亮。

    “咦……?好熟悉的声音。”鲁肃终于注意到这位一直待在李晟身后的年轻人来。虽然这位年轻人是随同李晟一起进来的,但从一开始鲁肃对李晟就没怎么注意,更何况再去关注李晟身后的人呢?至到眼下,至到鲁肃因为李晟的强大而关注起李晟之后,他这才连带着注意起连续两次直接替李晟回答问题的人。

    诸葛亮就坐在李晟的身后,从鲁肃高高在上的角度自然很容易看到他。眼下,鲁肃既然关注起他来,眼光自然也就直直的的落在了他的身上。一时间脑中记忆的大门被打开了,鲁肃很快就想起这个跟着李晟一起进来的年轻人究竟是谁了。“莫非你是子瑜的弟弟?不单单声音与子瑜相似,就连容貌也是如此。不过,你的脸蛋并没有子瑜那么长。”鲁肃看了看诸葛亮微笑的说道。他仿佛是遇上了好友一般,从上面的作为走了下来,轻切的拉住了诸葛亮的手:“我来时还受子瑜的委托要来找你呢,却不想你在这儿。”

    “因为我是子旭兄长的军师啊。”诸葛亮笑着理所当然的说道:“忘了自我介绍一下,我叫诸葛亮。”

    “嗯?你称子旭大人为什么?兄长?难道……?”对于诸葛亮理所当然的回答,鲁肃有些摸不着头脑了。

    “子旭兄长是我叔父的义子,我这么称呼他是很正常的啊。”诸葛亮微笑的说道。他并不觉得这有什么不可告人的地方。

    “原来如此……”鲁肃了解的点了点头。

    火苗 第二十一章 欲往江东

    山道之上,箭如雨下,间或掺杂着巨大的火球。这些完全由那被油脂浸泡了许久的麻布包裹起来的竹球宛如坠入凡尘的太阳一般充满了炙热。它压是压不死人的,但它的热却能把接触它的人给烧着发出比传说中的鬼哭还要恐怖万分的凄厉喊叫,那是他们临死之前的叫喊。

    夜风徐徐的吹着,帮助了火势的蔓延。火苗在夜风的鼓动欢快的跃动着,令人更感觉到了风的力量。浓浓的黑烟在草木烧着的同时腾腾而起,让逃亡在整条山道上的人们遭受了另外一种生不如死的打击。当咳嗽声不能自已的不断发出,当眼泪难以停止的落下,当个人的呼吸已经变得非常困难的时候,他们已经丧失了奔跑的力量。虽然通向火场之外的大路就在前方,他们也有心想不断的向前,但他们已经无法奔跑了。他们只能难过的匍伏余地,剧烈的咳嗽着,不断用手拉扯着自己的喉咙,仿佛想让它变得更大一些好能够吸进更多的空气。

    这当然是不可能的事情,他们最终的结局也只能是在这样不断的挣扎中窒息的死去。这无疑是很痛苦的,但他们中的大多数的人似乎却不必承受的这样的痛苦,因为从后头涌上的人太多了,他们毫不留情的踏上了这些人的身子,踩着他们脚,他们头,他们胸,他们的脑袋前进,在这几百几千人的践踏之后,他们已然变成了一堆肉泥,在也没有生息,自然也不必承受这窒息之苦了。

    仓惶惶的逃了出去,士燮军的六千残兵在这骤然的打击之下,最后还得十分运气的闯出火场的人不过只剩下三千多了。眼下的他们缓缓不可终日的前进着,疲惫、饥饿、伤痛无一不在他们的身上留下饿深刻的痕迹。他们是幸运的,因为他还活着。他们又是不幸的,因为他们已经不成丨人形了。没有一个不经过烟熏火燎,没有一个是不曾受伤。如果说在经历了杨龄的追击之后他们手中能够战斗的人手还有数千的话,那么在此刻他们还能够抵挡敌方一击的人手,全部整合起来,满打满算的统计只怕也不到一千了。

    敌人并没有追击。也许他们在山道两侧烧起来的草木,在增加了声势的同时,也阻挡了他们追击冲杀的步伐吧。

    几里地外,依稀可以听闻身后那并没有断绝的喊杀声,也可以清楚的看到那山林间通?br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