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度书院 > 其他小说 > 我意三国 > 我意三国第153部分阅读

我意三国第153部分阅读

如何,但很可惜曹操并不能给他们。想来,此刻他们都把注意力放在我们这边,等候着我们所公布的情况了。说着诸葛亮抬起头来望着李晟:主公最终想怎么做?

    怎么做?还能怎么做呢?在这件事情上我和曹操的看法是一样的。李晟很从容的说道:这次,无论是曹操还是我,只怕都是要让他们失望了。孙权是这件事情的幕后主使的事情,眼下并不能公布。对曹操来说,或许是为了抓在手上作为把柄;对于我们来说,江南的联盟必须得到维护,在我们没有完全做好战争的准备能够对曹操进行攻击而席卷天下之前,我们是不能和孙权翻脸的。

    所以我的通报和曹操的一样也要写得模糊带有其他说法的余地才行?诸葛亮明了的眨了眨眼睛,却是已经完全理解了李晟的想法:主公打算让谁来写这个?孔明问道。这倒是一个大问题,眼下李晟军中的人才是挺多的,可要找到一个在文笔上与曹操手下的陈琳抗衡的人似乎并没有。若不能在文笔上和陈琳一较高低的话,那李晟发布的这份和陈琳所书之意差不多的通报,就很有可能沦为一个东施效颦的举动而遗笑天下了。这无疑也是一个关系到面子的问题啊。

    孔明你心中可有什么好的人选?李晟巴眨着他那双充满了无辜之情的言情可怜巴巴的问道,他微微的顿了顿,又是半开玩笑半认真的对诸葛亮说道:要不这文章由你来起笔?我想以孔明你的文笔,应该可以胜过陈琳啊。

    我?诸葛亮诧异了一下,却是连连摆手摇头:还是不要了吧。虽然我也很想试一试自己的手笔,和这么一个大豪打交道啊,但眼下的事情实在是太多了,我并没有那么多的经历去关注这件事。这个文章,我想主公还是早其他人来写吧。孔明叹了一口气说道。

    很忙?李晟似乎惊奇起来:我记得我只让孔明你负责领地法案的起草总览和战略部署工作啊。虽然这事情很重要,但似乎并没有那么忙碌吧。写这文书只是一件小事情,应该不会占用你太多时间的。

    哪里啊诸葛亮摇头:主公你没负责这件事情自然是不知道了。我眼下可是恨不得一个人分成两个人用呢。这事情实在是太多太大条了。只有在周围没人的时候,孔明才会像一个小弟弟似的把自己的苦水一股脑儿倒给李晟端看。

    太多,太大条了?李晟越加诧异起来,不会吧?你做的事情都是我原来负责的。我原来怎么也不感觉到有多忙啊。李晟说道这里,仿佛在突然之间想到了什么似的,开口询问孔明:你不会又是做那什么事情都亲历亲为的一套吧。

    这个嘛!被李晟点出了事情关键的孔明,猛地觉得有些心虚了不由自主的摸了摸自己的鼻子:主公交代下来的事情是很重要的他交给别人,我却是不太放心咧。

    不放心?李晟瞪大了眼睛,你和几位先生都是我选出来的人,你有什么不放心?我信任他们就和信任你一样。所以李晟的手重重的放在了孔明的肩膀上,所以,很多事情你可以完全交给他们去做的。没有什么不放心的。孔明,我知道你是为了我好。但这样太累了,我怎么也是不愿意的。我还期待着你和我一样再干好几十年咧。即使统一了天下,那事情还是很多的,我可不希望你现在就累垮了。

    主公不,晟哥儿,这事情我会记住的。孔明被李晟的关切和祈望所打动了,眼中早已是朦朦的一片,他强忍着不让泪花落下,头却是重重的点了几点。

    好了。李晟的手从孔明的肩膀上离开,脸却因此而贴近了孔明:对于这个通告文的事情,除你以外还有谁能够胜任呢?

    不如让许靖来写吧。诸葛亮想了想开口答道。

    许靖?哪个没什么本事的老头子?李晟吃惊了:他可什么也不会啊。文笔也未必很好,让他来写这个,成么?李晟怀疑这一点。

    主公认为许靖的文笔如何?诸葛亮微笑的问道。

    只能算是中上吧。和我差不多,但比起你却是远远的不如了。李晟想了想,回答的很实在。

    许靖的文笔是只能算是中上,但主公却忘记了许靖所拥有的最大能力是什么!诸葛亮微笑起来,很是神秘的卖了一个关子。

    是什么?李晟追问道。

    名声许靖拥有很高的名声。虽然就我们看来这只是虚名。诸葛亮轻笑着掀开了谜底。

    怎么说咧?李晟不解的很。

    虚名也是一种实力。虽然在我们看来是没有什么意义的,但就外人看来却完全不是这一种情况。许靖拥有的名声,在对他并不清楚的人来说,这种名声就是一种实力。所谓盛名之下无虚士就是如此。诸葛亮微笑的解释道:强大的名声加上还过得去的文笔,这样的说服力并不在陈琳那篇文章之下。就眼下我们所需要的含糊其事而言,这样却是足够了。

    是这样吗?名声的权威性?李晟微微的一沉吟,便迅速的点头答应下来:既然如此,就让他来写这个吧。他一锤定音。

    有文笔的人去写文,在才思敏捷,佳词如涌的情况下,这动作显然是是很快的。许靖似乎是被憋久了,处于李晟军中人人都讲求实干的环境下,他这么一个喜欢空谈徒有虚名的人,实在是有些难熬。谁都知道他其实是没有什么本事的,所以谁也都不把事情交给他。百~万\小!说,成天的百~万\小!说,这便是他这半年来无聊的生活。他显然是一个不甘寂寞的人,但也是一个很能忍耐的人,对如此憋屈局面,他除了进一步忍耐之外,却是暗自积蓄自己的能力了。等到李晟让他来写这篇文章的时候,他几乎是一挥而就的写了这么许多,足足有三千文,却是陈琳的三倍,而且就李晟自己看来,许靖的这篇文章,文辞极佳,就文笔而言已是和陈琳的不相上下,其中的老练之处却跟在陈琳之上想来这是许靖超水平的发挥了。

    对于有这么一个上好的结果,李晟自然也是极为高兴的。他欢喜的拍了拍许靖的肩膀,对这个白发苍苍,偏又精神极佳的老者说道:文休宝刀未老啊。看来,我是得给文休你加加担子了。我欲将所能收集到的所有古书,从远古到今日的文集汇编成册,却是尚缺主笔一人,未知文休可愿屈就?李晟看着许靖,脑袋中的念头微微一转,却是想到了一个让许靖非常满意的工作来。

    我知道从古至今的书很多,其中个人的观点也是不同,读书之人对这书理解不同,对书断句如何也有不同的看法,所以对这些的不同我几两个意见。一、对残文我们要把残文列出的同时,尽可能的按文原本所想要表达的意思进行补充。也就是残文和补充文要同时列出;二、对各家各派不同的观点要完整无误的列出,不要因为自己个人的喜好缘故而对其进行删改。观点多一些没事,这道理可是越辩解越明的;三、对于断句不同的地方要,同时列出不同断句下,意思的不同解释,究竟哪种才最附和作者的本意,我们不需要说明,只需要给人自己去看就是了;四、对于所有整理的文,都用这样的标点符号进行断句,这不但是要在这本书里这样做,而且对于以后所有的东西,在我领地内所有人写的文章都需要用标点符号进行断句;五、我希望文中对于古文的注释考究必须用白话来进行解释,要平实,要能让大多数人看得懂。六、对于各种学派的说法,我们要尽可能列出,这个学派的历史,列出他们所处的时代背景,这对阅读者了解这个学派是很有作用的。李晟想了想,洒洒扬扬的列出了六点,却是说得许靖有些目瞪口呆。

    主主公若是能这样做固然是很好啦。但这样做恐怕工程太大,却是几年里做不完了。许靖掸目结舌的说道。

    三年不行,就五年,五年不行就十年,再不行二十年,五十年都可以这件事情我是要坚决完成的,要多少钱,要多少人,你直接和我说。李晟重重的话语,显示出了他坚定的决心。虽然他最初让许靖做这件事情可能是一时的临时起意,但在自己说出了那么多意见之后,他自己也觉得这件事,是很有必要的了。

    哦既然主公如此决定了,那我也只好把自己的老骨头给卖了。一切就按主公说的去做。许靖一口气答应下来,却是又道:既然这文集如此的浩大,那还请主公取一个响亮的名字,也好名震天下啊。

    嗯,这东西是要好好的想想李晟略微沉吟了一下,随即说道:既然这书是涵盖了古今天下所有的文人的典籍,那就把它成为天下文录吧!这样倒是可以明确的点出,这部文集的意思。我们只是记录,而不需要评论。

    天下文录?这倒也准确。许靖听了,越加兴奋起来,整个身子都在颤抖,他向李晟建议道:如果主公允许的话,请让我自己找合适的人选来编辑这本文集。

    可以。我待人处事一向都是给人以专权的。既然你是负责这件事情的主官,那么你手下的人就由你自己来安排了。李晟微笑的说道。

    多谢主公!许靖躬身下去了,出门之后却是像个小孩子蹦蹦跳跳的离开。他那清晰而富有节奏感的脚步声倒是很迅速的传入李晟的耳中。

    老小老小李晟喃喃的念着这个词,眼睛却落在许靖给自己留下的那篇文上头。

    我是不是和曹操一起玩了天下人一把咧?他淡淡的微笑起来,随手招来亲随:去把这文给裱糊了,刊印天下吧。李晟这样吩咐到。在他这里已是采用了木活字来刊印文章了当然这也是刚刚发明不久,才于上个月在成都投入实用的技术。

    建安十九年五月二十七日,李晟的通报也发行于天下。那些关心着这件事的人,本是兴冲冲的来看端详李晟的报告,意图从其中得到这件事的最终结果。但面对这华美不下陈琳之文的通告,他们仔细研究了半天,却是异常沮丧的得出了一个结论,那就是这天通告,也是没有说出,害死皇子的凶手是谁。尽管这份通报的风格与陈琳的完全不同,其中并没有出现那些模糊事件的词句,而是很清晰的列出了,李晟这边调查的结果,但就是这很清晰,却让人越加迷糊的晕了脑袋。按照文章的说法,似乎曹操、刘备、孙权都有可能,因为都有疑点布置在他们身上,而且这疑点大家都还是一样大的。

    这这简直是没有结果,线索太多,虽然看得清晰,但却越加难以令人分辨,在众多的假目标之中,无论是谁也沮丧的无法分辨出真实来。

    在天下大多数人的沮丧之下,建安十九年的五月就这么过去了,之后到来的六月,天下却是平静起来。整个六月,七月,八月,这三个一年中渐渐发热的日子里,全天下的诸侯也都像是被天上灼热的太阳给烤晕了一般,齐齐没有了声息。就表面来看,这三个月倒是没有任何事情发生。但在实际上,在私下里,所有诸侯都在着一件事情:准备战争。

    益州:汉中的西征军已经悄悄的开往了羌地,极秘密的前往一处羌人的领地。对羌族的征服即将展开,李晟把马超派往了阴平,准备在那儿进行西征军的第二阶段编组;至于南边,以黄忠为主的南征军的所有适应性工作有已经完成,由于没有所谓叛乱的逼迫,李晟倒是有让他们到九月再向南边进兵的打算。

    荆州:荆南的粮草物资正在集结,江陵口岸大批大批的货船正在装卸,不断把作战所需的东西,放到江陵的府库里。荆北,被任命为南阳太守的张飞一边接受着又江陵送来的物资,一边则整顿好兵马作者随时出击洛阳长安的准备、

    淮南:刘备把自己军团分成了汝南军团、南阳军团和寿春军团三个部分。其中南阳军团和汝南军团都是摆出了一副杀气腾腾的攻击模样,而寿春兵团似乎只是用来防守的。刘备把他的大后方,交给他最能信任的兄弟关羽来负责。

    江东:水军遭受重大损失的孙权无时不刻不想着报仇,江东水军的重建计划已经开始进行了许久,生气渐渐恢复的他似乎将目光头像了江北之地。

    一切就等着九月的到来。

    13知13音13文13学13网13

    三分 第十八章 乱之始

    郾城,位于汝水的上游沙河的下游,乃是豫州极为重要水路枢纽,由于其东南百十里外便是刘备所控制的定颖城,故而曹操在这里驻扎了重兵来防止刘备的进攻。从几年前的三万,到现在的五万,似乎是随着刘备军人马的扩张驻扎在郾城的人马也随之增加。如今的郾城已经成为一座彻彻底底的军营,堂堂五万的曹军驻扎于其中,城中所有相关的事情都变的和军队有关起来。随着九月的到来,天气的转凉,在接到了定颖县附近似乎有大批刘备军入驻的消息之后,郾城的气氛便日复一日的紧张起来,人们都在猜测,真的要打仗了,曹操和刘备之间。

    打仗是百姓们最害怕的事情。因为打仗就意味着有兵火降临到自己的头上。兵是兵祸,由败兵而引起的人祸却是比遭遇了盗贼还糟糕。而火则是火灾,那是伴随兵祸而来的,总是无情的将一切都烧个精光。

    怎么办?树挪死,人挪活。只要有可能,没有人会眼巴巴的看着灾祸降临自己的头上,而没有任何应对举动的。由于这一次,互相之间进行战争准备的动作是如此的明显,时间又是如此的长,使得那些消息最不灵敏的升斗小民也无一例外的知道情况的糟糕。于是,他们开始从自己的土地上逃亡,并出现了两极分化的情况:那些富有大族全部都往曹操那儿跑,因为他们相信曹操能够取得战争的最后胜利,只要自己能够忍耐一时,最终还是能够在原来的地方畅想原来的爽快。因为自己往曹操那边逃亡,无疑是对曹操的一种支持;至于那边本来就没有什么财产的百姓,则是纷纷扬扬的往刘备那儿跑。因为他们都听说了刘备仁慈之名,也大都向往能在那个地方生活下去。虽然由于曹操的强力封锁,使得他们对刘备并不太熟悉,但他们中大多数人还是选择赌上一把,因为他们实在没有更多的东西可以失去了,最差也是和现在一样,如果赌赢了则有可能变得更好。

    曹操想制止这股逃亡的风潮,但太多百姓的普遍性和他自己所需要忙碌的事情,以及刘备拉开的那种虎视眈眈的架势,使得他根本就无法顾及到这么许多琐碎的事情。只能无奈的睁一眼闭一眼了。等到曹操将一切都收拾完毕,准备重新来制止这些的时候,他却是惊讶的发现这里的人已经都跑光了。郾城到定颖之间全然成了一片真空的无人地带,几乎所有的田亩,村落都被废弃,只有孤零零的两座县城隔了百十里的距离遥遥的相望着。

    刘备这个人的仁义之名比我好曹操在许昌听说了这件事情喃喃的这样说道。虽然他一向不认为自己有做错什么,可是就在这样的两相对比之下,他却也不由自主的感受到了些许的寂寥人与人之间是最怕进行对比的。

    战争很快就要开始了。在曹操和刘备之间那怎么也不曾正式划定的边界线上,两方的侦骑不知从合适开始就陷入了一种不死不休的境地。互相之间的追逐,互相之间的厮杀,损伤不大,却次数极多的战报,让刘备这边的定颖县令关平和曹操那边的郾城县令典满都觉得头痛。他们都不约而同的在下了一条不必再汇报此类消息的同时,下达了必须随时准备一小队骑兵游巡于城池五十里范围内的消息。尽管这些事情很小很令人烦闷,但他们似乎都不愿意因为这么一件小事而削掉之的面子。战斗还是要继续下去的。

    由于城池的周边不怎么安全,典满不得不让往郾城输送粮草的队伍走更安全的水路,即将陈留那边的粮草运到陈郡,再由陈郡装船,经水路逆颖水而上直接运到郾城的码头。虽然是有些老远路了,但由于用船的缘故,运载量变大,反而能在短时间里获得更多的东西,当然这也是更加的安全。至少在曹操用水军自焚之策战败了江东水军之后,原本很喜欢在豫州的水系上闹腾的刘备水军也渐渐没了声息。从那一战之后的几年里,曹操军的水上运输,只要实在自己领地以内的都没有任何安全问题出现。

    对此,一开始曹军?br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