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度书院 > 其他小说 > 我意三国 > 我意三国第191部分阅读

我意三国第191部分阅读

他们的话来说“太守是文人做的事情而剩下的众人中也就尹赏是文人了。”

    这当然也是一个理由但尹赏还是觉得这理由多少有些牵强。他一直怀疑梁氏兄弟是不是因为觉得眼下当太守要处理这么多事情所以才把当太守的事情让给自己或者又害怕所谓的“木秀于林风必摧之”才这样反正不是什么好心。当然这些事情是他眼下才想到的至于在会议的当初他也不得不承认自己是被太守的位置给蒙了心一口气高兴的答应下来。这就现在看来是一个失算。尹赏总觉得自己当初只看到了太守位置的风光却忘记了这风光之后的麻烦。

    “果然是一人计短两人计长啊。”尹赏苦笑着。如果说处理这些事情的麻烦还是可以忍受的话那一道道带着嘲讽意味的目光却是让人很是难受了。尽管尹赏自己也知道这样的目光很可能是对方正常的看法很可能只是自己的心理在一边作怪但他还是认为没有做错事情的自己是不应该承担这样的指着:“……难道在那样的死地之下我还要陪马遵同死吗?”想到这里尹赏又苦笑了一下——最近一个时期以来苦笑似乎已经成了一个惯例始终由太守这样的人表现出来。

    “这样不行我必须做出一些事情让大家将这样的目光收回!”尹赏这样想着心中已有了决定。做什么样的事情能让大家满意呢?那很简单的自然是立功了。对于自己这样的投降者来说只有通过立功才能让自己在新的环境中站稳脚步让自己取得别人的认可。

    “……立功必须要立功才行啊。”尹赏想了想却又头痛起来:已经决定了要立功但立怎样的功呢?这确实是一个值得考虑的问题。尹赏思考半天仔细的琢磨了一下唐军的作战任务联系了一下自己的经历和自己如今的身份再把握一下魏军的战术他突然就想到了一个对唐军来说:失败则无害成功则大利的计策来。

    “伯约你看我们把魏军的邪恶用心公开了如何?”尹赏知道唐军这边对姜维欣赏于是他直接找到了姜维提起了这件事情。他想通过和自己比较熟悉的姜维与对方的关系让姜维去说这件事情。这似乎看起来是有一定风险的但熟知姜维个性的他却晓得这样的风险在姜维身上是绝对不存在的姜维并不是一个会抢别人功劳的人。

    “公开?为什么公开呢?有什么用?”突然被尹赏提起这样的事情姜维显得有些奇怪。

    “公开是为了扰乱敌方的布置降低我方进攻时所遭遇的抵抗。你想敌人决定用这种死守消耗的事情只有太守、州牧、刺史这些高官知道而底下的那些县令那些大多数实际上与你们作战的人他们并不知晓这些。他们之所以坚持着战斗下去无非是因为上面的严令而已。就他们真实的心意来说如果可以给他们一个选择的话他们是断然不会选择这样的。因此如果我们将他们只是作为一个弃子的事情公布出去并暗中观察那些有心动摇的人并配合上我们谍报人员对他们的家人进行解救的话我想我们应该可以大大的减轻战场上的压力的。虽然这样的压力对我们的大军来说并不算什么但不断的战斗却是会让我们与陛下大军的会合时间大大的被延长了这对我们来说并不是一件好事所以我认为能够让事情变得简单的事情还是要去做的。”尹赏这样向姜维解释道。

    “也就是说我让他们知道他们应该知道的事情而且还是大张旗鼓的?”姜维的眼睛一亮顿时明白了尹赏的用意:“这样一来长安的曹真和钟繇可就倒霉咯。我想下面对此计策心怀不满的人肯定很多若是再牵扯到那些家族的种种整个魏国的朝廷就要乱了。”姜维的眼光比尹赏要深远一些他想到这些县令背后的势力在自己这边公开了一切之后所做的反应——虽然县令只是小官但这小官也不是随便什么人可以当的背后没有一个家族支撑的话只怕也是很难。既然是家族那肯定就有家族的势力即使那家族不能手眼通天可在地方上闹将起来却也够某些人受的了。

    “……嗯就是这样没错!”尹赏肯定的点了点头“你看呢?”他企盼的望着姜维。

    “这是好事啊我可不会就此食古不化的哦。”姜维笑笑点头答应下来:“请你稍待一下吧。我去把这件事情和幼常参军说说。只要他那边同意了那马岱将军那儿也就没有任何问题了。”

    “那就多谢了。”尹赏朝姜维拜了一拜就这样去了。他没有再说什么因为他知道姜维既然答应下来了就一定会把事情做好。

    之后的事情就简单了。一切就如尹赏所期待的那样他的这个提议被通过了。马岱和马谡在他与姜维见面的第二天就接见了他随之将这件事情交到他的手中让他找人撰写这样的檄文并以他的名义将之表出去。由于白衣这个早就潜藏在整个关中大地的暗子的存在尹赏这边刚把檄文交给马谡他们三天之后这檄文便在整个关中内外轰传开来。

    一时间几乎所有的县令守军都看到这样的檄文心中不由自主的慌张起来:他们有的相信了便试图与白衣联系备述自己想要投降的心意;有的则是将信将疑一边整备兵马一边则早早的开始撰写城下之和的约定;有的却是破罐子破摔的随便起来在也不理会县城里种种……俱是不约而同的相信了这檄文的大半开始为自己的前程考虑了。

    在这样的情况之下在冀县休整了五天的凉州军团开始东晋。一开始因为不知道前面的情形究竟如何他们倒还是按照正规的作战行军的方式来布置整个军团的行动但他们开到离自己最近的上邽县的时候却现整个县城城门大开那上邽县令正一脸心不甘情不愿的跪在了一边城中却是一个守军也无。

    “这又是怎么回事呢?”马谡很有些奇怪他从姜维那边知道的消息是上邽的这个县令是魏国的死忠分子满脑子都是那些所谓“天命在大魏”的想法他按道理是不应该投降的可眼下这……

    尽管心中很有些不解但马谡还是让人把这县令扶了起来引军入城。而后问起这件事来才晓得这么一个事情:这上邽县令确实是想顽抗到底的可是他愿意这么做他手下的人对此却是十分不愿他们把他最喜欢的幼子给架了来威胁他投降。对于这样的威胁他实在一点办法也没有。他唯一可以依赖的守军也在他决定守成的时候一哄而散。这让他成了一个彻彻底底的孤寡之人。无奈之下他只能这样答应下来——如此便有了上面的事情。

    “嘻嘻看来终究是没有人愿意明白着送死啊。”马谡感叹着。他知道姜维和尹赏所献的那个计谋已经开始挥出了他的作用。由此可以预料的是接下来的战斗对于自己这边来说将变得更加轻松。

    第二十七章 通向长安之路

    历史的某些重大事情往往是由一些小人物的推动而产生的这就一般的看法而言是一种偶然但仔细思就其中的真实却也会现这样的偶然中其实也包含着某种必然的东西。就像尹赏处于想要在唐军中立足而向姜维、马岱等人进献的那个扰敌之计所引起的变故一般。在最终的结果没有看到之前他们本身也不曾想到这计策会产生怎样的后果而在最后的结果出来之后他们才诧然的现自己原来做下了如此大的事情。   一个单纯的立功想法变成了引起曹魏关中大溃败的开始这实在是所有人都想不到的。年轻的皇帝曹睿自以为自己英明神武对手中的某一片土地都有绝对的掌握权能够得到他手下之人的百分之百拥护能够让他们任意的为自己牺牲——这本来就是一种虚妄的想法年轻的他似乎忘记了自己所继承的这个帝国并没有多少历史的底蕴存在而他的核心也不在关中而是在关东尤其是关东的河南部分。松散的朝廷无数由家族势力纠结而成的朝廷在这样国家危难的时候能起到多少作用在这一场变故中已经让所有人都看得明白了:无数的家族纷纷向更为强势的唐军献媚这或许是早就有之的事情但在唐军公开了魏军向用人命来拖延唐军的脚步并用牺牲那些小家族的存在来换取“自家”关中的保存之后这股献媚的风潮完全转变成了投降的风潮。他们都不愿意被白白的牺牲掉尽管投降李唐这边很有可能按照李唐规矩对自家的家产进行分割从而削弱了自家实力但这样的削弱和整个家族的灭亡相比却又显得没什么大不了在“两相其害取其轻”的情况下很多人都做出了他们自己的选择。 “关中非曹魏之关中乃大汉之关中尔。今汉虽被曹魏所篡但其婿尚在并以继承天命而立唐国挥师北伐实为天幸。……我等关中父老当念大汉四百年之余恩迎接唐军而入逐曹魏等贼子逆臣以顺天意。”不知什么时候这么一个说法在关中流传着。就平心而言这样的说法实在是站不住脚跟的:李晟是大汉的女婿而曹丕还是大汉的国舅大家都是一般的亲戚却没有谁比谁更亲一点的说法。以此来拉关系这不是糊弄人又是什么呢?就一般而言是没有人会去相信这个的。但眼下却是不同。在大家为了自己的利益迫切的希望能够投降李唐的情况下这样的说法却是让所有人都有了一个光明正大的理由而且还是在大义上的理由为了这个理由他们都忽略了曹操是昔日汉帝之岳父曹丕是汉帝的妻舅的事情也忽略曹操也是李晟的岳父曹丕也是李晟的妻舅的存在。一时间他们忘记了许多又记起了许多只是对于曹魏方面来说他们忘记的都是对自己有利的事情记起来的都是对自己不利的事情在李唐的强势面前一切都显得如此势利。   临渭降了清水降了隅糜也降了马岱所统帅的凉州军团在一路县城皆望风而降的情况下势如破竹的前进着不过半个月的功夫便将自己的兵锋抵于雍城之下直接威胁到了王双所防守之陈仓的后路。沿途几个县城近百个坞堡居然没有阻挡马岱大军半步令他长驱直入而至此这让王双在焦头烂额的同时也感到了害怕。原本他凭借着陈仓来应对李晟本人的十万大军就已经够头痛了此刻却又加上自己背后马岱的二十几万人马不是更令他郁闷了嘛。几乎和所有魏国的守城官员一样在得到了马岱大军出现的消息之后王双也不得不面对这么一个问题:“如何应对唐军火炮的奇袭。”——马岱急进于此这固然有县城皆尽投降的原因但火炮的威力在其中所起的作用也是不小。就王双自己这儿得到的消息来说唐军火炮已经被传到了一个神乎其神的地步。王双自己也知道这其中肯定有夸张的地方但对方究竟把这一切夸张到怎样的地步王双并不清楚。   于是连应对正面的敌人攻击都觉得自己兵力很有些不足的王双稍稍的迟疑了一下并没有迅的派出兵马直接迎击身后的马岱军。他并不清楚马岱因为连续的赶路已不得不把火炮等重装备抛弃在后的事情。由此而多给了马岱一天的时间。在这一天的时间里马岱的大军将雍县给包围了并等到了从后方调上来的一部分炮兵。终于得以在陈仓的王双反应不过来的时候对雍县动了进攻。 根本就没有做什么防御准备也不曾加固城墙的雍县根本就挡不住马岱半天的攻击。大炮一响雍县城破县令与县尉死于乱军之中一如马岱攻破西县一般原本为陈仓而准备的大批粮草物资皆尽归属了马岱。   物资被夺对王双来说实在是很糟糕的事情但相较于后路被断而言这物资的事情却又显得不怎么重要了。尽管它们都是由雍县被攻破而引起的问题但利害程度却不一样。为此王双特地写了一份求援信派人交给大都督曹真请他尽快的派大军前来救援。  “……陈仓兵只三万而敌近十倍于我后路又被断绝……粮草虽可支付一年但人却应付不了那么长的时间若都督再不兵只怕陈仓县将化为飞灰数万大军将因此而死于一旦绝无幸免的可能……”看着这一封显然是写得情真意切的信曹真的眼睛不禁有些湿润若是让他自己选择的话他肯定会“冲动”的去选择救援王双。毕竟他和郭淮一般都是关中方面少有的大将千军易辟一将难求曹真可不愿意就此失去他们呢。但不得擅自出击必须坐等李晟大军攻到长安城下的严令却让他无法动弹一步。当然以他的身份自是可以不管这样的严令而自行其是的但这样做的后果却是会让自己被同属一城的钟繇给参上一本。“这……到底合不合算呢?”曹真盘算着这一点心中颇有些犹豫。作为魏国有数的三朝重臣钟繇虽然一直都地方可他在皇帝心中的地位似乎还比自己要高上许多。这一次关中作战的计划就是他制定的而皇帝拍自己来执行这计划却没有给自己派以全权为得就是让自己全心全意的去辅佐他。简单的说就是要自己完全按照这个计划来正确的执行他。    “……哎终究还是动弹不得啊。”思及于此曹真叹息了。他终究没有办法派出援军也只好写了一封书信往陈仓诉说自己这儿重重的原因。虽然他自己也知道自己所谓的这些在王双他们这些前线大将的眼中是那样的苍白。    “算了还是不要去考虑那么许多吧。眼下王双所面对的事情总有一天我自己也要面对与其一开始就考虑那么许多有的没有的事情倒不如利用王双的牺牲给我带来的时间去仔细的办一办如何守住长安不失的事情。”曹真自我安慰的想道。在送出了那份信之后他便以十分肯定王双的战死——或许他认为只有王双战死了对自己来说才是一个最好的结果若王双在陈仓失却之后还活着的话那他倒有些不知所措了。  在接下来的日子里曹真一直都是十分忙碌的他一边打听有关陈仓方面的种种一边则代替钟繇开始掌管长安方面的诸般事宜来。这也是没有办法的事情谁让早已是七老八十的钟繇偏偏在这个时候病了呢?于是乎长安和洛阳之间的官道变得繁忙起来在大量有关李唐方面的情报传送到洛阳的同时有关钟繇身体的种种消息也不可避免的掺夹于其中让始终忧心于西面的人们不得不紧紧的皱起了眉头。  “真是一片的风雨飘渺啊。”年轻的皇帝最近忧郁了许多就连后宫的莺歌燕舞也不能稍解他内心的烦闷。尽管朝廷里隐约有“从西面传来的都是坏消息从北面传来得都是好消息”的说法但皇帝却不是这么认为的。“什么是好消息?张颌、徐晃、郝昭他们三个动用了二十万大军在河北和唐军纠缠得难舍难分维持着一个不胜不败的结果这就算是好消息吗?敌人还在自己的国土之中呢这样就说好是不是连自己的河北都不要了?”皇帝对此愤愤不已:“张颌、徐晃两个老货不是总有人说他们怎么强怎么强的吗?怎么连一个赵云也对付不了?至于郝昭那个笨蛋还说他是我们大魏的三秀之一呢?屁!这算什么三秀!”尽管话没有说出来但皇帝还是不免在自己的心里动了粗口——作为一名一名君主他也知道这些事情是不能从自己的口中说出的。    不过腹诽尽可能的腹诽郁闷尽可能的郁闷这些东西却是始终必须潜藏在自己肚子里的。不管自己心里多么的恼火曹睿都知道自己不能把这样的恼火给显露出来在众大臣的面前他还是必须尽可能的装作一副平和从容的模样来对待臣下的种种汇报和提议。   “……元常已经重症不能理事了吗?那就让曹真直接掌管长安方面的事情吧。他所需要的物资也都给我备着若出现什么问题我可要拿你们是问的!”在接到了曹真的战报曹睿做出这样的决定。这也是没有办法的事情谁让曹真离钟繇最近且又是自己最为信任的人呢?    事情就这样被确定了下来曹真得到了关中战役的指挥全权并得到朝廷方面本书转载绝对的支援。由于北面的战斗已经彻底的陷入一个胶着的状态之中短期之内是不可能有什么太大的变化了所以整个魏国就将自己的重心转移到了西面。对于曹真的要求他们要人给人要炮给炮所有的要求只有一个那就是彻底的打败李晟军的北侵。“一旦西面取得了胜利那么敌方在北面将彻底成为一个孤军而不得不被迫后退。这是我们眼下所能做到的最好结果了。”魏国的朝廷商议半天最终得到了这么一个结论却也是能够让皇帝接受的。在和李晟开战近半年以来他已经深深的体会到了敌人的强大。尽管他多少也明白敌人的强大究竟是在何处但在对方没有给自己充分的时间进行追赶的情况下他对此却是只能被动挨打。这实在是一件令人难受的事情?br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