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度书院 > 其他小说 > 我的老婆是军阀 > 我的老婆是军阀第118部分阅读

我的老婆是军阀第118部分阅读

能再像抱小孩子那般抱她,而是拦膝抱在怀里,蓉儿轻巧无比,红着脸,不敢看叶昭,更不敢看红娘,那双漂亮的小旗鞋露出花袜的一抹鹅黄,极为可爱。

    对叶昭这作派,红娘也没办法,实则红娘倒真喜欢蓉儿,最初以为叶昭定亲的满洲女子定然可恶无比,谁知道竟是这般娟秀可爱的小丫头,十二分的惹人怜爱,她都想亲昵的抱着蓉儿到处走走看看呢。

    外间,莎娃和花姬则领着和服丽人在澄心苑各处转悠,作为叶昭的“答应”,苇月伊织以后就要生活在澄心苑。

    蓉儿注意到自己被抱进了寝室,小脸更红了,相公什么荒唐事都干得出,去花姬莎娃房里,那是经常一龙戏双凤的,好像相公也喜欢,再从眼角偷偷瞄到红娘姐姐跟在后面,蓉儿小心思可就慌乱无比,若是相公,相公……

    叶昭已经笑着将她小身子放在龙凤大床上,捏捏她小脸,说:“发烧了么?”

    蓉儿出了一身小香汗,只觉身子软绵绵的,没有一丝力气,就想躺下好好睡一觉。

    叶昭已经抓过来枕头,说:“睡会吧儿,刚刚哭了半天,累坏了吧?”帮蓉儿解开鞋带,褪去小旗鞋,揽着她膝盖将她小身子平放在床上,拉过软毯轻轻给她盖好。

    蓉儿小脸上全是满足,慢慢合上了眼睛。

    看着蓉儿,叶昭微微一笑,回身对红娘招招手,红娘没吱声,倒也走过来跟叶昭并肩坐在床头,深红呢子军服风衣,纤腰束着皮带,红色小皮靴,英美无比。

    “是不是准备同北国开战?”红娘问。

    叶昭拍拍红娘柔嫩小手,轻轻叹口气。

    红娘道:“你越来越不快活了。”

    叶昭苦笑,确实,权威越重,实则真正开心时越少,亿万民众福祉压于一肩,几时又能真的轻松下来?

    “我有时候想啊,还真怀念刚刚认识你的时候,斗鸡遛狗,想干什么就干什么。”叶昭说着,轻轻抓着红娘娇嫩小手,突然道:“咦,怎么就不生茧子呢?”

    红娘真想给他个爆栗,但毕竟是相公,男人大过天,更莫说他还是南朝摄政王了。

    “要跟北国开战也不难,着落在苗沛霖身上。”红娘笑孜孜的。

    苗沛霖,坐拥十几万苗家军占据皖北,这两年大肆搜刮民财添置军备,可说兵强马壮,曾接受南朝册封,但要钱要枪都没能如意,随即倒向北国,被任命为安徽巡抚,但其武装却是真正的私人武装。

    苗沛霖统治的独立王国,则是一个民不聊生、哀鸿遍野的地方,有人写了一段“鼓儿词”,说是:“合肥县北宿、灵西,寿、凤、定、怀不必题,六安、霍丘交界处,蒙、亳、阜各路,强徒都是有的。太平时白昼杀人称好汉,到如今焚惊营生的大跷蹊掳人勒赎小买卖,花桥抢来那问谁人的妻?……说不尽荒凉焦土延三省,那掘土挖坟不算奇。打听着官军得胜佯投顺,领一面遵谕通行团练旗。”

    六王现今整编新军,自无暇顾及他,免得激起苗家军兵变,给南朝可乘之机。

    “你有法子叫苗沛霖起衅?”叶昭不是没想过,借皖北这缺口进入江北。

    红娘道:“慢慢来,总能想到办法。”

    叶昭微微点头,知道红娘定然成竹在胸了,道:“倒也不急,总要再看看。”又道:“议政处,我还是要他们议议。”

    又叹口气道:“忠勇碑上不知道又要添多少忠魂……”

    红娘捏捏叶昭的手,没说话。

    ……

    朱丝丝被推荐担任上海巡捕局局长加工部局华人总探长,已经前往上海赴任。

    上海巡捕力量由南国官员领导,同时租界华人巡捕也皆受上海巡捕局节制,在一个月前,巡捕局正式挂牌,而朱丝丝被推荐为第一任巡捕局局长。

    当然,因为上海地位的模糊,巡捕局又兼任处理租界纠纷之职责,是以巡捕局局长人选也需得到北国官员及英法租界工部局的认可。

    南朝巡捕总部推荐朱丝丝,自是因为其不但得到上司力荐,一贯表现良好,更是南朝巡捕系统中极为优秀的女官员,任命其担任上海巡捕局局长,能更好的彰显南朝新风气新风采,加之又是女性,更容易得到认同。

    结果也不出意外,租界工部局极快的同意了华人总探长的人选,而北国官员虽然认为女巡捕太不像话,但见工部局认可,自也没提出异议。

    只是政务院巡捕总部固然公事公办,更不知道朱丝丝的另一层身份,可就未免令叶昭无可奈何了。

    议政殿东配殿,叶昭坐在明黄宝座上,议政处六大臣软墩坐了一圈。

    现在议的是《乡镇政事令》,听着几位大臣各抒己见,叶昭并没怎么说话,每一次法案的讨论和实行,叶昭都会觉得束手束脚,不能彻底将大清律视为无物,不能确立一部宪法作为根本大法,各种制度法规推动显得极为混乱,但就算是推动一部改良的宪法诞生,现今自己却实在无能为力,因为王室和皇室,各种权力角逐,一些根本性的问题不解决,就没办法确定立国之法。

    第二项议题则是《货币法令》以及成立中央银行的草案,南国拟在明年寻找合适的时机,发行价值一千万银元的纸币,纸币采取银本位制,与白银挂钩,分元、角、分,一元银等于十元纸币,同样,一角银等于十角纸币,一分银洋等于十分纸币。

    第一次仅仅发行一千万银元也就是一亿元纸币,自然是极为谨慎的作法。

    但是在中央银行的成立以及纸币发行问题上,几位议政的意见发生了尖锐的对立,李小村认为,纸币发行应该学习英国人,由私人银行发行,以国债作为发行纸币的储备金。

    李小村认为这种模式更加先进,政府强行发行货币,完全是以政府信用强行占有新发行货币的初始使用权,很容易造成无节制印刷纸币的情况,使得国家经济崩溃,尤其是为后世埋下隐患。

    而私人银行发行货币,由政府决定发行货币的数量,每次发行货币,就要以国债的形式将同等价值的税收抵押给银行,银行只收取利息,如此货币发行量等等均为透明,也更容易节制,货币发行量受到多方面的束缚。

    国债抵押货币作为一种信用货币而非强制纸币,也更容易在国际领域流通,因为其发行数量透明,比国家强制纸币更会给持有人以信心。

    李小村更言道,发行纸币的银行,自是以南国最具实力的银行广府银号为宜。

    李蹇臣、李鸿章等人都不说话,任谁都知道广府银号最大的股东乃是摄政王。

    袁甲三则表示强烈反对,私人银行发放钱币,开什么玩笑?

    实际上,现今纸币可以兑换金银,要说私人银行发放也没什么,因为可从该发行银行直接兑换贵重金属,和银票并没有太大区别。

    但在袁甲三看来,自然是荒天下之大谬,私人发行可以购买商品的纸币,那置朝廷于何地?

    虽然他明明知道广府银号大股东乃是摄政王,却也以激烈的措词表示反对,甚至斥责李小村:“信口雌黄!”

    其实以现今经济体系,以私人银行发行纸币显然信用度更高,对于经济发展也会是一种健康的促进,比如私人银行发行了一千万纸币,提供给政府,政府则以一千万的国债抵押给银行,而拿到货币的人实际上就等于持有了类似于银票的银行券,可以向该银行兑换银两,这种模式对于经济是比较健康的,不会使得政府无节制印刷货币而造成恶性通货膨胀。

    但这只是理想状态,实际上,当人们逐渐习惯使用纸币,其印刷权力多半就会逐渐被银行家们控制,而等金银本位制崩溃,其弊端也会越来越明显。

    政府发行货币也存在种种弊端,但只要调控得当,却会更加高效,也不会被金融巨鳄捆绑在战车上。

    “还是要成立中央银行!”叶昭摆摆手,结束了这次争论。

    李小村嘴唇动了动,但最后没有说话,摸着茶杯柄的手微微发抖,显然被袁甲三气得够呛,颇有些不服气。

    李蹇臣不吱声,李鸿章眼里露出几丝光芒,周京山则拍了拍李小村的手,意思是叫他别介意。

    叶昭知道,李小村这些年苦心钻研西方政经制度,自是觉得袁甲三愚昧无知,而自己却站在袁甲三一方,更令他不解。

    端起茶杯,叶昭道:“北国局势,你们怎生看?”

    第一百二十四章 西南,王室新人

    对北国怎么看?

    几位议政立时都绷紧了神经,李鸿章略有些谨慎的道:“殿下,臣下以为,奕訢这两年与罗刹人勾结甚密,早晚为心腹之患,只是我朝休养生息之间,经济一途畅通,若陡然起衅,兵连祸结,为仁者所不取也。”

    李小村淡淡道:“合肥此言差矣,若不早日一统,我朝命脉尽在北国之手,年后,怕我等要看北国眼色了。”

    袁甲三蹙眉道:“这话我可就听不明白了?什么命脉?什么在北国之手?”

    李小村冷冷道:“资源,不说其它,就说煤炭,年后,若无北煤支撑,怕我们的工厂都要歇工吧?这还不是命脉?还不是咽喉被人掐住么?”

    李小村虽有些危言耸听,但也确实,南朝虽有煤矿,但大多是深层煤,现时条件,开采不易,现今南朝煤炭尚能自给自足,但却也已经开始大量采购北煤,而随之,北方煤炭业蓬勃发展。

    按照南朝经济发展规模,对煤炭需求量一年一翻番,数年之后,可就真少不得北煤支撑,若被其突然掐断供应,到时怕很要有些伤筋动骨。

    袁甲三脸色有些难看,显然被踢到了短板,显得他对经济一道嗅觉迟钝。

    李鸿章道:“师出总要有名,现今停战和约纸墨未干,英法美三国公正,贸然毁约,未免落人话柄。”

    李小村道:“这有何难?北国与我南朝商人商业纠纷甚多,我商务部和外务部本就该为国人谋利,而不应处处谨小慎微。”

    袁甲三道:“我大清仁义播于天下,以挑衅之心行兵革之事,未免用心太恶。”

    李小村冷声道:“袁公迂腐了,一统南北,众望所归,然则北地千万流民,闻听袁公之言,怕是要心寒了。”

    叶昭品着茶,听着李小村、李鸿章、袁甲三三人针尖对麦芒,实则朝堂局势微妙无比,就说对南国的称呼吧,李小村、李鸿章、李蹇臣均自称为南朝,袁甲三则是一口一个大清,认为南朝是大清正朔。

    李鸿章沉稳有余进取不足,袁甲三则在苦心经营他的后党圈子,李小村又西化太甚,平时行事也少了圆滑,不但和李鸿章水火不容,更和袁甲三成了对头。

    品着茶,叶昭心中也叹息,不过想也是,难道还真指望他们有人事事合自己本心?

    叶昭放下茶杯,听到那轻微的脆响,几名议政就都不言语了。

    “南北一统势在必行,明年的财政预算再合计合计,准备出个特别战争拨款,多发些国债也无谓,只是这一切务须守秘。”

    “是!”众议政躬身,不管怎么争吵,但摄政王一言而决时,现今还没有议政大臣有勇气当面反驳。

    ……

    新年将至之际,从云南发来一条电文却令叶昭为之愕然,电文是云南巡防总兵官冯子材发来的,言道西藏摄政热振活佛的代表多嘉拉一行到了云南,路途艰险,据说本来上百人的队伍有大半丧命在丛林中。

    也难怪,现今云南西部与四川西北、藏东等交界处,势力错综复杂,盗匪横行,西藏摄政活佛之使团来南朝,自要避开四川清军,又路途不明,能抵达云南已属不易。

    现今西藏政事军事外务事,以乾隆年间的《钦定藏内善后章程》为准。

    政事方面,北京驻西藏大臣督办藏内事务,地位与达赖、班禅平等,所有噶伦以下的首领及办事人员、管事僧人皆是隶属关系,事无大小,都得禀明服从驻藏大臣办理。噶伦、代本的任免升迁,由驻藏大臣会同达赖喇嘛拟写两份名单,呈报中国大皇帝选择任命。

    噶伦、代本即是西藏僧俗官员,协同驻藏大臣、达赖、班禅处理西藏政事。

    其中前藏事务,驻藏大臣与达赖共理,后藏事务,驻藏大臣与班禅共理。

    宗教监管方面,灵童的认定,需由驻藏大臣认定,并报北京正式批准。

    军事方面,设三千名正规军,前后藏各驻一千名,江孜、定日各驻五百,兵员由全藏征调。军队粮饷由地方政府筹办,交驻藏大臣分春秋两季发给。军队所需弹药,由噶厦派人携带驻藏大臣衙门公文,赴工布地方制造下发。

    司法方面,最终权力尽属驻藏大臣,呈缴驻藏大臣衙门或报经驻藏大臣审批,始能处理。各地汉官、噶伦和宗本等,如有依仗权势,无端侵占别人财产,欺压或剥削人民事情,即可报告驻藏大臣予以查究。

    外事方面,集权于中央,一切西藏外事交涉权,统归驻藏大臣负责办理。西藏地方与外国行文,须以驻藏大臣为主与达赖喇嘛协商处理。

    从司法权和外事权可以看出,此时的西藏已经是清版图的一部分,北京政府在西藏行使完全主权,而不再是前朝类似藩属国的存在。

    而这几十年,因为达赖与班禅时常早逝,是以北京中央政府一直在西藏任命活佛摄政,协助驻藏大臣办理西藏事务。

    现今八世班禅和十二世达赖均年幼,摄政之活佛乃是三世热振活佛阿旺益西·楚臣坚赞。

    这些年,西藏地方僧俗上层贵族矛盾不断,几年前,热振活佛和“噶伦”夏扎、旺秋杰波等控告第穆活佛不守清规,经驻藏大臣奏准将第穆活佛押往后藏宗喀监管,接着英国人支持下的沙阿王朝(尼泊尔)入侵后藏,而中原政府正剿灭太平军、南北冲突之际,无人顾及西藏,驻藏大臣与尼泊尔人签订的贸易协定从一定程度上来说损害了西藏的利益。

    由此,热振活佛与“噶伦”夏扎之间爆发了冲突,夏扎和甘丹寺、哲蚌寺的一些上层僧人合谋,借发放布施的一些问题,鼓动两寺的僧人发动暴乱,驻藏大臣满庆支持夏扎,热振活佛深感威胁,遂起了与南朝接触之心。

    冯子材的电文里,也附上了热振活佛写给“南朝大皇帝”之信,显然西藏方面,对南朝局势并不十分了解,只是知道中原王朝之争,而且是南朝节节胜利。

    冯子材自老实不客气的将写给“南朝大皇帝”之信默认为给摄政王之呈情。

    信里热振活佛请求南朝大皇帝出兵解困,并言藏兵必然响应,将北逆赶出藏前、藏后。同时恳请南朝大皇帝下令旨令附逆之沙阿王朝(尼泊尔)重新与西藏签订贸易协定。

    附逆,自然是指尼泊尔现今仍是北朝的朝贡国。

    实际上,这些年西南诸国情报内务府多有搜集,是以这片不怎么熟悉的区域,叶昭眼前迷雾渐渐揭开。

    沙阿王朝(尼泊尔)虽然名义上仍是大清的朝贡国,但实际上早与中原王朝渐行渐远,六十年前英国东印度公司发起了对尼泊尔的侵略战争,但在山地作战,打的极为惨烈,加之那时火器不似现今发达,是以英国人虽然战胜,却付出了极为惨重的代价。

    英国人随即放弃了继续征服的打算,签订条约使得尼泊尔人割让了大片土地给印度后,开始扶持尼泊尔权贵做代理人,以便更好的控制这个国家。

    现任尼泊尔首相忠格·巴哈杜尔·拉纳便是英国人扶持的独裁者,在十五年前发动政变,杀死首相、将军、大臣四百多人,自封首相,废掉前任国王,自己则扶持起了一个傀儡国王,由此也拉开了拉纳家族这个世袭首相家族对尼泊尔的百年独裁统治。

    忠格·巴哈杜尔·拉纳这个人很有传奇色彩,十年前漂洋过海见过维多利亚女王,亲英情结浓郁,几年前,印度大起义,忠格派出一万五千名士兵帮助英国人平叛,为英国人剿灭印度大起义立下赫赫战功。

    英国人当年与尼泊尔的战争惨淡获胜,对尼泊尔廓尔喀人的骁勇甚为震撼,从此每年都会招募廓尔喀人雇佣军,而廓尔咯人雇佣兵更是大英帝国海外雇佣兵团中战斗力最强的一支。

    尼泊尔也在忠格领导下建工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