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度书院 > 其他小说 > 篡唐 > 篡唐第32部分阅读

篡唐第32部分阅读

    毛小念用力的点头……

    其实,如果不是言庆的目标太过于明显,他更愿意亲自处理。

    有一种很奇怪的感觉,他会和那些白衣弥勒产生交集。但会是什么样的交集呢?

    他又说不清楚。

    第二天,郑言庆带着沈光又拜访了窦家。

    窦威让人把家中的马匹都准备好,沈光从中挑选出了六匹上等好马,作为参赛用马。

    郑言庆有了这六匹马,也算是有了一些基础。

    至于如何训练这些马匹,自有沈光去做,无需郑言庆操心。谢过了窦威之后,言庆和沈光带着马,返回竹园。

    看着那些马进了马厩,言庆如释重负般的长出一口气。

    接下来,就是要想办法凑齐八个人了。

    只是言庆心里也非常清楚,想要凑齐八个人,并不容易。普通人恐怕不会击鞠,会击鞠的人,则要去掂量一下是否得罪麦子仲。这不是用钱可以解决的问题,擅长于击鞠者,家里就不会缺钱。如果用钱无法解决的话,那可是一个大麻烦。

    下午,郑言庆独自在伊水河畔联系。

    只见他跨坐马上,身形忽而左,忽而右,来联系击鞠时的基础动作。

    空地上,摆放着一排木鞠,鞠杖击打在木鞠上,空空作响,一个个飞起来,落在地面。

    击鞠可不是一杆子能解决的问题,里面也牵扯到用劲的技巧。

    沈光向言庆建议,五十天中想成为击鞠高手,将所有的击鞠技巧学会,不太可能。既然无法把所有的技巧学完,那索性就精于一个技巧。联系击鞠的准确性。

    人和马的协作,必须要联系,这是击鞠的根本。

    除此之外,每一个球队都有击鞠手的存在,也就是完成最后一击的人。这有点类似于后世足球运动中的前锋。沈光的建议,就是让言庆充当击鞠手的角色。鞠战开始之后,周围的伙伴会用各种方式,为他创造击鞠的机会,言庆只需要将木鞠打进球门。

    对于沈光的这个建议,徐世绩也表示赞成。

    所以言庆在练习的时候,就是以这最后一击为目标。每一次击鞠,要能够控制住木鞠的飞行方向,飞行距离。这就需要极其刻苦的联系,没有任何取巧之处。

    说的时候,似乎很简单。

    可是开始练习,言庆才发现这其中有多么困难。

    练完一天,全身的骨头架子都好像散了似地,躺在榻上,就不再想起来。好在,孙思邈教给他的引导养生术,给予了他极大的帮助。每天在睡觉前做完一次,第二天基本上就能够恢复过来。同时,王正还让毛嫂注意膳食方面的调节。

    其实很简单,那就是要顿顿有肉才行。

    所以说,打马球还真就不是普通家庭能承受的起。别的不说,就这顿顿牛羊肉的花销,普通家庭可能坚持不了一个月的时间……十天过去了,言庆的身体越发精壮。

    这一天,他在河滩上练习结束,骑马回到家中。

    刚进竹林,言庆就觉得不太对劲儿。

    竹楼外,停着一辆马车和十几匹马。其中有一匹,红似火炭一般,毛发犹如匹缎光滑,在阳光下闪烁着一种奇亮的光芒。言庆认得这匹马,正是裴行俨那匹炽炭火龙驹。

    他勒马刚准备下来,就见裴行俨从竹楼里跑出来,一脸灿烂笑容。

    不过裴行俨今天换了装束,一件大红战袍披在身上,内白外红,显得格外精神。

    “郑言庆,你总算回来了!”

    言庆跳下玉蹄俊,迈步上前,疑惑的问道:“裴公子,你怎么来了?”

    “以后别公子公子的,从今天开始,咱们就要并肩作战。我问过了,你比我小,要么叫我一声兄长,要么叫我元庆,都可以。快来快来,我给你介绍两个朋友。”

    这裴行俨,还叫元庆吗?

    呵呵,裴元庆……郑言庆脚底下突然一个趔趄,猛然停住脚步,惊讶的看着裴行俨。

    “你叫,裴元庆?”

    “哈,奇怪吧。”裴行俨笑道:“元庆本是我的小名,是我娘给我起的名字。后来我爹觉得这名字不够响亮,而且根据族谱所书,我是行字辈,故而改名做裴行俨。”

    脑海中,蓦地闪现出了隋唐英雄谱中第三条好汉,裴元庆。

    一直以来,郑言庆并没有把裴行俨和裴元庆联系在一起。对于裴仁基,他倒是有点印象。不过当他知道裴仁基只有裴行俨这一个儿子的时候,也就没有再去联想。

    裴行俨的力气很大,拉着郑言庆往竹楼里走。

    郑言庆此刻,其实很想问一问:你用的是什么兵器?是不是梅花亮银锤啊?

    可他分得清楚轻重,倒也没有去问这么幼稚的问题。

    “裴大哥,你刚才说今后和我并肩作战,是什么意思?”

    “你不是和麦子仲那家伙相约击鞠吗?呵呵,说起来你可真不够意思,这么有趣的事情,怎么能不叫上我呢?我早就不爽那家伙了,只是我老爹不让我和他冲突,所以任由他猖狂……嘿嘿,这一次正好是个机会,我定要好生的教训他。”

    “啊?”

    郑言庆先是一愣,旋即暗自欣喜。

    “裴大哥,这事和你没关系,你可别因为帮我,和麦家结怨。”

    “怎么和我没关系……你和麦子仲打赌,不就是因为我姐姐吗?我告诉你,我姐姐很欣赏你,所以你输给谁都可以,就是不能输给那家伙。我这次过来,我爹也点过头……嘿嘿,我连家伙都带来了,到时候咱们一起,要让那麦子仲好看。”

    裴翠云欣赏我?

    这句话很容易产生歧义,甚至有无数种解释……

    不过,他也听得出来,这裴行俨似乎对麦子仲有怨气。按道理说,麦子仲既然喜欢裴翠云,不可能去得罪裴行俨啊?可为什么裴行俨提起麦子仲,就咬牙切齿呢?

    郑言庆心中疑惑着,脚下却没有停顿,随着裴行俨走进竹楼。

    竹楼大厅中,徐世绩正在和两个少年热烈交谈。

    看见裴行俨拉着郑言庆走进来,两个少年同时起身。他们的年纪,大约十五六的样子,一高一矮。高个青年略显瘦削,矮个青年则长着圆脸,体态略有些肥胖。

    “薛收,姚义,我来给你们引荐,这位就是半缘君。”

    高个少年上前拱手,“河东薛收,见过半缘君。”

    矮个少年也跟着说:“在下太山姚义,闻半缘君与麦子仲相约击鞠,特来相助。”

    第二卷 弥勒净土血莲台 第024章 居江湖之远(上)

    郑言庆的心,突然间一颤。瞳孔骤然收缩。

    姚义是谁?

    言庆还真就不太清楚,没有半点印象。不过既然他说是太山姚义,那想必和晋阳姚氏有关联。晋阳姚氏家族,是南来望族,硖石姚氏的一个分支。陈朝灭亡后,原本祖籍吴兴的姚氏家族迁来北方。宗房落户于硖石,故而被称之为硖石姚氏。

    但也有支房抵达晋阳,在当地小有名气。

    言庆在这个时代生活了十年,由于他所处环境的因素,对于世家望族颇为关注。

    不过,让言庆感到惊异的,还是那白衣高个青年,薛收!

    史书上关于薛收的记载,是河东四姓之一的汾阴薛氏族人。而薛收的父亲,就是大名鼎鼎,那个作出‘空梁落燕泥’诗句,如今朝廷的秘书监,薛道衡薛大家。

    薛收少年时,据说曾师从王通,在白牛溪读书。

    只是现在,王通的名声有点臭了。回家后闭门苦修,不和任何人产生交集,薛收自然就不可能拜师王通。史书上说,薛道衡死后,薛收誓不仕隋。待到隋灭唐兴,他就投到了李渊帐下,后来又经房玄龄推荐,转而在李世民的天策府效力。

    对于薛收的事迹,留下的文字不多。

    只说他在平窦建德之战中,曾力排众议,请李世民速战速决,并且一战功成。

    此后他又在平定刘黑闼之乱中,产生了巨大的作用。

    除此之外,史书中对他的记载,更多侧重于其文辞之上。不过,薛收死得很早,三十余岁过世。后来李世民在绘十八学士图的时候曾感叹,薛收早死,不得位列其中。但即便是薛收死了,李世民还是把薛收的侄儿,薛元敬列入十八学士。

    在言庆看来,薛收很像三国时期的郭嘉。

    只是由于一部三国演义,使得郭嘉为世人所知;而薛收才华不弱郭嘉,名气却弱了许多。

    裴行俨说:“薛少与姚少,皆在太学读书。

    听闻你和麦子仲相约击鞠,于是就找到我,要来助你一臂之力……另外。他们和我一样,对你的三国演义,极为推崇。怎么样,你这边现在准备的如何了?”

    郑言庆连忙道谢:“两位高义,小弟感激不尽。“

    姚义说:“恕我冒昧,就叫你郑贤弟了。麦子仲那家伙素来嚣张跋扈,常以霸王尔自居,我早就看不过眼了。你那天在建国门长街上说的不错,他又有何德何能,敢妄称霸王?如果不是麦大将军,早就该以国法处置……总之,贤弟你可不能输给他。太学里的那些家伙都不看好你,可是我和薛少一定站在你这边。”

    这姚义,是个心直口快的人。

    薛收则在旁微微一笑,并没有发表什么言论。

    郑言庆让众人落座,把自家这边的情况,告之裴行俨三人。

    “实不相瞒,小弟现在也是毫无把握。我本不擅击鞠,而且人员也不够充足。

    加上三位相助,如今仍相差两人。不过窦别驾那边说,过些日子神武公世子窦孝宣可以加入我。可即便是算上了窦少。还缺了一人的空额,我正为此而头痛。”

    显然,裴行俨几人也知道窦孝宣这个人。

    裴行俨眉头一蹙,“要说起来,窦少击鞠的本领不差,他要是能加入,的确是一大臂助。但还差了一个人,终究有些麻烦……一时半会儿,该从何处寻找呢?”

    洛阳权贵子弟就那么多,可愿意冒着得罪麦铁杖的危险,来帮助郑言庆的人却很少。

    即便是有那权贵子弟愿意帮助,但其父母却未必愿意。

    虽然言庆说自己不擅击鞠,但裴行俨等人并不在意。在裴行俨看来,能和他打的不相上下,只逊色一筹的郑言庆,只是在谦逊而已。他和薛收姚义的思绪,都落在了剩下的一个人选上。

    薛收突然道:“我倒是有一个人选,只是不晓得能不能请得出来。”

    “谁?”

    薛收说:“我族弟薛万彻,乃大将军薛世雄之子。他今年十三岁,素有勇力,而且精于击鞠。他如今就在洛阳,若是能把他请过来,咱们这马队不就能成了吗?”

    薛万彻?

    言庆觉得这名字好熟悉。

    不过他老子薛世雄的确是很有名气,年初时刚击溃了吐谷浑,言庆倒是听说过。

    “薛少,要不你回去和老薛说一下?”

    薛收挠挠头,轻声道:“若是早一些时候,请他出来不困难。不过最近一段时间……你们不知道,他三个月前。在长安打伤了濮阳郡公的孙子,如今被薛大将军禁足了。”

    “啊,他把宇文成趾打伤了?”

    “哪儿啊,他把宇文成基的肋骨打断了,还惹怒了宇文成基的老哥……薛大将军怕他吃亏,所以命人把他送来洛阳管教。”

    对于长安那边发生的事情,言庆还真不太清楚。

    如果不是之前沈光说过,郑言庆甚至不知道宇文成基是谁。

    所以裴行俨薛收姚义三人谈论的时候,他和徐世绩大多数时候,只是侧耳聆听。

    “裴大哥,宇文成基的老哥是谁?”

    郑言庆忍不住开口询问。

    听得出来,裴行俨几人对那位‘老哥’,似乎颇有些顾忌。

    薛收道:“就是宇文家奴的长子,宇文成都。”

    “啊?”

    言庆吃惊不小,差一点脱口询问:难道还真有宇文成都这个人吗?

    史书当中,并没有宇文成都的相关记载。不过野史演义里,宇文成都却是鼎鼎有名。

    那可是隋唐十八条好汉当中,排名第二的人物。

    据说是一杆凤翅鎏金镗,有万夫不挡之勇。但说心里话,言庆此前并不太相信。

    可现在,裴元庆出现了,宇文成都也出现了……

    言庆有点犯迷糊:这究竟是真实的历史,还是隋唐演义的世界呢?

    既然宇文成都和裴元庆都有了。那李元霸是不是也该出现了,还有那幽州罗成?

    下意识的向徐世绩看了一眼。

    传说,演义里的牛鼻子老道徐茂公,好像就是这位吧!

    “宇文家奴是谁?宇文成都,很厉害吗?”徐世绩见言庆看他,顿时误会了,以为郑言庆是让他开口,于是就提出了疑问。

    姚义说:“你不知道吗?

    宇文家奴,就是宇文化及嘛……呵呵,他此次伴驾随行,居然在榆林和突厥人做生意。被陛下发现,差点丢了性命。幸亏南阳公主为他求情,才算保住性命。

    不过呢,死罪可免,活罪难饶。陛下把他贬为贱奴,卖给濮阳郡公了……”

    噗!

    言庆一口水喷出来。

    极品,这真是极品啊!

    恐怕也只有隋炀帝这样的人,才能想出如此极品的方法。

    姚义接着说:“宇文成都师从大将军鱼俱罗,十三岁就随同大将军征战,十五岁得千牛卫出身,横勇无敌,力大无穷。年初攻打吐谷浑时,曾单骑杀入敌阵,夺了吐谷浑可汗伏允的帅旗,令伏允大败。陛下赐他天宝将军,如今留守长安。”

    裴行俨哼了一声,“狗屎运气,若不是年初我被禁足家中,未必轮得到那家伙出此风头。”

    果然,演义中就曾是冤家对头的裴元庆,对宇文成都不太服气。

    不过宇文成都如今已二十出头,裴行俨才十二岁,这差距非常大。言庆对宇文成都兴趣倒不是很大,毕竟和自己不会产生太多的交集。他对薛万彻更感兴趣,于是问道:“薛少,那你看有没有可能,请出薛少兄呢?”

    “这个嘛,我回去可以问一问。”

    掐指一算,人手似乎已经够了……

    只要薛收能让薛万彻出来,待窦孝宣抵达洛阳后,也就万事俱备。

    困扰十日的问题,一下子得到了解决。不管是言庆还是徐世绩,都感觉轻松不少。

    天色已不早了,这时候练习,可能性也不大。

    一帮子少年,年纪相仿。最大的是薛收,今年十六岁;最小的言庆。今年十岁。

    至于徐世绩裴行俨姚义三人,年纪相差更小。

    大家就坐在一起,你一言我一语的聊了起来。这话题说着说着,就转到了言庆的那一部《三国演义》上。如今对外发布的三国,并没有太多。言庆刻意放慢速度,为的是引发更多人的兴趣。薛收几人,看到的和外界同步,而徐世绩则已看到了赤壁之战的情节。

    郑言庆说话不多,于是乎徐世绩就成了主角。

    只见他口沫横飞,讲述起后续的情节,时不时还卖上一个关子,令裴行俨三人抓耳挠腮。

    “郑贤弟,你居然有如此多的存货?”

    裴行俨兴奋的拉着郑言庆,“快快交出来,也好让我等过瘾。”

    “这个,我尚在修改之中,待修改完毕,一定请几位兄长指正。”

    言庆现在有些犹豫,因为此前杜如晦来信,说他书中有一些情节不太妥当。比如尊刘兴汉,比如逆篡皇位,都是非常敏感的问题。若一个不妥,恐会惹来祸事。

    当时写的时候,言庆没有太在意。

    可杜如晦这一提醒,倒是让言庆有些顾虑了。

    所以他一直在犹豫着,应不应该把后面的文章放出去。不过这话题既然扯到了三国演义,言庆突然间有了一点想法。

    “薛少,你与姚少在太学读书,见多识广,学识也比我们广博。

    我有一个小小的疑问,还要请两位指点……但不知,两位觉得那太平道之乱,如何?”

    太平道之乱,在后世更多是以‘黄巾起义’而代替。

    这与意识形态有关,言庆自然不可能用这种词汇称呼。这些天来,毛旺夫妇正式成为弥勒弟子,毛小念也跟随他们一起加入其中。只是,毛旺夫妇还没有碰上布施符水,所以也不可能遇到毛小八。不过从毛小念打探来的消息看,这白衣弥勒,似已初具规模。据毛小念说,洛阳城里不泛达官贵人在里面,流民中的威望则更高。

    言庆感到非常不安。

    特别是这几日重读三国志,越发觉得,那黄巾起义和今日的白衣弥勒,何